第1040章 大獲成功(五)

第1040章 大獲成功(五)

只一句話,那些投資商的眼睛頓時如同月末夜空的天狼星,閃爍光芒。

鹽市場,國內已經基本被劃分清楚了。他們倒是也盼着,自己的鹽場能夠侵奪其餘的鹽區,但也就是想想罷了。

他們是無法決定的,按說如今能奪了淮北鹽區,已經是朝廷扶植的結果了。哪還敢得隴望蜀。

即便是他們膽大包天,引領了資產階級革命,摁着皇帝的腦袋,也籤不出符合他們利益的法律。

因爲他們能曬鹽,難道河北、福建、淮南、廣東的資本就不能曬鹽?總不能摁着皇帝的腦袋,逼着皇帝下令,只准淮北曬鹽吧?可那樣,不等他們摁着皇帝腦袋,河北、福建、淮南、廣東各地的資本,就先摁着他們的腦袋了。

有利於他們階級的法律,是“准許開辦大鹽場,擠死小鹽戶”。

而絕對不是“只准淮北開鹽場,其餘地方不準開”,這不叫資產階級革命,這叫封建貴族特權。

如今“准許開辦大鹽場,擠死小鹽戶”的訴求,他們已經得到了,且不費一槍一彈一文錢。

所以從這一刻開始,他們已經完全喪失了進步的戰鬥精神了。

或者說,主觀已經反動了。

劉鈺當然不指望這羣人能幹點什麼,故而提到了讓他們開眼看看世界。

其實他們的眼睛已經睜開了,已經往世界看了。但問題是鹽不是絲綢生絲瓷器。

就近來說……就近來說他們也做不得主。

比如對日貿易,現在他們的產鹽價,以及此時大順的航海術,完全是有利可圖的。

但這和英國東印度公司賣印度棉布一樣,最大的問題不是市場規律,而是英國政府扭曲市場規律非要搞超高關稅保護。

日本這邊也是類似,什麼能賣進去、什麼不能賣進去,這不是個經濟學問題,而是個政治和軍事問題。

這些商人一沒有槍炮、二沒有戰列艦,自然只能依靠大順官方和日本去談。

劉鈺也沒說往哪賣,但這些人自然想到了往日本賣。

之前收長蘆鹽的時候,爲的是官運到漢口,但喊出的名義是往日本賣。

現在劉鈺再提此事,掩人耳目就方便的多。

其實劉鈺是想借海外這個理由,提前擴張淮北鹽場的產能。趁着小滿節氣的產鹽期之前,快速擴張一下產能,以便儘快完成對淮南鹽的侵佔。

既然官方在生產和銷售之間插了一腳進行監管,淮北鹽場這些人即便盈利,也不敢輕易擴大產能。

一方面,是擔心賣不出去。

另一方面,監管方也需要看賬本、看投資的。

沒有上面的要求,忽然擴充產能,你是準備走私嗎?

現在的情況,劉鈺說的“放眼世界”,是否有可行性?是否一定能成?是否有日本鹽價的價格表?

這些,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投資商是真的希望擴大產能。

因爲就算放眼世界失敗了,產能一下子擴充這麼多,朝廷又在扶植他們,那麼肯定會想辦法和稀泥。

就算不說保證把這些擴充產能的鹽全部收走,那麼再分一部分別處的份額割讓給他們,總是可以的吧?

他們產鹽的成本是最低的,也就意味着他們對擴充產能是支持的,而阻礙他們擴充產能的,恰恰是扶植他們的朝廷。

同樣,讓他們處在優勢的,恰恰也是扶植他們的朝廷,使得別處出於這樣那樣的原因,無法建設同等水平的大型曬鹽工廠。

這個道理,有點類似於英國發動鴉片戰爭的訴求,喊的是鴉片變成合法的。可如果真的像英國要求的那樣鴉片變成合法的話,英國鴉片販子反倒要哭了。

這種彆扭之下,他們只能做朝廷的狗,也就是劉鈺給皇帝所展示的“聽話的財閥”。

那些海商可以和劉鈺一起走很遠,鹽也就這樣了,只能當“真的”聽話的財閥了。

這種聽話既表現在他們沒有任何動機推翻皇權,也體現在劉鈺一句話就能讓他們定下增加產能的想法。

是不是真的能打開外部市場、幾成把握,那壓根無所謂,甚至不必考慮。

“國公,可準備讓我們擴大多少萬斤的產能?只要國公報個數,趁着如今天氣尚寒而無雨,正可開工。”

劉鈺報了一個大約是去年湖北鹽引數三分之二的數量。

旁邊的林敏一臉的懵逼,心想自己這個兩淮鹽政使真的快成空架子了,這麼大的事,自己一點風聲都不知道?

轉念又想,得,雖然現在天朝的海外貿易中心在江蘇,但自己這個江蘇節度使,快混成徐州府尹兼江寧府尹兼海州牧了,海外貿易的事自己不知道也屬正常。

反正這事是你提的,產量激增要是出了問題,找不到我頭上。

他既不懂海外貿易,這時候只能從天朝官員的角度分析道:“此事倒也確實有利而無害。”

“若能賣出,自然最好,每年鹽稅增加許多。”

“況且,各地產鹽,多不穩定。或遇大風、或遇大浪、或遇淫雨,有時候便會缺鹽。”

“之前淮南海潮倒灌,還需從四川、福建調撥一批鹽來支應。”

“日後若是再出類似的事,自是要以本國爲本。可停了對外貿易的鹽,直接支應別處即可。”

“日本國頗大,人口不少,國公所報增加的產能,倒也不算多。”

劉鈺笑了笑,讚道:“是啊。若是朝廷控制土地買賣,能像控制鹽政這麼嚴格,我這個工商部完全就可以解散了。”

“如今你們這些產鹽的,至少在鹽之一事上,可以做到捨近求遠。近處鹽區,不准你們賣,你們就不能賣,只能往外跑。這是逼着你們當英雄哩,總比那些眼睛總盯着國內那點大餅的人強。”

“林大人想的倒有遠見。總歸,怎麼看,都是好事。”

幾個投資商互相看了看,都點了點頭。

如今已經把淮北原本的小生產者基本逼破產了,這時候也就無需用之前那麼狠厲的手段,粗暴圈地了。

如今靠着資本,把那些附近可用的、或者合適建大廠的鹽區低價收買下來便是。

幾個月前高價買,很多人不賣。如今低價買,定是賣者如雲。

劉鈺對淮北鹽的生產能力是不懷疑的,莫說現在引入了初步近代化的工廠,便是原本歷史上,靠着私鹽,百十年間,愣生生就把淮南鹽區直接幹爆了。

歷史上淮北私鹽幹爆了淮南鹽,也算是張謇等人在淮南開辦墾荒公司的前提。

自然條件,確實這邊更好一些。

而對投資商來說,這種投資自然是越快越好。

越快,越是早點做成既成事實,越好。

到時候,做成了既成事實,哪怕日本市場打不開,也可以去向朝廷哭訴:你看,我們生產了這麼多鹽,食鹽滯銷,救救我們,日本去不得,那也可以把別處的鹽區劃給我們啊。

…………

巡視結束幾天後,劉鈺等人便在還在建設中的連雲港上了船,前往京城。

一路無事,直到船過了威海衛,已經進入渤海灣的時候,劉鈺忽然試探着問了林敏一個問題。

“林大人對前朝徐光啓的曬鹽墾荒一策,看來頗爲支持。那麼林大人以爲,淮南鹽改,其根本在於引、票?還是生產方式?”

林敏呵呵一笑,心道引、票你都給玩成什麼樣了?引、票,都是飲鴆止渴,都是修修補補,你自己在淮北怎麼搞的明票暗引你心裡沒數嗎?

按你這種均田兼併再均田的玩法,票法、引法,根本就是左手右手,誰也沒見的多有優勢。

等着二十年後,鹽票又被大囤積商壟斷,你反手再把票改引,那還不是換個名目,換湯不換藥?

如今你卻問我,根本在引票,還是在生產,這叫我怎麼答別的答案?

“國公,既無外人,船也到了渤海灣,上天入地,你知我知。那我也不妨直說。”

“徐光啓看到了關鍵處,但那時的大明已經日薄西山,優先要解決的恰恰不是煮鹽改曬鹽,而是引、票問題,把錢收上來。”

“他雖得其法,不得其時。惜哉。”

“本朝這時,引票之爭,還未到鹽政徹底糜爛之時。是以,淮南鹽改,其中關鍵,正是改變生產方式。即,改煮鹽爲曬鹽,而將煮鹽之柴草墾荒爲田。”

“淮北一戰,朝堂再無可能用擔心更改之後產鹽不足這個理由來反對了。”

劉鈺嗯了一聲,又道:“但有一事,我還是得提醒一下林大人。”

“淮南曬鹽,可不比淮北強。如今運河被廢,海運興起,考慮到雨、熱、風、潮,還有催動蒸汽機的煤……”

“是不是,一定要在淮南產鹽?”

“我怎麼覺得,現在來看,在淮南產鹽唯一的理由,只剩下自古以來淮南就產鹽呢?”

短暫的震驚之後,林敏無可奈何地笑了起來。

他沒說這些硬的似乎毫無人味兒的生產問題,而是談到了人文關懷。

“國公啊國公,自古以來,便有騎鶴下揚州之說。”

“你廢了運河還不過癮,還要把淮南鹽也廢掉。運河諸多城市,淮南因鹽而興的諸多城市,全都要毀在國公手裡啊。”

“只恐百年之後,再有人讀腰纏十萬貫,便覺不解。腰纏十萬貫,何不去松江?奈何要去揚州啊?”

“揚州風華,將來論起來,竟要在我的手上毀滅嗎?”

劉鈺卻不以爲然道:“長安西京,風華絕豔;西域諸城,商賈穿行。不也一樣俱往矣?更近一點的說,前朝末年的澳門,連貫東西,何等興盛?如今卻如地獄,只剩下人口販子和鴉片販子了。”

“我估摸着,淮安號稱八十萬人,十年之內吧,也就能剩下十萬?但揚州應該強一些,不至於。”

“此乃自然之理,無需惋惜。”

林敏苦笑一聲,哎言一嘆。

心想你這輕飄飄的一句話,不知道造出來多少麻煩事。幾十萬人的大市鎮,落在每個人頭上,遷徙之苦,反正是與你無關。

朝中說的是真沒錯,你真是一丁點人味兒都沒有啊。

道理你說得對,但這事,你要辦,你去說,我反正是不說。

就算我說,我也要和稀泥,在淮南建鹽場。

我支持改曬鹽,可沒說支持把最大產鹽區遷到淮北。

你要非說什麼天時地利、雨熱風潮、含鹽量、煤產區的問題,那是你考慮問題的角度,可不是朝會裡大家考慮問題的角度。

反正你都廢了一個淮安大城了,你要願意擔衰敗揚州的名聲,你擔唄,別找我。

廢淮安倒還好說,總歸是拋卻海運這件事本身,朝中大臣也都知道“治河必先廢漕”,只要不是豬腦子,這點見識還是有的。治黃河乃是朝廷排在前面的大事,僅次於打仗,要說爲這個捨棄淮安,總歸也算是可以接受。

可你連淮南鹽區都要廢掉,這就有點驚世駭俗了。這壓根不是道理對不對的事,而是直接在挑戰朝廷衆人的正常認知了。

(本章完)

第1473章 最後的鬧劇(二十)第1260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六)第959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五)第434章 噁心的戰術第494章 不當靖海侯第800章 時代的浪漫(中)第299章 國小而不處卑第239章 教改第41章 得來全不費工夫第94章 八股策論實學和沒錢第790章 新舊利益的衝突(七)第199章 報捷第1205章 太子難當(中)第502章 棄用朱子學的危機第761章 荷蘭災難年(一)第754章 表演戰(四)第816章 大事成矣(三)第1266章 攻防心理(一)第556章 一戰前夜 命運的交匯(二)第586章 中轉港第135章 正當競爭和不正當競爭第692章 從零到一的貶值第104章 浩然正氣第1360章 國富論(三)第721章 因爲沒本事第867章 我是來監管你們的(三)第652章 你只是枚棋子(五)第574章 領導權第314章 綁定第994章 鹹餌第300章 又一個戰略欺騙的犧牲品第1121章 鄉約村社(二)第299章 國小而不處卑第1226章 開戰(五)第5章 落後第1031章 顯學胚子第663章 推諉第889章 東學西漸的詭異產物(下)第345章 畫餅第1050章 坐莊(中)第1458章 最終的鬧劇(五)第1480章 臨別告誡(六)第520章 科班與草莽第1076章 爭功(一)第1150章 多歧路,今安在(五)第1080章 爭功(五)第1150章 多歧路,今安在(五)第1428章 王謝燕 百姓家(上)第729章 最後的平靜第810章 聖君第707章 海戰(五)第781章 談定第765章 荷蘭災難年(五)第61章 趙括VS趙括第287章 女人的視角看政事第1293章 死與復仇(十四)第165章 真真假假第1302章 死與復仇(二三)第686章 距離“仁政”差一年第1128章 志向第1292章 死與復仇(十三)第500章 誰也不是普遍真理第620章 大順在歐洲的第一次亮相(一)第193章 恐嚇威脅第733章 朋友第151章 資敵以糧第356章 畫蛇添足第1243章 三戰定印度(十)第1012章 圈地第1139章 “溫柔”的殖民者(下)第665章 分贓大會(二)第420章 奇襲第254章 聚成大豬圈方便割肉第1230章 開戰(九)第1180章 孟加拉關稅戰爭第446章 人都死了第117章 天誅!第1360章 國富論(三)第1149章 多歧路,今安在(四)第1296章 死與復仇(十七)第288章 法國笑話第397章 等死吧,沒救了第1272章 攻防心理(七)第787章 新舊利益的衝突(四)第702章 備戰第1141章 最後的佈置(二)第783章 作死第1084章 破立之困(一)第779章 艱難的第一步(下)第435章 心情起落如潮第846章 雙贏(上)第394章 軍費第1456章 最終的鬧劇(三)第738章 白手起家第151章 資敵以糧第911章 南洋大開發(六)第147章 聽說過沒見過的熟人第1220章 大忠臣(中)第1027章 割裂(五)第1146章 多歧路,今安在(一)
第1473章 最後的鬧劇(二十)第1260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六)第959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五)第434章 噁心的戰術第494章 不當靖海侯第800章 時代的浪漫(中)第299章 國小而不處卑第239章 教改第41章 得來全不費工夫第94章 八股策論實學和沒錢第790章 新舊利益的衝突(七)第199章 報捷第1205章 太子難當(中)第502章 棄用朱子學的危機第761章 荷蘭災難年(一)第754章 表演戰(四)第816章 大事成矣(三)第1266章 攻防心理(一)第556章 一戰前夜 命運的交匯(二)第586章 中轉港第135章 正當競爭和不正當競爭第692章 從零到一的貶值第104章 浩然正氣第1360章 國富論(三)第721章 因爲沒本事第867章 我是來監管你們的(三)第652章 你只是枚棋子(五)第574章 領導權第314章 綁定第994章 鹹餌第300章 又一個戰略欺騙的犧牲品第1121章 鄉約村社(二)第299章 國小而不處卑第1226章 開戰(五)第5章 落後第1031章 顯學胚子第663章 推諉第889章 東學西漸的詭異產物(下)第345章 畫餅第1050章 坐莊(中)第1458章 最終的鬧劇(五)第1480章 臨別告誡(六)第520章 科班與草莽第1076章 爭功(一)第1150章 多歧路,今安在(五)第1080章 爭功(五)第1150章 多歧路,今安在(五)第1428章 王謝燕 百姓家(上)第729章 最後的平靜第810章 聖君第707章 海戰(五)第781章 談定第765章 荷蘭災難年(五)第61章 趙括VS趙括第287章 女人的視角看政事第1293章 死與復仇(十四)第165章 真真假假第1302章 死與復仇(二三)第686章 距離“仁政”差一年第1128章 志向第1292章 死與復仇(十三)第500章 誰也不是普遍真理第620章 大順在歐洲的第一次亮相(一)第193章 恐嚇威脅第733章 朋友第151章 資敵以糧第356章 畫蛇添足第1243章 三戰定印度(十)第1012章 圈地第1139章 “溫柔”的殖民者(下)第665章 分贓大會(二)第420章 奇襲第254章 聚成大豬圈方便割肉第1230章 開戰(九)第1180章 孟加拉關稅戰爭第446章 人都死了第117章 天誅!第1360章 國富論(三)第1149章 多歧路,今安在(四)第1296章 死與復仇(十七)第288章 法國笑話第397章 等死吧,沒救了第1272章 攻防心理(七)第787章 新舊利益的衝突(四)第702章 備戰第1141章 最後的佈置(二)第783章 作死第1084章 破立之困(一)第779章 艱難的第一步(下)第435章 心情起落如潮第846章 雙贏(上)第394章 軍費第1456章 最終的鬧劇(三)第738章 白手起家第151章 資敵以糧第911章 南洋大開發(六)第147章 聽說過沒見過的熟人第1220章 大忠臣(中)第1027章 割裂(五)第1146章 多歧路,今安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