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9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五)

第959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五)

雖然皇帝早就警告敲打過劉鈺,不要做那些“倒逼朝廷”的事,哪怕你覺得對、確實有利於社稷,也不要搞這種“倒逼”式的改革。

但現在看來,劉鈺既聽話,也不聽話。現在要做的這些改革,可能算不上“倒逼”,而是直接在前面鋪了一條順暢的大道,讓皇帝不得不走。

漕米改革、鹽政改革、運河改革,這三項改革的基石,看似是運河問題。但實際上是南洋問題。而南洋問題,實質上又是海軍問題。海軍的勝利給皇帝帶來了自信,戰勝了對海洋未知的恐懼、戰勝了對被人攻下長江口而切斷南北的擔憂,最終導致了這一系列的改革。

皇帝有時候也會想想,這和之前他敲打警告過的“倒逼”有什麼不同,想了半天,只覺得可以說不同,也可以說相同。

比如這鹽政改革,皇帝心想,你劉鈺想不想搞鹽政改革?肯定是想的,至少是支持的,但你不說話,等着朝廷主動變。

皇帝並沒有繼續談鹽政改革和貨幣改革的細節,而是轉而問道:“愛卿極力推崇創辦科學院,究其根本,是信荀卿之義:制天命而用之。”

“天行有常,不爲堯存,不爲桀亡。應之以治則吉,應之以亂則兇。強本而節用,則天不能貧;養備而動時,則天不能病;循道而不貳,則天不能禍。”

“既如此,以愛卿觀之,這鹽政改革,是否算是制天命而用?而這貨幣改革,又是否是應天以治?”

劉鈺略作思考,回道:“陛下,天行雖有常,然非常人所能度之。臣於經濟一事,甚至不敢談知其皮毛。但陛下既以荀卿之義相問,臣亦不敢不答。”

“鹽政改革,算是應之以治。”

“貨幣改革……臣根本毫無頭緒,所以懇請改革。”

“這就如一個筐,外面有一個大果子,但怎麼也塞不進去。要麼,學會編筐,編一個更大的筐,把這個果子塞進去;要麼,把果子削笑了,塞進原來的小筐裡。”

“臣愚鈍,不知經濟之天行之常,粗知一丁點皮毛,無法解決銀錢問題。”

“是以,解決問題,無非兩種。要麼,解決問題;要麼,解決問題。”

漢語博大,皇帝微微一笑,如何不知這兩個“解決”的含義之別?

如果不能解決銀錢兌換的問題,那麼直接讓錢銀兌換這個問題不存在,不就解決了嗎?

這幾年劉鈺搞得蒸蒸日常,皇帝也知,若劉鈺說對經濟只略懂皮毛,那朝中其餘人更是皮毛不懂了。

既然劉鈺都無法解決錢銀兌換問題,恐怕別人也給不出更好的辦法。

輕笑之後,皇帝嘆道:“人力有窮,天道之常,人所知皮毛,便可成就大事。至於制天命而用之,實非人所能忖。”

“銀錢一物,尚且如此。況於治大國呢?豈不是比洞悉銀錢兌換事更爲複雜?”

“誰人不知當順天而爲,應天以治?只是若不知天道,又如何順、應呢?便如愛卿,最是好究宇宙之無窮、天地之至理,不也在這銀錢一物上難思其解嗎?”

“至於治國理政,按着西洋人的說法,或爲經驗主義,或爲理性主義。”

“以過去的經驗,去總結得失,通鑑各朝之史。”

“或以理性推演,去推演未來之事,而爲國策之指導。”

“只是,現在的許多事,過去並不曾有經驗。若如蘇州府之齊行叫歇罷工之事、若如大庾嶺商路百姓失業之事、若如航海外貿帶來的海量白銀問題。”

“然若理性,區區一個錢銀兌換,都如此難推測預判,又談何治國以純粹的理性去推演呢?”

劉鈺心下暗笑,心道你這純粹是望文生義啊。

再說以史爲鑑是那麼個以史爲鑑嗎?人家畫個雞蛋,畫個橢圓,往裡面填茶紅色;你畫個鴨蛋,也是畫個橢圓,然後也往裡面填茶紅色,這他媽不叫以史爲鑑,這叫刻舟求劍。

的確,海量白銀內流的問題,之前沒遇到過。可他媽永樂年,海量香料胡椒內流,也沒遇到過?

大庾嶺商路百姓失業事,之前沒遇到過。可他媽市舶司轉移、商路偏斜,泉州港衰落,也沒遇到過?

劉鈺大概也明白皇帝的意思,無非還是對未知的未來充滿恐懼和不安,總覺得大順走的方向越發古怪,和過去完全不同。

要說可以推測,倒是還好。

可現在一個錢銀兌換問題,都推測不明白,大順的路子越走越怪,逐漸到無史可依的地步時,又該怎麼辦?

前途漫漫,是好?是壞?

這好壞,又有不同的主體。是百姓?是士大夫?是皇族?是皇帝?

若是別的事,劉鈺還能說幾句。

但今天被皇帝用銀錢兌換的事,拿捏了一下,提點了一番,他也無話可說了。

只好用一個皇帝大概能聽得懂的比喻,將這個問題解釋了一番。

大順的貨幣系統,和現在大順航海面臨的經度月相圖問題類似。

如果只有一個地球、一個月亮,算起來很簡單。

如果只有一個太陽,一個地球,算起來也不難。

但一個太陽、一個地球、一個月亮,三者之間都要考慮,那就變得極爲難算。

至少劉鈺是算不明白這樣的問題,歷史上歐拉也感嘆過自己算日地月問題浪費了自己幾年的生命毫無成果。

大順的貨幣也是如此。

如果只是銅幣,算起來簡單。

如果只是白銀,算起來也簡單。

可偏偏,銅幣配白銀,又沒有規定的兌換比,這就根本算不明白——銅幣和白銀不是元角分的關係,而是純粹市場波動的兌換比價。

這就使得根本無法測算。

皇帝有之前那些西洋人欽天監教授的弟谷、開普勒體系,也有一定的數學基礎,對劉鈺的這個比喻,多少還是能夠聽明白的。

然後皇帝問了劉鈺一個問題。

“愛卿的思路,朕聽明白了。”

“那麼,歷朝重農抑商,是不是也和愛卿這個思路類似呢?”

“可以理解小農爲基礎的社稷運轉,卻無法明白商賈工商爲主的社稷運轉。於是抑制工商,爲的是用自己所能理解的道理,去治理去管轄,所最熟悉的就是把天下變成一個大農村。”

“這與愛卿弄不清楚錢銀問題,就直接廢掉銅錢的思路,有什麼區別呢?”

劉鈺坦然道:“回陛下,似無區別。這天下是陛下的,陛下聖意如何,決定天下如何。既無區別,只在於陛下怎麼想。”

“但實際上,還有區別。這銀錢問題,如果是按照陛下所言的思路,應該是廢棄白銀,而只用銅錢。天朝自古沒有以白銀爲鑄錢幣的習俗,這白銀也是明時大量流入的。”

皇帝聞言哈哈大笑,知道劉鈺在影射朝中有人反對西洋人的學問這事,雖然皇帝欽定的“西學”只是宗教相關的,而把科學技術定爲“實學”,但在一些人卻一直在故意混淆。

至於說股份制、買斷制之類的東西,即便劉鈺翻出古書來照着過去的古書尋章摘句,說古已有之,但依舊還有反對之聲。

現在劉鈺用銅錢和白銀做喻,皇帝明白劉鈺的意思是說全退回去是不行的,但可以用過去管銅錢的經驗來管白銀。只看皇帝是想徹底退回到“青銅”時代,還是與時俱進,繼續往前走到“白銀”時代。

天下是皇帝的。劉鈺只是個打工的,不想用,可以不用。

這話在皇帝聽來,自是龍顏大悅,笑過之後道:“愛卿說到了點上。朕既用你,自是不想往回退。如今圍繞着運河事,多有變革,正是可進不可退之時。”

“然而變革既起,就要出許多新問題。”

“何以謂之新?過去不曾有之事。”

“這些新問題,朕本以爲,以愛卿之智,都可處置。直到今日這銀錢之事,朕方知原來面對這等新事物,愛卿也有不知所措、恐懼不安的時候。一時感嘆罷了。”

“朕也不妨和你說說,昔日你說興海軍、取南洋、興工商,朝中也有許多人,和愛卿面對銀錢事心態一樣:不知所措,恐懼不安,不知前路如何,不知前路有何魑魅魍魎,更不知該如何解決。”

“愛卿今日經此一事,當也該明白之前朝中衆臣的心思了。亦算好事。免得愛卿總覺得‘有什麼可怕的呢’、‘有什麼可不安的呢’、‘那些新問題不是很好解決嗎’。”

“愛卿若能明白這些,以朕看來,實勝過你貢來的幾百萬兩白銀票據。如此方知世上不是什麼問題都可以用理性來推演的,亦可滅卻你的驕氣,拉住你的激躁,行事多一分考慮,此方朕之大幸啊。”

“既已明白,那這件事就先這麼定了。以淮北鹽政改革,配合卿所言的小鈔改革。推進過程,不可急躁,急則生變。需走一步、看一步,因爲此事你也無法推斷出來結果好壞,不可如以前一樣,認定一件事便要只爭朝夕。需慢慢來,你等得起,朕也等得起。”

(本章完)

第262章 紙老虎第602章 帝國末期都這樣第1235章 三戰定印度(二)第1205章 太子難當(中)第1379章 凡爾賽和約(六)第16章 震動第302章 這大英,藥丸吶第31章 收心第128章 得分點和槽點第1134章 只想當狗第1255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一)第472章 百思不得其解(中)第503章 鷙鳥將擊,卑飛斂翼第259章 雷聲大,雨點小第1181章 盟友 中立 背叛第912章 南洋大開發(七)第410章 白馬是馬第206章 狠話第572章 藍狗子第447章 幕府的底線第1033章 修補者的絕望(上)第1161章 多歧路,今安在(十六)第982章 決勝千里之外(五)第501章 宗法殖民體系第319章 真正的力量第1312章 死與復仇(三三)第888章 東學西漸的詭異產物(上)第1131章 新的天下(下)第917章 舊的不去,新的不來(一)第187章 開戰第302章 這大英,藥丸吶第949章 歐洲貿易區(下)第1101章 工業革命(十四)第363章 最難的三件事第89章 條約第57章 開戰第912章 南洋大開發(七)第1045章 平衡第538章 感謝荷蘭人第823章 大事成矣(十)第1143章 最後的佈置(四)第302章 這大英,藥丸吶第25章 前朝舊事今日師第557章 一戰前夜 命運的交匯(三)第1041章 國運(上)第297章 寧與友邦,不給國人第554章 征服者威廉和鄭成功的經驗第843章 拆房頂和開窗戶(五)第975章 猜疑鏈(上)第1306章 死與復仇(二七)第311章 滿BUFF皇子第915章 南洋大開發(十)第215章 海軍部第1501章 終章 九三年(十九)第198章 善後考慮第672章 伐韓?伐蜀?(下)第1257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三)第905章 羅馬和迦太基第177章 機遇期第45章 冰牆第1169章 備戰(八)第605章 懷念過去(上)第181章 監獄船第201章 七擒七縱亦不懼第466章 爲何要抑商第412章 自我意識(上)第1123章 鄉約村社(四)第1410章 黃河問題的最後一步(一)第478章 看破第1078章 爭功(三)第161章 全家死絕優先第139章 考察第383章 兩全其美第158章 無解的貿易逆差第798章 僞赤子的人設第978章 決勝千里之外(一)第641章 前科第661章 對抗性和非對抗性矛盾(下)第429章 先活下來吧第65章 報捷第1323章 貿易割裂第1166章 備戰(五)第161章 全家死絕優先第335章 可利用的矛盾第431章 主戰者皆國賊也第465章 重利輕義第700章 反圍城第1464章 最後的鬧劇(十一)第415章 願天下無有武穆三閭第931章 覺醒(三)第483章 時代侷限內的強者第297章 寧與友邦,不給國人第973章 名與實第192章 超勝十年第1015章 虎兕出於柙第1337章 恐嚇出來的費城會議(八)第1505章 終章 九三年(廿三)第845章 拆房頂和開窗戶(七)第963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九)第871章 “不正當”競爭(三)
第262章 紙老虎第602章 帝國末期都這樣第1235章 三戰定印度(二)第1205章 太子難當(中)第1379章 凡爾賽和約(六)第16章 震動第302章 這大英,藥丸吶第31章 收心第128章 得分點和槽點第1134章 只想當狗第1255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一)第472章 百思不得其解(中)第503章 鷙鳥將擊,卑飛斂翼第259章 雷聲大,雨點小第1181章 盟友 中立 背叛第912章 南洋大開發(七)第410章 白馬是馬第206章 狠話第572章 藍狗子第447章 幕府的底線第1033章 修補者的絕望(上)第1161章 多歧路,今安在(十六)第982章 決勝千里之外(五)第501章 宗法殖民體系第319章 真正的力量第1312章 死與復仇(三三)第888章 東學西漸的詭異產物(上)第1131章 新的天下(下)第917章 舊的不去,新的不來(一)第187章 開戰第302章 這大英,藥丸吶第949章 歐洲貿易區(下)第1101章 工業革命(十四)第363章 最難的三件事第89章 條約第57章 開戰第912章 南洋大開發(七)第1045章 平衡第538章 感謝荷蘭人第823章 大事成矣(十)第1143章 最後的佈置(四)第302章 這大英,藥丸吶第25章 前朝舊事今日師第557章 一戰前夜 命運的交匯(三)第1041章 國運(上)第297章 寧與友邦,不給國人第554章 征服者威廉和鄭成功的經驗第843章 拆房頂和開窗戶(五)第975章 猜疑鏈(上)第1306章 死與復仇(二七)第311章 滿BUFF皇子第915章 南洋大開發(十)第215章 海軍部第1501章 終章 九三年(十九)第198章 善後考慮第672章 伐韓?伐蜀?(下)第1257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三)第905章 羅馬和迦太基第177章 機遇期第45章 冰牆第1169章 備戰(八)第605章 懷念過去(上)第181章 監獄船第201章 七擒七縱亦不懼第466章 爲何要抑商第412章 自我意識(上)第1123章 鄉約村社(四)第1410章 黃河問題的最後一步(一)第478章 看破第1078章 爭功(三)第161章 全家死絕優先第139章 考察第383章 兩全其美第158章 無解的貿易逆差第798章 僞赤子的人設第978章 決勝千里之外(一)第641章 前科第661章 對抗性和非對抗性矛盾(下)第429章 先活下來吧第65章 報捷第1323章 貿易割裂第1166章 備戰(五)第161章 全家死絕優先第335章 可利用的矛盾第431章 主戰者皆國賊也第465章 重利輕義第700章 反圍城第1464章 最後的鬧劇(十一)第415章 願天下無有武穆三閭第931章 覺醒(三)第483章 時代侷限內的強者第297章 寧與友邦,不給國人第973章 名與實第192章 超勝十年第1015章 虎兕出於柙第1337章 恐嚇出來的費城會議(八)第1505章 終章 九三年(廿三)第845章 拆房頂和開窗戶(七)第963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九)第871章 “不正當”競爭(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