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6章 備戰(五)

第1166章 備戰(五)

當然,康提王朝對此肯定是有意見的。

不過,在駐軍和艦隊環繞的狀態下,他們的意見頂個屁。

最多也就是兩邊商量了一下,灰衣派不能去山區、那邊的種姓派也不再幹涉低地區的事。

私下裡,會悄悄找英國人,又忘了趕走生薑請來辣椒的教訓。

但英國人現在沒工夫在錫蘭費力不說,也壓根不想招惹大順。

本來大順就和法國不清不楚的,這時候沒事找事,再去招惹大順,那真是閒的沒事幹了。

權哲身看到的是漢化,或者說是某種程度上狹義的漢化。

這種狹義的漢化的根源,是大順控制區總共大約四五十萬僧伽羅人,一下子塞進去大約二十萬漢人。

更廣義的漢化,其實是近代化、世俗化。

也就是劉鈺所說的“普遍的修飾成民族的”。

世俗化,是近代化的前提;打破種姓制度,就是近代化。

狹義的漢化是個漫長的過程,需要教育、人口、經濟優勢等等。

廣義的漢化,是狹義漢化的基礎。

因爲,世界是往前走的,不是往後退的,要爲將來的近代化的漢人國家打基礎,而不是往後退着讓一羣舊統治階級去讀經書。

只要能做近代化、現代化的標杆,那麼那些近代化、現代化的普遍性的東西,就是民族的。

灰衣派的宗教改革在這裡成功的原因,就是大順本身是反本地統治階級的、而這裡的低種姓人口既多又掌控了經濟基礎。

更爲現實粗暴的原因,則是不管是葡萄牙人還是荷蘭人,終究還需要高種姓羣體,爲他們提供糧食和勞動力、服役。

而對大順來說……天朝不缺會種地且願意種地的人。

天朝也不需要靠一羣高種姓錫蘭人,才能種地,天朝種地的水平,不知道比這些高維種姓高到哪裡去了。

況且,這種地方,劉鈺逆練的一些教導,讓劉鈺確信,徹底吞併錫蘭,意味着錫蘭民族主義的覺醒;而直接割裂,甚至搞灰衣派和種姓派這樣的宗教衝突,纔是大順可以永久佔據西南地區的基礎。

甚至,他是非常樂於讓世俗派和種姓派的矛盾加劇的。

因爲,矛盾越加劇,正統的種姓派,爲了證明自己的正統性,會更加“傳統”,絕不會自我改革、放開種姓限制。

大順又不想在錫蘭山區種茶葉,放着好地方不要,去山區幹啥?

故而,大順的政策,就是將爲數不多的高種姓村社,保持原樣;而大量的土地,則分給了低種姓人羣,並且打散他們的種姓,取消他們的世代職業限制。

唯一還有職業限制的,就是他們不許服兵役,也不需要服兵役。而是轉爲繳納土地稅,代替服兵役。

大順不需要土兵,因爲不缺人。

所以,從政治、政權的角度來看,錫蘭的西南地區,實際上漢化的已經非常成功。

府兵服兵役,國家給予土地,府兵有服兵役的義務。

被打散的、事實上已經取消了種姓限制的小農,繳納賦稅。

大量的工商業從業者,以僱工而非勞役的形式,充斥着種植園、採珠船。

村子編戶籍,設里長、糧長。

除國有土地外,授予的土地,由各家贖買,贖買之後獲得土地所有權,可以買賣、交易、允許兼併。

都督府每年會徵發農業人口,進行水利建設,但會錯開農忙時節——因爲土地比較充裕,農村並未出現嚴重的貧富分化,所以徵收募役錢,僱人勞作,反而是不合適的,甚至可以說是刻舟求劍的。

低地地區,普遍使用大順紙幣。

城市學堂,全部以漢語教學。

推行的第一部法令,是禁止同姓血親婚,和跨種姓婚姻合法。

出家人實行嚴格的度牒制度,不經禮政府下屬機構審覈,一律不準出家。僧團領袖不經都護府上報禮政府批准,一律不得傳承。

終究,這裡是大順的錫蘭都督府轄地,是錫蘭軍鎮。

而不是大順印度公司,或者大順錫蘭公司。

大順的商業資本,在這裡,佔據經濟優勢。

但是,他們依舊沒有與其小範圍經濟優勢相對應的政治優勢。

所以大順的商業資本,不得不服從於大順官僚集團的意志,以“消化”錫蘭西南部作爲前進基地爲主,而不是以“最大限度地攫取利潤”爲主。

這二者的區別,在於如果選擇最大限度地攫取利潤,那麼,維持種姓制度、維持種姓勞役、引入泰米爾人作爲奴隸,纔是利潤最大化的優先選擇。

甚至,往錫蘭運漢人,根本就是違背商業資本利益的。

然而,以劉鈺爲首的一部分官僚集團的意志,並非如此。

而且,顯然,大順的商業資產階級,想要獲得統治地位、成爲統治階級,還早呢。

這就是“大順錫蘭軍鎮都督府”和“大順錫蘭特許貿易公司”的區別。

劉鈺對荷蘭人在南洋折騰了百餘年,折騰的荷蘭人口少得可憐、多麼好的南洋市場的底子竟然弄得本國手工業崩潰的印象,相當深刻。

他可不想大順重走覆轍。

這種部分有長遠眼光的官僚集團和商業資本之間的矛盾和衝突,或者說路線上的區別,其實也是導致趙立本聽到弟弟在寶石礦幹活後憂心忡忡的一個原因。

事實上,在趙立本於黃龍府黑金礦暴動之後,他在縣城等大赦天下的時候,是有官方的人在那裡招過挖金工的。

是確確實實有官方背書的。

只是趙立本被坑了一次後,對這種事,再也不信了,哪怕那招工條件寫的天花爛墜。

他以爲,肯定還和上次一樣,那自己要是去了,可真就纔出狼穴、又如虎坑。

所以這一次聽到弟弟居然爲了賺錢,跑到寶石礦上幹活,心裡頓時就一咯噔。

然而,其實不管是他弟弟,還是他從黃龍府黑金礦逃出來後的那次招工,真的不一樣。

朝廷,或者說一個成熟的大一統國家的政權,做事的時候,並不是只考慮單純的金錢利益的。

或者說,有時候是不會只考慮短期利益的,這一點就和商業資本很不同。

比如他上一次聽到的招工信息,那就是朝廷出於邊防需求、移民實邊的國家政權的需求搞的。

一共兩個前置條件。

海參崴地區,利用蝦夷的赤毛稻,種出來了可以適應東北氣候的水稻。

黑龍江流域,在後世的漠河、黑河、撫遠等地區,都發現了相當不錯的金礦。

還有三個現實逼迫下的條件。

無定河,也就是後世的永定河,整天發水。這是京城的河,這裡發水,事就麻煩了,而且人口日多,土地日減。京城周邊是最怕出事的。

朝鮮國和大順邊境,日益增加的朝鮮國逃亡百姓問題。

對北方問題刻在基因裡的不安,希望加大實邊力度。

這兩個前置條件,加這三個現實逼迫,使得劉鈺藉機向皇帝上疏,提出了實邊計劃。

順便解決無定河問題、朝鮮國邊境移民問題。

簡單來說,就是以漠河、黑河、撫遠地區的金礦爲餌,鼓勵資本開發,從而移民。

鑑於資本的操行,必須官督商辦,用類似當年組建東洋貿易公司時候附加義務的方式,進行移民。

大體政策就是,朝廷選拔優秀的官員,去督辦此事。

從棲霞等地,招募優秀的工頭。

資本出資,招募人口。

工頭帶人,按照每個工組,黃金三七分成,即挖金子的工組拿三成,剩下七成作爲公司所有。

扣除吃喝拉撒後,再從淨利潤中拿出百分之二十五,其中百分之十進內帑,百分之十五用於招募人口,就地開墾,以金礦需求爲中心,促進農業發展,增加移民數量。

爭取在十年之內,於漠河以南、黑河、撫遠等地,圍繞着金礦區,弄出七八個人口數萬的縣,保持黑龍江流域的絕對控制權。

其中,一部分從關東招募。

剩下的,絕大多數從無定河周邊招募,從而緩解京城地區的壓力——這個壓力,指的是水災之後的社會不安定因素,這纔是皇帝比較重視的問題。

同時還順便解決兩個問題。

在招募農民的時候,在朝鮮國邊境,強制招募越境的朝鮮人村社,將他們打散後遷徙到金礦區。

而每遷走一批人,則用無定河地區的漢人百姓,補充到朝鮮國邊境地區的村社,直接接管村社的房屋和已經開墾出來的稻田。

朝鮮人在金礦區拆散後,和遷徙過去的漢人雜居,同時也藉助他們種植水稻的技術。

同時,鑑於川南鹽井區的煤礦開採嘗試,在西山煤礦、京畿周邊,採取先進的煤礦開採技術。

一方面,保證京城用煤,不會再出現之前那種煤價暴增如米的狀態,維繫京城之穩定。京城不能亂。

另一方面,減少薪柴消耗,減少無定河河水的泥沙。

當時,趙立本從黑金礦逃出來後,遇到的那次招工,就是這樣的背景。

但他在黑金礦的慘痛記憶,讓他不能理解抽象的資本逐利的罪惡,而是具象爲對金礦銀礦寶石礦的深深恐懼。

然而,朝廷並不是一個商業公司,更不是什麼李家大順公司,這裡面終究還有一個統治需求、長遠準備。他雖然想這麼幹,把天下幹成李家大順公司,奈何他祖宗的故事告訴他,把天下開成專門養自己家人的“公司”,不可能長久。

故而,實際上,錫蘭的寶石礦,也不是如趙立本想象的那麼殘酷。至少沒他當初在黑金礦那麼殘酷。

(本章完)

第1309章 死與復仇(三十)第1111章 上國心態(五)第122章 混沌未可知第917章 舊的不去,新的不來(一)第117章 天誅!第1350章 三角貿易(下)第160章 大災將至和人口買賣第295章 自信的開端第224章 預備役和實學第187章 開戰第283章 想幹實事的官僚也有不少第788章 新舊利益的衝突(五)第343章 絕戶計第43章 二百九十三年後的守望第341章 朱子陽明第625章 手段第732章 窗戶和門的區別第973章 名與實第1476章 臨別告誡(二)第841章 拆房頂和開窗戶(三)第67章 開眼看世界的契機第389章 戰前就分贓第1415章 黃河問題的最後一步(六)第718章 下南洋到底爲了啥(上)第309章 無夷可徵的徵夷大將軍第1060章 堂下何人狀告本官(四)第1246章 鑽石灣屠殺(二)第280章 隱忍勝於現在就反抗第1308章 死與復仇(二九)第1455章 最終的鬧劇(二)第936章 綁定(下)第319章 真正的力量第1450章 “帝”(二)第1083章 經驗豐富第1078章 爭功(三)第1135章 假裝心懷社稷第748章 巴達維亞新政(九)第1114章 上國心態(八)第1101章 工業革命(十四)第1406章 遷徙路(九)第466章 爲何要抑商第582章 八字不合(下)第307章 雙喜臨門第1414章 黃河問題的最後一步(五)第843章 拆房頂和開窗戶(五)第1099章 工業革命(十二)第245章 垂釣第1003章 少不入川第1473章 最後的鬧劇(二十)第318章 潤物細無聲第702章 備戰第1333章 恐嚇出來的費城會議(四)第598章 奇葩的時代第189章 虛張聲勢第440章 嘉靖年間的古董第491章 前後左右 三路不通第196章 呆若木雞第902章 英人目睹之怪現狀(三)第1487章 終章 九三年(五)第528章 傳統藝能第1409章 土豆和向心力(下)第1326章 有格調的小圈子(上)第938章 笑話第1497章 終章 九三年(十五)第1259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五)第1031章 顯學胚子第818章 大事成矣(五)第402章 這還得了?第587章 不平等第689章 建議投降第112章 絕纓第65章 報捷第54章 全員賭棍第129章 拓展天下觀第997章 量身定製第332章 可壓榨的第57章 開戰第685章 試試看第714章 歸義軍(上)第135章 正當競爭和不正當競爭第708章 海戰(六)第877章 辯經的着力點第129章 拓展天下觀第866章 我是來監管你們的(二)第782章 身份第1426章 必死之局(中)第35章 府兵第861章 哄一鬨第367章 平平無奇第926章 戰前輿論準備(上)第24章 奇怪的聖旨第716章 歸義軍(下)第1149章 多歧路,今安在(四)第16章 震動第893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四)第922章 歸來第17章 縮頭王八生了個橫行螃蟹第545章 難題第1293章 死與復仇(十四)第78章 以商控蒙
第1309章 死與復仇(三十)第1111章 上國心態(五)第122章 混沌未可知第917章 舊的不去,新的不來(一)第117章 天誅!第1350章 三角貿易(下)第160章 大災將至和人口買賣第295章 自信的開端第224章 預備役和實學第187章 開戰第283章 想幹實事的官僚也有不少第788章 新舊利益的衝突(五)第343章 絕戶計第43章 二百九十三年後的守望第341章 朱子陽明第625章 手段第732章 窗戶和門的區別第973章 名與實第1476章 臨別告誡(二)第841章 拆房頂和開窗戶(三)第67章 開眼看世界的契機第389章 戰前就分贓第1415章 黃河問題的最後一步(六)第718章 下南洋到底爲了啥(上)第309章 無夷可徵的徵夷大將軍第1060章 堂下何人狀告本官(四)第1246章 鑽石灣屠殺(二)第280章 隱忍勝於現在就反抗第1308章 死與復仇(二九)第1455章 最終的鬧劇(二)第936章 綁定(下)第319章 真正的力量第1450章 “帝”(二)第1083章 經驗豐富第1078章 爭功(三)第1135章 假裝心懷社稷第748章 巴達維亞新政(九)第1114章 上國心態(八)第1101章 工業革命(十四)第1406章 遷徙路(九)第466章 爲何要抑商第582章 八字不合(下)第307章 雙喜臨門第1414章 黃河問題的最後一步(五)第843章 拆房頂和開窗戶(五)第1099章 工業革命(十二)第245章 垂釣第1003章 少不入川第1473章 最後的鬧劇(二十)第318章 潤物細無聲第702章 備戰第1333章 恐嚇出來的費城會議(四)第598章 奇葩的時代第189章 虛張聲勢第440章 嘉靖年間的古董第491章 前後左右 三路不通第196章 呆若木雞第902章 英人目睹之怪現狀(三)第1487章 終章 九三年(五)第528章 傳統藝能第1409章 土豆和向心力(下)第1326章 有格調的小圈子(上)第938章 笑話第1497章 終章 九三年(十五)第1259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五)第1031章 顯學胚子第818章 大事成矣(五)第402章 這還得了?第587章 不平等第689章 建議投降第112章 絕纓第65章 報捷第54章 全員賭棍第129章 拓展天下觀第997章 量身定製第332章 可壓榨的第57章 開戰第685章 試試看第714章 歸義軍(上)第135章 正當競爭和不正當競爭第708章 海戰(六)第877章 辯經的着力點第129章 拓展天下觀第866章 我是來監管你們的(二)第782章 身份第1426章 必死之局(中)第35章 府兵第861章 哄一鬨第367章 平平無奇第926章 戰前輿論準備(上)第24章 奇怪的聖旨第716章 歸義軍(下)第1149章 多歧路,今安在(四)第16章 震動第893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四)第922章 歸來第17章 縮頭王八生了個橫行螃蟹第545章 難題第1293章 死與復仇(十四)第78章 以商控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