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1章 前後左右 三路不通

第491章 前後左右 三路不通

“公子你自己信這一套嗎?”

康不怠聽完大致的邏輯,身處這個時代,很容易就理解了其中的思路。

基本上就是把正統道家,用極端反動的方式去解構,披着道法自然的皮,把人口增長帶來的饑荒戰爭等曲解爲自然天道、把救濟饑荒之類的舉動扭曲爲人對自然天道的干涉。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有餘,故而天降四凶損之,以達平衡。

這是前半卷。

後半卷,則是極力鼓吹地租的重要性、鼓吹不事生產的食利階層,是工商業發展所必須的一個階級,不然就會導致產品過剩而消費不足的經濟危機。

這些想法過於反動和殘酷,和大順這邊的正統道德格格不入,完全不可能成爲社會的主流。

但若論洗腦的能力,確實足以說服許多人,即便嘴上不敢稱是,但內心還是認可的。

康不怠頗爲好奇,劉鈺自己內心到底是不是也多少信這麼一點。

劉鈺啞然失笑,信與不信,盡在笑中。

“我是專門給日本這邊準備的。一來日本古學一派,維護上下尊卑的基石,是荻生徂徠的‘社會生產有限論’,認爲分出高低貴賤只是爲了‘合理’分配社會的產品該誰用好的、誰用壞的。”

“但他的腦子其實也不好用。”

“就像是新井白石搞大君還是國王的稱號的辯論;亦或是假如夷狄入主中華搞一場夷狄還是中華的辯論,本身腦子就是有問題的。這東西,不能爭辯,哪怕你能辯贏,也不能爭論。而禮法的意義,更是應該虛幻化和神聖化,不能用來討論爲什麼要有,神聖的東西需要人間去辯論爲什麼合理嗎?”

“古學派既把神聖的東西解構成是否合理,那這就大有操作的空間。”

“既然‘社會生產有限論’作爲其古學一派的基石,那麼我這一套東西就會很容易被人信服。因爲這一套東西的基礎,不也正是‘有限論’嗎?”

“如今日本封建大成,上位者財富全出於土地。西洋也有重農學派。法蘭西國重農學派的基石,便是‘自然秩序論’。至於政策、法令等,則是‘人爲秩序’。是以人爲秩序,要符合自然秩序。現在社會生病了,就是因爲人爲秩序,違背了自然秩序。”

康不怠聽說過西學東漸,也聽說過東學西漸,知道此時西洋正掀起一波中國熱,也跟劉鈺一起混了十年了,耳濡目染之下,自是大有想法。

聽劉鈺說完這自然秩序和人爲秩序,康不怠忍不住笑道:“老聃言: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損不足而益有餘。所謂,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既然這人爲秩序,違背了自然秩序,社會自然是要生病的。”

“西洋重農學派既說道法自然,我猜,想來這法蘭西國對財政控制的緊,頗多政策定價的舉動,這些人心懷不滿。說是道法自然,實則想要放任自由,不希望法蘭西國政府對經濟的任何干預。我看這是打着‘道法自然’的旗號,反對西洋諸國的‘重商主義’,反對任何形式的國家干預。”

“本朝變法,必託古改制,曲解孔孟原意,方可變革;西洋諸國信教,天至大,便只好託天改制了。換湯不換藥啊。”

“只是我是真沒想到,這‘道法自然’的旗號,還能搞出公子所提的這麼一套東西。但其實仔細想想,倒也殊途同歸,經濟不干預、和貧民不救濟就是不干預,似也無甚區別。當真把一切都認定天道有一雙無形之手,可以控制,最後損有餘而補不足。”

“只是餘則損、不足則補,每一次都是百千萬人餓殍饑荒、無業謀生,一次又一次的輪迴。只說天地不仁,頗爲殘酷,卻也不無道理。回首千秋,自秦漢興盛交替、治亂循環,似乎還真就是這麼回事,似無解也。”

劉鈺哈哈大笑,心道這玩意還真是換湯不換藥,當年艾奇遜也是這個調調,幾乎是一樣的想法,打出馬爾薩斯和自然秩序道法規則的旗號,所以纔有了開國的大典半月前的那篇《唯心歷史觀的破產》。

放在此時的日本,當然也是一樣的道理。

五公五民的高賦稅纔是這麼點人口就導致一揆不斷的根本原因,但既不肯廢除武士階層、又不能減輕賦稅,那就只剩下“道法自然調控太慢,人爲幫着天道不仁”這一個選擇了。

日本一揆和農民破產的根源是高地租,幕府直接收的貢賦也可以看成地租。換言之,高地租正是“損不足而奉有餘”的人之道。在這個基礎不變的情況下,天道要爲人道讓路,也就只能扭曲成“長子繼承、剩餘溺殺,纔是唯一出路”。

理論上,路當然不是唯一的。

但所有的路,無非四條,一左一右;一前一後。

右邊那條,被劉鈺堵死了。

東南西北,無處可去。武士刀想要爲日本的犁攫取土地,要面對大順的火槍火炮,從蝦夷到琉球、從朝鮮到薩摩,動一處就是國戰。

前邊那條,運氣不好。

世界市場雖大,此時卻也容不下一個鏜牀鏜出氣缸的大順,最多容得下一省就不錯了。大順先走了一步,又離日本這麼近,此路不通。

左邊那條,幕府和武士們根本不想走。

那當然就只有往後退這一條路了。

“仲賢兄只管去寫就是,這東西,就算將來從長崎又回傳回了本朝,那也無用。因爲本朝還有另一條路,下南洋、闖鯨海、墾蒙走西。而且日本本來就就沒有常平倉、也很少有救濟,亂也是亂在一藩之內,控制得住;本朝自古便有常平倉、水旱救濟,本朝起於明末,如何得的天下不可不爲教訓,自是不敢相信的。”

康不怠點點頭,心道這倒也是。

這東西還真就是爲日本量身定製的,真要是再傳回國內,倒也是好事。

同樣的理論,放在不同的環境,就有不同的效果。

日本那是沒辦法,唯一能移民的蝦夷都被搶了,自是無可奈何。

大順卻有的是辦法,反倒可以促成移民墾殖。

“成,這東西寫起來也不難。倭人既懂漢文,我也不用再找倭人儒生翻譯了。公子只講了個大概,日後可多和我講講。”

“凡寫文章,最難在於立意。如今意已立下,破題之處也找到了,寫出來也就三五個月吧。”

三五個月的時間寫出來,已是多說了。最難的立意和破題都點明瞭,剩下的就是穿鑿附會、曲解聖意罷了。

“嗯……三五個月最好。總之仲賢可要抓緊了。過些日子還有些事。對了,仲賢兄是否粗通一些醫學?”

“略懂。不過公子既問,肯定不是爲了看病的,多半是想寫什麼文章。我這略懂,大約也夠了。”

康不怠素知劉鈺想法詭異,這時候問起是否粗通一點醫學概念,自然不會是無的放矢。

“是這麼回事。釜山現在被佔了,朝鮮和日本的人蔘貿易也斷了。加上這幾年人蔘當真是快要被採絕了,我前一陣和法國人談了談,讓他們在魁北克挖西洋參、採珍珠。”

“一來給法國輸輸血,聯絡聯絡感情;二來讓法國人眼中的魁北克更值錢,將來真爲了魁北克打起來,也捨得多花的錢、多死點人;三來嘛,就是朝鮮日本之間每年人蔘大幾噸銀子的量,這蚊子小也是肉,一年幾噸白銀我也想吃下來。”

幾噸白銀,確實小錢,也就一艘戰列艦,炮還得捨不得用銅的。

“但這裡面有個事,有些麻煩。就之前引薦我跟着學實學的西洋老師戴進賢來咱們這的,當然也是個西洋人,叫杜德美,字嘉平。他翻譯過牛頓的《π的無窮級數表達式》,翻爲《求周徑密率捷法》,仲賢兄應該研究過吧?”

康不怠立刻反應過來了,點頭道:“看過。”

“嗯,他當年不是幫着朝廷繪製經緯度地圖嘛,就發現東北多有采參的,他就估計同緯度的魁北克,應該會有這玩意。他是法國科學院的通信院士,也是英國王家學會的通信作者,就把這事傳回去了,刊登出來了。”

“後來還真找着了,但是你也知道,西洋貿易都是在江南以南的地方進海關的。咱們這邊學醫的也不知道魁北克在哪,就覺得這東西既然是從南方炎熱之地來的,性涼,遠不如採自苦寒之地的遼東參。所以日本那邊也跟着這種說法,覺得這東西性涼,不好,價格就低。”

“我琢磨着,你是不是幫着找點人,寫篇文章正一正名,把‘自南炎熱地來故性涼’的藥理去了,說明到底來自何處。一來漲漲價,在日本那邊多劃拉點銀子;二來嘛,也是批判一下一些醫者臆想胡猜的風氣。”

“前者不過白銀的事。後者嘛……我是想借這件事把浪攪起來,順帶引入一些東西。倭國有個叫山脅東洋的,前些日子解剖了個動物,對人體內景五臟六腑之說頗多懷疑,倭國又有剖腹的傳統,過一陣說不定他還能真找個死刑犯剖一剖。借西洋參臆測胡猜就覺得性涼這事兒,引入一些別的醫學學問。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若不亂,就很難有大動靜。這種事,動靜越大越好,畢竟醫學,關係到千百人的性命。而人蔘還是西洋參嘛,關係不大,照樣賣錢。”

康不怠立刻就理解的劉鈺的想法,讚道:“這倒是救世濟民的心思。這個也好說,借題發揮,他們不知魁北克在哪,我隨公子多年,這魁北克於何處我還是知道的。”

“關鍵是隻有西洋參,這氣勢還是不足。最好是搞一些外來的草藥,一一寫清楚其來歷,引發的轟動才大。公子是想借這個事先掀起軒然大波,先叫一些人心裡就覺得可能錯了,然後再把解剖之法傳入。西洋參不過是實學醫學的鋪墊?”

劉鈺笑道:“正是此意。水不混,何以摸魚?仲賢兄還記得當年欽天監測算日食、皆車遲國鬥法典故賭頭之事吧?西洋人藉着賭頭之勢,大造影響,一舉奪取了欽天監的控制權,徹底壓倒了本土算學派。自此在本朝歷經八十年不倒,若不是教皇昏了頭,非要搞禮儀之爭,只怕更久。”

“這事兒也差不多,就是要鬧出一些轟動,鬧大了,關注的人才多,繼續加碼賭頭賭命,才能更轟動。轟動之後,見式拆招,另出手段。但不管怎麼樣,不先把水攪渾,事情就不好辦。”

“這兩件事,都需快一些。過些日子,可能便沒時間了。仲賢兄不是一直想去外面看看嗎?過些日子正有個機會,是故要在出發之前把這兩件事辦妥。人先溜了,留下一地雞毛,待回來後解決。”

(本章完)

第1249章 鑽石灣屠殺(五)第500章 誰也不是普遍真理第133章 可堪大用第474章 屎裡摻飯第1426章 必死之局(中)第235章 市什麼骨第1017章 全都裝傻(上)第97章 風波起第678章 做美夢的皇帝第1335章 恐嚇出來的費城會議(六)第930章 覺醒(二)第741章 巴達維亞新政(二)第1508章 終章 九三年(廿六)第1185章 再度被坑的法國第109章 我們不冤,國子監諸生冤第1487章 終章 九三年(五)第268章 瑞典人也捲入對俄忽悠第28章 初來乍到第1044章 新危機(下)第492章 安天下 亂世界第457章 刻舟求劍(上)第1112章 上國心態(六)第960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六)第241章 泰興十六年的變化(上)第294章 禮賢下士第246章 探險隊第164章 攤丁入畝第41章 得來全不費工夫第512章 使民之力第905章 羅馬和迦太基第1213章 統一市場與地方利益(下)第19章 高高舉起,輕輕放下第570章 上黨歸趙之舊事第730章 你死我活第463章 買辦是條不歸路(下)第1090章 工業革命(三)第992章 最後的鹽改配套政策第1472章 最後的鬧劇(十九)第1001章 缺陷第1300章 死與復仇(二一)第1060章 堂下何人狀告本官(四)第863章 妄想第520章 科班與草莽第1407章 遷徙路(十)第857章 決心第1066章 惡龍殘影(一)第792章 新矛盾(下)第1284章 死與復仇(五)第317章 琉球啊琉球第1096章 工業革命(九)第318章 潤物細無聲第1424章 言方興(下)第484章 也就那麼回事第1156章 多歧路,今安在(十一)第198章 善後考慮第1136章 近代的門檻第1218章 輪臺之思(五)第957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三)第134章 懂倭語的第1171章 備戰(十)第211章 撬動的槓桿第991章 煙幕第3章 出事了第670章 伐韓?伐蜀?(上)第286章 等天災 等人亂第384章 逼迫第1510章 終章 九三年(廿八)第648章 你只是枚棋子(一)第1212章 統一市場與地方利益(上)第920章 舊的不去,新的不來(四)第1238章 三戰定印度(五)第952章 交出主動權第1234章 三戰定印度(一)第672章 伐韓?伐蜀?(下)第559章 一戰前夜 命運的交匯第839章 拆房頂和開窗戶(一)第30章 立信第512章 使民之力第379章 四宗罪第450章 放低姿態,麻痹對手第264章 金刀計第1200章 木牛流馬(七)第874章 從長計議第1280章 死與復仇(一)第732章 窗戶和門的區別第1267章 攻防心理(二)第1464章 最後的鬧劇(十一)第1476章 臨別告誡(二)第760章 毛遂自薦第1116章 脈絡第1470章 最後的鬧劇(十七)第237章 歐洲突破口第582章 八字不合(下)第1180章 孟加拉關稅戰爭第104章 浩然正氣第443章 誘降第598章 奇葩的時代第1007章 皇權的超然第847章 雙贏(下)第516章 南進之前定北疆(下)
第1249章 鑽石灣屠殺(五)第500章 誰也不是普遍真理第133章 可堪大用第474章 屎裡摻飯第1426章 必死之局(中)第235章 市什麼骨第1017章 全都裝傻(上)第97章 風波起第678章 做美夢的皇帝第1335章 恐嚇出來的費城會議(六)第930章 覺醒(二)第741章 巴達維亞新政(二)第1508章 終章 九三年(廿六)第1185章 再度被坑的法國第109章 我們不冤,國子監諸生冤第1487章 終章 九三年(五)第268章 瑞典人也捲入對俄忽悠第28章 初來乍到第1044章 新危機(下)第492章 安天下 亂世界第457章 刻舟求劍(上)第1112章 上國心態(六)第960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六)第241章 泰興十六年的變化(上)第294章 禮賢下士第246章 探險隊第164章 攤丁入畝第41章 得來全不費工夫第512章 使民之力第905章 羅馬和迦太基第1213章 統一市場與地方利益(下)第19章 高高舉起,輕輕放下第570章 上黨歸趙之舊事第730章 你死我活第463章 買辦是條不歸路(下)第1090章 工業革命(三)第992章 最後的鹽改配套政策第1472章 最後的鬧劇(十九)第1001章 缺陷第1300章 死與復仇(二一)第1060章 堂下何人狀告本官(四)第863章 妄想第520章 科班與草莽第1407章 遷徙路(十)第857章 決心第1066章 惡龍殘影(一)第792章 新矛盾(下)第1284章 死與復仇(五)第317章 琉球啊琉球第1096章 工業革命(九)第318章 潤物細無聲第1424章 言方興(下)第484章 也就那麼回事第1156章 多歧路,今安在(十一)第198章 善後考慮第1136章 近代的門檻第1218章 輪臺之思(五)第957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三)第134章 懂倭語的第1171章 備戰(十)第211章 撬動的槓桿第991章 煙幕第3章 出事了第670章 伐韓?伐蜀?(上)第286章 等天災 等人亂第384章 逼迫第1510章 終章 九三年(廿八)第648章 你只是枚棋子(一)第1212章 統一市場與地方利益(上)第920章 舊的不去,新的不來(四)第1238章 三戰定印度(五)第952章 交出主動權第1234章 三戰定印度(一)第672章 伐韓?伐蜀?(下)第559章 一戰前夜 命運的交匯第839章 拆房頂和開窗戶(一)第30章 立信第512章 使民之力第379章 四宗罪第450章 放低姿態,麻痹對手第264章 金刀計第1200章 木牛流馬(七)第874章 從長計議第1280章 死與復仇(一)第732章 窗戶和門的區別第1267章 攻防心理(二)第1464章 最後的鬧劇(十一)第1476章 臨別告誡(二)第760章 毛遂自薦第1116章 脈絡第1470章 最後的鬧劇(十七)第237章 歐洲突破口第582章 八字不合(下)第1180章 孟加拉關稅戰爭第104章 浩然正氣第443章 誘降第598章 奇葩的時代第1007章 皇權的超然第847章 雙贏(下)第516章 南進之前定北疆(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