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3章 統一市場與地方利益(下)

第1213章 統一市場與地方利益(下)

“太史公認爲,物品價格低廉,商人就會把商品銷售到可以貴賣的地方;物品價格昂貴,商人就會從價格低廉的地方運來銷售。各自勤勉而致力於他們的本業,樂於從事自己的工作,如同水向低處流,這正是合乎道法自然的道理。”

“然而,桑弘羊又認爲,王者塞天財,禁關市,執準守時,以輕重御民。豐年歲登,則儲積以備乏絕;凶年惡歲,則行幣物;流有餘而調不足也。”

“若論起來,鬆蘇棉布質好而價賤,若放任不管,又恐漢口織工多失其業,無以爲生。”

“兒臣以爲,鐵路既能通,則科學院所謂‘蒸汽逆風之船’,則亦不遠矣。”

“單從桑弘羊爲‘豐年歲登,則儲積以備乏絕;凶年惡歲,則行幣物;流有餘而調不足也’之目的。那麼,在松江徵收的稅,買南洋的糧食,賑濟川楚;亦或者購買川地的糧食,賑濟荊襄……那麼,這稅在哪收,只從這裡看,似有沒有區別。”

“但賑濟之外,又不得不慮百姓小農女織之利。若任由鬆蘇棉布入漢口,那麼這些以織爲業的百姓,生計也難。又不可能只靠賑濟。”

“兒臣觀鬆蘇之政,若有所悟。譬如這織布事,興國公以棉紗管控,而讓商賈出資、購買織機、期貨棉紗、承擔利息,機工出力,在家紡織。如此,百姓得利,原本織布爲業的也不受影響。”

“但楚地本產糧食,非是蘇北淮南草蕩,那等黃河氾濫不毛之地,改以種棉,有利無弊。”

“是以,兒臣以爲,若能得南洋之棉,輸入漢口,而漢口效鬆蘇包買制手段,興紡織業,也未嘗不可。”

“至於是否要再收省關之稅,兒臣以爲,大可不必。”

“不若直接禁止鬆蘇棉布入楚。”

“效鹽政故事,劃分鹽區。”

“鬆蘇棉布,或出口海外西洋,或去日本朝鮮,或往關東蒙古,或至南洋。”

“漢口棉布,或往川蜀、或往陝甘、或往瀟湘,或往河南。”

“兒臣以爲,若開關稅,只恐本地商賈,皆不肯興辦紡織,而都是於關口做買辦事,專門經營鬆蘇布。如此,鬆蘇雖利,可織工失業之困,皆苦在荊楚。”

“譬若昔日興國公興海軍,而開鬆蘇爲埠,以至於西江五嶺數十萬人無業羣起爲匪盜,鬆蘇商賈又不會給粵地一文錢以便安撫當地百姓生計、亦或將那些失業百姓遷徙。”

“是以,不若不開口子,直接嚴禁鬆蘇布入楚,只得往日本朝鮮關東蒙古南洋西洋去。”

“類鹽區手段。”

“而其餘如棉花、棉紗、鐵器、油料、大豆等,皆不管制,在鬆蘇納稅之後,可直入漢口。如川南鹽、海州鹽事。”

太子有些忐忑地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皇帝對這個答案,基本算是滿意。

只不過,在皇帝看來,太子顯然忘記了另一個關鍵的東西。

那就是他考慮到了不要使江漢地區棄糧種棉,這是好的。但這背後,還有個關鍵的、維繫帝國統一的東西。

那就是這就導致,江漢地區雖然看似與鬆蘇割裂了,甚至可能會產生地方勢力,但這些地方勢力本身依舊是帝國整體的一部分。

因爲他們要用鬆蘇那邊進來的棉花和棉紗,尤其是在皇帝確認了劉鈺等實學派在印度種棉花的方案之後。

所以,江漢與鬆蘇不可分割。

而同樣,鬆蘇地區的棉花和棉紗……只靠淮南那點,那是壓根不夠用的。

一旦確定了印度提供棉花的戰略,那麼鬆蘇又與京畿不可分割。

因爲大順的海軍基地,造船基地,海軍艦隊的幾大港口,分別在威海、旅順、天津衛。以及大順的冶鐵、軍械等重工業,部署在天津、遼東。

而沒有海軍,也就意味着鬆蘇拿不到棉花和棉紗,這就使得,鬆蘇與京畿之間不可分割。

將來鐵路一旦修通,實際上也就形成了一個穩定的三角結構。

九省通衢之地,和京城之間以鐵路相連;鬆蘇又在京城和荊楚的船運中心。

恰到好處。

雖然太子沒有想到這個問題,但也算是無心插柳柳成蔭了。

畢竟太子還只是太子,還不是天子,在皇帝看來,沒有意識到地方與中央之間的問題,也是情有可原的。

太子見皇帝對他的這個想法,並沒有提出反對,也沒有苛責,心下略微鬆了口氣。

於是趁熱打鐵又道:“興國公與兒臣論及鐵路之利,運輸之便,以及所帶來的諸多影響。兒臣所獲頗豐。”

“桑弘羊雲:燕之涿、薊,趙之邯鄲,魏之溫軹,韓之滎陽,齊之臨淄,楚之宛、陳,鄭之陽翟,三川之二週,富冠海內,皆爲天下名都,非有助之耕其野而田其地者也,居五諸之衝,跨街衢之路也。故物豐者民衍,宅近市者家富。富在術數,不在勞身;利在勢居,不在力耕也。”

“兒臣得興國公啓發,知這些道理,亦對亦不對。”

“若不力耕,則無桑絲、茶葉、棉花等等。”

“但若地處五諸之衝,跨街衢之路,卻也的確可以利在勢居,不在力耕。”

“而自古以來,物產又是依靠氣候、降水、土地等因素而有不同。這在《貨殖列傳》中就說的清楚。”

“興國公問兒臣,說管仲時候,齊有魚鹽之利。那麼,江漢湘楚的利,又是什麼呢?”

“川南因井鹽而興,遂有煤礦、冶鐵等諸多器械。”

“江漢有九省通衢之利,又可經鬆蘇的海外之棉,若興紡織,此其一利,類管仲之魚鹽。”

“除此之外,還有一利,便是茶葉。”

“此時北方蒙古以及西洋所用之茶,多爲閩茶。閩地自通運河,經海運而至鬆蘇,此閩與鬆蘇之利。”

“然而一旦鐵路修好,那麼,前往北方的茶葉,大可以在江漢加工,沿着鐵路北上。”

“至於張家口,或往蒙古、或往西域,甚至若是日後海外茶葉需求日增,亦可沿江而往鬆蘇。”

“加之種茶必在潮潤山區,少佔耕地,不傷糧食。”

“若漢口得茶葉、紡織之利,依靠九省通衢之地,必可大興。”

“若其大興,一來可加朝廷賦稅;二來可利百姓衣食。”

“興國公言,若鐵路通,除卻鎮壓、賑濟、逃荒事,所能大興工商而又不傷民者,唯漢口一地。”

“又言棉布,茶葉之利。”

“兒臣深以爲然。”

“是以兒臣以爲,欲興江漢工商,則應在織布、種茶加工磚茶兩件事上。”

“興布而不興棉,如此百姓務本,糧食充足。”

“借鐵路之利,而興茶,使得北方、蒙古、羅剎、西域之茶,皆自湘楚。”

“所得之利,除可興國庫外,亦可招募洞庭之民,勿使圍湖,而減長江水患……”

雖然皇帝跟太子說過,讓他聽劉鈺要聽其所以然,不要不加判斷就聽其然。

但現在太子說出來這些東西,讓皇帝心中苦笑,心道這些東西若都是你自己想出來的,我便可以徹底放心了。

朕是希望你聽他講那些所以然,而後讓你明白其中道理,自己推出該如何做。

你這般說,興國公倒像是在拔苗助長。

你若真的能自己讀《鹽鐵論》、《貨殖列傳》、《管子》等,讀懂了,然後舉一反三,以道衍術,得出這般結論,朕還擔心什麼呢?

只怕你讀的半懂不懂。真論講這些輕重術的經濟道理,越是半懂不懂,才越容易聽什麼都覺得有理。尤其那還是個真的講道理能講清楚的人。

就說這鐵路問題,引申出的茶葉發展、棉布產業、以及洞庭湖的維護造田導致的長江水患問題,這可不是你自己能想出來的。

哪怕是你有的東宮裡,有這般的幕僚心腹,也好。

若真有,大方向上把握得住,修修補補,總可守成。

可若沒有,日後的新東西越發的多、新問題不斷出現,屆時你當如何?

想到這,皇帝也不想再去問那兩個問題中的剩餘部分了,轉而誇獎了太子兩句。

趁着太子高興的時候,又問道:“那興國公有沒有和你講均田、井田、遷民、墾殖等事?”

太子忙道:“回父皇,興國公倒是說了‘本末之別’的一些道理。”

“兒臣正是聽懂了‘本末’之別,方纔覺得,依靠海外南洋之棉花、棉紗、而興漢口之棉布,是爲正途。”

皇帝聽到這話,心裡忍不住嘆了口氣,心道你要是真聽懂了他說的“本末”到底是什麼意思,就不會只琢磨着棉紗棉花事。

當初他哭宇宙之悲,哭到頭來都是爲他人做嫁衣裳,拳拳赤子之心,皆在土地問題上。

他跟你談本末事,你就聽了個這個?

如今天下學問大興,可要論如何解這個輪迴之嘆、宇宙之悲,無非兩種。

一則若復古儒學的變種,行均田、授田之法。

地所不足者,或爲士、工、商;或遠遷海外,依舊爲農,保百姓均田而得衣食。

二則若一些年輕實學之輩,以爲工商之業,日後定可容納數千萬人,只要大興工商,似亦可解決此輪迴之嘆。

朕便不信,他和你談本末事,你若真懂了,竟能如此意氣風發,覺得真的懂了?

怕是未必。

也罷,也罷,此守成之法,若能真的明白守成之法,也未必是壞事。

念及於此,皇帝儘可能慈愛一點,笑道:“吾兒既有所得,朕心甚慰。”

“此事也好。”

“一則鬆蘇與江漢,大爲不同。便同樣是興工商,卻要面對不同的事。鬆蘇之官員,多蕭規曹隨。提前歷練,知其不易、知其不同,也是好事。”

“二則若能在興漢口一事中,磨礪淘洗出幾個才俊驚豔的年輕人,也是吾兒的造化。”

(本章完)

第324章 唯一的傻子第981章 決勝千里之外(四)第588章 另一條腿第585章 要忍讓第983章 決勝千里之外(六)第315章 不做德女第945章 南洋印度貿易區(下)第1011章 錯亂的美第862章 好事第364章 朝貢算不算侵犯壟斷權第1512章 終章 九三年(三十)第881章 區別對待(下)第365章 壟斷權的軍事義務第1161章 多歧路,今安在(十六)第320章 榮譽第16章 震動第1474章 最後的鬧劇(廿一)第579章 廢物第1194章 木牛流馬(一)第295章 自信的開端第141章 封侯真吾意,海波順便平第961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七)第1265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十一)第503章 鷙鳥將擊,卑飛斂翼第225章 暫設的機構第249章 暫借第1030章 氛圍第1431章 鴆酒 解藥(上)第2章 枯燥第626章 縱橫家的舞臺第241章 泰興十六年的變化(上)第1128章 志向第57章 開戰第1223章 開戰(二)第607章 下三濫手段第372章 當假裝外面世界不存在已成習慣第153章 鎖國第1425章 必死之局(上)第1049章 坐莊(上)第782章 身份第1477章 臨別告誡(三)第228章 嘗試外交第272章 巴達維亞的必然(中)第788章 新舊利益的衝突(五)第1414章 黃河問題的最後一步(五)第99章 酒醉多言第188章 對策第1091章 工業革命(四)第1211章 全是好處,沒有壞處(下)第669章 分贓大會(六)第470章 試錯第1032章 推廣蒸汽機第1312章 死與復仇(三三)第846章 雙贏(上)第759章 憂慮不安第638章 不調停的調停第993章 直鉤第1506章 終章 九三年(廿四)第1076章 爭功(一)第1118章 消亡在即第804章 理性君主 政治動物(下)第557章 一戰前夜 命運的交匯(三)第848章 威望(上)第644章 細思恐極第413章 自我意識(下)第197章 活路第1289章 死與復仇(十)第1006章 新生代(下)第1478章 臨別告誡(四)第73章 法理問題第1219章 大忠臣(上)第893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四)第1014章 表彰大會第1210章 全是好處,沒有壞處(中)第543章 萌芽?萌個屁第278章 不要做夢第447章 幕府的底線第1270章 攻防心裡(五)第1148章 多歧路,今安在(三)第1301章 死與復仇(二二)第824章 海牙慘案(一)第18章 歸化第1211章 全是好處,沒有壞處(下)第205章 入營第149章 膽子這麼小,還想當軍官?第358章 實封第1105章 工業革命(十八)第713章 活路第1438章 分歧(四)第30章 立信第932章 覺醒(四)第1339章 過渡之痛 幼稚空想第269章 俄國需要一位明君第248章 鎖鏈第97章 風波起第1201章 木牛流馬(八)第322章 五月第1510章 終章 九三年(廿八)第1350章 三角貿易(下)第1487章 終章 九三年(五)
第324章 唯一的傻子第981章 決勝千里之外(四)第588章 另一條腿第585章 要忍讓第983章 決勝千里之外(六)第315章 不做德女第945章 南洋印度貿易區(下)第1011章 錯亂的美第862章 好事第364章 朝貢算不算侵犯壟斷權第1512章 終章 九三年(三十)第881章 區別對待(下)第365章 壟斷權的軍事義務第1161章 多歧路,今安在(十六)第320章 榮譽第16章 震動第1474章 最後的鬧劇(廿一)第579章 廢物第1194章 木牛流馬(一)第295章 自信的開端第141章 封侯真吾意,海波順便平第961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七)第1265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十一)第503章 鷙鳥將擊,卑飛斂翼第225章 暫設的機構第249章 暫借第1030章 氛圍第1431章 鴆酒 解藥(上)第2章 枯燥第626章 縱橫家的舞臺第241章 泰興十六年的變化(上)第1128章 志向第57章 開戰第1223章 開戰(二)第607章 下三濫手段第372章 當假裝外面世界不存在已成習慣第153章 鎖國第1425章 必死之局(上)第1049章 坐莊(上)第782章 身份第1477章 臨別告誡(三)第228章 嘗試外交第272章 巴達維亞的必然(中)第788章 新舊利益的衝突(五)第1414章 黃河問題的最後一步(五)第99章 酒醉多言第188章 對策第1091章 工業革命(四)第1211章 全是好處,沒有壞處(下)第669章 分贓大會(六)第470章 試錯第1032章 推廣蒸汽機第1312章 死與復仇(三三)第846章 雙贏(上)第759章 憂慮不安第638章 不調停的調停第993章 直鉤第1506章 終章 九三年(廿四)第1076章 爭功(一)第1118章 消亡在即第804章 理性君主 政治動物(下)第557章 一戰前夜 命運的交匯(三)第848章 威望(上)第644章 細思恐極第413章 自我意識(下)第197章 活路第1289章 死與復仇(十)第1006章 新生代(下)第1478章 臨別告誡(四)第73章 法理問題第1219章 大忠臣(上)第893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四)第1014章 表彰大會第1210章 全是好處,沒有壞處(中)第543章 萌芽?萌個屁第278章 不要做夢第447章 幕府的底線第1270章 攻防心裡(五)第1148章 多歧路,今安在(三)第1301章 死與復仇(二二)第824章 海牙慘案(一)第18章 歸化第1211章 全是好處,沒有壞處(下)第205章 入營第149章 膽子這麼小,還想當軍官?第358章 實封第1105章 工業革命(十八)第713章 活路第1438章 分歧(四)第30章 立信第932章 覺醒(四)第1339章 過渡之痛 幼稚空想第269章 俄國需要一位明君第248章 鎖鏈第97章 風波起第1201章 木牛流馬(八)第322章 五月第1510章 終章 九三年(廿八)第1350章 三角貿易(下)第1487章 終章 九三年(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