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8章 消亡在即

第1118章 消亡在即

原本歷史上,顏元去世後,李塨、程廷祚等,幾乎全程都在幫着顏元擦屁股,補漏洞。

因爲其實不管李塨,還是程廷祚,都明白,顏元作爲儒學學派的巨大的哲學困境和邏輯漏洞。

李塨在忙着修補“實踐出真知”這個明顯不是儒學體系的說法。

程廷祚則用了更巧妙的“抽象肯定、具體否定”的辦法,不再像顏元那麼“嘴臭”,狂噴各家,而是在抽象是肯定“聖人之學”,具體上則說“聖人之學如日月,聖人的學問怎麼能是後人追得上的呢?後人解讀的聖人之學,就像是以一目所見而以爲周天之徑也”。

爲何程廷祚會選擇這種抽象肯定、具體否定的做法呢?

因爲顏元死前,留給弟子們的遺言非常有內涵。

【天下事,尚可爲!若等當積學,待用。】

而最終,到程廷祚的時候,李塨的大弟子,天文學家劉湘奎,因爲私藏禁書,在程廷祚家中被捕,讓程廷祚留下了深深的心理陰影。

但是,一旦選擇妥協,這種本來就異端味兒太濃的學問,也就最終走到了拋棄宋儒、卻尊漢經的另一種皓首窮經之中。

最終還是如梁啓超所言“太刻苦、類墨者,傳者卒稀。非久,遂終絕”。

而在通俗世界的最後一點痕跡,也就是《儒林外史》中,吳敬梓爲了紀念這兩位朋友,寫的盧信侯藏禁書、莊紹光慨嘆“我道不行”,辭爵歸鄉的故事。

只不過,此時此刻,九宮山之後的變化,讓這個學派在這裡活了下來,而且逐漸擴大的影響力。

因爲,原本歷史上,大儒張伯行就說,顏元這一套,就是標準的事功學,是朱子認爲最異端的學問。而且他斷言,顏元這一套學問的邏輯,“首推陳同甫,其後必王安石,皆禍亂天下之道”。

而大順理論上的官方意識形態,以及合法性道統,恰恰用的就是陳同甫的道統說。

大順的核心力量良家子那羣人,官方的正式學堂名稱,取得就是王安石的三舍法之名。

雖然,也確實,伴隨着考據學的發展,毛奇齡和李塨的爭論中,以考據學爲證據,說《周禮》不是真經,是僞書,依舊給了要辦正事、革制度的顏李學派會心一擊。

但最終,沒有和原本歷史上一樣,李塨爲了給學派正名,自己也投身考據學,希望在經典中找到支持學派的證據,學派最終也湮滅在了復興的漢經學之中。

此時根本不識字的趙立本,聽到學堂裡的童音讀書聲,並不知道這些孩子到底在讀什麼。

實際上,裡面在讀的,是他們學派的“洗腦”書。

是他們學派自己的《三字經》。

正本的三字經,當然要學,畢竟編寫的確實好,開蒙最佳。

但他們自己學派的,或者說貫徹他們學派教育理念的《實學三字經》,也一樣在教。

或許,他們覺得,有些東西,得從娃娃教起。

古先聖,學教人。有成法,當永尊。

年八歲,入小學。習小藝,履小節。

當出入,與即席。必後長,讓莫逆。

至九年,教算術。十年時,宿外室。

學書計,習幼儀。肆簡諒,是其宜。

及灑掃,與應對。儀大略,謹進退。

十三年,學樂作。頌詩歌,舞則勺。

及十五,入大學。習大儀,履大節。

學之旨,在明德。要親民,善爲則。

勤時術,舞象嗣。學五射,及五御。

二十冠,始裘帛。學五禮,孝悌飭。

舞大夏,學乃博。畜其德,不外倫。

三十壯,男事當。學益博,無定方。

孫朋友,視所志。大小成,在此時。

年四十,始出仕。發慮謀,道進止。

五六十,居官制。年七十,乃致仕。

此學宗,自唐虞。三事和,六府修。

六府者,曰水火。金與木,土與谷。

……

……

正此德,利此用。厚此生,三事重。

周祖之,曰三物。教萬民,使勿拂。

一六德,智仁聖。義中和,自涵詠。

一六藝,禮樂射。御書數,用各適。

孔門繼,諸賢從。或禮樂,或農兵。

子雅言,詩書禮。性天道,不可耳。

文與行,忠與信。是四端,每諄諄。

凡此者,確有憑。

載經書,教人興。

何至今,但章句?

於實學,乃不務。

謹揭此,以爲式。

有志者,自努力!

其實很簡單,這套東西的內核,就是把“魔改後的六藝”,作爲重建儒學的基礎。

以藝爲本。

雖然他們學派的邏輯、和哲學困境,始終沒解決。

也雖然,學六藝怎麼就能通大道的問題,也確實沒解決。

但最終,他們選擇了“以待後來人”,相信後人的智慧,能把這些東西解決,既要學實學、重實踐,又不要被開除儒籍。

辦學宗旨,依舊是六德、六行之實事,皆在六藝之中。

通過從小的教育,從小教孩子們改動後的三字經,在上層構建暫時不能解決的前提下,強行給孩子們灌輸“要學技藝、學實學,這纔是正途”的理念。

可實際上,在此時的大順,毀滅他們的,也恰恰是他們重視實學的理念。

因爲劉鈺這個典型的例子,證明了張伯行的推斷:那些不學經典、不正己心的人,六藝技能學的再多,也不可能就從技藝中通悟聖人之道。

就算把六藝狹義化,劉鈺打過仗,種過棉花,搞過數學,六藝裡至少佔了三吧?那他咋沒通聖人之道呢?你們學派總不能說,他是個儒生吧?

原本張伯行的推斷,也只是嘴上過癮。畢竟總不能說顏元、李塨這羣人,不是儒生吧?雖然他們有點異端,但不管是治經,還是典籍,配個大儒的稱號總是配得上的。

類似於王安石,雖然在大儒看來,路走錯了,但總不能把他開除儒籍吧?

之前顏李學派可以說,你看,我們學派這些人,走的就是六藝、實踐從聖的路,我們這些實學派的,證明我們的想法是正確的。

現在顏李學派就比較難受了。

新學一系,一羣學農學、學算數、學打槍、學放炮、學航海、學天文的。然而問題是,這羣學實學的,並沒有從六藝成道啊。

這是明擺着的事。

按顏元的說法,說六藝通曉其一的,算儒生;讀經的,根本不配叫儒生,只是文人。

那好了。

那些學算數放炮的,六藝之一很精湛,背個論語都磕磕巴巴的只能背選段。他們是儒生?

而那些可以背誦論語、孟子的,反倒不是儒生,而是文人?

這說得通嗎?

啥是儒生,是你定義的?你是孔子啊,還是孟子啊,還是朱子啊?你算啥呀?

合着我們這些自小誦讀經典的,連儒生都不是了?

反倒是那些經典背不了幾句,開口就是幾何算數的,反倒成了儒生了?

這就是“正統”之爭。

或者說是話語權之爭。

如果顏李學派是正統,自然他們可以定義,什麼纔算是儒生,什麼不是儒生只是文人。

但問題是他們並不是正統。

大順官方樹立起來的正統學問,問題也很大,就是始終完不成儒學框架內的閉環,不成體系。

大順其實基本上不存在真正的正統學問。

而且朱熹當初的斷言,是真的沒錯。搞事功學,搞來搞去,最後肯定搞得自己都弄不明白。

葉適最後選了“形而下”,要克己復禮,制度在前,即便搞成這樣了,可依舊還是無法閉合。

更別提現在一大堆的問題。

考據學興起,引發了考據風潮,一堆僞書,弄得很多學問今天才立起來,明天就被人批說這是僞書引申出的東西,異端。

本身大順的“影射”顯學的管仲問題,本就已經引起風波了。

現在顏李學派不談管仲仁不仁,而是直接把劉鈺認做是“雖遠不及通儒大聖,然乙等儒生、或曰中士可也”。

又趕在劉鈺等人即將離開江蘇、皇帝即將最後一次南巡改革後的江蘇、順帶把劉鈺等人全都帶回京城的背景下,這就難免要搞出事端。

他們學派現在的困境,着實太大。

想的太多。

要解決的東西太多。

但在窠臼之內,其實無解。

甚至他們自己提出的那一套東西,被劉鈺這羣搞新學實學的,弄得徹底不能自圓其說了——六藝精湛的一羣人,連科舉的資格都沒有,純社會的邊緣人。不是在工廠,就是在殖民地,要麼在軍隊,要麼在農田,着實看不出他們有從六藝實踐而得聖人之學的跡象。

總之,雖然和原本歷史有所不同,但似乎,消亡也是不可避免的。

(本章完)

第1488章 終章 九三年(六)第55章 說服第146章 我把我寫給你看第1138章 “溫柔”的殖民者(中)第147章 聽說過沒見過的熟人第81章 麻桿打狼兩頭怕第1251章 復辟的代價(上)第155章 官商之別第741章 巴達維亞新政(二)第344章 商人招恨第269章 俄國需要一位明君第314章 綁定第860章 最終還是看天意(下)第403章 野心早已出現第1108章 上國心態(二)第688章 三個人,一個印度第547章 惡龍第1344章 拼命是錯的 掙錢是對的(四)第608章 無恥的小報第158章 無解的貿易逆差第980章 決勝千里之外(三)第465章 重利輕義第315章 不做德女第635章 集齊七美德的劉鈺第1300章 死與復仇(二一)第1303章 死與復仇(二四)第736章 機遇(上)第112章 絕纓第88章 變革的第一抹漣漪第1325章 破滅的第一版山巔第136章 爭朝不爭夕第799章 時代的浪漫(上)第401章 戰前準備第1440章 分歧(六)第481章 河豚之喻(中)第282章 放鬆第981章 決勝千里之外(四)第497章 急躁第940章 自覺(二)第523章 椰林之城的槍聲第1291章 死與復仇(十二)第1403章 遷徙路(六)第562章 啓蒙工具人(中)第1083章 經驗豐富第443章 誘降第1048章 上了賊船第323章 假公正第416章 和談無膽 戰勝無望第515章 南進之前定北疆(上)第1263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九)第708章 海戰(六)第204章 投名狀第1508章 終章 九三年(廿六)第332章 可壓榨的第1144章 最後的佈置(五)第863章 妄想第1488章 終章 九三年(六)第191章 預想第601章 逃不過的對法宣戰第1412章 黃河問題的最後一步(三)第691章 棱堡時代的終結 會戰時代的開啓第825章 海牙慘案(二)第596章 好人我來當 壞人你來做第365章 壟斷權的軍事義務第655章 兩幅面孔第818章 大事成矣(五)第1016章 做成死案第275章 明知故問第609章 最後的集權嘗試第223章 裁撤與移民第762章 荷蘭災難年(二)第464章 立碑第453章 最沉重的鎖鏈第1054章 站臺第1499章 終章 九三年(十七)第66章 認可第1073章 惡龍殘影(八)第1352章 英國的總崩潰(一)第175章 狡兔三窟第489章 拆分清理第611章 十八路諸侯準壞事第1147章 多歧路,今安在(二)第1046章 破綻第386章 黃道婆計劃第308章 禮法還是利益第314章 綁定第181章 監獄船第607章 下三濫手段第1223章 開戰(二)第564章 路在何方第959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五)第553章 政策親近第766章 荷蘭災難年(六)第678章 做美夢的皇帝第1427章 必死之局(下)第393章 一人可當兩萬兵第218章 克虜伯傷害準部感情第1249章 鑽石灣屠殺(五)第345章 畫餅第467章 糧食定價權的佈局
第1488章 終章 九三年(六)第55章 說服第146章 我把我寫給你看第1138章 “溫柔”的殖民者(中)第147章 聽說過沒見過的熟人第81章 麻桿打狼兩頭怕第1251章 復辟的代價(上)第155章 官商之別第741章 巴達維亞新政(二)第344章 商人招恨第269章 俄國需要一位明君第314章 綁定第860章 最終還是看天意(下)第403章 野心早已出現第1108章 上國心態(二)第688章 三個人,一個印度第547章 惡龍第1344章 拼命是錯的 掙錢是對的(四)第608章 無恥的小報第158章 無解的貿易逆差第980章 決勝千里之外(三)第465章 重利輕義第315章 不做德女第635章 集齊七美德的劉鈺第1300章 死與復仇(二一)第1303章 死與復仇(二四)第736章 機遇(上)第112章 絕纓第88章 變革的第一抹漣漪第1325章 破滅的第一版山巔第136章 爭朝不爭夕第799章 時代的浪漫(上)第401章 戰前準備第1440章 分歧(六)第481章 河豚之喻(中)第282章 放鬆第981章 決勝千里之外(四)第497章 急躁第940章 自覺(二)第523章 椰林之城的槍聲第1291章 死與復仇(十二)第1403章 遷徙路(六)第562章 啓蒙工具人(中)第1083章 經驗豐富第443章 誘降第1048章 上了賊船第323章 假公正第416章 和談無膽 戰勝無望第515章 南進之前定北疆(上)第1263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九)第708章 海戰(六)第204章 投名狀第1508章 終章 九三年(廿六)第332章 可壓榨的第1144章 最後的佈置(五)第863章 妄想第1488章 終章 九三年(六)第191章 預想第601章 逃不過的對法宣戰第1412章 黃河問題的最後一步(三)第691章 棱堡時代的終結 會戰時代的開啓第825章 海牙慘案(二)第596章 好人我來當 壞人你來做第365章 壟斷權的軍事義務第655章 兩幅面孔第818章 大事成矣(五)第1016章 做成死案第275章 明知故問第609章 最後的集權嘗試第223章 裁撤與移民第762章 荷蘭災難年(二)第464章 立碑第453章 最沉重的鎖鏈第1054章 站臺第1499章 終章 九三年(十七)第66章 認可第1073章 惡龍殘影(八)第1352章 英國的總崩潰(一)第175章 狡兔三窟第489章 拆分清理第611章 十八路諸侯準壞事第1147章 多歧路,今安在(二)第1046章 破綻第386章 黃道婆計劃第308章 禮法還是利益第314章 綁定第181章 監獄船第607章 下三濫手段第1223章 開戰(二)第564章 路在何方第959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五)第553章 政策親近第766章 荷蘭災難年(六)第678章 做美夢的皇帝第1427章 必死之局(下)第393章 一人可當兩萬兵第218章 克虜伯傷害準部感情第1249章 鑽石灣屠殺(五)第345章 畫餅第467章 糧食定價權的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