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3章 野心早已出現

第403章 野心早已出現

略作休息,第二日艦隊起航,在劉公島外匯合了海商的船隊後,朝着釜山方向衝去。

朝鮮國是有水軍的,但這麼多年沒打仗,早就已經爛的不成樣了。

分艦隊抵達的時候,把朝鮮人嚇了一跳,這些船的模樣和他們認知的船可大不相同,直到船上的小艇放下人,告訴這些慌了神的朝鮮人,自己來自天朝之後,這才讓朝鮮這邊放了心。

趙百泉沒有下船,作爲天朝禮政府的人,他代表是天朝。朝鮮方面不來迎接,他是不能下船的,沒有天使主動去找藩屬官員,只能反過來。

趙百泉不下船,陸戰隊的人卻下了船,登陸之後直接包圍了後世釜山塔附近的草樑倭館。

倭館,長崎的唐人町、滿清的十三行對應的商館,其實都是差不多的玩意兒。

“外國人”只能在規定的範圍之內,不能離開,便於管轄控制。

倭館分爲東西兩部分。

西邊的部分,效能類似於大使館,招待禮節、使者互訪皆在西邊舉行。

東側就是互市商人賣貨買貨的地方。

整個倭館不算大,共計十萬坪。坪是日本的單位面積,兩塊榻榻米雙人牀就是一坪。

館裡常駐着四五百號人,有僧人、通譯,還有來朝鮮學習漢醫的。

除此之外,裡面還有不少的儒生。

日本和大順之間,又沒有什麼官方往來,因此朝鮮作爲一個天朝文化的中轉地,一些學習漢學的人也在這裡學儒學。

而此時,倭館中正有一位大儒,雨森芳洲。

也是朱子學木門十哲之一,是新井白石的師弟。若以個人論,此人有兩個趣聞。

一個是喜好男人,朝鮮國的使節到了日本之後,見少男在煙花地,認爲難以理解,雨森芳洲便道:“恐學士尚不解其中之妙趣,待試之便可懂其中真滋味”。

其二便是當初在長崎的時候,有中國商人跟他用中文聊天,偶爾說了幾次日語,被稱讚爲“你的日語學的不錯”。

雨森芳洲一直主持對朝鮮的事物,在其老師的推薦下,很早就在對馬藩任職。在對馬開辦了朝鮮語學校,培養一批能在倭館任職的人。

他的師兄新井白石已經死了十多年了,按說他也七十了,也該退下來不幹了,之前一直在對馬島寫書,自號“以孔孟爲標、以程朱爲準”。

只是不久前幕府那邊忽然傳來了消息,大順攻陷了土佐,可能會入侵日本。

雖然現在不知大順的軍隊到底要從哪裡出現,但對馬島實在過於重要,故而對馬藩藩主宗義如請他出山,希望他前往草樑倭館,溝通朝鮮,打聽一下大順的動靜。

消息傳得沒有那麼準確,對馬藩的人只知道大順攻陷了土佐,卻還不知道到底是怎麼打的。

雨森芳洲年已七旬,但還是出山前往釜山草樑倭館,試圖和東萊府使溝通一下,但也沒得到什麼有用的消息。

他素來沒有“若孔孟爲將來攻該當如何”的疑惑,雖然和新井白石之間因爲“國王”還是“大君”的稱呼問題上產生了一些矛盾,可還是集成了新井白石的“日本中心論”理念。

與趙百泉所認爲的“大君”和“國王”稱呼的不妥之處不同,雨森芳洲是認爲“幕府自稱國王是僭越”,僭的不是中華天子的,而是僭的居於京都的那位。

新井白石認爲“中華或者中國,是唐人自己稱呼自己的,日本不用學,也不應該稱呼他們爲中國。只需要用支與那二字即可”。意思也就是,那是個地理概念,而非一個文化帝國的中心概念。

這一點,雨森芳洲是認同的。

此時已經基本編寫完的《大日本史》中,也是把天皇編作【本紀】的,中國的作【諸藩列傳】的,並且還記載了吳國和唐國向日本“朝貢”的記錄,而且明確用的“貢”這個詞。

順帶還把中國的“列傳”扔到了【諸藩列傳】的最後面,因爲日本可以影響琉球、朝鮮、蝦夷等,卻影響不到中國,所以扔到最後面;就像是中國這邊把荷蘭等國扔到最後面一樣。

新井白石曲解道:華,是一個文化概念。對日本而言,日本就是華,其餘都是夷;而中國這個詞本身,卻代表了“華”這個概念的中心,所以不能這麼叫,而要叫地名。

我信儒教,那我就可以是華,周邊就是夷。我可以是華,你也可以是華,但你叫你的,我叫我的,咱們之間互不影響,各自關門自己造天下。

這一點,雨森芳洲也沒有什麼疑義。

新井白石在審理了偷渡日本的傳教士後,從昔年東西羅馬教會分裂這件事中,找到了靈感。

中國有中國的天下,日本有日本的天下;中國的天下里把日本視作諸藩,日本的天下里也把中國視作諸藩。

加之朱子學的“化夷爲夏”的概念,可以說日本特色扭曲的“小中華”和“華夷”理論,已經基本成型。

這個扭曲的理論,是“關上門自嗨”的理論,因爲雙方之間隔着大海,官方交流有限。

可一旦大海的距離可以被輕易跨過,那這就很容易被魔改爲一個侵略理論。

劉鈺的儒學底子不足,只能從“限制貴金屬流出”的角度,去看新井白石的貿易信牌政策。

但雨森芳洲的儒學底子深厚,所以是這樣看待貿易信牌制度的:是日本發給中國商人信牌,允許中國商人貿易,其實和中國給各藩屬規定幾年一貢是差不多的。所以貿易信牌制度下,日本是中心,而中國是諸藩。

是“我允許你來,你才能來;我不允許你來,你便不能來”,那麼,誰是世界的中心?

只是,這些自嗨的小動作,在威海的海軍軍艦面前,毫無意義;當海軍可以跨越大海的那一刻,只要你還接受“華”這個文化概念,那這天下之內,有且只能有一箇中央之國。

或者,自己放棄文化方面的解釋權,接受唯一正確的官方指定的儒學派系和解釋方法——想自己解釋,可以,打贏東方版的“新教戰爭”。

或者,自己放棄“夷變夏”這個概念,自己關上門信基督也好、武士道也罷,不要摻和華這個概念的解釋,徹底割裂,去漢文化。

當然,這是沒有外力影響的條件下。

安南也好,朝鮮也好,日本也罷,只要天朝這個概念還未粉碎,只要天朝不閉着眼裝不知外部事,其實只有這兩種選擇。朝鮮也可以選第二種,只要斷貢之後能打贏天朝就行。

事實上,朝中很多事還沒弄清楚,如果這些問題都弄清楚了的話,其實那些科舉官員會選擇不死不休的。

反倒到時候實學派的這些人,會成爲妥協籤合約派,見好就收,要利不要義。

此時圍在倭館外面的大順軍隊,都是一羣實學派的。

閃亮的銅炮在陽光下發出刺眼的光芒,和之前那個純粹天朝的大順,最緊密的聯繫,只是書寫着“大順軍勇者勝”字樣的大旗。

這不是威海海軍的特色,甚至不是大順太宗皇帝荊襄之戰後的特色,而是西安建制之後便有的特色。

後世許多發掘出的大順軍的武器上,多有刻着諸如“大順軍、勇者勝”;“除暴安良”;“耕者有其田”等等口號,頗有幾分三百年後廣東黃埔初建時候那些刻字的槍托意味。

當初的口號,此時剩下的已經不多了,也就剩下了諸如此時旗幟上“大順軍勇者勝”這樣把大順掐掉隨便換個別的也一樣的這種。

陸戰隊的藍色軍服和紅纓氈帽,配上黑黝黝的刺刀,列陣嚴整,軍鼓咚咚作響。

倭館內的人慌作一團,他們試圖做一些抵抗,但手裡並沒有多少武器,朝鮮國對他們管的也是很嚴的。

這一次事出突然,土佐那邊的消息才傳來不久,雨森芳洲也是迅速來到了倭館,是想蒐集情報的。

哪曾想纔到了不過數日,大順軍的軍隊已經壓了過來,這效率實在是有些快。

這時候亂跑無疑是死路一條,瞭望到海面上的軍艦,也知道跑也沒有機會。大順只要開戰了,朝鮮國可是會立刻做最忠誠的藩屬,打仗或許不行,抓四處亂跑的倭館中人還是可以的。

頭髮早已花白的雨森芳洲已經明白過來,恐怕這一次大順出征的事,根本就沒有通知朝鮮。

否則的話,朝鮮這邊肯定有所動作,要麼抓起來,要麼趕走。

幕府那邊傳來的消息不多,但從宗義如那聽說的情況,好像是和薩摩藩島津家在琉球乾的事有關。

只是大順這邊的動作這麼快,雨森芳洲不由自主地想到了一個詞。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只怕大順早就動了心思,琉球的事怕只是和幌子。

如果是這樣的話,怕是不妙。

可如果不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那就更可怕了……大順去土佐是不久前的事,在這麼短時間內就能出兵,這動員出兵的速度,日本無論如何是比不了的,這更可怕。

在一片怎麼辦的急躁下,雨森芳洲命令衆人不要急躁,他要去問問什麼情況。

在弟子的攙扶下站起來,朝着門口走去。

門口外的士兵在距離很遠的地方列陣,雨森芳洲自我感覺像是個獨自面對千軍萬馬的英雄,正要準備向前說話,效王司徒先說幾句話,質問所爲何來。

然而還沒有幾步,就聽到大順軍這邊的軍官喊道:“前面的老頭,停下。再往前走,就要開槍了!”

喊的是漢語,顯然軍官並不在意對方是否聽得懂,但雨森芳洲聽得懂。

他用很標準的官話喊道:“此爲朝鮮地,非日本地。豈不聞武夷先生注《春秋》曰:聲罪致討曰伐,潛師掠境曰侵。貴國縱起欲加之罪攻伐日本,朝鮮無罪,潛師掠境,豈非侵乎?”

帶隊的軍官也是上過營學的,在這裡聽到這麼標準的官話,頗爲詫異,隨後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天子之師通行於王土,何謂之侵?”

雨森芳洲又往前邁了一步,正要再講一番道理的時候,卻見那軍官直接喊道:“舉槍!準備!”

嘩啦啦……

列陣的士兵幾乎同時舉平了手中的火槍,黑洞洞的槍口木然地對準了還要往前邁步的雨森芳洲。

已經邁出了一步的雨森芳洲停住了,然後就聽那個軍官喊道:“老頭兒,你既懂官話,那便最好。去告訴裡面的人,一刻鐘內,若不出來投降,我們就開炮了。告訴裡面,速速投降,可送你們回倭國。若不然,皆視爲抵抗天兵,盡數屠之。見你腿腳不便,多給你五分鐘時間,快去吧。”

衝着雨森芳洲揮了揮手,遠處的兩門大炮已經在調整角度,雨森芳洲把已經到了嗓子裡的話憋了回去,看着那兩門用道理講不通的大炮,暗罵一聲蠻子,又顫顫巍巍地往回走。

看着雨森芳洲的背影,參謀官掏出懷錶掐着時間,嘟噥道:“一幫慫貨,派個老頭兒出來?年輕的都縮卵了?”

旁邊的炮兵軍官已經測量完了距離和角度,翻閱着新編的炮兵表,喊道:“開花彈,引木一寸二,角度三十七,準備!”

(本章完)

第1290章 死與復仇(十一)第744章 巴達維亞新政(五)第305章 外交無用論第1180章 孟加拉關稅戰爭第1479章 臨別告誡(五)第98章 十六年後方爲人第1291章 死與復仇(十二)第1087章 破立之困(四)第922章 歸來第1338章 恐嚇出來的費城會議(九)第627章 推測的結果第148章 魚第195章 過時了第1329章 軟弱性的故事第836章 賭國運(上)第1425章 必死之局(上)第1339章 過渡之痛 幼稚空想第1056章 不可能名正言順第95章 任俠士第309章 無夷可徵的徵夷大將軍第29章 雪盲第221章 先知第466章 爲何要抑商第1424章 言方興(下)第431章 主戰者皆國賊也第163章 投機性種糧第354章 鎖國之困第451章 破除好感第983章 決勝千里之外(六)第1425章 必死之局(上)第263章 中法京城密約第333章 禮部談利 軍方談禮第346章 埋雷第1036章 大獲成功(一)第1443章 歪經已成(中)第556章 一戰前夜 命運的交匯(二)第503章 鷙鳥將擊,卑飛斂翼第1495章 終章 九三年(十三)第1025章 割裂(三)第579章 廢物第828章 海牙慘案(五)第959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五)第52章 模棱兩可第1361章 國富論(四)第943章 南洋印度貿易區(上)第985章 決勝千里之外(八)第1278章 夷丁第1166章 備戰(五)第1287章 死與復仇(八)第1207章 守成第1299章 死與復仇(二十)第145章 臨行瑣事第161章 全家死絕優先第267章 皇帝的保守第682章 打印第472章 百思不得其解(中)第547章 惡龍第560章 一戰前夜 命運的交匯第1503章 終章 九三年(廿一)第469章 搬出祖訓第226章 節度鯨海問朝鮮第341章 朱子陽明第272章 巴達維亞的必然(中)第921章 舊的不去,新的不來(五)第491章 前後左右 三路不通第422章 突入第201章 七擒七縱亦不懼第1293章 死與復仇(十四)第952章 交出主動權第881章 區別對待(下)第1143章 最後的佈置(四)第280章 隱忍勝於現在就反抗第161章 全家死絕優先第1295章 死與復仇(十六)第812章 火中取栗第102章 見人說人話第1376章 凡爾賽和約(三)第277章 兇狠而聰明的敵人第791章 新矛盾(上)第1265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十一)第448章 雞蛋的大頭和小頭第1151章 多歧路,今安在(六)第366章 模式選擇第1382章 凡爾賽和約(九)第1483章 終章 九三年(一)第1257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三)第1244章 三戰定印度(十一)第1139章 “溫柔”的殖民者(下)第1197章 木牛流馬(四)第1110章 上國心態(四)第21章 紙上談兵第463章 買辦是條不歸路(下)第705章 海戰(三)第1089章 工業革命(二)第39章 心思不純第1144章 最後的佈置(五)第1423章 言方興(上)第155章 官商之別第82章 賣第245章 垂釣
第1290章 死與復仇(十一)第744章 巴達維亞新政(五)第305章 外交無用論第1180章 孟加拉關稅戰爭第1479章 臨別告誡(五)第98章 十六年後方爲人第1291章 死與復仇(十二)第1087章 破立之困(四)第922章 歸來第1338章 恐嚇出來的費城會議(九)第627章 推測的結果第148章 魚第195章 過時了第1329章 軟弱性的故事第836章 賭國運(上)第1425章 必死之局(上)第1339章 過渡之痛 幼稚空想第1056章 不可能名正言順第95章 任俠士第309章 無夷可徵的徵夷大將軍第29章 雪盲第221章 先知第466章 爲何要抑商第1424章 言方興(下)第431章 主戰者皆國賊也第163章 投機性種糧第354章 鎖國之困第451章 破除好感第983章 決勝千里之外(六)第1425章 必死之局(上)第263章 中法京城密約第333章 禮部談利 軍方談禮第346章 埋雷第1036章 大獲成功(一)第1443章 歪經已成(中)第556章 一戰前夜 命運的交匯(二)第503章 鷙鳥將擊,卑飛斂翼第1495章 終章 九三年(十三)第1025章 割裂(三)第579章 廢物第828章 海牙慘案(五)第959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五)第52章 模棱兩可第1361章 國富論(四)第943章 南洋印度貿易區(上)第985章 決勝千里之外(八)第1278章 夷丁第1166章 備戰(五)第1287章 死與復仇(八)第1207章 守成第1299章 死與復仇(二十)第145章 臨行瑣事第161章 全家死絕優先第267章 皇帝的保守第682章 打印第472章 百思不得其解(中)第547章 惡龍第560章 一戰前夜 命運的交匯第1503章 終章 九三年(廿一)第469章 搬出祖訓第226章 節度鯨海問朝鮮第341章 朱子陽明第272章 巴達維亞的必然(中)第921章 舊的不去,新的不來(五)第491章 前後左右 三路不通第422章 突入第201章 七擒七縱亦不懼第1293章 死與復仇(十四)第952章 交出主動權第881章 區別對待(下)第1143章 最後的佈置(四)第280章 隱忍勝於現在就反抗第161章 全家死絕優先第1295章 死與復仇(十六)第812章 火中取栗第102章 見人說人話第1376章 凡爾賽和約(三)第277章 兇狠而聰明的敵人第791章 新矛盾(上)第1265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十一)第448章 雞蛋的大頭和小頭第1151章 多歧路,今安在(六)第366章 模式選擇第1382章 凡爾賽和約(九)第1483章 終章 九三年(一)第1257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三)第1244章 三戰定印度(十一)第1139章 “溫柔”的殖民者(下)第1197章 木牛流馬(四)第1110章 上國心態(四)第21章 紙上談兵第463章 買辦是條不歸路(下)第705章 海戰(三)第1089章 工業革命(二)第39章 心思不純第1144章 最後的佈置(五)第1423章 言方興(上)第155章 官商之別第82章 賣第245章 垂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