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4章 巴達維亞新政(五)

第744章 巴達維亞新政(五)

已經退到門口的連富光,聽到香料貿易的好事,身體不由自主地頓了一下。

但他這時候也不好多問什麼,調整了一下身體,慢慢退到了門外。

一出總督府,那幾個雷珍蘭就衝着連富光叫起苦來。

“連兄,咱們冒着掉腦袋的風險,起事奪了巴達維亞。到頭來,朝廷卻還是要將咱們遷走。早知這樣……”

連富光冷笑道:“早知這樣,又該如何?帶着家丁幫荷蘭人守城,待城破時候,全都被吊在桅杆上?事已至此,還抱怨什麼呢?入城的隊伍你也看到了,難不成少了我們便攻不下來?”

這幾個人當初起事的時候,覺得連富光神通廣大,在朝中肯定有關係,早就暗通款曲。

現在看來,狗屁啊,之前的皇子和侯爵,看連富光就像是看條狗一樣。

這倒也不怪他們這麼想,主要是他們都是在巴達維亞出生的,巴達維亞的最高長官就是總督大人。這種慣性思維之下,就如同西方人編造的東方啓蒙故事一樣,皇帝的格調跟個莊園騎士、最多也就是個男爵水準似的到處溜達,訪問民間疾苦,一兩個月就能走遍全國……

平日裡這些人也常接觸總督,覺得總督最起碼也算是個王爺了吧,自己還不是經常見?便覺得連富光在朝中的關係,不說王爺,最起碼是不是能攀附個大臣?哪曾想現在看來,根本不是那麼一回事啊。

行賄什麼的,現在也不好把脈。要說沒人不愛錢,當官的哪能不喜歡錢?

可是,剛纔的對話,又直接拿郭解、衛青舊事重提,這些人更加摸不透其中的意思,也就不敢,別到時候好好的行賄,被安上個軍商勾結的大罪名。

心中此時有千般不滿、萬般不願,也只能忍了。一個個內心若說沒有怨氣,那肯定是假的。

荷蘭人統治的時候,他們這些人算是一等人。地位頗高,也受尊重,有大把的錢請律師、交朋友。

如今朝廷來了,不但地位急劇下降不說,甚至還要遷走,離開他們的根基之地。

朝廷要是還讓他們繼續包稅、繼續當甲必丹、繼續沿用荷蘭人的統治方式,他們肯定發自內心地支持朝廷、期盼朝廷、高呼吾皇萬歲。可惜朝廷並不是這樣。

一個個滿心的怨氣,早不是當初擔心城破之後被殺的心境。

連富光嘆了口氣,只道:“諸位還是隨我一起趕緊回去,將地契等準備好。再附上當年荷蘭人編戶齊民時候的人頭稅統計,城中人口的名冊。別在這裡抱怨了,抱怨什麼也改變不了。”

“再說了,鯨侯那意思,好像不也是給咱們繼續發財的機會?這香料貿易若能做成,不比之前強得多?”

“之前荷蘭人吃肉,咱們哪裡輪得到喝湯?最多算是肉渣吊在地上,招了蟲子生了蛆,咱們撿起來那些蛆蟲吃。吃肉喝湯哪怕肉渣都輪不到咱。”

“要是真能募股入股,不比現在強上百倍?”

旁邊姓陳的雷珍蘭哼哼笑道:“有這等好事,輪得到咱們?如今南洋已下,坐等收錢便是,又憑什麼給我們這樣的機會?”

…………

屋子裡,李欗對此也有些不解,幾乎問了個同樣的問題。

“鯨侯,如今南洋已下,坐收其利便是。難不成還要募股?便是募股,又何必用這些人的臭錢?”

“臭錢?哈哈哈,殿下這是準備視錢財爲阿堵物?”劉鈺笑着打趣,李欗忙道:“不不不,不當家不知柴米貴。自我執掌海軍,當然知道錢是好東西。我是覺得這幾個人,不成,看到只覺有些噁心。鯨侯也忒寬仁,要我說,直接抄家,流放,戍邊。”

劉鈺搖頭道:“誰的錢都是錢。錢一旦流動起來,成爲資本,原本是誰的錢也就沒意義了。管他是髒的、臭的,只要錢去該去的地方就好。”

“他們的錢,是販鴉片來的也好、是賣人口來的也罷。那都無所謂。既往不咎嘛。”

“再者,殿下以爲,南洋就可以坐着收錢了?早着呢……你可算過南洋一年投入得多少錢?”

李欗搖頭道:“說實話,我不敢算錢。每次在海軍裡算錢,都算的我心驚肉跳的。只是,感覺好像南洋用不到多少錢吧?”

劉鈺正色,否定。

“殿下差矣。駐軍要錢、軍艦要錢、商船要錢。建貨棧要錢、流水資金收貨款要錢、修繕要塞要錢、堡壘維護要錢、鎮壓反抗要錢、控制壟斷要錢、防備走私要錢、改變土地政策要錢……這可真不是坐地收錢那麼簡單,也絕對不是尋常人拿得起的。”

“這和對日貿易不一樣。對日貿易,六七百萬兩的股本也就夠了。因爲日本人幫着咱們嚴查走私,而且也不需要控制各個羣島,只要在各處收了貨送去就是。”

“經營南洋,真要是朝廷這邊袖手,完全仿照英荷模式,沒有個二三千萬兩的股本,肯定是不夠的。”

二三千萬兩,幾乎是大順一年的國庫收入。饒是李欗在海軍那邊也算是“見過世面”了,可聽到這個數目,還是嚇了一跳。

“這麼多錢?”

“哈哈哈哈,殿下啊殿下,你還是沒學會算賬。我只問你,你說西域,至今爲止,花了朝廷多少錢了?從當初打羅剎,就是爲了西域的準噶爾部;再算上軍改;算上當年出征運糧補給後勤;算上撫卹陣亡將士;算上移民;算上每年賞賜;在西域築城;構建棱堡;安置火炮……不知不覺,西域也已經花了三四千萬兩白銀了。只是並不是一次性拿出來的,很多又不算錢,是以不是那麼嚇人。”

給李欗稍微算了一筆賬後,劉鈺起身道:“正好,殿下隨我去河口碼頭那邊走走,去看看荷蘭人的倉庫,也好直觀地感受到經營殖民地,得花多少錢。”

李欗應聲起身,兩人也不打儀仗,各帶着幾名親隨,出了總督府,繞開外面亂哄哄的人羣,來到了碼頭旁的倉庫。

巴達維亞作爲荷蘭東印度公司的“首都”和總調度中轉港,擁有東印度公司在亞洲最大的倉庫和貨棧。

這裡氣候潮溼,倉庫儲存也是門技術活。荷蘭建築師修建的倉庫羣,佔地面積極大。

此時上面都已經被貼上了封條,外面還有士兵守衛。

因着大順這邊發動戰爭的時間,貨船剛剛離開巴達維亞不久,倉庫裡堆積的香料、白糖、錫塊、銅錠、瓷器、絲綢、大黃等東南亞或者東亞的貨物不多。

但是,裡面堆積着大量的呢絨、鐵器、火藥、釘子、葡萄酒等預備今年在東南亞或者大順售賣的貨物。

拿着清單稍稍算了一筆賬,單單這些存貨,就有將近300萬兩白銀。

這還是波斯市場崩潰、日本市場被大順獨霸之後的情況。

當然,這300萬兩白銀的貨,只是毛價,扣除成本、運輸,也就賺個稀飯錢,肯定是不夠百分之十八的公司底線分紅的。

看着這個規模堪比威海衛海軍基地的後勤倉庫規模的貨棧,李欗對這種貿易所需要的本金,有了一個稍微直觀一點的認識。

遠處投降的荷蘭堡壘和炮臺上,那些修築的磚石、安置的大炮,也都是一筆不小的支出。

“殿下自己在內心稍微算一筆賬。想要管控從錫蘭到摩鹿加羣島的漫長海岸,防備走私,甚至還要擴大統治。荷蘭人留下的堡壘,都需要駐軍;至少又需要三十條左右的護衛艦,用來緝私,重點抓葡萄牙人和英國人。”

“單單是這些投入,需要駐軍8000,加上艦隊、商船等水手;公司職員,會計,倉儲管理員;收貨人;貨棧商館賣貨的……算一算,也得兩萬左右的員工。”

“就按照當兵的薪水來開,米算便宜點,槍與火藥也都折到月餉裡,三兩半不過分吧?”

“單單是僱員,一年的開支,就得個120萬兩銀子不止。”

“每年光開工資,就得開120萬兩銀子,你覺得總資產需要多少?再加上那些貨船、貨棧之類的不動產……荷蘭東印度公司,可以輕鬆欠下六七千萬荷蘭銀盾的債,照樣運轉,總資產要到多少,才能背的起六七千萬荷蘭盾的負債?”

“這可真不是一家能湊出起來的錢。”

“我給陛下算了這筆賬後,陛下也覺得,單吃定是吃不動。是以還是需要民間的股份加入。”

“否則,動國庫的錢,卻入內帑,那不又成了當年前明成祖下西洋之事了?”

“關鍵是,前明成祖時候,香料可以賣給國內。現在,香料在國內早就飽和了,荷蘭人也向試圖向咱們推銷過胡椒等,可是賣不太動,也就那樣了。還是得把東西,往歐洲賣啊。”

李欗並不知道劉鈺要養荷蘭金融資本當代理人的計劃,聞言道:“既如此,明古魯就有英國人。咱們和瑞典人也有合作。諸如丹麥、法國等國,在本朝亦有商館,或是東印度公司。”

“今年的香料,似乎並不愁賣。荷蘭人走了,賣給英國人、瑞典人、丹麥人,不也一樣嗎?”

這,正是劉鈺最擔心的事。

聽李欗這麼一說,劉鈺趕忙道:“萬萬不可!寧可燒了、寧可收來之後扔海里,也絕對不能今年就賣給瑞典人、英國人。”

(本章完)

第1479章 臨別告誡(五)第924章 開眼看世界第1436章 分歧(二)第1116章 脈絡第1445章 皇帝改良的死路第1295章 死與復仇(十六)第1360章 國富論(三)第657章 光榮復辟(中)第934章 覺醒(六)第1369章 裡病外治(五)第160章 大災將至和人口買賣第613章 兩封信(上)第695章 不管而管 不治而治(上)第465章 重利輕義第506章 舉着復古的大旗往前走第234章 打小抄第609章 最後的集權嘗試第1069章 惡龍殘影(四)第174章 僭越第334章 雞肋的軍港第236章 中介第691章 棱堡時代的終結 會戰時代的開啓第807章 閹黨(上)第866章 我是來監管你們的(二)第497章 急躁第1494章 終章 九三年(十二)第578章 信了個寂寞第330章 誰的責任?第1052章 定性第388章 止於何處第99章 酒醉多言第1332章 恐嚇出來的費城會議(三)第409章 約法三章第1061章 堂下何人狀告本官(五)第1035章 修補者的絕望(下)第1456章 最終的鬧劇(三)第940章 自覺(二)第72章 參謀第872章 “不正當”競爭(四)第1244章 三戰定印度(十一)第945章 南洋印度貿易區(下)第241章 泰興十六年的變化(上)第1297章 死與復仇(十八)第876章 還是利益問題第588章 另一條腿第1258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四)第1章 鐘鳴鼎食之家第1221章 大忠臣(下)第552章 理想國第545章 難題第538章 感謝荷蘭人第1474章 最後的鬧劇(廿一)第1248章 鑽石灣屠殺(四)第547章 惡龍第514章 漢時黃瓜順時槍第374章 送禮的格局第365章 壟斷權的軍事義務第1053章 皇帝眼裡的改革第649章 你只是枚棋子(二)第200章 軍改的決心第220章 雙簧保底第150章 故智新解第185章 提前交兵權第309章 無夷可徵的徵夷大將軍第828章 海牙慘案(五)第19章 高高舉起,輕輕放下第1505章 終章 九三年(廿三)第494章 不當靖海侯第445章 諸藩給幕府的臺階第877章 辯經的着力點第936章 綁定(下)第335章 可利用的矛盾第582章 八字不合(下)第1444章 歪經已成(下)第967章 轉正第1451章 “帝”(三)第277章 兇狠而聰明的敵人第1354章 英國的總崩潰(三)第1370章 裡病外治(六)第427章 日本興廢,在此一舉第842章 拆房頂和開窗戶(四)第733章 朋友第262章 紙老虎第398章 主心骨第275章 明知故問第1324章 冒犯第577章 缺文科生的大順第892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三)第1416章 黃河問題的最後一步(七)第482章 河豚之喻(下)第301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85章 感言 及關於本書是同人第1138章 “溫柔”的殖民者(中)第1267章 攻防心理(二)第505章 故技重施第752章 表演戰(二)第906章 南洋大開發(一)第1460章 最終的鬧劇(七)第216章 軍改構想第1282章 死與復仇(三)
第1479章 臨別告誡(五)第924章 開眼看世界第1436章 分歧(二)第1116章 脈絡第1445章 皇帝改良的死路第1295章 死與復仇(十六)第1360章 國富論(三)第657章 光榮復辟(中)第934章 覺醒(六)第1369章 裡病外治(五)第160章 大災將至和人口買賣第613章 兩封信(上)第695章 不管而管 不治而治(上)第465章 重利輕義第506章 舉着復古的大旗往前走第234章 打小抄第609章 最後的集權嘗試第1069章 惡龍殘影(四)第174章 僭越第334章 雞肋的軍港第236章 中介第691章 棱堡時代的終結 會戰時代的開啓第807章 閹黨(上)第866章 我是來監管你們的(二)第497章 急躁第1494章 終章 九三年(十二)第578章 信了個寂寞第330章 誰的責任?第1052章 定性第388章 止於何處第99章 酒醉多言第1332章 恐嚇出來的費城會議(三)第409章 約法三章第1061章 堂下何人狀告本官(五)第1035章 修補者的絕望(下)第1456章 最終的鬧劇(三)第940章 自覺(二)第72章 參謀第872章 “不正當”競爭(四)第1244章 三戰定印度(十一)第945章 南洋印度貿易區(下)第241章 泰興十六年的變化(上)第1297章 死與復仇(十八)第876章 還是利益問題第588章 另一條腿第1258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四)第1章 鐘鳴鼎食之家第1221章 大忠臣(下)第552章 理想國第545章 難題第538章 感謝荷蘭人第1474章 最後的鬧劇(廿一)第1248章 鑽石灣屠殺(四)第547章 惡龍第514章 漢時黃瓜順時槍第374章 送禮的格局第365章 壟斷權的軍事義務第1053章 皇帝眼裡的改革第649章 你只是枚棋子(二)第200章 軍改的決心第220章 雙簧保底第150章 故智新解第185章 提前交兵權第309章 無夷可徵的徵夷大將軍第828章 海牙慘案(五)第19章 高高舉起,輕輕放下第1505章 終章 九三年(廿三)第494章 不當靖海侯第445章 諸藩給幕府的臺階第877章 辯經的着力點第936章 綁定(下)第335章 可利用的矛盾第582章 八字不合(下)第1444章 歪經已成(下)第967章 轉正第1451章 “帝”(三)第277章 兇狠而聰明的敵人第1354章 英國的總崩潰(三)第1370章 裡病外治(六)第427章 日本興廢,在此一舉第842章 拆房頂和開窗戶(四)第733章 朋友第262章 紙老虎第398章 主心骨第275章 明知故問第1324章 冒犯第577章 缺文科生的大順第892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三)第1416章 黃河問題的最後一步(七)第482章 河豚之喻(下)第301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85章 感言 及關於本書是同人第1138章 “溫柔”的殖民者(中)第1267章 攻防心理(二)第505章 故技重施第752章 表演戰(二)第906章 南洋大開發(一)第1460章 最終的鬧劇(七)第216章 軍改構想第1282章 死與復仇(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