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1章 大忠臣(下)

第1221章 大忠臣(下)

當然,山東的轉型,前提是得有南洋和東北的商品糧基地和肥料基地。在化肥出現之前,或者說,在智利或者孟加拉的硝石拿到之前,東北的大豆就是最好的經濟作物肥料。

憑藉光合作用和根瘤菌以及根系對營養的吸收,可以有效地轉移肥料元素。

而殖民擴張在此時的意義,也就更加的有用。

搞死印度的棉紡織業,鬆蘇的棉紡織業就能大發展;搞死印度的烤煙葉,山東的菸葉就能大發展;搞的日本四分五裂,花生油料菸草柞蠶絲綢等,也能大發展。

關東的高粱米、小麥等,也可以在山東的轉型期,提供穩定的糧價。

至於減租、減息、長佃這些,不能避免小農經濟被衝擊,只是提振小農在轉型衝擊下的抵抗力。

而且,其實做這件事,難度也不是很大。

明末時候,你要均田,老子就投滿清;抗日時候,你要減租,老子就當漢奸。很正常。

沒有外部力量,縱有反對,也不會那麼難受。並且本身,劉鈺喊的這些看似是抑兼併的口號,在封建王朝也是政治正確的。

除了一段反動透頂的白色時期,哪怕是封建王朝,甭管做不做,但是減租、減息、扶助農工的口號,嘴上喊喊還是可以的,而且是算作政治正確的,並不會被槍斃。

復古儒學那羣人,喊的比劉鈺可激進多了,要直接搞土地國有化加授田制呢。大家最起碼在嘴上,還是追思三代之治周禮制度的,那明確的土地國有化加授田制,自然就有某種神聖性,最起碼在嘴上是有的。

當然,嘴靠不住。

事實上,這個難度不是很大的前提,又是之前二十多年,以對外擴張爲契機,引導的實學發展和劉鈺的義學體系下的學生。

大量的非士紳出身的、學的不是十三經那一套東西的“讀書人”——雖然主流社會不承認他們也配叫讀書人,你們也配叫讀書人?但從認字會算數懂農學算作讀書人的定義看,他們其實又算。

而且,劉鈺是在威海練的兵,萊登出身的實學子弟,頗多。

最後肯定也是要解決黃河問題的,不管從那個角度去看。

哪怕是從最無情的、純粹的唯生產力的角度去看,黃河氾濫搞得幾千萬畝耕地三十年緩不過來,那也應該解決黃河隱患。

只不過他嘴裡說的,似乎還是傳統的抑兼併思想,來僞裝自己的真實目的,劉鈺可以確信,皇帝分不清。

因爲這些年,劉鈺製造了一個大大的假象:新時代是和鬆蘇模式綁定的,且只有這麼一種。包括關東、南洋,都算是鬆蘇模式的變種,尤其是土地制度上不抑兼併反而鼓勵兼併。

雖然劉鈺整天埋汰刻舟求劍、守株待兔,實際上皇帝依舊是。

他還是分辨不出來,或者說,腦子裡依舊沒有資本主義的概念:地主只能長佃、減租、減息了,投資土地的回報率大爲降低,那他們的資本難道全都蹲菜窖裡,眼瞅着白銀一天天貶值?

在這個時代,國家和政權存在的重要意義之一,如果沒有專營平準均輸的本事,那就該用各種政策,引導資本該往哪跑。

這一點,英國做的就很不錯,因爲做的很不錯,所以恨得劉鈺牙根癢癢。

《曼徹斯特法案》和東方棉布禁止令讓劉鈺不爽的原因,就是英國政府在引導資本投向棉紡織業,曼徹斯特法案爲其國內棉紡織業開了個口子,高關稅則在扶植本土剛起步的棉紡織業發展。

法國雖然差了點,有各種各樣的問題,但其實法國的問題,大順是最容易感同身受的。

可以說法國的蜜糖法和嚴禁朗姆酒法,影響了法國的海外殖民地發展;但反過來說,也有利於保護國內傳統的白蘭地、葡萄酒、麥酒等傳統農業和釀酒業的利益,否則甘蔗酒的衝擊下,本土傳統的種植業、釀酒業,生存會相當艱難,大量破產。

這些東西只看表面是不行的,大順有自己的問題,就是特色產業基本不會受到衝擊、高端奢侈品行業全球獨步、低端消費品擁有質量和價格雙重優勢。但是,大順的土地收益率太高,以及耕地是資本避險的第一優先選擇,讓大順這邊的發展很是難受。

換句話講,英國的故事,是英國用政策保護了本國棉紡織業,且在引導資本投資棉紡織業;法國的故事,是法國在用法律,防止甘蔗酒產業對國內傳統產業造成衝擊;大順的政策,因地制宜,應該是用政策引導資本,不要往國內那十幾億畝的耕地上跑,找點除了土地之外的別的事幹。

這個問題不解決,最後那就只能導致最劇烈的手段,讓你根本沒機會投資土地。真到土地嚴禁買賣的程度,你的錢,除了幹工商業,還能幹啥?

所以,即便改良,那也不是說修個鐵路、建個工廠就叫改良的。

改良,是指不違背最基本的土地所有制的前提下,做出政策,促使降低利息、降低土地收益率,使之投向工商業。

做不到這一點,連改良都沒資格叫的。

劉鈺在鬆蘇的改革,是改良,本質也是在用盡各種辦法,降低利息、降低超經濟剝削狀態下的地租收益,讓那些錢去往他希望去的地方。

劉鈺現在提出要在山東做的事,也是改良,因爲他不觸及到大順的土地私有制體系,而是以朝廷的暴力機關,強制達成減租、減息、長佃的效果,促使資本流向工商業。

姿勢不一樣,本質其實一個吊樣。

只不過姿勢一換,皇帝就看不明白了,頓感熟悉。畢竟別說皇帝了,就是大順的實學派中的精英,很多人也就是個對着大象觀察,然後畫影子來描繪大象的狀態,連盲人摸象的水平都未必達到。

至於復古儒學派,那純粹是照着經書唸經,學其形,恰好看似好像他們要解決土地問題。但解決土地問題是他們的目的,而劉鈺和他們尿不到一個壺裡的原因,在於土地問題在劉鈺這只是手段。經書裡的王道再溫柔,可工業化這種東西,十三經裡卻是沒有描繪的。

如今聽劉鈺說完他要做的“傳統的抑兼併”手段,皇帝的警惕終於放下了許多。

劉鈺又趁熱打鐵道:“此事,既是嘗試,爲後世做史鑑。臣以爲,黃河大堤事,在民心、民力可用。若民心、民力可用,則不過三年可成之事。是以,不必急於一時。”

“況且是否可用,尚需嘗試。臣請先以青州府和武定州爲試點。若行,則可推之於新河道南北。”

他也沒有一口要督辦一省,而是要以國公的身份,去督辦一府事,最多加上靠着的、很多情況已經不同的萊州登州。

青州府不大,但是該有的都有。

有理論上比較適合種植烤煙的黃黏土帶砂地,在諸城。

有山東比較容易開採、而且煤礦質量非常不錯的博山。

有此時比較方便的鐵礦、銅礦,也在臨淄附近。

距離膠州灣非常近,只要鐵路修好,哪怕是靠現在這種破蒸汽機車,也一樣可以快速運輸。

距離東北大豆產區,也非常的近。而且兩邊靠海,糧食價格,只要有個強有力的政府,就能保持穩定。

雖然因爲運河經濟帶導致的山東經濟重心在魯西南、魯西北的問題,臨淄這樣的千年古城這些年混的有點慘。

但一旦找準了方向,劉鈺確信,足以達成立竿見影的效果,很快山東的經濟格局就要重新改寫。

地理上,是距離萊州、登州這兩個實際上已經基本完成了小農轉型的先發地區最近的地方。

政治上,也可以很快建立起來一個樣板,積累足夠的經驗。並且,應該來說,青州府是嘗試改良的好地方,至少比現在的魯西南地區要容易。

由於本身這個問題,是因黃河問題而起的。

劉鈺選了武定州、青州府,實際上也就是說,黃河可能要奪大清河、小清河、或者徒駭河這三河之一入海。

至於具體選哪一個,要等測繪之後才能確定。

向南是不可能的,有泰山和山東丘陵阻擋,不可能從南邊選。

而往北,那又是皇帝萬萬不願意看到的,皇帝當然不希望黃河走直隸,能在山東肯定比走直隸強。

一旦選定,還有需要未雨綢繆之事要做。

包括之前驛道的重構。

原本的大清河小清河徒駭河的河運、鹽運等等問題,都要提前部署。

比如選了大清河作爲黃河奪取的河道,那麼小清河和徒駭河就要提前治理;反之亦然。

而且還要提前解決選定了河道地區的鹽政、草蕩、墾荒、鹽業生產轉移等等一系列的問題。

確實,治黃只能是個系統的工程,而鑑於之前運河時代治黃、鹽業、民政等都是分開的,實際上就算朝中對黃河改道一事達成了共識,能夠抓起來這件事的也沒幾個人有這種全面的經驗。

這個要求,比皇帝預想的還要簡單。考慮了一下劉鈺說的種種,皇帝便道:“如果青州事成,那麼還要濟南府、曹州府、東昌府。至於泰安府、兗州府……愛卿就不要插手了。”

“再者,若在青州府治鹽事,孔府鉶鹽……這些東西,愛卿也不要去管,自有制度,不要惹的許多議論。兗州府牽扯太多,愛卿真要減租減息,曲阜也動不得,否則天下議論。”

“青州、武定、濟南、東昌、曹州之中,濟南事似最簡單。而最難的,還是東昌、曹州,還要解決運河廢棄之後的諸多事。”

“在印度戰事之前,朝中難有那麼多錢投入。前期只去青州,看似簡單,朕也知道,你做事縱然得利甚多,但前期也必要錢、要人。”

“除卻鐵路事,朕允了商賈投入。除此之外,卿還要什麼?”

(本章完)

第328章 問罪第926章 戰前輿論準備(上)第133章 可堪大用第1218章 輪臺之思(五)第429章 先活下來吧第976章 猜疑鏈(中)第120章 語不驚人死不休第653章 你只是枚棋子(六)第319章 真正的力量第1258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四)第222章 爛傷疤不可揭第1288章 死與復仇(九)第1442章 歪經已成(上)第629章 西進南下,互爲信任第1494章 終章 九三年(十二)第361章 不擔責任的表演第1133章 濟天下和利自己第16章 震動第597章 下西洋第774章 被盟友坑的法蘭西(下)第644章 細思恐極第1444章 歪經已成(下)第895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六)第1016章 做成死案第24章 奇怪的聖旨第976章 猜疑鏈(中)第1404章 遷徙路(七)第560章 一戰前夜 命運的交匯第886章 恐嚇第1017章 全都裝傻(上)第798章 僞赤子的人設第103章 黑騎士和公主第1188章 理藩學(中)第569章 金錢操控輿論第1197章 木牛流馬(四)第1052章 定性第928章 戰前輿論準備(下)第69章 奇怪的要求第636章 雞肋第463章 買辦是條不歸路(下)第1428章 王謝燕 百姓家(上)第451章 破除好感第900章 英人目睹之怪現狀(一)第1142章 最後的佈置(三)第994章 鹹餌第787章 新舊利益的衝突(四)第1022章 事物的兩面性(下)第267章 皇帝的保守第727章 毀屍滅跡第1284章 死與復仇(五)第517章 城裡城外(上)第229章 不可生搬硬套第1144章 最後的佈置(五)第1391章 凡爾賽和約(十八)第976章 猜疑鏈(中)第1397章 強迫去過好日子(下)第182章 隨時準備着第358章 實封第767章 擴大影響力第106章 喊最響的口號第355章 對罵第1006章 新生代(下)第643章 反對重商主義第282章 放鬆第201章 七擒七縱亦不懼第110章 瘋子炸糞坑的爆竹第86章 外交訛詐第1509章 終章 九三年(廿七)第46章 哈士奇第234章 打小抄第839章 拆房頂和開窗戶(一)第1149章 多歧路,今安在(四)第678章 做美夢的皇帝第328章 問罪第153章 鎖國第1208章 洋務運動式思維第522章 證明自己的忠誠第164章 攤丁入畝第441章 瘋了第1230章 開戰(九)第194章 卸力第589章 面子裡子第672章 伐韓?伐蜀?(下)第966章 前置科技都滿足的順暢第1312章 死與復仇(三三)第683章 皇傢俬事第917章 舊的不去,新的不來(一)第1020章 心慈手軟第347章 君子聖徒第190章 爲所欲爲第906章 南洋大開發(一)第1317章 人多聲音才大第1219章 大忠臣(上)第662章 廢丞相 設內閣第1433章 鴆酒 解藥(下)第342章 摸不到的理想國是最美的第807章 閹黨(上)第499章 洗頭第512章 使民之力第1100章 工業革命(十三)
第328章 問罪第926章 戰前輿論準備(上)第133章 可堪大用第1218章 輪臺之思(五)第429章 先活下來吧第976章 猜疑鏈(中)第120章 語不驚人死不休第653章 你只是枚棋子(六)第319章 真正的力量第1258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四)第222章 爛傷疤不可揭第1288章 死與復仇(九)第1442章 歪經已成(上)第629章 西進南下,互爲信任第1494章 終章 九三年(十二)第361章 不擔責任的表演第1133章 濟天下和利自己第16章 震動第597章 下西洋第774章 被盟友坑的法蘭西(下)第644章 細思恐極第1444章 歪經已成(下)第895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六)第1016章 做成死案第24章 奇怪的聖旨第976章 猜疑鏈(中)第1404章 遷徙路(七)第560章 一戰前夜 命運的交匯第886章 恐嚇第1017章 全都裝傻(上)第798章 僞赤子的人設第103章 黑騎士和公主第1188章 理藩學(中)第569章 金錢操控輿論第1197章 木牛流馬(四)第1052章 定性第928章 戰前輿論準備(下)第69章 奇怪的要求第636章 雞肋第463章 買辦是條不歸路(下)第1428章 王謝燕 百姓家(上)第451章 破除好感第900章 英人目睹之怪現狀(一)第1142章 最後的佈置(三)第994章 鹹餌第787章 新舊利益的衝突(四)第1022章 事物的兩面性(下)第267章 皇帝的保守第727章 毀屍滅跡第1284章 死與復仇(五)第517章 城裡城外(上)第229章 不可生搬硬套第1144章 最後的佈置(五)第1391章 凡爾賽和約(十八)第976章 猜疑鏈(中)第1397章 強迫去過好日子(下)第182章 隨時準備着第358章 實封第767章 擴大影響力第106章 喊最響的口號第355章 對罵第1006章 新生代(下)第643章 反對重商主義第282章 放鬆第201章 七擒七縱亦不懼第110章 瘋子炸糞坑的爆竹第86章 外交訛詐第1509章 終章 九三年(廿七)第46章 哈士奇第234章 打小抄第839章 拆房頂和開窗戶(一)第1149章 多歧路,今安在(四)第678章 做美夢的皇帝第328章 問罪第153章 鎖國第1208章 洋務運動式思維第522章 證明自己的忠誠第164章 攤丁入畝第441章 瘋了第1230章 開戰(九)第194章 卸力第589章 面子裡子第672章 伐韓?伐蜀?(下)第966章 前置科技都滿足的順暢第1312章 死與復仇(三三)第683章 皇傢俬事第917章 舊的不去,新的不來(一)第1020章 心慈手軟第347章 君子聖徒第190章 爲所欲爲第906章 南洋大開發(一)第1317章 人多聲音才大第1219章 大忠臣(上)第662章 廢丞相 設內閣第1433章 鴆酒 解藥(下)第342章 摸不到的理想國是最美的第807章 閹黨(上)第499章 洗頭第512章 使民之力第1100章 工業革命(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