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鎖國

第153章 鎖國

馬上要到長崎,劉鈺便上了甲板,把指揮入港的事交給了林允文。

跟隨他的四個學生也都把六分儀之類的西洋物件藏好,各配了苗刀跟着。

長崎港是個狹長的港口,自從當年葡萄牙人來鬧事之後,入港的要衝處戶町和對岸的西泊便修了炮臺。

筑前藩的黑田家,和肥前藩的鍋島家,輪流派兵駐守在此。附近的一些地方也能看到鬆散的炮臺,長崎作爲鎖國的窗口,已經幾乎要塞化了。

遠處就能看到荷蘭人居住的出島,大順的開關政策也影響了荷蘭東印度公司的貿易政策,原本閉關之下荷蘭要從印度弄棉布來貿易,如今開關之後東印度公司對印度貿易就不甚在意,轉而做中日兩國的搬運工。

能看到荷蘭式的房屋和倉庫,但卻沒有船。

林允文也跟在劉鈺身旁,劉鈺便問了一嘴。

“主家,荷蘭人的船必須在十月之前出港。不能逗留太久,商館的館主要一年一換。咱們的船可以在這過冬,但是如果沒有貿易信牌,就只能趕緊走。否則他們會拿炮轟的。”

劉鈺看看四周黑壓壓的炮臺,奇道:“此地不能來,就沒想着去別處?你們就這麼老實?不走私?”

林允文嘿嘿一笑,小聲道:“主家說笑了。出海做商的,哪有一個老實的?十幾年前,有個日本大儒叫新井白石的,出了新令,沒有信牌不得貿易。當時聽聞就有人沒拿到信牌,自然想到了走私。一些船就假裝被風吹散了,一直去了小倉等地,都要跑過馬關海峽了。”

“但是日本人直接開了炮,當時二十多條船,又沒什麼武器,被日本人炮擊一番,都紛紛逃走。之後又有江浙商人和福建商人的爭鬥,兩邊互相告密,就爲了拿到貿易信牌。再一個,日本人值錢的也就是銅銀,別的也難賣出,民衆窮苦,走私也難賣出。”

劉鈺這才知道自己真是小看了這羣商人了,看來正德新令一出,這些商人就想着幹一票大的。

不得不說,這個貿易信牌制度,實在是太過惡毒。既能挑唆不同地域的商人內鬥,又能以信牌作爲誘餌獲取源源不斷的情報。這個新井白石倒是個人物。

“你跑長崎這些年,除了荷蘭人就沒見過別的西洋人?”

“倒是見過兩次,一次是有個葡萄牙的傳教士偷着來傳教,結果被抓了。還有一次是英國人打着荷蘭的旗號入了港,但禁止貿易,又只能走了。別的西洋人就少見了。這些年禁教查得很嚴,荷蘭人不信舊教,日本人還算能容得下。葡萄牙人西班牙人,是萬萬不能來的。”

日本禁教確實嚴格,不過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的傳教狂熱,也確實狂熱。

明知道抓着就是死,還不斷有傳教士前仆後繼地往日本衝,恨不得自己上火刑架。殉教上天堂。

荷蘭人運氣好,是新教徒,而且一腦門子心思賺錢,並不熱衷傳教。

英國人雖然也是新教徒,但英國人在明末的時候被荷蘭人擺了一道,在東南亞英國得看荷蘭人的臉色。

當年英國在日本也有商館,但那時候中國閉關,英國人根本拿不到中國貨,只能買賣鐵棒、鉛棒、呢絨。然而戰國時代一結束,鐵棒鉛棒都賣不動了。

英國人還有在日本當武士的,就那個《仁王》的原型三浦按針,但這並不能改變英國的貨賣不進日本的殘酷現實。

明朝的時候,英國一直想要打開和中國貿易的窗口,爲此與荷蘭人一起花了不少錢。

鄭芝龍的前輩們,如李旦、顏思齊等人,號稱自己關係特別硬,絕對能把通商的事辦成。

英國人荷蘭人居然也真的信了,三番四次給了不少銀子,然而李旦等人今日說遇到颱風沒辦成、明日說遇到了海盜被劫了,一共要了大約四萬多兩銀子的辛苦費,一直熬到英國人在日本實在熬不住了,商館一關拿着欠條撤了。

估計是英國人真不知道大明自有國情在此,居然以爲四萬兩銀子就能辦成這麼大的事。也不想想就算真有門路,四萬兩銀子沿途過手到了京城還能剩多少……

事實情況是李旦、顏思齊等人腦子很清醒:真要是通商了,那他們這羣壟斷貨源的二道販子賺什麼?不但不辦事,還把荷蘭執政給大明萬曆皇帝的通商國書給私藏了。

估計這一次是因爲大順的開放貿易政策,英國人也想到中日之間的二道販子,所以冒充荷蘭人來探探路?

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日本肯定是不會接待的,這個不用想。除非哪天西葡兩國不信天主教了。

側身又觀望了一下長崎附近的炮臺,劉鈺心裡大概也有了數,又問道:“這長崎奉行的權有多大?”

問過之後,纔想着自己這話問錯了。這等事,林允文怎麼會知曉?

然而,林允文卻直接給出了回答。

“權不小。除了這些兵,若有緊急情況,長崎奉行也是可以直接調附近各藩的兵的。此外,好幾個藩的人都在長崎駐有聞役,直接溝通藩主和長崎奉行。”

劉鈺一怔,奇道:“這等機密事,你怎麼知道的?”

“主家以爲這是機密事?其實不然,常來這裡的,誰都知道。奉行之下,每個人該送多少禮、哪些必須要送、哪些人不必送、哪些人送的需隱秘一些……這些事都知道,主家問的這些事,如何能不知道?”

說完這個,又悄悄回望了一下關着馬匹的地方,小聲道:“這買馬的事,本來是交給對馬藩的。對馬藩的人去了朝鮮,朝鮮說好馬都是大宛國出的,相隔萬里,根本弄不到。對馬藩的知道朝鮮人在胡說,但也只能捏着鼻子認了,便讓聞役來長崎,希望長崎奉行出面搞馬。長崎奉行給了榜文,能弄來沒去勢的戰馬,肩膀夠高的話便可得貿易信物。”

劉鈺笑道:“那倒是。朝鮮人被他們打過一次,心有餘悸。底線還是有的,馬居然不賣。”

林允文聽到“底線”二字,心裡咯噔一下,心道劉大人這底線是低了點,戰馬也敢賣。

“主家,各藩的聞役,有專門整理來船的‘風說書’。風說,就是傳聞。咱們的船,是那些聞役來問。荷蘭人就必須提前書寫,到了之後就要提交。”

這個事的起因,就是荷蘭人和葡萄牙人西班牙人的貿易競爭。

基本上荷蘭人整天說西葡的壞話,今日說葡萄牙人先傳教後征服、明日說西班牙人在美洲搞奴役。當然,大部分都不過是事實而已。

前朝萬曆最後一年,荷蘭人英國人又合力坑了葡萄牙人一把,可能是有人告密,英國人在日本船上抓到了葡萄牙傳教士偷渡,頓時又藉此機會徹底斷絕了日葡貿易,更是壟斷了日本對外消息的把持權。

自此之後,荷蘭船入港,都是要寫一封“風說書”,遞交給長崎奉行。這種風說書只在幕府將軍小圈子裡內流傳,便於瞭解外部局勢,屬於絕密。

然而就像是滿清一樣,小圈子裡對西方世界瞭解很多,可並沒有什麼用。

小圈子裡知道法國大革命,於是以爲是法國白蓮教,狠狠打壓,還給拿破崙送去了汾陽王府象牙雕,以“勉勵”拿破崙“效郭子儀,保唐不篡”、祝願拿破崙多子多孫,笏滿牀;幕府的小圈子裡對西洋的瞭解也很多,甚至法革剛開始不久,幕府就已經知道荷蘭被迫和法國站在一起了。

這種小圈子才能流傳的秘聞,除了荷蘭人的,也包括中國方面的,畢竟只有這兩個國家的船能來長崎貿易。

好在中國船到了長崎,並不需要直接遞交風說書,而是會有專門的聞役來詢問。

大部分都是些屁話,問問船從哪來?中國最近地震沒?饑荒沒?邊境有事沒?基本上這些海商知道的也不多,士農工商,士農工商,地位所致,商人沒有那麼嚴密的情報網。

有時候爲了討好日本人,商人往往會順嘴胡謅。時間一久,荷蘭的風說書還算重視,中國這邊的風說書就不怎麼重視了。

但是,劉鈺知道這一次自己一來,必然會被重視。因爲他帶來了那些商人不可能帶來的東西。

船靠了港,很快就有幾個日本人上了船,林允文嘀嘀咕咕和那幾個日本人說了幾句話,又領着那幾個日本人去看了看船艙中的戰馬,這幾個人日本人立刻下了船。

“主家,事已經辦妥了。我估計一會長崎奉行會親自詢問,我只是個夥長,估計也不會問我。就算問我,我也知道該怎麼說。只是這裡不比神州,終究是在別人的地盤上,所謂強龍還不壓地頭蛇呢。”

劉鈺點頭道:“放心吧,我有數。”

叫了一直在船艙裡躲着的史世用,帶了饅頭等四個學生做護衛,很快日本這邊就派人來請劉鈺。

他大搖大擺地下了船,左擁右護,在幾個日本人的帶領下一路到了一處宅邸。宅邸的主人是“唐通事”,也就是漢語翻譯,自我介紹了一下叫什麼梅三十郎。

進了屋子,劉鈺瞟了幾眼,猜到屏風的後面可能還有大人物在聽,卻不知道是什麼級別的。

梅三十郎也沒問從哪來、在哪裝的船之類的話,直接問道:“你爲什麼帶來了戰馬?”

劉鈺也是絲毫不做作。

“因爲戰馬可以換來貿易信牌。貿易信牌能賺錢。除了戰馬,我還帶來了一名善於騎射鷹狩的弓取武士。”

(本章完)

第808章 閹黨(中)第1507章 終章 九三年(廿五)第1086章 破立之困(三)第1167章 備戰(六)第1024章 割裂(二)第1219章 大忠臣(上)第431章 主戰者皆國賊也第74章 華麗終場前的無趣第216章 軍改構想第1495章 終章 九三年(十三)第1443章 歪經已成(中)第1150章 多歧路,今安在(五)第98章 十六年後方爲人第1443章 歪經已成(中)第980章 決勝千里之外(三)第648章 你只是枚棋子(一)第1007章 皇權的超然第869章 “不正當”競爭(一)第1470章 最後的鬧劇(十七)第817章 大事成矣(四)第1147章 多歧路,今安在(二)第386章 黃道婆計劃第1103章 工業革命(十六)第205章 入營第604章 互相猜錯的底線第973章 名與實第950章 夢魘第971章 割袍(上)第456章 你想嘗膽,卻沒人演夫差第1397章 強迫去過好日子(下)第1062章 堂下何人狀告本官(六)第1487章 終章 九三年(五)第1164章 備戰(三)第1387章 凡爾賽和約(十四)第1305章 死與復仇(二六)第637章 承諾與回饋第64章 笑與悲第1092章 工業革命(五)第999章 和過去不一樣了第852章 一分錢難倒天子(二)第332章 可壓榨的第1095章 工業革命(八)第397章 等死吧,沒救了第466章 爲何要抑商第300章 又一個戰略欺騙的犧牲品第642章 逃避第1455章 最終的鬧劇(二)第291章 外交部的格調過低第1473章 最後的鬧劇(二十)第601章 逃不過的對法宣戰第1081章 爭功(六)第183章 變陣第986章 止步(上)第1432章 鴆酒 解藥(中)第223章 裁撤與移民第1284章 死與復仇(五)第1345章 拼命是錯的 掙錢是對的(五)第692章 從零到一的貶值第1431章 鴆酒 解藥(上)第893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四)第667章 分贓大會(四)第968章 鹽改的第二封奏疏第1320章 施加神聖性(下)第1489章 終章 九三年(七)第1487章 終章 九三年(五)第1191章 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下)第1290章 死與復仇(十一)第1402章 遷徙路(五)第712章 反擊第549章 澳門的蝴蝶(上)第364章 朝貢算不算侵犯壟斷權第1247章 鑽石灣屠殺(三)第682章 打印第1003章 少不入川第781章 談定第617章 許願第1128章 志向第10章 找茬第974章 照舊第1235章 三戰定印度(二)第1105章 工業革命(十八)第1239章 三戰定印度(六)第1273章 攻防心理(八)第979章 決勝千里之外(二)第428章 精銳對精銳第53章 選擇第455章 賣舊貨第1195章 木牛流馬(二)第374章 送禮的格局第165章 真真假假第501章 宗法殖民體系第1360章 國富論(三)第482章 河豚之喻(下)第151章 資敵以糧第1488章 終章 九三年(六)第883章 無用功第203章 奇襲第877章 辯經的着力點第627章 推測的結果第713章 活路
第808章 閹黨(中)第1507章 終章 九三年(廿五)第1086章 破立之困(三)第1167章 備戰(六)第1024章 割裂(二)第1219章 大忠臣(上)第431章 主戰者皆國賊也第74章 華麗終場前的無趣第216章 軍改構想第1495章 終章 九三年(十三)第1443章 歪經已成(中)第1150章 多歧路,今安在(五)第98章 十六年後方爲人第1443章 歪經已成(中)第980章 決勝千里之外(三)第648章 你只是枚棋子(一)第1007章 皇權的超然第869章 “不正當”競爭(一)第1470章 最後的鬧劇(十七)第817章 大事成矣(四)第1147章 多歧路,今安在(二)第386章 黃道婆計劃第1103章 工業革命(十六)第205章 入營第604章 互相猜錯的底線第973章 名與實第950章 夢魘第971章 割袍(上)第456章 你想嘗膽,卻沒人演夫差第1397章 強迫去過好日子(下)第1062章 堂下何人狀告本官(六)第1487章 終章 九三年(五)第1164章 備戰(三)第1387章 凡爾賽和約(十四)第1305章 死與復仇(二六)第637章 承諾與回饋第64章 笑與悲第1092章 工業革命(五)第999章 和過去不一樣了第852章 一分錢難倒天子(二)第332章 可壓榨的第1095章 工業革命(八)第397章 等死吧,沒救了第466章 爲何要抑商第300章 又一個戰略欺騙的犧牲品第642章 逃避第1455章 最終的鬧劇(二)第291章 外交部的格調過低第1473章 最後的鬧劇(二十)第601章 逃不過的對法宣戰第1081章 爭功(六)第183章 變陣第986章 止步(上)第1432章 鴆酒 解藥(中)第223章 裁撤與移民第1284章 死與復仇(五)第1345章 拼命是錯的 掙錢是對的(五)第692章 從零到一的貶值第1431章 鴆酒 解藥(上)第893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四)第667章 分贓大會(四)第968章 鹽改的第二封奏疏第1320章 施加神聖性(下)第1489章 終章 九三年(七)第1487章 終章 九三年(五)第1191章 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下)第1290章 死與復仇(十一)第1402章 遷徙路(五)第712章 反擊第549章 澳門的蝴蝶(上)第364章 朝貢算不算侵犯壟斷權第1247章 鑽石灣屠殺(三)第682章 打印第1003章 少不入川第781章 談定第617章 許願第1128章 志向第10章 找茬第974章 照舊第1235章 三戰定印度(二)第1105章 工業革命(十八)第1239章 三戰定印度(六)第1273章 攻防心理(八)第979章 決勝千里之外(二)第428章 精銳對精銳第53章 選擇第455章 賣舊貨第1195章 木牛流馬(二)第374章 送禮的格局第165章 真真假假第501章 宗法殖民體系第1360章 國富論(三)第482章 河豚之喻(下)第151章 資敵以糧第1488章 終章 九三年(六)第883章 無用功第203章 奇襲第877章 辯經的着力點第627章 推測的結果第713章 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