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1章 爭功(六)

第1081章 爭功(六)

“譬若梨洲先生的錢鈔改革設想,源於前朝的銀貴且不足,所以纔要廢金銀。”

“然而,興國公伐日開關、組建東西洋貿易公司,又建銀行備紙鈔,金銀流入日多。”

“針對前朝特殊情況,而提出的廢金銀之構想,此時已無意義。”

幕僚接着說道:“再如船山先生的口稅構想、租庸調設想。也是針對前朝皇莊藩王圈地、生員詭寄花分、宦官橫徵暴斂、機戶被強加義務、稅收嚴重不公等等緣故而矯枉過正的想法。”

“可實際上,興國公在蘇南的改革,證明以口計稅、取消畝稅全都攤入人頭稅的做法,是肯定不對的。而且他沿着張太嶽的一條鞭法改下去,證明是可行的。”

“再好比習齋先生的分齋教學之想,那不過是覺得生員什麼都不會,國家缺乏專業的實學人才。所以比起什麼都不會,到了縣學成了生員之後,各項都學點至少肯定比啥也不學強。”

“然而,興國公二十年前就開始搞實學,配合海外貿易發展、戰爭海軍需求、工商業之所需,使得國家此時真的不缺實學人才,一點不都不缺。甚至……甚至有些過剩,一羣擺弄棉花、地瓜、南瓜的;還有那些給人接種牛痘的……更有甚者,便是那些炮兵軍官,會查表就好,真的需要必須要懂幾何、代數、物理嗎?”

“是故……”

幕僚總結道:“是故,如果只以前朝末年的反思來做變革,還是要看哪些問題還未解決。”

“比如,顧亭林的生員之憂,他的本意,是希望廢天下之生員,而用世之材出也。那確實是前朝末年必須要解決的問題。這是其論之本。”

“而現在,本實則不如末。其文之末,在於生員滋生,彼時已有四五十萬,如今更有七八十萬,日後恐破百萬。而其在地方,恐取人主太阿之柄而顛倒之。”

“若如此時揚州生員,鼓譟學變,只爲淮南鹽事,實爲一己之私。”

“本以爲優免他們,能夠讓他們自發教化地方。但實際上,他們在忙着詭寄田土、逃避賦稅、兼併土地、做流氓打行。”

“是以,之前的首要,此時已經屈居爲次;而之前的次要,此時已經躍升爲首。原本是爲了讓天下選出來能打仗能徵稅能治理的人是首要目的,而現在其實要解決無用生員羣體急劇擴大才是首要問題。”

“是以,無非兩個選擇。”

“要麼,保持原本的優待,使用手段,真的能夠達成讓他們教化地方、撫育百姓、鄉賢治縣的目的。哪怕花些錢,繼續優免,也沒問題。”

“要麼,就要控制生員數量,打破他們之間的關聯,不要讓他們頂着鄉賢的名卻爲鄉霸事,乃至於顛倒太阿,朝廷在地方徹底失控。”

雖然,幕僚其實說的已經相當、相當的隱晦了。

但林敏內心還是有些羞愧。

幕僚的意思,其實若不這麼隱晦,其實就是說林敏,是個假的改革派。

固然,那些一成不變的人,不是改革派。

但他這種喊着要改革的,實際上卻也是抱着過去情況下別人提出的解決辦法,來解決現在的問題。只能算是假改革派。

守株待兔、刻舟求劍,這兩詞,總有一款適合他。

只是一個披着改革戲服的扮演者,因爲皇帝好像喜歡改革這齣戲,所以他把改革的戲服穿起來了。

再配上這次鹽政改革,全程他都像是個笑話……林敏內心的鬱悶,可想而知。

好在涵養功夫足夠,又因着幕僚私下裡說,而且說得雖然可以這麼理解,但換個角度也不過是忠言逆耳罷了。

甚至於幕僚都把話說的清楚到不能再清楚了。

如果你不是穿着改革的戲服在那跳舞玩,那麼就只能從那兩個方向入手搞改革。

如果是隻想穿着改革的戲服扮演一下,讓人覺得你在改革,那麼避開這兩個最棘手的方向,剩下的都能假裝做了改革。

但,問題不是這麼簡單的。

那兩個看起來好像是可以改革的方向,實際上,裡面牽扯的事大了去了。

往深裡稍微一想,就明白,那兩項改革,實際上都指向一個問題。

即:明朝初年的政治構想,以鄉賢、鄉約、鄉村自治爲底層基本邏輯,整個的國家制度構成,都要全面推翻,重新設計一個嶄新的、完全剝離了明制的新制度。

這裡麪包括官僚制度、官吏人數、賦稅制度、國家集權程度、稅收體制、體制內人才數量、縣級往下的管理邏輯等等,幾乎要設計出一個全新的體制結構。

但實際上,皇帝本身是沒有這個意願的,而且是認爲絕對摺騰不明白的。

所以,林敏並不知道,皇帝的設想,是搞類似於變種的遼國南北兩面官制。

挖掉登州府、江蘇等一些地方,剩餘的地方依舊保持原本的體制運轉,甚至完全可以搞羣相制,按照原本的慣性運轉即可。

而以登州府、江蘇、鯨海、南洋等,爲另一套體制。尤其是在江蘇,加強集權的控制力——如果皇帝管不明白整個帝國,那麼是否可以管明白一個省呢?

以這裡的財富、工商業、稅收等,作爲皇權的支柱力量,依靠對外擴張保證足夠的收入和財富。

內部省份的慣性和傳統,足夠保持正常的運轉,並且基本不會出大問題。

這些分割出來的特殊地方,加強統治,實行新政。

尤其是這一次圍繞着鹽政改革以及之前的淮河治理和運河改革,皇帝實際上是把江蘇做了一個剝離。

江蘇通過海運,和京城直接聯繫。

通過廢除運河,剝離了江蘇的天朝治水傳統。

江蘇等以外的內部核心省份,保持傳統天朝的邏輯:以治水、賑災、小農、鎮壓的傳統天朝。

江蘇等地區和省份,以一種嶄新的治理邏輯,通過海外貿易、對新商品糧基地的控制、貿易白銀、外部殖民土地稅等,對外擴張。

最終目的,皇帝希望在他死前,能夠做到:養二十萬兵,不費內地核心區百姓一文錢。

這倒不是他多愛惜百姓,而是因爲皇帝很清楚一件事,以過去的歷史爲鑑、以此時的現實爲鏡,能推翻王朝的,只能是那些內地核心省份。

內地核心省份的首要任務,既不是收錢,也不是徵賦,只需要賑災、維穩、蠲免。

而新政省份,則是用一種嶄新的、脫離了過去傳統王朝的治水賑災小農傳統的邏輯,做皇權的力量。

如果,新政省份出了問題,靠內地核心省份的無限人力,鎮壓。江蘇,無險可守。海軍切斷糧食,這邊連飯都吃不飽。

如果,內地核心區出了問題,靠新政地區的財富、資源,鎮壓。

是以,假如林敏真的能夠揣摩上意。

真的能夠明白皇帝到底在想什麼。

甚至真的能夠明白這一次改元惟新的邏輯是什麼。

那麼,他就不會傻乎乎地琢磨着改革科舉、改革生員制度。

因爲,皇帝絕對不會允許。

生員制度、科舉制度、是維繫新政地區和傳統地區的最強有力的紐帶。

這可以確保,新政省份的主流文化,和內地核心區的主流文化,並無二致。

也確保一旦新政失控,可以利用江蘇的兩萬多生員,迅速轉回保守。

至於生員罷學鬧事之類的,皇帝看來,根本就是很簡單的事。兵是幹啥用的?

打壓一番,再給甜棗。

就當年韃虜入關,剃髮易服都能接受繼續做官的水準,只需要繼續給他們做官的機會即可。

日後該考生員的還會考、該琢磨科舉的還會琢磨。一省不爲官,可以中狀元、着紅袍,去內部核心區做官,甚至宰執傳統的天下。

江蘇的生員,科舉傳統,絕對不能丟。

但是,他們的張狂,也確實要整治。

是以,皇帝內心認可的做法,就是治一治,辦一辦,壓一壓。

壓完之後,繼續甜棗的給。

幾萬生員,做“萬一需要全部格式化恢復舊傳統時的備份”——官員可以從外地調,本地基層卻不能從外地找。

而且,皇帝其實很也中意劉鈺在蘇南的處理方式。

雖然皇帝心裡明白,劉鈺收上來錢再發下去,其實有故意給他上眼藥、引誘他廢除一些優待。

但實際上,皇帝認爲在蘇南,既然已經完成了均田賦改革,那麼對這些生員的進一步的經濟上的打壓就無必要了。

至於說每年還要再把收上來的錢發下去,皇帝覺得這錢花的很有必要。

這錢就是收買江蘇士紳生員的,確保江蘇的新政不會出軌、徹底脫離朝廷的控制。

真要是這錢捨不得花,日後說不定會有大麻煩。

而且這錢花了,等於給江蘇的士紳羣體掛上了鎖鏈,不聽話就沒錢,增加了朝廷和生員鄉紳之間的緩衝。

經濟上的打壓是無必要了,可是政治上風氣上的打壓,還是要進行的,否則也無法做到集權對一省的絕對控制。

總之,皇帝絕對不會進行科舉制的改革,也絕對不會縮減生員數量,並且該給的一些物質上的補助和優待必須給。

哪怕,明知道兩萬多人,大部分都沒啥用。但,只要這兩萬多人還在,主流文化就絕對不會變,也不會產生隔閡分歧,並且始終有一支可以制約江蘇新興勢力的地方勢力。

爲了一個可能的、將來或許會用、或許不會用的“全部格式化恢復舊傳統的備份”,每年要花一百多萬兩,值不值?

對劉鈺來說,這是一年四艘戰列艦,養一羣大部分是廢物、沒啥用的人,虧死了。

可對皇帝來說,太值了!

然而林敏這樣的被劉鈺稱之爲“還是保守派,連修修補補都算不太上”的改革者角色扮演愛好者而言,他真的不能理解皇帝“改元惟新”到底是個什麼意思。

這個新,到底是什麼樣的?

他不知道。

而此時,被幕僚直言說中了心事的林敏,想的則是:可以利用這一次的生員反對鹽政改革一事,揭穿他們假仁義而真利己的畫皮,藉此機會上書皇帝,試探一下解決生員問題的改革可能。

若可以,則抓住機會,在這場自己幾乎全程陪跑的改革變法中,賺到真正屬於自己的功勞。

(本章完)

第427章 日本興廢,在此一舉第63章 軍歌第265章 反對一口通商第251章 壓力第462章 買辦是條不歸路(中)第469章 搬出祖訓第464章 立碑第265章 反對一口通商第1371章 裡病外治(七)第299章 國小而不處卑第516章 南進之前定北疆(下)第834章 同病相憐第667章 分贓大會(四)第1450章 “帝”(二)第841章 拆房頂和開窗戶(三)第102章 見人說人話第1253章 復辟的代價(下)第2章 枯燥第178章 釣魚先撒餌第351章 舊相識第765章 荷蘭災難年(五)第951章 撒旦與震旦第515章 南進之前定北疆(上)第1443章 歪經已成(中)第1433章 鴆酒 解藥(下)第1193章 皇帝第697章 不管而管 不治而治(下)第1364章 國富論(七)第66章 認可第512章 使民之力第259章 雷聲大,雨點小第326章 演戲做全套第1329章 軟弱性的故事第968章 鹽改的第二封奏疏第865章 我是來監管你們的(一)第147章 聽說過沒見過的熟人第1504章 終章 九三年(廿二)第955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一)第1414章 黃河問題的最後一步(五)第320章 榮譽第657章 光榮復辟(中)第1229章 開戰(八)第1021章 事物的兩面性(上)第978章 決勝千里之外(一)第1504章 終章 九三年(廿二)第771章 難以觸摸第577章 缺文科生的大順第1272章 攻防心理(七)第1233章 開戰(十二)第200章 軍改的決心第823章 大事成矣(十)第954章 釣魚第1164章 備戰(三)第1046章 破綻第1251章 復辟的代價(上)第1059章 堂下何人狀告本官(三)第400章 一切如前第595章 缺錢的世界第一大公司第288章 法國笑話第1352章 英國的總崩潰(一)第680章 隱喻(上)第1277章 屬性相剋(下)第1063章 堂下何人狀告本官(七)第348章 怕疼第974章 照舊第1297章 死與復仇(十八)第838章 賭國運(下)第187章 開戰第216章 軍改構想第1336章 恐嚇出來的費城會議(七)第1459章 最終的鬧劇(六)第891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二)第1302章 死與復仇(二三)第701章 優勢在我第443章 誘降第111章 廷議菜市場第883章 無用功第45章 冰牆第600章 捧殺第967章 轉正第875章 留人誅心第53章 選擇第523章 椰林之城的槍聲第1148章 多歧路,今安在(三)第21章 紙上談兵第215章 海軍部第1425章 必死之局(上)第1487章 終章 九三年(五)第1511章 終章 九三年(廿九)第959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五)第790章 新舊利益的衝突(七)第1379章 凡爾賽和約(六)第211章 撬動的槓桿第1143章 最後的佈置(四)第718章 下南洋到底爲了啥(上)第540章 帶緊箍咒的好漢(下)第330章 誰的責任?第632章 貴圈真亂第352章 二虎競食第456章 你想嘗膽,卻沒人演夫差
第427章 日本興廢,在此一舉第63章 軍歌第265章 反對一口通商第251章 壓力第462章 買辦是條不歸路(中)第469章 搬出祖訓第464章 立碑第265章 反對一口通商第1371章 裡病外治(七)第299章 國小而不處卑第516章 南進之前定北疆(下)第834章 同病相憐第667章 分贓大會(四)第1450章 “帝”(二)第841章 拆房頂和開窗戶(三)第102章 見人說人話第1253章 復辟的代價(下)第2章 枯燥第178章 釣魚先撒餌第351章 舊相識第765章 荷蘭災難年(五)第951章 撒旦與震旦第515章 南進之前定北疆(上)第1443章 歪經已成(中)第1433章 鴆酒 解藥(下)第1193章 皇帝第697章 不管而管 不治而治(下)第1364章 國富論(七)第66章 認可第512章 使民之力第259章 雷聲大,雨點小第326章 演戲做全套第1329章 軟弱性的故事第968章 鹽改的第二封奏疏第865章 我是來監管你們的(一)第147章 聽說過沒見過的熟人第1504章 終章 九三年(廿二)第955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一)第1414章 黃河問題的最後一步(五)第320章 榮譽第657章 光榮復辟(中)第1229章 開戰(八)第1021章 事物的兩面性(上)第978章 決勝千里之外(一)第1504章 終章 九三年(廿二)第771章 難以觸摸第577章 缺文科生的大順第1272章 攻防心理(七)第1233章 開戰(十二)第200章 軍改的決心第823章 大事成矣(十)第954章 釣魚第1164章 備戰(三)第1046章 破綻第1251章 復辟的代價(上)第1059章 堂下何人狀告本官(三)第400章 一切如前第595章 缺錢的世界第一大公司第288章 法國笑話第1352章 英國的總崩潰(一)第680章 隱喻(上)第1277章 屬性相剋(下)第1063章 堂下何人狀告本官(七)第348章 怕疼第974章 照舊第1297章 死與復仇(十八)第838章 賭國運(下)第187章 開戰第216章 軍改構想第1336章 恐嚇出來的費城會議(七)第1459章 最終的鬧劇(六)第891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二)第1302章 死與復仇(二三)第701章 優勢在我第443章 誘降第111章 廷議菜市場第883章 無用功第45章 冰牆第600章 捧殺第967章 轉正第875章 留人誅心第53章 選擇第523章 椰林之城的槍聲第1148章 多歧路,今安在(三)第21章 紙上談兵第215章 海軍部第1425章 必死之局(上)第1487章 終章 九三年(五)第1511章 終章 九三年(廿九)第959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五)第790章 新舊利益的衝突(七)第1379章 凡爾賽和約(六)第211章 撬動的槓桿第1143章 最後的佈置(四)第718章 下南洋到底爲了啥(上)第540章 帶緊箍咒的好漢(下)第330章 誰的責任?第632章 貴圈真亂第352章 二虎競食第456章 你想嘗膽,卻沒人演夫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