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0章 帶緊箍咒的好漢(下)

第540章 帶緊箍咒的好漢(下)

巴達維亞通往火山區的路上,二十名大順士兵護衛着一名武官,正朝着火山區前進。

跟隨的還有兩名荷蘭公司方面的人,以及十二名布吉斯僱傭騎兵,四名去交涉的勃良安印尼土著貴族,腰間明顯可以看到標誌性的印尼劍。

這武官穿着藍灰色的、繡着熊羆補子的官服,頭戴三樑冠,腰間束帶上插着兩支黃銅件兒的泰興十五年式的燧發短槍,大熱天的馬背上也有一個卷在一起的、藍紋的羊毛呢絨大氅。

若在京城,只看這打扮、腰間的火槍和馬背上的氈毯披風,便知道這肯定是靖海宮出身的。要麼是到樞密院當參謀的五六品參謀官、要麼是新建的什麼外交部的駐外武官。

這羣人,名義上,是史世用說,天朝在這些華人心中還有幾分薄面,如今皇帝仁義要作保移民,是讓這些人去勸降的。

荷蘭這邊當然欣然同意:如果成了,好事;如果不成,起義者殺了大順的官員,那就更好了。

畢竟這位皇帝特使對其定性爲“打漁殺家、官逼民反”,真要剿滅,至少也得跟大順通個氣,以免大順藉機找茬。

荷蘭人覺得,華人好像很尊重他們的皇帝或者朝廷,至少在巴達維亞這邊看來,城內的華人對他們的朝廷還是有些信任的。

所以也派了兩個公司員工跟着,大順這邊自己出錢僱了一些布吉斯騎兵一併跟着,四個本地土著貴族那也是去談談希望這些起義者歸還他們在茂物的家產的。

但實際上,史世用是派這些人去給起義軍送槍、送戰馬、送“新聞”、交流聯絡的。

帶隊的官員自是靖海宮出身的,一路上想着可惜“傳旨勸降這種事,從船上拆幾門大炮送去確實不像話”,不免有些黯然。

四十匹戰馬、四十條槍,只能算是聊勝於無。

這邊帶頭起事的,用的是化名,這官員知道多半是自己的同窗,卻不知道這“牛二”到底是誰。

一路上琢磨着史世用交代他的事,心道史大人不愧是在倭國幹過許多年臥底的,這種事果然專業。

史世用自然是不可能親自來,他還要在巴達維亞召集華人、宣讀朝廷政策,穩住人心。

畢竟對朝廷來說,起事的這羣人,最大的用處其實也就是把最有反抗精神的那羣人拉走,不要混在奴工中,導致遷徙錫蘭的事再生事端。輕重緩急,史世用站在朝廷那邊,自要分清。

四十人快到山區的時候,就看到了一些被起義者攻佔的村社。這些村社的人看着這羣大半是華人的小股部隊,既不驚慌,也不恐懼,雖說也沒有諸如簞食壺漿之類的舉動,可這官員心裡有數。

不反對,至少證明起事的哥們兒已經可以在這裡站穩了。

出了村落沒多久,就看到對面的樹林裡有人伸出了火槍,用福建官話喊道:“對面的,你們是幹什麼的?我看你好像也是唐人?”

打着官腔報上了名號後,這邊的官員喊道:“都是天朝人,我有事要見見你們的頭領。你們便去通報,我就在這等着。只說朝廷派來的人。”

對面直接罵道:“怎麼,招安招到爪哇來了?荷蘭人要對我們打打殺殺朝廷不管,孃的,老子剛拉桿子起事,朝廷倒是立刻就派人來招安了。什麼狗屁朝廷?”

護衛的士兵不知其中的事,正要下馬,官員揮手示意不要衝動,只是罵道:“你們才幾個人,就敢談招安?朝廷天兵百萬,沒有個幾十萬人,哪有資格招安?不要廢話,只管告訴你們的頭領,我有要事談!”

說完,叫士兵們迅速警戒,退到了一處樹林不多的空地處,佈置了警戒。

跟隨的兩個東印度公司的員工看到大順的士兵訓練有素,也暗自記在心中,也好回去複述。

好半天時間,遠處纔出現了一支隊伍,絕大多數都是華人面孔,嘴裡說的多半也是福建官話。

終究天朝還有點面子,當然也可能是同胞間的樸素情誼。

這要是荷蘭人,不可能這麼多廢話,早就幾槍打過來了。

等着牛二露面後,這邊來送槍的武官一看,心道果然是熟人,原來是你,卻用了這麼個諢名。

只是這時候也不好相認,自下了馬,裝模作樣地說道:“對面可是牛、黃、連等數位頭領?”

牛二也認出了同窗,拱手道:“某便是牛二,這位是黃班、這位是連懷觀,你有何事?”

“爾等聽着,天子已聞巴城天朝遺民之事,如今已和荷蘭人商定,由陛下內帑出錢,替爾等繳了三年的人頭稅,以期三年之內找到謀生之路。欽差大人也說,爾等不過是打漁殺家、官逼民反。天朝作保,爾等若放下武器,絕不傷你們分毫。屆時送去錫蘭等地做工,謀個生計。”

朝廷這邊也根本不打算招安這羣人,只是走個過場。

這羣人,明擺着是一羣“腦後有反骨”的犟種,讓他們再去錫蘭做工、吃二遍苦、受二茬罪?怎麼可能會答應。

果然,對此消息,人羣反應寥寥。

甚至有人直接罵道:“去毬吧。就算朝廷作保,去錫蘭做工也是九死一生。老子在糖廠裡才幹了一年,就差點死了。去錫蘭,難不成日子就好過了?”

“就是,朱元璋不過乞丐,拿個破碗打出了天下。他李自成能造反當成皇帝,我等便爲何不能依樣畫葫蘆,在爪哇做一番大事?何苦再去錫蘭給人做工,累死累活?”

“孃老子的,紅毛鬼不是什麼好鳥,朝廷可倒好,還給紅毛鬼錢?老子當年在漳州府差點餓死的時候,卻沒見朝廷的半分救濟,只好下了南洋幹活抵債。今兒朝廷倒是來替紅毛鬼招安,什麼玩意兒!”

當初起事的時候,牛二就存心把最有反抗心的一羣人拉走了,怕的就是這些人到時候站出來,帶着那些還能逆來順受的人一起起事,以至於壞了朝廷的大計。

自然這些人也都死硬,嘴上也對朝廷缺乏足夠的尊重,比起巴達維亞城中的連富光等人的態度,差了不是一點半點。

黃班等人自覺這話說的毫無問題,心道正是如此。

牛二聽了,卻是心驚膽戰。

在體制之外,他豪氣萬丈,自覺氣吞萬里如虎,給他幾年時間,足以縱橫爪哇。

可在體制之內,他就是個屁。樞密院裡一羣六七品的小官,在京城裡隨便碰到個人可能官威家世都比他們要強,說錯了話掉腦袋,也就需要個刀斧手小吏。

黃班等人此時是大鬧天宮的齊天大聖,他也就是個帶着緊箍咒的弼馬溫。

如何敢說什麼“他李自成能造反當成皇帝,我等緣何做不得一番大事”之類的話?

好在對面的同窗出來解圍道:“放肆!太祖名諱,豈是你們能提及的?念在爾等身在王化之外,暫不追究。爾等是鐵了心在這裡做賊寇了?我可告訴你們,過了這村就沒這店了。”

起義者既領教過福建的貪官污吏官紳勾結,也領教過糖廠場主同胞的皮鞭毆打,還領教過荷蘭人的手段兇殘。

全都經了一遍後,只拿個皇帝的仁義來說話,自是屁用沒有。

牛二怕情況不受控制,也想知道朝廷這邊到底是什麼意思,遂道:“這裡不是說話的地方。你若有膽,暫卸下武器,跟我來。若沒膽,還請回去!念在你我都說漢文的面上,若不然,早一炮打過去了!”

樞密院這邊的心道,哥們兒本就是來給你送戰馬火槍的,你這話接的妙啊。

“老子一身都是膽,莫說前方黑洞洞是爾等賊人巢穴,便是龍潭虎穴,老子也自去得,有甚可怕?”

說罷,自己先把腰間的兩支漂亮的燧石短槍卸下,直接扔到了一邊,徑直朝着牛二走去。

這些起義者也是第一次見到朝廷官員竟有這等膽氣,雖是敵是友尚未可知,卻也佩服,紛紛叫道:“好漢子!倒也有種!”

剩餘的士兵也都聽命,下了槍,將火槍和火藥包交給那些起義者。

花錢僱來的布吉斯騎兵,自是聽僱主的,也都下了馬,但是身上的刀沒教出來。

兩個荷蘭公司的員工,雖也害怕,但見大順這邊的官員都不怕,或許這些造反的華人也不敢傷害他們,也都跟着進了山區。

上了山,樞密院這官員也是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學過造反學的。

知道現在山上這情況尚且複雜,派系衆多,此時萬萬不能搞出單獨會面的情況。以免起事者內部猜忌。

遂道:“我在巴城也聽說了你們的名頭,幾位首領不妨和我談談,咱們敞開天窗說亮話。荷蘭人也一併聽着,他們也懂一些漢文,朝廷作保,咱們一併談談。”

牛二卻沒有直接同意,而是回頭和幾個頭領商量了一下,詢問了一下他們的意見,以示尊重。

黃班道:“既如此,聽聽也無妨。此人倒也有幾分膽氣,雖是官府裡的人,卻也是條漢子。行不行的,聽聽再說。”

見無人反對,便請了這些人進了屋子。

伸手做個了請的手勢,那官員按照天朝規矩分了賓主坐下,便直接道:“幾位頭領,我話也不妨和你們明說了。如今天子念及這裡的百姓困苦,出錢交了人頭稅。可有句話說得好啊,救急不救窮,朝廷還是盼着南洋的天朝百姓都能有謀生的手段。”

“現如今,巴達維亞、淡目、三寶壟等地的不少人,已經決定去錫蘭幹活了。”

看似是在說朝廷的政策、仁德。

實際上是在告訴牛二,不要往北。

北邊最有可能參加起義的人,多半都被運到錫蘭去了。

剩下的要麼是小商販、要麼是大富商,那邊站不穩腳跟了,沒有威海課堂裡那個叫“羣衆基礎”的東西——當然,講課的時候,說的是大順祖皇帝轉戰河南、如何英明神武決策正確。

牛二自是聽懂了,扭頭看了看黃班等人,也沒說什麼。

黃班心裡黯然,嘆了口氣,心道朝廷這羣鳥人誤我等兄弟大事,如今看來,北去已是不行了?

朝廷這話,算是讓內部有分歧的起義者,重新團結起來,剎下心來在這裡紮根,不要琢磨着去北邊、甚至渡海去婆羅洲了。

那樞密院的官員又道:“我在巴城聽說,你們用的都是英國的火槍?這英國在西邊過了海峽的明古魯,就有城堡。可你們覺得,就算英國東印度公司真的沿南岸走私,給你們送來了槍炮……”

“你們以爲只是有槍有炮就能打仗了嗎?訓兵、練兵之事,豈是這麼容易的?”

“縱然荷蘭人最近要忙着移民、統計、維穩之事,一年之內未必能來圍剿。可一年之後,其必調集重兵前來,爾等何有勝算?”

“便是你們現在想要趁亂襲擊井裡汶等地,荷蘭人有兵駐守,你們難道能攻下城堡嗎?只要不追擊,分散各處,據守堡壘,維持到移民之事結束,待荷蘭人大兵調來,爾等可有勝算?”

兩個跟着的荷蘭人也聽不出這裡面有什麼不對的,只覺得說的挺好,講事實、擺道理,告訴他們頑抗死路一條,不如投降。

牛二也是心頭大喜,如今缺的就是朝廷出面之後的情報。

此番話,自是明白這是在告訴他,朝廷現在正在給荷蘭施壓,迫使荷蘭人分散精力於移民之事,不會出兵來圍剿。

同時,他這位同窗兄弟也提醒他,這時候要主動出擊一下井裡汶,佯攻即可。

現在正在處理移民的事,荷蘭人極怕在移民風潮中出大亂子,弱這時候敢於“趁亂襲擊井裡汶”,則荷蘭人就不敢聚兵一處,只能在各處華人較多的地方嚴加守衛,維持秩序。

這是以進爲退、以攻爲守,便可爭取一年時間。

一年時間,就是這邊在提醒牛二,練兵、練兵。

至於武器彈藥,說的不要再清楚了:你們只管練,槍支火炮,自有人託關係從東印度公司那買了,給你們送來。南邊的海岸線那麼長,一旦開始移民,荷蘭人就不會有這麼多精力在南邊巡查了。

局外人聽不懂這裡面真正要說的是什麼,還以爲這是威脅。

牛二聽懂了,於是迴應道:“有無勝算,哼……那就不需要您費心了。我等再打幾仗,弄個千把條槍、三五門炮,荷蘭人我還不放在信上。”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這裡硫磺極多,雖缺些硝石,某也曾學過養硝之法,長久之計,自有手段。”

他是在向朝廷提出支援,希望支援千餘條槍、幾門炮,如果有成桶的火藥最好,沒有的話弄一批硝石過來也行。

對面都明說了,南邊的海岸“可能會有東印度公司的走私船送軍火”,那看來軍火很快就會送來,而且仍舊還是英國貨。

兩邊看似話不投機,該說的情況倒是都互相瞭解了。

武官拂袖起身,拍案道:“那就是說,你們鐵了心了?”

“對!”

“不怕死?”

“不怕!人固有一死,死國可乎?”

“我可告訴你,荷蘭人一旦大舉來襲,那可是一兩千人,你們以爲自己打得過?”

“便是死,弟兄們也不會再去做奴工的。”

那武官怒道:“冥頑不靈!自尋死路!既如此,話不投機半句多。爾等既是鐵了心走到底,日後朝廷可週顧不來!告辭!”

“且慢!”

牛二起身,卻不相送,冷聲道:“兄弟來這一趟,這批馬匹槍械,我便留下了,就當借的。日後我等成了事,雙倍奉還!我且給你寫張欠條!”

那武官佯裝怒道:“你敢!”

說罷,擼起袖子就要衝上去放對,結果嘩啦啦衝進去一羣人,將這武官摁住,有人拿槍頂在了他的頭上喊道:“別動,動一下打死你。”

兩個跟隨的荷蘭公司員工嚇得渾身發抖,心想本以爲這羣人對天朝朝廷還會有些尊重,沒想到竟是一羣徹頭徹尾的、毫無信仰、既不尊重貴族也不尊重皇帝的反叛者!

牛二揮筆寫下了一張欠條,又看了看那兩名公司員工,哼聲道:“兩國交戰,不斬來使!滾吧!回去告訴你們的總督,除非答應我們綱領上的條件,否則別想着招安的事。我們永不投降,滾!”

說話間,假意將欠條遞給同窗好友,趁機用威海那邊軍中的禮節,狠狠地握了一下手。

輕搖即放,一切盡在不言中。

(本章完)

第365章 壟斷權的軍事義務第535章 爲什麼是錫蘭(上)第1472章 最後的鬧劇(十九)第303章 這一年,世界的軸心在京城(上)第1463章 最後的鬧劇(十)第1412章 黃河問題的最後一步(三)第826章 海牙慘案(三)第445章 諸藩給幕府的臺階第1500章 終章 九三年(十八)第772章 被盟友坑的法蘭西(上)第661章 對抗性和非對抗性矛盾(下)第563章 啓蒙工具人(下)第161章 全家死絕優先第782章 身份第474章 屎裡摻飯第526章 也不想背鍋第560章 一戰前夜 命運的交匯第357章 有貨,真的可以爲所欲爲第333章 禮部談利 軍方談禮第267章 皇帝的保守第133章 可堪大用第996章 超額完成第1485章 終章 九三年(三)第1441章 分歧(七)第625章 手段第102章 見人說人話第350章 物傷其類第972章 割袍(下)第25章 前朝舊事今日師第1136章 近代的門檻第182章 隨時準備着第322章 五月第1216章 輪臺之思(三)第455章 賣舊貨第1392章 凡爾賽和約(十九)第658章 光榮復辟(下)第1163章 備戰(二)第945章 南洋印度貿易區(下)第506章 舉着復古的大旗往前走第1489章 終章 九三年(七)第1336章 恐嚇出來的費城會議(七)第983章 決勝千里之外(六)第16章 震動第1297章 死與復仇(十八)第878章 警惕教士打科學牌第685章 試試看第719章 下南洋到底爲了啥(中)第1044章 新危機(下)第281章 專業行賄第363章 最難的三件事第1438章 分歧(四)第119章 昂貴的馬屁第1190章 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上)第1300章 死與復仇(二一)第1383章 凡爾賽和約(十)第1130章 新的天下(中)第1125章 自身定位(上)第27章 臨行第1384章 凡爾賽和約(十一)第784章 新舊利益的衝突(一)第282章 放鬆第906章 南洋大開發(一)第1084章 破立之困(一)第495章 靖改鯨的誤解第402章 這還得了?第556章 一戰前夜 命運的交匯(二)第1368章 裡病外治(四)第1156章 多歧路,今安在(十一)第313章 亂力怪神第1507章 終章 九三年(廿五)第261章 明帝國遺產繼承者第673章 不神聖的神聖同盟第1044章 新危機(下)第814章 大事成矣(一)第1266章 攻防心理(一)第1177章 啓蒙躍進年(下)第1365章 裡病外治(一)第852章 一分錢難倒天子(二)第490章 回威海的第一件事第523章 椰林之城的槍聲第499章 洗頭第111章 廷議菜市場第1359章 國富論(二)第931章 覺醒(三)第1158章 多歧路,今安在(十三)第84章 請別死第118章 軟實力恫嚇第1376章 凡爾賽和約(三)第9章 翻譯問題第1086章 破立之困(三)第1268章 攻防心理(三)第17章 縮頭王八生了個橫行螃蟹第183章 變陣第1513章 終章 九三年(卅一)第1478章 臨別告誡(四)第1343章 拼命是錯的 掙錢是對的(三)第441章 瘋了第1404章 遷徙路(七)第270章 先驅者第77章 入吾彀中
第365章 壟斷權的軍事義務第535章 爲什麼是錫蘭(上)第1472章 最後的鬧劇(十九)第303章 這一年,世界的軸心在京城(上)第1463章 最後的鬧劇(十)第1412章 黃河問題的最後一步(三)第826章 海牙慘案(三)第445章 諸藩給幕府的臺階第1500章 終章 九三年(十八)第772章 被盟友坑的法蘭西(上)第661章 對抗性和非對抗性矛盾(下)第563章 啓蒙工具人(下)第161章 全家死絕優先第782章 身份第474章 屎裡摻飯第526章 也不想背鍋第560章 一戰前夜 命運的交匯第357章 有貨,真的可以爲所欲爲第333章 禮部談利 軍方談禮第267章 皇帝的保守第133章 可堪大用第996章 超額完成第1485章 終章 九三年(三)第1441章 分歧(七)第625章 手段第102章 見人說人話第350章 物傷其類第972章 割袍(下)第25章 前朝舊事今日師第1136章 近代的門檻第182章 隨時準備着第322章 五月第1216章 輪臺之思(三)第455章 賣舊貨第1392章 凡爾賽和約(十九)第658章 光榮復辟(下)第1163章 備戰(二)第945章 南洋印度貿易區(下)第506章 舉着復古的大旗往前走第1489章 終章 九三年(七)第1336章 恐嚇出來的費城會議(七)第983章 決勝千里之外(六)第16章 震動第1297章 死與復仇(十八)第878章 警惕教士打科學牌第685章 試試看第719章 下南洋到底爲了啥(中)第1044章 新危機(下)第281章 專業行賄第363章 最難的三件事第1438章 分歧(四)第119章 昂貴的馬屁第1190章 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上)第1300章 死與復仇(二一)第1383章 凡爾賽和約(十)第1130章 新的天下(中)第1125章 自身定位(上)第27章 臨行第1384章 凡爾賽和約(十一)第784章 新舊利益的衝突(一)第282章 放鬆第906章 南洋大開發(一)第1084章 破立之困(一)第495章 靖改鯨的誤解第402章 這還得了?第556章 一戰前夜 命運的交匯(二)第1368章 裡病外治(四)第1156章 多歧路,今安在(十一)第313章 亂力怪神第1507章 終章 九三年(廿五)第261章 明帝國遺產繼承者第673章 不神聖的神聖同盟第1044章 新危機(下)第814章 大事成矣(一)第1266章 攻防心理(一)第1177章 啓蒙躍進年(下)第1365章 裡病外治(一)第852章 一分錢難倒天子(二)第490章 回威海的第一件事第523章 椰林之城的槍聲第499章 洗頭第111章 廷議菜市場第1359章 國富論(二)第931章 覺醒(三)第1158章 多歧路,今安在(十三)第84章 請別死第118章 軟實力恫嚇第1376章 凡爾賽和約(三)第9章 翻譯問題第1086章 破立之困(三)第1268章 攻防心理(三)第17章 縮頭王八生了個橫行螃蟹第183章 變陣第1513章 終章 九三年(卅一)第1478章 臨別告誡(四)第1343章 拼命是錯的 掙錢是對的(三)第441章 瘋了第1404章 遷徙路(七)第270章 先驅者第77章 入吾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