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2章 一分錢難倒天子(二)

第852章 一分錢難倒天子(二)

大順對外交流,皇家動物園也算是成果之一。葡萄牙在莫桑比克抓獅子鴕鳥都容易,摸清了天子和皇帝、國王的區別,這幾年送來了不少奇葩動物。

又趕上“分銷壟斷”的誘惑,更是賣力爭取。

鴕鳥之名,唐既有之,如今自是延續。這鴕鳥心態的故事,卻是第一次在大順的土地上傳播開。

皇帝講完這種鴕鳥心態,更是借題發揮,從漕運開始拔高到大順的種種政策上。

“掩耳盜鈴者,世人皆笑。鴕鳥埋頭於沙,外域人亦笑。然而只看本朝、前朝之政,又有多少掩耳盜鈴、鴕鳥埋頭之事?”

“這漕米,一年徵收五百萬石,可誰人不知,徵收五百萬石,運至京城,期間損耗、剋扣、意外、耗費,競達三五千萬石。”

“朝廷只說,三十稅一,仁政也。”

“可其中的耗費、耗損,又不在朝廷正稅之內,只由地方攤派。地方攤派,難道攤派到士紳頭上?還不是百姓承擔?”

“運河兩岸,多受其苦,甚至有編排唱詞,說大順大明一個樣……後面的話,朕也不想提了,着實難聽。”

“朝廷只當不知,卻問本朝三十稅一,廣大地區不過收漕米500萬石,如此輕稅,緣何百姓還有不滿?”

“更有甚者,或覺得,反正我徵收的是三十稅一。底層加派,那是底層的事,和我無關。這算不算是掩耳盜鈴、鴕鳥心態?”

“奈何朕卻不是鴕鳥!”

這話說的硬氣,劉鈺心裡卻只想笑。

心道果然這硬氣的話,得有實力纔敢硬。之前海軍沒拿下東南亞、驅逐西洋勢力能保證海運沒有風險的時候,也不見你敢這麼硬氣。

當年江蘇節度使上書廢漕改海,你支支吾吾,和稀泥一般,比之現在的硬氣,可真是有些意思。

“興國公?”

說完這番硬氣的話,皇帝直接點了劉鈺的名字。

“臣在。”

“愛卿最知海事。朕若廢漕米而替以銀稅,按如今市價,與你600萬兩白銀,你可能保證每年京城500萬石米?”

這明顯是故意嚇唬人的,就算改革,也不可能上來就搞這麼激烈的。運河兩岸這麼多人的生活,官員的態度,纔是大問題,至於運米到京城這點事,其實現在只是小事。

劉鈺心想,你要給600萬兩,叫人承包,門檻都能給你擠破嘍。

轉手日本買些米、暹羅買些米、甚至印度買些米,運到京城,這600萬還能剩下個一二百萬。

但這裡面哪是米的事?

可皇帝既然這麼問了,劉鈺也只好應聲道:“臣……敢擔保。”

又想,不但敢擔保,要真這麼幹了,還能玩出花兒來呢。

分撥下去,訂單預定,保準一大羣人跑去南洋開稻米種植園。哪怕去臺灣呢,一年幾熟,人力又賤,這都大有賺頭,年回報率絕對不低於30%。

且給10000兩,而且還是每年一萬兩,要求保證每年10000石大米,保準一羣人拿着錢,招募流民、簽訂奴工,去往臺灣南洋開墾。前期投入點,後期弄個三五萬畝土地,每年領着銀子,這還有個不賺錢的?

日本那邊早就有專門搞大米種植園的豪商,大順這邊差啥?是差人口還是差技術?

而且,資本承包,也有保證。真要是遇到災情自己種植園裡出不來,那朝廷可不管,自己買去吧。買不到?抄家,土地充公唄。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還真就不怕這些搞稻米種植園的。

真要是每年有600萬兩的熱錢涌入,絕對變成“南洋大開發”,順帶大量資本又能往松江富集,賺的錢且來松江投資。

奈何皇帝現在這麼說,多半也就是嚇唬嚇唬人。

再說了,現在京城那裡吃得了這麼多大米。遼東這些年開發的極好,大順又沒柳條邊,人口日增,土地開墾,每年的糧食經遼河運到遼河口,走大船可以去天津。

大量的黃豆甚至都把松江府搞出來黃豆期貨貿易了,京城背靠遼東,而且還是大順犁庭掃穴大量移民之後的遼東,會缺糧食?的確,有鬆遼分水嶺阻隔,現在的生產力也不足以開發黑沃土,但遼地也產糧食啊。

一羣祖上老陝的勳貴、陝西河南的老兵良家子後代,喜歡白麪還是大米?

心裡不住吐槽,也知道自己現在是蝨子多了不愁、債多了不養,皇帝有什麼得罪人的事,非得找自己頂在前面。

既是名聲都已經臭了,那就頂唄。

“陛下,臣以爲,廢漕改海,利國利民。”

“如今南洋已下,南洋雖還有英圭黎人、西班牙人、葡萄牙人,但都不足爲懼。”

“數年前,英人遠征艦隊借泊伶仃洋,其人數、船隻,若天朝有意,一夜可全滅之。”

“倭人稱臣,倭寇不敢襲擾。即便有,兩艘戰列艦、十艘巡航艦護航,只讓數萬倭寇乘其小船,亦不得近身。若兩艘戰列艦、十艘巡航艦,竟被海盜劫了,自臣以下,大小海軍官員,儘可自殺矣。”

“況且,如今船隊歐羅巴去得、南大洋去得,走黑水洋至京城,何異於力拔山兮之勇問之可能拿舉破輪乎?”

“若以買撲之法,令大戶商賈承包,不但可以保證漕米數量,更可使無數缺地之人前往南洋謀生。”

“便不買米,若買麥,亦可使鯨海周邊、蝦夷等地、遼東蒙邊,開墾無數大田。”

“陛下若廢漕運,臣以腦袋擔保,絕不會短缺京城所需糧食。天津衛戰列艦羣尚在,更無南不聽北之虞。”

“江淮百姓,既省了攤派,也省了運糧之徭役。更可爲將來治理黃淮打下基礎。”

“是以,臣,支持廢漕改海。”

“臣,亦不想行那君子遠庖廚之事,蹲在京城,只要不見黃淮百姓之苦,便只當不存在。”

一種官員對劉鈺嘴裡放炮的舉動已經是見慣不驚,心道再離譜扯淡的話,興國公也說過,這算得什麼呢?

再說本來的事,漕運廢除,就和海軍興起息息相關。這海軍不興,南洋不下,談什麼廢漕改海?

海軍和你關係密切,將來改了海運,吃香的喝辣的都是你們海軍的人,或者那些松江府的大戶商賈,還有那些真跑去開發南洋的,我們喝西北風啊?

有官員出身道:“陛下,蘇子云:吾頭髮不可勝數,而身之毛孔亦不可勝數,牽一髮而頭爲之動,撥一毛而身爲之變,然則發皆吾頭,而毛孔皆吾身也。此所謂牽一髮而動全身也。”

“漕米數量,非是問題。然則百萬漕工衣食所繫,不可輕動啊。”

“發皆吾頭,而毛孔皆吾身也。則百萬漕工,難道就不是朝廷的子民了嗎?手心手背都是肉!”

“興國公所言,利於商賈,卻害了百萬漕工;吾等所慮,是利於漕工,卻也不害商賈。”

這話說的就很有水平。

說劉鈺的辦法,是一利、一害。

而不廢漕運,是無利、無害。

劉鈺的辦法,死害漕工,但商賈得利;而自己的辦法,商賈雖然不得利,但也沒有啥損害;漕工也沒有損害。

一利、一害;比之無利,無害。

似乎還是無利無害更好一些。

任何變革,都要觸動一些既得利益者的利益,所以大部分時候都選擇無利無害的辦法。

然而不等劉鈺反駁,剛纔仗義執言希望明確治水目的的水利官員怒道:“大人所言,簡直大謬!”

“黃淮兩岸的數百萬百姓,是不是人?是不是大順的子民?”

“他們若不是人、不是朝廷的子民,自然無利無害。可他們要也算是人、也算是朝廷的子民,怎麼能說是無利無害呢?”

“漕米的損耗,皆加派在他們身上;徭役之苦,數倍於國稅。”

“國稅雖輕,可民間卻苦。這些道理,諸位大人難道真不知道?還是如陛下所說,掩耳盜鈴?”

“整天拿着《大順律》,或是國朝典章,便說本朝賦稅之輕,直追漢初休養生息之時。這難道不是隻有書呆子才能說出的話嗎?諸位大人是真的不食人間煙火?”

“民間加派、火耗、徭役、力銀,不是國稅,不以稅爲名,所以就不是稅了嗎?明日我將馬改名成牛,便不是馬了嗎?”

“黃淮兩岸的數百萬百姓,竟連人都不算了嗎?他們的利害,難道不要考慮進去嗎?”

“若不只算國稅,因爲國稅根本不夠用。若把加派,徭役等全都算成稅,一年國家需稅一億兩不止。說好了一條鞭、募役,可真正做了嗎?徵發百姓,算不算錢?”

“這一億兩,其中只有少部分加在士紳頭上,剩下的便全落在了百姓頭頂。”

“如今朝廷又將人頭稅攤入土地,更是把天下賦稅,全壓在了自耕農身上。如此,用不了多久,兼併之大害,就要毀了江山社稷!”

“茲事體大,不宜激進。可先解決漕運的幾千萬石糧食的損耗,給黃淮兩岸的百姓減輕負擔,難道不行嗎?”

黃河濤濤,不能掩其言之正聲。

皇帝聞言,忍不住蹙了蹙眉。

他倒是聽出來這官員的拳拳忠義之心,但問題是這話這種場合說,不太好。

道理誰都懂,但做事不一定非要憑誰有道理就聽誰的。這事到此爲止,就不該繼續往國家財政政策上引了。

這話,在天佑殿說說行,和劉鈺等人私下裡討論的時候說說行,甚至皇帝剛纔也可以象徵性地說說鴕鳥心態、掩耳盜鈴等等。

可當着百官的面,把這話說的這麼明白,這不是逼着皇帝表態嗎?

這事急不來,可以先敲打敲打這些官員,慢慢來,慢慢改,最起碼南洋和西洋貿易的錢到位了,有錢了,才能大刀闊斧的幹。

現在逼着皇帝表態,是沒有用的。

沒那麼多錢,而且話都說的這麼激烈了,皇帝不答應,這不就是說皇帝不把黃淮兩岸的數百萬百姓不當人嗎?

答應,漕運的米,不是問題。問題是運河兩岸這麼多人,這麼多官員,這麼多指着漕運吃飯的漕工,還有飯店、車馬店、商業、旅館、販夫走卒種種,這些人怎麼安置?

清口如今大幾十萬的人口,要是漕運廢掉,這地方最多也就七八萬人的城市。歐羅巴繁華的阿姆斯特丹,才幾個人?一個清口,趕上三四個阿姆斯特丹的人口。

這些都要考慮,而這些就需要錢,才能去解決。

而且,就算不考慮這些,只考慮治水。好嘛,這些水利技術官員,幾年前江蘇節度使上書的時候就開始琢磨了,真要答應了,啪的一下計劃書拍出來,要錢。

現在給得起嗎?

掏不出錢來,到時候不是叫反對改漕運的百官看笑話?

正鬱悶間,就聽着遠處傳來一聲加急傳報的聲音,幾匹驛馬朝這邊狂奔,手裡舉着小旗的信使遙遙可見。

不少官員大吃一驚,心道莫不是京城裡出了什麼事?難道……難道監國的太子……

倒是皇帝一臉淡然,自己既是敢南巡,要是南巡途中,禍起蕭牆或者沙丘之亂,那簡直就可笑了。

看這緊急的傳報,要麼就是西北出事了?要麼就是朝鮮或者日本出什麼事了?或者雪山?或者西南土司?

只要京城無事,這些便都是小事。

命一上將,且領一萬新軍線列,便都蹉踏了。

不多時,信使到了跟前,奏道:“陛下,有齊國公在歐羅巴所來急奏。信使等不得季風,故從羅剎國返。”

皇帝內心一動,不知是喜是憂。

急忙展開一看,內心大定,暗叫一聲好,心道明年便可多有三五百萬兩的香料錢可花了!當真解燃眉之急!

內心雖喜,面上卻不動聲色,爲示這都是西夷外事,非眼前所討論的數百萬百姓的大事可比,很隨意地將信件遞到了劉鈺手裡,隨口道:“此等西夷小事,照例不走六政府天佑殿,外交部齊國公又不在,興國公且先拿個章程。”

然後,自己擺出一副憂慮數百萬百姓的神色,似乎根本不在意剛纔的消息。相對於西洋諸夷之事,還是自家百姓更重要……至少,得看上去是這樣的。

(本章完)

第252章 特許第1358章 國富論(一)第676章 科學院(中)第1364章 國富論(七)第378章 還是朝貢第25章 前朝舊事今日師第63章 軍歌第499章 洗頭第891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二)第380章 內外有別第1229章 開戰(八)第1160章 多歧路,今安在(十五)第675章 科學院(上)第837章 賭國運(中)第904章 英人目睹之怪現狀(五)第1459章 最終的鬧劇(六)第789章 新舊利益的衝突(六)第311章 滿BUFF皇子第510章 聖人之道,爲而不爭第14章 江湖第128章 得分點和槽點第308章 禮法還是利益第162章 非是養死士第52章 模棱兩可第13章 母多憐幼子第755章 表演戰(五)第1382章 凡爾賽和約(九)第690章 錫蘭的雙重屬性第378章 還是朝貢第1222章 開戰(一)第1137章 “溫柔”的殖民者(上)第683章 皇傢俬事第1052章 定性第1350章 三角貿易(下)第1248章 鑽石灣屠殺(四)第401章 戰前準備第600章 捧殺第223章 裁撤與移民第355章 對罵第453章 最沉重的鎖鏈第470章 試錯第1320章 施加神聖性(下)第386章 黃道婆計劃第857章 決心第163章 投機性種糧第256章 優劣第1184章 區別很大第855章 短暫當人(上)第899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十)第1306章 死與復仇(二七)第1421章 事已畢(中)第505章 故技重施第1017章 全都裝傻(上)第751章 表演戰(一)第131章 以霸道 興王道第80章 開個小洞第891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二)第952章 交出主動權第665章 分贓大會(二)第1516章 終章 九三年(卅四)第669章 分贓大會(六)第302章 這大英,藥丸吶第1169章 備戰(八)第1343章 拼命是錯的 掙錢是對的(三)第1124章 鄉約村社(五)第1386章 凡爾賽和約(十三)第284章 商人是晴雨表第1129章 新的天下(上)第1283章 死與復仇(四)第79章 以朝鮮爲跳板第909章 南洋大開發(四)第1435章 分歧(一)第417章 最後的機動兵力第901章 英人目睹之怪現狀(二)第890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一)第1512章 終章 九三年(三十)第562章 啓蒙工具人(中)第1460章 最終的鬧劇(七)第276章 自立之心第670章 伐韓?伐蜀?(上)第352章 二虎競食第583章 都是生意(上)第684章 偷樑換柱第930章 覺醒(二)第352章 二虎競食第1486章 終章 九三年(四)第129章 拓展天下觀第370章 翻譯優先級第1318章 施加神聖性(上)第537章 同一個故事,不同的解讀第430章 權謀第1361章 國富論(四)第1446章 三山合一(上)第431章 主戰者皆國賊也第30章 立信第848章 威望(上)第591章 不如歸去第962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八)第176章 十三張第1059章 堂下何人狀告本官(三)
第252章 特許第1358章 國富論(一)第676章 科學院(中)第1364章 國富論(七)第378章 還是朝貢第25章 前朝舊事今日師第63章 軍歌第499章 洗頭第891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二)第380章 內外有別第1229章 開戰(八)第1160章 多歧路,今安在(十五)第675章 科學院(上)第837章 賭國運(中)第904章 英人目睹之怪現狀(五)第1459章 最終的鬧劇(六)第789章 新舊利益的衝突(六)第311章 滿BUFF皇子第510章 聖人之道,爲而不爭第14章 江湖第128章 得分點和槽點第308章 禮法還是利益第162章 非是養死士第52章 模棱兩可第13章 母多憐幼子第755章 表演戰(五)第1382章 凡爾賽和約(九)第690章 錫蘭的雙重屬性第378章 還是朝貢第1222章 開戰(一)第1137章 “溫柔”的殖民者(上)第683章 皇傢俬事第1052章 定性第1350章 三角貿易(下)第1248章 鑽石灣屠殺(四)第401章 戰前準備第600章 捧殺第223章 裁撤與移民第355章 對罵第453章 最沉重的鎖鏈第470章 試錯第1320章 施加神聖性(下)第386章 黃道婆計劃第857章 決心第163章 投機性種糧第256章 優劣第1184章 區別很大第855章 短暫當人(上)第899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十)第1306章 死與復仇(二七)第1421章 事已畢(中)第505章 故技重施第1017章 全都裝傻(上)第751章 表演戰(一)第131章 以霸道 興王道第80章 開個小洞第891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二)第952章 交出主動權第665章 分贓大會(二)第1516章 終章 九三年(卅四)第669章 分贓大會(六)第302章 這大英,藥丸吶第1169章 備戰(八)第1343章 拼命是錯的 掙錢是對的(三)第1124章 鄉約村社(五)第1386章 凡爾賽和約(十三)第284章 商人是晴雨表第1129章 新的天下(上)第1283章 死與復仇(四)第79章 以朝鮮爲跳板第909章 南洋大開發(四)第1435章 分歧(一)第417章 最後的機動兵力第901章 英人目睹之怪現狀(二)第890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一)第1512章 終章 九三年(三十)第562章 啓蒙工具人(中)第1460章 最終的鬧劇(七)第276章 自立之心第670章 伐韓?伐蜀?(上)第352章 二虎競食第583章 都是生意(上)第684章 偷樑換柱第930章 覺醒(二)第352章 二虎競食第1486章 終章 九三年(四)第129章 拓展天下觀第370章 翻譯優先級第1318章 施加神聖性(上)第537章 同一個故事,不同的解讀第430章 權謀第1361章 國富論(四)第1446章 三山合一(上)第431章 主戰者皆國賊也第30章 立信第848章 威望(上)第591章 不如歸去第962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八)第176章 十三張第1059章 堂下何人狀告本官(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