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8章 禮法還是利益

第308章 禮法還是利益

劉鈺不是來的最晚的,又有幾個人魚貫而入。

見過皇帝后,都賜了座。

待人都到齊了,皇帝先問劉鈺道:“你編練海軍數年,如今有多少把握贏過倭人水師?”

一聽是這件事,劉鈺心裡咚咚一跳,興奮起來。

“回陛下,十成把握,沒有意外。秋後起航,無有神風。倭國水師,孱弱不堪。”

幾個早已知道風聲的,帶着各式想法,想着這一天總算到了。

支持的、不支持的,此時態度已無意義。

皇帝搞了個小圈子,明顯就是不想被別人知道,而且能被召集到這裡的,哪一個都是“莫大殊榮”,這意味着皇帝的信任。

這時候再說這個那個、勞民傷財之類,便是不開眼了。

可皇帝問完劉鈺之後,還是找了個名正言順的理由。

“前朝萬曆三十七年,倭國島津氏攻打琉球,劫掠王城。又派人監視,琉球國不得不兩面朝貢,既朝於天朝,又參於江戶。”

“本朝之後,琉球王亦是遮遮掩掩,不敢以實情相告。朕雖恨其欺君,但念其非是本心,只是迫於淫威,這琉球王的罪過,尚可商議,朕亦可寬恕。”

“然倭國如此,朕實不能忍。朕雖外交,然倭國豈在外交之列?此番又與天朝爭朝貢國,實乃大罪。”

“朕派人去往倭國,得了不少消息。有些東西,你們不妨看看。”

說罷,將那本被康不怠添油加醋、煽風拱火的《國姓爺合戰》拿出,分發給在場的每個人。

一些地方都被皇帝特意標紅,幾個心裡不是很支持的,在看過之後也明白,這一仗不可避免了。

書上的內容固然拱火,可能在這裡議事的,哪有可能被幾句拱火的言語就氣的怒髮衝冠?

但皇帝假裝怒髮衝冠,大臣們自是也要假裝怒髮衝冠。這書上的標紅,不過是在告訴這些重臣們,朕意已決。

果然,一陣“狼子野心”的罵聲之後,皇帝道:“朕亦非是那種窮兵黷武之君。自前朝萬曆年間一戰後,朕以爲這倭國已知天朝不可撼動,必收了心思。如今看來,死心不改。”

“正好,羅剎國應會派遣使團、那瑞典國、法蘭西國也會派人前來,鷹娑伯說英圭黎國也有可能。既是西洋諸國齊至,也正好叫西洋諸國明白天朝邊界何處。”

“當初齊國公與羅剎人簽了界約,便說這倭國乃天朝朝貢範圍,以西夷之威斯特伐利亞體系論,既爲朝貢,則無外交,大事小情均需與天朝報備。”

“他羅剎國知道,自是不夠的,也需得其餘西洋諸國知曉。”

“再者,琉球國之事,若掩耳盜鈴,終非長久之計。一旦泄露,你們當是折損的琉球國的顏面?那折損的,可是天朝顏面。”

“朝貢之國,竟參江戶,是可忍,孰不可忍。”

琉球國雙面朝貢的事,其實在大順也不是啥秘密。

只是誰也不敢說這不是秘密,畢竟這事太打天子的臉。

一些老成之輩則認爲,爲了琉球去打日本,勞民傷財,只得一個虛名,無甚意義。

琉球畢竟不是朝鮮,日本若打朝鮮,大順肯定是要出兵的;可要到琉球,隔着大海,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罷了。

元朝攻打日本的記憶還在史書上,覺得打起來實在不值。

現在皇帝“驚呼”原來琉球還有這樣的事,大臣們也只能驚呼是可忍孰不可忍。

齊國公見這件事和外交有關,連忙道:“陛下,臣以爲,應派使者往琉球,質問此事。”

“縱然琉球國迫於淫威,但終究有罪。罪,天子可免,卻不得不申飭。”

“臣常聽鷹娑伯言,海軍非一日能成。便是派去琉球,倭國有所警覺,其海軍也非一年之內能建成。”

“故而臣以爲,當遣鷹娑伯前往琉球。一則彰顯天朝軍威,二則也叫琉球王知曉,天朝自有手段護佑其國,使之收心。且威嚇安撫當並用,鷹娑比自去威嚇,又應再遣一使加以安撫。”

皇帝嗯了一聲,卻不置可否。

半晌道:“鷹娑伯有句話說得好,戰爭在開始前,就該知道如何結束。打仗嘛,總要有個目的。”

“朕的目的,便有幾點。”

“其一,處置島津氏,押送京城受審;倭國必要朝貢,天朝冊封。”

“其二,天朝征伐,耗費軍餉,當由倭人出。”

“其三,開放貿易,天朝商賈可以售貨於東洋,不受限制;其國既朝貢,則與西洋諸國貿易,非天朝允許不得通商。”

“至於駐軍佔據、統治設府,朕倒是並無此意。”

“此番不過膺懲其不敬之罪。”

先說完了這幾個必須要達成的戰爭目的,那幾個心裡本有些反對的,也放鬆下來。

既然不是以滅國爲目的,這便是周天子的征伐不臣,名正言順。

而且這麼一來,也不會耗費太多錢糧兵力,尤其是大順軍改之後,阿爾泰山一戰讓朝中不少人信心倍增,認爲以少勝多當無問題。

再者若能讓倭國賠款,這仗打的也不賠。

況且倭國又不是準部,隔着大海呢,就算打輸了,也不用怕天下震動。

幾人都看看劉鈺,知道決定這一戰成敗的關鍵,就在劉鈺的海軍上。

之前皇帝已經問過劉鈺可有把握,既說十成,衆人都覺得打仗這種事,劉鈺雖年輕,可看的卻準。

說有十成,那便十成了。

然而皇帝並沒有叫劉鈺發表意見,而是說道:“自軍改之後,這樞密院行參謀事。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倒也參謀了一些對倭國開戰的辦法。當然,未必用,只是做些準備,以備不測。至於安南、緬甸等處,亦有備案。”

“這幾年也派了不少探子去往倭國,雖倭國鎖國,虛實難知,可刺探之下,軍力倒也不強。”

“自前朝萬曆年後,少有徵戰,武備鬆弛。樞密院的參謀們認爲可戰,你們不妨聽聽,共商此事。”

“一則驗證下軍改之威;二則試試這參謀體制如何。”

給一旁的江辰使了個眼色,江辰便把一張日本的地圖拿出,隨後衝着劉鈺一笑道:“此番雖是陸軍的事,可缺了鷹娑伯統領的海軍,怕是不成。但若如唱戲,這場戲的主角,非陸軍莫屬了。”

“鷹娑伯此番只需做兩件事。擊潰倭人水師;運兵到合適處。昔日西域準備一戰,鷹娑伯叫我西路大軍上下怨氣哭泣,多少渴望憑此封爵之輩斷了念想,這一次可不要再有這樣的事了。”

“上一次都是陸軍,這一次若再有此事,那可是陸海不合。”

江辰就是說個笑話,活躍下氣氛,其餘人都笑呵呵的,唯獨劉鈺心裡一陣嘀咕,心道這個笑話可一點都不好笑。

好在大順日後要擴張,只能往南打纔有意義,陸海之爭也不至於到不可調和的地步。

尷尬的笑過之後,江辰便將作戰計劃說了說。

先以海軍攜載大約三千人登陸,攻下小倉城,隔斷馬關海峽,關門打狗。

隨後再運輸陸軍,佔據長崎,在長崎屯糧屯兵,擊破九州島各處之敵。

待肅清九州島之倭軍,便與幕府談判,要求幕府答應所有條件,隨後撤軍。

這樣只要海軍足夠強,只需要一萬多軍改後的陸軍即可成功。

耗費錢糧也不多。

糧草等,海商年年去長崎貿易,絕對比打準噶爾要便宜,甚至可以在長崎用在京城的價格買到糧食。

計劃聽上去挺簡單的,只是劉鈺心想這可行了,海軍完全成了陸軍的僕從了,就幫着陸軍奪個制海權?

皇帝對這個簡單的計劃很自信,笑道:“這一次漕米海運,海商踊躍,損耗幾無。天朝本就多有海商前往倭國貿易,也曾往長崎運過米糧。打仗費錢,最費者,輜重也。”

“此番可讓海商出面,運送糧草輜重。”

“日後朕準其特許往倭國貿易。不過日後貿易,得利的便是海商,這勞軍費用,他們還是要出一出的。”

“卻不知這些海商願意出多少?”

劉鈺心說這可多了,真要是能讓日本開關貿易、允許銅金銀等貴金屬交易,這裡面的利潤可大了去了。

不說別的,便是黃金,日本的金銀價,若能用白銀套購黃金,這都能大賺一筆。

況且放開的了的話,再把荷蘭人擠走,一年大幾十萬兩肯定是願意出的。

但想要拿到手,這場仗肯定是要表現一下的。

“陛下,臣以爲,若膺懲倭國,海商們自是踊躍。若對倭開戰,則海商們短時間內又不能前往倭國貿易。依西洋制度,海商船隻皆可徵用,貿易公司又有一些遠航大船,後勤補給輜重,都非是問題。”

“江南糧米,可直接轉運到長崎;遼東麥食,亦可轉運到小倉。轉運費用,便不必支付給海商,只算作日後壟斷費。”

“至於願出多少勞軍捐助,此事……臣以爲不宜用捐。既是允其壟斷貿易,明碼標價,商人皆重利小人,無利可圖必不肯做。”

“不若這樣,對倭作戰以兩年爲限。兩年之內,轉運糧草費用,折算壟斷權兩年。”

“待日後條約簽訂,開關貿易,則再議定壟斷費用。一來,兩年之後,收入多寡,商人心裡也沒數。兩年之後,若是利潤倍增,自然願意多付一些錢。”

“此事,松江的貿易公司必可承擔。但此事一旦定下,就不可遲緩。”

“齊國公既言,臣應前往琉球,質問琉球王朝貢二心之事,恐倭人會有警覺。不過好在倭人鎖國,反應遲緩,在其警覺之前,必要定下開戰。”

“以今年金秋開戰爲佳,還可就糧於敵。倭人封建,公六民四,只要我朝仁義,少收糧草,倭人百姓必簞食壺漿以迎王師。”

“戰端之事,無可計較。倭人必敗。唯獨便是那倭人自有國王,掌權者幕府將軍,挾倭王以令大名。真要是令其朝貢,這冊封……是要冊封誰?”

“臣以爲,天朝還是保持其幕府體制,如此市場統一,才便於銷售貨物。幕府經此一戰,威望必損,定是難以壓服部衆大名。到時,必會有求於天朝,令幕府做天朝的守土官長,豈不美哉?”

“是以臣以爲,此事上,勿以禮法爲重;當以利益爲先。”

(本章完)

第1029章 不公第613章 兩封信(上)第836章 賭國運(上)第1458章 最終的鬧劇(五)第82章 賣第456章 你想嘗膽,卻沒人演夫差第256章 優劣第1270章 攻防心裡(五)第899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十)第1230章 開戰(九)第146章 我把我寫給你看第751章 表演戰(一)第997章 量身定製第244章 拱火之書第1217章 輪臺之思(四)第1451章 “帝”(三)第1356章 英國的總崩潰(五)第1306章 死與復仇(二七)第1279章 特色第804章 理性君主 政治動物(下)第515章 南進之前定北疆(上)第1184章 區別很大第703章 海戰(一)第1209章 全是好處,沒有壞處(上)第1380章 凡爾賽和約(七)第394章 軍費第700章 反圍城第252章 特許第825章 海牙慘案(二)第305章 外交無用論第138章 良家子第929章 覺醒(一)第606章 懷念過去(下)第1128章 志向第819章 大事成矣(六)第1158章 多歧路,今安在(十三)第733章 朋友第586章 中轉港第1194章 木牛流馬(一)第127章 必拿下第291章 外交部的格調過低第690章 錫蘭的雙重屬性第529章 服從性測試第266章 開源節流 與民爭利第158章 無解的貿易逆差第1226章 開戰(五)第143章 信不由中,質無益也第236章 中介第876章 還是利益問題第1333章 恐嚇出來的費城會議(四)第724章 牆頭草(下)第768章 真正的雪中送炭(上)第1416章 黃河問題的最後一步(七)第1101章 工業革命(十四)第918章 舊的不去,新的不來(二)第784章 新舊利益的衝突(一)第731章 毫無組織第1297章 死與復仇(十八)第1041章 國運(上)第437章 唯手熟爾第505章 故技重施第157章 老婆本第206章 狠話第771章 難以觸摸第327章 第四把鎖第436章 各自打着小算盤第387章 意外之請第1234章 三戰定印度(一)第266章 開源節流 與民爭利第494章 不當靖海侯第334章 雞肋的軍港第856章 短暫當人(下)第1455章 最終的鬧劇(二)第945章 南洋印度貿易區(下)第793章 憧憬(上)第1208章 洋務運動式思維第652章 你只是枚棋子(五)第119章 昂貴的馬屁第275章 明知故問第289章 看不到差距第1452章 “帝”(四)第28章 初來乍到第1394章 優勢第317章 琉球啊琉球第259章 雷聲大,雨點小第212章 爲什麼要學習第1065章 堂下何人狀告本官(九)第1490章 終章 九三年(八)第1513章 終章 九三年(卅一)第470章 試錯第1060章 堂下何人狀告本官(四)第884章 滑不留手第373章 強盜邏輯第1181章 盟友 中立 背叛第472章 百思不得其解(中)第894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五)第373章 強盜邏輯第782章 身份第1226章 開戰(五)第603章 生產壟斷 市場壟斷
第1029章 不公第613章 兩封信(上)第836章 賭國運(上)第1458章 最終的鬧劇(五)第82章 賣第456章 你想嘗膽,卻沒人演夫差第256章 優劣第1270章 攻防心裡(五)第899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十)第1230章 開戰(九)第146章 我把我寫給你看第751章 表演戰(一)第997章 量身定製第244章 拱火之書第1217章 輪臺之思(四)第1451章 “帝”(三)第1356章 英國的總崩潰(五)第1306章 死與復仇(二七)第1279章 特色第804章 理性君主 政治動物(下)第515章 南進之前定北疆(上)第1184章 區別很大第703章 海戰(一)第1209章 全是好處,沒有壞處(上)第1380章 凡爾賽和約(七)第394章 軍費第700章 反圍城第252章 特許第825章 海牙慘案(二)第305章 外交無用論第138章 良家子第929章 覺醒(一)第606章 懷念過去(下)第1128章 志向第819章 大事成矣(六)第1158章 多歧路,今安在(十三)第733章 朋友第586章 中轉港第1194章 木牛流馬(一)第127章 必拿下第291章 外交部的格調過低第690章 錫蘭的雙重屬性第529章 服從性測試第266章 開源節流 與民爭利第158章 無解的貿易逆差第1226章 開戰(五)第143章 信不由中,質無益也第236章 中介第876章 還是利益問題第1333章 恐嚇出來的費城會議(四)第724章 牆頭草(下)第768章 真正的雪中送炭(上)第1416章 黃河問題的最後一步(七)第1101章 工業革命(十四)第918章 舊的不去,新的不來(二)第784章 新舊利益的衝突(一)第731章 毫無組織第1297章 死與復仇(十八)第1041章 國運(上)第437章 唯手熟爾第505章 故技重施第157章 老婆本第206章 狠話第771章 難以觸摸第327章 第四把鎖第436章 各自打着小算盤第387章 意外之請第1234章 三戰定印度(一)第266章 開源節流 與民爭利第494章 不當靖海侯第334章 雞肋的軍港第856章 短暫當人(下)第1455章 最終的鬧劇(二)第945章 南洋印度貿易區(下)第793章 憧憬(上)第1208章 洋務運動式思維第652章 你只是枚棋子(五)第119章 昂貴的馬屁第275章 明知故問第289章 看不到差距第1452章 “帝”(四)第28章 初來乍到第1394章 優勢第317章 琉球啊琉球第259章 雷聲大,雨點小第212章 爲什麼要學習第1065章 堂下何人狀告本官(九)第1490章 終章 九三年(八)第1513章 終章 九三年(卅一)第470章 試錯第1060章 堂下何人狀告本官(四)第884章 滑不留手第373章 強盜邏輯第1181章 盟友 中立 背叛第472章 百思不得其解(中)第894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五)第373章 強盜邏輯第782章 身份第1226章 開戰(五)第603章 生產壟斷 市場壟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