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9章 洗頭

第499章 洗頭

劉鈺心道,這特麼蛋都要被扯碎了。

覺得齊國公在胡扯的,大有人在。

許多人心想,齊國公純粹扯淡,真當我們不讀書?齊國公根本不懂什麼叫王者不治夷狄。

這句話的根源,出自《春秋》,記載了一件事。

隱公二年,與戎會盟於潛地。

這句話重中之重的這個字,在於“會”。

誰都知道,仲尼作春秋,亂臣賊子懼。春秋是“微言大義”,每一個字,都蘊含了天地大道,絕對不會用錯字。

在仲尼絕對正確、每個字都有大義的背景之下,這個“會”字,就出了大問題。

諸夏之間可以會,諸夏和夷狄之間不能會。

既然《春秋》每個字都沒有錯,而且春秋筆法之下,不合禮法的事要被隱去的。

爲什麼用了“會”這個字,而不隱去呢?

便有人解釋道:孔孟相承。《孟子·盡心下》,有這麼一句話,孟子講學,時人曰:夫子之設科也,往者不追,來者不拒,苟以是心至,斯受之而已矣!引申爲對夷狄的態度,也是來者不拒,往者不追。

後來,蘇軾也做此論,說夷狄多麼可怕,不打你你就燒高香了,還想着要用中原的禮法去約束要求夷狄?你譴責夷狄沒資格“會”,人家夷狄一聽,怒了,暴打你一頓,則“其禍大矣”!仲尼深恐這等大禍,所以才用了“會”字。

這也正合孟子之大義:來者不拒,去者不追。

而且,以此論,《春秋》裡對夷狄的擔憂,不是擔憂真正的夷狄。

而是擔憂諸如齊國、晉國這些“出於詐力,而參之以仁義”,不是純種的仁義中國;以及秦國、楚國這些“無恥肆行而不顧,偶爾也有秉持道義的君主”這樣的“不純的夷狄”等等,怕天下諸侯滑向“富國強兵、使用詐力、無恥肆行”的純夷狄……

孔子到底是不是這個意思,不知道。但以孔子氣概、膽魄,肯定不是因爲害怕夷狄生氣‘其禍大矣’,這才用了“會”這個字。

但問題是孔子已經死了,舉着孔子大義的人就是這麼解釋的,孔子又不能從棺材裡爬出來說我不是這個意思,別瞎說。

在場的大部分人都知道齊國公說的有些扯淡,不過大順剛剛膺懲了日本,一時間那些持“蒙元之鑑”反對開戰的人,一時間全都無話可說了。

這一場戰勝,也讓許多人的心態悄然發生了改變。都覺得宋時覺得不治夷狄,明顯是打不過,自己找精神安慰。若能打得過,且如征伐日本一般輕鬆,還能賺到錢充盈國庫,爲何不打?

即便一些人覺得齊國公把一些大義曲解的太厲害,可礙於今天的場合,也沒說什麼。

皇帝的態度很明顯了。做臣子的,自不是奴才,皇帝做的不對是要反駁的。

但今天西洋人都在這,不管內心是否同意折節外交,人家來都來了,當着外人的面,不能不給皇帝面子。就算勸諫、反駁,那也得是沒有外人的時候。

再者齊國公今天的話,實非王道,已經不是王雜以霸,而是霸雜以王了。

秣馬厲兵,此非以力假仁?你打了人家,就算人家不適合中土的道德,你非要說適合,這可不是王道仁義啊。

這與西洋諸國強制讓人信天主教,又有什麼區別?若天朝和西洋人做法無二,那與夷狄何異?這不是自降身份,放着天朝不當,自己去當夷狄嗎?

但這話,大部分人也只是憋在了肚子裡,終究沒說出來。

然而大順的臣子終究不是奴才,有人還是有膽氣、有魄力的。即便西洋使節在側,即便明顯聽出來皇帝的意思,卻還是站了出來。

當真有無懼之風骨。

“陛下剛纔談及漢文、唐宗,齊國公又談夷狄之論。臣不免想到宋時對唐太宗的評價。以史爲鑑,臣請直言。”

“宋人曾論,唐太宗有四大過失。”

“其一,夷狄之輩,聚於障塞之表,散於沙漠之上,故其君臣無闕庭之禮,其士民無冠帶之制,若猿狖之在山,魚鱉之在澤也。其來不以爲榮,其去不以爲辱,其毀我不足憂,其譽我不足喜。”

“而唐太宗溺於四夷之甘言,稱‘天可汗’而以臨之,屈天子之貴,下從酋長之號,以徼名於流俗之間。不以爲恥,反以爲榮,實可笑也。”

“其二,夏、商、周之盛,地不過五千裡。唐太宗而略取四夷之地而並置州縣,使其將士更往遞戍於風霜砂礫之野,河源險阻之上,萬里奔命,九死一生。非仁主也。”

“其三,夷狄之性,非可以法度、風化調習之也。對於夷狄不守禮,先王一般也不會太過苛責。就像是《春秋》言‘會戎與潛’,夷狄不可以會,但他們不能以法度風化調習,不必在意。”

“周宣王時,𤞤狁內侵,至於太原,宣王也沒有大怒,也不曾說什麼寇可往吾亦可往,只是驅趕走了了事,並未報復。”

“可唐太宗就因爲高句麗使者語出不遜,就憤而大怒。於是戎衣親征,涉大海,冒寒暑,至親持戈於馬上以身先士卒,吮驍將血以感厲三軍。以天朝之大,與小國爭一旦之俊。”

“若勝,勝之不武;若敗,敗則辱國!”

“其四,夷狄之類,非有禮義忠信之心,慈良豈弟之意也。都是迫不得已才朝貢天朝的。先王知其然,所以隔絕他們,使得他們如同‘圈豚笠彘’,心思像是圈養的豬一樣,根本不知道計謀。”

“而唐太宗,卻廣招四夷子弟進入太學,學習天朝文化、禮儀、制度、技術,乃至於後患無窮。”

“其後,宋之弱、四夷強,皆因唐太宗遺禍也!”

唐太宗的這四條過失,這時候說出來,明顯就是借古諷今。

皇帝剛剛纔誇完漢文、唐宗,大臣豈能聽不懂?但既爲臣子,當忠諫之言,渾然不懼,這時候擲地有聲地說出唐太宗的四條大過,前三條直指李淦。

借古諷今,第一條對應的,便是李淦招降蒙古、出兵西域之事。唐太宗當天可汗,不以爲恥,反以爲榮,李淦也是不以爲恥,反以爲榮。

第二條,對應的便是李淦不斷對外開戰,今天打羅剎、明天打準噶爾、後天又日本,使將士萬里奔命,九死一生,非仁主也。

第三條,對應的是就因爲琉球這點小事,就不惜開戰。贏了勝之不武,一旦輸了,天下恥笑。

至於第四條,則是直接懟在了齊國公的臉上。

宋朝的局面那麼難看,都是因爲唐太宗留下的禍根,導致夷狄開化。現在齊國公不但不想來者不拒、往者不追,居然還想着主動去教化夷狄?

難道就不怕將來夷狄開化之後來打你?宋朝的局面那麼難看,不都是唐太宗的錯嗎?

這話的言外之意,便是那麼多皇帝可以當做偶像,爲什麼要去學漢唐?甚至去學唐太宗?

此言一出,滿座皆驚。

一些人心中固然不同意這些言論,可內心也是佩服這人的浩然正氣,當真君子真臣,敢於直言犯諫。

可敬佩之餘,心裡也暗暗捏了一把汗。

有人悄悄擡眼看了看皇帝,心想今日這場合,天子一怒,可是非要掉腦袋了。

然而李淦聞言,臉只是抖了一抖,隨後哈哈大笑,拍拍手,連答話都沒答,而是叫樂師繼續奏樂,舞者繼續舞蹈,前進到下一節拍。

嗡嗡嗡……鐘聲響起,嘯音嗚咽,蓋住了之前的靜謐。

剛纔還是雅樂中稍微歡快一點的《贏糧景從克京城》,這一節拍漸漸轉爲了淒涼絕望的《一片石》。

武舞者慨然起舞,隨着樂聲舞動,將其中的意境演繹出來。

樂聲響起、舞者翩翩的一瞬間,似乎將在場的所有人都拉回了將近百年前的戰場。

這些沒有經歷過開國之戰、立國之艱的人,雖然都知本國開國之難,只是書面字跡,終究不比樂聲舞蹈。

大順開國之後“欽定”的說法……當然未必是真的,從這樂聲和舞姿中,穿越百年撲面而來。

羣臣從開始的激昂中,彷彿看到了大軍在一天之內打崩了吳三桂的關寧軍。

隨後東虜參戰,大順軍猝不及防,節節敗退。

回到京城,身中十餘箭的權將軍身受重傷,站都站不起來了,叫人用桌子擡着行軍,勸諫太祖皇帝登基,所謂【勿使將士絕望離心,亦不可斷絕諸夏之希望,天下百姓、諸夏需得一位主心骨。還請登基繼承大統,保天下不使落入夷狄之手】。

當然,實際情況是劉宗敏被射傷了,連站起來鼓舞軍心都做不到了,眼看軍心要亂,放下了狠話,原話大意沒有這麼理想主義,而是:我現在受了傷沒法鼓舞士氣,老李你再不登基穩定軍心,兄弟們連西安都回不去了!聖駕先登基,穩住軍心,再圖將來!

樂曲漸終、舞蹈漸停。

李淦看着剛纔勸諫的那位忠臣正臣,嘆息道:“本朝開國之難、得國之艱,古所未之有也。”

“諸卿實無親歷開國者,難道本朝之史也不曾看過?唐太宗縱有千般罪過,就像你們說的,四罪、四過。我只問一句,唐太宗時,可有靖康之恥?可有崖山之恨?可有甲申剃髮之辱?”

“你不去治夷狄,這是等着夷狄來治你?怎麼,你這頭皮也癢了?”

“左右勳衛!給這位愛卿洗洗頭!”

(本章完)

第484章 也就那麼回事第1377章 凡爾賽和約(四)第856章 短暫當人(下)第1485章 終章 九三年(三)第720章 下南洋到底爲了啥(下)第236章 中介第1371章 裡病外治(七)第608章 無恥的小報第224章 預備役和實學第673章 不神聖的神聖同盟第17章 縮頭王八生了個橫行螃蟹第200章 軍改的決心第330章 誰的責任?第1018章 全都裝傻(中)第1219章 大忠臣(上)第164章 攤丁入畝第1378章 凡爾賽和約(五)第1325章 破滅的第一版山巔第1408章 土豆和向心力(上)第42章 有用的屁話第1057章 堂下何人狀告本官(一)第1271章 攻防心理(六)第1474章 最後的鬧劇(廿一)第984章 決勝千里之外(七)第1148章 多歧路,今安在(三)第322章 五月第252章 特許第1377章 凡爾賽和約(四)第805章 從道不從君第1298章 死與復仇(十九)第624章 大順在歐洲的第一次亮相(五)第923章 無妄之災第1362章 國富論(五)第1342章 拼命是錯的 掙錢是對的(二)第235章 市什麼骨第1498章 終章 九三年(十六)第69章 奇怪的要求第66章 認可第590章 借頭一用,以平民怨第1201章 木牛流馬(八)第1145章 最後的佈置(六)第738章 白手起家第1153章 多歧路,今安在(八)第923章 無妄之災第876章 還是利益問題第1346章 拼命是錯的 掙錢是對的(六)第1140章 最後的佈置(一)第1043章 新危機(上)第243章 泰興十六年的變化(下)第184章 備戰第364章 朝貢算不算侵犯壟斷權第410章 白馬是馬第853章 一分錢難倒天子(三)第32章 佈置第985章 決勝千里之外(八)第249章 暫借第357章 有貨,真的可以爲所欲爲第610章 天選之子第241章 泰興十六年的變化(上)第1399章 遷徙路(二)第868章 我是來監管你們的(四)第172章 必然人走政息的改革第419章 絕望第1184章 區別很大第1254章 封爵加分項第263章 中法京城密約第1160章 多歧路,今安在(十五)第781章 談定第1508章 終章 九三年(廿六)第1017章 全都裝傻(上)第953章 步步危機第871章 “不正當”競爭(三)第92章 欽定?第1071章 惡龍殘影(六)第487章 開眼第887章 看懂了史書的傳教士第265章 反對一口通商第301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1391章 凡爾賽和約(十八)第779章 艱難的第一步(下)第1220章 大忠臣(中)第594章 生活的希望第18章 歸化第366章 模式選擇第41章 得來全不費工夫第732章 窗戶和門的區別第920章 舊的不去,新的不來(四)第362章 治標治本二選一第1101章 工業革命(十四)第239章 教改第1279章 特色第259章 雷聲大,雨點小第1507章 終章 九三年(廿五)第425章 掩耳盜鈴的新境界第232章 工業還是金融地產第238章 敲定第1246章 鑽石灣屠殺(二)第1178章 拆教廷 碎天下(上)第1169章 備戰(八)
第484章 也就那麼回事第1377章 凡爾賽和約(四)第856章 短暫當人(下)第1485章 終章 九三年(三)第720章 下南洋到底爲了啥(下)第236章 中介第1371章 裡病外治(七)第608章 無恥的小報第224章 預備役和實學第673章 不神聖的神聖同盟第17章 縮頭王八生了個橫行螃蟹第200章 軍改的決心第330章 誰的責任?第1018章 全都裝傻(中)第1219章 大忠臣(上)第164章 攤丁入畝第1378章 凡爾賽和約(五)第1325章 破滅的第一版山巔第1408章 土豆和向心力(上)第42章 有用的屁話第1057章 堂下何人狀告本官(一)第1271章 攻防心理(六)第1474章 最後的鬧劇(廿一)第984章 決勝千里之外(七)第1148章 多歧路,今安在(三)第322章 五月第252章 特許第1377章 凡爾賽和約(四)第805章 從道不從君第1298章 死與復仇(十九)第624章 大順在歐洲的第一次亮相(五)第923章 無妄之災第1362章 國富論(五)第1342章 拼命是錯的 掙錢是對的(二)第235章 市什麼骨第1498章 終章 九三年(十六)第69章 奇怪的要求第66章 認可第590章 借頭一用,以平民怨第1201章 木牛流馬(八)第1145章 最後的佈置(六)第738章 白手起家第1153章 多歧路,今安在(八)第923章 無妄之災第876章 還是利益問題第1346章 拼命是錯的 掙錢是對的(六)第1140章 最後的佈置(一)第1043章 新危機(上)第243章 泰興十六年的變化(下)第184章 備戰第364章 朝貢算不算侵犯壟斷權第410章 白馬是馬第853章 一分錢難倒天子(三)第32章 佈置第985章 決勝千里之外(八)第249章 暫借第357章 有貨,真的可以爲所欲爲第610章 天選之子第241章 泰興十六年的變化(上)第1399章 遷徙路(二)第868章 我是來監管你們的(四)第172章 必然人走政息的改革第419章 絕望第1184章 區別很大第1254章 封爵加分項第263章 中法京城密約第1160章 多歧路,今安在(十五)第781章 談定第1508章 終章 九三年(廿六)第1017章 全都裝傻(上)第953章 步步危機第871章 “不正當”競爭(三)第92章 欽定?第1071章 惡龍殘影(六)第487章 開眼第887章 看懂了史書的傳教士第265章 反對一口通商第301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1391章 凡爾賽和約(十八)第779章 艱難的第一步(下)第1220章 大忠臣(中)第594章 生活的希望第18章 歸化第366章 模式選擇第41章 得來全不費工夫第732章 窗戶和門的區別第920章 舊的不去,新的不來(四)第362章 治標治本二選一第1101章 工業革命(十四)第239章 教改第1279章 特色第259章 雷聲大,雨點小第1507章 終章 九三年(廿五)第425章 掩耳盜鈴的新境界第232章 工業還是金融地產第238章 敲定第1246章 鑽石灣屠殺(二)第1178章 拆教廷 碎天下(上)第1169章 備戰(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