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暫借

第249章 暫借

鬆前藩沒有真正的石米俸祿,都是靠做生意。他們的生意頭腦,早就發現了北方可能是出了什麼事。

蝦夷地這麼苦寒,是不產錦緞的。

可是幾年前開始,蝦夷出現了絲綢,而且是很上等的絲綢,這些絲綢被稱爲蝦夷錦。

鬆前藩的藩主鬆前資廣,還將蝦夷錦作爲參覲交代的貢品,獻給過幕府將軍。

至於這地方爲什麼會出現錦緞,其實也很簡單。

或者不該叫出現,而應該叫重現。

永樂年間,奴兒干都司就有朝貢體系,絲綢流入到黑龍江,又從黑龍江跑到庫頁島,又從庫頁島一路南下。

雖然緩慢,但就像是漢時蜀錦能出現在大夏一樣,只要有貨,貿易便存在。

之後後金崛起,中原戰亂,這種朝貢體系也就斷絕了。

直到多年前對俄一戰,重奪永寧寺和黑龍江江口,黑龍江下游的土著部落和劉鈺歃血爲盟,之後也接受了朝廷的冊封。

每年要貢獻貂皮,天子也需要還一些絲綢錦緞。

只要有了貨物,自然就有貿易,雖然流傳的速度慢一些,可阿伊努人還是沿着庫頁島進行了貿易,逐漸便有一些錦緞到了鬆前藩的福山城。

至於東北到底發生了什麼,鬆前藩衆人反應遲鈍,閉關鎖國,那是不知道的。也沒有太大的興趣知道。

不過這種貿易只有好處,沒有壞處,樂見其成。從做工上也能知道,肯定是出自唐國的貨物,但上下都不說破。

鬆前藩若是說破了,很可能會被禁止貿易;江戶那邊可能知道,但這種錦緞大家都喜歡,也不願意就這麼禁絕。

可此時聽說有唐國的人在蝦夷地築城,一個個腦子裡想的卻不是貿易,而是擔憂。

日本是鎖國的,鬆前藩是獨霸對蝦夷貿易和控制權的。

雖然之前的幾次和當地土著的戰鬥,讓鬆前藩吃了虧,暫時斷絕了徹底佔據蝦夷的想法,可擁有幕府許可的貿易特權,他們仍舊不希望別人把手伸向這裡。

商人地位低下,可鬆前資廣卻需要商人才能維持自己的統治和收入。

近江商人組成的兩濱組,和鬆前藩的關係很密切,爲鬆前藩的收入立下了汗馬功勞。

這時候日本的大米還不能在北海道種植,但北海道最爲世界四大漁場之一,漁業資源很豐富。

這些分封出去的知行地不能種糧,但是可以打漁、做生意。一些商人就把錢交給封地的所有者,從南邊運來大米,僱傭當地的蝦夷人幹活。

狩獵爲生的,肯定不如給人打工的日子舒坦。在大順這邊,也是差不多的情況,海參崴等地已經有不少當地部落選擇融入村鎮過上定居生活。

北海道這邊的模式,差不多。

靠着大米的差價、北海道豐富的漁業和毛皮,兩濱組的商人很賺錢,完全支付的起“包稅”金。

可要是交給家臣們進行行政管理,那是要賠死的,家臣們並不具備這樣的水平,而且農耕分封制下的思維模式也玩不轉商業。

鬆前資廣詢問匍匐在地的商人道:“你看到唐人了?”

“大人,應該是唐人。束髮,而且他們和蝦夷人貿易的時候,也說是大順的人。他們在那裡售賣布料,換取毛皮。”

商人趕忙回答了自己的見聞,但他沒有敢太靠近那座土城仔細觀看,就跑回來報信了。

鬆前資廣知道這件事可能很嚴重。

如果只是做生意的,還好。

派人知會一聲,日本國策,只有朝鮮、荷蘭、中國和琉球,可以進行貿易。

如果是中國船隻,可以前往長崎進行貿易,這裡是不允許的。

當然,也可以暗戳戳的允許他們走私。

可就怕不是來貿易的,這就大爲不妙。

又仔細問了問商人一些細節,便先讓人帶着這個商人下去,家臣們聚攏過來,討論起來這件事。

鎖國政策,對幕府是有利的,但對各地的藩主、商人等,當然是不利的。

有能力有關係的大商人,可以在長崎進行貿易。

更差的,就只能在蝦夷地進行一些貿易,每年靠着大順朝貢體制下賞賜給邊疆部落的絲綢等,也能喝一些湯水。

有家臣就提了一個欺上瞞下的意見。

“將軍大人頒佈了鎖國令,藩主當然是要遵守的。但是,如果那些唐人和蝦夷人貿易,我們又從蝦夷人手裡把這些貨物收到手裡,將蝦夷錦運送到江戶售賣,鬆前藩便並沒有違背鎖國令。”

這明顯是個鑽空子的意見。

日本對於西洋人是有一定戒心的,但對大順,並沒有什麼戒心。

主要是歷朝歷代,除了蒙元時候,中原天朝對大海方向,似乎基本沒有什麼擴張慾望。

而且北方苦寒之地,大順想要擴張有的是方向,怎麼可能會琢磨着佔領蝦夷地?

對這個欺上瞞下的建議,鬆前資廣不置可否,想了一下覺得,這件事還是暫時瞞住的好。

如果真的只是來做貿易的,可以允許他們悄悄進行貿易,別讓幕府那邊知道就好。

江戶離着這邊這麼遠,稍微扯扯謊,也不是瞞不住。

他的祿米雖然只有名義上的一萬石,但是在朝中廣結姻親,關係還是挺硬的。比如鬆前資廣的老婆,是新封的八條氏,是皇妃的親侄女,這事兒略作一些操作,對鬆前藩也有益處。

不過,還是要看看再說。

鬆前資廣決定,先派幾個人去探探底,看看這些人到底是來做什麼的。

北海道本來也不大,福山城距離第一批大順移民的定居點,也就二三百里的距離。

鬆前資廣就派了一名家臣,帶了二十多個人,去查看一下。如果可以問清楚他們的來意就問清楚,如果對方表現出了敵意,就先撤回來,另做計較。

家臣帶着人去到的時候,土城已經稍微有了一些規模。

外面都是土牆和木柵欄,四周都有凸出來的棱角,雖然是低配版的,可建造思路還是走的棱堡思路。

鬆前藩的家臣一看,就感覺到不對,這不大像是做生意的。

城裡的人也發現了他們,城中有貿易公司的僱員,懂日語。主持談判的是那個海軍陸戰隊的中尉,實際談判的還是那個貿易公司懂日語的僱員。

雙方約定在城外見面,都攜帶了武器。鬆前藩有火繩槍,也沒覺得這些燧發槍有什麼特異之處,都是火槍而已。

“你們是唐人?”

“是的。我們的船遭遇了風暴,偏離了航向,只能先在這裡落腳。砍伐木料,建造船隻。築造土壘,是爲了防備有人搶劫我們的貨物。”

一開口,就是一副殖民者的標準話術,從來都是先借一點土地歇歇腳作爲開場白。

這個開場白雖然俗套,但是很有效,讓鬆前資廣的家臣略微放鬆了一些。

不管真假,從這句開場白看來,倒是沒有什麼惡意。

“這裡是鬆前藩的土地,你們不可以在這裡停留。而且如果要來貿易,徵夷大將軍有鎖國令。唐人貿易,必須要前往長崎。”

“在這裡築城,是不被允許的。你們儘快拆除這裡的城。如果你們想要返回故土,可以前往長崎乘船回去。”

貿易公司的僱員在來之前,就受過話術的培訓,問道:“就算我們前往長崎,我們的貨物怎麼辦呢?這是我們全部的身家,如果就這樣捨棄在這裡,我們回去也要窮死。無論如何,我們要把這些貨物賣完才能走啊。”

“請轉告鬆前藩主,允許我們在這裡進行貿易。我們也實在不想前往長崎,如果可能,希望鬆前藩主能夠用你們的船送我們回去也行。”

這個提議一說,家臣立刻就反駁了這個幼稚可笑的想法。

鎖國令可不是鬧着玩的,鬆前藩打打擦邊球搞搞蝦夷貿易還好,若是造船送這些人離開日本,那可是大罪。

而且鬆前藩的家臣很快發現了問題。

“如果你們是做貿易的,爲什麼會有這麼多人呢?難道商船不是都裝貨物嗎?”

這時候日本的船不大,六七百人的規模實在有些駭人,他們不敢想象。

“我是做貿易的,還有一些人是去墾荒的。請轉告鬆前藩主,我們會盡快撤走。最多三年,我們可以造好船隻離開。在此期間,我們願意繳納一定的稅款,用白銀或者絲綢支付。”

“甚至我願意繳納三百兩白銀的保證金。最多三年時間,我們的船造好了,就會離開這裡。這裡太苦寒了,什麼都不能種植。我們也不願意在這種地方。”

“聽說日本的土地都是分封的,我們願意繳納上行錢,給這裡的知行地主人。”

說的如此誠懇,又是懇求又是願意出錢的,似乎很像是真的。

但鬆前藩的家臣執意讓他前往福山城,面見鬆前藩藩主,貿易公司的僱員心道,傻子纔去呢,老子可不去,去了能不能回來可就不知道了。

“我不信任你們,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如果你們一定要讓我去福山城,我寧可死在這。請代爲轉達給鬆前藩藩主,可以嗎?”

說話間,不動聲色地塞過去了一些白銀,行賄的動作行雲流水一般,顯然熟練,一看就是個真的商人。

家臣也不動聲色的收了錢,又問了一些後,說道:“貿易是絕對不能允許的。”

商人趕忙道:“如果真的不允許我們和當地人貿易,那麼請鬆前藩主將這些貨物吃下。都是一些緊俏貨。但請允許我們在這裡捕魚,以渡過造船的這段時間。我們在此期間也不會和蝦夷人有關聯。”

“或者,請允許我們租借一小塊容身的土地。租借三年,最多三年之後我們就離開。”

家臣也不能自己做決定,便說要先回福山城詢問家主,讓這些人等消息。

回到福山城,將情況和鬆前資廣一說,鬆前資廣也有些疑惑,完全搞不懂這是什麼情況。

聽上去,整體情況大概是一些移民屯墾的人和一些商人一起遭了海難,不得不在這種地方逗留。

鬆前資廣對殖民者的那一套說辭一無所知,這等誘騙的話,聽上去還是可信的。

這裡不是長崎,家臣們的收入有限,收了銀子之後,自然也會說幾句好話。

“藩主大人,他們是唐國人,不是天主教徒。這些人暫時留在這,也沒有什麼大問題。”

“非我族類其心必異,他們不願意來這裡,對我們有戒心,也是可以理解的。”

“而且,只要他們保證不和蝦夷人貿易,三年後就走,這對我們有什麼壞處呢?”

“他們的貨物,我們可以讓兩濱組的商人出錢買下來,前往南方售賣。就說有一艘唐人的船在蝦夷擱淺,他們修好船就離開。”

“而且,他們願意出錢租借土地,暫時居住容身。我們可以劃歸一小片地方給他們,不准他們越界。這應該是沒有問題的吧。”

“出海的人,都很兇悍。他們帶着火槍,唐人的海船上也都是有大炮的,他們的大炮也卸了下來。他們可不是蝦夷人,要是非要驅趕他們,可能會死一些人。爲這些人大動干戈,是不值得的。”

鬆前資廣倒不是很在意這些錢財,如果能夠拿到手,那固然好。但這件事主要還是要考慮幕府那邊的態度。

這幾年幕府在德川吉宗的改革下,逐漸平穩有中興之態,怕就怕幕府藉此機會,直接插手蝦夷地的事務。

鬆前藩並不希望幕府把手伸過來。

養寇自重,適用於中央集權制下的國家。

對分封制而言,沒有養寇自重的概念,只有養寇之後,幕府把手伸過來奪權的情況。

那些人到底來這裡做什麼,現在還很難說。但既然說租借三年,這倒是一個說得過去的辦法。

反正那裡是苦寒的蝦夷地,而且本來也不是鬆前藩能夠管轄的領地,只是名義上有管轄權而已。

和這些人搞好關係,還有一大益處。

那便是蝦夷錦貿易。

之前只能和蝦夷人貿易,這一次既然有唐國的商人,便可以暗戳戳地告訴唐國的商人,日後可以悄悄在這裡售賣錦緞。然後再從蝦夷人的手中,把這些錦緞買回來,亦或者讓一些商人悄悄參與走私,前往南邊售賣。

鎖國令在別處執行的很嚴,可是鬆前藩有蝦夷貿易許可,這裡就要寬鬆許多,可以悄悄打一個缺口。

歷史上,早在黑船事件八十年前,俄國曾經悄悄和鬆前藩接觸,希望能夠獲得貿易許可。然而一來俄國人在蝦夷地推廣東正教,徵收毛皮稅,嚴重觸犯了鬆前藩的利益;二則就是俄國的貿易大宗貨物,是毛皮,這和鬆前藩在蝦夷地的貿易是衝突的。

所以鬆前藩極端反對對俄貿易。

可大順的商人就大爲不同。

這些商人帶來的是錦緞、絲綢等緊俏貨;換走的反而是毛皮、俵物等,這對鬆前藩是有利的。

當然,走私的話絕對不能允許數百人築城佔據。現在對方說請允許暫借三年,先把所有的貨都出售給鬆前藩,日後絕對不會和蝦夷人進行貿易,這就在可以允許的範圍之內。

示好關係,日後等着這商人回去的時候,再談一談日後走私的事,這也是一條長遠之計。

“那就這麼辦吧。讓這些人繳納一千兩白銀或者等價的絲綢,作爲租借款。剩下的貨物,都由我們的商人買走。給他們圈定十里的範圍,不能夠離開這個範圍。如果違背了,就只能出兵趕走他們了。商人們會隨時報告情況的。”

想到這些人可能食物短缺,鬆前資廣還很貼心地囑咐道:“告訴他們,可以爲他們提供一些魚乾,也允許商人賣魚給他們。”

(本章完)

第599章 煽風點火第744章 巴達維亞新政(五)第193章 恐嚇威脅第1267章 攻防心理(二)第152章 入倭第1403章 遷徙路(六)第5章 落後第1063章 堂下何人狀告本官(七)第1466章 最後的鬧劇(十三)第1457章 最終的鬧劇(四)第64章 笑與悲第623章 大順在歐洲的第一次亮相(四)第79章 以朝鮮爲跳板第848章 威望(上)第282章 放鬆第601章 逃不過的對法宣戰第1269章 攻防心理(四)第573章 邦加的大麻煩第1307章 死與復仇(二八)第906章 南洋大開發(一)第34章 買賣第514章 漢時黃瓜順時槍第626章 縱橫家的舞臺第29章 雪盲第100章 槍和槍第1478章 臨別告誡(四)第638章 不調停的調停第87章 混亂 曙光第65章 報捷第876章 還是利益問題第855章 短暫當人(上)第1211章 全是好處,沒有壞處(下)第834章 同病相憐第1386章 凡爾賽和約(十三)第960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六)第48章 不可抗力第42章 有用的屁話第1375章 凡爾賽和約(二)第1472章 最後的鬧劇(十九)第1421章 事已畢(中)第1183章 信不信不取決於腦袋第909章 南洋大開發(四)第1304章 死與復仇(二五)第1177章 啓蒙躍進年(下)第1159章 多歧路,今安在(十四)第1036章 大獲成功(一)第635章 集齊七美德的劉鈺第1329章 軟弱性的故事第355章 對罵第1068章 惡龍殘影(三)第1055章 小麻煩第1040章 大獲成功(五)第857章 決心第447章 幕府的底線第142章 曙光第121章 我們都有光明的未來第1071章 惡龍殘影(六)第1477章 臨別告誡(三)第295章 自信的開端第668章 分贓大會(五)第16章 震動第1256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二)第724章 牆頭草(下)第1401章 遷徙路(四)第326章 演戲做全套第1373章 裡病外治(九)第1434章 “太空歌劇”第766章 荷蘭災難年(六)第1384章 凡爾賽和約(十一)第890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一)第713章 活路第1193章 皇帝第1500章 終章 九三年(十八)第1193章 皇帝第682章 打印第662章 廢丞相 設內閣第132章 新型宗藩關係第1421章 事已畢(中)第1001章 缺陷第59章 四兄弟第813章 大順不再是個背景板了第623章 大順在歐洲的第一次亮相(四)第685章 試試看第308章 禮法還是利益第1494章 終章 九三年(十二)第998章 看得見的手第876章 還是利益問題第922章 歸來第619章 越簡單 越有效第1266章 攻防心理(一)第1036章 大獲成功(一)第1451章 “帝”(三)第224章 預備役和實學第1508章 終章 九三年(廿六)第442章 打人還要被感謝第748章 巴達維亞新政(九)第938章 笑話第495章 靖改鯨的誤解第647章 恍然大悟也晚了第478章 看破
第599章 煽風點火第744章 巴達維亞新政(五)第193章 恐嚇威脅第1267章 攻防心理(二)第152章 入倭第1403章 遷徙路(六)第5章 落後第1063章 堂下何人狀告本官(七)第1466章 最後的鬧劇(十三)第1457章 最終的鬧劇(四)第64章 笑與悲第623章 大順在歐洲的第一次亮相(四)第79章 以朝鮮爲跳板第848章 威望(上)第282章 放鬆第601章 逃不過的對法宣戰第1269章 攻防心理(四)第573章 邦加的大麻煩第1307章 死與復仇(二八)第906章 南洋大開發(一)第34章 買賣第514章 漢時黃瓜順時槍第626章 縱橫家的舞臺第29章 雪盲第100章 槍和槍第1478章 臨別告誡(四)第638章 不調停的調停第87章 混亂 曙光第65章 報捷第876章 還是利益問題第855章 短暫當人(上)第1211章 全是好處,沒有壞處(下)第834章 同病相憐第1386章 凡爾賽和約(十三)第960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六)第48章 不可抗力第42章 有用的屁話第1375章 凡爾賽和約(二)第1472章 最後的鬧劇(十九)第1421章 事已畢(中)第1183章 信不信不取決於腦袋第909章 南洋大開發(四)第1304章 死與復仇(二五)第1177章 啓蒙躍進年(下)第1159章 多歧路,今安在(十四)第1036章 大獲成功(一)第635章 集齊七美德的劉鈺第1329章 軟弱性的故事第355章 對罵第1068章 惡龍殘影(三)第1055章 小麻煩第1040章 大獲成功(五)第857章 決心第447章 幕府的底線第142章 曙光第121章 我們都有光明的未來第1071章 惡龍殘影(六)第1477章 臨別告誡(三)第295章 自信的開端第668章 分贓大會(五)第16章 震動第1256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二)第724章 牆頭草(下)第1401章 遷徙路(四)第326章 演戲做全套第1373章 裡病外治(九)第1434章 “太空歌劇”第766章 荷蘭災難年(六)第1384章 凡爾賽和約(十一)第890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一)第713章 活路第1193章 皇帝第1500章 終章 九三年(十八)第1193章 皇帝第682章 打印第662章 廢丞相 設內閣第132章 新型宗藩關係第1421章 事已畢(中)第1001章 缺陷第59章 四兄弟第813章 大順不再是個背景板了第623章 大順在歐洲的第一次亮相(四)第685章 試試看第308章 禮法還是利益第1494章 終章 九三年(十二)第998章 看得見的手第876章 還是利益問題第922章 歸來第619章 越簡單 越有效第1266章 攻防心理(一)第1036章 大獲成功(一)第1451章 “帝”(三)第224章 預備役和實學第1508章 終章 九三年(廿六)第442章 打人還要被感謝第748章 巴達維亞新政(九)第938章 笑話第495章 靖改鯨的誤解第647章 恍然大悟也晚了第478章 看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