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新型宗藩關係

第132章 新型宗藩關係

歷史上的傳臚典禮,是出過一些奇葩事的。

比如某狀元徐開業,被榜眼擺了一道,花錢買通內侍關門不准他進,傳臚大典時間一到,要點爲狀元的徐開業在城外哭進不去城,榜眼進了一位成了狀元。

劉鈺倒是不用擔心這個問題,至少此時朝中還沒人敢這麼擺自己。

初試合格之後,傳臚日所穿的錦服等都已經分發下來。

武德宮作爲皇權的直屬力量,爲示“武德”之意,也算是一種恩寵,傳臚當天可以劍履上殿。

大清早,距離天亮還早,翼國公府便已經忙碌起來。

雨燕等幾個丫鬟起的更早,將仔細檢查過後一點灰塵都沒有的錦服拿來,保證上面沒有丁點的褶皺。

換上錦服,戴上武士的皮弁,在頭上插了兩根傳臚日特許的裝飾羽毛。又檢查了一遍當日榮恩無限劍履上殿的短劍。

略作打扮,雨燕就像是夜裡穿針引線看針眼兒一般,把劉鈺看了個遍。

“三爺今日必可爲魁首。”

幾個丫鬟也都說了句喜慶話,劉鈺卻道:“也未可知。國朝人才濟濟,正值興盛,豈敢自大?”

題目上看,就是“欽點”,所以這反倒是要低調一些。最起碼樣子還是要裝一裝的。

收拾完畢,天還沒有亮,國公府裡別處也都點了燈。

劉鈺匆匆去見了母親做晨省,母親也早就起了,打量着穿着傳臚典禮錦服的劉鈺,笑的欣慰,叫他也不要在這裡耽擱。

辰時初,大約是早晨七點鐘,典禮就要開始。

五點鐘就要在午門外排隊,從家裡出發的時間就更要早。

一路到了午門外,時間還早,大臣們自有專門的房間可以休息。

劉鈺這一批等待典禮的人沒地方可去,一個個爲了防止在典禮中出現想拉屎撒尿的情況,飯也不能吃、水也不能喝。

等的無聊,又都是武德宮的同窗,只好聚在一起抽菸閒聊打屁,站的累了就蹲在地上,很有幾分等待日結工作的三和大神氣度。

大順自比李唐,這午門的官方名稱其實是五鳳樓。

然而就像是六政府還是私底下叫六部一樣,嘴滑者比比皆是。

後世的太和殿,曾經光復京城後改名爲倡義殿,然而等到朝政穩定之後又改回了奉天殿,這就有幾分改“聚義廳”爲“忠義堂”的味兒了。

奉天倡義大元帥,如今是奉命於天,而非倡義護民了。

待午門一開,大臣們分批進入。

直到最後,劉鈺等一班參加了前幾日考試的排隊從門進入,到了金水橋附近,又要整隊。

或許平日裡沒有這麼嚴格,但今天是典禮,又有一堆可能第一次進入到皇城的,御史和禮官們在那再三重申注意儀態。

樂人就位,在奉天殿的屋檐下就位。黃案就緒,皇帝鑾駕前來,鼓樂齊鳴。

各路大臣就位,劉鈺等人跟在後面,根據初試的成績,左右左這樣插着排列在大臣的後面。

待樂聲少歇,天佑殿首席、左平章事捧着三卷試卷來到鑾駕前,把第一卷讀了一遍。

纔讀了幾個字,劉鈺就聽出來那是他默寫的那篇文章,最後的一點擔憂也化爲烏有。

和他一起排隊站立的,可以想象此時的心情必然失落。

只是纔讀了個千百字,就戛然而止,又換到了下一策的“有制之兵”。

劉鈺本想着搞點大新聞的,他早就問清楚了傳臚典禮的種種,知道左平章事會把文章衆人面前讀一遍。

所以他才寫了一些關於“天下觀”的話題,本想着引出一番激烈的討論,哪曾想居然只讀了前面小段後面直接無視了?

這讓他很是不爽。

待卷子讀完,拆開糊名,左平章事將卷子遞送到皇帝那。

武德宮選出來的是郎官,是皇帝嫡系,故而點名字的也是皇帝,以示皇帝親衛。

“翼國公劉盛之子,劉鈺,爲魁首!”

前面帶上爹的名字,應該是擔心出現重名的情況,萬一有兩個人同時出列,那就有些尷尬了。

大殿前的衛士齊聲叫喊,把劉鈺的名字喊了三遍之後,劉鈺這才從後面邁步出來,就在階下,單膝跪地。

傳臚之日,劍履上殿,不行五拜三叩之禮,而以軍禮,以不負武德之意。

隨後又點出了第二、第三。

再往後的卷子就不用讀了,點了名字後依次出列,覲見皇帝。

大禮之後,皇帝再選出十個人,前往天佑殿問對,最終從三甲和其餘七個人中再選兩個,湊五個,授予龍禁衛一職。

一旦被授予了龍禁衛,便可以跟着皇帝參與朝會,有旁聽權,沒有上奏的資格。

也有資格在天佑殿旁聽一些政務事,但關鍵軍事依照皇帝的信任程度是否有資格旁聽,一樣也是沒有議事的權責。

禮成,大臣散去,劉鈺等選出來的十個人又依次排好,在天佑殿前繳了武器,依次在門口等着問對。

他是魁首,也是第一個被叫進去的。

邁步進入,門一關,就像是前世的面試一樣,皇帝居中坐着,五個平章事坐在左右。

劍上繳了,這時候就要對着皇帝五跪三叩,跪在地上等待詢問。

先詢問的是平章事們,最後纔是皇帝問個問題。

一般情況也都是走個流程,三甲都是必然授職的,只有後面幾個選出兩人需要問一些問題,由皇帝選定人選。

只是劉鈺的策論寫的引出了太多問題,這一次的詢問就極爲不尋常,不只是簡單的流程。

英國公看看跪在地上的劉鈺,面無表情,率先問道:“劉鈺,你以南洋爲西域作比,似有道理,只是如何施展,卻有幾處問題要考教。”

劉鈺又衝着英國公行了個禮道:“請左平章事問。”

“依你所言,必要興海軍。這海軍和水師,有何區別?”

“回平章事,水師如衛所軍,海軍爲京營禁軍。水師只能巡查、剿賊;海軍則可競逐波濤之上。本朝水師孱弱,恐非海上敵人的對手。是以要興建海軍,陛下與天佑殿直轄管束。不拘鎮守一方,而是各處調動,有寇則剿、有敵則戰。”

英國公點點頭,又問道:“水師不振,非一日之寒。按你所言,水師不敵西洋人,又如何興?”

“回平章事:師夷長技。”

師夷長技四個字,並未引起任何的風波。

會通中西以求超勝,和師夷長技以制夷,只是同一個意思在不同力量對比下的表達。

明末時候,差距沒那麼大,還有“以求超勝”的信心和念想。感覺使使勁不但能學會,還能超越。

及至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時候,以求超勝什麼的就太過遙遠了,能制夷就已是萬幸。

劉鈺心中早有想法,既然英國公詢問,他知道英國公在朝鮮一事上的強硬態度,所以認爲自己的想法應該可以得到其認可。

“西洋人有所擅長者,海軍最強,國朝無可匹敵,正可學習。”

“微臣於北疆俘獲了一些航海好手,又都參加過羅剎人的海軍建設。”

“其中白令等人,精於導航;切里科夫、斯文等輩,則曾做過軍艦艦長。皆通軍事。可聘爲教習,教授學員。”

“國朝陸軍,有武德宮生員。幸賴太宗遠見,武德宮學子皆學幾何、測繪學問。”

“若建海軍,便可在武德宮內開辦新科,不重騎射而重導航;不重鳥銃而重火炮。以西洋海軍法實習,五年之內,當可有第一批軍官。”

“又在黑龍江俘獲了一些羅剎木匠,也會造船。以五年之期,便可以有一支能夠以西洋技法遠航的水手,雖不能夠環球航行,但直航日本,必無問題。”

英國公聽到“五年”這個期限,心中略微放心。

他最怕的就是劉鈺爲了迎合皇帝好大喜功萬事求急的心態,搞出一個天翻地覆的變革,那是要出大事的。

他已老了,也看得出皇帝是要重用劉鈺的。

就怕自己死了之後,朝中沒有人能頂上自己這個位置,皇帝爲了對抗保守派,扶植太多過於銳意進取的年輕人,釀成大禍。

聽劉鈺這麼一說,給了個五年期限,只是培養第一批軍官,其目的也只是能夠直航日本,這聽起來到似乎比自己想的還要保守,終於鬆了口氣。

又問道:“你所謂‘以海軍養海軍’,這又是何意?”

劉鈺面向皇帝道:“微臣請以朝鮮、日本之事爲例。非是真要這麼做,只是就近舉個例子,若有違背仁德宗藩事,還請陛下不要怪罪。”

衆人都見了劉鈺的策論,知道他的言論太暴,全然霸道。

這時候卻說只是借用附近的兩國舉個例子,並不是就真的在說那兩個國家。

可話是這麼說,衆人均想這話可還不是落在這兩國身上?

皇帝點了點頭,也正想聽聽劉鈺的看法,到底怎麼個“以海軍養海軍”,便道:“你但說無妨。此朝鮮非彼朝鮮、此日本非彼日本。”

“卿等也不要傳出去,以免宗藩驚詫。”

劉鈺這才道:“譬如日本,銀多,銅多。然其國閉關鎖國,貿易量少。而若開關,則我朝生絲、棉布等物,必蜂擁而入。”

“每年不但可以得銀子,還能得到銅用以鑄錢,緩解錢荒。”

“可倭人閉關鎖國,不願意貿易,又素來不朝。”

“若我朝有一支海軍,渡海而圍,迫其開關貿易,令其朝貢,如此一年得銀、得銅之利,何止百萬?”

“若是西洋諸國也要求與日本貿易,則日本已經入貢,乃我朝藩屬,我朝海軍自要幫助日本國抵擋西洋人。”

“若能抵擋的住,那麼日本的銀、銅等,難道不都是我朝的嗎?昔年鄭氏壟斷日本貿易,年入百萬,所以能夠養一支水師。若日本國能夠貿易,難道這還不夠養一支海軍嗎?”

“這就叫,以海軍養海軍。”

“只准許與我朝貿易,不得與西洋人貿易;日本國不得建造軍艦,日本國的海防由我朝接管;我朝既爲宗主,則西洋人若攻日本我朝負責擊退、日本國若有內亂則我朝幫忙平定。這就叫……新型的藩屬關係。”

(本章完)

第1062章 堂下何人狀告本官(六)第1404章 遷徙路(七)第843章 拆房頂和開窗戶(五)第799章 時代的浪漫(上)第76章 恍然第735章 咱們(下)第1293章 死與復仇(十四)第436章 各自打着小算盤第1319章 施加神聖性(中)第1446章 三山合一(上)第369章 我不是誰第1189章 理藩學(下)第12章 搏一搏,大不了破家跑路第639章 製造英俄矛盾第806章 社稷之臣第618章 十月的聖彼得堡第1048章 上了賊船第947章 歐洲貿易區(上)第801章 時代的浪漫(下)第281章 專業行賄第605章 懷念過去(上)第1102章 工業革命(十五)第892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三)第206章 狠話第578章 信了個寂寞第46章 哈士奇第330章 誰的責任?第977章 猜疑鏈(下)第1074章 惡龍殘影(九)第767章 擴大影響力第443章 誘降第987章 止步(下)第1278章 夷丁第281章 專業行賄第207章 西域不過小事第890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一)第1315章 逼着商人賺錢(下)第261章 明帝國遺產繼承者第354章 鎖國之困第208章 記憶第812章 火中取栗第106章 喊最響的口號第639章 製造英俄矛盾第615章 政變加盟第105章 正義使者第733章 朋友第1030章 氛圍第1370章 裡病外治(六)第1355章 英國的總崩潰(四)第189章 虛張聲勢第1252章 復辟的代價(中)第416章 和談無膽 戰勝無望第1029章 不公第1085章 破立之困(二)第1023章 割裂(一)第1326章 有格調的小圈子(上)第1440章 分歧(六)第897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八)第566章 領海和內海第768章 真正的雪中送炭(上)第657章 光榮復辟(中)第982章 決勝千里之外(五)第1211章 全是好處,沒有壞處(下)第262章 紙老虎第370章 翻譯優先級第310章 先裝嫩後裝孫子第624章 大順在歐洲的第一次亮相(五)第1389章 凡爾賽和約(十六)第518章 城裡城外(中)第722章 牆頭草(上)第1511章 終章 九三年(廿九)第640章 授俄以漁第1341章 拼命是錯的 掙錢是對的(一)第659章 朋友和敵人第257章 暗示中荷矛盾第1407章 遷徙路(十)第1245章 鑽石灣屠殺(一)第421章 混亂第1302章 死與復仇(二三)第1294章 死與復仇(十五)第1315章 逼着商人賺錢(下)第30章 立信第1165章 備戰(四)第1390章 凡爾賽和約(十七)第418章 諸君免送第824章 海牙慘案(一)第1011章 錯亂的美第1107章 上國心態(一)第1170章 備戰(九)第971章 割袍(上)第480章 河豚之喻(上)第469章 搬出祖訓第1208章 洋務運動式思維第1469章 最後的鬧劇(十六)第476章 日本之馬爾薩斯第75章 五拜三叩首第1074章 惡龍殘影(九)第1020章 心慈手軟第1122章 鄉約村社(三)第592章 海上馬車伕的遺產
第1062章 堂下何人狀告本官(六)第1404章 遷徙路(七)第843章 拆房頂和開窗戶(五)第799章 時代的浪漫(上)第76章 恍然第735章 咱們(下)第1293章 死與復仇(十四)第436章 各自打着小算盤第1319章 施加神聖性(中)第1446章 三山合一(上)第369章 我不是誰第1189章 理藩學(下)第12章 搏一搏,大不了破家跑路第639章 製造英俄矛盾第806章 社稷之臣第618章 十月的聖彼得堡第1048章 上了賊船第947章 歐洲貿易區(上)第801章 時代的浪漫(下)第281章 專業行賄第605章 懷念過去(上)第1102章 工業革命(十五)第892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三)第206章 狠話第578章 信了個寂寞第46章 哈士奇第330章 誰的責任?第977章 猜疑鏈(下)第1074章 惡龍殘影(九)第767章 擴大影響力第443章 誘降第987章 止步(下)第1278章 夷丁第281章 專業行賄第207章 西域不過小事第890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一)第1315章 逼着商人賺錢(下)第261章 明帝國遺產繼承者第354章 鎖國之困第208章 記憶第812章 火中取栗第106章 喊最響的口號第639章 製造英俄矛盾第615章 政變加盟第105章 正義使者第733章 朋友第1030章 氛圍第1370章 裡病外治(六)第1355章 英國的總崩潰(四)第189章 虛張聲勢第1252章 復辟的代價(中)第416章 和談無膽 戰勝無望第1029章 不公第1085章 破立之困(二)第1023章 割裂(一)第1326章 有格調的小圈子(上)第1440章 分歧(六)第897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八)第566章 領海和內海第768章 真正的雪中送炭(上)第657章 光榮復辟(中)第982章 決勝千里之外(五)第1211章 全是好處,沒有壞處(下)第262章 紙老虎第370章 翻譯優先級第310章 先裝嫩後裝孫子第624章 大順在歐洲的第一次亮相(五)第1389章 凡爾賽和約(十六)第518章 城裡城外(中)第722章 牆頭草(上)第1511章 終章 九三年(廿九)第640章 授俄以漁第1341章 拼命是錯的 掙錢是對的(一)第659章 朋友和敵人第257章 暗示中荷矛盾第1407章 遷徙路(十)第1245章 鑽石灣屠殺(一)第421章 混亂第1302章 死與復仇(二三)第1294章 死與復仇(十五)第1315章 逼着商人賺錢(下)第30章 立信第1165章 備戰(四)第1390章 凡爾賽和約(十七)第418章 諸君免送第824章 海牙慘案(一)第1011章 錯亂的美第1107章 上國心態(一)第1170章 備戰(九)第971章 割袍(上)第480章 河豚之喻(上)第469章 搬出祖訓第1208章 洋務運動式思維第1469章 最後的鬧劇(十六)第476章 日本之馬爾薩斯第75章 五拜三叩首第1074章 惡龍殘影(九)第1020章 心慈手軟第1122章 鄉約村社(三)第592章 海上馬車伕的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