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9章 施加神聖性(中)

第1319章 施加神聖性(中)

對於大順這邊說要去教育教育他們的國王和政府這件事,漢考克等人非常支持,認爲大順做的非常對。

北美市場,是個非常有潛力的市場,消費能力非常強,這一點毋庸置疑。

此時當然歐洲還沒爆發工業革命,但北美十三州的“人”的生活水平,那真的是非常的高。

高到和二百年後的絕大多數國家與人口相比,此時和工業革命一毛錢關係都沒有的北美,生活水平依舊高的多。

當然,這裡說的是此時北美三觀下的“人”。

把開除人籍的刨除掉,南部一些州,每個家庭的平均資產是392英鎊,摺合大約1200兩白銀;北部平均下來,每個家庭的資產是252英鎊,摺合大約750年白銀。

這裡指的就是鄉村的平均數。

北美的農民,和大順的農民,都是農民。但農民和農民是不同的。

不需要抵禦匈奴契丹蒙古等北部遊牧民族的侵襲、不需要年年修黃河大堤的勞役,以及從原住民那搶來的土地,使得即使工業革命爆發幾十年後,賺錢跑去北美當農民種地,依舊是很多歐洲工人的夢想。

就此時的生產工具和農業生產力水平,每個自耕農家庭鼓搗個百十畝地,毫無壓力。

留下一部分草地、或者種植牧草養牛、養羊,喝牛奶。

休耕一部分地,秋天一把火燒掉,肥田又消滅雜草。

剩下幾十畝地,種一種。

按照此時一些軍官的描述,這種田園生活真的非常愜意且輕鬆:

【世界上沒有任何地方能像北卡羅來納州的農民那樣悠閒,他比任何地方都更接近樂土的描寫:玉米的產量在這裡是如此之高,只需要種一點就能填飽全家的肚子。藉助低地草原,他們可以不費力氣地得到肉食;高地上長滿了各種野果和漿果……】

【農閒時候,男人們躺在牀上酣睡,直到太陽走完了三分之一的路程,驅趕了所有不健康的潮氣。他們纔打着哈欠,伸着腿,點着煙,在一片煙霧的保護下來到外面……】

【天高日立時,他們就抱着膀子,靠在苞米地旁的柵欄上,認真琢磨着晚上要不要去酒館喝點……】

這不是西進運動時候的混亂,也不是1830年代資本主義發展導致的原本自耕農小資產者天堂破滅時的迷茫,而是真的屬於自耕農、小資產者的田園時代。

沒有貴族。

沒有稅收。

沒有黃河氾濫要去修河堤。

沒有北方遊牧民族的劫掠。

不需要服兵役。

有英國的政府軍,在皮特的政策下,爲北美而戰鬥,把他們的敵人一個個消滅。

沒有熱帶病。

鐵器、高爐鐵、牛耕等技術已經傳播。

肥沃的土地數百萬年積累的肥料元素還未用過。

和大順那種“作爲農民,我也能種百畝地,但我沒那麼多地可種”;“作爲佃農,我也想養牛,可我連喂牛的草地都沒有”;“作爲貧農,我有三畝地,我根本不需要耬車之類的工具,我哪怕用手指頭挖坑、那舌頭點種子,也能把這三畝地種完”的情況,完全不同。

即便此時北美的農民依舊是絕大多數,甚至工業革命連影還沒有,但此時在這裡做自耕農的日子,確實是愜意的。

工業發展,的確會摧毀小農經濟。

但對不同的農民,傷害的程度是不同的。

廉價布匹的衝擊,對一個擁有60英畝或者說360畝土地的家庭而言,大不了老婆不搓羊毛了,我多賣兩車苞米,就夠全家穿衣裳了。

廉價布匹的衝擊,對一個擁有三四畝地還得租地耕種、糧食不夠吃得摻野菜、地邊種點棉花老婆紡紗三五年換個衣裳、靠紡紗換更多的棉花再紡紗換點鹽吃的家庭而言,其衝擊和前者多賣兩車苞米就解決的家庭是不可同日而語的。

雖然都叫農民、雖然也都叫小農經濟。

而這兩種不同狀態的農民,對於茶葉、棉布之類的消費能力,也是截然不同的。

東西方交流前農業的極端不發達、高爐鐵技術和牛耕壟作等技術出現的過晚、以及中世紀末期暴虐的黑死病、再加上西班牙的白銀導致的物價革命,使得歐美在東西方農業技術交流和新舊大陸物種交換後,立刻成爲了一個巨大的市場,消費能力很強。

很多後世的人,在研究畝產的時候,有意或者無意地,把英畝替換成畝;把小夸特重量單位替換成大誇特,得出了諸多奇葩的結論,但這些結論並不是真的,否則英國的農業革命也就沒有了意義。

對歐洲而言,因爲農業技術不發達,承載能力有限,故而在技術爆炸後,每個農民所擁有的生產資料不變但生產效率提升,小麥畝產從17世紀早期的54斤再到18世紀的130斤。

對北美而言,廣袤的土地,使得租佃制度幾乎無法存在,自耕農所能耕種的面積幾乎都能達到牛耕鐵器時代的生產力極限。

即便大部分人其實還是農民,其消費能力,也是極其巨大的。

當然漢考克等人不可能這樣理性地區思考,只是感性和對平日生活常識的瞭解,就知道,大順這次運來的茶葉布匹瓷器等,都可以賣的很好。

只要沒有被開除人籍的家庭——比如北美此時形容黑人的手,不是用手,而是用“蹄子”。一些擁有家庭奴隸的小自耕農,可能會和家庭奴隸一起吃飯,會被很多人感到噁心,並認爲不可思議:很難想象,我們的手和它們的蹄子在一張餐桌上——實際上都有能夠消費茶葉棉布和低端瓷器的能力。

而大順這邊的高端產品,高檔的絲綢瓷器等,當然也不愁銷路。北美畢竟是個殖民地,只要是殖民地,就有對母國的自我貶低潛意識,尤其在文化方面更是如此。華盛頓曾經就專門給朋友寫信,讓他幫忙買一批中國瓷器,一定要和歐洲上流社會的流行款一致,“如果不一樣,那就不用買了”。這些人有錢之後,自然是要往他們所認爲的上流社會靠攏的,而歐洲此時上流社會正在掀起中國熱。

至少,在龐貝古城被髮掘之前,連建築園林文化都已經開始向歐洲上流入侵。只是隨着龐貝古城被髮掘,新古典主義美學開始追認古羅馬以塑造基督文明。這股以英國邱園、防南京佛塔、瑞典中國宮爲高點的東方文化的美學滲透纔算終結。

看起來,一切都很美好。

生產。

消費。

市場。

文化。

需求。

還包括宗教問題,大順對羅馬教廷的態度,使得北美的清教徒對大順並不極端反感。異端比異教更可惡嘛。

等等、等等,都很契合。

但偏偏,有個非常討厭的問題,繞不過去。

漢考克等人,都是北美的商人。他們的眼界,這時候還是很低的,他們看不到一些更爲宏觀層面的東西。

也就是大順爲什麼非要選擇瓜分北美,而不是策動北美分離的一個重要原因。

這個非常討厭、繞不過去的問題,叫“貨幣”。

貨幣這玩意兒,過於神奇,又充滿矛盾。

北美不是沒有貨幣,但北美的貨幣,不是大順想要的,也或者說大順要了之後卵用沒有的。

北美的貨幣,是貨幣,是等價物。

能買苞米、菸草、魚、蝦、奴隸、肉、牛等等,但這些東西,大順的商人一個都不想要,因爲運回去都是賠錢貨。

大順想要的貨幣,未必只是白銀。

黃金也行。

銅也行。

或者別的什麼東西,能運回大順還能賺錢的,其實都行。

但是,北美現在缺的就是這玩意兒。

歷史上,老馬曾經評價過當時的西部淘金運動,說這是一件比當時法國轟轟烈烈的、趕跑了復辟王朝、再造了法蘭西第二共和國的二月革命還要重要的事。

北美東海岸,是缺乏貴金屬的。

北美不是南美,不是秘魯,也沒有波託西。

從貴金屬的角度看,北美東海岸十分貧瘠,沒有足夠的金銀。

雖然美國起兵的十二大恨裡,這十二恨之一是英國禁止北美自己製造貨幣,但實際上英國禁止的是北美私人濫發的紙幣。

早期時候,在馬薩諸塞州,早期移民用的貨幣,是貝殼。

白色貝殼穿孔後,六個算一便士;黑色貝殼穿孔後,三個算一便士。

但是,生產力的進步、鐵器的普遍使用,使得這種錢和印紙差不多:我要是有個焗鍋補盆的金剛鑽,天天在家鑽貝殼,那我不是月入百萬?

大約40年後,貝殼貨幣大規模貶值。

北美開始使用苞米作爲貨幣,但苞米作爲貨幣有個缺點,太大太沉。我去買一尺布,從家裡抗一麻袋苞米去買?

十三州也是因地制宜。

馬薩諸塞放棄了貝殼,開始用苞米,弗吉尼亞用菸草,康涅狄格用小麥。

這是清教徒的教義、工商業等小資產者的階級意識所決定的。

因爲就在此時走私販子們腳下的這片名爲巴哈馬羣島的土地,就算是“美國夢”的一個起點之一,當初百十個清教徒聚集在巴哈馬,就因爲教義問題所引申出的“政權”問題大打出手。

一邊認爲應該最起碼有個類似長老會、元老院之類的組織;另一派則認爲,任何組織都是無用的,要完全的沒有政府。

百十個人,打成兩派,老死不相往來。

這種教義、和階級文化、北美小資產土地所有者的現狀,都使得貨幣本身是沒有一個“政府信譽”的東西,要麼用實物、要麼用金銀。

一直到這些年,隨着北美的發展——英國人之所以覺得有些冤的地方,就是起兵十二恨裡的航海條例問題,在1750年之前確確實實是保護了北美的工商業發展,而不是如同十二恨裡一樣全然是毀滅工商業的發展——因爲北美的貨幣金銀化,就是在18世紀早期開始的,如果純粹的貿易逆差、本地又不產金銀、或者單純的毀滅工商業,北美是不可能達成貨幣金銀化的。只有大量的金銀流入,才能讓貨幣金銀化,就像大明的白銀貨幣化的基礎就是對外貿易流入的白銀。

1750年的分界線,不過是因爲之前的保護政策、每年幾十萬兩白銀的產業扶植,使得染料、帆布等等,已經開始超越英國自己的需求。

即便如此,大順這邊卻依舊不放心,因爲北美的金銀積累,仍舊不足以和大順進行廣泛的貿易。

真要是放開了吸,最多三年,金銀就會被吸沒。紙幣大順又不要。

北美貴金屬貨幣不足,北美不頭疼,大順反倒頭疼。

大順不但要解決北美的貿易問題,還要解決北美的貨幣不足問題,否則北美的廣闊市場就是無效的、無意義的。

(本章完)

第80章 開個小洞第287章 女人的視角看政事第564章 路在何方第166章 不知爲何而戰的強軍第1432章 鴆酒 解藥(中)第556章 一戰前夜 命運的交匯(二)第597章 下西洋第262章 紙老虎第1269章 攻防心理(四)第726章 昨日投名狀 今日罪名簿第788章 新舊利益的衝突(五)第1187章 理藩學(上)第1424章 言方興(下)第111章 廷議菜市場第665章 分贓大會(二)第1039章 大獲成功(四)第1253章 復辟的代價(下)第721章 因爲沒本事第227章 超脫低級趣味?第1503章 終章 九三年(廿一)第697章 不管而管 不治而治(下)第17章 縮頭王八生了個橫行螃蟹第1106章 工業革命(十九)第632章 貴圈真亂第330章 誰的責任?第1121章 鄉約村社(二)第395章 樞密院第1074章 惡龍殘影(九)第1448章 三山合一(下)第838章 賭國運(下)第1013章 唯一手段第249章 暫借第1252章 復辟的代價(中)第212章 爲什麼要學習第8章 罵人揭短第935章 綁定(上)第447章 幕府的底線第525章 不敢殺第1344章 拼命是錯的 掙錢是對的(四)第743章 巴達維亞新政(四)第476章 日本之馬爾薩斯第11章 生活和信仰第569章 金錢操控輿論第1501章 終章 九三年(十九)第1085章 破立之困(二)第1158章 多歧路,今安在(十三)第75章 五拜三叩首第1067章 惡龍殘影(二)第600章 捧殺第34章 買賣第206章 狠話第271章 巴達維亞的必然(上)第116章 沿途見聞第999章 和過去不一樣了第1013章 唯一手段第1258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四)第586章 中轉港第124章 女無脂粉閨中態第1463章 最後的鬧劇(十)第531章 兩頭下注第1章 鐘鳴鼎食之家第1277章 屬性相剋(下)第920章 舊的不去,新的不來(四)第1130章 新的天下(中)第864章 相對的仁義第1513章 終章 九三年(卅一)第186章 維持互信第931章 覺醒(三)第306章 你順也配碰瓷漢武?第242章 泰興十六年的變化(中)第182章 隨時準備着第1436章 分歧(二)第841章 拆房頂和開窗戶(三)第793章 憧憬(上)第928章 戰前輿論準備(下)第1385章 凡爾賽和約(十二)第851章 一分錢難倒天子(一)第1113章 上國心態(七)第619章 越簡單 越有效第812章 火中取栗第669章 分贓大會(六)第32章 佈置第720章 下南洋到底爲了啥(下)第684章 偷樑換柱第154章 問蛋別問雞第887章 看懂了史書的傳教士第945章 南洋印度貿易區(下)第129章 拓展天下觀第635章 集齊七美德的劉鈺第863章 妄想第1269章 攻防心理(四)第829章 海牙慘案(六)第1256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二)第179章 無處可抄的體系第291章 外交部的格調過低第715章 歸義軍(中)第1276章 屬性相剋(上)第1483章 終章 九三年(一)第1174章 備戰(十三)
第80章 開個小洞第287章 女人的視角看政事第564章 路在何方第166章 不知爲何而戰的強軍第1432章 鴆酒 解藥(中)第556章 一戰前夜 命運的交匯(二)第597章 下西洋第262章 紙老虎第1269章 攻防心理(四)第726章 昨日投名狀 今日罪名簿第788章 新舊利益的衝突(五)第1187章 理藩學(上)第1424章 言方興(下)第111章 廷議菜市場第665章 分贓大會(二)第1039章 大獲成功(四)第1253章 復辟的代價(下)第721章 因爲沒本事第227章 超脫低級趣味?第1503章 終章 九三年(廿一)第697章 不管而管 不治而治(下)第17章 縮頭王八生了個橫行螃蟹第1106章 工業革命(十九)第632章 貴圈真亂第330章 誰的責任?第1121章 鄉約村社(二)第395章 樞密院第1074章 惡龍殘影(九)第1448章 三山合一(下)第838章 賭國運(下)第1013章 唯一手段第249章 暫借第1252章 復辟的代價(中)第212章 爲什麼要學習第8章 罵人揭短第935章 綁定(上)第447章 幕府的底線第525章 不敢殺第1344章 拼命是錯的 掙錢是對的(四)第743章 巴達維亞新政(四)第476章 日本之馬爾薩斯第11章 生活和信仰第569章 金錢操控輿論第1501章 終章 九三年(十九)第1085章 破立之困(二)第1158章 多歧路,今安在(十三)第75章 五拜三叩首第1067章 惡龍殘影(二)第600章 捧殺第34章 買賣第206章 狠話第271章 巴達維亞的必然(上)第116章 沿途見聞第999章 和過去不一樣了第1013章 唯一手段第1258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四)第586章 中轉港第124章 女無脂粉閨中態第1463章 最後的鬧劇(十)第531章 兩頭下注第1章 鐘鳴鼎食之家第1277章 屬性相剋(下)第920章 舊的不去,新的不來(四)第1130章 新的天下(中)第864章 相對的仁義第1513章 終章 九三年(卅一)第186章 維持互信第931章 覺醒(三)第306章 你順也配碰瓷漢武?第242章 泰興十六年的變化(中)第182章 隨時準備着第1436章 分歧(二)第841章 拆房頂和開窗戶(三)第793章 憧憬(上)第928章 戰前輿論準備(下)第1385章 凡爾賽和約(十二)第851章 一分錢難倒天子(一)第1113章 上國心態(七)第619章 越簡單 越有效第812章 火中取栗第669章 分贓大會(六)第32章 佈置第720章 下南洋到底爲了啥(下)第684章 偷樑換柱第154章 問蛋別問雞第887章 看懂了史書的傳教士第945章 南洋印度貿易區(下)第129章 拓展天下觀第635章 集齊七美德的劉鈺第863章 妄想第1269章 攻防心理(四)第829章 海牙慘案(六)第1256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二)第179章 無處可抄的體系第291章 外交部的格調過低第715章 歸義軍(中)第1276章 屬性相剋(上)第1483章 終章 九三年(一)第1174章 備戰(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