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章 你順也配碰瓷漢武?

第306章 你順也配碰瓷漢武?

劉鈺緩緩睜開快要睡着的眼睛,心道這等於說的是沒有用的廢話。

真要是內部能改革,以此時世界四分之一的人口、地球最強的手工業生產力,確實只要內部解決了,就天下無敵。

問題是做不到。

只能走歪路子,從外部開始,另起爐竈,培養一羣“武德充沛”的海商,而不是一羣坐地賣貨的坐商。敢冒着五成死亡率玩航海、敢有班超那膽量三十來個人就敢滅國的魄力。

修德,修德,到底怎麼修?你要是修德就能修出一個工業革命的北美泄壓閥、能修出一個能容納一省工業化的市場、能修德修出蒸汽機,怎麼修都行。

現在不談別的,就說一個江蘇省,要是完成了初步工業化,天底下去哪找這麼大的市場?

到時候不往外走,憋在家裡,小農破產,流民遍地,照着四五千萬的人死,誰有那麼大的本事扛得住?

英國搞的那一套,要不是有個美洲的泄壓閥,早炸了;要不是有個印度的市場,那點點工業,法國荷蘭普魯士全都是重商主義高關稅,等着內卷吧。

可是這些東西沒法談,談了他們也聽不懂,這些東西是朝堂上的異端見解,天朝就算要變革,也只能從故紙堆裡找合理性,而不是說一些完全不兼容的政治經濟學。

夫子的書,不是政治經濟學,而是道德倫理學。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道德標準取決於生產力和生產關係。西洋的經濟基礎,除了此時小農頗多的法國,誰會對這一套有興趣?

再說了,這些經典,憑什麼和走底層路線的天主教爭?

在廣西廣東福建這樣的自己家裡,都快輸的褲衩不剩了,一些人靠着走底層路線去對抗族權、夫權,要不是朝廷直接下場禁教……論洗腦能力,連印度那邊的宗教都比不過,標準的窩裡橫。白馬寺可是修到了洛陽。

心裡想着以後自己要改變一下形象,不要那麼尖銳,強忍着心裡的怒氣不出聲。

可偏偏樹欲靜而不風不止。

皇帝見劉鈺也不出聲,竟是主動提及。

“鷹娑伯,你對此事有何見解?”

劉鈺聽皇帝這麼一叫喚,心裡暗罵道這事你讓我怎麼說?

說好了打南洋,但這事現在不能說出嘴,知道這件事的人都封了口,不得外泄。

要是不打南洋,外交確實沒什麼用。

顯然皇帝心裡也知道,要不說南洋的事,道理肯定辯不過。想着劉鈺機靈,也知道劉鈺不可能說漏了要打南洋的事,便想着讓劉鈺出來擋擋風。

皇帝叫他,他也不能不應,只好站出來。

“臣剛纔聽說漢武之事,不由想到另一件事。若說本朝像漢武時代,倒不如說那英荷等國像是漢武時候。”

“說起漢武,臣便想到一人。”

剛纔一羣人罵他是張騫和班超,劉鈺也沒吱聲。這時候又提起了漢武帝時候的舊事,皇帝和朝臣倒是都好奇起來。

“何人吶?”

“桑弘羊。”

“嗯?”

皇帝懵了,大臣們也愣了,心道提桑弘羊幹什麼?

幾個腦洞大的、見識過劉鈺之前在朝堂上是怎麼仗着年輕啥都敢說的,心裡更是一咯噔,心道:提桑弘羊,莫不是……

劉鈺悄悄從袖子裡拿出一些記錄着各種數字的絲絹,掃了幾眼。

“陛下,桑弘羊鹽鐵專營,是以武帝有開邊之資。臣觀西洋制度,多有桑弘羊之法。”

“如東印度公司專營權,非此之外,不得私營。若有私營,抓着查殺。這算不算是桑弘羊鹽鐵專營之策?”

“其桑弘羊之策,使得其國每年歲入數百萬,是以可以開邊拓土。”

“反觀本朝,哪裡有一絲漢武時候的模樣?本朝離着漢武還遠着呢。”

“臣之前曾託人收集了一下西洋各國在江、浙、閩、粵海關的貨物量,很有意思,臣請念一念。”

待皇帝許可,劉鈺把自己託田平統計的數據唸了出來。

“以泰興十四年爲例。”

“泰興十四年,閩、粵、江、浙各海關,西洋船帶貨如下。”

“茶,英圭黎國,5437擔;丹麥,7980擔;瑞典,3280擔;法蘭西,3320擔;荷蘭,5681擔。其餘葡萄牙走澳門,此無算;西班牙人的,亦不曾統計。不入賬的、走私的,都不算。”

“瓷,以箱爲算,一箱大約500斤,大約500件。”

“合計:英,320箱;法,150箱;丹麥,260箱;瑞典,當年無訂燒瓷,卻也拿了80箱;荷蘭,180箱。葡、西不知,走私無算。”

“綢……絲……大黃……”

將海關的明面統計數據唸了一遍後,劉鈺又道:“不算瓷、絲、綢、布、大黃等,只算茶葉。”

“英、法、瑞、丹、荷,共計25700擔。以西葡合計5000擔,大約30000擔。”

“一擔百斤,一斤最差的武夷茶,在歐羅巴洲可賺2錢銀子,另繳3錢銀子的稅。合計五錢銀子,則一擔合純入50兩。”

“則單單茶葉一項,以桑弘羊之法,西洋諸國就能入近二百萬兩白銀。”

“瓷器、絲綢、大黃等皆不算。齊國公去往歐洲,途經羅剎,想來也知道,羅剎的大黃也是官營專營的,不得私賣。”

“剩餘的瓷、絲等物,皆算是與茶相等,則西洋人以桑弘羊之法,便可歲入近千萬。”

“這是天朝特產。再說一下南洋荷蘭人的香料專營。亦是桑弘羊之法,私人經營,當地爪哇人則砍手、斷頭、車裂;本國人私營,則沒收、擊沉、充公。”

“我手裡倒是沒搞到這幾年的,但有一份泰興元年的,那年之前正好歐洲出了點事,有個叫南海商會的,出了點事,牽扯太多,那一年的賬目是公開的。”

“其中,丁香,80萬斤,當年的丁香價格是每斤4荷蘭盾,一盾大約是8錢庫銀。在當地,若如鹽在產地,運到荷蘭十倍利潤,則算盈利200萬兩。”

“肉豆蔻,30萬斤。每斤的價格是2弗洛林,大約是兩錢黃金,算2兩白銀。則利爲60萬兩。”

“胡椒,胡椒倒是便宜,約莫10斤能賺一兩銀子。但量倒是多,荷蘭國在泰興元年合計運走胡椒770萬斤。則利爲80萬兩。”

“諸如蔗糖、蘇木、等不算。西洋人如今又喜咖啡,南洋諸國更是開始種植咖啡,此亦每年約百萬兩。”

“對倭貿易,都是從天朝拿貨,轉口倭國,每年利潤約八十萬兩。”

“對波斯貿易,這幾年波斯有事,故而大減,卻也有近百萬兩。”

“前朝崇禎14年,倒是報過一次總額,摺合資產共4800萬英鎊,摺合庫銀一萬萬五千萬兩。當年利潤約爲四成,扣除戰艦、火炮、駐軍等,歲入約爲2500萬兩。”

“之後雖伴隨日本鎖國、波斯開戰、英法走私香料、葡萄牙的巴西丁香木分走香料,蔗糖降價等等,年入亦有1500萬兩有餘。”

“這還只是一個荷蘭國。靠桑弘羊之術,壟斷專營,年入1500萬兩不止,公司欠債9000萬英鎊約合兩萬萬七千萬兩白銀而不散。”

“本朝……哪好意思與漢武相較?”

“是以我說,這幾位大人動輒將本朝借古諷今,說什麼漢武漢武,只怕論及與漢武相較,尚且不如英荷。連桑弘羊之術都沒有,哪能比漢武呢?”

“我看本朝明明就是文景嘛。”

說完這組數據,劉鈺心道你個大順也配碰瓷漢武?英荷,哪一個玩桑弘羊之術,不比你們玩的明白?

桑弘羊玩的是鹽鐵,合着變成香料蔗糖咖啡茶葉絲綢瓷器,就不是了?

別的不敢說,英國的私人商船敢過好望角,真的是要被擊沉貨物充公、公司六、王室四的,找國王都不好使。

真要是漢武帝、桑弘羊等一批人主政,就這人口,就這貿易競爭力,就這手工業,就這國外市場,一年不搞出一億兩歲入,都不好意思下罪己詔。

你們這羣人哪來的大臉,就好意思碰瓷漢武時代?就漢武帝的外交視野,能讓荷蘭人佔了南洋,連點反應都沒有?

不過他本意倒不是在說這個。

這話裡有話,懂得人自然懂,不懂的人以爲劉鈺真的是在爲“漢武”還是“文景”在爭辯。

漢武帝在歷史上的名聲不好,至少此時不咋地,和秦始皇差不多吧。文人眼中,衛青是奴才,漢武帝是暴君。

但文景,就好多了。要是宋仁宗,就更好了。

這時候用英荷的例子,來說天朝距離漢武帝的政策差得遠,完全不用擔心,實則並非要說這個。

朝堂上知道劉鈺要對南洋動手的幾個人,都明白這組數據是說給皇帝聽的。

因爲他既不說英國,也不談法國,偏偏談荷蘭。

這分明就是在利誘皇帝,告訴皇帝搞下南洋到底有多大的利潤。

怕與民爭利?沒事,反正民也走不出馬六甲,也拿不到荷蘭人壟斷的香料。

不算糖和咖啡,只算香料,只算往歐洲賣的香料,這都將近六七百萬兩了,數據詳實、明明白白,這還不打,等什麼呢?

劉鈺心裡明鏡似的,哪有什麼君臣共治?自從朱元璋廢了丞相之後,內閣也好,天佑殿也罷,通通全是秘書處。

皇帝都是天子、宰相一肩挑的。皇帝不上朝,內閣處理政事,那也只是秘書代行領導的權責,說擼就擼的。

這外交部的設置,也是一樣。最後還是皇帝說的算。

只看皇帝願意爲此付出多大的代價——被罵的程度。

當初劉鈺說南洋價值幾個河南省的賦稅,現在把數據明確地報給皇帝了,皇帝腦子只要不壞,就應該清楚,這事得辦。

辦,就得設置外交部,因爲劉鈺說英荷同盟,說荷蘭有60萬料戰艦……以及荷蘭東印度公司現在欠債9000萬英鎊。

往好了說,這叫此時正值虛弱,交好法國,避開英國參戰,則可一舉而定。

往壞了說,欠債也是本事。你大順國庫欠債兩億七千萬兩白銀試試?去了零,都夠嗆,欠債這麼多還沒跨,足見實力強勁,不借法國之力“以夷制夷”,恐事難成。

皇帝聞弦知意,心道你倒是滑頭,這話是說給朕聽的,至於什麼漢武還是文景,卻也不是廢話。

朕要是起了收對外貿易專營的心思,那便是與民爭利;若是奪了南洋,本就非民之利,只要不往本國專營,那便會少許多罵聲。

到時候內帑留一些,分戶政府一些,這嘴便都堵上了。這便是你說的做新餅、別分舊餅?

想到這,又看看劉鈺,心道這廝果是長大了。本以爲今日朝議,又會口出狂言,瘋狗一般到處咬,看來這要結婚的人,以後有個在乎的,身後背的東西多了,果然便穩重老實了。

這便好,朕不怕你有本事,還就怕你沒什麼在乎的。

(本章完)

第111章 廷議菜市場第715章 歸義軍(中)第927章 戰前輿論準備(中)第444章 暫苦諸君十年第1301章 死與復仇(二二)第1109章 上國心態(三)第1195章 木牛流馬(二)第1154章 多歧路,今安在(九)第182章 隨時準備着第64章 笑與悲第1226章 開戰(五)第738章 白手起家第1456章 最終的鬧劇(三)第1506章 終章 九三年(廿四)第444章 暫苦諸君十年第866章 我是來監管你們的(二)第784章 新舊利益的衝突(一)第164章 攤丁入畝第1146章 多歧路,今安在(一)第505章 故技重施第338章 下心毒第881章 區別對待(下)第1039章 大獲成功(四)第430章 權謀第1499章 終章 九三年(十七)第821章 大事成矣(八)第1098章 工業革命(十一)第387章 意外之請第234章 打小抄第1475章 臨別告誡(一)第1356章 英國的總崩潰(五)第84章 請別死第1186章 我殺我自己第1310章 死與復仇(三一)第672章 伐韓?伐蜀?(下)第1308章 死與復仇(二九)第466章 爲何要抑商第283章 想幹實事的官僚也有不少第823章 大事成矣(十)第732章 窗戶和門的區別第119章 昂貴的馬屁第1205章 太子難當(中)第362章 治標治本二選一第331章 雷罰第1251章 復辟的代價(上)第1349章 三角貿易(中)第1156章 多歧路,今安在(十一)第1337章 恐嚇出來的費城會議(八)第466章 爲何要抑商第452章 有福了第954章 釣魚第6章 邀請第823章 大事成矣(十)第1153章 多歧路,今安在(八)第1102章 工業革命(十五)第1219章 大忠臣(上)第573章 邦加的大麻煩第140章 錯路第242章 泰興十六年的變化(中)第436章 各自打着小算盤第1512章 終章 九三年(三十)第41章 得來全不費工夫第1267章 攻防心理(二)第921章 舊的不去,新的不來(五)第751章 表演戰(一)第583章 都是生意(上)第451章 破除好感第519章 城裡城外(下)第941章 自覺(三)第1483章 終章 九三年(一)第1253章 復辟的代價(下)第35章 府兵第60章 思維差異第765章 荷蘭災難年(五)第1377章 凡爾賽和約(四)第566章 領海和內海第1191章 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下)第689章 建議投降第465章 重利輕義第913章 南洋大開發(八)第814章 大事成矣(一)第743章 巴達維亞新政(四)第1006章 新生代(下)第531章 兩頭下注第1080章 爭功(五)第75章 五拜三叩首第378章 還是朝貢第1241章 三戰定印度(八)第1167章 備戰(六)第618章 十月的聖彼得堡第340章 宿命第438章 王土之界第929章 覺醒(一)第482章 河豚之喻(下)第1343章 拼命是錯的 掙錢是對的(三)第630章 鼓勵西進的真正目的第763章 荷蘭災難年(三)第917章 舊的不去,新的不來(一)第269章 俄國需要一位明君第358章 實封
第111章 廷議菜市場第715章 歸義軍(中)第927章 戰前輿論準備(中)第444章 暫苦諸君十年第1301章 死與復仇(二二)第1109章 上國心態(三)第1195章 木牛流馬(二)第1154章 多歧路,今安在(九)第182章 隨時準備着第64章 笑與悲第1226章 開戰(五)第738章 白手起家第1456章 最終的鬧劇(三)第1506章 終章 九三年(廿四)第444章 暫苦諸君十年第866章 我是來監管你們的(二)第784章 新舊利益的衝突(一)第164章 攤丁入畝第1146章 多歧路,今安在(一)第505章 故技重施第338章 下心毒第881章 區別對待(下)第1039章 大獲成功(四)第430章 權謀第1499章 終章 九三年(十七)第821章 大事成矣(八)第1098章 工業革命(十一)第387章 意外之請第234章 打小抄第1475章 臨別告誡(一)第1356章 英國的總崩潰(五)第84章 請別死第1186章 我殺我自己第1310章 死與復仇(三一)第672章 伐韓?伐蜀?(下)第1308章 死與復仇(二九)第466章 爲何要抑商第283章 想幹實事的官僚也有不少第823章 大事成矣(十)第732章 窗戶和門的區別第119章 昂貴的馬屁第1205章 太子難當(中)第362章 治標治本二選一第331章 雷罰第1251章 復辟的代價(上)第1349章 三角貿易(中)第1156章 多歧路,今安在(十一)第1337章 恐嚇出來的費城會議(八)第466章 爲何要抑商第452章 有福了第954章 釣魚第6章 邀請第823章 大事成矣(十)第1153章 多歧路,今安在(八)第1102章 工業革命(十五)第1219章 大忠臣(上)第573章 邦加的大麻煩第140章 錯路第242章 泰興十六年的變化(中)第436章 各自打着小算盤第1512章 終章 九三年(三十)第41章 得來全不費工夫第1267章 攻防心理(二)第921章 舊的不去,新的不來(五)第751章 表演戰(一)第583章 都是生意(上)第451章 破除好感第519章 城裡城外(下)第941章 自覺(三)第1483章 終章 九三年(一)第1253章 復辟的代價(下)第35章 府兵第60章 思維差異第765章 荷蘭災難年(五)第1377章 凡爾賽和約(四)第566章 領海和內海第1191章 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下)第689章 建議投降第465章 重利輕義第913章 南洋大開發(八)第814章 大事成矣(一)第743章 巴達維亞新政(四)第1006章 新生代(下)第531章 兩頭下注第1080章 爭功(五)第75章 五拜三叩首第378章 還是朝貢第1241章 三戰定印度(八)第1167章 備戰(六)第618章 十月的聖彼得堡第340章 宿命第438章 王土之界第929章 覺醒(一)第482章 河豚之喻(下)第1343章 拼命是錯的 掙錢是對的(三)第630章 鼓勵西進的真正目的第763章 荷蘭災難年(三)第917章 舊的不去,新的不來(一)第269章 俄國需要一位明君第358章 實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