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邀請

第6章 邀請

他以爲父親居廟堂之高必憂其國,給自己的這本小冊子,上面定是些事關國朝前途、禁教與西學之類的大事,憂思國朝之前途。

可只掃了幾眼,劉鈺發現真的是高估自己老爹的覺悟了。

這幾張紙,竟然是《前明武定侯襲封錄》,也就是《英烈傳》裡射殺陳友諒的郭英家族。

大致看了看,劉鈺也明白父親的意思了,有些話終究不太好意思當面說。

郭英的這個武定侯傳承的很坎坷,出過事,爲了襲爵,堂兄弟、親兄弟之間互相拆臺告狀:有舉報哥哥是奸生子親爹帶綠帽的,有舉報弟弟不孝順的。

爲了襲爵,也是拼了。

爲了襲爵,兄弟相殘,鬧到最後誰也沒撈到好處。

話裡有話,很明顯這是說給劉鈺聽的。

劉鈺在武德宮裡成績優良,自小聰慧,他大哥就差得遠。

但襲爵肯定是大哥襲,劉鈺日後是要分出去的,可能父親也有拿自己和皇室聯姻的意思,就怕自己學當年前明郭家借公主之勢要爵?

總歸這意思,就是以後不要學前朝武定侯家裡,鬧成那個樣子,對誰都沒好處。

劉鈺笑了笑,心想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手心手背都是肉,有些話確實不好當着面說,弄成這樣打啞謎的形式。

不過看得出來,父親還是對他充滿期待的。

小冊子的最後,還有一部分內容,父親用筆在上面仔細地畫了幾道黑線:郭英之第六子,就襲了個六品的承德郎。第六子之子,父親不過六品,卻靠着軍功,封爲定襄伯,土木堡後成爲勳貴砥柱。

明英宗復辟後,郭登進言道:方今四海臣民思慕聖德,甚於飢渴,不有非常曠蕩之恩,何以竦動天下之心,以慰其歡忻鼓舞之情?”

也就是說,他請求明英宗收攬人心,將那些被革除的勳貴們重新封爵。這個當初襲爵根本沒戲的旁支,靠着自己終究成爲了勳貴們的遮陰傘,反救了本家。

看到這,劉鈺明白,父親對自己其實充滿了期待。

武德宮裡評了個上上,也是很高興的,只是礙於一些緣故、或者爲了家庭和睦,沒辦法大張旗鼓地表揚自己,也怕大兒子心裡不痛快。

兄弟之間,只要不分家產都和睦,可一旦涉及到家產爵位,怕是不會消停。

表揚了小兒子,大兒子怎麼想?會不會覺得這是父親有意讓小兒子襲爵?

不表揚吧,又對不起小兒子,而且看來劉盛也是打定了長子襲爵的心思了,不想家裡鬧騰出事來。

這是希望自己走前明定襄伯郭登的路?憑一身本事,自己不襲爵,愣生生打出個新爵位?

“望子成龍,其心可嘆。只是父親啊父親,哪這麼容易啊?”

幽幽長嘆,劉鈺心裡很清楚這“武德宮”是個啥。

既是皇權的刀,也是皇權的擦屁股紙,無非是用來和江南士紳儒生們討價還價的籌碼。

對皇權而言,士紳固然混蛋,勳貴也不是什麼好鳥。打天下用得着勳貴,天下安定,還是要靠士紳,以文御武。

大順開國極難,開國後也沒有屠戮功臣。

不僅僅是因爲小闖王李來亨有魄力,更主要的原因是……李來亨是李過的義子,李過是李自成的侄子,戰功大將如袁宗第、劉體純、黨守素等人,等天下平定後,都已經老了,都是小闖王的爺爺輩了。

李來亨手裡有當年的孩兒軍,那時候也都長大了,挑大樑了,根本不怕。

時間,是比鋼刀鐵劍更可怕的殺人利器。

WWW ●тtκan ●℃ O

熬死了就好,何必擔個屠戮功臣的惡名?

三十多歲的小闖王,難道怕六十多歲的爺爺輩們熬死自己?

種種緣故之下,大順才能用武德宮三舍法,以強勢的勳貴對抗士紳。

可也正因如此,大順的勳貴們比前明要強勢的多,平衡駕馭更需要皇帝的手段,時常也會打壓。

劉鈺憋屈就憋屈在他這個翼國公公子的身份上,就算自己在武德宮拔得頭籌,得了魁首之名,皇帝真的能重用?

真的能讓當朝翼國公家族裡,再出一個權臣?

封建宗法冷冰冰的,總算這幾張紙,劉鈺感覺到出一絲絲父子之情。

至今還沒見到大哥、二哥,也不知道那個將來要襲爵的大哥,對自己是怎麼個態度?

再想着如今的時代,大順已經落後,自己似乎不能混吃等死,得使勁兒往上爬。

如果該爬上去的不爬上去,那麼不該爬上去的就爬上去了,可是,怎麼爬呢?

扔了紙筆,站起來在地上轉了好幾圈,就像是被咬斷了尾巴的貓一樣,木屐在地上發出踏踏的響聲。

雨燕蹙着眉,也不知道劉鈺是怎麼了,便悄聲呼喚。

“三爺這是怎麼了?可是有什麼心事?”

正說話間,外面傳來一陣輕微的腳步聲。

不等劉鈺反應,雨燕已經出了屋,片刻後回來,笑道:“三爺今日有心事,正好借酒消愁。去找朋友聊聊也好。”

“這不,齊國公的二公子派人來請,說是他哪裡來了些陽澄湖的蟹,還有些雞頭、菱角之類的新鮮物。又說福建節度使那邊送了些時鮮的平和拋,讓你過去吃酒。”

劉鈺正心煩着呢,便沒頭沒腦地來了一句。

“齊國公家老二也是個沒心沒肺的。混吃等死……”

雨燕掩着嘴嗤嗤一笑,心說三爺今日可真是古怪。雖不知劉鈺心事,心有不安,可也知道這頓酒定是要去。

她就撇了扇子,早早去準備了衣衫了。

這非是出去喝花酒,而是要去齊國公府中,即便如今秋老虎正凶,可也不能只穿一件紗衫就去。

不多時,找出來一件淡青色的倭緞料子的繡袍,換了有些酒氣的紗衫。

怕吃酒吃到夜裡,又準備了一件駝絨細織的斗篷,到時候讓貼身小廝提着放在車中準備。

劉鈺雖是沒頭沒腦地罵人家混吃等死,可也知道這頓酒不去不成。

齊國公家族和自家一樣,都是大順的頂尖家族,自己和齊國公家老二又向來交好,亦算是朋友,且非是狐朋狗友那種。

齊國公家姓田,老二叫田平,也不是那種胡吃海喝的人。

今日來請自己過去,應該是有事,也不知道是什麼事,不知道和自己的前途有沒有點關係。

再一想,父親說朝廷有禁教意圖,就是源於福建節度使的奏摺。而田平邀自己過去,也說是福建節度使送來的一些吃的,難不成相關?

越想越有這種可能,田平這人劉鈺還是瞭解的,不會只因爲吃喝就找自己。

田平祖上叫田見秀,農民軍陣營裡的奇葩人物。

臧否當年英豪,義救孫守法的劉體純當得起一個“俠”字,把家底子都拿出來要給永曆當禁軍壓制軍閥的高一功撐得起一個“正”字,康熙年間還發動反擊證明大明還有活人在大陸的小闖王扛得住一個“勇”字,而這個田見秀,就剩下個“仁”,而且還是婦人之仁、小仁小義的仁。

當年一片石後,多爾袞飄了。兵分兩路,準備一路滅大順,一路滅南明,已然分兵。

結果田見秀打出了個“懷慶之戰”,證明了大順纔是滿清心腹之患。多爾袞如夢方醒,即令去滅南明的多鐸回師。南明那邊也正好“聯虜平寇”,認爲吳三桂引清兵入關有大功,封爲薊國公,賞銀五萬兩,漕米十萬石。唯一一個趁勢反擊有點勇氣的,還是給李自成戴過綠帽子的原流寇高傑。

隨後潼關戰役大順失敗,李自成認爲繼續南撤,拉長戰線,準備趁着滿清攻擊線延長的機會反擊,讓田見秀把西安的糧食都燒了,或者分給百姓,總之不能讓滿清拿到手。

結果田見秀“仁”大發了。

認爲分給百姓,滿清肯定會搜刮百姓,百姓受苦。

燒了,滿清沒有糧食,肯定也會搜刮百姓,百姓還是受苦。

不如把倉庫直接留給滿清,這樣他們就不會襲擾百姓了,百姓就不會受苦了……

於是這位“仁”將,找了點木頭隨意點了把火,跟李自成說我都燒了。結果就是滿清吃飽喝足追着大順的屁股後面打,折了劉宗敏等人。

好在九宮山後,李過掌權,荊州之戰陣斬勒克德渾田見秀出力極大,也自知自己當不了頭目,力推李過掌權,最後也封了個齊國公。

但這個齊國公封的意味深長,也不知道是李來亨的意思,還是李過的遺命。

前明從沒有過正式的齊國公,因爲元朝封過三個特別的齊國公——一個是“宋張弘範滅宋於此”的齊國公張弘範;另一個是追贈的理學大儒朱熹;以及孔子的爹叔梁紇。

所以田見秀的這個齊國公,在明末衍聖公剃髮上表、保國還是保天下思辨極爲激進的明末背景下,就彆扭得很。

甚至,有點噁心。

連沒保護好李自成的張鼐,封的爵名都比田見秀的好聽。

錯不在齊,錯在封過齊國公的人,大約有那麼些白鐵無辜鑄佞臣的意思。

這也導致了田家和別的勳貴不一樣,像是劉鈺的老爹謹小慎微,但田家的人從田見秀之後,有那麼點“知恥而後勇”的意思,對待子孫後代極嚴。

四代人死在戰場上七八口子,似乎在拼命證明自己家沒有那麼不堪。

田平和劉鈺是武德宮的同窗,成績相當不錯。

只不過劉鈺醉心西學,弓馬騎射也都還行,田平因爲一些原因就差一些,但是經史子集的底子比劉鈺不知道高到哪裡去了。

劉鈺琢磨着田平應該是有正事找自己,便催促了雨燕兩聲。

雨燕哎答,趕忙服侍劉鈺換了衣服,白蔥般的手指輕柔地劃過劉鈺的脖頸,雨燕不動聲色地向後退了退,滿臉羞紅。

雨燕不能出門,便讓使喚丫頭捧着夜裡吃酒回來時的衣衫去了內門附近的小門,喚來了在外面等着的小廝。

準備停當,出了門,田平派來的車馬已在門外等待多時。

見劉鈺來了,小廝趕忙掀開車門,又取來踏凳讓劉鈺上了車。

齊國公府距離劉鈺家也不遠,可也不近。

在月牙河附近,旁邊不遠就是宛平縣衙,這不是七七事變的那個宛平縣,那個宛平縣衙門是後來搬到盧溝橋的,此時的宛平縣衙門就在紫禁城外牆下。

緊挨着宛平縣衙門的就是宛平縣的牢房,每年覈准死刑秋後問斬的人都從這裡出發,自前明時期便是如此,都說此地陰氣重不吉利。

與劉鈺他們家門前的前明浣衣局並稱皇城腳下陰氣最重的兩處地方。

宛平這地方邪門的緊,崇禎十一年,崇禎帝修築宛平城。西門叫永昌門、東門叫順治門。這城剛修完,之後的事也就應驗了,打西邊來了個永昌帝、自東邊來了個順治帝。

再加上那縣衙門陰氣重的傳聞,更添了幾分亂力怪神的意境。

但田見秀因爲封“齊”國公的事,憋了一肚子氣,偏偏選中了此地修了府邸。

勳貴圈子都知道當年田見秀在賭氣,卻也都沒勸,劉體純、袁宗第都對田見秀的“小仁義”不滿,連張鼐都把明朝玉璽交給從陝西輾轉來的李過,而不是在一起的田見秀。

等馬車到了齊國公府,早有小廝去裡面報知,便開了角門,田平迎到了內門口。

兩人年紀相仿,田平也是十六七歲。

國公府裡不缺吃喝,田平長得也是人高馬大,略微有些胖,可也還沒那麼離譜,很是壯實。

穿一件青色紗衫,手裡裝模作樣地打着一把紙扇,微有些胖的臉上滿是汗珠。

“守常兄,既來了,就要先恕罪則個。”

這酒還沒喝,飯還沒吃,田平先來一句恕罪則個,叫劉鈺一頭的霧水。好在他還知道“守常”是自己的表字,不至於對方叫個守常以爲是在喊別人。

他來之前,心裡就裝着心事。

見了田平也不好再悶着臉,只好堆出笑道:“恕的什麼罪啊?平日裡喝酒的時候,你起來了興致,赤膊也曾赤過,那時候都不叫恕罪,今日恕的什麼罪?”

這田平是個性情中人,喝大了的時候,什麼彪事都做過。

回憶着以往自己說話的語氣和熟人調侃的方式,劉鈺熟練地模仿了一下自己平日的語調。

聽劉鈺這麼一說,田平哈哈一笑,拉着劉鈺的手一起進了門。

剛進門,田平就笑道:“守常兄,今日呢,確實是請你來吃酒的。這話不假。但是呢,吃酒之前,還有另一件事。民間坊間道:要吃酒先賣力氣……嘿嘿,今日得請守常兄先賣賣力氣了。”

這話說的劉鈺雲裡霧裡的,奇道:“到底什麼事,神神秘秘的?”

“守常兄平日素好西學,京城皆知。今日這事,便是與此有關。”

一聽這個,劉鈺心下似乎是明白了什麼,果然和福建節度使的那封奏摺有關,這田平也愛打啞謎,還說什麼福建節度使送來的平和拋……

平和拋是啥玩意啊?劉鈺哪知道,倒是就注意到了“福建節度使”這五個字。

他也不動聲色,故意一甩手,苦笑道:“休提西學二字。我今日剛剛被父親說教了一番。西學西學,坑我不淺吶!”

田平一聽劉鈺這樣說,便壓低聲音道:“可是因爲福建節度使今日朝會奏摺的事?”

齊國公府中消息自是靈通的,但也不可能直到剛剛發生在劉府的事,顯然是因爲平日劉盛的謹慎性格,這邊猜到了。

劉鈺點點頭,田平一拍大腿道:“着啊!我父親就猜着了!果然啊,翼國公的小心謹慎,真是……”

劉鈺打趣道:“兄弟,這也是你的不是了。你就直接說有事找我便是,卻說什麼來吃酒?這可大大的不對。”

田平聞言,卻一擺摺扇笑道:“此時需怪守常兄平日裡只讀那些西洋學問,不懂聞弦知雅意的境界。我說請你吃酒,又說福建節度使遞來些平和拋。那平和拋便是平和的蜜柚,這裡面卻有個典故。”

“閩人言:品閩中諸果,荔枝爲美人,福桔爲名士,若平和拋,則俠客也。何謂俠客?賈瘦島言: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

“守常兄學了十年西學,不正是十年一劍?此番邀你來品福建蜜柚平和拋,那正是要用你這十年本事。”

“今日把示君,朋有難言事。自然便以平和拋做俠客之請,有何不對?是你讀書少,不明白其中含義,反倒怪起我來。”

劉鈺哈哈一笑,心道沒有文化水平還特麼不能在圈子裡混了嗎?

又想,特麼的福建節度使搞出來這事,不會是你們家指使的吧?要不幹嘛給你家送禮,沒聽說給我家送禮?

知田平也是說笑,也知道恐怕這件事不會小。果然,田平收斂了笑意,正色道:“今天這事,其實我就是傳個話。其實是我父親尋你,讓你做一些事。”

“齊國公找我?”

田平的父親就是這一代的齊國公,兩家關係不錯,上代還有姻親,劉鈺萬萬沒想到居然是田平的父親找自己。

“到底何事?”

“走吧,去了你就知道了。好事,既關乎守常兄的前程,又關乎今日朝堂上的事。除了你,也沒有更合適的人選了。”

(本章完)

第746章 巴達維亞新政(七)第253章 再快一些第130章 暴論第272章 巴達維亞的必然(中)第361章 不擔責任的表演第186章 維持互信第789章 新舊利益的衝突(六)第598章 奇葩的時代第205章 入營第607章 下三濫手段第944章 南洋印度貿易區(中)第507章 朝廷的厚望第965章 扣帽第1290章 死與復仇(十一)第679章 北方的最後一件事第338章 下心毒第424章 臥薪嚐膽還是毫無骨氣第70章 不明碼標價的交易第293章 第三種可能第1418章 黃河問題的最後一步(九)第15章 居高臨下第452章 有福了第673章 不神聖的神聖同盟第1097章 工業革命(十)第1257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三)第1461章 最後的鬧劇(八)第620章 大順在歐洲的第一次亮相(一)第782章 身份第1043章 新危機(上)第1201章 木牛流馬(八)第9章 翻譯問題第1166章 備戰(五)第80章 開個小洞第589章 面子裡子第711章 悄然改變的心態第334章 雞肋的軍港第1405章 遷徙路(八)第40章 野心第1063章 堂下何人狀告本官(七)第228章 嘗試外交第444章 暫苦諸君十年第398章 主心骨第1497章 終章 九三年(十五)第1219章 大忠臣(上)第1427章 必死之局(下)第658章 光榮復辟(下)第1304章 死與復仇(二五)第646章 亮相帶來的思維改變第774章 被盟友坑的法蘭西(下)第1486章 終章 九三年(四)第1163章 備戰(二)第725章 殺心第1149章 多歧路,今安在(四)第395章 樞密院第724章 牆頭草(下)第51章 小小批評第1195章 木牛流馬(二)第1480章 臨別告誡(六)第1404章 遷徙路(七)第111章 廷議菜市場第1409章 土豆和向心力(下)第291章 外交部的格調過低第1213章 統一市場與地方利益(下)第599章 煽風點火第892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三)第633章 斡旋家第385章 駐英大使第751章 表演戰(一)第1366章 裡病外治(二)第1070章 惡龍殘影(五)第98章 十六年後方爲人第567章 預判了你的預判第1420章 事已畢(上)第915章 南洋大開發(十)第273章 巴達維亞的必然(下)第376章 最後一次外交(上)第1230章 開戰(九)第1163章 備戰(二)第850章 誤解第692章 從零到一的貶值第1077章 爭功(二)第622章 大順在歐洲的第一次亮相(三)第1168章 備戰(七)第460章 大家的困境都差不多第1253章 復辟的代價(下)第127章 必拿下第1198章 木牛流馬(五)第1184章 區別很大第459章 馬關換約二十八條第1252章 復辟的代價(中)第70章 不明碼標價的交易第1429章 王謝燕,百姓家(中)第420章 奇襲第1402章 遷徙路(五)第420章 奇襲第679章 北方的最後一件事第1129章 新的天下(上)第33章 邊軍第79章 以朝鮮爲跳板第409章 約法三章
第746章 巴達維亞新政(七)第253章 再快一些第130章 暴論第272章 巴達維亞的必然(中)第361章 不擔責任的表演第186章 維持互信第789章 新舊利益的衝突(六)第598章 奇葩的時代第205章 入營第607章 下三濫手段第944章 南洋印度貿易區(中)第507章 朝廷的厚望第965章 扣帽第1290章 死與復仇(十一)第679章 北方的最後一件事第338章 下心毒第424章 臥薪嚐膽還是毫無骨氣第70章 不明碼標價的交易第293章 第三種可能第1418章 黃河問題的最後一步(九)第15章 居高臨下第452章 有福了第673章 不神聖的神聖同盟第1097章 工業革命(十)第1257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三)第1461章 最後的鬧劇(八)第620章 大順在歐洲的第一次亮相(一)第782章 身份第1043章 新危機(上)第1201章 木牛流馬(八)第9章 翻譯問題第1166章 備戰(五)第80章 開個小洞第589章 面子裡子第711章 悄然改變的心態第334章 雞肋的軍港第1405章 遷徙路(八)第40章 野心第1063章 堂下何人狀告本官(七)第228章 嘗試外交第444章 暫苦諸君十年第398章 主心骨第1497章 終章 九三年(十五)第1219章 大忠臣(上)第1427章 必死之局(下)第658章 光榮復辟(下)第1304章 死與復仇(二五)第646章 亮相帶來的思維改變第774章 被盟友坑的法蘭西(下)第1486章 終章 九三年(四)第1163章 備戰(二)第725章 殺心第1149章 多歧路,今安在(四)第395章 樞密院第724章 牆頭草(下)第51章 小小批評第1195章 木牛流馬(二)第1480章 臨別告誡(六)第1404章 遷徙路(七)第111章 廷議菜市場第1409章 土豆和向心力(下)第291章 外交部的格調過低第1213章 統一市場與地方利益(下)第599章 煽風點火第892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三)第633章 斡旋家第385章 駐英大使第751章 表演戰(一)第1366章 裡病外治(二)第1070章 惡龍殘影(五)第98章 十六年後方爲人第567章 預判了你的預判第1420章 事已畢(上)第915章 南洋大開發(十)第273章 巴達維亞的必然(下)第376章 最後一次外交(上)第1230章 開戰(九)第1163章 備戰(二)第850章 誤解第692章 從零到一的貶值第1077章 爭功(二)第622章 大順在歐洲的第一次亮相(三)第1168章 備戰(七)第460章 大家的困境都差不多第1253章 復辟的代價(下)第127章 必拿下第1198章 木牛流馬(五)第1184章 區別很大第459章 馬關換約二十八條第1252章 復辟的代價(中)第70章 不明碼標價的交易第1429章 王謝燕,百姓家(中)第420章 奇襲第1402章 遷徙路(五)第420章 奇襲第679章 北方的最後一件事第1129章 新的天下(上)第33章 邊軍第79章 以朝鮮爲跳板第409章 約法三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