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不明碼標價的交易

第70章 不明碼標價的交易

劉鈺的一片“忠心爲國”之言,讓李淦略微有些不太理解。

要說世上沒有毫無私心一心爲國的,那是胡扯。

周公武侯到武穆,二十三史中數不勝數,可劉鈺特殊的身份,讓李淦不得不多想一想。

按說,劉鈺學過西學但沒有受洗。當日在金水橋問話的時候,也是狠狠咬了那些傳教士一口,說他們藏私,頗多莫須有誅心之語。

可當日熱氣球飛昇震動京城後,京城朝野都知道劉鈺自己吹出去的牛嗶:我劉守常西學之強,天下罕有能出吾右者,特別強。

從金水橋問話開始,這個劉鈺就一直老琢磨着學西洋學問、聯絡西洋諸國、會通中西。

李淦在想,是不是劉鈺準備挾洋自重?

若是將來與西洋諸國聯絡,朝中主持此事的人,似乎非此人不可。

到時候,與西洋諸國交往越密,這劉鈺的地位也就越高。

戰爭的壓力,使得李淦對於對外交流並不反感,也知道西洋諸國的水平不低,只是擔心朝中日後出現一批勾結外國的。

不過,這個念頭一閃而過,李淦立刻自己否決了。

劉鈺是勳貴子弟出身,不用走偏途,正常走武德宮就行。

如今有了這份功勳、又是勳貴子弟裡少數幾個能打的。只要不出打差錯,完全有機會混到頂,似乎也沒必要走歪路子。

放着平坦現成的大路不走,去走崎嶇小路?除非是腦子有病。

至於說劉鈺的“忠心”,李淦心裡也有數。

自新順荊州之戰後,保天下之論就成了大順的合法性來源,所謂“君子從道不從周”,這劉鈺忠的是“天下”,未必是忠於他李淦。

有時候看着是一回事,但有時候絕對不是一回事。關於這其中區別,李淦自小接受過皇室教育,大抵還分得清。

這種人吧,你說他是忠臣,他也忠。

只要你的“道”和他認爲的“道”相同,絕對忠,忠到捨生取義都沒問題。

可要說不是。

要是他認爲你的“道”不是他所認可的“道”,這種人犯起蹩勁兒來,那是真敢學海剛峰、魏文貞的。

吾道孤、泛舟於江湖倒還好,互相眼不見心不煩,牢騷幾句也沒事,反正國朝太宗遺訓,不因言獲罪。

就怕覺得吾道孤怎麼行?得讓吾道不孤啊,於是唸了句詩,“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就去幹了一番大事,這就不好了。

李淦心想,這是個人才,但怎麼用,卻得有說法。如今正有個事兒,可以試探試探。

眼看劉鈺還趴跪在地上,李淦輕咳一聲道:“卿之言,尚需再議。既說到這,朕也要考教考教你。你應看到城外的蒙古騎手,也知喀爾喀部首領來此,你可知其中深意?”

劉鈺心想這不是禿頭上的蝨子嗎?

想了半天,憋出來一句算是有點文化的詞。

“此陛下效舜帝故事。執干鏚舞、有苗乃服。”

李淦略作點頭,嗯了一聲,心想你倒是乖巧,你要不說這句話,我還得把話慢慢拉扯到這句話上。你既說了,倒是省了我多繞一個圈子。

“當舜之時,有苗不服,禹將伐之。舜曰不可。乃修教三年,執干鏚舞,有苗乃服。朕初讀此事,便有不解。”

“禹亦先賢,豈不知修教之事?怎麼舜帝就能想到執干鏚舞使有苗服,而禹就不能想到呢?後朕讀《梁惠王》,及至讀到‘非不爲也、實不能也’,方而恍然。”

“禹亦先賢,豈不知修教之事?非不爲也,實不會也。執干鏚非大禹之所長。”

“及至朕登大統,西北戰亂頻頻、羅剎屢屢南侵,朕又多品出幾分滋味啊。若是先祖高宗皇帝,必自提甲兵十萬,一年而臨天山。”

“征戰之事,朕不及先祖遠矣,粗通大略,實不能比。卿以爲朕此番出征,有苗可服乎?”

劉鈺幾乎是脫口而出那句話……陛下不能將兵而善將將……這句話眼看第一個字已經噴出口了,劉鈺幾乎是差點把舌頭咬掉了,停住了後面的話。

這話不只是不吉利,而是犯忌諱。

雖說此時就算說出來,皇帝也不會勃然大怒,但指不定皇帝心裡會不爽。

冷汗涔涔,腦子卻轉的飛快,劉鈺也咂摸出來兩分滋味,只是不知道自己咂摸的味兒是不是皇帝想要自己品出來的味兒?

賭一把!

試探着回道:“陛下,大禹或許不會執干鏚舞,但羣臣中自有會教人執干鏚舞的。日後有苗再來,見干鏚舞仍舊,多半以爲大禹會,自然也是心服。”

“國朝自有教化,乃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陛下只需垂拱而治,自有羣臣各善其場。陛下只需調配即可,使能者各盡其力,則皆爲天子之德之功。”

“喀爾喀蒙古乃化外之民,不知教化。畏威而不懷德,所選首領,不以德論而以武論,更不知垂拱而治各司其職之意。化外所服者,個人也,而非一國文德也。”

“對此化外之民,不能夠用化內之臣的想法,陛下宜教他們以爲陛下武德充沛,心服之後,方可慢慢教化。”

“臣斗膽……請陛下部署陣圖、臨陣指揮。臣等皆爲參謀,擬定多種計劃,具體採用何等,還請陛下聖裁。”

“以此,待破城,喀爾喀人皆以爲陛下武德充沛,心服口服;將士也知陛下遠謀大略,心生敬仰。”

“陛下日後亦可設立參謀部,由參謀制定進軍、後勤、對戰等等計劃。陛下聖裁選定,指點將士,亦可使前線將士均知陛下善戰威名。將士皆知陛下才略,知陛下而不知其將。”

悄麼麼地掃了一眼皇帝的腳,心說當皇帝的都這麼累的嗎?

你不怎麼會打仗,又想軍中立威叫軍中以爲你很猛,那你直接說就得了唄?非得繞這麼大的圈子,還得做臣子的斗膽求你這樣……

只是不知道皇帝繞了半天圈子,想說的到底是不是這個意思?

李淦盯着劉鈺的後腦勺看了幾眼,心想你倒是挺上道。看來也不是那種認死理兒的,還是挺知道變通的。

知道變通,這就好辦了。

但他沒有立刻認可這番話,而是反問道:“宋時,多以御圖爲陣,將士不敢逾越,以至常敗。這又該如何避免呢?”

“回陛下,若陛下親臨前線,則可以召集重將參謀,聖裁而定戰術。若陛下不臨前線,則只做戰略,而不定陣法、野戰等前線事。如今陛下親臨前線,自然是要親臨戰陣、指導攻城,以壯軍威,將士見陛下親自點兵排陣,亦會士氣高昂,奮勇數倍。待破城時,將士定然山呼萬歲,喀爾喀蒙古也可知陛下之能,其心乃服。”

李淦笑了笑,這話很合自己的心意。

本來他親征的目的,一個是爲了方便喀爾喀蒙古戰後直接臣服方便操作,另一個就是在軍中刷一刷威信。

可是第一戰的威信刷的不怎麼好。李淦也知道自己斤兩,陣前微操這種事他也不能去幹。

劉鈺在東邊打的不錯,若是讓劉鈺出主意、自己冒名說是自己指揮的,那效果肯定不錯。

只是這樣一來,劉鈺這一戰的功名就難免不顯。雖說雷霆雨露皆爲聖恩,但拉下臉讓臣子讓功勞給自己,也不太好。

既是劉鈺上道,主動說了,這就簡單了。

至於這份功勞嘛,自己當然會記在心裡。

雖然這一次攻城之功是沒了,但只要劉鈺日後別出去大嘴巴,說什麼“捕魚兒海攻城戰其實是我指揮的”,日後便可以慢慢給好處。

見劉鈺很上道,李淦也不好直接同意這事,顯得有些猴急,只能先攬個小過,遂道:“本來朕見你在東邊打的不錯,這邊攻城受挫,便想着調你過來爲攻城先鋒。可是鄂國公、靖國公均言你還小,恐怕將士不服。”

劉鈺叩首道:“靖國公、鄂國公所言極是。微臣年幼,只是個勳衛,尚無官身,如何能叫前線將士心服?臣雖略有粗陋謀略,還請陛下允許臣爲參謀,擬定多種攻城陣式,而由陛下聖裁、聖言傳達將士,則城堡必可攻下。”

李淦順勢道:“是了,是朕之前考慮不周。既如此,你起來吧。你且帶些人去西邊查看一下羅剎城堡,擬定一些攻城策略。”

“謝陛下。”

“對了,卿所言法蘭西戎裝事,切記,不可太過靠近羅剎城堡。法蘭西人膚色瞳色皆與中土不同,若離得近了,倒是被羅剎人發覺有異。那波蘭王之事,你也儘快寫好,送與齊國公爲談判之口舌。”

李淦說了兩句廢話。傻子都知道冒充西洋人不能離得太近,叫人看清臉龐和眼睛就穿幫了。

可這兩句廢話讓劉鈺大爲高興,這意思是李淦同意了他的辦法,不再需要討論這件事了,最起碼這就爲將來預留了一個缺口。

想了想,劉鈺覺得大賺。

本來自己在東邊的軍功,已經夠了。

總不能在這邊真的當什麼攻城先鋒,十七八歲就封爵?

東邊乾的那幾票,上下浮動一下,就是四品上輕車都尉勳之間。

以自己的年紀和身份,這已經是足夠駭人的了,日後走正常武德宮的路子,爬的肯定比別人快得多。

西邊這幾票的功勞,自己還是別要了。

皇帝既然想要刷軍中威信,那自己就藏起來讓他刷去唄。

都說最難還的是人情債,讓皇帝欠個人情,日後肯定多加關照,可比那幾個攻城的軍功要強了。

真要是不知進退,就算是這一仗打完,攻城掠地老子首功,十七八歲封子爵了,日後反倒是不好走了。

現在退一步,日後的路還長。

再一想,皇帝應該也覺得賺了。

將來多關照一下別人升官,官職屬於公器。

軍中威信,是皇帝的私產。

用將來的公器換私產,怎麼算怎麼合適。

這不就是雙贏的交易?

想着之前皇帝的問題,劉鈺暗暗吸了口涼氣,心想這要是當時一句“陛下不能將兵而善將將”說出口,皇帝指不定會想:得,那你去將兵吧,朕看看你到底能將成淮陰侯不?

“娘了個腿的,皇帝果然都不是什麼好鳥。”悄麼聲地罵了一句,劉鈺悄悄回頭張望了一下明黃色的大帳,心說還是趕緊把正事辦了吧。以後千萬別往朝堂裡摻和,能往外放就主動往外跑,和朝堂裡這羣人玩人心,死都不知道怎麼死的。

(本章完)

第103章 黑騎士和公主第1019章 全都裝傻(下)第1129章 新的天下(上)第1177章 啓蒙躍進年(下)第1197章 木牛流馬(四)第1263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九)第892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三)第908章 南洋大開發(三)第1081章 爭功(六)第619章 越簡單 越有效第957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三)第68章 決心第913章 南洋大開發(八)第61章 趙括VS趙括第73章 法理問題第1265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十一)第4章 衝突第1137章 “溫柔”的殖民者(上)第858章 一錢多花第39章 心思不純第747章 巴達維亞新政(八)第21章 紙上談兵第52章 模棱兩可第1342章 拼命是錯的 掙錢是對的(二)第1489章 終章 九三年(七)第212章 爲什麼要學習第1449章 “帝”(一)第939章 自覺(一)第685章 試試看第390章 清華園第1260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六)第506章 舉着復古的大旗往前走第462章 買辦是條不歸路(中)第943章 南洋印度貿易區(上)第827章 海牙慘案(四)第521章 離開體系只是普通人第139章 考察第479章 全套一條龍服務第1059章 堂下何人狀告本官(三)第877章 辯經的着力點第358章 實封第522章 證明自己的忠誠第964章 修補匠變法開啓第991章 煙幕第1253章 復辟的代價(下)第695章 不管而管 不治而治(上)第1440章 分歧(六)第733章 朋友第797章 爲跑路做準備第826章 海牙慘案(三)第363章 最難的三件事第1452章 “帝”(四)第641章 前科第857章 決心第501章 宗法殖民體系第1438章 分歧(四)第514章 漢時黃瓜順時槍第109章 我們不冤,國子監諸生冤第1023章 割裂(一)第190章 爲所欲爲第1379章 凡爾賽和約(六)第406章 都是生意第594章 生活的希望第812章 火中取栗第1049章 坐莊(上)第281章 專業行賄第898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九)第467章 糧食定價權的佈局第1288章 死與復仇(九)第1461章 最後的鬧劇(八)第902章 英人目睹之怪現狀(三)第1106章 工業革命(十九)第1242章 三戰定印度(九)第313章 亂力怪神第105章 正義使者第416章 和談無膽 戰勝無望第778章 艱難的第一步(中)第264章 金刀計第979章 決勝千里之外(二)第593章 資本的去向第1178章 拆教廷 碎天下(上)第455章 賣舊貨第525章 不敢殺第987章 止步(下)第1347章 拼命是錯的 掙錢是對的(七)第539章 帶緊箍咒的好漢(上)第73章 法理問題第1053章 皇帝眼裡的改革第361章 不擔責任的表演第670章 伐韓?伐蜀?(上)第873章 “不正當”競爭(五)第411章 出奇第1014章 表彰大會第1247章 鑽石灣屠殺(三)第266章 開源節流 與民爭利第404章 異端相見第1485章 終章 九三年(三)第915章 南洋大開發(十)第258章 陸軍換海軍第1017章 全都裝傻(上)
第103章 黑騎士和公主第1019章 全都裝傻(下)第1129章 新的天下(上)第1177章 啓蒙躍進年(下)第1197章 木牛流馬(四)第1263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九)第892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三)第908章 南洋大開發(三)第1081章 爭功(六)第619章 越簡單 越有效第957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三)第68章 決心第913章 南洋大開發(八)第61章 趙括VS趙括第73章 法理問題第1265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十一)第4章 衝突第1137章 “溫柔”的殖民者(上)第858章 一錢多花第39章 心思不純第747章 巴達維亞新政(八)第21章 紙上談兵第52章 模棱兩可第1342章 拼命是錯的 掙錢是對的(二)第1489章 終章 九三年(七)第212章 爲什麼要學習第1449章 “帝”(一)第939章 自覺(一)第685章 試試看第390章 清華園第1260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六)第506章 舉着復古的大旗往前走第462章 買辦是條不歸路(中)第943章 南洋印度貿易區(上)第827章 海牙慘案(四)第521章 離開體系只是普通人第139章 考察第479章 全套一條龍服務第1059章 堂下何人狀告本官(三)第877章 辯經的着力點第358章 實封第522章 證明自己的忠誠第964章 修補匠變法開啓第991章 煙幕第1253章 復辟的代價(下)第695章 不管而管 不治而治(上)第1440章 分歧(六)第733章 朋友第797章 爲跑路做準備第826章 海牙慘案(三)第363章 最難的三件事第1452章 “帝”(四)第641章 前科第857章 決心第501章 宗法殖民體系第1438章 分歧(四)第514章 漢時黃瓜順時槍第109章 我們不冤,國子監諸生冤第1023章 割裂(一)第190章 爲所欲爲第1379章 凡爾賽和約(六)第406章 都是生意第594章 生活的希望第812章 火中取栗第1049章 坐莊(上)第281章 專業行賄第898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九)第467章 糧食定價權的佈局第1288章 死與復仇(九)第1461章 最後的鬧劇(八)第902章 英人目睹之怪現狀(三)第1106章 工業革命(十九)第1242章 三戰定印度(九)第313章 亂力怪神第105章 正義使者第416章 和談無膽 戰勝無望第778章 艱難的第一步(中)第264章 金刀計第979章 決勝千里之外(二)第593章 資本的去向第1178章 拆教廷 碎天下(上)第455章 賣舊貨第525章 不敢殺第987章 止步(下)第1347章 拼命是錯的 掙錢是對的(七)第539章 帶緊箍咒的好漢(上)第73章 法理問題第1053章 皇帝眼裡的改革第361章 不擔責任的表演第670章 伐韓?伐蜀?(上)第873章 “不正當”競爭(五)第411章 出奇第1014章 表彰大會第1247章 鑽石灣屠殺(三)第266章 開源節流 與民爭利第404章 異端相見第1485章 終章 九三年(三)第915章 南洋大開發(十)第258章 陸軍換海軍第1017章 全都裝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