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4章 異端相見

第404章 異端相見

儒學是講忠君二字的,雨森芳洲是儒生,也正因爲他是儒生,所以他知道自己應該爲自己的主君效命到死。

別說此時領軍前來的只是大順的一羣軍官,就是孔爲主將、孟爲副將,亦要拼死一戰以忠君護國。

他不覺得這有什麼錯。

大順內部不是分封制,但大順的宗藩體系朝貢體系還類似於分封制,我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理論上哪怕朝鮮的臣子那也是朝鮮王的臣子而非大順天子的臣子;哪怕是孔孟難道不也是先忠於自己的主君,而不是效命於周天子嗎?

況且,雨森芳洲是受新井白石“唐和各自稱華”論的影響。

七十多歲出山,所爲者終究還是日本的安危的。

但是,此時見大順軍將這裡圍住,也自知無論如何跑不脫。

沒打聽到情報不說,還因爲大順軍來的突然,自己也要被俘。

他沒想着去死。

槍炮無眼,自己縱然懷有報國之心,這倭館中的四百餘號人又怎麼能因爲自己的一個決定而死於槍炮呢?

況且,裡面還有不少是他的弟子。他在對馬開辦了朝鮮語學校,通過朝鮮語學校的考覈,才能夠進入倭館任職,不少人都是他的門徒。

從某種角度來看,雨森芳洲是個合格的儒生,心懷仁義。

九歲時候就寫過一首詩:“寒到夜雪前,凍民安免愁?我輩尤可喜,穿得好衣遊。”

雖說等他長大後再看自己寫的這首詩,覺得比之杜工部的“安得廣廈千萬間”終究差的太遠,可九歲能夠想到窮人天寒無衣穿,亦算難得了。

開蒙之後,先學醫,後棄醫從文……這倒不是因爲“學醫救不了日本”,而是因爲他的老師跟他說過一句話。

東坡先生曾說:學習費紙,學醫費人。凡事學醫的,手上都有幾條開錯藥的人命,然後才得以成爲良醫。

他自感嘆,如果學醫把自己的肱骨折斷,尚可接受;可如果要費人命,那還學什麼呢?

遂萌棄醫從儒之念。

有過這樣的經歷,此時見着數百名活生生的人,可能要因爲自己的決定死在大順軍的槍炮之下,雨森芳洲長嘆一聲,決定順從外面包圍的大順軍的說法。

不過不是投降,而是不忍“費人”。

又想着大順終究是大國,人才輩出,儒家學問的研究肯定有可取之處。

自幕府鎖國後,中日雙方已經斷掉了官方交流。往來長崎的商販,都是一羣商人,根本沒什麼文化。所以日本的許多儒生集中在對馬,哪怕是新井白石,也認爲朝鮮在文化上強勢、軍力上衰落。

而朝鮮,不過是中原文化的二道販子,亦或者說是衍生品。

自己雖已七旬,可距離夫子所說的“七十從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還差的遠,在儒學上尚有諸多不解之處。或許死前也能與唐山大國之儒,略論大義,亦算無憾了。

至於情報,已無意義。

這些大順軍和肉眼可見海上飄着的艨艟戰艦,足以攻下對馬,佔據嚴原,插旗棧原城。

在他的命令下,四百多人盡數放棄了抵抗的想法,本來也沒辦法抵抗,朝鮮也不准他們攜帶過多的兵器。

等到所有人都從倭館中離開,雨森芳洲找到了軍官,說道:“老夫是對馬守的側用人,希望面見你們的將軍。”

軍官知道對馬守大概是個什麼玩意,皺眉道:“側用人?”

雨森芳洲嘆了口氣,換了個說法道:“近侍、秘書、幕僚、師爺。”

“哦,哦!”

這麼一解釋,軍官立刻懂了,看雨森芳洲也七八十的模樣了,還拄着個杖,便道:“這人不用捆了,來幾個人把他送船上去。正好要給對馬藩的人傳個信,既是什麼側……側用人,那便最好了。”

叫兩名士兵押送着,又讓雨森芳洲身邊的兩個年輕弟子跟着,一併送到了作爲分艦隊旗艦的那艘戰艦上。

才一上來,趙百泉見雨森芳洲穿着一身儒生青衫,頭戴儒巾,手中拄杖,見在都是儒生的面上,叫人攙扶了一下。

趙百泉在琉球也是見過島津家的武士的,知道日本人的打扮並非如此。若是在朝鮮,見到這樣打扮的人極爲常見,可這人既是號稱對馬守的側用人,顯然是倭人,竟也如此打扮,實在有些奇異。

“你亦學孔孟之道?”

雨森芳洲點頭道:“然。老聃者,虛無之聖也;釋迦者,慈悲之聖也;夫子者,聖之聖者也!餘之所生,孔孟爲標。”

一句話,頓時拉近了和趙百泉的關係,這一口算是標準的官話,再加上這句認爲儒學勝於釋道二家的言論,讓趙百泉頗爲滿意。

“看座。你我如今爲敵,不過念在夫子面上,見你耄耋之年,惻隱之心不可無也。”

雨森芳洲拱手做謝,在弟子的攙扶下正襟而坐。

趙百泉面色也不那麼銳利,問道:“倭國儒生所學者何?”

“日本國儒生學業,無非三等。一曰經學、二曰史學、三曰文學。經學者,十三經也。史學者,司馬溫公有《資治通鑑》,篡要勾玄,綱立紀張,之亂存亡之理、禮樂刑政之效皆瞭如指掌;至於文學者,據經徽史,著諸話言之謂爾。”

聽到這話,一旁的饅頭心有不耐,趙百泉卻是從臉色不那麼銳利,轉爲了一種頗有知音之感,忍不住讚道:“當真若《全唐》之詩言:山川異域”。

雨森芳洲幾乎是下意識地不約而同地與趙百泉一起說出來下一句。

“風月同天!”

說罷,兩人竟是相視一笑,頗有些他鄉遇故知之感。

趙百泉這一次是來和朝鮮國交涉的,和日本國交涉的事,他是不管的。

只是在這種地方,遇到了一身儒生打扮的雨森芳洲,心有好奇。

正如在中國的基督徒,無意中聽到別人嘴裡說一句引字《聖經》的話,立刻便有親近之情,這種類似的感覺在趙百泉的心中生出。

而之後關於“經學、史學、文學”的高低段位,以及文學正途應該是“據經徽史,著諸話言”這個說法,更像是趙百泉這些年來自我體悟的心得,由眼前這個倭人說出來一般。

微笑之後,趙百泉奇道:“我聞倭國儒學不興,老先生何以學儒?”

當即雨森芳洲又將自己如何棄醫從儒的事一說,尤其說道蘇東坡的那番話時,兩人竟又是異口同聲,不約而同。

“學習紙費、學醫人費……”

這種情調上的認同感,頗有些小資風調,文化人之間的格調總是這樣,用各自的知識體系像是一種圈地自萌的快意,是圈外之人無法理解的。

也正是因爲圈外之人的無法理解,又促使了圈內之人的惺惺相惜。

趙百泉從面有一絲微笑,進化到了一種惺惺相惜之感後,讚道:“老先生心有惻隱之心,當真已得孟子之義。我聽聞對馬不過小藩,人口不過萬餘,老先生大才,何以居於此?”

雨森芳洲此時也在趙百泉的身上,找到了一種在對馬很難找到的感覺,他的弟子水平和他差的太遠,這種圈內知心的感覺,實在是平時所罕見,心中大快,嘆道:“吾十五有志於學,師承木下一門。吾師兄陶山鈍翁,出仕對馬。其時將軍下‘生類憐憫令’,凡活物皆不可殺,無論犬馬牛羊,雞豚狗彘,乃至野豬野鹿。”

“對馬島上,野豬橫行,踩踏糧食,農民無法生活,可上面又有生類憐憫令,殺生者刑。”

“吾師兄陶山鈍翁抱着必死的信念,諫於藩主。藩主仁義,亦抱着必死之心,出臺‘獵豬令’,鼓勵百姓獵殺野豬。”

“吾見對馬藩主有仁義之心,故而來投。”

“其時將軍生類憐憫,不但不準殺生,還在各處修建了二十萬坪‘犬舍貓欄’,愛護流浪貓狗,每條野狗野貓每天要供給白米一斤、沙丁魚三兩,豆瓣醬一勺。”

“百姓多食蘿蔔而不能果腹,貓狗所食,非白米也,民之膏脂也。當真如孟子所言: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故而吾知仁義不可行,乃遠離江戶,奔之對馬。”

“如今的將軍聰慧仁義,廢生類憐憫之策;設目安箱,令百姓有冤情者可直投諸目安箱以檢不仁之吏;見貧者日貧,乃令田產不得買賣……真仁義之主也。奈何我生不逢時,鬚髮皆白,不能輔佐,深以爲恨。”

這一番話,更是讓趙百泉心生同樣的感嘆,心道,道不行,乘桴浮於海;君不仁,則舍廟堂之高。此人真君子也。

趙百泉知道日本是有一些高水平儒生的,當年劉鈺往江戶送地瓜的時候,回來之前日本的儒生還託他帶回中國一本書,名爲《七經孟子考文》。

這本書一經出版,立刻在京城儒學圈子裡引發了轟動。

歐陽修曾作詩言:徐福行時書未焚,遺書百篇今尚存。

印刷術普及之前,要靠抄書,而抄書總有失誤的時候,說不定哪個字就抄錯了。

這本《七經孟子考文》,解決了許多懸而未決的懸案,修改了不少抄錯的字。

而且還解決了一個看似難解決的問題,《七經孟子考文》中的《尚書》,和中國流傳版的《尚書》是一樣的。

明朝有個叫豐坊的,堪稱造假王,不但一手好字可以造假到天衣無縫,而且還僞造了一大批古書,裡面就有號稱日本古本的《尚書》。

奈何這是個真有水平的,造的一大堆假書,全都可以以假亂真。這一次的《七經孟子考文》裡面的日本古本《尚書》,和豐坊自創的那本《尚書》完全不一樣,亦算是徹底消解了謠言。

在京城,尤其是北派儒學“必破一分程朱、始近一分孔孟”的思想之下,訴諸於古的大背景之下,這本書引發的轟動可想而知。

趙百泉是北儒一派的,自是讀過這本書,此時便問及此事,笑道:“我知爾邦也有大儒,卻不知老先生與作《七經孟子考文》的山井鼎、修訂補全的荻生北溪等人,可有交往?神交已久,緣慳一面。”

雨森芳洲聞言,冷哼道:“其作《七經孟子考文》,確有功績文華。但究其內心,立心不正。”

“這都是古儒學派,以爲朱子之學皆是空談,甚至說程朱之學,被釋家所染,空談靜坐,半日禪學。此等言論,當真貽笑大方。”

“道不同,不相爲謀,何論相交?吾以孔孟爲表,以程朱爲準,非古學一派異端之學。其作《七經孟子考文》,不過是爲古學張目耳。”

原本面帶笑容的趙百泉,臉色亦是大變。

從剛纔的面帶笑容,變爲了冷若冰霜,不過是一句話的功夫。

握拳怒道:“恐怕你纔是大謬之言吧!程朱之學,實是被釋學若染。必破一分程朱,始近一分孔孟。你我道不同,勿再復言!”

說罷,拂袖而出,若不是考慮到這老頭算是交戰之使,早就叫人將他扔出船舷拋入大海了。

(本章完)

第542章 惡毒第1268章 攻防心理(三)第467章 糧食定價權的佈局第981章 決勝千里之外(四)第1258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四)第838章 賭國運(下)第1110章 上國心態(四)第1298章 死與復仇(十九)第970章 給錢第819章 大事成矣(六)第248章 鎖鏈第1259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五)第477章 四凶第860章 最終還是看天意(下)第1080章 爭功(五)第934章 覺醒(六)第1451章 “帝”(三)第502章 棄用朱子學的危機第1332章 恐嚇出來的費城會議(三)第1028章 割裂(六)第1452章 “帝”(四)第927章 戰前輿論準備(中)第1442章 歪經已成(上)第1332章 恐嚇出來的費城會議(三)第788章 新舊利益的衝突(五)第250章 欺瞞第921章 舊的不去,新的不來(五)第146章 我把我寫給你看第779章 艱難的第一步(下)第541章 人性第452章 有福了第33章 邊軍第227章 超脫低級趣味?第483章 時代侷限內的強者第986章 止步(上)第1138章 “溫柔”的殖民者(中)第1174章 備戰(十三)第1330章 恐嚇出來的費城會議(一)第601章 逃不過的對法宣戰第746章 巴達維亞新政(七)第1455章 最終的鬧劇(二)第1365章 裡病外治(一)第335章 可利用的矛盾第900章 英人目睹之怪現狀(一)第1178章 拆教廷 碎天下(上)第1079章 爭功(四)第1203章 木牛流馬(十)第1108章 上國心態(二)第47章 先把地圈起來第628章 感性理性都不想敵對第618章 十月的聖彼得堡第151章 資敵以糧第778章 艱難的第一步(中)第889章 東學西漸的詭異產物(下)第687章 幫助盟友第967章 轉正第719章 下南洋到底爲了啥(中)第467章 糧食定價權的佈局第410章 白馬是馬第742章 巴達維亞新政(三)第625章 手段第601章 逃不過的對法宣戰第1200章 木牛流馬(七)第664章 分贓大會(一)第544章 皇權最可信的刀第1201章 木牛流馬(八)第1506章 終章 九三年(廿四)第368章 我是誰第598章 奇葩的時代第1300章 死與復仇(二一)第746章 巴達維亞新政(七)第729章 最後的平靜第1379章 凡爾賽和約(六)第48章 不可抗力第153章 鎖國第1378章 凡爾賽和約(五)第1437章 分歧(三)第871章 “不正當”競爭(三)第387章 意外之請第1252章 復辟的代價(中)第561章 啓蒙工具人(上)第615章 政變加盟第1430章 王謝燕,百姓家(下)第237章 歐洲突破口第1119章 最終困境第989章 拍馬屁(中)第352章 二虎競食第1421章 事已畢(中)第363章 最難的三件事第528章 傳統藝能第1252章 復辟的代價(中)第324章 唯一的傻子第152章 入倭第1008章 這就叫鬥爭第491章 前後左右 三路不通第214章 另起爐竈辦新學第898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九)第1039章 大獲成功(四)第9章 翻譯問題第767章 擴大影響力
第542章 惡毒第1268章 攻防心理(三)第467章 糧食定價權的佈局第981章 決勝千里之外(四)第1258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四)第838章 賭國運(下)第1110章 上國心態(四)第1298章 死與復仇(十九)第970章 給錢第819章 大事成矣(六)第248章 鎖鏈第1259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五)第477章 四凶第860章 最終還是看天意(下)第1080章 爭功(五)第934章 覺醒(六)第1451章 “帝”(三)第502章 棄用朱子學的危機第1332章 恐嚇出來的費城會議(三)第1028章 割裂(六)第1452章 “帝”(四)第927章 戰前輿論準備(中)第1442章 歪經已成(上)第1332章 恐嚇出來的費城會議(三)第788章 新舊利益的衝突(五)第250章 欺瞞第921章 舊的不去,新的不來(五)第146章 我把我寫給你看第779章 艱難的第一步(下)第541章 人性第452章 有福了第33章 邊軍第227章 超脫低級趣味?第483章 時代侷限內的強者第986章 止步(上)第1138章 “溫柔”的殖民者(中)第1174章 備戰(十三)第1330章 恐嚇出來的費城會議(一)第601章 逃不過的對法宣戰第746章 巴達維亞新政(七)第1455章 最終的鬧劇(二)第1365章 裡病外治(一)第335章 可利用的矛盾第900章 英人目睹之怪現狀(一)第1178章 拆教廷 碎天下(上)第1079章 爭功(四)第1203章 木牛流馬(十)第1108章 上國心態(二)第47章 先把地圈起來第628章 感性理性都不想敵對第618章 十月的聖彼得堡第151章 資敵以糧第778章 艱難的第一步(中)第889章 東學西漸的詭異產物(下)第687章 幫助盟友第967章 轉正第719章 下南洋到底爲了啥(中)第467章 糧食定價權的佈局第410章 白馬是馬第742章 巴達維亞新政(三)第625章 手段第601章 逃不過的對法宣戰第1200章 木牛流馬(七)第664章 分贓大會(一)第544章 皇權最可信的刀第1201章 木牛流馬(八)第1506章 終章 九三年(廿四)第368章 我是誰第598章 奇葩的時代第1300章 死與復仇(二一)第746章 巴達維亞新政(七)第729章 最後的平靜第1379章 凡爾賽和約(六)第48章 不可抗力第153章 鎖國第1378章 凡爾賽和約(五)第1437章 分歧(三)第871章 “不正當”競爭(三)第387章 意外之請第1252章 復辟的代價(中)第561章 啓蒙工具人(上)第615章 政變加盟第1430章 王謝燕,百姓家(下)第237章 歐洲突破口第1119章 最終困境第989章 拍馬屁(中)第352章 二虎競食第1421章 事已畢(中)第363章 最難的三件事第528章 傳統藝能第1252章 復辟的代價(中)第324章 唯一的傻子第152章 入倭第1008章 這就叫鬥爭第491章 前後左右 三路不通第214章 另起爐竈辦新學第898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九)第1039章 大獲成功(四)第9章 翻譯問題第767章 擴大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