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0章 爭功(五)

第1080章 爭功(五)

幕僚的話,已經說的不能再明白了。

改革,改變、變動、變法,得有目的。

那麼,在生員、科舉等問題上做文章,目的是什麼呢?

如果說,目的是爲了選拔真正的、有才能的、懂實學的、所謂的不拘一格降人才。

那麼,到了縣學時候,再搞分齋教育,已經毫無意義了。

成爲生員的平均年齡,最小也得個十七八、甚至二十來歲了。都這個歲數了,再從頭學那些已經嚴重分化的、專業化的學科?那能學出來什麼?

所以,改革絕對不能以教育更全面的人才爲目的進行改革。因爲那意味着要改變全國的科舉制度、改變全部的私塾教育爲學校教育。

誰敢這麼改,誰死。

而且也根本沒錢這麼改,現在縣裡官學收的是生員,而考中生員之前的教育要麼是靠私塾、要麼是靠族學、要麼是靠自己家裡請的西賓、要麼是靠家學,很少一部分是靠義學。

要改成全面的學堂教育,別的不說,錢從哪來?少建一些,那麼誰能入學、誰不能入學?

這和劉鈺辦的那些實學的義學不同,那邊的義學,從第一天入學就講的很清楚:你們都是邊緣人,是做不了官、考不了科舉的。

而要是辦成從小學堂就開始的分齋式的、以經學爲主的生員考試前的教育模式,是要考科舉、是要做官的。

再說了,像是治水、工程、建築、土木、軍械、農學、冶金、航海、測繪這樣的賤人之學,大順此時也並不缺這方面的人才。

既然改革絕對不能以教育更全面的人才爲目的,那麼分齋教育這種就壓根不要去考慮了。

那麼,剩下的目的,無非兩種。

一種,是爲了加強中央集權,削弱幾十萬特權生員在基層的控制力,徹底解決從明中晚期就開始的生員政治流氓化、地方勢力化等問題。

一種,就是假裝進行了改革,從而讓皇帝以爲這邊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做出了很大的功勞,但實際上啥也沒變。

如果是爲了假裝進行了一些改革,並不是以更好地選拔人才爲目的,那麼其實搞這種官學的分齋教育,也無不可。

走個形式唄。二十歲,或者五十歲,考中了生員,再強制每個月學點別的學問。

這樣想,似乎是有些諷刺。

林敏嘆息一聲,說道:“我曾見過興國公派人整理的、西洋諸國對本朝的讚譽之詞。”

“有一神父名特里格者,言曰:科舉制是世界上最完美的制度。科舉考試選拔出來的都是最完美的、全能的人才。要考察考生的意志是否衰弱、要考察他們是否對懲罰過於熱衷且嚴苛、要考察他們是否過於寬容然若無力、也要考察他們是否對處理公務漫不經心、還要考察他們是否敲詐百姓錢財、亦要考察他們在統治上是奇才還是庸才……”

“法國大儒名伏爾泰者,亦言:如果世界上有一個國家的人民,他們的生命權、信譽、私有財產都會受到法律保護的話,那麼這隻能是中華帝國……如果任何一個省的官員在離任的時候,得不到萬民的稱頌,那麼這個官員一定會受到嚴重的懲罰。中華帝國的法律,是唯一珍視道德、私有財產、榮譽和人民生命權的法律。而這又和他們選拔官員的制度息息相關。”

“然而亭林先生卻痛陳選材之弊,慨嘆老成之士,既以有用之歲月,銷磨之場屋之中;而少年捷得之者,又易視天下國家之事,以爲人生之所以爲功名者,惟此而已。故敗壞天下之人材,而至於士不成士,官不成官,兵不成兵,將不成將,夫然後……敵國外侮得而勝之。”

“天下文華之盛,在江南。江南文華之半,在江蘇。我實欲對生員選拔一事,有所作爲,使得真的能夠爲國選材。”

“既言縣學分齋之法,不過流於形式,那便罷了。”

“我只是覺得,江蘇省數萬生員,日後伴隨興國公改革的深入,恐成……恐成前朝宗室那般,成爲地方之害、活之廢物。”

“他們存在,總要給他們找點事情做,使之有益於地方、有益於社稷、有利於名教纔是。”

最後這番話,是站在一個儒生的角度,用一種很難說清楚的角度,來考慮這裡面的事。

他能當節度使,所以他瞧得起那些連個舉人都考不上、混了一輩子也沒法出頭的生員嗎?

內心肯定是瞧不上的,等級社會之下,學歷鄙視,身份鄙視,很嚴重的。

但站在一種說不清楚的角度,再看江蘇將來這些生員的命運,林敏覺得劉鈺純粹是要把這些生員當豬養起來。

蘇南的稅制改革和退稅制,換一種角度看,實則是試圖把生員變成朝廷的一條條狗。

之前的優免制和特權之下,朝廷和這些士紳、生員發生矛盾,只有“革除功名”這一個辦法。

兩者之間是沒有緩衝的。

本地生員,實際上誰真的靠朝廷官學發的那點錢生活啊?靠的是優免制特權制下的詭寄等地租、合法避稅避役等。

而劉鈺在蘇南的改革,對生員來說,最噁心的地方就在這個退稅制。

不說生員士紳的很多利益,被嚴重打壓,終於做到了前朝末年江南地區的百姓最大的呼聲——均田賦,不是均田,是均田賦。

只說稅收上來後的退稅制,實際上使得朝廷和生員之間有了極大的緩衝空間。

聽話,就發狗糧。

不聽話,就不發。

不再是像以前一樣,要麼聽生員的鬧騰、要麼狠下心革除功名。現在多了一個“不發錢”的中間選項。

一年將近四艘新戰列艦的錢,退還到士紳生員手中。看起來挺多,實則不多。隆慶元年,光松江蘇州鎮江幾地,查出來的花分田加詭寄田就500多萬畝。再算上官學的支出、廩銀、膏火銀等,支出百萬實在是讓朝廷大賺。

而這些生員能幹什麼?

實際上,什麼都幹不了。劉鈺真的就是在養豬,而且比以前還過分。

以前,生員還要自己找食兒,沒人管,山高皇帝遠,要靠自己的本事憑藉特權和優免搞錢花。

現在,是劉鈺在他們面前擺了個槽子。

識字率?

不靠他們,靠的是那些考不上功名的窮書生,加上新學學生,搞得義學小學堂教育,因爲這些人能接受最低工資。

救災?

也不靠他們,靠的是日漸完善的基層公務人員體系。

基層管理?

還是不靠他們,靠的是均稅之後鋪開的青苗貸、和在富裕的蘇南地區深入到鄉村的義學學堂。

雖然學校加青苗貸銀行,根本無法做到全面的管控。然而之前還不下縣呢,和之前比肯定是強得多。

當然,劉鈺這麼做,明着看,或者以此時的視角來看,這是爲了彰顯“君子小人之別”、“勞心勞力之別”、“讓人皆羨慕科舉成爲生員”、“教化百姓多學名教”。

然而,實際上這就是在專門地製造社會割裂、製造社會矛盾,製造邊緣階層和新興階層的不滿情緒。

不過這時候肯定是看不出來的,因爲急速發展的經濟,掩蓋了這些矛盾。但一些仇恨和心覺不公的種子已經慢慢種下。

林敏肯定不會覺得劉鈺這是故意在製造矛盾。相反,給生員優待、給正經讀書人優待,本來就是天朝正統的標誌。不優待,沒特權,有幾個肯學這些東西,齁累齁累的。

他是一方面以上位者的姿態,瞧不起這些連個舉人都考不上的同行;一方面又以朝廷大員的身份,覺得這是地方勢力太強,嚴重影響了朝廷統治;同時又出於一個有點點志向的士大夫的角度,覺得明末那些大儒的反思很有道理,應該要選拔出更好的人才;同時還又想要討好皇帝的需求,展示一下自己的改革能力。

這種雜在一起的彆扭心態下,林敏覺得,自己要是不折騰出點動靜,可就真成小丑了。

自己這個當初在朝堂喊的響亮的改革派,改啥了?包括鹽政之內的改革,和自己當初叫囂的改革方向,有一丁點一樣的地方嗎?

然而,他要是真一點臉都沒有了,或者真就是一個純粹的媚上官僚,那倒真就好說了。

搞分齋教育,走個形式,雖然卵用沒有,但不是假裝好像有所改動嘛。只要省試不考,就算是在縣學搞了別的科目的教育,也就是逼着一羣生員去刷個課時而已。

理論上,一百個說不定真有三五個覺得打開了新世界大門的。然而問題是這個新世界的學問,有更專業的兩撥人,也確實沒啥用。這要是放在一切是零的時候,用處是有的;但現在並不是零,實質上大順現在的專業科學人才,是比歐洲要多的。

所以這縣學、書院的分齋教育的改革設想,直接被劉鈺的實學體系,弄的毫無價值了。

看着林敏意興闌珊,有些鬱悶,幕僚還是寬慰道:“老爺,有些事,您還是看開一些吧。”

“本來,前朝末期的許多反思,許多設想,此時其實有用的已經不多了。又何止是分齋教育這一項呢?”

(本章完)

第1324章 冒犯第598章 奇葩的時代第1418章 黃河問題的最後一步(九)第347章 君子聖徒第281章 專業行賄第182章 隨時準備着第1315章 逼着商人賺錢(下)第1233章 開戰(十二)第712章 反擊第932章 覺醒(四)第1167章 備戰(六)第263章 中法京城密約第119章 昂貴的馬屁第49章 不同的後浪第132章 新型宗藩關係第319章 真正的力量第542章 惡毒第496章 高規格的宴會第440章 嘉靖年間的古董第1308章 死與復仇(二九)第717章 臀與腦第714章 歸義軍(上)第278章 不要做夢第1181章 盟友 中立 背叛第887章 看懂了史書的傳教士第233章 壟斷權第719章 下南洋到底爲了啥(中)第1488章 終章 九三年(六)第370章 翻譯優先級第225章 暫設的機構第855章 短暫當人(上)第352章 二虎競食第1章 鐘鳴鼎食之家第968章 鹽改的第二封奏疏第880章 區別對待(上)第820章 大事成矣(七)第460章 大家的困境都差不多第797章 爲跑路做準備第522章 證明自己的忠誠第257章 暗示中荷矛盾第1070章 惡龍殘影(五)第423章 勸說第25章 前朝舊事今日師第107章 負荊請罪下死套第1106章 工業革命(十九)第1305章 死與復仇(二六)第701章 優勢在我第103章 黑騎士和公主第1221章 大忠臣(下)第877章 辯經的着力點第717章 臀與腦第1098章 工業革命(十一)第1110章 上國心態(四)第447章 幕府的底線第487章 開眼第739章 恩不能久第1149章 多歧路,今安在(四)第1172章 備戰(十一)第955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一)第1145章 最後的佈置(六)第873章 “不正當”競爭(五)第1286章 死與復仇(七)第402章 這還得了?第1063章 堂下何人狀告本官(七)第289章 看不到差距第1338章 恐嚇出來的費城會議(九)第458章 刻舟求劍(下)第570章 上黨歸趙之舊事第651章 你只是枚棋子(四)第1501章 終章 九三年(十九)第795章 南巡意第178章 釣魚先撒餌第361章 不擔責任的表演第498章 天朝邊界論第280章 隱忍勝於現在就反抗第1031章 顯學胚子第1498章 終章 九三年(十六)第31章 收心第363章 最難的三件事第1402章 遷徙路(五)第496章 高規格的宴會第1468章 最後的鬧劇(十五)第387章 意外之請第1388章 凡爾賽和約(十五)第604章 互相猜錯的底線第480章 河豚之喻(上)第67章 開眼看世界的契機第350章 物傷其類第229章 不可生搬硬套第199章 報捷第1364章 國富論(七)第25章 前朝舊事今日師第866章 我是來監管你們的(二)第820章 大事成矣(七)第479章 全套一條龍服務第53章 選擇第1371章 裡病外治(七)第709章 誰佔了最大的便宜?第609章 最後的集權嘗試第1016章 做成死案
第1324章 冒犯第598章 奇葩的時代第1418章 黃河問題的最後一步(九)第347章 君子聖徒第281章 專業行賄第182章 隨時準備着第1315章 逼着商人賺錢(下)第1233章 開戰(十二)第712章 反擊第932章 覺醒(四)第1167章 備戰(六)第263章 中法京城密約第119章 昂貴的馬屁第49章 不同的後浪第132章 新型宗藩關係第319章 真正的力量第542章 惡毒第496章 高規格的宴會第440章 嘉靖年間的古董第1308章 死與復仇(二九)第717章 臀與腦第714章 歸義軍(上)第278章 不要做夢第1181章 盟友 中立 背叛第887章 看懂了史書的傳教士第233章 壟斷權第719章 下南洋到底爲了啥(中)第1488章 終章 九三年(六)第370章 翻譯優先級第225章 暫設的機構第855章 短暫當人(上)第352章 二虎競食第1章 鐘鳴鼎食之家第968章 鹽改的第二封奏疏第880章 區別對待(上)第820章 大事成矣(七)第460章 大家的困境都差不多第797章 爲跑路做準備第522章 證明自己的忠誠第257章 暗示中荷矛盾第1070章 惡龍殘影(五)第423章 勸說第25章 前朝舊事今日師第107章 負荊請罪下死套第1106章 工業革命(十九)第1305章 死與復仇(二六)第701章 優勢在我第103章 黑騎士和公主第1221章 大忠臣(下)第877章 辯經的着力點第717章 臀與腦第1098章 工業革命(十一)第1110章 上國心態(四)第447章 幕府的底線第487章 開眼第739章 恩不能久第1149章 多歧路,今安在(四)第1172章 備戰(十一)第955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一)第1145章 最後的佈置(六)第873章 “不正當”競爭(五)第1286章 死與復仇(七)第402章 這還得了?第1063章 堂下何人狀告本官(七)第289章 看不到差距第1338章 恐嚇出來的費城會議(九)第458章 刻舟求劍(下)第570章 上黨歸趙之舊事第651章 你只是枚棋子(四)第1501章 終章 九三年(十九)第795章 南巡意第178章 釣魚先撒餌第361章 不擔責任的表演第498章 天朝邊界論第280章 隱忍勝於現在就反抗第1031章 顯學胚子第1498章 終章 九三年(十六)第31章 收心第363章 最難的三件事第1402章 遷徙路(五)第496章 高規格的宴會第1468章 最後的鬧劇(十五)第387章 意外之請第1388章 凡爾賽和約(十五)第604章 互相猜錯的底線第480章 河豚之喻(上)第67章 開眼看世界的契機第350章 物傷其類第229章 不可生搬硬套第199章 報捷第1364章 國富論(七)第25章 前朝舊事今日師第866章 我是來監管你們的(二)第820章 大事成矣(七)第479章 全套一條龍服務第53章 選擇第1371章 裡病外治(七)第709章 誰佔了最大的便宜?第609章 最後的集權嘗試第1016章 做成死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