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9章 爭功(四)

第1079章 爭功(四)

他敢琢磨着拿江蘇的生員,來刷自己的政績,得皇帝的青睞,主要還是因爲他覺得江蘇的生員們,沒啥造反的空間。

像是別的省份,真的是挺怕得罪了生員,以至於讀書人去和造反的人合流了。

到時候,那可就出大麻煩了。

江蘇就不必擔心這個問題。

揚州這邊,多半是要造一造反的。

比如那些鹽工,但一來可以吸納一部分去海州那邊;再者造反也成不得大事,真要翻了殺一殺,也簡單。

現在劉鈺搞的改革這麼大,淮南鹽戶改革一完成,江蘇最容易、最可能造反、受災荒影響最大的蘇北、淮南地區也就沒啥造反的空間了。

朝廷又不怕秀才造反。

朝廷怕的是有人造反,讀書人蔘與其中。

然而江蘇這個樣,又靠海在炮艦射程內、又沒有了運河的要挾、又即將解決蘇北鹽戶羣體,又每年往南洋瘋狂移民,又解決了淮河水患,剩下那點活不下去的人造反也成不了氣候。

既如此,何不進行一些改革?

至少,這分齋教育可以搞起來。

這也算是林敏的一些政治抱負吧,他對明末的一些反思,還是想當認同的。

否則他也不會在朝中支持鹽政改革,並且改革的方向還是王夫之的銷售市場化那一套方案。

而且生員問題確實已經是個大麻煩了。

大順又不是蠻夷,去搞一些極端的打壓,甚至動刀子。生員們依舊延續着明晚期時候的狀態,在地方上勢力極大。

也是應該適當減少一些有特權的生員數量。

只有減少,在生員內部搞出來分化,纔會使得那些真正有特權的生員,站在朝廷這邊,而不是去代表地方勢力。

否則所有生員都有特權,升又升不上去,那肯定在地方上拉幫結派,破靴成林,使得地方上被處處掣肘。

這一次也正好恩威並用,這一次搞卷堂文,就先把這些生員羞辱一番。

他內心已有了一個基本的雛形,又和幕僚們商議了一番,幕僚們對林敏的想法,基本上表示不怎麼認同。

“老爺想要搞分齋教學,難度不少。”

“我等出於好奇,也曾試着去學過那些實學道理。天文地理、算數物理,很多東西,需得自小學國公所謂的通識教育,日後方可繼續往下學。”

“而學了之後,一不能科舉、二不能做官。或爲小吏、或爲僱員、或做翻譯、或爲測繪會計之類。”

“每月所得,不甚太多。這也只對那些窮人子弟有吸引力。但凡家裡有些錢財的,還都是希望學一些正經學問、書經文章。”

“比如興國公要在淮南,與那些墾荒公司辦農業學校,專門爲了將來概念棉種、糧種。”

“正所謂,君子不器。這些行業,實在是賤業,君子所不齒。”

“而就算有些許人覺得培育糧種、棉種不是君子行賤業,但若能進學爲生員的年紀,也要進二十了。到時候分齋去學,一來恐怕晚了;二來還要從頭開始學實學的通識、道理,如何及得上那些自小就爲了‘中午管一頓飯、學會解幾何題目賞二斤肉’那樣的賤人實學學出來的人?”

說到這,幕僚也不得不承認一些事。

實學,或者說雜學,被劉鈺這二十年搞得已經相當複雜。即便說從六七歲開始學起,真的能學明白,也得下極大的功夫。而且很多純粹是熬人的手段,比如無休止的解算術題目、背誦一些稀奇古怪的通識,論要下的功夫,這的不啻於自小熟讀經書。

幕僚的意思就是說,真到了童生試之後,再於官學搞分齋教育,實在是來不及了。

可要是,那些學雜學、實學的,也能通過分科考試,得到生員身份,只怕不只是江蘇,而是全國的生員都要罷考抗議的。

朝廷已經有個武德宮學那些亂七八糟的東西了,現在連生員都可以通過這些亂七八糟的學問考取了,那你大順不想當這個天子,我們找別人來當。

然後,幕僚又道:“如果,自小就開辦一些夾雜實學的課堂……這考秀才、考舉人、中進士,難道也要考這些實學學問?若不考,誰人肯學?”

“是以,就算官學搞分齋教育,入學年輕的十七八、年長的四五十,竟要他們再去和那些自小學實學的爭競?”

“正經學問不及人、實學學問亦不及人,都是一知半解。又有何用?”

“那還不如不改,朝廷就花錢養着就是了。”

對這個問題,林敏也確實頭疼。

現在被劉鈺這麼一搞,在學問上,出現了嚴重的割裂。

家裡窮的,爲了將來有個穩定的工作——比起千軍萬馬過獨木橋考科舉,去學點實學當會計、當翻譯、當船員什麼的,機率怎麼也更大一些。而且關鍵是還管飯,劉鈺和一批新興商人每年投不少錢搞實學教育——這些家裡窮的一般會選擇專門的實學小學堂。

而但凡家裡有點錢的,肯定想着獲得一個特權身份。讀私塾、請西席、去家學族學,讀到十六七歲參加縣試,不就是爲了這個嗎?

而且,幕僚其實已經說的很委婉了:就算官學搞分齋教育,找工作也不好找。人家真正需要實學學生的,比如墾荒公司要學農學種棉花的,是腦子有病啊,不去專業的實學學堂招聘,去招這些官學分齋的半吊子?

要在官學搞這種分齋教育,實際上就是培養出一大批半吊子,那實際上還是啥用沒有。

假裝好像是有所改革,但實際上根本沒有意義,實在是流於形式。

而流於形式的目的,又必然是爲了形式,那這種形式又得不到半點政績,根本沒有用。

既如此,改之爲何?

這幕僚又道:“如今蘇南各地,各式實學小學堂,不下數百座。固然能夠升入中學堂的,少之又少。”

“但本來,孩童六七歲到十三四之間,也幹不得什麼農活。何不去小學堂混口飯吃,國公與那些新興商賈,每年投資亦不過,但管四五百學堂一頓早午飯還是管的起的。”

“兩文錢一支滑石石膏筆、三五文錢一塊大青石板、再配一塊破布方便擦去膏筆筆跡。也不花許多錢。”

“到十三四歲,若能入中學堂,則如生員有廩銀米一般,每個月尚且還能得銀米貼補家用。”

“昔者國公於登州練兵時候,收留諸多孤兒,傳其學問。一傳百、而百傳萬,國公又通工商之利,二十年間,實學子弟增長千百倍。”

“況且,人之聰明愚鈍,以國公之所言,不過百裡挑一、千里挑一。只要都能上學,窮人富人並無差異。”

“他又不教異端學問,相反亦學三字、千文,也背論語數章。其餘學問,全無異端,不過是些豌豆、船帆、函數之類。”

“老爺不妨試想,哪怕是巫醫樂師百工之輩,也是吾亦無他唯手熟爾。那這實學學問,入官學都十七八歲了,如何比得上那些自五六歲開蒙就開始學的人?”

“老爺總不能讓私塾、族學等,皆加上這些學問吧?且不說教師何來,只說縣試、乃至省試,考嗎?不考,能去私塾族學的,哪個肯學?”

說到這裡,幕僚終於說到了這分齋教育的關鍵處。

“老爺,顏習齋設想分齋教育的時候,算術不過那些、幾何也就一本、地理最多知圖,遂以爲官學再學亦來得及。”

“可顏習齋逝、興國公生,如今算術竟要算月球運行之軌跡、地理竟要學經緯幾何之測算、天文要知引力、化學需通冶煉配比……這些學問,便是京城科學院的那些實學聰慧之輩,亦只能擇一而學。十七八再學,已然晚了。”

“不說去歲《格物》月刊裡的文章,我等已經完全看不懂了。字全都認得,連在一起卻如天書。”

“只說這一次興國公在淮南墾荒,找的那些測繪土地之輩。他們也都不過十七八歲,然而手段之高,我已經根本聽不懂了。”

“是故,官學分齋之想,實已無可能。”

“況且,顏李一門,分齋通學,便效孔夫子傳授弟子的模式,如今也已式微。北派幾無人矣、南傳只餘綿莊。何也?所學太多,苦之極也,窮心竭力。”

“梅循齋曾謂吾言:家學三世,於算學一道,如今竟不如廿歲青俊。問之家學,曰世代傭耕於登州,起於學堂,十六入科學院,不及廿,已窺微分積分之門徑。”

“梅循齋家學如此,尚且自慨老矣,況半途分齋而學者?”

“便是學了,此番天子下詔,選拔算學才俊算月距星表圖,難道這些生員可以勝任嗎?”

“是以,若要改,分齋非是妙法。不可用。”

(本章完)

第145章 臨行瑣事第680章 隱喻(上)第17章 縮頭王八生了個橫行螃蟹第330章 誰的責任?第925章 此刻非彼刻第1425章 必死之局(上)第1323章 貿易割裂第1266章 攻防心理(一)第467章 糧食定價權的佈局第390章 清華園第678章 做美夢的皇帝第315章 不做德女第432章 只把忠臣作奸佞第931章 覺醒(三)第592章 海上馬車伕的遺產第1345章 拼命是錯的 掙錢是對的(五)第371章 反將一軍第736章 機遇(上)第1128章 志向第693章 宗教外交第56章 埋伏第1451章 “帝”(三)第1471章 最後的鬧劇(十八)第1514章 終章 九三年(卅二)第1442章 歪經已成(上)第1041章 國運(上)第950章 夢魘第225章 暫設的機構第1497章 終章 九三年(十五)第1271章 攻防心理(六)第666章 分贓大會(三)第1124章 鄉約村社(五)第100章 槍和槍第351章 舊相識第1379章 凡爾賽和約(六)第1318章 施加神聖性(上)第20章 會通中西,以求超勝第77章 入吾彀中第1229章 開戰(八)第434章 噁心的戰術第306章 你順也配碰瓷漢武?第1317章 人多聲音才大第781章 談定第1170章 備戰(九)第1361章 國富論(四)第1247章 鑽石灣屠殺(三)第807章 閹黨(上)第689章 建議投降第1144章 最後的佈置(五)第833章 中荷友誼(下)第654章 你只是枚棋子(七)第403章 野心早已出現第233章 壟斷權第435章 心情起落如潮第843章 拆房頂和開窗戶(五)第1120章 鄉約村社(一)第962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八)第669章 分贓大會(六)第21章 紙上談兵第93章 破題第1501章 終章 九三年(十九)第700章 反圍城第1219章 大忠臣(上)第172章 必然人走政息的改革第650章 你只是枚棋子(三)第479章 全套一條龍服務第1459章 最終的鬧劇(六)第80章 開個小洞第170章 絕路之泣第857章 決心第1509章 終章 九三年(廿七)第1158章 多歧路,今安在(十三)第1179章 拆教廷 碎天下(下)第477章 四凶第22章 被賣了幫着數錢第918章 舊的不去,新的不來(二)第1502章 終章 九三年(二十)第1123章 鄉約村社(四)第256章 優劣第689章 建議投降第698章 巴達維亞的決斷第705章 海戰(三)第1239章 三戰定印度(六)第303章 這一年,世界的軸心在京城(上)第120章 語不驚人死不休第1006章 新生代(下)第1352章 英國的總崩潰(一)第393章 一人可當兩萬兵第1114章 上國心態(八)第470章 試錯第577章 缺文科生的大順第1414章 黃河問題的最後一步(五)第67章 開眼看世界的契機第1463章 最後的鬧劇(十)第656章 光榮復辟(上)第487章 開眼第1113章 上國心態(七)第785章 新舊利益的衝突(二)第1055章 小麻煩第1246章 鑽石灣屠殺(二)
第145章 臨行瑣事第680章 隱喻(上)第17章 縮頭王八生了個橫行螃蟹第330章 誰的責任?第925章 此刻非彼刻第1425章 必死之局(上)第1323章 貿易割裂第1266章 攻防心理(一)第467章 糧食定價權的佈局第390章 清華園第678章 做美夢的皇帝第315章 不做德女第432章 只把忠臣作奸佞第931章 覺醒(三)第592章 海上馬車伕的遺產第1345章 拼命是錯的 掙錢是對的(五)第371章 反將一軍第736章 機遇(上)第1128章 志向第693章 宗教外交第56章 埋伏第1451章 “帝”(三)第1471章 最後的鬧劇(十八)第1514章 終章 九三年(卅二)第1442章 歪經已成(上)第1041章 國運(上)第950章 夢魘第225章 暫設的機構第1497章 終章 九三年(十五)第1271章 攻防心理(六)第666章 分贓大會(三)第1124章 鄉約村社(五)第100章 槍和槍第351章 舊相識第1379章 凡爾賽和約(六)第1318章 施加神聖性(上)第20章 會通中西,以求超勝第77章 入吾彀中第1229章 開戰(八)第434章 噁心的戰術第306章 你順也配碰瓷漢武?第1317章 人多聲音才大第781章 談定第1170章 備戰(九)第1361章 國富論(四)第1247章 鑽石灣屠殺(三)第807章 閹黨(上)第689章 建議投降第1144章 最後的佈置(五)第833章 中荷友誼(下)第654章 你只是枚棋子(七)第403章 野心早已出現第233章 壟斷權第435章 心情起落如潮第843章 拆房頂和開窗戶(五)第1120章 鄉約村社(一)第962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八)第669章 分贓大會(六)第21章 紙上談兵第93章 破題第1501章 終章 九三年(十九)第700章 反圍城第1219章 大忠臣(上)第172章 必然人走政息的改革第650章 你只是枚棋子(三)第479章 全套一條龍服務第1459章 最終的鬧劇(六)第80章 開個小洞第170章 絕路之泣第857章 決心第1509章 終章 九三年(廿七)第1158章 多歧路,今安在(十三)第1179章 拆教廷 碎天下(下)第477章 四凶第22章 被賣了幫着數錢第918章 舊的不去,新的不來(二)第1502章 終章 九三年(二十)第1123章 鄉約村社(四)第256章 優劣第689章 建議投降第698章 巴達維亞的決斷第705章 海戰(三)第1239章 三戰定印度(六)第303章 這一年,世界的軸心在京城(上)第120章 語不驚人死不休第1006章 新生代(下)第1352章 英國的總崩潰(一)第393章 一人可當兩萬兵第1114章 上國心態(八)第470章 試錯第577章 缺文科生的大順第1414章 黃河問題的最後一步(五)第67章 開眼看世界的契機第1463章 最後的鬧劇(十)第656章 光榮復辟(上)第487章 開眼第1113章 上國心態(七)第785章 新舊利益的衝突(二)第1055章 小麻煩第1246章 鑽石灣屠殺(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