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3章 上國心態(七)

第1113章 上國心態(七)

只不過,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很多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孟鬆麓等人的鄉約村社嘗試,本身就在前朝泰州學派的範圍之內,加之搞這件事的時候真正願意和底層接觸的,又多是一些傳承了泰州學派思想精髓的儒生。

雖然因爲泰州學派當年說武王伐紂之後應該退回陝西、讓薇子做天子這件事,使得此時並沒有真正扛着泰州學派旗號的人。

但換了衣服,人還是那個人。

孟鬆麓在權哲身面前,站在旁觀者的角度,自可以認爲他們學派被西教所染。

然而輪到他們自己的時候,卻也被一些宗教想法困擾的不行。

當年黃宗羲就說過,陽明先生之學,有泰州龍溪而風行天下,亦因泰州龍溪而漸失其傳。

泰州學派的儒學,走的是平民化、宗教化的路線。

靠氣功治病、吟遊詩歌、講演故事,把複雜而成體系的儒學,搞成類似宗教的方式,以一種讓“愚夫愚婦”能聽懂的方式,傳播儒學道德。

學派創始人做過《鰍鱔賦》,也說過“入則爲國師、出則爲萬世之師”的話,大體可以看出來他思考的儒學改革方向,到底是什麼。

簡言之,一羣泥鰍、鱔魚被困在水缸裡,奄奄一息。這時候,他這條先覺者,躍入天河,化身爲龍,降下玉露,攜帶這些奄奄一息的泥鰍同入大海。

有詩讚曰:一旦春來不自由,遍行天下壯皇州。有朝物化天人和,麟鳳歸來堯舜秋!

愚夫愚婦,根本聽不懂系統化、幾乎哲學化的儒學。

那麼,就把儒學簡化,簡化成平民也能懂的東西,依靠類似宗教的手段、類似宗教道德的方式,讓儒學道德深入基層。

其實,就是試圖把儒學改成平民宗教,再利用宗教,提升百姓道德,最終做到“人人君子,比屋可封”的王道之世。

而這個道德、或者說人人君子的道德構建,又是以“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倫常秩序,井然無犯”爲根基的。

簡單點理解,想搞一個“儒教教廷”,通過民間傳教的方式,讓道德復興。

平民……平民百姓是更容易接受氣功治病、夢中救世、大中垂象這些神秘主義的東西呢?

還是這些根本不識字的平民百姓,會更容易接受那些大部頭的儒學理論呢?

這學派,在明末的時候,就被多少人噴過了,說這根本不是儒學,含教量太高,這麼搞肯定最終會搞成黃巾、白蓮。

再說了,儒家的學問,是那麼簡單能理解的嗎?是平民百姓靠幾句詩歌、道德、鄉約這些關乎日常所用的東西,就能解釋明白的嗎?

這麼搞,這還是儒學嗎?

其實某種程度上,明末順初的諸多事,都算是復現了當年朱熹的預言。

畢竟朱熹的學術底子擺在那,是明知道有些東西是假的,但爲了對抗而假裝不知道的那種人。

朱熹早就說過,陸王心學這一脈,被佛禪所染,早晚會找不到出路,最終兜兜轉轉發現走不通,自然會回頭。

而事功學說、功利學這些東西,纔是真正的心腹大患,是可能動搖根基的。不是動搖他的根基,而是可能展開之後,最終把孔孟的根基給刨了,哪怕葉適陳亮他們都是儒生,但這條路走下去會很危險,難以控制。

明中期到明末順初的種種,基本是沿着這個套路來的。

空談心性,導致東林黨的道德尊朱派回潮,陽明之學盛極而衰,自然回頭;道德尊朱派的路也走不通,實學派崛起;實學派、考證學、功利學崛起,直接挖了朱子學的根,也導致了打開了缺口,以至於有【揚矢周孔】之虞,因爲只靠周孔的原旨聖經撐不起整個天下。

至於如今,程廷祚、孟鬆麓等人嘗試儒學復古的鄉約村社時候,所處的位置,又必不可少導致大量的泰州學派的儒生投身其中。

因爲,泰州學派一脈覺得,和百姓接近、搞平民化,並不是什麼丟人的事。

也只有他們,才肯真正紮根村社,與那些泥腿子接觸,講授儒家道德。

顏李學派,終究走的還是精英主義。

顏元的想法,是認爲儒生的路走歪了,所以要搞分齋教育,把一個個儒生,都搞成六邊形戰士——懂學問、懂水利、會武術、懂兵法、知天文、懂地理——由他們引領百姓,發展經濟、開展教化。

這和明末的大混亂時代,有直接關係。

按照顏元的設想,如果顧炎武說的六十萬生員,各個都是顏李學派試圖樹立的那種形象。

即不是六十萬廢物蠹蟲,而是六十萬會武術、懂兵法、懂水利、知天文、懂算數、會稼穡、服從指揮、絕對聽從師長的生員,做到【人皆兵、官皆將】,做到“先生有命,弟子赴湯蹈火而從之”,每個儒生都是合格的君子,明末那點事還叫事?

目的還是培養幾十萬有能力、有技術、有道德、有學問、能打仗、會種田,上馬能直搗黃龍、下馬能治水均田的儒家精英。

那麼,他們認爲,若真要辦成了,再把土地問題解決了,理論構建完成了,天下根本就不再可能出現明末那種差點神州陸沉的情況。

而泰州學派的創始人王艮生存的年代,東虜還是大明忠臣呢,壓根沒有什麼太大的外部威脅。

反倒是內部,死氣沉沉。

王艮在拜師王陽明之前是幹啥的……一個鹽丁出身的,出去“做了幾年生意”就“家道日裕”了。乾的啥買賣,也就不必說了。

私鹽販子出身,對於內部那種暮氣沉沉、封建枷鎖、等級制度,肯定是相當不滿的。

他由心學衍生出的“淮南格物論”,說的是什麼?

說的是,天道存在,那麼,普通百姓、愚夫愚婦的吃飯穿衣、慾望需求,這就是天道。

聖人之道,無異於百姓日用。關鍵是【凡有異者,皆爲異端】。

玄而又玄的那些東西,百姓不知、不行,這就明着這些玄而又玄的高深理論,都是異端。

於愚夫愚婦相同的,是謂同德;於愚夫愚婦相異的,是謂異端。

甚至直接說“六經皆我之註腳”。

還有“庶人非下、侯王非高”。

這是一套標準的爲小生產者、工商業者、小商人小資產者服務的意識形態理論。

發源於日漸發達的商品經濟、明中晚期對封建人身控制的放鬆、小生產者私營手工業逐漸發展的現實情況。

而他是鹽販子出身,理論基礎不夠紮實,所以漏洞太多,很快就被大儒批的體無完膚,認爲這套東西簡直是駭人聽聞的異端邪說。

也正是因爲他是鹽販子出身,理論基礎不夠紮實,所以在傳道的過程中,反而比較善於用一些平民百姓聽得懂的宣傳方式,歌謠、唱詩,講故事,偶爾再講個“神蹟”,夢中託天而救世等等,影響極大。

而泰州學派的另一位,何心隱,則是組織了聚和會。這不是東林黨那種鬆散的地域或者說黨爭冠名的黨,而是真正有政治理念。

雖然是空想的,但也是有政治理念並且做了嘗試去搞鄉村自治、甚至有可能準備武裝抗苛捐雜稅的。

到李贄那,思想更是直接放飛,被儒學主流評價爲“人妖”、“異端之尤”、“妖怪之物”了。

泰州學派,出了名的“以狂聞名”。

但其實顏李學派這羣人,也狂的一批。比如王源年輕時候就是個憤青,得誰噴誰,李塨直接說:“你我之輩,當與堯舜周孔衡長短,何故教論時輩耶?”咱們是要和堯舜周孔看齊的,和這羣庸碌之輩扯淡,毫無意義。

如今,這兩派湊在一起,難免產生一些奇妙至極的化學反應。

一派狂,是公認的異端,是異端之尤、禍亂天下之邪說,甚至還要爲明末的思想混亂背大鍋。

另一派也狂,說自己是真正的儒生,至少他們自己認爲自己是。然後說只讀經書之輩,非儒也,文人也;而天文地理算數物理音樂騎馬射箭兵法農學這些,一分學、九分實踐,能夠精一藝的,纔算是入門級儒生。文人壓根不配叫儒生。

一派走的是人人成聖的精神需求之路。

一派走到了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反面,從一開始就認爲均田爲天下第一仁、天下第一義,雖然空想過諸如贖買、自發還田等等,但核心思想還是消滅地主土地所有制。只是認爲無需暴力,可以通過溫和手段解決,甚至或許可以靠地主的仁心自發還田給佃農。

基本上,顏李學派王源的“惟農民身份方可有田論”、“城市土地房稅論”、“商人納稅額度授勳提升爲虛銜士大夫論”,算是舊時代土地均田思想和工商地位的最終版本了。

舊時代限定下,不可能提出比這個更高級的版本了。

泰州學派後期的儒學平民化、人人成聖論、歌謠唱詩傳道法,也算是走到了儒學宗教化的邊緣了。

按說,這兩派應該算是兩個反向極端了,壓根不可能有坐在一起聊天的可能。

但有兩種情況,兩派可能會聚在一起,搞出點事情來。

一種,就是社會矛盾激化到無以復加的程度,兩家走到了一起,來“救世”。

成體系的天朝均田田畝制,配,夢中託天救萬民的神蹟。

六藝精湛能打仗能種田懂水利會兵法、認可均田爲天下第一仁政的“真”儒生,配,歌謠佈道傳名教的平民化儒學魔改。

一家動則一家興、天下動則天下興的習動理念,配,泰州聚和會的超越了宗族的組織模式。

……指定是能搞出點大事的。

甚至基本就是封建社會農民起義的巔峰配置了,要素齊全。

另一種能讓兩家走在一起的情況。

那就是大順此時特有的“盛世”危機了。

(本章完)

第607章 下三濫手段第1410章 黃河問題的最後一步(一)第1126章 自身定位(中)第1152章 多歧路,今安在(七)第654章 你只是枚棋子(七)第136章 爭朝不爭夕第3章 出事了第875章 留人誅心第1476章 臨別告誡(二)第589章 面子裡子第1131章 新的天下(下)第1510章 終章 九三年(廿八)第432章 只把忠臣作奸佞第675章 科學院(上)第447章 幕府的底線第489章 拆分清理第358章 實封第569章 金錢操控輿論第866章 我是來監管你們的(二)第394章 軍費第1291章 死與復仇(十二)第1306章 死與復仇(二七)第274章 孃家舅舅第1301章 死與復仇(二二)第76章 恍然第1425章 必死之局(上)第818章 大事成矣(五)第136章 爭朝不爭夕第265章 反對一口通商第715章 歸義軍(中)第693章 宗教外交第110章 瘋子炸糞坑的爆竹第1060章 堂下何人狀告本官(四)第1382章 凡爾賽和約(九)第108章 斷章取義第1293章 死與復仇(十四)第1217章 輪臺之思(四)第738章 白手起家第411章 出奇第428章 精銳對精銳第1369章 裡病外治(五)第140章 錯路第770章 真正的雪中送炭(下)第897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八)第697章 不管而管 不治而治(下)第1046章 破綻第975章 猜疑鏈(上)第1241章 三戰定印度(八)第228章 嘗試外交第1174章 備戰(十三)第1480章 臨別告誡(六)第1394章 優勢第435章 心情起落如潮第1043章 新危機(上)第880章 區別對待(上)第1131章 新的天下(下)第388章 止於何處第754章 表演戰(四)第876章 還是利益問題第184章 備戰第829章 海牙慘案(六)第742章 巴達維亞新政(三)第778章 艱難的第一步(中)第1210章 全是好處,沒有壞處(中)第1104章 工業革命(十七)第1100章 工業革命(十三)第1340章 最後的增兵第369章 我不是誰第35章 府兵第418章 諸君免送第1315章 逼着商人賺錢(下)第17章 縮頭王八生了個橫行螃蟹第1248章 鑽石灣屠殺(四)第152章 入倭第88章 變革的第一抹漣漪第1457章 最終的鬧劇(四)第1514章 終章 九三年(卅二)第637章 承諾與回饋第467章 糧食定價權的佈局第570章 上黨歸趙之舊事第1456章 最終的鬧劇(三)第1003章 少不入川第136章 爭朝不爭夕第796章 工商局第915章 南洋大開發(十)第394章 軍費第1266章 攻防心理(一)第1041章 國運(上)第748章 巴達維亞新政(九)第110章 瘋子炸糞坑的爆竹第1295章 死與復仇(十六)第593章 資本的去向第281章 專業行賄第490章 回威海的第一件事第944章 南洋印度貿易區(中)第850章 誤解第672章 伐韓?伐蜀?(下)第450章 放低姿態,麻痹對手第318章 潤物細無聲第17章 縮頭王八生了個橫行螃蟹
第607章 下三濫手段第1410章 黃河問題的最後一步(一)第1126章 自身定位(中)第1152章 多歧路,今安在(七)第654章 你只是枚棋子(七)第136章 爭朝不爭夕第3章 出事了第875章 留人誅心第1476章 臨別告誡(二)第589章 面子裡子第1131章 新的天下(下)第1510章 終章 九三年(廿八)第432章 只把忠臣作奸佞第675章 科學院(上)第447章 幕府的底線第489章 拆分清理第358章 實封第569章 金錢操控輿論第866章 我是來監管你們的(二)第394章 軍費第1291章 死與復仇(十二)第1306章 死與復仇(二七)第274章 孃家舅舅第1301章 死與復仇(二二)第76章 恍然第1425章 必死之局(上)第818章 大事成矣(五)第136章 爭朝不爭夕第265章 反對一口通商第715章 歸義軍(中)第693章 宗教外交第110章 瘋子炸糞坑的爆竹第1060章 堂下何人狀告本官(四)第1382章 凡爾賽和約(九)第108章 斷章取義第1293章 死與復仇(十四)第1217章 輪臺之思(四)第738章 白手起家第411章 出奇第428章 精銳對精銳第1369章 裡病外治(五)第140章 錯路第770章 真正的雪中送炭(下)第897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八)第697章 不管而管 不治而治(下)第1046章 破綻第975章 猜疑鏈(上)第1241章 三戰定印度(八)第228章 嘗試外交第1174章 備戰(十三)第1480章 臨別告誡(六)第1394章 優勢第435章 心情起落如潮第1043章 新危機(上)第880章 區別對待(上)第1131章 新的天下(下)第388章 止於何處第754章 表演戰(四)第876章 還是利益問題第184章 備戰第829章 海牙慘案(六)第742章 巴達維亞新政(三)第778章 艱難的第一步(中)第1210章 全是好處,沒有壞處(中)第1104章 工業革命(十七)第1100章 工業革命(十三)第1340章 最後的增兵第369章 我不是誰第35章 府兵第418章 諸君免送第1315章 逼着商人賺錢(下)第17章 縮頭王八生了個橫行螃蟹第1248章 鑽石灣屠殺(四)第152章 入倭第88章 變革的第一抹漣漪第1457章 最終的鬧劇(四)第1514章 終章 九三年(卅二)第637章 承諾與回饋第467章 糧食定價權的佈局第570章 上黨歸趙之舊事第1456章 最終的鬧劇(三)第1003章 少不入川第136章 爭朝不爭夕第796章 工商局第915章 南洋大開發(十)第394章 軍費第1266章 攻防心理(一)第1041章 國運(上)第748章 巴達維亞新政(九)第110章 瘋子炸糞坑的爆竹第1295章 死與復仇(十六)第593章 資本的去向第281章 專業行賄第490章 回威海的第一件事第944章 南洋印度貿易區(中)第850章 誤解第672章 伐韓?伐蜀?(下)第450章 放低姿態,麻痹對手第318章 潤物細無聲第17章 縮頭王八生了個橫行螃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