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6章 工商局

第796章 工商局

足夠的錢?

聽到這四個字,劉鈺心裡便有些哭笑不得。

什麼叫足夠的錢?

自從鐵血強宋扒開黃河大堤導致黃河奪淮入海,至今已有五百年。

這五百年間,整個兩淮地區徹底廢了。由漢唐時候的全國富庶之地、兵家必爭之地,財稅重心,混成了現在大順的維穩重點區域,匪幫盛產地,造反先發地,也是諸如除夜權、地主名姓避諱、奇葩宗教層出不窮的魔幻之地。

黃河是淤積泥沙的。

從南宋初年到現在,500年黃河泥沙的淤積,再加上保運河、保京城、保南北統治等等緣故,黃河從魯西南往南的黃淮流域,已經處在了一種極端的危機之中。

蒙元時代不算,從朱元璋建立明朝,再到大順的此時此刻,黃河在黃淮區已經決口73次。

平均下來,幾乎是三四年多就來一次。

皇帝想要廢掉運河,不用去考慮“保黃河還是保運河”的兩難選擇,但問題是解決的了三四年一決口的問題嗎?

解決不了。

決口、黃泛,必然伴隨着鹽鹼淤積。和正常的水澤不同,這種突發性的洪水,伴隨着水化作蒸汽,將大量的鹽鹼淤積,使得黃淮地區的土地嚴重退化。

加上大量的黃河泥沙衝擊,使得原本九州時代的“上中之壤”,已經退化成現在的下下之壤。土地鹽鹼化、壤土黃泥化、雨天不滲水一腳踩下去拔不出鞋、旱天不存水土硬的堪比石頭……

皇帝說要治理,要錢,這得多少錢能治得了?

當初劉鈺和康不怠討論這事的時候,康不怠出的主意,是“君子遠庖廚也”。

意思便是,啥也不管,等着黃河決口。不是自己拔開的黃河大堤,死多少人、受多少災,那也心裡踏實,便是君子遠庖廚也。

現在黃河的水道,已經越發的高,決口的頻率也已經越發的高。

總有一天,黃河會改道,不再走南道奪淮,而是會走山東,從山東入海。

因爲山東有泰山,所以整個山東不會成爲一片澤國。

所坑的,只是此時的富庶之地:東平、平陰、菏澤、鄆城等地。也就是黃河改道南北的三角地區。

山東這些年一直旱,缺水,甚至不是這幾年纔開始的。明末時候,山東就是赤地千里人相食的大災。

而黃淮流域,因爲地處更高的降水區,更容易出現洪澇災害。

是以,若是能來一場天災,讓黃河從北邊決口,走山東……

一場黃河決口,至少也得直接死個七八萬人,間接死亡或是無家可歸者,當有百萬。

康不怠考慮的,是說如果黃河決口,運河淤積,水量不足,那麼海運的條件也更成熟了。

加之現在黃河走南線,越積越高,早晚有一天,要出大事。

現在大順的治水能力,比之前有了很大的提升。

此時治水,不是後世,靠麻袋、編織袋、機械車輛,將大塊的石頭加固河堤。

這時候治水,需要竹木等,作爲支撐物,夾雜泥土一起治水。

從明朝開始,爲了治水,也因爲土地退化嚴重,政府開始推廣在黃泛區種植高粱。

主要是爲了用高粱秸稈,作爲修築河堤的材料。

副結果是大量的高粱,成爲了釀酒原料,使得高粱酒,成爲了白酒的代言,一般來說高粱酒肯定是比什麼玉米酒、地瓜燒之類的要“高貴”的。

大順治水能力比前代略強,也在於大量的高粱秸稈、玉米秸稈這些東西。

在不用考慮皇陵祖陵被淹的前提下、在有大量的高粱秸稈玉米秸稈作爲加固河堤的材料下,黃河決口依舊不停,比之前朝甚至更加嚴重。

修河堤能力越來越強、出事頻率越來越多,這隻能說明一個問題:一直憋着呢,早晚要出大事。

就現在這個情況,隔三差五來一次黃河水災,依舊也是幾萬人幾十萬人的死。

劉鈺當然不會傻呵呵地去琢磨挖一條黃河水道、主動決堤這樣的奇葩想法,以此時全世界的工程能力,也完不成這樣的壯舉。而且黃河從太行山區出來之後,整個黃河下游平原,其實都是黃河的水道,人家想從哪走就從哪走,以此時的人力哪能約束得住?

但要說權衡種種,劉鈺覺得可能黃河從北邊決口走山東,以全國來看,似乎更好一些。

只是,這不是他能控制的了的。

皇帝大概應該不太可能有主動扒開黃河大堤這樣的反人類想法,雖然他只是個封建帝王,但至少還算是個人。

故而在此前提下,皇帝說的“缺錢”,這就很值得考慮了。

缺錢,到底是缺多少錢?

缺解決廢漕改海百萬漕工不鬧事的錢?

還是缺要徹底治理好黃河、淮河流域的錢?

這兩者,可根本不是一個數量級的。

以大順現在的國力,處在一個上升期的巔峰狀態,現在還是有能力解決一下運河、蘇北問題的。

雖然可能解決的不太完美,但從皇帝不希望黃淮地區成爲帝國之癌的目標來看,應該還是可以完成的。

劉鈺其實也迫切希望解決一下黃淮問題。

因爲,他心裡把大順的輕工業發源地,放在了蘇南——此時的松江府、上海,也算是蘇南。

如果說,京畿地區、遼東地區,是以“軍事”爲理由,讓朝廷出錢興辦一些官營企業。

那麼,蘇南地區,就要更多的依靠民間資本。

蒸汽機都已經出來了,即便是輕工業,也需要煤鐵作爲基礎。而蘇南地區,此時相對來說,最近也最容易拿到的煤鐵,就在蘇北。

同時,蒸汽機最早出現在煤礦,最一開始的需求,就是抽水。

而棗莊地區,宋代就有煤礦的。後世故事裡,鐵道游擊隊,也是在棗莊附近活動的。

現在那裡沒有采煤,原因就是因爲宋代之後,黃河改道,大量水淹,導致煤層都泡在水裡面。

這樣,蒸汽機僅僅作爲抽水用,也可以快速普及。

從長久來看,若能徹底治理一下黃淮地區,哪怕維持一個基本平穩的狀態,也有利於蘇南地區的輕工業起步。

他對蘇北混亂,以至於大量人口南逃北乞,成爲廉價的勞動人口這一點,沒啥興趣。

因爲大順現在的勞動人口已經足夠廉價了,蘇南地區的人力成本也不高,小農破產進入城市做工的速度,現在是遠高於蘇南地區工商業發展所能吸納的人口數量的。

如果說,大順不能徹底治理好黃淮地區,這幾乎是必然的話。

那麼,能保證治理黃河的時候,不需要去考慮運河問題,好好把黃河治一治,至少水災不會像現在這麼頻繁,也確實是一種進步。

念及此,劉鈺也沒有去問皇帝到底準備把黃淮運河問題解決到什麼程度,而是先說起來關於“錢”的問題。

“陛下,天朝與西夷制度,大不相同。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韓昌黎言,孔子師於老聃、萇弘,亦非其賢不及此輩。西夷一些辦法,也不是不能學。”

“若擇其善者而從之,卻又非是簡簡單單的工商業事,還有諸多法令要試辦試行。”

“古人云,不在其位,則不謀其政。”

“臣爲官至今,多被陛下教誨,亦知其理。”

“陛下遣臣興工商事,臣便不該過問其餘民政、軍政事務。至少不該插手地方諸事。”

“但若臣爲地方節度使,則要管的事又太多,也無精力都放在工商事上……古人又說,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政不通。陛下以爲,臣該以何等身份,主持陛下交代之事?此其一也。”

“其二,蘇、鬆等地雖富庶,工商業亦興旺,但憑此二三地,卻又不足。其中,稻米、糧食、棉花、靛草等等,此地所產者,唯稻米爾。若臣以勳貴出鎮地方,節度一地,恐也不便。”

“其三,諸多商賈的產業、家業、公司等,雖在松江府。但其實業,分於各地。有於蝦夷墾殖捉魚者;有於鯨海捕鯨熬油者;亦有在南洋墾殖開礦者……若只限於一地,若有交涉,處置不便。”

皇帝等了一會,見劉鈺暫時就說了這麼三點,不由笑道:“愛卿所說的這些,朕豈能想不到?”

“南洋大功既成,按軍功封爵,也該公爵了。以公爵之尊,出鎮地方,豈區區爲一地節度?況且,愛卿出鎮地方,朕也擔驚受怕,只怕鬧出大亂子,士紳洶洶。”

“再者,貿易工商之事,與南洋、西洋、東洋皆息息相關。日後若荷蘭人那邊事成,承辦西洋貿易公司,期間又必有軍政事務,需要有人做朝廷與商賈之間的連接。”

“是以,以朕之意,便是組建個工商局,統籌管轄新興工商業諸事、亦管科學院、新學等事務。”

“只不過此此工商局,就不便再轄於樞密院內。愛卿既說,名不正則言不順,朕便給你名正言順。”

皇帝說的很大氣,給劉鈺名正言順管轄新興事物的權力。

實際上,這話的另一半意思,便是說名正言順,以後軍事上的事,你就好好當個顧問,就不要再去摸軍權了。

有什麼事,可以問問你,你當然也可以上書陳奏,但是軍隊的事,你就不名正言順了。

而且,就現在看來,好像也沒有諸如唐徵突厥、漢徵大宛、隋伐高句麗之類,非得名將強帥領軍不可的戰爭了。

但是,在名正言順上,皇帝並沒有解答劉鈺詢問的一個問題:當自己的政策,和地方政策出現矛盾的時候,怎麼辦?

皇帝的意思也很明確,不會在這個權力上,給劉鈺一個名正言順的權力,或者給這個新的工商局一個名正言順的權力。這只是個招攬工商、協調工商與地方的部門,不是大順的朝廷工業計劃委員會……

而是以私人的恩寵、南巡恩榮示之諸官,以此解決可能出現的劉鈺和地方官員的矛盾——地方官一般不會這麼沒眼力價和你頂牛,但這不是源於你正規的權力,而是源於朕的恩寵。

一旦將來不寵信了,地方上可以輕易廢掉所有的變革。前所未有之事,最好還是能人亡政息的好。若堪用,便不叫人亡就是。

(本章完)

第895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六)第132章 新型宗藩關係第437章 唯手熟爾第169章 之所以在意海防第277章 兇狠而聰明的敵人第885章 縣令第633章 斡旋家第1193章 皇帝第844章 拆房頂和開窗戶(六)第816章 大事成矣(三)第357章 有貨,真的可以爲所欲爲第1133章 濟天下和利自己第1403章 遷徙路(六)第706章 海戰(四)第344章 商人招恨第1215章 輪臺之思(二)第1186章 我殺我自己第1020章 心慈手軟第736章 機遇(上)第1172章 備戰(十一)第903章 英人目睹之怪現狀(四)第989章 拍馬屁(中)第280章 隱忍勝於現在就反抗第268章 瑞典人也捲入對俄忽悠第716章 歸義軍(下)第319章 真正的力量第537章 同一個故事,不同的解讀第1336章 恐嚇出來的費城會議(七)第557章 一戰前夜 命運的交匯(三)第929章 覺醒(一)第1193章 皇帝第1447章 三山合一(中)第29章 雪盲第600章 捧殺第267章 皇帝的保守第984章 決勝千里之外(七)第1274章 攻防心理(九)第1386章 凡爾賽和約(十三)第1436章 分歧(二)第928章 戰前輿論準備(下)第1446章 三山合一(上)第480章 河豚之喻(上)第1309章 死與復仇(三十)第413章 自我意識(下)第821章 大事成矣(八)第1067章 惡龍殘影(二)第773章 被盟友坑的法蘭西(中)第965章 扣帽第1017章 全都裝傻(上)第513章 皇帝的職業病第1276章 屬性相剋(上)第1461章 最後的鬧劇(八)第429章 先活下來吧第1040章 大獲成功(五)第1132章 你的答案不在這第249章 暫借第442章 打人還要被感謝第990章 拍馬屁(下)第738章 白手起家第260章 委婉拒絕第471章 百思不得其解(上)第539章 帶緊箍咒的好漢(上)第916章 南洋大開發(十一)第601章 逃不過的對法宣戰第1008章 這就叫鬥爭第1046章 破綻第362章 治標治本二選一第1219章 大忠臣(上)第101章 畜牧稼穡皆學問第182章 隨時準備着第425章 掩耳盜鈴的新境界第1137章 “溫柔”的殖民者(上)第489章 拆分清理第207章 西域不過小事第127章 必拿下第690章 錫蘭的雙重屬性第658章 光榮復辟(下)第55章 說服第1514章 終章 九三年(卅二)第271章 巴達維亞的必然(上)第514章 漢時黃瓜順時槍第288章 法國笑話第618章 十月的聖彼得堡第422章 突入第755章 表演戰(五)第668章 分贓大會(五)第3章 出事了第1100章 工業革命(十三)第1028章 割裂(六)第186章 維持互信第1372章 裡病外治(八)第88章 變革的第一抹漣漪第176章 十三張第1295章 死與復仇(十六)第623章 大順在歐洲的第一次亮相(四)第1398章 遷徙路(一)第1456章 最終的鬧劇(三)第85章 感言 及關於本書是同人第13章 母多憐幼子第1189章 理藩學(下)
第895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六)第132章 新型宗藩關係第437章 唯手熟爾第169章 之所以在意海防第277章 兇狠而聰明的敵人第885章 縣令第633章 斡旋家第1193章 皇帝第844章 拆房頂和開窗戶(六)第816章 大事成矣(三)第357章 有貨,真的可以爲所欲爲第1133章 濟天下和利自己第1403章 遷徙路(六)第706章 海戰(四)第344章 商人招恨第1215章 輪臺之思(二)第1186章 我殺我自己第1020章 心慈手軟第736章 機遇(上)第1172章 備戰(十一)第903章 英人目睹之怪現狀(四)第989章 拍馬屁(中)第280章 隱忍勝於現在就反抗第268章 瑞典人也捲入對俄忽悠第716章 歸義軍(下)第319章 真正的力量第537章 同一個故事,不同的解讀第1336章 恐嚇出來的費城會議(七)第557章 一戰前夜 命運的交匯(三)第929章 覺醒(一)第1193章 皇帝第1447章 三山合一(中)第29章 雪盲第600章 捧殺第267章 皇帝的保守第984章 決勝千里之外(七)第1274章 攻防心理(九)第1386章 凡爾賽和約(十三)第1436章 分歧(二)第928章 戰前輿論準備(下)第1446章 三山合一(上)第480章 河豚之喻(上)第1309章 死與復仇(三十)第413章 自我意識(下)第821章 大事成矣(八)第1067章 惡龍殘影(二)第773章 被盟友坑的法蘭西(中)第965章 扣帽第1017章 全都裝傻(上)第513章 皇帝的職業病第1276章 屬性相剋(上)第1461章 最後的鬧劇(八)第429章 先活下來吧第1040章 大獲成功(五)第1132章 你的答案不在這第249章 暫借第442章 打人還要被感謝第990章 拍馬屁(下)第738章 白手起家第260章 委婉拒絕第471章 百思不得其解(上)第539章 帶緊箍咒的好漢(上)第916章 南洋大開發(十一)第601章 逃不過的對法宣戰第1008章 這就叫鬥爭第1046章 破綻第362章 治標治本二選一第1219章 大忠臣(上)第101章 畜牧稼穡皆學問第182章 隨時準備着第425章 掩耳盜鈴的新境界第1137章 “溫柔”的殖民者(上)第489章 拆分清理第207章 西域不過小事第127章 必拿下第690章 錫蘭的雙重屬性第658章 光榮復辟(下)第55章 說服第1514章 終章 九三年(卅二)第271章 巴達維亞的必然(上)第514章 漢時黃瓜順時槍第288章 法國笑話第618章 十月的聖彼得堡第422章 突入第755章 表演戰(五)第668章 分贓大會(五)第3章 出事了第1100章 工業革命(十三)第1028章 割裂(六)第186章 維持互信第1372章 裡病外治(八)第88章 變革的第一抹漣漪第176章 十三張第1295章 死與復仇(十六)第623章 大順在歐洲的第一次亮相(四)第1398章 遷徙路(一)第1456章 最終的鬧劇(三)第85章 感言 及關於本書是同人第13章 母多憐幼子第1189章 理藩學(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