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9章 拍馬屁(中)

第989章 拍馬屁(中)

皇帝想了想自己剛纔的潛意識和第一反應,不由自主地點了點頭。

其實,從他往下,從他這個皇帝到那些渴望軍功的軍官,確實都是被軍改之後的連連勝利帶動的思維轉變了。

之前打仗,花錢多又賠的多,能不打就不要打。

有時候是真打不起,太花錢了。

現在呢?

現在朝廷已經打了兩場短期之內不但回本而大賺的仗,一場伐日、一場南洋。

而政治上不得不打的仗,且必然不太可能賺錢的,如西域和西南、川西、雪山等,卻也沒花多少錢。

因爲之前雙方的戰鬥力沒有代差,所以不敢輕兵冒進。

平推最能發揮之前大順的優勢,但也花錢太多,否則沒法平推。

而自從劉鈺在阿爾泰山來了場冒進之後,大順這邊發現,原來經過嚴苛訓練的新軍,千把人就能各處橫着走了。

只要扛得住,那就叫中心開花。

扛不住,才叫輕兵冒進。

不少人甚至覺得,若當年之薩爾滸,以大順軍改中最精銳的青州軍,那就不是什麼任你幾路來我只一路打了,而是會演變成劉鈺在阿爾泰山以北那一戰:中心開花,誘敵來戰,援兵未至,敵軍已潰。

有時候,一場規模不大的戰役,會有很大的影響。

劉鈺在阿爾泰山那場不算,因爲刷的名頭有點多,叫不少軍官覺得不好複製。

但,之後大順又打了兩場不大的戰鬥,直接導致了大順軍隊的好戰風氣。

一場,是在西域,纏回叛亂,仗不算大。

騙了大順的駐軍出來,千把新軍被圍住了,結果大順這邊結車爲陣、步兵結陣,利用快速變陣主動進攻,隨軍的野戰炮轟其一處,步兵突擊以點破面,竟以一千破兩萬。

從那之後,大順千把人的部隊,就在西域橫着走了。

而如果那場仗大順的千把人被殲滅了呢?恐怕,就變成“不可擅動,不可冒進、不可輕敵,必要幾路分進合擊”。

另一場,則是在西南,也是差不多的情況。從北邊調集的精銳部隊孤軍深入,結果直接列成了三線橫隊,兩輪齊射,一波衝鋒,總共花了七分鐘,解決了戰鬥。

仗都不大,但其戰略意義巨大。

戰略上,打場仗,就要出動上萬人的規模和後勤;與一兩千人橫着走,是有極大區別的。

從一開始軍改,劉鈺就不學普魯士,而是要求大順的新軍訓練重點是陣型,尤其是行進間變陣、橫隊縱隊方陣的快速變換,這種因地制宜悄悄地得到了回報。

戰略上的回報,就是大順軍官涌現出一批激進派,好戰的激進派——打勝仗才激進,老打敗仗誰肯打仗?而連續兩次都是冒進之後,敵人既啃不動,野戰也勝不了甚至被直接一波捅穿。

這種情況,也直接影響了朝廷對邊境問題的態度。

具體表現,就是劉鈺問皇帝的“第一反應”。

第一反應不是“好不好打”,這已經根本不需要考慮了。而要考慮的,則是“什麼時候打才合適”。

而這,恰恰拍中了皇帝最得意的馬屁。

李淦整天間想的就是追漢齊唐,但這種追求,有兩種方式。

一種,是會時不時問大臣、文人:哎,你們覺得我和漢武唐宗比如何啊?大順比之漢唐宋如何啊?

這顯然是不行,心虛,才這麼問。

另一種,則是如劉鈺拍的這句“第一反應”。

在精氣神上,已經到了“不需要考慮打不打的過、好不好打,只需要考慮什麼時候該打什麼時候不該打”的地步。

這種潛意識的第一反應,毫不心虛,理所當然覺得自己打得過。

劉鈺又非常無恥地拿了“玉斧”故事做了個對比,皇帝被拍的相當舒服,也便只能順着劉鈺說的“兵甲與後勤雙強”的思路去往下說。

道理確實是這麼個道理。

但皇帝對劉鈺的比喻,並不贊同。

“以愛卿之言而論,必要使本朝牛耕鐵作而他國刀耕火種,方爲制勝之寶。朕以爲,確實如此。”

“但,愛卿言在放開開礦,則比喻不恰。大爲不恰。”

“這不是牛耕鐵作、刀耕火種之別。”

“這分明只是‘自耕’、‘佃作’、‘官屯’之別嘛。”

皇帝當然不知道生產力和生產關係這個詞,但劉鈺用的這個比喻,皇帝卻很自然地理解了劉鈺想說的意思。

按皇帝的話,其實要劉鈺來理解,那就是說:牛耕鐵作、刀耕火種,這是生產力的差距;但,你要在四川放開礦禁、鼓勵私人資本開礦,這哪是生產力的改變?只是自耕農、佃農、官屯的區別,都是用牛、都是鐵作,根本也不是牛耕與刀耕的區別啊?

劉鈺繞了個大圈,就是想引誘皇帝來說生產力和生產關係,雖然皇帝壓根不知道這倆詞,但卻在劉鈺的引誘下,用這種比喻的方式,承認了生產力的進步意義重大。

並且,皇帝自己都沒注意到,他反駁劉鈺的內在邏輯,恰恰是承認了生產力的重要性。

因爲生產力水平很重要,所以劉鈺的說法纔不對,因爲劉鈺的辦法只是改變了一下組織模式,調整了一下生產關係,並不能引起質的飛躍,產生“我牛耕鐵作、彼刀耕火種”的效果。

劉鈺等的就是這個坑。

皇帝說完劉鈺比喻不恰之後,又道:“愛卿說的道理,肯定是沒錯的。道理沒錯,但愛卿卻錯用了道理。”

“確實,有諸多好處,朕也考慮過其中利弊。”

“也確實,如愛卿所言,茂隆銀礦若能歸附,本朝既得一大銀礦,又因漢人廣居,必可實控。”

“但,四川非比雲南邊境。”

“朝廷之策略,是化苗。”

“化,就要有目的,才知道該怎麼化。換言之,要化成什麼樣?”

“自是化成正統百姓。”

“什麼叫正統百姓?”

“墾殖、耕種、自耕、租佃、男耕女織、讀書科舉,此爲化之目的。”

“而開礦、做工、結夥、鬥毆、愛卿既喜中國之概念,愛卿以爲,那些挖礦的礦工,和那些讀書耕作女織的農夫,哪個更中國?”

“所以,不往更中國的地方化,竟要化不那麼中國的嗎?”

對此,劉鈺心裡只是暗笑。

就像北邊的那個羅剎國,最羅剎的,是羅剎的農奴;最不羅剎的,是彼得堡的法語貴族、工人、工廠主、銀行商。這兩個羅剎之爭,一直到很久之後,都有大把的人尋找那個真正的羅剎,比如索爾仁尼琴。

皇帝說的,也不是沒有道理。就這時候來說,男耕女織的百姓,和開口就是利錢閉口就是投機的松江府新興階層,哪個更中國?

從穩定的角度,確實說的通。

但,劉鈺之前的奏疏,顯然說的不是整個四川,而是特指一小片地方,甚至都不包括成都。

皇帝既這樣反對,劉鈺忙道:“臣請陛下恕罪,臣上次的奏疏,言語不清。臣所說的幾處,非是全蜀,而是單單一個敘州府。自古漢地,漢之犍爲郡。”

“此地有自貢之井,臣審梟私得知,此地私鹽最盛。且在用井氣煮鹽之前,皆用附近榮州煤炭。產煤頗多,產鹽也多。”

“陛下再三言不準此事,臣違命諫言,正爲此事。”

“臣所謂之放開,也不是說朝廷不管,而是效松江府故事,官督商辦,放如松江府那般即可,非是要不管不問任豪商自開礦。”

“鹽政改革之事,臣以爲,朝中之議,皆爲一時之利,且難顧及遠處。”

“是以,臣之意,是要行兩件事,方可解決鹽政難題。”

“其一:官運、商銷。”

“其二:兩湖入川、閩鹽入江西、淮南借淮河水利而轉農墾灘、淮北日熱潮小鼓勵入股做大。”

“其中,淮南、淮北、閩鹽入江西,都好解決,其勢已成。”

“唯獨川鹽,尚未解決。”

“川南之鹽,控扼黔、滇,又可沿大江而至夔州、漢口,若以官運、商銷之法……則一可方便查稅緝私;二也可防止出現改革之後,小商無力運遠、大商多爭近利之弊。”

“若淮鹽退楚,川鹽必要在兩三年內做到可以供應缺口,如此,勢必要朝廷放寬政策,鼓勵敘州府開礦之風。”

“再者,官督商辦,效松江府故事,亦可採用科學院之新技術、聯絡西京大商之資本,此方爲臣所謂‘我牛耕鐵作、彼刀耕火種’之別。”

“臣之意,還是請陛下選一衆熟悉松江府商賈工商事的人,任敘州府,如此方可開川南工商之生機。”

“臣斗膽舉幾人,可保三年之內,川鹽之利,不下淮南!”

“商賈,僱工,亦非難管,只是朝中科舉出身之人,只會管男耕女織,沒學過怎麼管商賈、僱工、工廠主、股東。只要會管,並無亂子。”

“川南若興,則滇、黔無亂矣。”

“川鹽若興,則礦、水運皆興,可納蜀中百年修養之生民。”

“川煤若興,則可從其法而治、採西山礦,如此京城百萬百姓再無缺薪之憂。”

“新法新政,不可試行於京城,恐有亂,何不試行與川南?”

“臣便觀天下郡縣,能使本朝‘我牛耕鐵作彼刀耕火種’之地,此時非在松江,而在川南。值此鹽改之際,臣請試行,以觀後效。”

(本章完)

第1473章 最後的鬧劇(二十)第859章 最終還是看天意(上)第583章 都是生意(上)第344章 商人招恨第630章 鼓勵西進的真正目的第638章 不調停的調停第1443章 歪經已成(中)第1275章 攻防心理(十)第1213章 統一市場與地方利益(下)第351章 舊相識第572章 藍狗子第1341章 拼命是錯的 掙錢是對的(一)第1150章 多歧路,今安在(五)第1486章 終章 九三年(四)第447章 幕府的底線第953章 步步危機第310章 先裝嫩後裝孫子第680章 隱喻(上)第1400章 遷徙路(三)第16章 震動第929章 覺醒(一)第452章 有福了第838章 賭國運(下)第752章 表演戰(二)第91章 提點第440章 嘉靖年間的古董第852章 一分錢難倒天子(二)第1430章 王謝燕,百姓家(下)第876章 還是利益問題第466章 爲何要抑商第1169章 備戰(八)第1295章 死與復仇(十六)第1192章 還得靠爭霸第195章 過時了第680章 隱喻(上)第573章 邦加的大麻煩第348章 怕疼第155章 官商之別第70章 不明碼標價的交易第606章 懷念過去(下)第767章 擴大影響力第1207章 守成第1070章 惡龍殘影(五)第109章 我們不冤,國子監諸生冤第758章 表演戰(八)第49章 不同的後浪第628章 感性理性都不想敵對第215章 海軍部第513章 皇帝的職業病第860章 最終還是看天意(下)第644章 細思恐極第1356章 英國的總崩潰(五)第186章 維持互信第1386章 凡爾賽和約(十三)第562章 啓蒙工具人(中)第971章 割袍(上)第1301章 死與復仇(二二)第1466章 最後的鬧劇(十三)第105章 正義使者第1232章 開戰(十一)第1097章 工業革命(十)第693章 宗教外交第124章 女無脂粉閨中態第1139章 “溫柔”的殖民者(下)第1229章 開戰(八)第851章 一分錢難倒天子(一)第1456章 最終的鬧劇(三)第1331章 恐嚇出來的費城會議(二)第533章 荷蘭人也會以史爲鑑第1126章 自身定位(中)第336章 無中生有第446章 人都死了第344章 商人招恨第702章 備戰第1056章 不可能名正言順第175章 狡兔三窟第875章 留人誅心第1476章 臨別告誡(二)第758章 表演戰(八)第1086章 破立之困(三)第786章 新舊利益的衝突(三)第435章 心情起落如潮第1174章 備戰(十三)第951章 撒旦與震旦第655章 兩幅面孔第812章 火中取栗第184章 備戰第229章 不可生搬硬套第102章 見人說人話第1337章 恐嚇出來的費城會議(八)第1235章 三戰定印度(二)第224章 預備役和實學第1474章 最後的鬧劇(廿一)第1417章 黃河問題的最後一步(八)第1169章 備戰(八)第1157章 多歧路,今安在(十二)第822章 大事成矣(九)第746章 巴達維亞新政(七)第489章 拆分清理第1301章 死與復仇(二二)
第1473章 最後的鬧劇(二十)第859章 最終還是看天意(上)第583章 都是生意(上)第344章 商人招恨第630章 鼓勵西進的真正目的第638章 不調停的調停第1443章 歪經已成(中)第1275章 攻防心理(十)第1213章 統一市場與地方利益(下)第351章 舊相識第572章 藍狗子第1341章 拼命是錯的 掙錢是對的(一)第1150章 多歧路,今安在(五)第1486章 終章 九三年(四)第447章 幕府的底線第953章 步步危機第310章 先裝嫩後裝孫子第680章 隱喻(上)第1400章 遷徙路(三)第16章 震動第929章 覺醒(一)第452章 有福了第838章 賭國運(下)第752章 表演戰(二)第91章 提點第440章 嘉靖年間的古董第852章 一分錢難倒天子(二)第1430章 王謝燕,百姓家(下)第876章 還是利益問題第466章 爲何要抑商第1169章 備戰(八)第1295章 死與復仇(十六)第1192章 還得靠爭霸第195章 過時了第680章 隱喻(上)第573章 邦加的大麻煩第348章 怕疼第155章 官商之別第70章 不明碼標價的交易第606章 懷念過去(下)第767章 擴大影響力第1207章 守成第1070章 惡龍殘影(五)第109章 我們不冤,國子監諸生冤第758章 表演戰(八)第49章 不同的後浪第628章 感性理性都不想敵對第215章 海軍部第513章 皇帝的職業病第860章 最終還是看天意(下)第644章 細思恐極第1356章 英國的總崩潰(五)第186章 維持互信第1386章 凡爾賽和約(十三)第562章 啓蒙工具人(中)第971章 割袍(上)第1301章 死與復仇(二二)第1466章 最後的鬧劇(十三)第105章 正義使者第1232章 開戰(十一)第1097章 工業革命(十)第693章 宗教外交第124章 女無脂粉閨中態第1139章 “溫柔”的殖民者(下)第1229章 開戰(八)第851章 一分錢難倒天子(一)第1456章 最終的鬧劇(三)第1331章 恐嚇出來的費城會議(二)第533章 荷蘭人也會以史爲鑑第1126章 自身定位(中)第336章 無中生有第446章 人都死了第344章 商人招恨第702章 備戰第1056章 不可能名正言順第175章 狡兔三窟第875章 留人誅心第1476章 臨別告誡(二)第758章 表演戰(八)第1086章 破立之困(三)第786章 新舊利益的衝突(三)第435章 心情起落如潮第1174章 備戰(十三)第951章 撒旦與震旦第655章 兩幅面孔第812章 火中取栗第184章 備戰第229章 不可生搬硬套第102章 見人說人話第1337章 恐嚇出來的費城會議(八)第1235章 三戰定印度(二)第224章 預備役和實學第1474章 最後的鬧劇(廿一)第1417章 黃河問題的最後一步(八)第1169章 備戰(八)第1157章 多歧路,今安在(十二)第822章 大事成矣(九)第746章 巴達維亞新政(七)第489章 拆分清理第1301章 死與復仇(二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