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0章 遷徙路(三)

第1400章 遷徙路(三)

父子兄弟的怨恨中,有客輕敲柴門。

村子裡的私塾先生,都是姓王的本家,教過王龍兄弟的先生,提着兩瓶算是很有“工業氣息”的玻璃瓶子裝着的關東高粱酒,來到了院子裡。

父子兄弟一見私塾先生,便知又是來做“說客”的。可終究都是村子裡的遠房本家,過年時候也是要去磕頭的,總不好把人往外趕,只能一邊吆喝着媳婦去燒水、一邊只能請人坐下。

酒往桌上一放,照理說,這時候這邊該說的是“來就來唄,怎麼還拿東西”之類的話。

但這一次卻沒說,老頭子王成也沒個好氣,問道:“這酒也是上面給你的?讓你又來嘮叨遷走事的?要是這樣,拿回去,我可不喝這酒,喝了犯惡心。”

私塾先生捋了捋鬍子,笑道:“你要說是,那也是。上面給的錢,讓我們這些私塾混飯吃的,都去‘學習’,學完之後要給伱們講道理。這酒嘛,確實是用上面發的錢買的。”

王成臉色剛變,私塾先生又道:“可你要說不是,那也不是。我的話早就遞到了,我的事也辦完了,領的那些錢我問心無愧。咱們肯定要遷,勸不勸都改變不了。我這時候提着酒過來,還不是因着你是出了名的犟種,來與你聊聊。”

這話一說,父子幾人都聽出來了,奇道:“你也要遷?”

“那是自然,我也要走。上面說了,去了那邊,也得有教書先生。縱然說科舉以後再說,但識字未必非要科舉不是?我讀了許多年書,不過是個秀才,早就斷了中舉的念頭。倒是去濟南府‘學習’的時候,聽那些年輕人一說,說就算不科舉也得識字,這話聽得我便定下了遷去的想法。”

“我到了那邊有銀錢月米領,等着兒子大了,也要授田的。爲何不去?”

“老哥,你也不用犟,你不妨想想。你家的日子,過的的確是還行。可不也就四五十畝地嗎?”

“將來總得分家,到時候他們兄弟四個,一人也就十來畝地。那他們兄弟四個,就沒兒子了?十畝變三畝、三畝變九分,總不能變出來地吧?”

“說句難聽的,若是年景好,大家都好。你買誰的地去?若是年景不好,大家都不好,你又哪來的本事買地?”

“我確實是領了上面的錢,是要宣講這些的。但領錢歸領錢,道理歸道理,我覺得他們說的是有道理的。這黃河啊,早晚是個事。”

一聽這話,王成便氣不打一處來,罵道:“黃河、黃河!我就沒見過黃河走山東,我爺爺也沒見過,我祖爺爺也沒見過!你說黃河嚇人,可黃河根本不走山東,這黃河再嚇人,關我們啥事?”

私塾先生冷笑一聲道:“你纔多少年紀?便是加上咱們祖宗遷到這裡,那才幾年?你沒見過的事,多了,你沒見過的,便就是假的?”

“司馬公爲何著史?歷朝歷代緣何要說以史爲鑑?一人之世,不過數十載,能看明白個棒槌?翻翻史書,黃河走北邊走了多少年?走南邊又走了多少年?”

說罷,又將那兩瓶酒猛地墩在了桌子上,敲着玻璃瓶子道:“這玩意兒,以前你見過?等過些天,咱們往那邊走的時候,你就知道了。看看那邊的,和這邊已經全不一樣了。我是去過的,見過的。”

“不說別的,你是不是以爲,這苞米、地豆、地瓜、辣椒,這都是祖上便有的、一直就有的?我告訴你,不是,這就是從扶桑那邊傳過來的。”

“我今年年紀也不小了,可我真是恨自己早生了二十年。這一次去濟南府‘學習’,又坐了車往膠東那邊看了看,方知‘日新月異’四字。”

私塾先生慨嘆一聲,又搖搖頭道:“我今天不是來給你們講這些道理的。我今天是來乾點實在事的。家裡的東西,能賣就賣了吧。現在賣,還能賣幾個錢。不然真要走的時候,一分錢都賣不出。”

“你要不走,人家真敢直接把你家給拆了、把你家地給挖了。你上哪說理去?”

“且不說你去縣衙,大龍肯定又得跟着挨板子。就算你去了京城,去告御狀,難道你以爲這事皇帝就不知道嗎?”

“再說了,你這纔多大點事?膠東那邊搞永佃,多少有功名的鬧?可鬧出什麼結果來了?還不是被革了功名?人家文曲星下凡的老爺,都鬧不出結果,你真當你上吊就能嚇住人家?”

“我明着跟你說了吧……這也是我在濟南府‘學習’學到了道理。人家當時就明確跟我說:這事,鬧不起來、也不怕反,因爲反不了。”

“河道以北,一點沒動。”

“河道以南、濟南府到膠東、萊登,行永佃、開工場、修鐵路,真能舉事的現在都不會舉事。”

“唯獨就是河道區這幾百裡、十幾裡寬,人家隨便你們鬧。沒用。”

“當時,講課的那人,就這麼講的。說的很清楚,人家根本不怕鬧、也不擔心反。”

“甚至,我說句難聽的。他們巴不得你們反呢。你們反了,有啥用?”

“南邊的,永佃做工,不會跟着你們鬧。北邊的,一切如常,更少了運河徭役,緣何要反?就這河道區、湖區的人,真要是鬧大了、反了,那不是給人送把柄嗎?”

“到時候,直接殺光,連遷徙的錢都省了。你真當遷徙不花錢呢?”

這話說的冷嗖嗖的,冰涼涼的。

私塾先生所轉述的這些話,實際上也算是統治術的一點皮毛。而之所以告訴他們,主要是因爲他們是讀書人、而且是不得志的讀書人。

這些道理,其實算是分析一下形勢,告訴這些不得志的讀書人、潛在的造反組織領導預備役們:黃河河道的事,鬧不出獨眼石人,你們腦子最好清醒點,別到時候白白把命丟了。

這私塾先生是讀過書的,也是中過秀才的。但早早想明白了,覺得自己中舉是沒啥指望,這才如此混口飯吃。

讀聖賢書,其實學的都不是治國學問,不過是個選拔過程。當年太宗皇帝就開玩笑說過,說這玩意兒,就是比背祖率的小數點,其實也一樣。很多治國爲官爲政的東西,都不是在聖賢書裡學的。

但讀書總是識字的、識字就便於學道理。這私塾先生去了一趟濟南府“進修學習”,也算是眼界豁然開朗,因爲在濟南府,就有人把一些簡單的道理,不遮遮掩掩、直直白白地講了出來。

說的不要再直白。

簡單來說,鬆蘇改革已經完成,蘇北皖北地區也因着修路、挖煤等,穩定了下來。

北面京城,那是朝廷精銳駐軍所在。

運河被廢,現在是一點不怕運河地區造反“截斷運河”。

而即便是這個挖河道的事,也不是上來就挖的,而是提前做了準備。

萊登地區不提,那本就是劉鈺練兵所在,更是較早開始了轉型的地區。加之後來走海路闖關東,極大地緩解了矛盾。

登州府、萊州府,根本亂不了,反倒是改革的受益地。

沂州府,因着海州鹽業發展,向北擴鹽,同時又改了青州府、武定府的鹽業到沂州府海邊,那邊也是欣欣向榮,亂不了。

青州府,又是搞永佃、又是種烤煙、又是開了臨淄等地的煤鐵礦、修了路、種花生,這幾年日子也好過,也亂不成。

一步步、一點點,大順在印度、歐洲、美洲打仗的這幾年,這幾處的改革逐步實行,就像是一道絞索。

最後,纔到了選定的黃河河道,以及最麻煩的、也是漕運等改革影響最大的曹州府、東昌府、泰安府這幾地。

絞索開始拉緊的時候,已然是到了最後,再無反抗之力了。

這時候才動,而且動起來就是這麼決絕,各種強制,不留情面、不講道理。

說到底,就是“膽氣壯”,知道亂不起來、至少不至於亂到連州連府的地步,更不用擔心爲了“漕運安穩”而各種退讓。

當然皇帝心裡也是有數的。

皇帝之所以要修從京城往南計劃到漢口的鐵路,這裡面就包含着黃河改道之後的局面:京城到漢口的鐵路、黃河、淮河、海州到徐州的鐵路、長江、外加天津威海旅順的造船業和艦隊,已經完成了對“帝國造反危機區”的分割。

當然,這私塾先生在濟南府“進修”的內容,自不可能講皇帝這邊的大分割之類的東西。

甚至於,這些道理,若說有用、似也有用;若說沒用……要是壓根就不想造反的人,便是聽了也無意義。

這私塾先生雖也是私塾先生,也住在這史上的梁山泊旁邊,可他卻不覺得自己是吳用。

今日前來,也確實如他所言,領錢要乾的事,他都幹完了,這次來真就是出於同鄉同宗本家之情,來說點現實的東西。

更簡單來說:把傢俱、樹木、鍋碗瓢盆、牲口,能賣的都賣了。把養的雞,願意賣就賣了、不願意賣不如直接殺了吃了。

這纔是真正現實的道理。

況且說了,這次移民,私塾先生也要去。去了之後,多半還是村社成鎮的半屯田樣式,到時候各地的人都有,他也需得一些熟人,否則到了那邊,怕被人欺負。

私塾先生打聽的消息不少,聽說那邊,是按照村鎮形式來的。

以一百二十戶爲一個村,按照土地遠近,按照近、中、遠分割土地。基本保證公平,各家皆有遠近。

理想狀態下,八村環繞,若星拱月,而有一鎮。鎮上設學堂、鐵匠鋪、置百工。

待人生聚,若滿百二十丁,則可集中繼續向東遷而成新村鎮。聽聞這種模式,是學西洋人公理會的經驗,村鎮滿人則申請批地,新設村鎮。無非是西洋人靠的是教堂,稅等也交到教堂,而這邊靠的是學堂和衙門,稅也交到衙門。

只是去到那邊,各地的人都有。是以總歸還是本村本宗的人,去了之後也能互相照應。

私塾先生倒是確信,到了那邊,幾年之後,日子肯定不比這邊差。

是以他才如此熱心,做說客做到自掏腰包額外工作的地步。

不然,要是到了那邊,過的竟比這邊差,那他此時做的越多,將來恨意越大,便適得其反了。到時候,被人埋怨一輩子,甚至過的太差被人吭哧來一刀,可就賠大了。

至於說兼濟天下的胸懷,私塾先生雖沒有繼續進學求功名,但多多少少還是有點的,他是真的相信,挖黃河這事,是利於天下的。只不過,人活着,得吃喝拉撒衣食住行,是以胸懷有、也相信,但到最後,還是要談些吃喝拉撒的事。

比如現在要勸的趕緊把家裡物件能賣的賣了。總歸說,到了天涯海角,金子銀子銅錢,依舊還是錢,能買書能買酒能買肉能買衣。有天下情懷,和吃飯拉屎穿衣過日子,並不矛盾。

(本章完)

第1477章 臨別告誡(三)第902章 英人目睹之怪現狀(三)第253章 再快一些第1030章 氛圍第725章 殺心第454章 半殖民地第1108章 上國心態(二)第713章 活路第350章 物傷其類第292章 工具人瑞典第379章 四宗罪第1116章 脈絡第1395章 強迫去過好日子(上)第437章 唯手熟爾第1297章 死與復仇(十八)第863章 妄想第198章 善後考慮第415章 願天下無有武穆三閭第1304章 死與復仇(二五)第823章 大事成矣(十)第1026章 割裂(四)第895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六)第1463章 最後的鬧劇(十)第502章 棄用朱子學的危機第1204章 太子難當(上)第1455章 最終的鬧劇(二)第1012章 圈地第1301章 死與復仇(二二)第691章 棱堡時代的終結 會戰時代的開啓第103章 黑騎士和公主第659章 朋友和敵人第110章 瘋子炸糞坑的爆竹第1470章 最後的鬧劇(十七)第120章 語不驚人死不休第1257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三)第1140章 最後的佈置(一)第1267章 攻防心理(二)第1464章 最後的鬧劇(十一)第516章 南進之前定北疆(下)第800章 時代的浪漫(中)第769章 真正的雪中送炭(中)第681章 隱喻(下)第1352章 英國的總崩潰(一)第422章 突入第397章 等死吧,沒救了第1278章 夷丁第796章 工商局第472章 百思不得其解(中)第1236章 三戰定印度(三)第130章 暴論第1392章 凡爾賽和約(十九)第17章 縮頭王八生了個橫行螃蟹第1363章 國富論(六)第339章 取義第203章 奇襲第761章 荷蘭災難年(一)第183章 變陣第514章 漢時黃瓜順時槍第407章 不得不仁義的仁義之師第729章 最後的平靜第235章 市什麼骨第1416章 黃河問題的最後一步(七)第403章 野心早已出現第999章 和過去不一樣了第4章 衝突第395章 樞密院第199章 報捷第1191章 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下)第842章 拆房頂和開窗戶(四)第1446章 三山合一(上)第457章 刻舟求劍(上)第1161章 多歧路,今安在(十六)第927章 戰前輿論準備(中)第1348章 三角貿易(上)第762章 荷蘭災難年(二)第933章 覺醒(五)第10章 找茬第311章 滿BUFF皇子第563章 啓蒙工具人(下)第894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五)第1498章 終章 九三年(十六)第1218章 輪臺之思(五)第861章 哄一鬨第828章 海牙慘案(五)第1432章 鴆酒 解藥(中)第1185章 再度被坑的法國第839章 拆房頂和開窗戶(一)第1349章 三角貿易(中)第20章 會通中西,以求超勝第686章 距離“仁政”差一年第1405章 遷徙路(八)第1474章 最後的鬧劇(廿一)第469章 搬出祖訓第104章 浩然正氣第853章 一分錢難倒天子(三)第10章 找茬第467章 糧食定價權的佈局第982章 決勝千里之外(五)第294章 禮賢下士
第1477章 臨別告誡(三)第902章 英人目睹之怪現狀(三)第253章 再快一些第1030章 氛圍第725章 殺心第454章 半殖民地第1108章 上國心態(二)第713章 活路第350章 物傷其類第292章 工具人瑞典第379章 四宗罪第1116章 脈絡第1395章 強迫去過好日子(上)第437章 唯手熟爾第1297章 死與復仇(十八)第863章 妄想第198章 善後考慮第415章 願天下無有武穆三閭第1304章 死與復仇(二五)第823章 大事成矣(十)第1026章 割裂(四)第895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六)第1463章 最後的鬧劇(十)第502章 棄用朱子學的危機第1204章 太子難當(上)第1455章 最終的鬧劇(二)第1012章 圈地第1301章 死與復仇(二二)第691章 棱堡時代的終結 會戰時代的開啓第103章 黑騎士和公主第659章 朋友和敵人第110章 瘋子炸糞坑的爆竹第1470章 最後的鬧劇(十七)第120章 語不驚人死不休第1257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三)第1140章 最後的佈置(一)第1267章 攻防心理(二)第1464章 最後的鬧劇(十一)第516章 南進之前定北疆(下)第800章 時代的浪漫(中)第769章 真正的雪中送炭(中)第681章 隱喻(下)第1352章 英國的總崩潰(一)第422章 突入第397章 等死吧,沒救了第1278章 夷丁第796章 工商局第472章 百思不得其解(中)第1236章 三戰定印度(三)第130章 暴論第1392章 凡爾賽和約(十九)第17章 縮頭王八生了個橫行螃蟹第1363章 國富論(六)第339章 取義第203章 奇襲第761章 荷蘭災難年(一)第183章 變陣第514章 漢時黃瓜順時槍第407章 不得不仁義的仁義之師第729章 最後的平靜第235章 市什麼骨第1416章 黃河問題的最後一步(七)第403章 野心早已出現第999章 和過去不一樣了第4章 衝突第395章 樞密院第199章 報捷第1191章 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下)第842章 拆房頂和開窗戶(四)第1446章 三山合一(上)第457章 刻舟求劍(上)第1161章 多歧路,今安在(十六)第927章 戰前輿論準備(中)第1348章 三角貿易(上)第762章 荷蘭災難年(二)第933章 覺醒(五)第10章 找茬第311章 滿BUFF皇子第563章 啓蒙工具人(下)第894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五)第1498章 終章 九三年(十六)第1218章 輪臺之思(五)第861章 哄一鬨第828章 海牙慘案(五)第1432章 鴆酒 解藥(中)第1185章 再度被坑的法國第839章 拆房頂和開窗戶(一)第1349章 三角貿易(中)第20章 會通中西,以求超勝第686章 距離“仁政”差一年第1405章 遷徙路(八)第1474章 最後的鬧劇(廿一)第469章 搬出祖訓第104章 浩然正氣第853章 一分錢難倒天子(三)第10章 找茬第467章 糧食定價權的佈局第982章 決勝千里之外(五)第294章 禮賢下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