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9章 遷徙路(二)

第1399章 遷徙路(二)

“呵……”

對面的大官只是呵了一聲,語氣裡似乎有些不太耐煩。王龍心下一緊,以爲自己多說話得罪人了。

然而對面呵了一聲後,也沒再說什麼,而是和他點了點頭,便轉身離開了。

之後便是一通不容置疑的通告:端午之前必須出發,地什麼的,朝廷給補償,一丁補償120畝,但是得去扶桑。如果不去,那麼啥也沒有。日子一到,直接推平。

又有當地官員,說了一番遷徙的規矩,比如最多能帶多大的包裹、沿途吃飯喝水吃住等等。

還給出了一些建議,比如把家裡的物什能賣的都賣掉,不然肯定是帶不走的。

船上的空間有限,而且會有專門監督,不準攜帶過多的私人物品。到了那邊,一切從頭開始。

等着說完後,在外圍的士兵,還朝天放了兩槍、打了兩炮,嚇唬了一番,就叫衆人散去。

回到家的王龍,免不得又在家裡吵鬧了一番,最後全家人一起把朝廷、奸臣、昏君都罵了一番,這才稍微有些舒坦。

既是消息已經確定,第二日一過,這些人家就像是一頭在野外草叢裡受了傷、流了血的牛。

無數的蚊蟲蒼蠅,嗡嗡地飛了過來。

“你家反正也要搬了,這幾棵大榆樹,砍了吧。一棵50個錢,愛賣不賣。我跟你講,你要不賣,那也啥也剩不下。”

“伱家反正也要搬了,家裡的櫃子、箱子、桌子椅子,湊合湊合,你看看多少錢能賣?”

“你家反正也要搬了,這房樑……”

附近那些並不在“無人區”範圍內的小商販,蜂擁而至,把任何能買的東西,都想用很低的價格買到手。

時間一天天臨近,村子裡也出現了軍隊的身影,還有一些連小吏都不是的年輕人負責統計和收攏人,穿着一身官不官、吏不吏的衣裳,村子裡的人暗地裡管他們叫藍狗子。

外面的破鑼又響了起來,“藍狗子”跟在破鑼後面大聲喊道:“四月二十九,宜出行。四月二十九早晨,都要在村口大槐樹下,帶好包袱細軟。聽到的,出來吱一聲。”

雖是心懷不滿,可要是不出去吱一聲,說不定一會又要砸門。王龍也只得走到門口,沒個好臉地喊道:“聽到了。”

應完了,走到已經兩天沒吃飯的父親牀前,勸道:“爹,走吧。你留在這也是沒有用。我前幾天去縣裡,你是不知道,又是槍、又是炮的。人家說要是不走,也得把房子拆了,您在這有啥用啊?”

“拗不過的,到了那邊,咱好好幹。真要是一口百十畝地,又沒稅役,幾年不就幹出來了?”

“還能咋辦?難道真就逼上梁山,反了他孃的?”

“要我說,就把家裡的東西賣吧賣吧得了,至少還能弄個三瓜倆棗的。就那棵大榆樹,也有人想要買……還有家裡的糞坑,也有人搭嘎,看看給幾個錢就賣了吧。”

躺在牀上的王成聞聲坐起,一巴掌扇在了大兒子的臉上。

“敗家子!敗家子!真是崽賣爺田心不痛啊!這些家當,哪怕這個房子,可倒不是你蓋起來了。你個敗家的玩意兒!去,把你弟弟他們都給我叫來,咱家就是不走,這日子過得好好的,朝廷就真不讓人過日子了?”

臉上捱了一巴掌,王龍也沒捂着臉,出了屋,就把弟弟們都叫了進來。

“爹,拗不過的。你不遷,能咋辦?到時候,真把這都砸了、拆了,咱們就啥也沒有了。”

“是啊,爹,大哥不是說了嗎?遷不遷,那是一回事。現在遷,和日後遷,那又是另一回事。人家當官的說了,非要不走也不是不行,可房子要推、地要平、墳子要淹。真要不走,咱家能去哪?”

“雖說家裡還有幾畝地,可現在,地是一點都不值錢。誰肯買咱的地?明知道這是要修河堤的、淤湖的,誰也不肯出錢買啊。”

“若是有錢還行,去別的地界,買上幾畝地,也不用走,可這不是沒錢嗎?”

王成氣鼓鼓地問道:“你們是都想搬?搬到那什麼扶桑地,就那麼好?”

這幾個兄弟你瞅瞅我、我瞅瞅你,心道人一老,就講不了道理。這是我們想搬嗎?

只是說,就是拗不過,不搬那就啥都沒有,還不如說把家裡的東西能賣的都賣了。

要說想搬,他們真的不想搬。

日子,這些年,真的就過的還行。

大順這些年算是徹底解決了從鮮卑以來的東北問題,當然解決的方法比較簡單粗暴,也有很大部分是因着小冰期結束氣候轉暖的原因。

犁庭掃穴加移民,農耕火器加科舉,基本上一路推倒了鬆遼分水嶺。緊接着就是小冰期結束,氣候變暖,基本上徹底解決了東北問題。

西北問題,實際上就是蒙古問題。而蒙古問題,理論上,在明晚期就解決了。否則大順開國的那羣人,尤其是一羣陝地邊軍,在和後金交戰之前,就不會產生諸如“就是韃虜而已,又不是沒打過”的想法。

西南改土歸流,甚至都算不上問題。至少至今爲止,還未聽說有西南土司席捲中原而後稱帝的。

邊疆穩定,烽煙少起。

華北也基本重塑了小農經濟、運河之前雖然操蛋但也不至於到過不下去的地步。

人均土地雖然伴隨人口滋生而減少,但兩年三熟制很快推廣開來,既是有需求,也是朝廷官僚主動推廣的。

美洲的作物開始普及,玉米對西南山區來說是神器,地瓜土豆南瓜這些東西對山東亦算神器。

和後世的農村一樣,中等家庭都有賬面地、有小地。賬面地是要納稅的,小地不入賬是不用納稅的。

大順開國之後,又鼓勵山東多墾,一些河邊、澤地、圍湖之類的田,基本也不入賬,畢竟大順也已經許久沒有進行大規模的清查田畝了。

一開始,魯西的地方官和水利官,還折騰折騰安山湖。

到幾十年前,已經徹底“棄療”了,因爲重新測算後發現,安山湖根本當不成水櫃,完全沒有給大運河補水的能力。

既是棄療了,管的也就鬆了。

等着完全放棄運河漕運之後,他們村子的人和周圍村子的,幹了一波,雙方死傷十餘人,搶了一大片湖邊的草蕩地。

當然這種事也正常。

全世界都這個吊樣,同是一國且股東很多事親戚的HBC和NWC,歷史上兩家公司爲了爭地,還直接僱傭了拿戰之後的大量退伍兵,甚至還有成建制的在西班牙扛過法軍的瑞士軍團,上了戰艦和大炮開戰。大順這邊村子打架爭地,還不至於說直接上成建制的退伍軍團,但打仗的目的是一樣的。

最終,王家所在的村子贏了。因着他家出力甚多,“戰後”村子敘功,父子因“軍功”分到了七畝多草蕩地。父子幾人踏實肯幹,又怕累着牲口,竟是硬生生用鋤頭把這安山湖的草蕩地楞給刨出來了。

後世有云,要想富,先修路。其實此時這個道理也非常有效。

他們居住的地方靠近大運河,而京城,又是個標準的消費城市,算得上是馬爾薩斯經濟學裡的標準“有效需求”城市——官僚、軍隊、禁軍、作坊、軍工、火藥、皇家設施等等,全國的財政、漕米等在京城交匯,又下發下來用於消費。

魯西地區的傳統棉布,藉助大運河的優勢,也算暢銷。商人之前就多在這裡購買棉布運往京城。

史書上說,多有江南商人來此購買鬻於江南,這裡面可能是記載的人自己琢磨的,以爲江南商人就一定是把貨運到江南去賣。,江南商人未必就要把貨賣往江南,去京城貌似更爲合理一些。江南大抵應該不至於買魯西的棉布。

對大順而言,當初開國時候,對江南是多有妥協的,但對華北妥協的可就少的多。

應該說,河南、山東、陝西、湖北北部,外加河北京畿,這些地方的小農、尤其是戰後的自耕農,妥妥算是大順的階級上的基本盤。對這邊的抑兼併態度也還是有的。當然距離京城近,相對來說也容易管過來。

再者,黃河已經幾百年沒禍害山東了,尤其是到明朝完工了魯西地區的堤壩,基本確保了保北不保南、保東不保西的漕運態度之後,這裡的日子過得確實可以。

不只是說聊城之類地方,頗有北方小揚州的商業城市氛圍。只說農村地區,中等自耕農,過得也真不算差。

至少比起被黃河、鹽業、風災、海潮等,禍害了數百年的兩淮、蘇北地區來說,肯定是要強不少的。

不管啥時候,對中等家庭說一些幾十年後的預言、或者說什麼你們的行業要完不如早點轉型、甚至強迫轉型之類的,都會遇到極大的阻力。

而對魯西地區的中等自耕農而言,這事難度就更大了。

自耕農嘛,能上能下。

上爲地主、下爲佃農貧農甚至打短幫的。

而劉鈺現在要強制把他們遷走……下不下的,這個就算不下,但卻可以明確,上肯定是不可能的。

到了那邊,上不去,也當不了地主,仍舊還是自耕農。那這遷起來,着實也就沒有太大的吸引力。哪怕劉鈺叫人說的天花爛墜,說土地多、氣候好云云,到頭來不還是去種地嗎?不還是做自耕農嗎?

有地沒人,是當不了收租子爲生的地主的。

問題在於,人無法想象自己沒經歷過的事。劉鈺就算說破大天,說到了那邊的自耕農,雖然還是自耕農,但日子過得比這舒服多了,這些人也根本無法想象自耕農過的很舒服的日子。

兄弟幾人心裡自然是不想搬的,可終究,這還沒到直接上梁山的地步。如今父親在那發牢騷,做犟種,他們心裡也只能是一肚子悶氣,全都怨在了朝廷身上。

很多“先知”的故事,總會有一個“好”結局:當那些狐疑的人、怨恨的人、不滿的人,被迫離開後的瞬間,身後的家園就此毀滅。不管是洪水、隕石、亦或者太陽的氦閃,都需要災難發生來證明先知的正確。

可偏偏,在大順選擇的這條路上,是要治未病,並不會等到災難發生贏得讚許和“幡然悔悟”,而是會用人力愣生生挖開黃河堤壩,爭取的是北決之災不會出現,而不是去爭取北決之災出現凸顯英明神武先知之智。因爲大順不是個宗教入腦的國家,所以不會選擇用災難襯托先知。

所以也就如東平州州牧所言,這些人的怨恨,是一輩子的,去了那邊日後多半要效趙佗故事,因爲他們不可能見到北決之災發生、他們家住的老家園被天災徹底淹沒的那一天了。

(本章完)

第1154章 多歧路,今安在(九)第852章 一分錢難倒天子(二)第794章 憧憬(下)第416章 和談無膽 戰勝無望第935章 綁定(上)第587章 不平等第774章 被盟友坑的法蘭西(下)第1030章 氛圍第272章 巴達維亞的必然(中)第693章 宗教外交第503章 鷙鳥將擊,卑飛斂翼第965章 扣帽第930章 覺醒(二)第299章 國小而不處卑第62章 越往事千年第404章 異端相見第1334章 恐嚇出來的費城會議(五)第1069章 惡龍殘影(四)第518章 城裡城外(中)第645章 難得的互信第1145章 最後的佈置(六)第147章 聽說過沒見過的熟人第1040章 大獲成功(五)第678章 做美夢的皇帝第856章 短暫當人(下)第439章 回援第939章 自覺(一)第78章 以商控蒙第127章 必拿下第790章 新舊利益的衝突(七)第188章 對策第368章 我是誰第305章 外交無用論第1156章 多歧路,今安在(十一)第1145章 最後的佈置(六)第1249章 鑽石灣屠殺(五)第1250章 鑽石灣屠殺(六)第1020章 心慈手軟第763章 荷蘭災難年(三)第657章 光榮復辟(中)第782章 身份第1042章 國運(下)第782章 身份第1302章 死與復仇(二三)第664章 分贓大會(一)第435章 心情起落如潮第1203章 木牛流馬(十)第454章 半殖民地第615章 政變加盟第1059章 堂下何人狀告本官(三)第16章 震動第1486章 終章 九三年(四)第1399章 遷徙路(二)第773章 被盟友坑的法蘭西(中)第953章 步步危機第144章 先賣後奏,皇權特許第353章 傳教千年第522章 證明自己的忠誠第1143章 最後的佈置(四)第1343章 拼命是錯的 掙錢是對的(三)第165章 真真假假第266章 開源節流 與民爭利第1423章 言方興(上)第39章 心思不純第981章 決勝千里之外(四)第992章 最後的鹽改配套政策第1249章 鑽石灣屠殺(五)第327章 第四把鎖第808章 閹黨(中)第1005章 新生代(中)第35章 府兵第1120章 鄉約村社(一)第743章 巴達維亞新政(四)第665章 分贓大會(二)第767章 擴大影響力第1173章 備戰(十二)第361章 不擔責任的表演第980章 決勝千里之外(三)第795章 南巡意第527章 作孽則心憂第160章 大災將至和人口買賣第499章 洗頭第150章 故智新解第1188章 理藩學(中)第870章 “不正當”競爭(二)第1372章 裡病外治(八)第898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九)第517章 城裡城外(上)第572章 藍狗子第33章 邊軍第860章 最終還是看天意(下)第1358章 國富論(一)第751章 表演戰(一)第1325章 破滅的第一版山巔第285章 黃淮患第309章 無夷可徵的徵夷大將軍第1360章 國富論(三)第1241章 三戰定印度(八)第487章 開眼
第1154章 多歧路,今安在(九)第852章 一分錢難倒天子(二)第794章 憧憬(下)第416章 和談無膽 戰勝無望第935章 綁定(上)第587章 不平等第774章 被盟友坑的法蘭西(下)第1030章 氛圍第272章 巴達維亞的必然(中)第693章 宗教外交第503章 鷙鳥將擊,卑飛斂翼第965章 扣帽第930章 覺醒(二)第299章 國小而不處卑第62章 越往事千年第404章 異端相見第1334章 恐嚇出來的費城會議(五)第1069章 惡龍殘影(四)第518章 城裡城外(中)第645章 難得的互信第1145章 最後的佈置(六)第147章 聽說過沒見過的熟人第1040章 大獲成功(五)第678章 做美夢的皇帝第856章 短暫當人(下)第439章 回援第939章 自覺(一)第78章 以商控蒙第127章 必拿下第790章 新舊利益的衝突(七)第188章 對策第368章 我是誰第305章 外交無用論第1156章 多歧路,今安在(十一)第1145章 最後的佈置(六)第1249章 鑽石灣屠殺(五)第1250章 鑽石灣屠殺(六)第1020章 心慈手軟第763章 荷蘭災難年(三)第657章 光榮復辟(中)第782章 身份第1042章 國運(下)第782章 身份第1302章 死與復仇(二三)第664章 分贓大會(一)第435章 心情起落如潮第1203章 木牛流馬(十)第454章 半殖民地第615章 政變加盟第1059章 堂下何人狀告本官(三)第16章 震動第1486章 終章 九三年(四)第1399章 遷徙路(二)第773章 被盟友坑的法蘭西(中)第953章 步步危機第144章 先賣後奏,皇權特許第353章 傳教千年第522章 證明自己的忠誠第1143章 最後的佈置(四)第1343章 拼命是錯的 掙錢是對的(三)第165章 真真假假第266章 開源節流 與民爭利第1423章 言方興(上)第39章 心思不純第981章 決勝千里之外(四)第992章 最後的鹽改配套政策第1249章 鑽石灣屠殺(五)第327章 第四把鎖第808章 閹黨(中)第1005章 新生代(中)第35章 府兵第1120章 鄉約村社(一)第743章 巴達維亞新政(四)第665章 分贓大會(二)第767章 擴大影響力第1173章 備戰(十二)第361章 不擔責任的表演第980章 決勝千里之外(三)第795章 南巡意第527章 作孽則心憂第160章 大災將至和人口買賣第499章 洗頭第150章 故智新解第1188章 理藩學(中)第870章 “不正當”競爭(二)第1372章 裡病外治(八)第898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九)第517章 城裡城外(上)第572章 藍狗子第33章 邊軍第860章 最終還是看天意(下)第1358章 國富論(一)第751章 表演戰(一)第1325章 破滅的第一版山巔第285章 黃淮患第309章 無夷可徵的徵夷大將軍第1360章 國富論(三)第1241章 三戰定印度(八)第487章 開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