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3章 荷蘭災難年(三)

第763章 荷蘭災難年(三)

總的來說,此時歐洲的金融資本是過多的,但是投資方向是有限的。

這既意味着,大順將來可以方便在歐洲借錢。

也意味着,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之後,一場更大規模的、在大順也下場後,必然波及全世界,從歐洲打到呂宋的戰爭會打的非常慘烈。

20年金融危機之後,英法都收緊了政策,加強了政府監管,防止再出現南海和密西西比泡沫事件。

使得資本更傾向於投向穩定性更好的國債,尤其是當大順毀了荷蘭東印度公司後,也意味着英法等國政府,都更容易借到足夠多的錢。

有錢,才能打仗。

能借到錢,才能打規模更大的仗。

當投資方向很多、而且經常能有年息20%收益的時候,資本不會去買國債的。即便買,也休想借到3%、6%,這樣的低息。

當然也不是說資本過剩、投資方向有限,就一定會爆發戰爭。而是說,這是爆發一場長期慘烈戰爭的先決條件。

而且這種戰爭一旦爆發,往往意味着一個同盟集團的全面衰敗、內部革命。因爲借錢借的太多,資本互相押注,都指望着打贏了將來賺錢呢。

押注太多,贏者通吃、輸者革命。

而且一旦打起來,不是誰想停下就能停下的,一定是打到最後實在撐不下去了才行。

否則,都已經借了那麼多錢了,打輸了,咋還錢?

這些情況,固然對在大洋之外不可能被戰火波及本土的大順來說是個利好消息。

實際上,對荷蘭其實也是個利好消息。

大順如果下場,是可以保住阿姆斯特丹歐洲金融中心的地位的,只要確保大順這邊提供足夠的投資方向。

包括國債,也包括大順其實先一步完成了工業革命的起步階段。

一旦打開了歐美市場,投資方向會很多。

大量的歐洲熱錢,完全可以涌向大順。

只要將來大順在歐洲募股,或者借國債,能在阿姆斯特丹借,荷蘭在經歷45年這一年的災難年後,若能與大順合作、廢除英荷共同防禦條約、驅趕奧蘭治家族,其實還是有機會再活過來的。

就如同上次災難年之後,法國驅逐新教徒敕令,讓荷蘭回了血一般。上次毀滅荷蘭的,是法國;救了荷蘭的,也是法國。

這一次也是一樣。毀滅荷蘭的,是大順;能救荷蘭的,也是大順。

總歸,荷蘭的前途,還是有光明的。

只要找準合作對象。

不能說與大順合作,等於是被大順拿着當槍使,反正英國也沒辦法遠征大順,若是荷蘭和大順走的太近一起搞走私,會被英國針對。

因爲荷蘭就算不和大順合作,英國早晚是要摧毀荷蘭的商業能力的。

之前已經打了三次英荷戰爭,矛盾之大,未必就沒有英法之間的矛盾大。

早晚是捱打,那還不如早做準備,早點找一個合作方。

要麼就徹底躺平,自己廢掉自己的運輸能力、商業市場、金融地位。

但既不想躺平,又指望着英國將來不打自己,這就很不現實。

與大順合作,前途是光明的。

只是,此時的阿姆斯特丹,沒人能看到這一點。

甚至,連希望都看不到。

從底層的工匠、到中層的小持股人、再到高層的貴族寡頭、乃至於最高層的執政官議會……眼中看到的,盡皆絕望。

對大順來說,若是松江的股市崩了,影響不大。松江只能算個萌芽,大順的本質還是個小農基礎的封建帝制巔峰國家。

可荷蘭走的太快。別的國家還在種地的時候,荷蘭捕魚加紡織;別的國家紡織的時候,荷蘭運輸加送貨;別的國家搞運輸的時候,荷蘭轉型金融業了,實業全扔了。

這種情況下,8月12號大順下南洋的消息傳來,整個荷蘭便陷入了崩潰,金融市場混亂不堪,阿姆斯特丹省首當其衝,直接陷入了暴亂。

大量的中層持股者,圍住了東印度公司的總部大樓,要求兌付。

問題是東印度公司手裡根本沒有這麼多的現金。

他要真的現金充足,如當年50%分紅的時代,恨不得半年公開一次賬目,刺激投資者信心。

現在十年才公開一次賬目,顯然是現金不足,內部需要做假賬,各種拆東牆補西牆,儘可能維持。

眼瞅着自己的股票就要變成廢紙,大量的阿姆斯特丹市民不知所措。

這時候,被劉鈺上次來的時候就安排在這裡的人,終於等到了機會。

這些人開始混入阿姆斯特丹的街頭,在那些絕望的市民中散播混亂。

散播混亂的方法,其實非常簡單。

公司董事的私有財產,是否要對公司債務負責?

從法理上講,是不用負責的。自己賺的錢,公司的債,關我屁事?那我要是負責,這些小股民,是不是也要負責?

但是,當民衆的情緒憤怒的時候,所謂法律,未必有意義。

現在的情況,是股票很可能成爲廢紙;東印度公司的董事都是富豪;公司賬目十年才公開一次;寡頭派這些年做的事天怒人怨。

稍微這麼一煽動,這些持股、但卻不願賭服輸的市民,頓時腦子一熱,圍住東印度公司總部大樓的同時,還喊出了口號:如果公司還不上錢,就讓十七人董事還!

這肯定是毫無意義的,只是一種情緒化的發泄,但卻很容易造成阿姆斯特丹的混亂。

在民衆中煽動的混亂,不止如此。

大量的攙着假話的謠言,迅速在尼德蘭的各個省份進行傳播。

雖然當初劉鈺創辦的黃色小報,在幾年前劉鈺離開阿姆斯特丹的時候被取締了。

但是當初留下的一些人,卻依舊發揮着他們的作用,在民間對民衆的情緒進行挑唆。

【執政的老婆是英國公主,她向來瞧不起荷蘭,認爲荷蘭的一切都無法和英國相比……】

【難道指望一個英國人,不爲英國考慮嗎?荷蘭爲什麼要捲入奧地利人的戰爭?荷蘭爲什麼要幫助英國去打仗?這一切,都是因爲執政的老婆是英國公主。】

【她當初假裝懷孕返回英國,因爲她只是想要借一顆新教貴族的種子,以便於她肚子裡的孩子能夠得到英國王位的繼承權。】

【荷蘭的衰敗,都是因爲英國引起的。英國人奪走了荷蘭的黃金時代,荷蘭的貨船被英國的《航海條例》所制約。】

【執政的老婆說如果執政不和英國站在一起,晚上就拒絕和他睡覺,因爲英國公主覺得執政官長得像是非洲的狒狒,都要強忍着噁心和他睡覺。】

各種惡毒的、人身攻擊的、下三濫的流言,早在豐特努瓦戰役爆發之後,就開始在荷蘭傳播。

大部分都是假的,但即便是假的,裡面仍舊摻雜了很大一部分真的。戰爭失敗了,決策失敗了,站錯了隊了,總得找一個負責的。

荷蘭的民衆討厭議會派,討厭寡頭們。

但是,全面對法宣戰、全面支持奧地利,以及隨後否決大順的勘合貿易要求引發了大順攻打東南亞等等事件,一件都和議會派、寡頭們無關。

至少,這可不是大議長在臺上時候做出的決定。

而是威廉四世向阿姆斯特丹進軍、成爲七省執政之後做出的決定。

這些謠言傳播的非常容易,至少在大順下南洋的消息傳來之前,在阿姆斯特丹,攝政派寡頭們甚至對此推波助瀾,暗地裡提供了大量的幫助。

大順的很多人不瞭解荷蘭,但若用一個大順已知的歷史,就可以大約知道荷蘭此時到底是個什麼狀態。

荷蘭,某種程度上,有點像是明末的大明。

歷史上第四次英荷戰爭爆發之前,寡頭們早早就知道和英國的關係繼續鬧僵下去,肯定會爆發戰爭。

但是,他們在此高瞻遠矚之下做的選擇,不是積極備戰。

而是一面支持反英派、反執政官派,一面悄悄地囤積了打量的造艦用的木材。因爲一旦要是和英國開戰,荷蘭需要擴充艦隊,這時候囤積的木材,到時候就能發一筆大財。

真正打起來的時候,寡頭們一邊高價售賣造艦的木材,一邊拒絕交稅。

政府徵召水手進入軍艦的時候,寡頭們將走私船的水手工資提高了一倍,使得艦隊根本招不滿水手。而寡頭們則趁着英荷關係破裂而未開戰的機會,大規模在美洲走私發財。

當英國終於採取行動,開始在加勒比海上捕獲荷蘭商船的時候,攝政寡頭派們又開始在國內發動聲勢浩大的對執政官的質疑:爲什麼不採取措施?爲什麼不派艦隊保護荷蘭人民的利益?難道我們就這樣一直忍受英國人的傲慢無禮嗎?

當荷蘭政府決定造艦、準備一支艦隊在加勒比護航的時候,攝政派寡頭們又拒絕交稅,並且認爲提高遺產稅、資產稅是不合理的,不應該從他們的身上徵稅造艦。

順帶,政府既然要造艦,他們之前囤積的木材,正可以賣個好價錢。

護航,護的是誰的利益?這些人一清二楚。

但是,讓他們交稅,是不可能交稅的。

他們是否知道他們囤貨居奇、拒絕交稅,若是荷蘭戰敗會出現什麼樣的後果?

還是說,覺得後果對他們並無影響?

這實在很難說清楚。

總歸,大抵就是這樣的一羣人。

而此時,奧蘭治派得到了執政官的地位,這些攝政寡頭們的態度,就是“執政官幹啥,我們就反對啥”。

因爲,攝政寡頭們確信,荷蘭,或者說他們這些人,最大的敵人,不是外部,而是一個可能會集權、強勢的奧蘭治家族。

在荷蘭,奧蘭治家族是救世主、是一貫正確、是絕望時候的希望。

這種勢力,無論如何是要摧毀的,無論用什麼辦法,決不能讓唯一一個有能力破壞荷蘭特殊的“共和制度”的威脅,一天天壯大。

阿姆斯特丹,是反執政官派的大本營,所以威廉四世都不敢住在阿姆斯特丹,只能跑去海牙。

故而,這些明顯是有人煽動情緒的話在阿姆斯特丹傳播的時候,阿姆斯特丹這邊大開綠燈。

那些下三濫的、下三路的謠言、中傷,在荷蘭人的配合下,迅速在整個荷蘭傳播開來。

(本章完)

第390章 清華園第236章 中介第1441章 分歧(七)第526章 也不想背鍋第578章 信了個寂寞第137章 澤被後世的遺產第1487章 終章 九三年(五)第125章 紅裝武裝第17章 縮頭王八生了個橫行螃蟹第1024章 割裂(二)第188章 對策第143章 信不由中,質無益也第1403章 遷徙路(六)第967章 轉正第413章 自我意識(下)第930章 覺醒(二)第205章 入營第794章 憧憬(下)第768章 真正的雪中送炭(上)第85章 感言 及關於本書是同人第1471章 最後的鬧劇(十八)第1396章 強迫去過好日子(中)第574章 領導權第1212章 統一市場與地方利益(上)第320章 榮譽第863章 妄想第176章 十三張第415章 願天下無有武穆三閭第630章 鼓勵西進的真正目的第102章 見人說人話第1428章 王謝燕 百姓家(上)第47章 先把地圈起來第934章 覺醒(六)第93章 破題第617章 許願第308章 禮法還是利益第710章 點到即止第1475章 臨別告誡(一)第595章 缺錢的世界第一大公司第874章 從長計議第695章 不管而管 不治而治(上)第274章 孃家舅舅第191章 預想第1234章 三戰定印度(一)第1025章 割裂(三)第63章 軍歌第791章 新矛盾(上)第283章 想幹實事的官僚也有不少第527章 作孽則心憂第40章 野心第1301章 死與復仇(二二)第340章 宿命第940章 自覺(二)第314章 綁定第1202章 木牛流馬(九)第815章 大事成矣(二)第1024章 割裂(二)第233章 壟斷權第90章 十年功,百年功第477章 四凶第1218章 輪臺之思(五)第1474章 最後的鬧劇(廿一)第586章 中轉港第1019章 全都裝傻(下)第1165章 備戰(四)第1228章 開戰(七)第1322章 符合現狀的上層建築第563章 啓蒙工具人(下)第682章 打印第633章 斡旋家第41章 得來全不費工夫第743章 巴達維亞新政(四)第645章 難得的互信第1268章 攻防心理(三)第501章 宗法殖民體系第372章 當假裝外面世界不存在已成習慣第1076章 爭功(一)第1435章 分歧(一)第348章 怕疼第1069章 惡龍殘影(四)第849章 威望(下)第804章 理性君主 政治動物(下)第791章 新矛盾(上)第1315章 逼着商人賺錢(下)第552章 理想國第1499章 終章 九三年(十七)第1355章 英國的總崩潰(四)第1278章 夷丁第262章 紙老虎第644章 細思恐極第638章 不調停的調停第933章 覺醒(五)第592章 海上馬車伕的遺產第1444章 歪經已成(下)第629章 西進南下,互爲信任第1234章 三戰定印度(一)第767章 擴大影響力第1165章 備戰(四)第47章 先把地圈起來
第390章 清華園第236章 中介第1441章 分歧(七)第526章 也不想背鍋第578章 信了個寂寞第137章 澤被後世的遺產第1487章 終章 九三年(五)第125章 紅裝武裝第17章 縮頭王八生了個橫行螃蟹第1024章 割裂(二)第188章 對策第143章 信不由中,質無益也第1403章 遷徙路(六)第967章 轉正第413章 自我意識(下)第930章 覺醒(二)第205章 入營第794章 憧憬(下)第768章 真正的雪中送炭(上)第85章 感言 及關於本書是同人第1471章 最後的鬧劇(十八)第1396章 強迫去過好日子(中)第574章 領導權第1212章 統一市場與地方利益(上)第320章 榮譽第863章 妄想第176章 十三張第415章 願天下無有武穆三閭第630章 鼓勵西進的真正目的第102章 見人說人話第1428章 王謝燕 百姓家(上)第47章 先把地圈起來第934章 覺醒(六)第93章 破題第617章 許願第308章 禮法還是利益第710章 點到即止第1475章 臨別告誡(一)第595章 缺錢的世界第一大公司第874章 從長計議第695章 不管而管 不治而治(上)第274章 孃家舅舅第191章 預想第1234章 三戰定印度(一)第1025章 割裂(三)第63章 軍歌第791章 新矛盾(上)第283章 想幹實事的官僚也有不少第527章 作孽則心憂第40章 野心第1301章 死與復仇(二二)第340章 宿命第940章 自覺(二)第314章 綁定第1202章 木牛流馬(九)第815章 大事成矣(二)第1024章 割裂(二)第233章 壟斷權第90章 十年功,百年功第477章 四凶第1218章 輪臺之思(五)第1474章 最後的鬧劇(廿一)第586章 中轉港第1019章 全都裝傻(下)第1165章 備戰(四)第1228章 開戰(七)第1322章 符合現狀的上層建築第563章 啓蒙工具人(下)第682章 打印第633章 斡旋家第41章 得來全不費工夫第743章 巴達維亞新政(四)第645章 難得的互信第1268章 攻防心理(三)第501章 宗法殖民體系第372章 當假裝外面世界不存在已成習慣第1076章 爭功(一)第1435章 分歧(一)第348章 怕疼第1069章 惡龍殘影(四)第849章 威望(下)第804章 理性君主 政治動物(下)第791章 新矛盾(上)第1315章 逼着商人賺錢(下)第552章 理想國第1499章 終章 九三年(十七)第1355章 英國的總崩潰(四)第1278章 夷丁第262章 紙老虎第644章 細思恐極第638章 不調停的調停第933章 覺醒(五)第592章 海上馬車伕的遺產第1444章 歪經已成(下)第629章 西進南下,互爲信任第1234章 三戰定印度(一)第767章 擴大影響力第1165章 備戰(四)第47章 先把地圈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