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7章 轉正

第967章 轉正

對於皇帝是否能夠同意,劉鈺認爲同意玩一把大的的可能性是很高的。

這還是和經濟關係有關。

歷史上,不管是大明萬曆年間,還是滿清時候,都爆發過類似的鹽案。

而對鹽案的處理,也是遵循着經濟關係這個基本規律的。

說起來歷史上那場鹽案的起因,或者說導火索,也很簡單。

鹽商有錢,儒生有輿論權。

兩者肯定緊密合作,鹽商花錢養儒、儒生輿論哺鹽商。

非要類比的話,似乎類似於戰國時候的門客。但戰國時候的血統制度,和後世的科舉儒林制又不一樣,所以其實更類似於……後世的輿論大V。

有個叫駱愉的的文人,寫些對聯換錢。

就他那對聯,說白了,市場上50文錢能換一幅的那種,但他問鹽商要16兩銀子。鹽商就給了,給了之後,駱愉又覺得不夠花,希望鹽商能夠幫他“賣”對聯,一幅4兩,幫着賣個幾十幅……這裡面什麼意思,懂的都懂。

結果鹽商覺得胃口太大,今天16兩,明天100兩,後天呢?遂直接選擇了絕交。

駱愉心道媽了個腿的,你不給我錢,這不是爲富不仁嗎?看我不弄死你。

於是寫了一份《鹽法論》,力陳現在鹽政之害。

當然儒生出手,招招斃命,開炮的方向也不是鹽商腐化之類的,而是說鹽商“結交後宮”、“送錢給朝中大臣結交嫌貴”、“資本干政”。

但這種事,說白了,和琉球的事差不多,都是掩耳盜鈴,上下都知道都假裝不知道。

皇權的態度,取決於這裡面的經濟關係。

皇權給了鹽商壟斷權。

鹽官只是辦事的。

所以,結果也就顯而易見,皇權狠狠地處置了鹽官,但對鹽商輕拿輕放。

道理很簡單:經濟關係在這擺着,少了鹽官可以換,少了鹽商就麻煩。

權力尋租,這個租是誰給的?皇權給的。

誰在尋租?商人資本。

權錢交易有沒有錯?在皇權看來,沒錯。

但是,權是誰的權?錢該給誰?

他媽的,你們這些鹽官,就是些打工的,心裡沒點數嗎?

鹽商的錢不給我這個當皇帝的,給你們這些鹽官?

甚至你們拿七成,給我三成,甚至有時候還不給我。

這真是不知道自己姓啥了,真以爲你們的權力是你們自己的?你們只不過是皇權的代表,你們的權力不是你們自己的,你們沒資格拿七成。

我在這養豬呢,準備肥了再割肉。結果你們不等他肥,今天卸點裡脊,明天割點後鞧,這不扯犢子嗎?

而這,既是劉鈺說過的“鹽商”的“緊急財政”問題;也是鹽商就是皇權尋租的經濟附庸。

之所以劉鈺確信這一次皇帝會支持自己,原因也很簡單,經濟基礎發生了改變。

皇帝內帑有了海外貿易。

而內帑收入增加、戶政府財政收入不足,很多用錢的地方戶政府拿不出來錢,急需一個“不影響內帑收入、不會造成百姓巨大負擔而導致起義”——不是皇帝真的以民爲本,而是因爲鎮壓起義,得花錢——的新稅源。

換言之,皇權的經濟附庸的主力,現在是松江府那些壟斷海外貿易的人。

戶政府沒錢需要改革,改哪裡?

兩大稅種,土地稅和鹽稅,動誰比較容易?這也就不言而喻了。

爲什麼非要改,不改不行嗎?

不行。

兩點原因。

運河被廢,舊的運鹽路線改變,相應的就要花錢部署新的緝私、巡查、查辦私鹽、渡口檢查等,這都需要錢。

反正要改,不如一併改了。

第二點,朝廷需要錢。

修了個淮河,計劃就要投入三千多萬兩白銀,那麼營口等地的遼河、京畿地區的海河等,要不要修?西域移民,要不要花錢?東北移民,要不要花錢?持續軍改,要不要花錢?

這些錢能不能不花?不能,因爲大順有明末後遺症。

既然一個小小的二十萬人的小部落,都差點讓神州陸沉,對邊疆地區的控制一定要不斷拓展緩衝空間,防止再出明末的事,羅剎人、蒙古人,都很危險,一定要防備他們。

怎麼防?

移民實邊。

修棱堡。

正兒八經的棱堡,一個多少錢?移民西域,一個又多少錢?

總之,沒錢不行。

海貿的錢,暫時不能動,因爲皇帝見到了海外貿易的利潤,白花花的銀子摔在眼前,要爲將來的“印度收地租、打開歐洲關稅賣茶葉瓷器”做準備,海商集團不能動。

海商集團的壟斷權,也是皇權的尋租。現在看起來,這些海商集團沒有中間商賺差價,給的更多,而且也是將來對外擴張的馬前卒。

兩淮鹽商是否也有類似於海商集團的軍事、政治意義?

有,但都被取代了。

西北、東北用兵,現在依靠提供後勤的商人集團,不再是鹽商。而是往羅剎、蒙古賣茶葉、賣布匹、放貸的西京、山西、京畿地區的商人財團。

緊急財政,則被劉鈺爲首的松江府財閥集團所取代了,而且效費比更高,也不會激發內部的矛盾。

當一個勢力無法體現出價值的時候,又肥的一批的時候,那麼也就是被清算的時候。

土地問題,理論上講,稅收效果大……但是搞不好容易炸,而且是炸的稀碎的那種炸,不敢動。

既是這樣,皇帝對鹽政改革的目的,在劉鈺看來也就非常明確了:要稅收,要穩定稅收。

由松江府財閥,提供緊急財政;鹽稅,則轉爲平穩的穩定稅收。

所以,這裡面的問題,和歷史上的那場鹽案,本質上類似。

歷史上那場鹽案:鹽商有沒有罪?有,大罪。騙補、行賄、作假、貪腐。治不治?一笑置之,治官不治商,只要以後知道該把錢給誰,就沒事啦。

換到現在,也是一樣的邏輯,只是換了種表現形式:現在來說,私鹽販子有沒有罪?大罪。需不需要嚴格懲治?不需要。皇帝開恩,讓他們轉正即可,只要轉正之後把稅交齊,就沒事啦。

搞清楚這一點,劉鈺對史世用的“提點”,也就更加明晰了。

孩兒軍管不管私鹽販子?

如史世用說,他們纔不管呢,孩兒軍是內部特務組織,管的是官、官鹽。

但是,這個思路是不對的。

所以劉鈺在寫完了給皇帝的奏疏、寫完了給松江府那邊的信之後,便和史世用說起來私鹽販子的事。

“史兄,我之前就說過,要查,簡單,鹽政系統裡,從官到商,誰身上都有屎。關鍵是要找準查的方向。”

“而且,按照名正言順來說,查辦、查辦,這倆字,你們其實只有一個查字,是不能辦的。”

“現在嘛,我建議,你們最好是查私鹽販子。尤其是要查淮北鹽區覆蓋範圍的私鹽販子。”

“查到後,不要動,盯緊點。需要的時候,帶他們過來,我請他們吃飯。”

史世用猜到劉鈺可能要有大動作,雖然好像這和他們的業務不怎麼對口,是地方和巡鹽的事,但他們查人肯定比盤根錯節的地方專業。

“國公這是準備招安?”

劉鈺笑道:“招安也得有資格吶。沒本事,也就沒招安的必要了。要那種真有本事的招安。”

“好在淮北鹽區不大,也就到河南,湖北邊上。走私也不可能憑空變出來鹽,你們的本事我是信得過的,查他們應該不難。”

史世用點頭道:“只要知道該查誰,我們就能查。如國公所言,誰屁股上都有屎,難度不是找屎,而是定準找誰再找屎。既這麼說,這事就交給我們了,很快就能查出來。”

“我自派人去辦。這邊我就陪着國公吧。一來我不方便去查,二來我擔心他們對國公不利。”

這等好心,劉鈺只能道謝,便道:“這樣吧,陛下的御批也得個一旬方到,咱們就別在這了,到時候收錢還是不收,都麻煩。你安排一下,明日一早,就隨我去一趟附近的鹽場。”

史世用想了想,又道:“這裡眼線太多,我派人出去查私鹽販子,會不會打草驚蛇?”

劉鈺大笑道:“不會的,你知道了,他們不知道;他們不知道你知道,你卻以爲他們知道你知道。所以你才覺得會打草驚蛇。”

“便是索賄,也需要正當理由的吧?我假公濟私,查辦私鹽販子,讓這些幹官鹽的給我點好處費,也名正言順不是?”

“雖說這話有些大不敬,可這些商人還覺得,是陛下覺得上次揚州報效的少了,這錢到底是我收的、還是我代收的,尚且難說呢。”

史世用想了想,笑道:“是了,我明白了。那就先祝國公多收個二三十萬,我這就去安排人。”

從劉鈺這邊離開,史世用連忙安排了人回京、護送劉鈺的人去松江。又給皇帝寫了封奏疏,完全用第三者旁觀的視角,把今天的事、劉鈺公開場合說的那些恐嚇鹽商的話都寫出來,封好之後一併叫人送回去。

第二天一早,就在一衆鹽商錯愕的眼神中,和劉鈺一起,直接離開了海州。

鹽商們趕忙前來相送,詢問劉鈺要去哪。劉鈺只說自己要去鹽場看看,別的也懶得和這些人廢話,便出了海州,朝着最南邊在黃河邊上的菀瀆鹽場而去。

鹽商們心道,這菀瀆鹽場都快要完犢子了,去那做什麼?這裡雖是黃河北岸,卻不比西邊那些貼近運河的河段,這裡可是沒有什麼“保北不保南”的潛規則的。

(本章完)

第1185章 再度被坑的法國第1382章 凡爾賽和約(九)第626章 縱橫家的舞臺第1339章 過渡之痛 幼稚空想第94章 八股策論實學和沒錢第1206章 太子難當(下)第300章 又一個戰略欺騙的犧牲品第1322章 符合現狀的上層建築第509章 回報率第128章 得分點和槽點第329章 真正的貴族第791章 新矛盾(上)第254章 聚成大豬圈方便割肉第434章 噁心的戰術第68章 決心第1458章 最終的鬧劇(五)第621章 大順在歐洲的第一次亮相(二)第1049章 坐莊(上)第387章 意外之請第1129章 新的天下(上)第345章 畫餅第613章 兩封信(上)第789章 新舊利益的衝突(六)第915章 南洋大開發(十)第1100章 工業革命(十三)第171章 萌芽第432章 只把忠臣作奸佞第630章 鼓勵西進的真正目的第1130章 新的天下(中)第1240章 三戰定印度(七)第321章 一牛之力第938章 笑話第143章 信不由中,質無益也第1383章 凡爾賽和約(十)第384章 逼迫第885章 縣令第745章 巴達維亞新政(六)第1260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六)第413章 自我意識(下)第858章 一錢多花第458章 刻舟求劍(下)第326章 演戲做全套第1254章 封爵加分項第607章 下三濫手段第622章 大順在歐洲的第一次亮相(三)第1431章 鴆酒 解藥(上)第829章 海牙慘案(六)第304章 這一年,世界的軸心在京城(下)第936章 綁定(下)第1324章 冒犯第1503章 終章 九三年(廿一)第448章 雞蛋的大頭和小頭第743章 巴達維亞新政(四)第161章 全家死絕優先第315章 不做德女第694章 做給百姓看第589章 面子裡子第1238章 三戰定印度(五)第1026章 割裂(四)第711章 悄然改變的心態第1294章 死與復仇(十五)第392章 最適合的俄國模式第997章 量身定製第480章 河豚之喻(上)第1281章 死與復仇(二)第49章 不同的後浪第413章 自我意識(下)第398章 主心骨第594章 生活的希望第869章 “不正當”競爭(一)第734章 咱們(上)第909章 南洋大開發(四)第539章 帶緊箍咒的好漢(上)第870章 “不正當”競爭(二)第361章 不擔責任的表演第1192章 還得靠爭霸第940章 自覺(二)第1247章 鑽石灣屠殺(三)第563章 啓蒙工具人(下)第507章 朝廷的厚望第311章 滿BUFF皇子第99章 酒醉多言第378章 還是朝貢第1126章 自身定位(中)第1486章 終章 九三年(四)第841章 拆房頂和開窗戶(三)第599章 煽風點火第671章 伐韓?伐蜀?(中)第1344章 拼命是錯的 掙錢是對的(四)第1018章 全都裝傻(中)第178章 釣魚先撒餌第140章 錯路第475章 守土官長第853章 一分錢難倒天子(三)第350章 物傷其類第166章 不知爲何而戰的強軍第412章 自我意識(上)第1243章 三戰定印度(十)第1105章 工業革命(十八)第849章 威望(下)
第1185章 再度被坑的法國第1382章 凡爾賽和約(九)第626章 縱橫家的舞臺第1339章 過渡之痛 幼稚空想第94章 八股策論實學和沒錢第1206章 太子難當(下)第300章 又一個戰略欺騙的犧牲品第1322章 符合現狀的上層建築第509章 回報率第128章 得分點和槽點第329章 真正的貴族第791章 新矛盾(上)第254章 聚成大豬圈方便割肉第434章 噁心的戰術第68章 決心第1458章 最終的鬧劇(五)第621章 大順在歐洲的第一次亮相(二)第1049章 坐莊(上)第387章 意外之請第1129章 新的天下(上)第345章 畫餅第613章 兩封信(上)第789章 新舊利益的衝突(六)第915章 南洋大開發(十)第1100章 工業革命(十三)第171章 萌芽第432章 只把忠臣作奸佞第630章 鼓勵西進的真正目的第1130章 新的天下(中)第1240章 三戰定印度(七)第321章 一牛之力第938章 笑話第143章 信不由中,質無益也第1383章 凡爾賽和約(十)第384章 逼迫第885章 縣令第745章 巴達維亞新政(六)第1260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六)第413章 自我意識(下)第858章 一錢多花第458章 刻舟求劍(下)第326章 演戲做全套第1254章 封爵加分項第607章 下三濫手段第622章 大順在歐洲的第一次亮相(三)第1431章 鴆酒 解藥(上)第829章 海牙慘案(六)第304章 這一年,世界的軸心在京城(下)第936章 綁定(下)第1324章 冒犯第1503章 終章 九三年(廿一)第448章 雞蛋的大頭和小頭第743章 巴達維亞新政(四)第161章 全家死絕優先第315章 不做德女第694章 做給百姓看第589章 面子裡子第1238章 三戰定印度(五)第1026章 割裂(四)第711章 悄然改變的心態第1294章 死與復仇(十五)第392章 最適合的俄國模式第997章 量身定製第480章 河豚之喻(上)第1281章 死與復仇(二)第49章 不同的後浪第413章 自我意識(下)第398章 主心骨第594章 生活的希望第869章 “不正當”競爭(一)第734章 咱們(上)第909章 南洋大開發(四)第539章 帶緊箍咒的好漢(上)第870章 “不正當”競爭(二)第361章 不擔責任的表演第1192章 還得靠爭霸第940章 自覺(二)第1247章 鑽石灣屠殺(三)第563章 啓蒙工具人(下)第507章 朝廷的厚望第311章 滿BUFF皇子第99章 酒醉多言第378章 還是朝貢第1126章 自身定位(中)第1486章 終章 九三年(四)第841章 拆房頂和開窗戶(三)第599章 煽風點火第671章 伐韓?伐蜀?(中)第1344章 拼命是錯的 掙錢是對的(四)第1018章 全都裝傻(中)第178章 釣魚先撒餌第140章 錯路第475章 守土官長第853章 一分錢難倒天子(三)第350章 物傷其類第166章 不知爲何而戰的強軍第412章 自我意識(上)第1243章 三戰定印度(十)第1105章 工業革命(十八)第849章 威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