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章 這一年,世界的軸心在京城(下)

第304章 這一年,世界的軸心在京城(下)

俄國到底是蒙古?還是拜占庭?還是彼得夢想的西方國家?總之它現在還不是俄羅斯。

這是擺在俄國面前的歷史疑惑。

東方、中亞,還應不應該是俄國的擴張方向?

雖然俄國現在仍舊很混亂,仍舊沒有一個有序的戰略方向和外交策略,但在東方和中亞問題,俄國宮廷中已經有不少大臣開始隱約感覺,東進是一個錯誤的戰略。

阿爾泰山以北那一戰,軍改後的青州軍沒有嚇到俄國,大順讓俄國感覺絕望的後勤能力,嚇到了俄國。

從莫斯科到伊犁,可比從北京到伊犁近多了。

青州軍再能打,大順軍改後的新式陸軍戰鬥力再強,沒有後勤,也是無用。

阿爾泰山一戰,俄國的精英看到的,是大順只要有意願,完全可以在額爾齊斯河集結一支一兩萬人的野戰部隊,並且足以保證其後勤補給。

當然,這得花錢。可大順似乎花得起,至少此時的中華帝國,是全天下皇冠中最富麗堂皇最沉重的那頂,上面綴着最多的金銀。

之前幾個前往中國的特使,都是中國的富庶讚不絕口,而他們看到的還只是京城,甚至沒有去過蘇杭。

在這種情況下,主張對大順妥協讓步的態度,漸漸成爲了俄國宮廷的主流。

與其和中國打一仗輸掉額爾齊斯河,輸掉布里亞特蒙古,輸掉勘察加的毛皮貿易,輸掉每年給俄國帶來大量收入的色楞格河中俄貿易……不如主動讓步,在西北勘界問題上退讓。

拆除幾座堡壘,劃歸一個雙方都不駐軍的緩衝區。

或者,由能言善辯的外交家,德烈·伊萬諾維奇·奧斯捷爾曼伯爵,禍水南引,簽訂箇中俄互不侵犯條約,讓大順去和荷蘭、西班牙、日本折騰去。

當年彼得大帝雄心萬丈,親自接見了漂流到勘察加的日本商人傳兵衛,並在俄國建立了日語學校,以求將來打開東方的入海口,開展和日本的海上貿易。

而現在,這個雄心已經不可能實現了,雄心成爲了過去的妄想。

及時止損結束第四次俄土戰爭,趁着瑞典準備不足先發制人打瑞典;亦或是瑞典問題放一放,等着盟友神聖羅馬帝國在巴爾幹戰場大勝土耳其,簽訂一個徹底得到黑海通行權的條約……在這兩件事,俄國宮廷還沒有達成共識。

可在讓奧斯捷爾曼伯爵作爲全權大使出訪中國的決定,很快就在混亂的宮廷中定了下來。

…………

這一年的西洋歷二月,正是大順過年的時候。

季風吹起的時刻,歐洲的海上或者陸地上,幾個不同國家的使節團,帶着不同的目的,去往同一個目的地。

法國派出了一批很好的造船工匠,幾名海軍部的文職官員和設計師,乘船前往中國。

在那裡,他們將要完成對中法密約條款的執行,幫助大順建造世界風帆艦海軍史上最經典的法式74炮戰列艦。

只要他們建成,就可以獲得新式的膛線槍技術。

法國的夢想,最終放在了歐洲大陸上。

他們確信,大順一旦對荷蘭宣戰,切斷了東印度公司的貿易,法國將可能奪走低地地區。斷絕了荷蘭的重要財路,荷蘭將不堪一擊。

十個印度、十個加拿大,也不如多少法國人夢寐以求的低地,爲了那,可以放棄海外的一切。

雖然,商人們不認可,但那不重要。

…………

英國採買了大約一萬五千英鎊的各種禮物,乘坐着帆船前往中國。

在那裡,他們將要辯解一下法國人必然對他們的不實污衊,並希望在即將開打的英西戰爭中,獲得大順港口的停泊權——理論上,大順作爲中立國,禁止英西任何一方停泊。

可大順在亞洲的特殊地位,可以使國際法當放屁。

英國人希望忽悠一下中方,允許英西交戰中都在中國停泊補給,看上去很合理,但其實就是拉偏架。

因爲,英國人在東南亞,早就被荷蘭人趕走了,一個港口都沒有。而西班牙有菲律賓,根本不需要大順的港口。

…………

葡萄牙也派出了自己的使團,但葡萄牙人很聰明,他們希望重申一下葡萄牙的朝貢地位,而非外交國。

朝貢國,或許還能佔着澳門。

可要是變成外交國,也難說大順這邊會不會把他們趕走。這一次法國使節團訪華,給葡萄牙人帶來的極大的震動,他們從明朝就和中國打交道,僞明向羅馬教廷求援宮廷受洗的書信也是葡萄牙人傳遞的,他們從未想過有一天中國居然考慮了“外交”這兩個字。

這種改變,讓葡萄牙人很恐慌。

大順的禁教是嚴厲的,葡萄牙作爲天主教國家,在傳教士問題上過於積極。大順禁教之後,大量的傳教士躲到了澳門,還有一些“殉道者”冒着被官員抓起來拷打的風險,繼續在廣東、廣西和福建傳教,這也讓葡萄牙有些擔憂。

他們害怕大順將怒火發泄在澳門上,尤其是大順的開關貿易政策,使得澳門這個明朝鎖國時候的特殊存在變得極爲尷尬。

對大順而言,貿易上,可有可無了。廣東福建松江寧波的各國商館,不需要再從澳門開始立足。

而在宗教上,澳門就成爲了大順的一塊心病。天主教的禮儀之爭,已經讓大順的皇帝和儒家官員徹底震怒了,不許祭祖、不許拜皇帝、不許拜周公孔子……這既是在向儒教宣戰,也是在向世俗皇帝宣戰。

貿易上可有可無、宗教上心病易發,葡萄牙人慌了。

外交還是朝貢?

利益最重要。

葡萄牙人希望繼續保持一個朝貢的身份,忽悠大順,反正大順也從沒問葡萄牙要過貢品。

事實上,他們根本不懂朝貢國的含義,即便澳門存在了這麼久,他們也不知道朝貢意味着和朝鮮的地位一樣。葡萄牙王室變更,是要大順派禮政府來冊封的,之前不過是裝聾作啞不管不問,真要認真起來,可就不是一回事了。

…………

荷蘭人沒有派使節團前往中國,因爲荷蘭現在是空位期,既沒有國王,也沒有執政,各個省各自爲政。

不過荷蘭的東印度公司十七人紳士團,倒也關切了一下大順的外交局勢,他們在巴達維亞總督的信件影響下,認定了大順要和俄國開戰。

在荷蘭東印度公司的十七人紳士團看來,這是個絕佳的機會。

他們給巴達維亞總督的指示上,認爲應該抓住這一次千載難逢的順俄開戰的機會,趁着大順來不及反應,徹底解決掉巴達維亞的冗餘無用的華人問題。

最好是悄悄遣送回錫蘭、安汶、班達等地,讓這些華人去錫蘭修要塞。

在大順和俄國開戰的時候,肅清這些華人。因爲蔗糖貿易的不盈利,這些人很可能成爲巴達維亞的“不安定因素”。

如果能夠及時肅清,即便大順將來反應過來了,也不可能選擇攻打巴達維亞。因爲那裡已經沒有華人了,打下來也管不住,而且也沒有可能的華人在大順攻打的時候帶路。

只是,這樣的指示不能寫的太明確,將來真要是出了事,得有個人背鍋。

所以沒有明確的指示,只是用了一些隱晦的言語,支持了巴達維亞總督的決定。

尤其表揚了巴達維亞總督提出的“私貨合法化”建議,認爲既然巴達維亞的腐敗和私貨不可避免,那麼將其從違法變爲合法,那不就沒有腐敗和私貨了嗎?

唯有這樣,才能斷絕公司的荷蘭員工和華人的緊密聯繫。

只要私貨不合法,那麼走私和私貨就不可避免,而這就必然讓員工和華人海商產生關聯。

這,是驅逐華人的第一步。

…………

自然的,瑞典人也派出了他們的使節團。

不過以瑞典而言,這不是第一次派出對華的全權大使了,實際上早在六七年前,考林組建東印度公司的時候,瑞典過會就授權他作爲對華談判的全權大使。

只是那一次只是爲了貿易,而大順的貿易壞境是特殊的自由貿易,根本沒有什麼可談的,也沒有什麼需要談的。

至於說上一次去廣東的時候,想着以全權大使的身份見見皇帝?考林有在其他東印度公司工作的經驗,當然明白那是不切實際的幻想,能不能見到廣東節度使都是個問題。

但這一次與衆不同。

這一次,是真的可以見到皇帝的,或者至少可以見到伯爵以上級別的高官。

在斯德哥爾摩和哥德堡的密謀是有效的,卡爾·吉倫特博格確定自己可以執掌國會,以此時非是國務大臣的身份,給了考林這個特使一個國務大臣和國王才能授權的談判底線。

並且保證,他回到瑞典的時候,國會可以通過法案的修訂。

賄賂、遊說,可能不是一個意思,但至少在此時的瑞典是差不多的。

瑞典人被煽動起來了民粹的復仇情緒,而東印度公司的瑞典股份並不多。

公司的利益或許不是瑞典的利益,但可以假裝成瑞典人民的利益。

…………

蒼茫的西伯利亞,行走着俄國的使節團。

這不是俄國的第一支使節團,幾年前的黑龍江之戰後,俄國就派出過使節團,大順也來參加過沙皇的加冕禮。

可這一次,有些不同。

奧斯捷爾曼伯爵不是公爵,但權勢卻比俄國的那些公爵大的多,原本要派公爵前往,此時換成了伯爵,反而說明更加重視。

歷史上,安娜女皇死前託孤之際,就是此人和她的情夫在場,可謂重臣。

不管是西化黨、守舊黨,亦或是德國黨,這一次出奇的一致。

不管是色楞格河的貿易額,還是大順軍改後的軍力,亦或是對土戰爭的不順利,或者瑞典的威脅……

總歸,在東方的態度上,俄國人放下了黨爭,確認彼得的東方計劃破產。

和上一次被劉鈺逼死的老托爾斯泰伯爵不同,這一次奧斯捷爾曼伯爵不是去背鍋的,而是去實打實的外交的。

國會各方以及女沙皇,都明確地授權他,可以在勘界問題上讓步,以換取東方的和平。

不利的條約,就像是生孩子。

第一次的時候,千難萬險,痛苦萬分;一回生二回熟,生的多了,順滑無比。

這一次,不用背鍋。

相反,惡劣無比的外交局勢,若能簽訂一個雙方的互不侵犯條約,哪怕放棄一些土地,也是巨大的功勞。

(本章完)

第992章 最後的鹽改配套政策第643章 反對重商主義第1457章 最終的鬧劇(四)第311章 滿BUFF皇子第53章 選擇第1051章 坐莊(下)第364章 朝貢算不算侵犯壟斷權第112章 絕纓第1315章 逼着商人賺錢(下)第68章 決心第1218章 輪臺之思(五)第746章 巴達維亞新政(七)第240章 納稅做個好商人第1355章 英國的總崩潰(四)第1226章 開戰(五)第659章 朋友和敵人第906章 南洋大開發(一)第72章 參謀第1199章 木牛流馬(六)第1218章 輪臺之思(五)第191章 預想第253章 再快一些第1150章 多歧路,今安在(五)第1195章 木牛流馬(二)第1493章 終章 九三年(十一)第1420章 事已畢(上)第925章 此刻非彼刻第598章 奇葩的時代第612章 搶人才第228章 嘗試外交第810章 聖君第1116章 脈絡第1419章 黃河問題的最後一步(十)第666章 分贓大會(三)第597章 下西洋第107章 負荊請罪下死套第453章 最沉重的鎖鏈第832章 中荷友誼(上)第438章 王土之界第1095章 工業革命(八)第1277章 屬性相剋(下)第83章 轉機!俄國背鍋俠來了第379章 四宗罪第607章 下三濫手段第808章 閹黨(中)第601章 逃不過的對法宣戰第685章 試試看第1350章 三角貿易(下)第318章 潤物細無聲第862章 好事第312章 偶然第248章 鎖鏈第1504章 終章 九三年(廿二)第1322章 符合現狀的上層建築第1344章 拼命是錯的 掙錢是對的(四)第363章 最難的三件事第726章 昨日投名狀 今日罪名簿第635章 集齊七美德的劉鈺第1421章 事已畢(中)第545章 難題第520章 科班與草莽第554章 征服者威廉和鄭成功的經驗第783章 作死第1293章 死與復仇(十四)第1294章 死與復仇(十五)第979章 決勝千里之外(二)第27章 臨行第1348章 三角貿易(上)第417章 最後的機動兵力第1202章 木牛流馬(九)第817章 大事成矣(四)第552章 理想國第167章 論跡第861章 哄一鬨第814章 大事成矣(一)第498章 天朝邊界論第1324章 冒犯第899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十)第1182章 剃鬚 易服第1093章 工業革命(六)第111章 廷議菜市場第1207章 守成第1204章 太子難當(上)第1233章 開戰(十二)第512章 使民之力第1143章 最後的佈置(四)第11章 生活和信仰第624章 大順在歐洲的第一次亮相(五)第117章 天誅!第915章 南洋大開發(十)第874章 從長計議第484章 也就那麼回事第939章 自覺(一)第629章 西進南下,互爲信任第1039章 大獲成功(四)第322章 五月第199章 報捷第301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1243章 三戰定印度(十)第27章 臨行
第992章 最後的鹽改配套政策第643章 反對重商主義第1457章 最終的鬧劇(四)第311章 滿BUFF皇子第53章 選擇第1051章 坐莊(下)第364章 朝貢算不算侵犯壟斷權第112章 絕纓第1315章 逼着商人賺錢(下)第68章 決心第1218章 輪臺之思(五)第746章 巴達維亞新政(七)第240章 納稅做個好商人第1355章 英國的總崩潰(四)第1226章 開戰(五)第659章 朋友和敵人第906章 南洋大開發(一)第72章 參謀第1199章 木牛流馬(六)第1218章 輪臺之思(五)第191章 預想第253章 再快一些第1150章 多歧路,今安在(五)第1195章 木牛流馬(二)第1493章 終章 九三年(十一)第1420章 事已畢(上)第925章 此刻非彼刻第598章 奇葩的時代第612章 搶人才第228章 嘗試外交第810章 聖君第1116章 脈絡第1419章 黃河問題的最後一步(十)第666章 分贓大會(三)第597章 下西洋第107章 負荊請罪下死套第453章 最沉重的鎖鏈第832章 中荷友誼(上)第438章 王土之界第1095章 工業革命(八)第1277章 屬性相剋(下)第83章 轉機!俄國背鍋俠來了第379章 四宗罪第607章 下三濫手段第808章 閹黨(中)第601章 逃不過的對法宣戰第685章 試試看第1350章 三角貿易(下)第318章 潤物細無聲第862章 好事第312章 偶然第248章 鎖鏈第1504章 終章 九三年(廿二)第1322章 符合現狀的上層建築第1344章 拼命是錯的 掙錢是對的(四)第363章 最難的三件事第726章 昨日投名狀 今日罪名簿第635章 集齊七美德的劉鈺第1421章 事已畢(中)第545章 難題第520章 科班與草莽第554章 征服者威廉和鄭成功的經驗第783章 作死第1293章 死與復仇(十四)第1294章 死與復仇(十五)第979章 決勝千里之外(二)第27章 臨行第1348章 三角貿易(上)第417章 最後的機動兵力第1202章 木牛流馬(九)第817章 大事成矣(四)第552章 理想國第167章 論跡第861章 哄一鬨第814章 大事成矣(一)第498章 天朝邊界論第1324章 冒犯第899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十)第1182章 剃鬚 易服第1093章 工業革命(六)第111章 廷議菜市場第1207章 守成第1204章 太子難當(上)第1233章 開戰(十二)第512章 使民之力第1143章 最後的佈置(四)第11章 生活和信仰第624章 大順在歐洲的第一次亮相(五)第117章 天誅!第915章 南洋大開發(十)第874章 從長計議第484章 也就那麼回事第939章 自覺(一)第629章 西進南下,互爲信任第1039章 大獲成功(四)第322章 五月第199章 報捷第301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1243章 三戰定印度(十)第27章 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