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1章 坐莊(下)

第1051章 坐莊(下)

史世用知道這話是什麼意思,然而心中腹誹道:這哪是賭錢?按你這意思,手裡有槍,直接搶不就行了,還賭什麼啊?

皇帝飄了片刻後,便將那骰盅之類的賜給了史世用。

“你既得了,不妨去和興國公賭幾手,順便把朕關於逢賭必贏的理解告訴他,也省的他壓的太大而心慌。”

“和他賭上幾把,叫他散散心,與你談談。待過幾日你去漢口,如何辦事也有裨益。”

史世用叩謝,離了禁城,自提着骰盅去找劉鈺。

既是皇帝有令,他也只能和劉鈺來賭幾局。

兩個人奉了皇命,擲了幾把後,史世用問道:“國公,陛下說這次穩贏,你大可放心。既是押注的一方,又是坐莊的一方,我就沒聽過這般還有輸的。”

他隨便一抖腕子,便擲出來一個狀元,笑道:“市井間,這就是最大了。不過若有本事,非說這個最小,那便沒得輸。”

“我們賭錢,若想叫別人高興,自然會搖的差一些。畢竟規矩最大。”

“現在想來,這不是本事。真有本事的,是開了骰盅之後,自投出來個一秀,我卻投出來個狀元,這時卻說規矩改了一秀比狀元大,一秀贏。這方叫本事。”

劉鈺舉着骰盅嘩啦啦地搖了半天,連個一秀都沒擲出來,把骰盅往桌上一放笑道:“史兄,你這話說的一點沒錯。現在是舊有的規矩,改還是不改?自然,是坐莊的說的算。”

“但是吧,骰子投之前就定規矩,和投完了之後都掀開了再定規矩,是不一樣的。”

“你說‘願賭服輸’這四個字,最重要的是哪個字?”

史世用想都沒想,接過骰盅輕搖一下,隨口回道:“自是‘服’字。我若是賭輸了,自然服氣。可他要是出老千,那自然是要剁了手指的。”

劉鈺哈哈一笑道:“說的沒錯。所以,規矩還是很重要的。規矩定下來,你才能坐莊,每天都有人來你這賭,所以才能穩贏。可你要是自己壞了規矩,這次贏了,下次沒人了,那就很難說了。對吧?”

正嘩啦啦響動的骰盅停下,史世用停手道:“國公,這話怎麼說呢……以我的淺見,就拿鹽法來說,既是廢了綱鹽法,這本身就是在改規矩。只不過,你認爲,新規矩下更好玩;而他們覺得,還是老規矩好玩。”

“或者說,你覺得,新規矩下,你贏面大;他們覺得,老規矩下,他們贏面大。”

“坐莊,固然是把規矩定下來,才能穩贏,而不是隻贏一次。但關鍵就在於,這規矩該向着誰,這纔是大事。”

“有句話,說出來可能有些大罪。但,天下的規矩就在這擺着,誰支持這個規矩,大家就讓誰坐莊。所以,本朝之前要均田免糧,後來也不得不保天下。”

“啥是天下?我讀書少,可也知道老夫子說過,從心所欲不逾矩。天下,就是規矩。”

“保天下,就是保規矩。身體髮膚的規矩、科舉的規矩、衣服的規矩、土地的規矩、鹽的規矩、本朝保了規矩,所以天下人讓本朝坐莊。”

“在這個規矩下,願賭服輸。鹽商來來回回換了好多波,可規矩沒變。大家都不怨恨,願賭服輸嘛。”

“如今要改規矩……所以說,事就難辦。”

這話,史世用說的也沒錯。

但史世用是大順人,所以他覺得,是天下的規矩,大順是當時唯一一個有能力保這規矩的人,所以坐莊了。

然而,劉鈺不是大順人。

所以,在他看來,這天下的規矩其實沒那麼複雜。

至少,史世用說的,身體髮膚的規矩,這明明是大順這邊贏了之後,愣生生提到了非常重要的地位,這才塑造出這麼一個覺得這規矩非常、非常重要的地位。

可是,實際上,劉鈺知道,在另一段歷史中,這個規矩,其實並沒有太大的力量,至少士大夫地主階層是不怎麼太在意這個規矩的。

否則,很多事就解釋不通了。

甚至,大順當年也完全沒機會搞道德羞辱,掛個微管仲的牌匾在奉祀侯府了。

劉鈺笑着接過了骰盅,從裡面只取出了一枚骰子,然後道:“史兄,大規矩、管着小規矩。”

“現在,我定個玩法。我說,就這一個骰子,點數大的就贏、小的就輸、一樣的算平。”

“那我只要保證我能把把擲出來個六,我就需要保護好這個大規矩。”

“若沒有這個大規矩,那就有些麻煩。”

“這把我擲了個六,你擲了個五,我說六比我大。”

“下把我還是擲了個六,你卻擲了個三,我再說六比三大。”

“那你說旁邊那個看眼的、暫時還沒押注的,是喜歡直接立出來個明明白白的大規矩呢?”

“還是喜歡零七八碎的小規矩,哪怕賭的多了,這些小規矩可以總結出一個大規矩,但終究沒有立下這個大規矩,便讓很多人心裡嘀咕。”

“心想,看起來,好像是點大的就贏。但坐莊的沒說這句話,誰知道下次規矩是什麼樣呢?”

劉鈺又拿起另一枚骰子道:“除了我這邊開局外,旁邊也開了一局,但旁邊的規矩就非常明白,有大規矩、有小規矩、各種規矩全都明明白白的。”

“那你說,你是去那邊賭?還是來我這邊賭?”

史世用看了看這兩枚骰子,笑道:“那自然是去那邊賭了。”

劉鈺拊掌道:“所以說,這一次鹽政改革,放在湖北,關鍵的問題,不是我擲出個六、他們擲出來個五。”

“這麼說吧,我有十足的把握擲出來個六。並且我確信,他們只能擲出來個三。”

“所以,這一次的關鍵,是立出來一個大規矩。這個大規矩,不是爲了這一次贏的,而是爲了更多的人跑這一桌來下注。”

“這一次湖北事,是工商業的商鞅立木。是立大規矩的。”

“絕對不要玩成張儀欺楚。”

商鞅立木和張儀欺楚的區別一說,史世用聯想到劉鈺一直以來的態度,恍然道:“國公的意思是說,旁邊那一桌規矩明確的,是土地?而這一桌工商業,規矩一直不明確?所以,有錢的都跑那一桌去賭了,來工商業這一桌賭的人極少。”

“只要坐莊、開桌,那就穩贏。所以,定下規矩,並且保證這條規矩,纔是坐莊的人必贏的辦法。坐莊的輸贏,和賭術、賭本,都無關係?”

劉鈺笑道:“史兄,我問你個事。我要行的鹽法變革,你也知道。但是現在規矩簡陋,很多漏洞。”

“比如有個非常明顯的漏洞,我若有錢,我就把所有的鹽都買下來。我也不吃,我也不賣,我就叫別人買不着鹽。畢竟,湖北不產鹽,就算淮北開足鐵牛提滷,曬出來堆積如山的鹽,但也一時半時運不到漢口。”

“當然了,這個漏洞是可以補上的,定個規矩說不準這樣。但現在,我故意沒補這個漏洞,他們就鑽這個空子,就使勁兒買鹽,就不讓別人買到鹽,導致缺鹽。我也不管,那你說,這是好事,還是壞事?”

史世用多少讀過書,知道這件事往大了說,涉及到昭公六年那樁著名的爭論。

刑不可知,則威不可測。

法律要是寫的明明白白了,那麼肯定就有人老琢磨着鑽法的漏洞,按照那場爭論的說法,這是鼓勵每個人都做壞人。

但史世用知道,劉鈺今天說的這個,和這麼大的話題無關。

在他看來,劉鈺壓根不關心這麼大的事,而是一直琢磨着讓資本往工商業上跑,而不是往土地上跑。

雖然其實和那個刑不可知的爭論差不多,但又不一樣。

劉鈺說湖北鹽政改革,是工商業的商鞅立木。

說開賭場的、坐莊的想要贏錢,既不需要賭本多,也不需要賭術好,只需要一個規矩立在那,坐莊的維護這個規矩,那就必贏。

重農抑商的根本邏輯,要和“禁商有田”這個一直以來的想法配合在一起看。

商人積累資本的速度太快,比種地快多了。而土地私有、土地允許買賣,商人兼併土地的速度有多快?

這個問題,是劉鈺解決不了的。

他很清醒,不解決這個問題,就是修修補補,他拼盡全力、拿出幾百年的見識,最多也就能保證幾項收益高於土地投資的工商業項目。

並且還要用盡手段,讓工商業獲得的高額利潤,不要去投資兼併土地賺地租這種會導致自己掛路燈的事,用盡辦法往外走。

史世用尚在琢磨的時候,劉鈺又道:“有些事啊,治不了本。土地兼併之弊,明末時候,諸多大儒都講的不需要再講了。之後顏李之學,也講均田。”

“但,《淮南子》有句話,其道可以大美興,而難以算計舉也。是故日計之不足,而歲計之有餘。”

“土地就是這麼個玩意兒。可能有時候收益不高,可能今年賠了,但平均算下來,終究是賺錢的,所謂有餘也。”

“而土地那邊的規矩,可是明明白白的。一點錯不了。哪怕你想兼併土地,也得按着這個規矩來。”

“在這個大規矩下,災年買地、放貸收地……也包括啊,秋天時候去人家地裡放火讓他欠債用地抵押;旱天的時候掘斷水渠,讓他顆粒無收,然後借債買地。等等、等等,甭管用啥手段,我就問你,這地契連本朝開國,是不是也得認?”

史世用點點頭,這話倒是不假。

土地兼併的手段很多。

但是,土地地契的規矩,是大家都認的。哪怕大順當年造反,九宮山之後,也是保這個規矩的,雖然有很多稍微偏向性的政策,但這個基本的大規矩是絕對認的。

認了這個大規矩,纔有資格和士紳地主講天下、漢人。

不認這個大規矩,結果就是如同歷史上喊出“減租減息、永佃不變”的福建田兵那樣,漢人地主帶着滿清韃兵聯合圍剿,殺個精光。

而在這個大規矩之下,投資土地成爲了第一選擇。

所謂:

天下貨財所積,則時時有水火盜賊之憂。至珍異之物,尤易招尤速禍。草野之人有十金之積則不能高枕而臥。

獨有田產,不憂水火,不憂盜賊。

雖有強虐之人,不能競奪尺寸;雖有萬鈞之力,亦不能負之以趨。

千萬頃可以值萬金之產,不勞一人守護。

即有兵燹離亂,背井去鄉,事定歸來,室廬畜聚,一無可問。

獨此一坎土,張姓者仍屬張,李姓者仍屬李……

這麼深刻的覺悟,是這邊獨有的嗎?

並不是。

1720年的泡沫爆炸之後,法國那邊也有人這樣想過,得出的結論,就是投資工商業,完全不如投資土地保值。工商業投資可能會爆炸,但土地炸不了,最終手裡還是會有一片土地。

當然,大順這邊更願意買地的原因,不止此一項,還有很多原因,很複雜。

但,土地的法、土地的契,是執行的相對來說最嚴格的法、相對來說最認可的契,這是沒問題的。

“制民恆產”大義加身,阜寧縣土改,也不敢用“制民恆產”這個大義,搞三十年贖買之類的空想。

而是,劉鈺下套,用“剋扣河工款”這樣的大罪名,殺的人。土地是抄家之後,再分給百姓的。

小農是小資產者,他們不會背叛自己的階級,他們認可的最終還是私有下的法權,只是希望有人把他們頭頂上的人拉下來而已,但絕對不支持把他們腳底下的經濟基礎法權制度都改變。

這樣的經濟基礎,鑄造了大順最穩固的上層建築、道德法律。

也就是最穩固的地契、相對來說最嚴格的土地規矩。

就像是兩個賭場。

一邊是土地。

一邊是工商業。

土地那邊的規矩非常穩、非常明確,賭客也就都喜歡往那邊跑。

雖然,大順的工商業要發展,有諸多諸多的問題。但,一個穩固的規矩、一個願賭服輸的規矩,也是可以略微吸引一點資本往工商業上跑的。

現在劉鈺真的是蚊子再小也是肉,他要盡一切可能,在不敢、也沒能力動大順土地制度的情況下,把資本往工商業上拉。

大鹽商破產,不會讓工商業兔死狐悲。願賭服輸嘛。

大鹽商在大順朝廷不由分說抄家之類的打擊下破產,工商業纔會兔死狐悲。

鹽引總承包商不是什麼好鳥,劉鈺也沒想着和他們講規矩,真要是自己玩砸了,他絲毫不介意直接動軍隊。

但只要還沒有徹底玩砸,他就需要製造一種假象:定下的規矩之下,願賭服輸而已,老子沒有掀桌。

如果這種假象實在製造不下去了,他絲毫不介意掀桌,讓他們嚐嚐封建帝國的鐵拳。因爲淮南產業轉型更重要一些。

這就和他在淮北鹽改時候搞得“明票暗引”、“讓合適的人拿到合適的票”一樣。

他只是製造一種假象,好像是有明確規矩的假象,目的是騙人把錢往工商業上投而已。

正所謂積土成山嘛,不敢動根本的土地問題,只能是任何有利工商業的都要用,況且這也不是蚊子肉。

真要是玩砸了,不得不用封建鐵拳的時候,那兩淮鹽商積累百餘年的資本,可是未必會往新興工商業上跑,而是更可能嚇得埋地窖裡、能買地就買地。

(本章完)

第898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九)第1481章 臨別告誡(七)第1327章 有格調的小圈子(中)第475章 守土官長第760章 毛遂自薦第259章 雷聲大,雨點小第538章 感謝荷蘭人第1299章 死與復仇(二十)第41章 得來全不費工夫第833章 中荷友誼(下)第1269章 攻防心理(四)第1230章 開戰(九)第1229章 開戰(八)第1462章 最後的鬧劇(九)第615章 政變加盟第1280章 死與復仇(一)第1122章 鄉約村社(三)第236章 中介第1035章 修補者的絕望(下)第860章 最終還是看天意(下)第970章 給錢第61章 趙括VS趙括第789章 新舊利益的衝突(六)第915章 南洋大開發(十)第1146章 多歧路,今安在(一)第374章 送禮的格局第462章 買辦是條不歸路(中)第1063章 堂下何人狀告本官(七)第1412章 黃河問題的最後一步(三)第206章 狠話第413章 自我意識(下)第1208章 洋務運動式思維第673章 不神聖的神聖同盟第350章 物傷其類第70章 不明碼標價的交易第1445章 皇帝改良的死路第368章 我是誰第875章 留人誅心第587章 不平等第1323章 貿易割裂第852章 一分錢難倒天子(二)第686章 距離“仁政”差一年第57章 開戰第625章 手段第990章 拍馬屁(下)第1231章 開戰(十)第1015章 虎兕出於柙第1257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三)第719章 下南洋到底爲了啥(中)第641章 前科第809章 閹黨(下)第85章 感言 及關於本書是同人第1170章 備戰(九)第241章 泰興十六年的變化(上)第997章 量身定製第1333章 恐嚇出來的費城會議(四)第85章 感言 及關於本書是同人第1356章 英國的總崩潰(五)第225章 暫設的機構第1005章 新生代(中)第1089章 工業革命(二)第32章 佈置第164章 攤丁入畝第593章 資本的去向第1505章 終章 九三年(廿三)第717章 臀與腦第1024章 割裂(二)第974章 照舊第241章 泰興十六年的變化(上)第442章 打人還要被感謝第1364章 國富論(七)第1051章 坐莊(下)第1219章 大忠臣(上)第40章 野心第1249章 鑽石灣屠殺(五)第1477章 臨別告誡(三)第1418章 黃河問題的最後一步(九)第1503章 終章 九三年(廿一)第1449章 “帝”(一)第1006章 新生代(下)第1085章 破立之困(二)第213章 西學東漸來不及了第478章 看破第1473章 最後的鬧劇(二十)第1057章 堂下何人狀告本官(一)第1162章 備戰(一)第1185章 再度被坑的法國第1318章 施加神聖性(上)第1110章 上國心態(四)第552章 理想國第319章 真正的力量第127章 必拿下第1116章 脈絡第120章 語不驚人死不休第30章 立信第413章 自我意識(下)第420章 奇襲第488章 海波尚未平第853章 一分錢難倒天子(三)第72章 參謀
第898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九)第1481章 臨別告誡(七)第1327章 有格調的小圈子(中)第475章 守土官長第760章 毛遂自薦第259章 雷聲大,雨點小第538章 感謝荷蘭人第1299章 死與復仇(二十)第41章 得來全不費工夫第833章 中荷友誼(下)第1269章 攻防心理(四)第1230章 開戰(九)第1229章 開戰(八)第1462章 最後的鬧劇(九)第615章 政變加盟第1280章 死與復仇(一)第1122章 鄉約村社(三)第236章 中介第1035章 修補者的絕望(下)第860章 最終還是看天意(下)第970章 給錢第61章 趙括VS趙括第789章 新舊利益的衝突(六)第915章 南洋大開發(十)第1146章 多歧路,今安在(一)第374章 送禮的格局第462章 買辦是條不歸路(中)第1063章 堂下何人狀告本官(七)第1412章 黃河問題的最後一步(三)第206章 狠話第413章 自我意識(下)第1208章 洋務運動式思維第673章 不神聖的神聖同盟第350章 物傷其類第70章 不明碼標價的交易第1445章 皇帝改良的死路第368章 我是誰第875章 留人誅心第587章 不平等第1323章 貿易割裂第852章 一分錢難倒天子(二)第686章 距離“仁政”差一年第57章 開戰第625章 手段第990章 拍馬屁(下)第1231章 開戰(十)第1015章 虎兕出於柙第1257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三)第719章 下南洋到底爲了啥(中)第641章 前科第809章 閹黨(下)第85章 感言 及關於本書是同人第1170章 備戰(九)第241章 泰興十六年的變化(上)第997章 量身定製第1333章 恐嚇出來的費城會議(四)第85章 感言 及關於本書是同人第1356章 英國的總崩潰(五)第225章 暫設的機構第1005章 新生代(中)第1089章 工業革命(二)第32章 佈置第164章 攤丁入畝第593章 資本的去向第1505章 終章 九三年(廿三)第717章 臀與腦第1024章 割裂(二)第974章 照舊第241章 泰興十六年的變化(上)第442章 打人還要被感謝第1364章 國富論(七)第1051章 坐莊(下)第1219章 大忠臣(上)第40章 野心第1249章 鑽石灣屠殺(五)第1477章 臨別告誡(三)第1418章 黃河問題的最後一步(九)第1503章 終章 九三年(廿一)第1449章 “帝”(一)第1006章 新生代(下)第1085章 破立之困(二)第213章 西學東漸來不及了第478章 看破第1473章 最後的鬧劇(二十)第1057章 堂下何人狀告本官(一)第1162章 備戰(一)第1185章 再度被坑的法國第1318章 施加神聖性(上)第1110章 上國心態(四)第552章 理想國第319章 真正的力量第127章 必拿下第1116章 脈絡第120章 語不驚人死不休第30章 立信第413章 自我意識(下)第420章 奇襲第488章 海波尚未平第853章 一分錢難倒天子(三)第72章 參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