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0章 毛遂自薦

第760章 毛遂自薦

“你說的在理。”

對下屬的誇獎,劉鈺是從不吝嗇的。

略微考慮之後,劉鈺道:“這樣吧,你們還有什麼想法,晚上開個會討論討論。還有關於在淡馬錫築城之事,也派人儘快去考察,算一算報價。”

“一旬之內,我就要派人先回京城報捷,亦讓朝中準備準備‘萬邦來朝’之盛事。”

“這,可是正兒八經地朝貢,卻不是通譯篡改把外交非要改成朝貢。”

“到時候,若不提前通知,數百人、甚至可能千人規模的南洋諸國貢使去了,倒失了天朝體面。”

…………

月餘後。

紫禁城書房中,皇帝李淦將劉鈺關於南洋四軍鎮、以及構建淡馬錫要塞的奏請先放在了一邊。

將南洋諸國要來朝貢的消息,叫人送去天佑殿,由天佑殿和六政府負責。

皇帝先拿起來的,卻是一併送過來的荷蘭東印度公司的賬目統計表。

戴上眼鏡,皇帝第一次對這種繁瑣的賬目如此上心。

好在送來供“御覽”的賬目,都是經過仔細整理的,雖然繁瑣,但是一些重要的數據都有了統計。

皇帝並不懷疑南洋很值錢。

不管是出於劉鈺一貫判斷正確的信任。

還是出於正常思維也明白香料這東西賺錢。

等皇帝翻看整理統計後的荷蘭東印度公司的賬本之後,真正看到荷蘭人一年到底能賺多少錢後,皇帝此時唯一的想法,就是花了那麼多銀子建的海軍是值了。

不過,這裡面最讓皇帝觸目驚心的,還是香料在本地的收購價、在阿姆斯特丹的銷售價之間的區別。

除了香料,上面還有包括茶葉、瓷器之內的中國貨在歐洲市場的銷售價格。

雖然劉鈺出訪歐洲的時候,早已經將這些數據帶了回來。

但此時配合着這詳細的、具體每年賺多少錢的賬目,同樣的東西給人帶來的感覺就完全不同了。

翻閱過這些賬目之後,皇帝摘下眼鏡,緩了緩有些發澀的眼睛,便叫人將劉鈺之前遞上的一份奏摺取來。

這是一份不經天佑殿的奏摺,直接遞給皇帝,天佑殿也無權查看和批閱的。

上面的內容,就是關於攻下南洋之後怎麼辦的。

除了與荷蘭合作這件事外,最重要的還是壟斷公司的形式和性質。

以天朝而論,皇家壟斷算是非常傳統的一種情況。

有鹽鐵論打底子,有鹽鐵專營的兩千年基礎,壟斷專營是最符合天朝朝廷習慣的做法。

不過,劉鈺在奏摺上,卻希望採取一種股份制的方式,儘可能募集民間的資本。

朝廷可以以壟斷權直接作爲股本,吃乾股分紅即可。最好不要讓朝廷專營壟斷,因爲朝廷管不過來。

搞成鄭和模式,花費太大。廣闊的南洋,要面臨走私、海盜、起事、暴動、反抗、西洋人滲透種種情況。

如今有東印度公司的賬目配合,方可直觀地瞭解到,東印度公司到底在南洋花了多少錢。

若不搞成鄭和模式,則又需要皇商負責。而皇商貪了多少,誰也說不清。

與其這樣,不如師夷長技,以股份制募股的行事,聚合民間資本。同時,朝廷以壟斷權入股,每年分紅。

當然,大順的國情和英國荷蘭完全不同。不要說大順,就是法國、西班牙等,也不可能全盤複製英荷東印度公司的模式。

就大順來說,讓一支私人的、民間大豪商參與的公司,擁有武裝、戰艦、海外的治權、法權、甚至開戰權,這根本就不現實。

絕對不可能,這一點毋庸置疑。

包括一直試圖搞南洋貿易的劉鈺,也從未對此有過一丁點的幻想。

誰要是敢提出這個想法,皇帝肯定會發怒,若在朝堂提出來更是會直接炸鍋。

對日本的貿易專營壟斷公司,有其特殊性。其一是日本自己也鎖國,所以在市場端堵住了走私渠道,對日貿易公司本身也不需要大規模的武裝;其二就是對日的貿易壟斷公司,說穿了就是個二道販子,收貨賣貨的,最多也就考慮一下海盜而已。

但若在南洋設置貿易公司,就不得不考慮很多的事項。

管理、治權、外交、政治、朝貢、緝私、對抗西洋諸國的騷擾等等這些,可比對日本的壟斷貿易負責的多。

只靠民間資本,根本玩不轉。

但若是朝廷親自下場,搞成皇室壟斷鄭和模式,亦或是皇商專營模式,又根本無法杜絕走私,而且貪腐得驚出一片天。

故而劉鈺的建議是,既要借用民間資本分擔統治南洋的花費,又要儘可能保證按股分紅講誠信——皇帝若不想講誠信的成本極低,在英國可能會被資產階級摁着頭讓他知道不講誠信的下場,但在大順幾乎零成本。

劉鈺的意思還是“站在皇帝的利益上”,便說將來想不講誠信、賴賬不分紅、或者直接沒爲官有,都行。但這是一錘子買賣,不要萬不得已的時候,最好不要用。

前期嘛,最好還是藉着對日貿易公司打下的信譽基礎,講點誠信。賬目儘可能弄清楚,該分紅分紅,該怎麼辦就怎麼辦。

既說荷蘭東印度公司那麼多大股東,最終還是一個十七人的董事會負責一切,大順這邊也可以用類似的手段。

至少,用於前期過度。

大股東只有一些知情權,卻沒有決策權,決策權還是在朝廷手裡。

關於這一點,還是有一定的可能的,靠的就是劉鈺這些年的信譽,或者說劉鈺所代表的皇家在海商羣體中樹立起來的信譽。

信譽這東西,很脆弱,很容易碎。

不過暫時來看,這信譽還能湊合用。

加上這些年在如威海、松江等地培養出的參股商業氛圍,用來短期過渡是絕無問題的。

而且,只要信譽還沒丟,其實大多數人就和荷蘭東印度公司的小股東差不多:只要能按時分紅,誰管到底應該是十七人紳士團,還是七八十人的大董事會?誰管到底該一年公開一次賬目,還是十年公開一次賬目?

很多東西,是鬥爭得來的。而鬥爭的前提,肯定是出過事。

否則若是VOC保證每年百分之二十的分紅率,只要能保證,再過一百年,也沒人真的去質問董事會爲什麼就十七個人。

日後待過渡期過了,就可以學習一下19世紀開始英國對東印度公司的控制方式。

將經濟活動與政治活動分開,參股者大股東只負責經濟活動。

當然,前提是路都已經鋪好了,該處理的問題基本處理完了,只要按部就班搞一些純粹商業活動的方向上。比如建個貨棧、比如在某地種咖啡、造幾艘商船、今年的貨該裝什麼之類的。

而朝廷任命的總管,主管政治、軍事、外交等活動。

但南洋以及對歐洲的貿易,又絕對不是單純的經濟活動,其中的主流還是戰爭、外交、和統治。

其實也就是朝廷借用民間資本的力量,均攤統治南洋的費用,不動用國庫的錢。而同時,也能讓民間資本跟着一起吃點肉、喝點湯。

能讓皇帝少吃點肉、漏出點湯的真正理由,其實還是劉鈺報了個大致的賬目,認爲皇帝的內帑根本拿不出這麼多錢。

尤其是現在是一夜之間全面取代了荷蘭在東南亞的統治,要全面接盤,方方面面都要花錢,絕對不是皇帝內帑拿得起的。

這不是當年荷蘭人才來南洋的時候,從零開始,一點點開拓。靠着最開始的幾百萬股本,逐漸成爲一個上億規模的大公司。

而是一下子全面接手了一個上億規模的大公司,維繫運轉的資金流水,和從零開始開拓的那點錢,根本沒法比。

至於國庫的錢,劉鈺也說到了皇帝內心的觸點。

下南洋固然是爲了賺錢,但朝廷或者說皇帝賺錢,除了個人享受之外,總還有別的用處。

錢得花出去,否則守着一堆錢有什麼用?

站在皇室和朝廷的一貫利益上去考慮,可以說,長遠來看,下南洋是爲了緩解土地矛盾,維繫小農經濟的傳統。

短期來看,朝廷還有另一件大事要做。而這件大事,也是需要很多錢的,並且這些錢,民間資本絕對沒有任何興趣出,只能是朝廷來出。

那就是……廢漕改海、整治黃淮。

從單純的軍事角度看,下南洋,是廢漕改海的基礎。

否則,西洋戰艦在明末就能攻澳門、劫舟山。

這種情況下貿然改海運,皇帝那得是生怕自己的漕米斷不掉、中央和地方之間的矛盾壓得住。

現在這個軍事基礎已經有了,之前江蘇省的漕米試走海運也大獲成功。黃淮地區作爲南北連接、天朝腹地,年年爲了保運河出現的水患,都已經快讓那裡成爲火藥桶了。

若能根治,這當然是一件功在千秋的好事。若能治好,在皇帝看來,給大順多續個幾十年的命,是絕無問題的。

廢漕改海,當然得花錢。

而且,這錢,民間資本絕對不可能出一分。

最多也就是朝廷希望捐獻,全國能捐個幾萬兩十幾萬兩就算頂天了,相對於這麼宏大的一項工程,簡直是杯水車薪。

這種情況下,也算是掐住了皇帝的命門,不得不在南洋貿易上向民間資本讓步。

短期來看,朝廷即將用大錢,不能把家底子都扔在南洋,而且也扔不起。

長期來看,萬一將來錢不夠,松江外圍的野戰駐軍是幹什麼的?直接開入,沒入官營,也能讓朝廷有錢用。

至於說南洋貿易的一些軍事行動,劉鈺的意思,便是讓民間資本募股之後的錢,來“僱傭”朝廷的軍隊來幹,以此確保南洋貿易公司手裡沒有艦隊和軍隊。

這僱傭,當然不是私下裡僱傭。

而是給朝廷錢,出軍費,由朝廷派將領去幫着或是佔領、或是打開國門、或是強迫貿易、或是割讓土地等。

將來分紅的時候,這些都算作成本,剔除即可。

包括南洋的駐軍、官吏的開銷,都要算作成本。這也很合理。

前期過渡很麻煩,既要與荷蘭談判,又要全面接管南洋一大堆的爛攤子。朝廷這邊強勢介入,抓的狠一點,也可以穩定地渡過前期這段混亂時間。

奏摺上,劉鈺倒是很坦然地毛遂自薦,希望由自己主持,渡過這個過渡期。

(本章完)

第775章 商人的期待第1292章 死與復仇(十三)第480章 河豚之喻(上)第690章 錫蘭的雙重屬性第1407章 遷徙路(十)第538章 感謝荷蘭人第1061章 堂下何人狀告本官(五)第1418章 黃河問題的最後一步(九)第364章 朝貢算不算侵犯壟斷權第759章 憂慮不安第730章 你死我活第1009章 親不親第248章 鎖鏈第172章 必然人走政息的改革第910章 南洋大開發(五)第1127章 自身定位(下)第1253章 復辟的代價(下)第427章 日本興廢,在此一舉第355章 對罵第171章 萌芽第181章 監獄船第691章 棱堡時代的終結 會戰時代的開啓第1371章 裡病外治(七)第512章 使民之力第445章 諸藩給幕府的臺階第1373章 裡病外治(九)第1275章 攻防心理(十)第1023章 割裂(一)第1081章 爭功(六)第1177章 啓蒙躍進年(下)第1092章 工業革命(五)第1305章 死與復仇(二六)第564章 路在何方第320章 榮譽第525章 不敢殺第876章 還是利益問題第1409章 土豆和向心力(下)第391章 科學的困境第1074章 惡龍殘影(九)第1279章 特色第693章 宗教外交第520章 科班與草莽第367章 平平無奇第545章 難題第743章 巴達維亞新政(四)第1212章 統一市場與地方利益(上)第825章 海牙慘案(二)第1000章 扶植第67章 開眼看世界的契機第283章 想幹實事的官僚也有不少第1514章 終章 九三年(卅二)第770章 真正的雪中送炭(下)第803章 理性君主 政治動物(中)第283章 想幹實事的官僚也有不少第548章 配合第603章 生產壟斷 市場壟斷第368章 我是誰第405章 籌錢買路第1301章 死與復仇(二二)第566章 領海和內海第647章 恍然大悟也晚了第86章 外交訛詐第848章 威望(上)第808章 閹黨(中)第158章 無解的貿易逆差第751章 表演戰(一)第1081章 爭功(六)第716章 歸義軍(下)第1013章 唯一手段第242章 泰興十六年的變化(中)第637章 承諾與回饋第808章 閹黨(中)第674章 歸國第1072章 惡龍殘影(七)第962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八)第1115章 上國心態(九)第641章 前科第877章 辯經的着力點第322章 五月第1271章 攻防心理(六)第1120章 鄉約村社(一)第1377章 凡爾賽和約(四)第364章 朝貢算不算侵犯壟斷權第837章 賭國運(中)第243章 泰興十六年的變化(下)第209章 變臉第396章 權輕而言重第332章 可壓榨的第641章 前科第82章 賣第1005章 新生代(中)第878章 警惕教士打科學牌第798章 僞赤子的人設第228章 嘗試外交第278章 不要做夢第1049章 坐莊(上)第27章 臨行第1141章 最後的佈置(二)第489章 拆分清理第424章 臥薪嚐膽還是毫無骨氣
第775章 商人的期待第1292章 死與復仇(十三)第480章 河豚之喻(上)第690章 錫蘭的雙重屬性第1407章 遷徙路(十)第538章 感謝荷蘭人第1061章 堂下何人狀告本官(五)第1418章 黃河問題的最後一步(九)第364章 朝貢算不算侵犯壟斷權第759章 憂慮不安第730章 你死我活第1009章 親不親第248章 鎖鏈第172章 必然人走政息的改革第910章 南洋大開發(五)第1127章 自身定位(下)第1253章 復辟的代價(下)第427章 日本興廢,在此一舉第355章 對罵第171章 萌芽第181章 監獄船第691章 棱堡時代的終結 會戰時代的開啓第1371章 裡病外治(七)第512章 使民之力第445章 諸藩給幕府的臺階第1373章 裡病外治(九)第1275章 攻防心理(十)第1023章 割裂(一)第1081章 爭功(六)第1177章 啓蒙躍進年(下)第1092章 工業革命(五)第1305章 死與復仇(二六)第564章 路在何方第320章 榮譽第525章 不敢殺第876章 還是利益問題第1409章 土豆和向心力(下)第391章 科學的困境第1074章 惡龍殘影(九)第1279章 特色第693章 宗教外交第520章 科班與草莽第367章 平平無奇第545章 難題第743章 巴達維亞新政(四)第1212章 統一市場與地方利益(上)第825章 海牙慘案(二)第1000章 扶植第67章 開眼看世界的契機第283章 想幹實事的官僚也有不少第1514章 終章 九三年(卅二)第770章 真正的雪中送炭(下)第803章 理性君主 政治動物(中)第283章 想幹實事的官僚也有不少第548章 配合第603章 生產壟斷 市場壟斷第368章 我是誰第405章 籌錢買路第1301章 死與復仇(二二)第566章 領海和內海第647章 恍然大悟也晚了第86章 外交訛詐第848章 威望(上)第808章 閹黨(中)第158章 無解的貿易逆差第751章 表演戰(一)第1081章 爭功(六)第716章 歸義軍(下)第1013章 唯一手段第242章 泰興十六年的變化(中)第637章 承諾與回饋第808章 閹黨(中)第674章 歸國第1072章 惡龍殘影(七)第962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八)第1115章 上國心態(九)第641章 前科第877章 辯經的着力點第322章 五月第1271章 攻防心理(六)第1120章 鄉約村社(一)第1377章 凡爾賽和約(四)第364章 朝貢算不算侵犯壟斷權第837章 賭國運(中)第243章 泰興十六年的變化(下)第209章 變臉第396章 權輕而言重第332章 可壓榨的第641章 前科第82章 賣第1005章 新生代(中)第878章 警惕教士打科學牌第798章 僞赤子的人設第228章 嘗試外交第278章 不要做夢第1049章 坐莊(上)第27章 臨行第1141章 最後的佈置(二)第489章 拆分清理第424章 臥薪嚐膽還是毫無骨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