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6章 權輕而言重

第396章 權輕而言重

劉鈺心道你愛怎麼折騰怎麼折騰,反正自己要做的事,又不靠軍權。

對日一戰,現在還未開始,但在劉鈺看來其實已經結束了。

戰爭的目的,除了經濟上的、政治上的,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大順軍改的深入和完成。

在劉鈺看來,這一戰對大順而言,單就其戰爭學意義而言,不亞於普法戰爭。

老毛奇率先發現了鐵路在戰爭中的作用,利用鐵路完成了快速動員和快速機動。

大順則算是在東亞,率先發現了海軍不是水師,可以利用海軍進行低消耗補給和快速機動。

這纔是真正戰略上的意義,一旦成功,將會直接打破大順這個千年陸權國對大海的恐懼,擴張方向也必然會走向大海。

經濟重心本來就在東南,打日本的補給消耗,其實比從京城出兵打到張家口還低,因爲京城不產糧,糧食也是從別處運來的。

海軍通過奪取制海權,徹底把戰爭主動權抓在手裡,用有限的兵力,靠機動性在戰役中始終確保以多打少。

現在皇帝提及這個問題,劉鈺還是老調重彈。

“陛下,所謂才俊二字,臣以爲重了些。海軍軍官,多數不過是中人之姿。只是他們比別人更早知道海軍的意義、更早知道一些外藩之外的局勢。就像是臣與人決鬥,別人苦練劍法十年,臣掏出火槍,則能勝之;若此人苦練火槍十年,臣豈能勝?”

“是以,臣早就希望樞密院裡加入一些精通海戰的參謀,而這些參謀所要學的,也要比之前更多。”

“還請陛下開地理、天文、經濟等等課程,軍校中擇其優秀者入樞密院實習如文案、繪圖、諜報等,三五年後入軍中任職以熟悉軍伍實際,再調回樞密院任職參謀。”

他始終在說,不管自己,還是海軍那些最早睜眼看世界的人,全都是一羣三四等的人才。

而三四等的人才卻能謀劃出朝中難以謀劃的事,不是因爲他們聰明,只是因爲他們看問題的角度不同了。

海軍知道海軍是海軍而不是水師,海軍參謀們知道倭國的封建制、大名不齊心、賦稅過高等等情況,所以可以在戰略上做出不一樣的謀劃。

朝中那些大臣,哪一個都是人傑,能在千軍萬馬中殺到殿試的,隨便一個最起碼的記憶力和思維能力,都勝於第一批從良家子小圈子裡招收的軍官。

越是這樣說,越是證明新的看問題的角度和思路,可以產生一種降維打擊的效果。

所以,新的思路、新的學問,其意義也就更加重要。

對劉鈺的這種老調,皇帝已經不止聽了一次,直到這一次伐倭之戰的海軍自己搞定了戰略之後,纔算是真的理解劉鈺所說的到底是什麼意思。

舊時代的人,已經無法適應新時代的作戰戰略,尤其是大順將來的戰略方向只能南下的大環境下。

此時皇帝的心情很是輕鬆,廟算已然全勝,剩下的無非都是細枝末節。

十餘年來,最緊張的那一次,算是收復西域的時候,允許劉鈺前出誘敵決戰那一次。

比之現在,那一次要驚險的多,也緊張的多,而那一次既然勝的如此輕鬆,這一次皇帝更是渾不在意。

說是執掌對倭戰事,可對倭戰事的細節沒談幾句,倒是說起來了這些看似與戰事無關的事,看的一旁的盧摯壘有些暈頭轉向。

於是進言道:“陛下,這樞密院權責事,應在伐倭之後再議。倭國雖弱,卻不可輕敵啊。”

皇帝大笑道:“樞密院權責事,本就和伐倭之戰息息相關。若如後勤補給,囤積糧草、倉廩調動數目,那是天佑殿、戶政府的事。但如何把輜重補給運到軍中,那便是樞密院的職責了。”

“既有職責,便要成制度。以往出征操辦糧草,必要一大將功勳負責,如今多有改變,實不必要遣派大將功勳壓陣。”

“海軍之中才俊不少,鷹娑伯當速速擬一名單。一則調派一些人來往樞密院任職,二來這後勤補給運輸協調,也需有人負責。”

“日後,定戰略、備綢繆、規訓練、輜重運輸,朕以爲皆該由樞密院負責。”

“勝倭,若壯漢毆三歲小兒,勝之不足喜。”

“借伐倭之戰,定規矩、明權責、全制度,不使人去而政息,方可以爲喜。方纔鷹娑伯的話,大有道理。”

徵倭一戰,不管是對皇帝,還是對劉鈺,都很重要。

可皇帝看重的點,與劉鈺看重的點,雖並非全然一致,但在深化軍改這件事上觀點還是一致的。

術業有專攻,皇帝已經感覺到,需要一羣專業的“操控戰爭”的人。就像是這一次對倭的戰略,這羣劉鈺嘴裡的中人之姿,制定出的計劃是勝於朝堂中那些千軍萬馬過獨木橋殺到中樞的人的。

只是,這羣人只能操控戰爭,制定計劃,但卻不能有人事、軍餉、後勤補給的管轄權,權責是要分開的。

之前軍改,爲了從速,並沒有定好制度。

樞密院、兵政府之間的權責,到現在還沒有完全明確,再加上劉鈺之前一直管着的海軍,更簡直成了三保太監那般的存在。

現在劉鈺主動交了權,原本計劃要到南洋之後才做的一些事,皇帝覺得可以提前了。

從一開始北伐羅剎、西征準部,皇帝的腦子就很清楚。

要麼親征、要麼能做戰略指導,以保證在軍中的威望,如此才能放心讓勳貴領軍。

這是延續前朝的智慧,一直到土木堡之前,前朝皇帝都會盡可能領軍親征以維繫軍中威望,鎮得住那些勳貴悍將,至少也會做戰略指導。

李淦心裡也知道他自己是什麼水平,想要做戰略指導保持威望,那就需要一個權責特殊的樞密院,輔助他做戰略指導。

用劉鈺的話來說,白起、韓信、李世民、李靖這些人,不需要參謀部,只需要軍事助手,他們本身就能做戰略指導,也能臨陣指揮,還能一人蔘謀部。

李淦成天自比漢唐,但心裡也明白,自己這水平,至少在戰場上,比之唐太宗差了八條街不止,是絕對沒有戰略指導的水平的。

樞密院就應該是一個權看似重、實則翻不起大浪的部門。

或者說,是一個權輕、言重的部門。

一旦李淦認爲不需要打仗了,這個權不高但言重的存在,就可以隨時邊緣化。

樞密院權不高,是皇帝的權高,所以只要皇帝想要打仗樞密院就會看上去權高。

但實際上,這是個老虎讓狐狸狐假虎威的存在,反過來狐狸爲老虎出謀劃策。

譬如這一次的後勤補給。

需要多少,大致計算,這是樞密院的任務。

糧食、火藥、藥材等,從哪調撥、動用何處的倉廩,樞密院管不到。只要把數報給皇帝,皇帝再交由天佑殿、六政府去辦。

制定運輸計劃,怎麼送到前線,這是樞密院的任務。

再比如打完仗之後的立功受賞、軍官升職、人員變動,樞密院是絕對不能有權管的,也根本不能插手。

樞密院要管士兵的訓練,但不管士兵的軍餉。

要管新式軍械的研究和裝備建議,但不管買軍械的錢。

要管打起來的時候怎麼打,但不能插手打不打。

軍中各部的參謀們隸屬於樞密院,由他們輔佐主將制定行軍、紮營、補給、訓練等計劃,在指揮權上有建議權但沒有決定權。

但參謀又不依附於主將,名義上是主將下屬,可實際上由樞密院管轄,可以越級彙報給樞密院。

這種制衡,會製造矛盾,但皇帝喜歡矛盾,不喜歡密不可分,相反更喜歡這種出現矛盾後居中調節的掌控。

李淦心想,待徵倭結束,海軍要獨立成軍的,也要在朝中有一席之地,但絕對不能歸屬於樞密院管轄,而是和六政府一樣,置於朝堂之上,與外交部、陸軍部並立。

樞密院則既不屬於天佑殿管轄、也不和六政府一致,而是直屬皇帝管轄,樞密使可以直接面陳皇帝奏事而不通過六政府、天佑殿。

皇帝信任、且預備開疆擴土打仗的時候,樞密院的權很大、言很重。

若是不想打仗、認爲已經該到了閉上門當天朝的時候,這就是個養老院,功勳大將往裡面一扔即可。

沒有人事權,只有指揮權,說話好不好使,就在於皇帝的信任與否。只要皇帝想廢掉,很容易就會被六政府和天佑殿以及要成立的陸軍部、海軍部吃掉;如果皇帝不想廢掉,在打仗的時候,樞密使就大約等同於副宰相。

皇帝早已選定了人選,江辰自己也知道,自己不過是個過渡。

而那些權責歸屬暫時搞不清的東西,皇帝也準備一股腦扔進樞密院裡。

比如在皇帝眼裡就是個工匠研究新軍備的科學院;比如廢掉兵政府的職方司讓樞密院測繪地圖;比如把理藩院、禮政府的對外藩朝貢國情報的權責,交給樞密院;比如新成立的外交部,在駐派西洋使節的時候,樞密院是可以挑選推薦副使當細作的;比如新學實學的課本,軍校的課本教程,也交給樞密院。

這些東西,在皇帝看來,既有用,也沒用。

看似權挺多、管的事不少,實則一不管大錢、而不管大人,什麼都管,什麼都不管。

內鬥的時候,一根手指頭就能摁倒,各部瓜分而食之。

離開皇帝的信任和支持,科學院甚至挺不過第二天。

他有心思在對倭戰爭後,就把劉鈺提爲樞密副使。

但升官的理由,卻絕不是劉鈺在離開琉球后便宜行事,自己搞定了對倭戰爭的戰略,不可助長這種擅自決定戰略、甚至擅自攻打土佐這種事的——不但不能因此賞,而且還要罰,否則日後軍中必要出大事。

至於若成立海軍部,其尚書,當然絕對不可能是劉鈺,而這也正好可以作爲一個罰的表現。

(本章完)

第410章 白馬是馬第1496章 終章 九三年(十四)第225章 暫設的機構第749章 臥榻之側(上)第1289章 死與復仇(十)第430章 權謀第640章 授俄以漁第1115章 上國心態(九)第546章 摸石頭過河第245章 垂釣第490章 回威海的第一件事第489章 拆分清理第1318章 施加神聖性(上)第467章 糧食定價權的佈局第155章 官商之別第56章 埋伏第1275章 攻防心理(十)第813章 大順不再是個背景板了第43章 二百九十三年後的守望第380章 內外有別第1379章 凡爾賽和約(六)第906章 南洋大開發(一)第115章 榨最後一滴汁第846章 雙贏(上)第1178章 拆教廷 碎天下(上)第1409章 土豆和向心力(下)第5章 落後第1427章 必死之局(下)第172章 必然人走政息的改革第1022章 事物的兩面性(下)第1388章 凡爾賽和約(十五)第1476章 臨別告誡(二)第919章 舊的不去,新的不來(三)第1326章 有格調的小圈子(上)第740章 巴達維亞新政(一)第33章 邊軍第1384章 凡爾賽和約(十一)第1056章 不可能名正言順第1306章 死與復仇(二七)第773章 被盟友坑的法蘭西(中)第1005章 新生代(中)第1205章 太子難當(中)第618章 十月的聖彼得堡第1436章 分歧(二)第1405章 遷徙路(八)第1001章 缺陷第855章 短暫當人(上)第396章 權輕而言重第640章 授俄以漁第457章 刻舟求劍(上)第512章 使民之力第144章 先賣後奏,皇權特許第681章 隱喻(下)第1117章 傳承第597章 下西洋第811章 改革決心的對比第684章 偷樑換柱第1015章 虎兕出於柙第1105章 工業革命(十八)第1438章 分歧(四)第105章 正義使者第953章 步步危機第545章 難題第855章 短暫當人(上)第135章 正當競爭和不正當競爭第269章 俄國需要一位明君第255章 兩制第336章 無中生有第84章 請別死第916章 南洋大開發(十一)第1421章 事已畢(中)第1180章 孟加拉關稅戰爭第1458章 最終的鬧劇(五)第1449章 “帝”(一)第882章 不得其時第72章 參謀第1367章 裡病外治(三)第387章 意外之請第734章 咱們(上)第491章 前後左右 三路不通第792章 新矛盾(下)第1387章 凡爾賽和約(十四)第356章 畫蛇添足第862章 好事第1028章 割裂(六)第800章 時代的浪漫(中)第1308章 死與復仇(二九)第1510章 終章 九三年(廿八)第246章 探險隊第351章 舊相識第754章 表演戰(四)第753章 表演戰(三)第1215章 輪臺之思(二)第16章 震動第444章 暫苦諸君十年第534章 此時此刻不新鮮第466章 爲何要抑商第866章 我是來監管你們的(二)第1326章 有格調的小圈子(上)第391章 科學的困境
第410章 白馬是馬第1496章 終章 九三年(十四)第225章 暫設的機構第749章 臥榻之側(上)第1289章 死與復仇(十)第430章 權謀第640章 授俄以漁第1115章 上國心態(九)第546章 摸石頭過河第245章 垂釣第490章 回威海的第一件事第489章 拆分清理第1318章 施加神聖性(上)第467章 糧食定價權的佈局第155章 官商之別第56章 埋伏第1275章 攻防心理(十)第813章 大順不再是個背景板了第43章 二百九十三年後的守望第380章 內外有別第1379章 凡爾賽和約(六)第906章 南洋大開發(一)第115章 榨最後一滴汁第846章 雙贏(上)第1178章 拆教廷 碎天下(上)第1409章 土豆和向心力(下)第5章 落後第1427章 必死之局(下)第172章 必然人走政息的改革第1022章 事物的兩面性(下)第1388章 凡爾賽和約(十五)第1476章 臨別告誡(二)第919章 舊的不去,新的不來(三)第1326章 有格調的小圈子(上)第740章 巴達維亞新政(一)第33章 邊軍第1384章 凡爾賽和約(十一)第1056章 不可能名正言順第1306章 死與復仇(二七)第773章 被盟友坑的法蘭西(中)第1005章 新生代(中)第1205章 太子難當(中)第618章 十月的聖彼得堡第1436章 分歧(二)第1405章 遷徙路(八)第1001章 缺陷第855章 短暫當人(上)第396章 權輕而言重第640章 授俄以漁第457章 刻舟求劍(上)第512章 使民之力第144章 先賣後奏,皇權特許第681章 隱喻(下)第1117章 傳承第597章 下西洋第811章 改革決心的對比第684章 偷樑換柱第1015章 虎兕出於柙第1105章 工業革命(十八)第1438章 分歧(四)第105章 正義使者第953章 步步危機第545章 難題第855章 短暫當人(上)第135章 正當競爭和不正當競爭第269章 俄國需要一位明君第255章 兩制第336章 無中生有第84章 請別死第916章 南洋大開發(十一)第1421章 事已畢(中)第1180章 孟加拉關稅戰爭第1458章 最終的鬧劇(五)第1449章 “帝”(一)第882章 不得其時第72章 參謀第1367章 裡病外治(三)第387章 意外之請第734章 咱們(上)第491章 前後左右 三路不通第792章 新矛盾(下)第1387章 凡爾賽和約(十四)第356章 畫蛇添足第862章 好事第1028章 割裂(六)第800章 時代的浪漫(中)第1308章 死與復仇(二九)第1510章 終章 九三年(廿八)第246章 探險隊第351章 舊相識第754章 表演戰(四)第753章 表演戰(三)第1215章 輪臺之思(二)第16章 震動第444章 暫苦諸君十年第534章 此時此刻不新鮮第466章 爲何要抑商第866章 我是來監管你們的(二)第1326章 有格調的小圈子(上)第391章 科學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