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4章 此時此刻不新鮮

第534章 此時此刻不新鮮

使者提到了華倫斯坦,這是個決定了三十年的宗教戰爭走向的人,用這個做例子一講,畢竟荷蘭人不可能知道中國的史書上有近乎無數的類似故事,並且可以濃縮成八個字。

養寇自重、鳥盡弓藏。

華倫斯坦被猜忌的原因,有一種傳聞就是打死了古斯塔夫二世後,之後的戰爭裡不經請示釋放新教俘虜和起義領袖、按兵不動坐視反奧同盟東山再起、私下與瑞典和法國談判。

當然這只是傳聞之一,用意也明顯是“高鳥盡良弓藏”之意,各式說法都有,可這個版本的說法也有不少,只是沒有精確淬鍊成鳥盡弓藏、養寇自重這幾個字而已。

這些故事,瓦爾克尼爾耳熟能詳。至少三十年戰爭放在中國,也算是戰國時代級別的故事,直接決定了後續的歷史,這裡面的故事歐洲的上層都是知道的。

雖不知道鳥盡弓藏這樣的成語,但並不妨礙有這樣的思維。略做思考,便明白了使者的意思。

如果巴達維亞增兵,大順那邊就會認爲可能會有來自南方的威脅、甚至擔心荷蘭武裝日本。

這樣,那個被調到養老院做副元帥的前海軍大臣,就可能會被重新啓用。而那,正是瓦爾克尼爾最不想看到的局面。

使者又道:“總杜大人,菲利普斯先生分析,劉鈺在天津毆打我們水手的行徑,應該是在故意激怒我們。他深知巴達維亞華人的情況,這是在故意激怒我們對華人進行報復。”

“一旦這樣,他所代表的戰爭狂熱派,就會在朝堂得勢,從而鞏固自己的地位,宣揚復仇戰爭。”

“他們的皇帝應該也不希望看到這樣的局面,所以當衆訓斥了他對使團的無禮行徑,扣除了他三年的俸祿。據說還把他的爵號,從更高貴的功勞爵號,改爲了普通的地名爵號。我想,這裡面是皇帝和一個強力大臣的博弈,皇帝不希望看到這位強力大臣藉助戰爭,擁有更多的威望和名譽。”

瓦爾克尼爾點點頭,心想幸好自己沒有組織對巴達維亞華人的屠殺,幸好自己之前就隱約感覺到裡面的巨大風險。

仔細考慮,應該的確是這樣的。從皇帝用內帑給錢的態度上看,不管是爲了中亞還是俄國、亦或是防止南邊毫無意義的戰爭,至少大順對東南亞,似乎是毫無興趣的。

東南亞是公司的根基,不需要大順完全奪取東南亞,甚至只需要把荷蘭拖入一場持久的戰爭,公司的財政就會崩潰的。而公司如果崩潰……也就根本無法重組了。

荷蘭國內很多人也得了“紅眼病”,認爲壟斷貿易是錯誤的,因爲他們沒有機會參與。

公司無力,如果指望七省政府出面奪回東南亞,那麼可想而知,東南亞再也不是公司的財產了。那些出資人、納稅者、以及繳納戰爭造船稅的人,一定會要求收爲國有,否則憑什麼要用我們的錢,去拯救壟斷的東印度公司?

要麼收歸國有、要麼一分錢不拿。

好在,公司的根基暫時沒有危險,瓦爾克尼爾又問道:“那麼你認爲,除了要求我們不要對日接觸、不要對日貿易之外,中國方面還希望提出什麼條件?”

“嗯……應該就是關於他們和瑞典東印度公司合股的事情了吧?總督大人也知道,瑞典人都是一羣走私販子,只是借了公司一大筆錢,公司怕他們不還錢,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而且公司也不希望對瑞典開戰,畢竟瑞典人的戰鬥力還是很可怕的。”

“不過這件事已經毫無意義了。英國人爲了在中國得到港口停泊權和補給,已經允許了;法國人正在支持瑞典對俄開戰,他們不會管的;葡萄牙人害怕失去澳門;俄國人……俄國人中國的皇帝根本就不在乎他們的看法。所以,公司如果還想繼續維繫對華貿易,就只能對此事予以承認。”

瓦爾克尼爾大致摸清楚了這一次會談的底線,猜測了大順可能提出的要求,心裡也有數了。

基本上,這是一件好事。

整個爪哇,至少有七八萬沒有居留證的華人。如果每個人繳納兩個銀幣,就是將近二十萬銀幣,這不是一筆小數目,可以極大地緩解巴達維亞的財政危機。

以及……只需要統計者和會計們稍作手段,二一添作五,入公賬一半,就是十萬銀幣,慣例總督拿大頭,剩下大家分一分。其樂融融、和樂且耽。

似乎,一切都好起來了,連城外華人起義造反這件事,也不再那麼讓他糟心了。

…………

兩日後,已經休息好了的史世用正式會見了瓦爾克尼爾。

他也不怎麼會談判,但卻記得那個潛伏在這裡的細作說的幾件事,自己只要盡力促成這幾件事就好。

剩下的正事,朝廷之後會再派人來的。他來也就是先穩住巴達維亞華人的情緒,朝廷擔心釀成大屠殺,影響日後對南洋的統治——主要是考慮到屠殺完後,官方移民還得花大錢,幾萬兩銀子的人頭稅要是用在死了之後的移民上,杯水車薪,連個水花都飄不起來。

既是現在起事者已經向南退去,正需時間,史世用就直接道:“實不相瞞,聖天子並不知道這裡最近發生的事。也不知道這人頭稅並未有荷蘭國王的王命。若是知道,一定不會同意繳納這筆錢的。”

瓦爾克尼爾費心費力地解釋了一下,說清楚了巴達維亞與荷蘭沒有任何的關係,是公司財產,而不是荷蘭的領地。

“特使先生,就像是您的莊園裡,您要擺放什麼樣的裝飾、種植什麼樣的花,還需要考慮你們天子的意見嗎?”

史世用愕然道:“當然!僭越之物不可亂用、逾制之色不可擅使。這是最基本的要求啊,你難道沒有去過你們這裡唐人雷珍蘭的莊園?哪怕在這裡,他也不敢用七間正堂啊!是他蓋不起嗎?”

這愕然既是純粹自然的反應,也有一些明知而故意的錯愕。史世用也算是和劉鈺頗多接觸,知道這東印度公司是個什麼玩意兒,若是換了深知義理的,怕是要驚詫莫名,回去就上書要求封了松江的貿易公司——有槍有炮有兵、有徵稅權、有組建政府的權力、有外交權,這可比藩鎮、藩屬還過分,朝鮮可是沒有外交權的啊。

瓦爾克尼爾覺得這簡直是雞同鴨講,兩邊的文化和習俗完全不同,根本講不清楚這裡面收稅的法理。

好在史世用也不是專門來找茬的,又扯了好一陣的淡,這纔算是假裝認可了,遂道:“既如此,陛下的意思,就是這些人都是窮苦百姓,無奈出海謀生。既然來到了這裡,不管這裡的法度如果夷狄奇葩,也只好遵守。”

“陛下要從內帑出錢,爲這裡的天朝遺民墊付三年的人頭稅。但之前的欠稅,既往不算,免談。”

瓦爾克尼爾聞言,驚喜交加。

喜自不必說,三年,好幾十萬個銀幣呢。

驚……他知道巴達維亞以及整個爪哇的華人的情況,根本不是人頭稅的問題。

而是一場經濟危機,一場公司錯誤決策導致的蔗糖過度擴張供大於求、以及西印度古巴糖海地糖的崛起、以及香料伴隨着人體四液學說退潮銷量降低、以及日本波斯的事變導致市場縮小……等等等等原因,導致的一場巨大的經濟危機。

尤其是完全外銷型經濟的經濟危機。

使得就算交了人頭稅,華人在巴達維亞也無事可做,數萬失業僱工奴工的危險,實在是太大了。

怎麼渡過經濟危機的失業大潮?這個時代,還沒有人考慮這個問題,但之前也有人向十七人委員會提出過建議,建議取消華人的人頭稅、給予一定的救濟。

這個建議,自然而然是不可能通過的。

讓股東沒錢分紅,反而要花錢救濟?讓巴達維亞的地方政府少了人頭稅的收入?讓巴達維亞自總督而下的大小官員少了一個慣例的收入?

公司是做慈善的?

此外還有怎麼渡過的問題。

這些人只要不死,或者送回福建,總就還活着。活着,就得吃飯穿衣,這是最基本的。

就華人這習慣,只要能吃飯穿衣,一般也不會造反。可真到吃不了飯的地步,這羣人可不管這個哪個,便是皇帝也敢弄死的。這是一個平日裡隱忍順從如同羔羊、一旦暴怒就如同奧林匹斯山上的阿瑞斯的民族。

現在大順這邊既然願意給錢,那麼大順這邊是否會同意他把這些人運到別處服苦役?

而如果想要運到別處服苦役,總得有個理由。

這個理由,之前想的就是“欠了這麼多年的人頭稅沒交,所以就去幹活還債,當債務奴隸”。

現在大順這邊要求,之前的人頭稅,既往不算……瓦爾克尼爾也沒指望能把之前的錢也要到,可是如果之前的既往不算,那麼這些華人算什麼?還是債務奴隸嗎?

不是。

不是債務奴隸,人頭稅也交了,自己有什麼理由把他們抓到錫蘭、安汶、開普敦等地服苦役、當債務奴隸勞工?

給錢僱他們去幹活?東印度公司如果找人做事都給錢的話,怎麼會有利潤?再說了,做事給錢,公平買賣,那養了這麼多兵,不就白養了嗎?

事情發展成如今這樣,整個巴達維亞的高層、甚至十七人委員會,全都脫不了干係。

問題是沒人主動爲此負責,都在互相推諉責任,這才導致了把瓦爾克尼爾空降過來,力圖一勞永逸、快刀斬亂麻地解決華人問題。

十七人委員會假裝不知道巴達維亞的蔗糖收購政策極端扯淡,儘可能壓低蔗糖的價格,從而盈利,爲此默許沒有居留證的華人進入糖廠做工。事發的時候錯愕不已,驚呼原來還有這樣的事?我們卻不知道!巴達維亞羣官誤我!

歷任總督假裝不知道包稅政策從衣食住行、到賭博抽菸乃至摸魚抓蝦全得徵稅的政策,以及包稅人的壓榨,使得底層華人苦不堪言,活不下去了。

歷任評議會議員假裝不知道上下串通,收受賄賂,一船又一船的華人奴工被運到巴達維亞城外的農場裡,偶爾抓到一個沒有居留證的立刻驚呼竟然有人沒有居留證就敢上岸。

甲必丹、雷珍蘭們,假裝可以完全統治華人社會,理論上所有在籍的華人每個月都要去雷珍蘭那點卯一次,卻假裝不知道城外有幾萬根本不在籍的華人奴工。

司法官假裝不知道蔗糖業已經完了,承包人都是不知道轉手多少次的接盤者,也假裝不知道城外早在幾年前就已經出現了無業的烏衫黨和無褲漢。

所有人都假裝不知道,都想着幹幾年就走,自己不要沾身上。

用一名荷蘭司法官的話來說“在事情爆發之前,掩蓋真相是明智的選擇。”

“任何一個沒有居留許可證的華人,如果深究起來,連帶的責任從港口、到巡邏司法官、到蔗部承包者、到雷珍蘭甲必丹、到評議會議員、再到總督……全都有責任。而這,又是從十七人委員會到總督的默許,卻沒有文字指示。所以,沒有人會揭這個爛傷疤,只能祈禱自己在賺到足夠的錢回荷蘭之前,事情不要爆發出來。”

“從上到下,都在假裝對此毫不知情。彷彿城外的幾萬華人,是忽然冒出來的一樣。彷彿就像是秋雨後橡樹林裡的蘑菇,前一天還沒有,忽然就出現了。”

現在,此時此刻。這個大黑鍋,被上一任總督背了。

理由是有人查到,上一任總督私自售賣居留許可證,錢入自己腰包,所以,城外那數萬無證華人的大黑鍋,那也一併揹着吧,關押你一個,幸福全巴城。

但現在,這個大黑鍋上任揹着了,問題是眼下的問題怎麼解決?這纔是十七人委員會派瓦爾克尼爾來的目的。

辦成了便地位穩固,辦不成又得背黑鍋!

瓦爾克尼爾心裡很清楚,前任背的黑鍋,只是城外那數萬華人存在的事實。哪怕只私下賣了一張居留證,那這口大鍋也得背好,你說你賣了一張,誰知道你手沒收錢默許那些蔗部私運奴工?

前任總督倒是條漢子,法庭上破口大罵,你們十七紳士自己心裡沒數嗎?如果都按規定繳納一個工人兩個銀幣的人頭稅,巴達維亞的糖怎麼可能這麼便宜?你們也是大商人,真連這個成本計算都不知道?但越說實話,死得越快,刑期越重。

現在瓦爾克尼爾要解決的,是這數萬華人去哪、幹什麼、哪裡能容納七八萬華人的勞動力?

這和那個事實,是兩個問題。前任背鍋,只是讓這個難以繼續隱瞞的事實公開,變成一個新的問題,並需要這一任總督來解決。

十七紳士給的要求倒是很簡單:既不可影響對華貿易、又必須解決巴達維亞華人問題。

影響了對華貿易,背鍋。

華人問題沒解決,背鍋。

二者,並列。

原來他是雄心壯志的,覺得很簡單,殺光就是了唄,或者扔到錫蘭當奴隸、當炮灰。

然而大順卻又搞炮艦外交,先禮後兵補交人頭稅,又說既往不算,這些人就不是債務奴隸了,這怎麼辦?

瓦爾克尼爾算是第一次體會到了炮艦外交的可惡之處,屠殺點華人都不敢屠,弄得如此麻煩。

(本章完)

第1055章 小麻煩第521章 離開體系只是普通人第619章 越簡單 越有效第997章 量身定製第168章 當初的戲言第949章 歐洲貿易區(下)第1427章 必死之局(下)第197章 活路第402章 這還得了?第630章 鼓勵西進的真正目的第791章 新矛盾(上)第310章 先裝嫩後裝孫子第1373章 裡病外治(九)第322章 五月第1355章 英國的總崩潰(四)第328章 問罪第985章 決勝千里之外(八)第261章 明帝國遺產繼承者第541章 人性第1511章 終章 九三年(廿九)第1020章 心慈手軟第865章 我是來監管你們的(一)第521章 離開體系只是普通人第1153章 多歧路,今安在(八)第1248章 鑽石灣屠殺(四)第1168章 備戰(七)第556章 一戰前夜 命運的交匯(二)第1423章 言方興(上)第1426章 必死之局(中)第1395章 強迫去過好日子(上)第1172章 備戰(十一)第912章 南洋大開發(七)第1158章 多歧路,今安在(十三)第98章 十六年後方爲人第1234章 三戰定印度(一)第107章 負荊請罪下死套第964章 修補匠變法開啓第291章 外交部的格調過低第1381章 凡爾賽和約(八)第125章 紅裝武裝第1226章 開戰(五)第1308章 死與復仇(二九)第1006章 新生代(下)第960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六)第1291章 死與復仇(十二)第725章 殺心第1389章 凡爾賽和約(十六)第428章 精銳對精銳第1397章 強迫去過好日子(下)第342章 摸不到的理想國是最美的第523章 椰林之城的槍聲第626章 縱橫家的舞臺第111章 廷議菜市場第1430章 王謝燕,百姓家(下)第488章 海波尚未平第133章 可堪大用第657章 光榮復辟(中)第1437章 分歧(三)第364章 朝貢算不算侵犯壟斷權第949章 歐洲貿易區(下)第694章 做給百姓看第1180章 孟加拉關稅戰爭第1046章 破綻第758章 表演戰(八)第438章 王土之界第887章 看懂了史書的傳教士第596章 好人我來當 壞人你來做第553章 政策親近第907章 南洋大開發(二)第4章 衝突第1515章 終章 九三年(卅三)第945章 南洋印度貿易區(下)第585章 要忍讓第287章 女人的視角看政事第801章 時代的浪漫(下)第1310章 死與復仇(三一)第92章 欽定?第502章 棄用朱子學的危機第22章 被賣了幫着數錢第405章 籌錢買路第439章 回援第385章 駐英大使第85章 感言 及關於本書是同人第248章 鎖鏈第322章 五月第276章 自立之心第1388章 凡爾賽和約(十五)第1492章 終章 九三年(十)第241章 泰興十六年的變化(上)第221章 先知第514章 漢時黃瓜順時槍第1422章 事已畢(下)第938章 笑話第1022章 事物的兩面性(下)第457章 刻舟求劍(上)第642章 逃避第1354章 英國的總崩潰(三)第875章 留人誅心第693章 宗教外交第257章 暗示中荷矛盾
第1055章 小麻煩第521章 離開體系只是普通人第619章 越簡單 越有效第997章 量身定製第168章 當初的戲言第949章 歐洲貿易區(下)第1427章 必死之局(下)第197章 活路第402章 這還得了?第630章 鼓勵西進的真正目的第791章 新矛盾(上)第310章 先裝嫩後裝孫子第1373章 裡病外治(九)第322章 五月第1355章 英國的總崩潰(四)第328章 問罪第985章 決勝千里之外(八)第261章 明帝國遺產繼承者第541章 人性第1511章 終章 九三年(廿九)第1020章 心慈手軟第865章 我是來監管你們的(一)第521章 離開體系只是普通人第1153章 多歧路,今安在(八)第1248章 鑽石灣屠殺(四)第1168章 備戰(七)第556章 一戰前夜 命運的交匯(二)第1423章 言方興(上)第1426章 必死之局(中)第1395章 強迫去過好日子(上)第1172章 備戰(十一)第912章 南洋大開發(七)第1158章 多歧路,今安在(十三)第98章 十六年後方爲人第1234章 三戰定印度(一)第107章 負荊請罪下死套第964章 修補匠變法開啓第291章 外交部的格調過低第1381章 凡爾賽和約(八)第125章 紅裝武裝第1226章 開戰(五)第1308章 死與復仇(二九)第1006章 新生代(下)第960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六)第1291章 死與復仇(十二)第725章 殺心第1389章 凡爾賽和約(十六)第428章 精銳對精銳第1397章 強迫去過好日子(下)第342章 摸不到的理想國是最美的第523章 椰林之城的槍聲第626章 縱橫家的舞臺第111章 廷議菜市場第1430章 王謝燕,百姓家(下)第488章 海波尚未平第133章 可堪大用第657章 光榮復辟(中)第1437章 分歧(三)第364章 朝貢算不算侵犯壟斷權第949章 歐洲貿易區(下)第694章 做給百姓看第1180章 孟加拉關稅戰爭第1046章 破綻第758章 表演戰(八)第438章 王土之界第887章 看懂了史書的傳教士第596章 好人我來當 壞人你來做第553章 政策親近第907章 南洋大開發(二)第4章 衝突第1515章 終章 九三年(卅三)第945章 南洋印度貿易區(下)第585章 要忍讓第287章 女人的視角看政事第801章 時代的浪漫(下)第1310章 死與復仇(三一)第92章 欽定?第502章 棄用朱子學的危機第22章 被賣了幫着數錢第405章 籌錢買路第439章 回援第385章 駐英大使第85章 感言 及關於本書是同人第248章 鎖鏈第322章 五月第276章 自立之心第1388章 凡爾賽和約(十五)第1492章 終章 九三年(十)第241章 泰興十六年的變化(上)第221章 先知第514章 漢時黃瓜順時槍第1422章 事已畢(下)第938章 笑話第1022章 事物的兩面性(下)第457章 刻舟求劍(上)第642章 逃避第1354章 英國的總崩潰(三)第875章 留人誅心第693章 宗教外交第257章 暗示中荷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