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3章 政策親近

第553章 政策親近

化名王五的軍官,遵照着劉鈺的意思,也是開門見山直接說明自己要買軍械。

果然,法扎克萊並沒有在“賣不賣”這件事上多問,而是直接問想要買多少。

英國東印度公司有槍、有炮,這時候印度還算壯大,看着挺嚇人的。

英法兩國在印度纏鬥不休,法國人率先武裝了土兵,英國人也有學有樣。

印度的土邦王公也整天打仗,都在買軍火,東印度公司存了不少槍械火炮,這屬於高利潤貨物,倉庫存着很多。

“你們準備要多少呢?”

“一千兩百條褐貝斯,以及配套的刺刀。三百到五百支印度的彎刀供騎兵使用。六門三磅炮、四門十二磅炮。以及一些火藥和鉛塊。錢,不是問題,我們之前也是在巴達維亞做買賣的、也開過糖廠、幹過香料種植園。”

數量不是太多,英法給印度土邦的王公送禮,也送過三五十門大炮的重禮。不管是槍械還是大炮,都有現貨。

對面既然有錢,那就最好。

有錢好辦事,沒錢的話,就算他有心想要資助這裡的人,也得需要公司總部那邊的許可。

贈送和買賣不是一回事,如果是買的話,他就可以直接和本地的負責人商議。

“這些器械不是問題。但是你們會用嗎?”

“這一點你放心。我們的隊伍裡有布吉斯人,他們會玩騎兵。開槍我們也會。至於大炮,我們也有人會操作。有弟兄曾經在馬打藍素丹國當過炮兵,也有人在天朝的部隊裡幹過。”

出海去南洋的華人裡面,臥虎藏龍,不管說是什麼身份,只要不是官宦人家,那都可信。

法扎克萊算了算價格,報了一個三萬三千兩白銀的價格。這個價格還算是比較良心,如果算上後續的火藥,價格更多,但那都是可以商量的。

“價錢大約是這些。可以賣給你們,但是荷蘭人在東南亞巡查的很嚴格,恐怕我們也很難將貨物送到岸上。畢竟,你們用我國的槍械大炮,這沒有問題,當年法國人與荷蘭人打仗,法國人也有不少用荷蘭槍的。但是,如果我們直接運貨被扣押,荷蘭人會提出抗議的。”

“我們自己取貨。交易地點就在你們明古魯的萬寶路堡。一旦離岸,就算交割完畢,和你們就沒有關係了。我們會在裝貨的船上裝大量的火藥,如果被荷蘭人巡查到,就點燃火藥。不會牽連你們,畢竟只要荷蘭人不知道我們和你們之間的交易,下一次還會有機會的。”

王五知道劉鈺那邊安排的配合時間,算是比較寬裕。

從明古魯過巽他海峽,風向好的話,只需要一天時間就能抵達火山南岸的海岸。

法扎克萊也對此很滿意,送到明古魯,不是難事。

王五又催促了一下,說道:“在印度洋風暴來臨之前,最好就能在明古魯拿到貨。如果風暴季來臨,恐怕你們的運輸會有困難,這樣我們要等到明年才能拿到貨了。”

“這一點你們放心,只要交易達成,我立刻就可以聯繫人送貨。我們當然也要考慮風暴季的運輸困難。但是在交易達成之前,有件事我必須要問清楚。”

“請講?”

“實際上,我想你們應該也清楚,憑藉你們的力量,是不可能趕走荷蘭人的。荷蘭會源源不斷地派來士兵,也可以直接武裝爪哇的土兵。而一千條槍,並不足以攻佔巴達維亞。”

法扎克萊並沒有選擇委婉的說法,而是直來直去。

他心裡雖然相信自己的推斷:即這些人一旦成功,既不會選擇和天朝站在一起、也不會與荷蘭人和平、更不可能和當地的爪哇蘇丹合作。

這裡面有經濟原因、也有宗教因素。總歸,這些人的主力還是華人,華人的圈子相對來說比較封閉,這裡面又牽扯到一個只要是華人就有機會奪取天命的緣故,所以荷蘭和天朝都不可能容得下巴達維亞被華人佔據獨立建國、蘇丹更不可能或者沒有能力讓這些“異教徒”臣服。

但是,法扎克萊希望從對方嘴裡得到一個確切的回答,以印證自己的判斷。

只要這些人不攻佔巴達維亞,英國方面就可以出面斡旋,從而確保他們可以獨立成一個割據政權。

但如果這些人心存幻想,甚至想要攻下巴達維亞,那就與荷蘭之間絕無妥協的可能。

這樣的話,這些人也就值得賣一賣軍火,不值得後續的深度合作。

王五聞言點頭道:“本來我們是準備向北發展的。那裡華人更多一些。但是,朝廷出面給了荷蘭人人頭稅,將多數的華人安置到了錫蘭。我們確實無力奪取整個爪哇,所以我們準備佔據南部。只要確保荷蘭人進攻花的錢,比他們得到的利潤更多,我想荷蘭東印度公司也不會把錢投入到這個無底洞中。”

“我們的綱領和訴求不會改變,這一點是我們必須要做到的。廢除荷蘭的強迫種植制、廢除強制勞役、廢除人頭稅政策、均田。”

法扎克萊讚許地點點頭,再度拿起那份書面的訴求企劃和綱領文件仔細讀了一遍,盤算了如果對方在南部割據對英國東印度公司的利益。

這份書面的企劃和綱領文件,也算是比較符合英國的殖民地政策。

不得不說,英國人搞殖民,確實研究的深。

荷蘭人在爪哇統治了二百年,竟無人撰寫過爪哇的相識的考察報告,十七人委員會和巴達維亞總督往往是拍腦袋做出許多決策。

而歷史上第四次英荷戰爭後,英國短暫統治了爪哇,第二年就成立了麥肯錫調查委員會,並派人深入爪哇農村,寫了詳盡的調查報告、階級考察、以及土地制度。

總的來說,18世紀大英如日中天時候的“理藩院”,比起天朝的正牌理藩院,業務水平強的不是一點半點。

用英國的人的話來講,【土地是爪哇全部的財富源泉,而英國並沒有多少從事農業耕作的。唯有充分了解爪哇的土地制度和村社結構,才能對爪哇社會的特性、習俗、經濟、制度,制定科學的發展方向】。

只不過,屁股決定腦袋,考察報告做的再精細、考察的再清楚,方向錯了,知道的越多也就越反動。

就像是屠龍術,學好了,可以逆操作,做最強的惡龍。

簡單來說,英國想在爪哇搞土改,再明確點,就是“破井田、開阡陌、免役法、青苗法”。

【我們的目標,是激發爪哇人的勤勞。讓他們分享勞動成果,而不是將勞動成果和個人利益分割開。要讓他們將勞動和個人財富聯繫起來】。

做法就是:

改革村社土地所有制,將土地劃分給個人,給予小農,由殖民政府徵收土地稅。

取消荷蘭的強迫種植制度,取消封建徭役制。

廢除村社土地所有制,土地收歸殖民政府,在政府和農民之間,推行租賃合同,明確租地年限,根據土地肥力制定地租數額的具體數目。

廢除各種強制性勞役、義務,減輕農民負擔。

由殖民政策向小農發放貸款,以確保小農擁有生產的資本,利息較低,待收穫後償付。

這基本上就是巴達維亞華人起義者,關於土地政策的綱領。其實也就是理想化的“貨幣實物地租取代勞役地租之理想井田”、“免役法”、“青苗法”、“方田均稅法”。

問題是,英國人嘴上這麼說,但屁股坐在哪是有數的,打敗荷蘭來統治爪哇,不是來爲爪哇人民和華人來服務的。

所以,一月份宣佈試點勞役制度改革、六月份改革失敗。

公司直接給主持土改的總督去了信,告訴他公司的目的是盈利。而你廢除了封建勞役制、廢除了強制性勞役和義務,幹活得花錢僱人,錢誰出?公司和荷蘭人血戰,是來這爲爪哇人民服務來了?

這個改革,算是從“封建勞役”,改到了“免役法”。

問題是從宋的免役法、到明的張居正改革、再到大順這邊的完成了張居正改革,收稅僱人幹活減輕徭役,這一切能夠推行下去的原因,在於朝廷不是一家公司。

朝廷沒有股東,不需要看利潤報表。

但東印度公司不行,一月份宣佈改革、六月份就發現僱人幹活還花錢,遠不如封建勞役制省錢,於是出了個補丁:“之前關於免除徭役之政策,應視具體情況而定。”

但凡政策,只要有“視具體情況而定”的補丁,那就等於沒有。

六月份出完補丁,十月份又宣佈改革不包括萬隆和巴達維亞地區。

因爲英國接了荷蘭的盤,真正能管到的地方,也就只有萬隆和巴達維亞。

剩下的地方還有大量的封建王公,他們也根本管不到,整個改革也就成了一個笑話。

隨後,英國人也延續了荷蘭的強迫種植制,只是“變了個模樣”。

由原來的村社種植,改爲個人強迫種植,規定每個分到土地的農民的地租是240磅咖啡。

恢復了強迫勞役制,每個農民每年應該爲公司勞作28天。

英國理藩院做了考察報告後,認爲在爪哇的土地政策,應該是政府—農民,兩層結構,這樣利潤更大。

而不應該採取政府——地主——農民的三層結構,這種三層結構不利於公司的長久利益。

這就是典型的方向錯了、知識越多越反動。

因爲這麼搞,英國人的殖民統治確實比荷蘭的包稅人中間商高效。

沒有中間商賺差價,當年就利潤翻番,大量的爪哇特色農產品作爲地租,成爲公司的盈利報表。

公司不向爪哇人民負責,只向股東負責。

但現在,英國並未打第四次英荷戰爭,也並未真正統治爪哇。於是對於這麼一份明確的綱領性文件,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和讚賞。

當然,這不是出於理想和信念,而是因爲這麼搞的話,這些農作物、熱帶經濟作物,就可以賣給倫敦東印度公司了。

荷蘭人敵對、大順那邊不缺,那麼明顯可以知道如此改革之後生產力提升、此等生產關係調整很適應牛耕鐵器時代的生產力,多出的產品總得賣出去。

賣給誰?

周邊的買家,也就剩下個倫敦東印度公司了,這不就等於打破了荷蘭對東南亞商品的壟斷了嗎?

(本章完)

第1222章 開戰(一)第1056章 不可能名正言順第360章 敵在本能寺第1395章 強迫去過好日子(上)第773章 被盟友坑的法蘭西(中)第347章 君子聖徒第1009章 親不親第1321章 熟人社會第374章 送禮的格局第126章 一言爲知己第210章 航海條例第1501章 終章 九三年(十九)第1213章 統一市場與地方利益(下)第866章 我是來監管你們的(二)第491章 前後左右 三路不通第1507章 終章 九三年(廿五)第1296章 死與復仇(十七)第350章 物傷其類第355章 對罵第1000章 扶植第311章 滿BUFF皇子第876章 還是利益問題第235章 市什麼骨第24章 奇怪的聖旨第1069章 惡龍殘影(四)第539章 帶緊箍咒的好漢(上)第689章 建議投降第1356章 英國的總崩潰(五)第921章 舊的不去,新的不來(五)第1195章 木牛流馬(二)第923章 無妄之災第117章 天誅!第733章 朋友第1041章 國運(上)第1273章 攻防心理(八)第1383章 凡爾賽和約(十)第769章 真正的雪中送炭(中)第562章 啓蒙工具人(中)第295章 自信的開端第718章 下南洋到底爲了啥(上)第639章 製造英俄矛盾第357章 有貨,真的可以爲所欲爲第1105章 工業革命(十八)第689章 建議投降第429章 先活下來吧第9章 翻譯問題第1447章 三山合一(中)第1171章 備戰(十)第169章 之所以在意海防第1344章 拼命是錯的 掙錢是對的(四)第701章 優勢在我第1207章 守成第348章 怕疼第807章 閹黨(上)第1160章 多歧路,今安在(十五)第84章 請別死第1427章 必死之局(下)第1087章 破立之困(四)第75章 五拜三叩首第432章 只把忠臣作奸佞第941章 自覺(三)第987章 止步(下)第1359章 國富論(二)第494章 不當靖海侯第1396章 強迫去過好日子(中)第877章 辯經的着力點第822章 大事成矣(九)第938章 笑話第938章 笑話第327章 第四把鎖第516章 南進之前定北疆(下)第796章 工商局第1144章 最後的佈置(五)第376章 最後一次外交(上)第1224章 開戰(三)第722章 牆頭草(上)第439章 回援第637章 承諾與回饋第866章 我是來監管你們的(二)第218章 克虜伯傷害準部感情第1070章 惡龍殘影(五)第1177章 啓蒙躍進年(下)第1333章 恐嚇出來的費城會議(四)第76章 恍然第101章 畜牧稼穡皆學問第335章 可利用的矛盾第1062章 堂下何人狀告本官(六)第337章 見過第180章 因地制宜第446章 人都死了第411章 出奇第520章 科班與草莽第1473章 最後的鬧劇(二十)第477章 四凶第1493章 終章 九三年(十一)第202章 評書梆子學歷史第1369章 裡病外治(五)第428章 精銳對精銳第1330章 恐嚇出來的費城會議(一)第1404章 遷徙路(七)
第1222章 開戰(一)第1056章 不可能名正言順第360章 敵在本能寺第1395章 強迫去過好日子(上)第773章 被盟友坑的法蘭西(中)第347章 君子聖徒第1009章 親不親第1321章 熟人社會第374章 送禮的格局第126章 一言爲知己第210章 航海條例第1501章 終章 九三年(十九)第1213章 統一市場與地方利益(下)第866章 我是來監管你們的(二)第491章 前後左右 三路不通第1507章 終章 九三年(廿五)第1296章 死與復仇(十七)第350章 物傷其類第355章 對罵第1000章 扶植第311章 滿BUFF皇子第876章 還是利益問題第235章 市什麼骨第24章 奇怪的聖旨第1069章 惡龍殘影(四)第539章 帶緊箍咒的好漢(上)第689章 建議投降第1356章 英國的總崩潰(五)第921章 舊的不去,新的不來(五)第1195章 木牛流馬(二)第923章 無妄之災第117章 天誅!第733章 朋友第1041章 國運(上)第1273章 攻防心理(八)第1383章 凡爾賽和約(十)第769章 真正的雪中送炭(中)第562章 啓蒙工具人(中)第295章 自信的開端第718章 下南洋到底爲了啥(上)第639章 製造英俄矛盾第357章 有貨,真的可以爲所欲爲第1105章 工業革命(十八)第689章 建議投降第429章 先活下來吧第9章 翻譯問題第1447章 三山合一(中)第1171章 備戰(十)第169章 之所以在意海防第1344章 拼命是錯的 掙錢是對的(四)第701章 優勢在我第1207章 守成第348章 怕疼第807章 閹黨(上)第1160章 多歧路,今安在(十五)第84章 請別死第1427章 必死之局(下)第1087章 破立之困(四)第75章 五拜三叩首第432章 只把忠臣作奸佞第941章 自覺(三)第987章 止步(下)第1359章 國富論(二)第494章 不當靖海侯第1396章 強迫去過好日子(中)第877章 辯經的着力點第822章 大事成矣(九)第938章 笑話第938章 笑話第327章 第四把鎖第516章 南進之前定北疆(下)第796章 工商局第1144章 最後的佈置(五)第376章 最後一次外交(上)第1224章 開戰(三)第722章 牆頭草(上)第439章 回援第637章 承諾與回饋第866章 我是來監管你們的(二)第218章 克虜伯傷害準部感情第1070章 惡龍殘影(五)第1177章 啓蒙躍進年(下)第1333章 恐嚇出來的費城會議(四)第76章 恍然第101章 畜牧稼穡皆學問第335章 可利用的矛盾第1062章 堂下何人狀告本官(六)第337章 見過第180章 因地制宜第446章 人都死了第411章 出奇第520章 科班與草莽第1473章 最後的鬧劇(二十)第477章 四凶第1493章 終章 九三年(十一)第202章 評書梆子學歷史第1369章 裡病外治(五)第428章 精銳對精銳第1330章 恐嚇出來的費城會議(一)第1404章 遷徙路(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