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0章 敵在本能寺

第360章 敵在本能寺

陳青海慷慨激昂,劉鈺依舊沒有回答,而是默默地盯着墨藍色的海面,看着搖晃的波濤濺出珍珠樣的泡沫旋即湮滅,久久不語。

沉默間,心裡有些想笑,心道這些軍官生終究還是太年輕。

能打,有地,有錢,世襲領地,還有文化,還隔着大海,還想投錢於貿易和工廠的海軍軍官生,實封在大海相隔的海外?大順皇帝確是漢人,可首先是皇帝,這種事用臀想也知道絕無可能答應。

身後,升帆、掛側帆的喊叫聲此起彼伏,喧鬧中的沉默總不會太久。

“趙佗閉五嶺四關,遂成割據。倭國隔海相望,懂海戰的海軍軍官生卻想隔海實封?周公故智,確實定了華夏千年基業,可秦皇漢武皆不姓姬啊。青海啊青海,動動腦子,想想這可能嗎?”

給出這麼一句話後,劉鈺再沒多說,徑直回到了船艙,只留下陳青海一人站在甲板上皺眉思索,許久只發出一聲哀嘆。

回到船艙裡,劉鈺鋪開紙筆,將自己從琉球和趙百泉分開後的沿途行程彙總成奏摺,着重寫了寫土佐的事。

對皇帝而言,最關心的是開戰能否獲勝。

其次,在劉鈺看來應該就是土佐的事了。

如同許多年前劉鈺給皇帝講的那個“預言”一樣,這樣的事此時此刻的確發生在日本,但也可能發生在中國。

他希望通過這件事,讓皇帝加深一下印象。

做縮頭烏龜假裝外面的世界不存在已不可能的前提下,要麼解決底層民衆普遍貧困、地租過高的問題,以防在外力到來時候,振臂一呼,從者雲集;要麼就繼續加強海軍,確保不會有人用劉鈺玩土佐的戰術在東南沿海這麼玩,將外力扼殺在海灘之外。

二選其一,想來皇帝也分得清,哪件事做起來簡單、哪件事做起來難;哪件治標、哪件治本。

日本的事,算是給大順一個教訓:鎖國的前提,得有一支強大的可以選擇開國和鎖頭的海軍,否則那就是單方面掛免戰牌,只在小說之中。

倭人之事,可爲大順之師。

天子與其同爲封建主,當哀之而鑑之。

將寫完的奏摺封好,交到兩艘快船上,讓他們先行返回。自己還要率領艦隊去土佐,匯合那裡的陸戰隊,完成對一些海岸線的繪製。

…………

江戶城中。

德川吉宗的身邊沒有第二個人,大岡忠相帶回的消息很不好,斷絕了二虎競食的可能,他也只好再度仔細審視起劉鈺的信。

信上的內容,很多是不能公開給別人看的,當日討論二虎競食之計的時候,也就只說了一下劉鈺的陽謀。

真正的內容,德川吉宗深知不能給外人看。

信上最不能見人的那一段,如果只從語氣上看,似乎還是當初在江戶柔聲細語提說狡兔三窟的劉鈺,可內容卻今非昔比。

“或有言曰:德川家康若司馬懿。然不論行事手段如何,終究成就了一番事業。傳至今,業已百年,公繼承基業,當細思之。”

“古人云:以史爲鑑。公不見鎌倉幕府之事乎?”

“蒙元攻日,鎌倉幕府雖勝而敗。如今我大順來攻,你們終究只能防守。”

“就算贏了,又能如何?戰功赫赫者,賞乎哉?若賞,只是防守,並無多出的土地人口,又拿什麼賞賜呢?若有功而不賞,豈能久乎?若賞,則將直轄土地賞賜出去,將來又如何壓得住外樣大名?”

“直屬旗本,與大順軍對攻,死傷慘重,將來又如何鎮得住?你若非要戰,我便讓開外樣大名,打幕府不打大名,這難道不是很簡單的事嗎?”

“若要封賞,必要土地人口,公以爲,還能效豐臣攻朝之事乎?你的水軍,過的了對馬島嗎?防守戰有戰功可沒土地封賞,你這不是要步鎌倉幕府的後塵?”

“況且公不過爲徵夷大將軍,其餘大名尚且還有一個名正言順的理由,活在京都。公當細思之。”

“鎌倉幕府抗蒙元,日本存而鎌倉亡;周宣王以六師徵諸戎,五霸興而七雄立。”

“所謂,後人哀之而不鑑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望公細思。”

“其二,若日本開關,天朝可以選擇在長崎等幕府直轄地開關,亦可選擇在薩摩、平戶等地開關。公且細思,到底是你主動開關選在你直轄地好?還是選在薩摩、長州等地?”

“你若朝貢,則爲天朝藩屬。便如琉球,小國也,兵不滿千,天朝何有吞併之意?若你朝貢開關,外樣大名若反,自有天朝助你平叛;若你不朝貢開關,自有天朝大軍助外樣大名大政奉還,以正天下禮法。”

“思之!思之!”

正是信中的這些內容,註定了德川吉宗不可能將信上的內容全部示人。這裡面的每一句話,都充滿了危險,就算是荷蘭人也未必把日本的情況搞的這麼清楚,可劉鈺的信上死死地抓住了這個矛盾。

德川吉宗很清楚,這和劉鈺在土佐做的事幾乎是一樣的,就是明明白白告訴你會怎麼打,但你卻無可奈何。

薩摩、長州等藩,忠心嗎?德川吉宗很清楚。

旗本都打光了,壓得住那些大名嗎?德川吉宗還是很清楚。

大順要的是朝貢,幕府將軍朝貢,還是京都的那位朝貢,有區別嗎?德川吉宗依然很清楚。

鎖國政策下,長崎直轄,作爲唯一的貿易海關,利潤均爲幕府所得。如果大順選擇和薩摩、長州等藩貿易,幕府如果無法做到壟斷,還能拿到貿易的全部利益嗎?

此消彼長,或許真如劉鈺所言:鎌倉幕府贏了蒙元,那又如何?周宣王中興而攻諸戎,那又怎樣?

年年苦恨壓金線,爲他人作嫁衣裳。

他是旁支入主幕府的,或有人稱他爲“家康第二”,還是有些能力的。可是他立下的世子,快三十了還尿褲子,口齒不清,習慣性地咬着牙不說話。

若是沒有這一次的事,德川吉宗以爲憑藉自己的改革,就算自己立下的世子是個廢物,也足以壓得住。

可現在,有大順這樣一個龐大的外力,若是真如劉鈺所說的,直屬的旗本都打光了,只怕戰國重現。

到時候,誰能和大順搞好關係,誰就能成就大事。而論和大順搞好關係,薩摩島津、長州毛利,哪一個不是近水樓臺先得月?

外敵難防,內賊才最叫人揪心,部下有時候比敵人更可怕。

大岡忠相的二虎競食之計已無可能,至此已知必敗。

知己知彼,百戰而不怠。劉鈺早在數年之前就開始謀劃,德川吉宗翻了翻這些年的唐人風說書,對大順又瞭解多少呢?

史世用將騎射之法傾囊相授,大順毫不在意,因爲他們有了更犀利的火器。土佐之戰,既是“仁義”誅心,又是火器殺人,這仗實在沒法打。

又將劉鈺的信仔細讀了一遍,停留在信的最後一段話上,默默無語。

“公之所憂者,非天朝也,實內藩也。”

“何不趁此機會,削弱內藩?旗本不動,而叫薩摩、長州等藩興兵,天朝除之。”

“天朝所需者,名分、大義也。”

“我所求者,非土地也,乃財貨也;非興德也,乃開關也。”

“借天朝之力,盡除強藩,削其羽翼,於公何損?”

“若不然,公之旗本盡喪,而薩摩長州等藩借大順之勢,或走私軍火、或私練新軍……”

“敵在本能寺,非在天子師。”

雖然劉鈺給德川吉宗留下的印象是狡猾且叫人作嘔的騙子,可不得不說信上的幾句話,確實讓德川吉宗心動了。

借刀殺人?

借大順之刀,削弱長州、薩摩等藩?

自己既有和劉鈺的關係,或可派心腹人和大順這邊秘密接觸。

量幕府之財貨,結天朝之歡心。

西南諸藩,本就強橫,讓其與大順相爭……只要大順真的不求土地,這簡直就是一個完美的趁機削弱對手的機會。

德川氏有百餘年的根基,不需要靠領導抗順,來獲得大義,成爲真正的領袖,因爲他本來就已經是領袖了。

京都的那位有名而無權,開銷不過十萬石,也養不起兵馬。

農兵分離政策之下,統治的威脅就是那些外樣大名。

只要劉鈺不派兵到處登陸,復刻土佐的事,那麼農兵分離政策之下,農民十輩子也翻不了天。

土佐的事能成,不是因爲五公五民的暴政,而是因爲劉鈺帶的兵把土佐的武士打爆了。如果沒有外力,就算公六民四,百姓不還是榨油的芝麻?刀狩令下,連兵器都沒摸過,憑什麼和武士打?

九州島……九州島。

有些戰略是不需要預測的,大順要打,肯定會登陸九州島,而不可能是別處。或是走朝鮮、或是走琉球,劉鈺可能帶幾千兵到處亂竄,可兵一旦上萬,非九州不可。

而在九州島上,幕府直轄的,只有一塊用作一口通商貿易的長崎。剩餘的,全都是些不省油的燈,借大順而除之,亦未嘗不可。

只是,大順真的不要土地嗎?

再一次將劉鈺的信拿出,仔細閱讀,數次之後,豁然開朗。

就算要土地,又能如何呢?

九州島上諸城,本來也不是幕府的轄地啊!

而劉鈺,恰好又給了他一個名正言順不抵抗的機會:土佐事前車之鑑,當可讓各處城主在城中固守,幕府大軍分作幾隊機動防禦。

如此,就算不集結大軍去九州決戰,那些人也不會說什麼,也不會覺得幕府在借刀殺人。或以萬人旗本,前往九州,就算輸了,那也不會動搖根基。

而若傾全幕府直轄的武士決戰,就算不考慮劉鈺到處登陸鼓動一揆,一旦戰敗,便真如劉鈺所言:爲他人作嫁衣裳了。

這個徵夷大將軍,本就名不正言不順。

兵,纔是維持統治的根本。

(本章完)

第700章 反圍城第354章 鎖國之困第863章 妄想第47章 先把地圈起來第802章 理性君主 政治動物(上)第390章 清華園第1444章 歪經已成(下)第740章 巴達維亞新政(一)第266章 開源節流 與民爭利第1160章 多歧路,今安在(十五)第176章 十三張第163章 投機性種糧第1501章 終章 九三年(十九)第480章 河豚之喻(上)第812章 火中取栗第323章 假公正第1105章 工業革命(十八)第511章 依舊還是收租的模式第800章 時代的浪漫(中)第285章 黃淮患第159章 長期合作第1305章 死與復仇(二六)第734章 咱們(上)第981章 決勝千里之外(四)第298章 道德綁架第1422章 事已畢(下)第553章 政策親近第1152章 多歧路,今安在(七)第676章 科學院(中)第1053章 皇帝眼裡的改革第145章 臨行瑣事第491章 前後左右 三路不通第183章 變陣第770章 真正的雪中送炭(下)第3章 出事了第54章 全員賭棍第1348章 三角貿易(上)第677章 科學院(下)第496章 高規格的宴會第105章 正義使者第995章 嫺熟第735章 咱們(下)第116章 沿途見聞第1397章 強迫去過好日子(下)第506章 舉着復古的大旗往前走第657章 光榮復辟(中)第1372章 裡病外治(八)第127章 必拿下第1131章 新的天下(下)第686章 距離“仁政”差一年第713章 活路第312章 偶然第423章 勸說第1397章 強迫去過好日子(下)第1371章 裡病外治(七)第1061章 堂下何人狀告本官(五)第803章 理性君主 政治動物(中)第267章 皇帝的保守第10章 找茬第292章 工具人瑞典第634章 “文景”之治第364章 朝貢算不算侵犯壟斷權第893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四)第698章 巴達維亞的決斷第1033章 修補者的絕望(上)第1358章 國富論(一)第1273章 攻防心理(八)第720章 下南洋到底爲了啥(下)第765章 荷蘭災難年(五)第250章 欺瞞第60章 思維差異第505章 故技重施第1459章 最終的鬧劇(六)第1230章 開戰(九)第711章 悄然改變的心態第55章 說服第734章 咱們(上)第1516章 終章 九三年(卅四)第562章 啓蒙工具人(中)第1102章 工業革命(十五)第797章 爲跑路做準備第87章 混亂 曙光第297章 寧與友邦,不給國人第494章 不當靖海侯第1162章 備戰(一)第395章 樞密院第887章 看懂了史書的傳教士第891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二)第72章 參謀第1333章 恐嚇出來的費城會議(四)第614章 兩封信(下)第1509章 終章 九三年(廿七)第1108章 上國心態(二)第429章 先活下來吧第675章 科學院(上)第1134章 只想當狗第153章 鎖國第79章 以朝鮮爲跳板第647章 恍然大悟也晚了第183章 變陣
第700章 反圍城第354章 鎖國之困第863章 妄想第47章 先把地圈起來第802章 理性君主 政治動物(上)第390章 清華園第1444章 歪經已成(下)第740章 巴達維亞新政(一)第266章 開源節流 與民爭利第1160章 多歧路,今安在(十五)第176章 十三張第163章 投機性種糧第1501章 終章 九三年(十九)第480章 河豚之喻(上)第812章 火中取栗第323章 假公正第1105章 工業革命(十八)第511章 依舊還是收租的模式第800章 時代的浪漫(中)第285章 黃淮患第159章 長期合作第1305章 死與復仇(二六)第734章 咱們(上)第981章 決勝千里之外(四)第298章 道德綁架第1422章 事已畢(下)第553章 政策親近第1152章 多歧路,今安在(七)第676章 科學院(中)第1053章 皇帝眼裡的改革第145章 臨行瑣事第491章 前後左右 三路不通第183章 變陣第770章 真正的雪中送炭(下)第3章 出事了第54章 全員賭棍第1348章 三角貿易(上)第677章 科學院(下)第496章 高規格的宴會第105章 正義使者第995章 嫺熟第735章 咱們(下)第116章 沿途見聞第1397章 強迫去過好日子(下)第506章 舉着復古的大旗往前走第657章 光榮復辟(中)第1372章 裡病外治(八)第127章 必拿下第1131章 新的天下(下)第686章 距離“仁政”差一年第713章 活路第312章 偶然第423章 勸說第1397章 強迫去過好日子(下)第1371章 裡病外治(七)第1061章 堂下何人狀告本官(五)第803章 理性君主 政治動物(中)第267章 皇帝的保守第10章 找茬第292章 工具人瑞典第634章 “文景”之治第364章 朝貢算不算侵犯壟斷權第893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四)第698章 巴達維亞的決斷第1033章 修補者的絕望(上)第1358章 國富論(一)第1273章 攻防心理(八)第720章 下南洋到底爲了啥(下)第765章 荷蘭災難年(五)第250章 欺瞞第60章 思維差異第505章 故技重施第1459章 最終的鬧劇(六)第1230章 開戰(九)第711章 悄然改變的心態第55章 說服第734章 咱們(上)第1516章 終章 九三年(卅四)第562章 啓蒙工具人(中)第1102章 工業革命(十五)第797章 爲跑路做準備第87章 混亂 曙光第297章 寧與友邦,不給國人第494章 不當靖海侯第1162章 備戰(一)第395章 樞密院第887章 看懂了史書的傳教士第891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二)第72章 參謀第1333章 恐嚇出來的費城會議(四)第614章 兩封信(下)第1509章 終章 九三年(廿七)第1108章 上國心態(二)第429章 先活下來吧第675章 科學院(上)第1134章 只想當狗第153章 鎖國第79章 以朝鮮爲跳板第647章 恍然大悟也晚了第183章 變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