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十三張

第176章 十三張

德川吉宗還是第一次聽到這麼“真誠不做作”的話。

船隊運來糧米,只是因爲聽聞有大飢,所以搏個雪中送炭之情,其目的還是爲了多拿幾張貿易信牌?

這麼真誠的嗎?

德川吉宗是真的無語了。

看着紙上的回話,卻又覺得這些話很可信。

這個人認爲狡兔三窟要隨時代而變,這個時代,有錢就有窟。

大不了往歐羅巴跑,只要有錢就行。

幕府這邊的政治和大順那邊不完全一樣,可是君主都有近乎無限的權力。伴君如伴虎這話,一點不錯。

德川吉宗自己心裡也有數,只是分封體制下,他距離大順天子的權力還差一些。

這個劉鈺想要搞錢,只是爲以後做打算?

若是一旦在大順那邊容不下了,就要跑路,所以纔不顧一切地搞錢?

這是個很聰明的人,因爲那本小冊子和武人、戰馬的事,德川吉宗對劉鈺很感興趣,特意詢問過長崎奉行。

長崎奉行也把初見之事說了一番,就說這個人知道細水長流的道理,並不會出賣太多的東西,以免出了大事,他就難以方便貿易了。

這個聰明人如此直白爽快,雖然感謝有些讓人有所不齒,覺得這是一個不忠不義自私自利之輩,卻也不得不佩服這個人善於謀身。

聽着劉鈺說有辦法可以緩解饑荒,只要能夠多給幾張貿易信牌……

若是別人說,德川吉宗肯定不會相信,以爲是妄人妄語。

然而有前面那本關於幣制改革的小冊子做鋪墊,雖然在德川吉宗看來,劉鈺的人品極差,但卻相信對方有才能。

敢於說這話,就一定能做到。

這一次氣候變化帶來的饑荒,確實讓德川吉宗焦頭爛額。

之前十年,不顧廉恥地搞“上米制”,以削弱幕府統治根基爲代價,用減少參覲交代時間爲抵償,讓各個大名們多給一些米,總算是熬過了財政危機。

可剛剛熬過,去年剛取消了上米制,今年又來了一場氣候突變的饑荒。

瀨戶內海周圍,氣溫突降,整個夏天都很寒冷。

按照後世史書《德川實記》的記載,餓死了969990人,也不知道這麼精確的統計是怎麼統計出來的。

今年冬天的氣候也還是不太對,看這樣子明年也是一個荒年,現在瀨戶內海附近周邊的許多地方,都已經出現了饑荒。

米價倒是漲上去了,但……但這根本不是德川吉宗想要的漲價方式。這麼漲價,價格倒是漲了,可是一揆之類的事肯定不會少。

劉鈺隨船帶來的幾船糧米,連聊勝於無都算不上,對於饑荒根本沒有根本性效果。幕府再財政危機,也不會差這幾船米。

或許,此人真的有解決的辦法?

他知道劉鈺不會日語,便和侍奉跟隨作爲翻譯的儒官青木昆陽說了一聲,沒有選擇再用紙筆交流。

劉鈺也不是一點日語也不懂,多少能聽懂幾個詞。

他想出的換貿易信牌的東西,當然是地瓜。

這玩意,自己不搞,日本人自己也會搞。

最早搞蘭學的儒官青木昆陽,就寫了一本《番薯考》,使得地瓜很快在日本推廣開來。之前地瓜可能是叫薩摩芋頭,劉鈺在長崎也見過,可能還叫唐人芋。

總而言之,地瓜推廣,也是這個享保大饑荒逼的。民衆要是都餓死了,誰來種田繳稅呢?

他是沒有半分“資敵”的愧疚,反正早晚要搞,差個一年兩年的,自己換幾張貿易信牌,豈不美哉?

此時負責翻譯的青木昆陽,怎麼也沒想到自己將來要被日本銘記的功勞,被眼前這個人搶走了。

他把德川吉宗的話翻譯了一番。

“如果真的可以解救民衆的饑荒,那麼貿易信物是可以多給你一些的。既然你要狡兔三窟,那麼在你還可以貿易之前,這些貿易信物就不會取消。如果真的有效。”

聽到這樣的承諾,劉鈺心頭大喜,盤算着既然這麼說了,怎麼也不好意思就給自己一兩張吧?

若是能給上十張,那麼自己就拿到了華商信牌的二分之一左右。

就可以聯絡江浙幫、福州幫、漳州幫,順我者昌逆我者亡,搞成一個專門對日經營的團體,擠走那些不合作的,把內卷變成合作。

只有把內卷變成合作,纔有機會將來擰成一股繩,對抗荷蘭人。

免得自己這邊要搞荷蘭人,各個海商幫派在後面扯自己後腿。

但他也知道,這時候不能問,不然就像是做買賣了,對面面上不好看,說不定就把個好事搞砸了。

於是把懷裡自己書寫的《番薯考》遞了上去,上面都是漢語,日本人應該看得懂。

他也不知道眼前這位做翻譯的儒官就是青木昆陽,李鬼和李逵的手一觸碰,書便送了過去。

上面詳細記錄了畝產、種植等方式,又寫了諸多好處。

“此物若能推廣,莫說公四民六,便是公六民四、公七民三,亦有何不可?然則若公七民三,則大名日壯,存糧日多,爲將軍考慮,還是應該廣開貿易。以讓其將多餘的米換成錢,多穿絲綢、多用貴物。此爲後話。”

“而如現在,若能推廣,亦可使得少餓死許多民衆。人非畜生,畜生餓死,也就餓死了。人若餓死,豈肯做安安餓殍?必然效奮臂之螳螂。天朝之事,不可不察。”

嘴上說着諸多好處,心裡卻想等他孃的地瓜推廣了,這饑荒早就過去了,該餓死的早餓死了。

但是有了地瓜能保着底層餓不死,各個大名就能多收許多稅。或者用來積蓄力量將來反叛,或者錢多了米多了奢侈成風,不管哪一種都是有利的。

唯獨就是思來想去,除了金銀銅,日本似乎實在沒什麼能貿易的東西。或許將來海運發展了,能從日本買米?

想想也不是不可能,孟加拉的大米都能賣到英國去,只要航海技術再進步一些,應該也是有利可圖的。

若能在數年後迫使日本開國,先要掐死的就是日本的伊萬里燒瓷器,再掐死絲織業,這樣就能讓日本成爲一個出口大米和金銀銅硫磺的地方,反正其其餘資源匱乏,也不怕在這麼嚴重的剝削之下還能發展起來工業。

初步工業化的商品衝擊,必然要帶來小農經濟解體、農夫破產的慘劇。

日本不慘,大順就得慘,整個東亞,百年之內只能容得下一個初步工業化國家。

在來之前,他已經想好了各種說辭,此時更是滔滔不絕,講起來許多歪理邪說。

只是這些歪理邪說,讓德川吉宗大感興趣。

能不能挽救饑荒,現在看來大約是能的。這個疲憊大名的說法,也有那麼一點道理的。

翻看了一下這本《番薯考》,上面用詳實的記錄和數據,證明這東西確實可以在日本推廣。

最關鍵的,還是不佔好田,可以在一些山坡上種植。葉子也可以吃。

劉鈺又道:“日本自古就是食草民族,我來長崎,連牛肉也不曾見過,山羊綿羊都不曾見。這番薯不但可以吃根莖,還可以吃葉子。都說農民像芝麻、越榨越出油,這個是很有道理的。若是種植了番薯,便可以把‘芝麻’再榨出最後一滴油。”

作爲儒官,青木昆陽實在是有些不想繼續翻譯下去了,心想這樣的話,這個人是怎麼說出口的?

再一想劉鈺的所作所爲,心中無忠義,無君無父,只有自己,只愛錢財……他也只能微微嘆了口氣,心道此人的良心,大大的壞了。

然而後面的話,讓青木昆陽徹底無語了。

“所謂禮者,上下尊卑之別也。上所能用而下不能用,下固知上下之別。日後,待番薯普及,便可規定,武士可以吃米,農民只能吃番薯。若是吃米,則以經濟犯捕捉。既然番薯可以吃飽,那麼爲什麼要吃米呢?”

“反正貴國的農民如今也吃不起精米,只能夠吃些米糠麥飯之類,番薯普及,這並不會造成米賤傷及士農的情況。”

德川吉宗聽得饒有興致,但也不好表現出來,便道:“若能救濟災荒,這是好事。你所著的《鑄幣論》也大有道理。按你所言,元祿改鑄,金銀錢中多加錫鉛,以至物價飛漲;正德改鑄,金銀太足,市間錢少,米價便低。若能再行改鑄,或可控制米價。”

“只是汝等前來貿易,只在意金銀銅,於俵物等並不在意。新井白石言,金銀銅者,若骨,不可再生。難道汝等除了金銀銅,就沒有其餘的貨物可以得利了嗎?”

說起這個,劉鈺也是萎靡了精神。

心道,是的,沒錯,除了金銀銅之外,別的你們也沒有什麼了。倒是有硫磺,然而這貿易量也不大。

天朝不敢說無所不有,但就現在而言,別的手工業能產的東西,天朝還真看不上眼。

別說日本了,便是法國英國又怎麼樣?還不是年年貿易逆差?無貨可賣?

“除金銀銅外,米亦可。所謂,穀賤傷農,士農爲國本。米若不吃,三年便要腐敗。日後若是米價過賤,或可買米。除此之外,實不知還能販賣些什麼。”

這本就是劉鈺的想法,日本資源太缺乏,也就能把日本的那點金銀銅都摳走以作起步之用。再剩餘的,若是能夠打開貿易,市場倒也不小,當第一桶金應該是足夠了。

德川吉宗也知道,現在討論賣米的事並無意義,至少一兩年之內,米價都會居高不下,遂道:“若是災年繼續,汝等亦可販運糧米來長崎,可用金元購買。你既有獻鑄幣法,又獻《番薯考》,我亦不可食言。長崎信牌,唐商共二十五張,汝可得十三張,以作汝‘三窟’之用。只要你還來長崎貿易,信牌便永不變更。”

“除此之外,若能運來糧米,則不再信牌貿易之內,只是沒有銅爲返貨。每百石米,可攜生絲砂糖等貨物若干,皆以金銀購買。”

(本章完)

第1495章 終章 九三年(十三)第309章 無夷可徵的徵夷大將軍第360章 敵在本能寺第61章 趙括VS趙括第508章 求仁得仁第688章 三個人,一個印度第694章 做給百姓看第1283章 死與復仇(四)第1035章 修補者的絕望(下)第1416章 黃河問題的最後一步(七)第425章 掩耳盜鈴的新境界第1516章 終章 九三年(卅四)第954章 釣魚第704章 海戰(二)第436章 各自打着小算盤第1018章 全都裝傻(中)第506章 舉着復古的大旗往前走第1355章 英國的總崩潰(四)第792章 新矛盾(下)第746章 巴達維亞新政(七)第891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二)第270章 先驅者第274章 孃家舅舅第1030章 氛圍第960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六)第429章 先活下來吧第502章 棄用朱子學的危機第553章 政策親近第237章 歐洲突破口第729章 最後的平靜第1363章 國富論(六)第994章 鹹餌第697章 不管而管 不治而治(下)第433章 宜緩不宜急第374章 送禮的格局第1414章 黃河問題的最後一步(五)第1155章 多歧路,今安在(十)第334章 雞肋的軍港第1048章 上了賊船第988章 拍馬屁(上)第218章 克虜伯傷害準部感情第609章 最後的集權嘗試第502章 棄用朱子學的危機第202章 評書梆子學歷史第927章 戰前輿論準備(中)第1281章 死與復仇(二)第713章 活路第1126章 自身定位(中)第1305章 死與復仇(二六)第422章 突入第787章 新舊利益的衝突(四)第652章 你只是枚棋子(五)第1136章 近代的門檻第1281章 死與復仇(二)第129章 拓展天下觀第1078章 爭功(三)第1004章 新生代(上)第841章 拆房頂和開窗戶(三)第972章 割袍(下)第60章 思維差異第176章 十三張第1073章 惡龍殘影(八)第1494章 終章 九三年(十二)第674章 歸國第69章 奇怪的要求第421章 混亂第220章 雙簧保底第447章 幕府的底線第812章 火中取栗第691章 棱堡時代的終結 會戰時代的開啓第315章 不做德女第894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五)第896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七)第1303章 死與復仇(二四)第584章 都是生意(下)第573章 邦加的大麻煩第634章 “文景”之治第168章 當初的戲言第381章 臚音第1506章 終章 九三年(廿四)第1457章 最終的鬧劇(四)第49章 不同的後浪第352章 二虎競食第800章 時代的浪漫(中)第540章 帶緊箍咒的好漢(下)第1409章 土豆和向心力(下)第1399章 遷徙路(二)第1388章 凡爾賽和約(十五)第1176章 啓蒙躍進年(中)第202章 評書梆子學歷史第1255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一)第1424章 言方興(下)第1267章 攻防心理(二)第1463章 最後的鬧劇(十)第598章 奇葩的時代第1513章 終章 九三年(卅一)第1173章 備戰(十二)第473章 百思不得其解(下)第337章 見過第741章 巴達維亞新政(二)
第1495章 終章 九三年(十三)第309章 無夷可徵的徵夷大將軍第360章 敵在本能寺第61章 趙括VS趙括第508章 求仁得仁第688章 三個人,一個印度第694章 做給百姓看第1283章 死與復仇(四)第1035章 修補者的絕望(下)第1416章 黃河問題的最後一步(七)第425章 掩耳盜鈴的新境界第1516章 終章 九三年(卅四)第954章 釣魚第704章 海戰(二)第436章 各自打着小算盤第1018章 全都裝傻(中)第506章 舉着復古的大旗往前走第1355章 英國的總崩潰(四)第792章 新矛盾(下)第746章 巴達維亞新政(七)第891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二)第270章 先驅者第274章 孃家舅舅第1030章 氛圍第960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六)第429章 先活下來吧第502章 棄用朱子學的危機第553章 政策親近第237章 歐洲突破口第729章 最後的平靜第1363章 國富論(六)第994章 鹹餌第697章 不管而管 不治而治(下)第433章 宜緩不宜急第374章 送禮的格局第1414章 黃河問題的最後一步(五)第1155章 多歧路,今安在(十)第334章 雞肋的軍港第1048章 上了賊船第988章 拍馬屁(上)第218章 克虜伯傷害準部感情第609章 最後的集權嘗試第502章 棄用朱子學的危機第202章 評書梆子學歷史第927章 戰前輿論準備(中)第1281章 死與復仇(二)第713章 活路第1126章 自身定位(中)第1305章 死與復仇(二六)第422章 突入第787章 新舊利益的衝突(四)第652章 你只是枚棋子(五)第1136章 近代的門檻第1281章 死與復仇(二)第129章 拓展天下觀第1078章 爭功(三)第1004章 新生代(上)第841章 拆房頂和開窗戶(三)第972章 割袍(下)第60章 思維差異第176章 十三張第1073章 惡龍殘影(八)第1494章 終章 九三年(十二)第674章 歸國第69章 奇怪的要求第421章 混亂第220章 雙簧保底第447章 幕府的底線第812章 火中取栗第691章 棱堡時代的終結 會戰時代的開啓第315章 不做德女第894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五)第896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七)第1303章 死與復仇(二四)第584章 都是生意(下)第573章 邦加的大麻煩第634章 “文景”之治第168章 當初的戲言第381章 臚音第1506章 終章 九三年(廿四)第1457章 最終的鬧劇(四)第49章 不同的後浪第352章 二虎競食第800章 時代的浪漫(中)第540章 帶緊箍咒的好漢(下)第1409章 土豆和向心力(下)第1399章 遷徙路(二)第1388章 凡爾賽和約(十五)第1176章 啓蒙躍進年(中)第202章 評書梆子學歷史第1255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一)第1424章 言方興(下)第1267章 攻防心理(二)第1463章 最後的鬧劇(十)第598章 奇葩的時代第1513章 終章 九三年(卅一)第1173章 備戰(十二)第473章 百思不得其解(下)第337章 見過第741章 巴達維亞新政(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