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7章 最終的鬧劇(四)

第1457章 最終的鬧劇(四)

當然在封建王朝,有些話是不能問的過於直白的。

總不至於說,劉鈺跑到李欗這裡,說我決定了,就由你來做這個歷史前進的不自覺的工具,由你來一番折騰最終讓人民羣衆把一切過去舊事物的迷信都破除。

然後李欗便說什麼我素來沒有這樣的野心,亦從未敢問鼎重幾何神器之重。只不過,我素來以江山社稷造福天下蒼生爲己任,如果你們這些實學派和資產階級認爲非得我坐上那把椅子,才能救濟蒼生造福社稷,那我也……

所以,劉鈺問了一個聽起來和野心毫無關係的、甚至聽起來似乎純粹是“學術”方面的問題。

自由貿易。

對自由貿易的看法。

劉鈺對自由貿易,沒有任何偏見。

包括說,從科爾貝爾開始算起,路易·波拿巴、弗朗茨·李斯特等這些人,對自由貿易,都沒有偏見。

只不過,這些人的特點,都是“窮則關稅保護、達才自由貿易”。不管是拿三還是李斯特,對於關稅的態度,都是保護本國脆弱的工業,等水平上去了,再自由貿易。

而不是在理論上就反對自由貿易。

基本上,他們的態度,都和之前休謨對於對華貿易的態度一樣:如果真的搞自由貿易,要不是萬里大海和風帆海運成本作爲天然關稅而阻隔,那麼整個歐洲用的都是中國商品,直到中國的人均存銀量和歐洲一樣。那麼,在此期間,我們歐洲該怎麼辦呢?

只不過,自由貿易這四個字,在大順,是有特殊含義的。

此時,全世界有幾個超十萬人的大城市?

此時,全世界超十萬的、以工商業爲主的大城市,大順佔了幾個?

此時,曼徹斯特幾個人?倫敦幾個人?而達卡、孟買、廣東、景德鎮、蘇州等等,又多少人?甚至於,後世籍籍無名的淮安,在廢漕之前,又多少人、多少從事工商業的?

是英國和法國,連續在1700和1721年,連着出臺了《棉布禁止令》。是笛福寫小作文說東方棉布讓人民普遍失業、是法國細木匠協會逼着財政大臣給亞洲公司寫信告訴他們不準進口漆器否則會導致暴動。

而不是大順這邊,出臺了什麼《洋布禁止令》——還是那句話,說什麼閉關鎖國,伱呢絨沒本事賣進來、你紡織業讓印度打的痛不欲生不得不以高關稅行政管控和“煽動人民打砸燒東方商品”,卻又以行政命令出臺《棉布禁止令》,那麼怎麼纔不叫閉關鎖國?

對每匹英國呢絨,不收關稅,還從農民那徵稅補貼每匹進口呢絨20文錢、另外從土地稅爲每艘英國商船補貼1500兩白銀的遠航補貼、對所有百姓自產的棉布效仿被殖民的印度直接加33%的銷售稅爲英國呢絨騰出市場,纔不叫閉關鎖國?

都是東亞。

中國和日本的閉關鎖國,也不是一樣的邏輯。

不要刻舟求劍,也不要只看現象不看本質。人兩條腿、雞也兩條腿,所以因爲都是兩條腿,人和雞就是一樣的玩意兒?

刨除那連法國、西班牙、葡萄牙這樣的天主親兒子親閨女都受不了耶穌會、逼着教皇解散耶穌會的宗教問題。

日本的新井白石強化鎖國的原因是什麼?

是新井白石認爲“金銀如骨、商品如毛。毛可再生、骨不可復”。是因爲新井白石那時候,日本每年瘋狂的白銀黃金和銅外流,流到日本連續在十幾年內,兩次改鑄。

有金山銀山的日本,居然出現了白銀緊縮,社會上流通的白銀迅速減少、大商人收緊白銀窖藏,因爲劇烈的逆差,貨幣上出了大事。

是因爲他發現,中國這邊的商人,拿到了銅的定價權。於是他收緊了出口政策,以行政手段讓日本這邊奪回了銅的定價權。從原來的日本商人主動降價,請求中國商人買自己的銅;到中國商人主動加價、行賄,求着買日本的銅。

日本的伊萬里燒的沒落,和閉關鎖國有個毛的關係?明末大亂,中國這邊因爲戰爭混亂,導致瓷器出口大受影響。等着戰亂結束,歐洲人腦子有病啊,不去景德鎮買定製瓷,還去日本買瓷器?

而這邊呢?

不要說大順,也不要說大明。只說誰都瞧不上的滿清,在1830年鴉片大規模走私之前,滿清有“貿易逆差”、“白銀外流”這幾個字嗎?1600年,西班牙墨西哥14000人的絲織工廠,用的是哪裡的生絲?1700年笛福在小說裡對陶罐和瓷器念念不忘,到底是受了哪裡的刺激?

如今改革後的大順,按照老馬的“資本主義是怎麼來了”的學說,擴軍、造艦、加強集權、徵收徵稅、壟斷專營,打贏了一戰、拿下了商業霸權——1800年前的中國的問題,是沒有能力和手腕,學到1800年英國重商主義和集權手腕的皮毛。

缺了一個能靠血腥手段、靠着對商船徵收20%的重稅憋出來一支強大海軍的護國公。更缺了一個能徵83%茶葉稅、徵收225%棉布稅、能按照窗戶大小徵稅、不準走私誰敢走私直接砍手的國家強力。

談自由貿易,那英國出臺棉布令、競爭不過法國糖出臺糖稅法、所有茶葉必須在倫敦茶葉交易所批發抽稅、沿海15裡羊毛敢私自出口直接剁手的政策、工匠必須註冊匠籍匠籍不得離開英國,是哪門子的自由貿易?

英國能出《裹屍布法案》,不用本國呢絨裹屍、敢用外國布做“壽衣”,直接扒墳挖出來。大明也好、大順也罷,哪個敢出臺這樣的政策?哪個能出臺這樣的政策而天下不亂?

你讓大明或者大順,出臺個類似政策,扒墳驗布,你看看老百姓能不能去鳳陽或者米脂,把皇帝的祖墳扒了?

別說大順,就是大明,敢出臺類似的扒墳政策嗎?後期所謂的衣服等級,都管不住,紋龍畫鳳的絲綢到處走,也配講什麼“利維坦”?

一個明確出臺過《棉布禁止令》的國家;指責一個每年貿易順差從未貿易逆差的國家,閉關鎖國。

一個有央行、直接行令命令禁止兌付黃金的國家;指責一個連發鈔權都沒有、發鈔權和鑄幣稅直接讓給東南沿海白銀商人的國家,金融不自由。

一個把壟斷權每年都要賣一次、審覈一次的國家;指責一個從萬曆四十五年開始,就把鹽這種國家命脈的生產權和銷售權,交給商人、而且鹽的生產權和銷售權可以世襲的國家,國家管控。

真正可悲的地方,在於老馬用一半的篇幅,講“資本主義是怎麼來的”。

講國家強力、講商業霸權、講海軍戰爭、講關稅保護、講重稅政策、講手工業時代必須要拿到軍事霸權然後才能拿到商業霸權然後才能拿到工業發展的機會、講技術無代差下的軍事霸權海軍霸權的重要性、講技術無代差之下沒有海軍霸權和軍事霸權就沒有商業霸權也就沒有工業起步的機會。

講小土地私有制的小農經濟是不可能和資產階級站在一起的。

講分封貴族時代的農民和小土地所有制的小農不一樣、講拿一小農和拿三小農的區別。

講小農爲了均田和耕者有其田可能會和資產階級短暫聯合推翻封建貴族,但一旦他們拿到了這一切就必然會和資產階級決裂只能依靠和城市無產者的合唱才能開創新時代,否則小農寧可選擇召喚亡靈聖君的強化政府。

講沒有封建貴族莊園制的小農經濟農民國度,根本沒有資產階級奪權的可能性,奪了也守不住。最後要麼出拿三走無限強化的帝制政府、要麼工農合唱繼承這一切的生產力卻又改變了生產關係。

奈何,這些真正有用的東西,歷史上傳進來的時候,已經太晚了。

而劉鈺,靠着“學一半、說一半”的逆練手段,擴軍、備戰、造艦,利用波蘭王位繼承戰爭、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第二次西里西亞戰爭和英法印第安戰爭的機會,爲大順拿到了商業霸權和軍事霸權。

依靠着大順的白銀“匯率”,和“因爲白銀貨幣稅而導致的小農不得不發展副業”的極強手工業,拿到了“資本主義是怎麼來的”所需的一切。

那麼,於此時,於大順而言。

自由貿易好不好?

好。

可是,如果沒有法國盟友、沒有歐洲的矛盾,大順沒有120艘戰列艦、400艘各種輔助船隻和次級艦,能讓在七年戰爭期間能憋出來100艘戰列艦的英國政府,取消《1700、1721棉布禁止令》嗎?

中國在1800年,沒有中間選項。

要麼,狂造100艘戰列艦、400艘輔助船,打到歐洲去,開關貿易。

要麼,口岸通商,歐洲買什麼、自己賣什麼。

因爲……印度的棉紡織業,並不比中國差太多,依舊是可以碾死歐洲的存在。

東印度公司,可以去印度買布,回歐洲賣,把財富、資本集中到少數人手中。印度對歐洲資本,是有利可圖的——買外國貨,賣給本國人,也是有利可圖。

而對中國而言,成本和收益,其實並不成比例。因爲,中國這邊,沒有一個“買印度布,賣給本國人”的有利可圖的中間過程。

也就使得,要麼,在開國之初,開拓時候,下南洋,硬剛奧朗則布的莫臥兒帝國。

要麼,就只能等着歐洲買辦因爲有利可圖,一點點在印度站住了腳跟。

但是,開國之初,即便下南洋、即便出了個天才皇帝,去硬剛奧朗則布的莫臥兒,勝算幾何?投入多少?多少年能收回本?

英國在印度站穩腳跟,是“買辦”的勝利。但其本質,也是英國生產力落後的勝利。

但凡曼徹斯特的棉紡織業水平,不要說趕上鬆蘇,就是能趕上魯西北,東印度公司買印度棉布的貿易,就得讓東印度公司的所有股東,把褲衩賠進去。

靠着人民的勤勞、兩千年手工業的積累、小農經濟下的白銀貨幣稅倒逼小農發展副業的“無意識的經濟政策”、以及物價革命傳導的最遠一環,大順用海軍拿到了商業霸權,也即拿到了手工業時代的工業霸權。

但是,這是不是說,大順這邊,就非常喜歡自由貿易?或者說,把自由貿易,視作政治正確?

顯然,這又不是的。

因爲,在18世紀、19世紀,資產階級的任務是什麼?

是塑造一個世界市場。

而,簡單的“集合”數學,就可以知道,“國內市場”,包含在“世界市場”之內。

一個世界三分之一人口的“國內市場”,如果並不在這個“世界市場”之內,那麼這個“世界市場”,就是無意義的、不成立的。

那麼,對大順而言,“國內市場”,到底是個什麼問題?

自由貿易,對大順又意味着什麼?

只以太子之前折騰過的湖北爲例。

靠着川鹽入楚、楚布入川,靠着四川不適合種棉花而江漢平原適合種棉花的地理區別,湖北的棉紡織業這些年有所發展。

可是,即便有所發展,爭得過鬆蘇?

論糧食。

歷史上,從滿清中期開始,湖北的糧食就已經不能自給。

而鬆蘇,靠着劉鈺的帝國主義手段,拿到了南洋米、東北高粱,穀賤傷農到農民開始大規模棄稻卻依舊能夠利用海運保持米價低廉。

湖北怎麼比?

論棉花。

歷史上,江漢平原的棉種改良,經歷了多久?一直到北洋時代,官員都無奈感慨:“欲改良棉種,唯有靠大災之後,赤地千里,徵收土地方可”。

而鬆蘇地區,外有爪哇棉和印度棉,北有鹽改和漕運改革前後劉鈺前前後後屠殺鎮壓了七萬鹽工鹽戶起義後的兩淮草蕩圈地。

湖北怎麼比?

論市場規模。

歷史上,江漢平原的棉紡織業,一靠本省市場,二靠四川市場,再多的也就擠不出來了。

而鬆蘇地區,遼南那邊試種棉花,直接被劉鈺掃了個乾淨,徹底廢掉了遼地自己種棉的可能;南洋一戰,直接接管了荷蘭東印度公司依託印度蘇拉特棉紡織業塑造的南洋棉布市場;一戰之後,更是讓大順的棉布成爲了西非的“哀傷之布”,成爲了西非奴隸貿易的藍色眼淚。

正如拿三的《甜菜疙瘩問題》裡,用法國本土甜菜和法國殖民地的甘蔗舉得那個例子——這幾乎可以視作,大順鬆蘇棉紡織業和湖北棉紡織業的一種翻版。

【如果自由貿易的信徒敢在法國實施他們的有害理論,法國將至少有200萬工作者失業……】

拿三的理論,絕對是有問題的。

但現實就是,那些沉默的大多數,那被自由貿易所侵害的200萬失業者,選他當了皇帝。

亦正如歷史上五口通商,貿易中心從兩廣轉移到上海後,西江航運的船伕、五嶺腳伕、兩粵手工業者,選出來了洪秀全、楊秀清、薛朝貴。也讓被上海寧波福州取代的廣東成爲日後延綿不斷的起義策源地。

所以,自由貿易問題,在大順,是個不可不談的問題。

是大是大非,是路線之爭,更是手腕檢驗——要麼,解決掉他們;要麼,安撫或者緩和他們。

甚至於,哪怕對於可能的野心家而言,不理解這個問題,也就無法成事——國內市場,是世界市場的子集。而國外市場的自由貿易,並不代表世界的自由貿易格局已經形成,世界上三分之一的人口並未參與的世界貿易,是不配叫【世界】貿易的。

大順的體量是如此之大,此時工農業生產總值幾乎相當於其餘之和。

大順的人口是如此之多,此時的人口就是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

那麼,大順此時發展工商業——指的是先發地區之外的發展——的思路,能也只能是,搞出來一個個“省級中心”,吃周邊、吃本省。

而這,恰恰又是和自由貿易相悖的。

理論上。

真正的“自由”貿易,是鬆蘇地區,依靠殖民地的棉花等原材料、依靠東北南洋的糧食、依靠海運成本、依靠人口數量、依靠金銀髮鈔權,500萬人足以完成蒸汽機時代的工業化,以500萬工業貴族,讓3億小農破產、農村徹底衰敗、農村手工業全面瓦解、土地急速兼併。

效大英在印度故事。

極端點,逼出來鄉村劣紳化、小地主破產、經營手工業的地主富農之子信共、大地主大資本家嫡子焚燒自家地契而求“盡拔己毛、令出鉅子;赴湯蹈火、以利天下”的局面。

還是那句話。

帝國主義的傾銷,兩重問題。

小農破產、小農經濟瓦解。

本國資產階級發展不起來。

這是兩個問題。

兩個階級的問題。

問題在於,小農破產了、小農經濟瓦解了,可是民族資本也沒發展起來,被帝國主義和買辦乾死了。

而大順,現在自己就是“帝”,也沒人能跑大順來傾銷。

那麼,這個兩重問題,就變成了一個問題。

小農破產、小農經濟瓦解。

老馬說:【資產階級社會,是缺乏英雄氣概的。他的誕生,要靠召喚古代的英靈,利用農民和小資產者的勇氣】

【資產階級社會完全埋頭於財富的創造與和平競爭,竟忘記了古羅馬的幽靈曾輕守護過它的搖籃……它的誕生卻是需要英雄行爲、自我犧牲、恐怖、內戰和民族戰鬥】

大順特使的小農經濟和手工業現實,使得大順這些資產者的誕生,是依靠千百年來一次又一次的起義、反抗、逃亡、戰鬥而得來的。最終確定了小地產所有制、商業的基本自由、產業的基本無管控發展。

在這個過程中,這些資產階級,並沒有英雄、自我犧牲、恐怖、和戰鬥。

從秦末開始,延續千年爭取到的小地產所有制和小農經濟,在法國是靠巴黎市民主導的、而在這邊本來就是靠千百年的農民戰爭主導的。

而資產階級,他們不但沒有英雄氣概,也沒有自我犧牲的精神。

甚至,他們連古代英靈的召喚卡,都沒捏在手裡——資產階級唯一能夠說服農民跟他們一起幹的,就是爲農民爭取到小農經濟,正如法國那羣人、和英國的克倫威爾自耕農鐵騎,目的是推翻貴族莊園經濟和世家大族。

但問題是,推翻貴族莊園和世家大族的這項使命,被商鞅、被劉徹、被張角、被蔡倫造紙術、被雕版印刷術、被科舉制、被黃巢的天街一踏、被李自成的藩王皆戮,所完成了。

小農已經得到了小土地所有制。

而拿到了小土地所有制的小農,是反資的。

所以,資產階級連小農都拉不走,所有能召喚的英靈卡,資產階級一個都拿不到。

沒有古代的英靈來守護他們的搖籃,正如法國那邊沒有布圖魯斯、格拉古、凱撒的“復活”,他們憑什麼奪權?又憑什麼以巴黎征服整個法國?

農民不是跟着資產階級走,而是跟着“復活”的格拉古、“復活”的凱撒走。

只不過,93年,英靈卡在資產階級手中,是他們召喚了上古亡靈的復活,來對抗他們的敵人,而隨後他們就掐死了格拉古和凱撒,請來了薩伊、庫辛、科拉爾、本扎曼和基佐。

德國、法國的經驗,在歷史上留下了痕跡——部分工人和多數農民,寧可跟着皇帝走,也不會跟着資產階級走的。

只有跟着皇帝這條路走不通後,他們纔會琢磨着“養自己的孩子”。

(本章完)

第470章 試錯第27章 臨行第1490章 終章 九三年(八)第98章 十六年後方爲人第1172章 備戰(十一)第786章 新舊利益的衝突(三)第587章 不平等第1368章 裡病外治(四)第1151章 多歧路,今安在(六)第485章 大封建套小封建第1470章 最後的鬧劇(十七)第966章 前置科技都滿足的順暢第645章 難得的互信第163章 投機性種糧第1071章 惡龍殘影(六)第511章 依舊還是收租的模式第382章 春秋大夢第1306章 死與復仇(二七)第891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二)第1178章 拆教廷 碎天下(上)第977章 猜疑鏈(下)第105章 正義使者第870章 “不正當”競爭(二)第1148章 多歧路,今安在(三)第633章 斡旋家第603章 生產壟斷 市場壟斷第1405章 遷徙路(八)第399章 恰合時宜第229章 不可生搬硬套第1075章 惡龍殘影(十)第107章 負荊請罪下死套第754章 表演戰(四)第1481章 臨別告誡(七)第885章 縣令第1341章 拼命是錯的 掙錢是對的(一)第983章 決勝千里之外(六)第1120章 鄉約村社(一)第854章 一分錢難倒天子(四)第760章 毛遂自薦第717章 臀與腦第1章 鐘鳴鼎食之家第184章 備戰第630章 鼓勵西進的真正目的第1420章 事已畢(上)第1037章 大獲成功(二)第607章 下三濫手段第1080章 爭功(五)第951章 撒旦與震旦第1347章 拼命是錯的 掙錢是對的(七)第797章 爲跑路做準備第252章 特許第52章 模棱兩可第896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七)第321章 一牛之力第520章 科班與草莽第1092章 工業革命(五)第639章 製造英俄矛盾第27章 臨行第815章 大事成矣(二)第376章 最後一次外交(上)第284章 商人是晴雨表第1364章 國富論(七)第527章 作孽則心憂第891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二)第902章 英人目睹之怪現狀(三)第581章 八字不合(上)第620章 大順在歐洲的第一次亮相(一)第394章 軍費第1273章 攻防心理(八)第218章 克虜伯傷害準部感情第458章 刻舟求劍(下)第505章 故技重施第1306章 死與復仇(二七)第343章 絕戶計第10章 找茬第841章 拆房頂和開窗戶(三)第1406章 遷徙路(九)第329章 真正的貴族第383章 兩全其美第112章 絕纓第1251章 復辟的代價(上)第910章 南洋大開發(五)第324章 唯一的傻子第151章 資敵以糧第211章 撬動的槓桿第816章 大事成矣(三)第1367章 裡病外治(三)第935章 綁定(上)第1247章 鑽石灣屠殺(三)第1367章 裡病外治(三)第995章 嫺熟第101章 畜牧稼穡皆學問第434章 噁心的戰術第45章 冰牆第719章 下南洋到底爲了啥(中)第748章 巴達維亞新政(九)第1361章 國富論(四)第1139章 “溫柔”的殖民者(下)第441章 瘋了第340章 宿命
第470章 試錯第27章 臨行第1490章 終章 九三年(八)第98章 十六年後方爲人第1172章 備戰(十一)第786章 新舊利益的衝突(三)第587章 不平等第1368章 裡病外治(四)第1151章 多歧路,今安在(六)第485章 大封建套小封建第1470章 最後的鬧劇(十七)第966章 前置科技都滿足的順暢第645章 難得的互信第163章 投機性種糧第1071章 惡龍殘影(六)第511章 依舊還是收租的模式第382章 春秋大夢第1306章 死與復仇(二七)第891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二)第1178章 拆教廷 碎天下(上)第977章 猜疑鏈(下)第105章 正義使者第870章 “不正當”競爭(二)第1148章 多歧路,今安在(三)第633章 斡旋家第603章 生產壟斷 市場壟斷第1405章 遷徙路(八)第399章 恰合時宜第229章 不可生搬硬套第1075章 惡龍殘影(十)第107章 負荊請罪下死套第754章 表演戰(四)第1481章 臨別告誡(七)第885章 縣令第1341章 拼命是錯的 掙錢是對的(一)第983章 決勝千里之外(六)第1120章 鄉約村社(一)第854章 一分錢難倒天子(四)第760章 毛遂自薦第717章 臀與腦第1章 鐘鳴鼎食之家第184章 備戰第630章 鼓勵西進的真正目的第1420章 事已畢(上)第1037章 大獲成功(二)第607章 下三濫手段第1080章 爭功(五)第951章 撒旦與震旦第1347章 拼命是錯的 掙錢是對的(七)第797章 爲跑路做準備第252章 特許第52章 模棱兩可第896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七)第321章 一牛之力第520章 科班與草莽第1092章 工業革命(五)第639章 製造英俄矛盾第27章 臨行第815章 大事成矣(二)第376章 最後一次外交(上)第284章 商人是晴雨表第1364章 國富論(七)第527章 作孽則心憂第891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二)第902章 英人目睹之怪現狀(三)第581章 八字不合(上)第620章 大順在歐洲的第一次亮相(一)第394章 軍費第1273章 攻防心理(八)第218章 克虜伯傷害準部感情第458章 刻舟求劍(下)第505章 故技重施第1306章 死與復仇(二七)第343章 絕戶計第10章 找茬第841章 拆房頂和開窗戶(三)第1406章 遷徙路(九)第329章 真正的貴族第383章 兩全其美第112章 絕纓第1251章 復辟的代價(上)第910章 南洋大開發(五)第324章 唯一的傻子第151章 資敵以糧第211章 撬動的槓桿第816章 大事成矣(三)第1367章 裡病外治(三)第935章 綁定(上)第1247章 鑽石灣屠殺(三)第1367章 裡病外治(三)第995章 嫺熟第101章 畜牧稼穡皆學問第434章 噁心的戰術第45章 冰牆第719章 下南洋到底爲了啥(中)第748章 巴達維亞新政(九)第1361章 國富論(四)第1139章 “溫柔”的殖民者(下)第441章 瘋了第340章 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