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6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七)

第896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七)

劉鈺說的如此“有道理”,法扎克萊卻用在中國生活多年的經驗,下意識地在腦海裡冒出來一個成語。

南轅北轍。

心道你一邊說對外貿易換來一堆白銀是國民財富流失。

一邊卻又大張旗鼓募股千萬兩組建西洋貿易公司。

這何異於一個人要去南方,卻往北駕車呢?

你的話,當真是一句不可信。

固然,我們英國是沒有什麼值得你們用白銀買的東西,白銀在這種“不平等”的國家貿易裡,對大順而言確實不是有效的國際貨幣。

但,難不成荷蘭就有什麼值得買的?

只怕你們不但不反思用你所謂的“國民財富”換取一堆“沒用的”白銀,還要變本加厲加大走私力度哩!

他這一瞬間的情緒,很明顯地在臉上表現了出來。

劉鈺這些人察言觀色的本事學了不少,加上他說的這些話……他自己都不怎麼太信,這是標準的立靶子自己打。

把重商主義,扭曲成重貴金屬主義。然後再把他自己用重貴金屬主義僞裝的重商主義批判一番。

見法扎克萊如此顏色,劉鈺也不急着讓他立刻相信,而是又道:“當然了,民衆的普遍認同,是貨幣流行的基礎。但是,我說朝廷覺得,有些事必須要變,甚至可能要恢復紙幣,當然知道推行困難,然而卻不得不做。”

“你們英國有擁有發鈔權的英格蘭銀行。日本有石見銀山。西班牙有波託西銀礦。奧地利有施瓦茨銀礦。法國也有約翰勞推行的紙幣。”

“可天朝有什麼呢?既沒有大銀礦,也沒有大金礦。國家不能控制貨幣,對外貿易完全成了天朝的發鈔銀行。”

“從前朝中期開始,通貨膨脹、通貨緊縮,交替進行。三十年戰爭,白銀輸入銳減,立刻就出了大問題。戰爭結束後,米價又開始騰躍,折銀比例節節降低。”

“若將天朝如今的白銀歲入摺合糧食,看似比之前朝多得多,可實際上折算之後和前朝的歲入差毬不多。”

“然而,這幾年物價又基本穩定。你知道這意味着什麼嗎?”

這話說的真真假假,但也不是無稽之談。

大順實際上只有理論上的發鈔權。

至少,在雲南銅礦開發之前,連銅子、通寶這樣的錢,都得看日本那邊的臉色。有段時間沒有日本的銅,鑄錢都是問題。

銅都如此,更不用提金銀礦,天朝更缺。相對經濟體量,本國那點金銀雖也不少,但肯定不夠。

天朝的白銀貨幣化,純粹是國際貿易發展、東西方貿易導致的。若沒有東西方貿易,要麼紙幣配銅錢、要麼仍舊是實物稅配絲絹做錢。

劉鈺說,對外貿易是大順的發鈔行,從理論上講倒也不能算錯。

這些問題,對於經歷過20年經濟危機,經歷過牛爵爺改革幣值金本位的法扎克萊而言,還是很容易理解的。

劉鈺最後提出的那個問題,讓法扎克萊從一開始覺得劉鈺純粹是“Stank tones,fun of foolish talk”,漸漸思索又覺得貌似確實“國公高見”。

最後的那個問題,實際上是個很簡單的經濟學問題。

在大順每年鉅額白銀順差是個不可辨駁的事實前提下,大順的物價卻保持基本穩定,這證明什麼?

簡單地、粗糙地講,證明每年進入大順的鉅額貿易白銀,和大順手工業品的增長速度基本持平。

法扎克萊明白劉鈺說的潛臺詞是什麼。

如果,有一天,對外貿易出了什麼問題,大量的白銀不再涌入大順,而大順的手工業增長率維繫不變,會帶來什麼問題?

顯然,通貨緊縮。

通貨緊縮意味着什麼?

意味着今天能買10斤米的白銀,放到地窖裡存着,明年就能買12斤米、後年可能買15斤米。那幹嘛還花錢呢?那幹嘛還投資呢?你投資的回報率,跑得贏白銀升值嗎?

有資格花錢的,豈不是都把銀子窖起來,不去花錢了?那必然要出大問題的。

法扎克萊經歷過歐洲的通貨膨脹,也經歷過短暫的通貨緊縮,各種奇怪的問題在20年席捲歐洲的經濟危機中——包括不理性的狂熱投資、股票違背任何經濟學原理的暴漲——都已經上演過了。

他好像能夠理解劉鈺說的“我是官,你是商,思維方式不一樣”是什麼意思了。

如果大順真的出現了類似的白銀貨幣問題,這麼大的國家,肯定是要出大事的。

而大順,又確確實實沒有發鈔權。

雲南銅礦的那點銅,用於發鈔,跟不上這幾年暴增的經濟增長。

一旦對外貿易這個“大順央行”不發鈔了,大順的經濟就要出問題。

“公爵大人,您雖然講的有道理,但卻不是未雨綢繆,而更像是杞人憂天。天若塌了,自然要滅亡,這麼想是一點沒錯的。可現實是天怎麼會塌呢?”

“貴國的海外貿易,怎麼會賺不到白銀呢?”

劉鈺搖頭,嘆了口氣道:“世上萬物皆無永恆,貿易優勢更是如此。我是去過歐羅巴的,考察過里昂的絲織工廠,也見過梅森的瓷器,更研究過歐洲各國的棉紡織產業發展。”

“我對將來,並不樂觀。尤其是英國,擁有十三殖民地的上等棉花,又搞出了飛梭和混紡技術……技術暫時不會,總可以學。將來一旦趕上了,天朝的大量出口還能延續下去嗎?”

“你要知道,文明交流會帶來技術爆炸的。不可能永遠防住瓷器技術偷竊、茶種外流、提花機等器具被人私自出口等問題。”

“曼徹斯特的棉麻毛混紡品,如果質量達到一定的程度,是不需要在價格上完全和松江布持平的。”

“關稅、運費、資金週轉、天朝的利息年息,這些都使得曼徹斯特的棉麻毛混紡品,只需要天朝棉布130%的價格,就可以讓天朝棉布徹底賣不動。”

“那一天,現在當然不至於。可十年後呢?二十年後呢?三十年後呢?”

“況且,任何一個清醒的、有政治頭腦的人都明白,歐洲的這一次戰爭尚未結束,下一次戰爭就已經開始醞釀了。海上矛盾、神羅內部的矛盾、殖民地矛盾,這次戰爭一個都沒有解決。”

“一旦再有一場不亞於三十年戰爭的大戰,天朝出口銳減,白銀瞬間通縮,天朝怎麼辦?”

“我是官,是朝廷大員,白銀在我眼裡只能是貨幣而不是財富。你認爲,這還是杞人憂天嗎?”

“朝廷,或者說政府,關係的是屹立不倒,是穩定,是延續。而不是去關注今天棉布的利潤是多少、明天香料的利潤爲幾何。”

法扎克萊對此十分贊同,他已經漸漸明白了劉鈺說的“官、商”之別到底是什麼意思了。

雖然大部分是劉鈺希望他理解的意思,但這種理解至少還是有能講得通的道理在裡面的。

法扎克萊也不認爲自己有很強的政治頭腦,但對劉鈺說的下一場戰爭正在醞釀、現在就算停戰也只是一場各國舔舐傷口的休戰這個問題,頗有同感。

公司肯定要和法國在印度繼續爭奪的,這毋庸置疑。

北美、加勒比、非洲的矛盾,一點不比法國亞洲公司和英國東印度公司的矛盾小,這也不是什麼秘密。

而且劉鈺說了一個在東印度公司看來非常可怕的場景,那就是伴隨着各國的技術進步,使得各國的商品價格在扣除了關稅和運費之後,趨於相似。

對一家英國的貿易公司來說,英國貨比中國貨便宜也好、英國貨比中國貨貴也罷,都是可以接受的。

東印度公司可以接受曼徹斯特的棉布,比松江府的棉布便宜也更好,打的松江府的織工一個個餓死在家裡。

也能接受松江府的棉布比曼徹斯特的棉布更好,打的曼徹斯特的織工一個個去北美種植園當契約奴。

唯獨不能接受松江府的棉布和曼徹斯特的棉布,彼此價格在互相的八成左右。

在國際貿易的資金動輒以一年季風爲週期的時代下,按照英國的利息水平,八成左右其實就沒啥賺頭了。

這種情況是否有可能出現呢?

法扎克萊雖然內心對劉鈺的每句話都很警覺,擔心劉鈺又在詐他,搞各式各樣的欺騙。

然而劉鈺說的這些話,都是正確的實話。

沒有謊言,沒有詐術,順着這個思路去思考,的的確確就能得出和劉鈺一樣的結論——只要腦子正常。

劉鈺在製造焦慮。

只是製造焦慮的他,本身並不焦慮。

卻用一種道理上必然焦慮情緒,把焦慮傳遞給別人。

法扎克萊站在公司股東的身份角度,很容易就接受了這種焦慮,不得不去考慮公司的未來。

在大順下南洋這件事之前,各國東印度公司不會產生過多的焦慮。可以互相對抗、可以互相使詐。

ωωω★тt kǎn★C○

但從未有人想過,一個偌大的、資產上億的、延續百餘年的、在金融市場可以影響阿姆斯特丹股交所的巨型公司……能在一夜之間破產、倒閉、一無所有。

至少,在大順下南洋之前,人們會想荷蘭東印度公司可能欠債、可能某年不能兌付足夠的股息、可能會出這樣或者那樣的財政問題、可能會出現董事會的內鬥。

卻從未有人想過,曾經那個跺跺腳歐洲貿易都要抖三抖的巨型公司,在短短半年之內成爲了歷史的一部分。

直到這一刻,歐洲很多商人才恍然大悟:

原來,荷蘭東印度公司給人們帶來的這種穩固的感覺,只因爲不遠處的那頭巨龍,之前一直睡着了。

當巨龍沉睡的時候,並且拿刀子戳兩刀都不醒、只是扭扭身子的情況下,人們分析問題的時候就會潛意識地覺得這東西死了,就是個背景板。

就像所有人考慮問題的時候,都不會去考慮太陽萬一熄滅,我這件事還不能做成一樣。在太陽從未熄滅過、幾千年來每一個明天都會照常升起的常態,讓太陽的存在成爲了某種背景板。

之前的天朝也是一樣。

對各種各樣的東印度公司的各種市場信心,也是源於天朝只是個背景板的前提。否則,沒有人會對荷蘭東印度公司有信心:這麼大的利潤,旁邊就是一個上億人口的大國,正常情況下怎麼會有金融信心?怎麼會募集到足夠的股票?怎麼能發行債券還有人買?

二十年前,這頭巨龍忽然一下子醒了。於是,瑞典東印度公司不得不容納半數的中國股份、荷蘭東印度公司一夜之間崩潰。

這種焦慮從中瑞合作開始,到荷蘭東印度公司一夜崩潰達到頂峰。而焦慮的背後,就是不能再把天朝沉睡當成太陽照常升起一樣的常態。

這就好比,假設歐洲人現在於大順周邊發現了巨型的、堪比波託西的金銀礦。這時候,開礦的說發財了,要在歐洲募股。如果天朝是醒的、並且歐洲人的思維認可了天朝是醒的,那麼這個礦要是能募股到一個銀幣,便可以自信地說這一個銀幣絕對是託。

之前歐洲投資界對荷蘭英國等東印度公司的市場信心、投資信心,只能證明一件悲哀的事實。

從他們來到東南亞的那一天、並且香料最高得到過1400%利潤的時候仍舊獲得了大量投資的那一刻,整個歐洲都在潛意識裡認爲,天朝是死的、睡着了的,並且將此作爲常態且認爲不可能醒過來。

(本章完)

第1248章 鑽石灣屠殺(四)第51章 小小批評第1101章 工業革命(十四)第703章 海戰(一)第1446章 三山合一(上)第1423章 言方興(上)第891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二)第955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一)第844章 拆房頂和開窗戶(六)第648章 你只是枚棋子(一)第1234章 三戰定印度(一)第590章 借頭一用,以平民怨第860章 最終還是看天意(下)第687章 幫助盟友第89章 條約第828章 海牙慘案(五)第965章 扣帽第1096章 工業革命(九)第1494章 終章 九三年(十二)第1121章 鄉約村社(二)第1437章 分歧(三)第531章 兩頭下注第429章 先活下來吧第685章 試試看第923章 無妄之災第265章 反對一口通商第166章 不知爲何而戰的強軍第421章 混亂第219章 假裝君臣共治第243章 泰興十六年的變化(下)第223章 裁撤與移民第555章 一戰前夜 命運的交匯(一)第505章 故技重施第734章 咱們(上)第779章 艱難的第一步(下)第1347章 拼命是錯的 掙錢是對的(七)第1233章 開戰(十二)第1207章 守成第718章 下南洋到底爲了啥(上)第1305章 死與復仇(二六)第352章 二虎競食第1515章 終章 九三年(卅三)第370章 翻譯優先級第1107章 上國心態(一)第1068章 惡龍殘影(三)第476章 日本之馬爾薩斯第1275章 攻防心理(十)第1097章 工業革命(十)第617章 許願第1297章 死與復仇(十八)第106章 喊最響的口號第49章 不同的後浪第1197章 木牛流馬(四)第1270章 攻防心裡(五)第1023章 割裂(一)第927章 戰前輿論準備(中)第754章 表演戰(四)第148章 魚第71章 桃子梅子和棒槌第1177章 啓蒙躍進年(下)第1469章 最後的鬧劇(十六)第721章 因爲沒本事第742章 巴達維亞新政(三)第310章 先裝嫩後裝孫子第4章 衝突第476章 日本之馬爾薩斯第754章 表演戰(四)第131章 以霸道 興王道第1455章 最終的鬧劇(二)第1100章 工業革命(十三)第931章 覺醒(三)第991章 煙幕第690章 錫蘭的雙重屬性第985章 決勝千里之外(八)第1117章 傳承第328章 問罪第789章 新舊利益的衝突(六)第927章 戰前輿論準備(中)第1031章 顯學胚子第574章 領導權第1471章 最後的鬧劇(十八)第398章 主心骨第914章 南洋大開發(九)第91章 提點第1019章 全都裝傻(下)第97章 風波起第385章 駐英大使第1459章 最終的鬧劇(六)第485章 大封建套小封建第397章 等死吧,沒救了第36章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第1382章 凡爾賽和約(九)第334章 雞肋的軍港第78章 以商控蒙第1466章 最後的鬧劇(十三)第1047章 大改第226章 節度鯨海問朝鮮第352章 二虎競食第839章 拆房頂和開窗戶(一)第340章 宿命
第1248章 鑽石灣屠殺(四)第51章 小小批評第1101章 工業革命(十四)第703章 海戰(一)第1446章 三山合一(上)第1423章 言方興(上)第891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二)第955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一)第844章 拆房頂和開窗戶(六)第648章 你只是枚棋子(一)第1234章 三戰定印度(一)第590章 借頭一用,以平民怨第860章 最終還是看天意(下)第687章 幫助盟友第89章 條約第828章 海牙慘案(五)第965章 扣帽第1096章 工業革命(九)第1494章 終章 九三年(十二)第1121章 鄉約村社(二)第1437章 分歧(三)第531章 兩頭下注第429章 先活下來吧第685章 試試看第923章 無妄之災第265章 反對一口通商第166章 不知爲何而戰的強軍第421章 混亂第219章 假裝君臣共治第243章 泰興十六年的變化(下)第223章 裁撤與移民第555章 一戰前夜 命運的交匯(一)第505章 故技重施第734章 咱們(上)第779章 艱難的第一步(下)第1347章 拼命是錯的 掙錢是對的(七)第1233章 開戰(十二)第1207章 守成第718章 下南洋到底爲了啥(上)第1305章 死與復仇(二六)第352章 二虎競食第1515章 終章 九三年(卅三)第370章 翻譯優先級第1107章 上國心態(一)第1068章 惡龍殘影(三)第476章 日本之馬爾薩斯第1275章 攻防心理(十)第1097章 工業革命(十)第617章 許願第1297章 死與復仇(十八)第106章 喊最響的口號第49章 不同的後浪第1197章 木牛流馬(四)第1270章 攻防心裡(五)第1023章 割裂(一)第927章 戰前輿論準備(中)第754章 表演戰(四)第148章 魚第71章 桃子梅子和棒槌第1177章 啓蒙躍進年(下)第1469章 最後的鬧劇(十六)第721章 因爲沒本事第742章 巴達維亞新政(三)第310章 先裝嫩後裝孫子第4章 衝突第476章 日本之馬爾薩斯第754章 表演戰(四)第131章 以霸道 興王道第1455章 最終的鬧劇(二)第1100章 工業革命(十三)第931章 覺醒(三)第991章 煙幕第690章 錫蘭的雙重屬性第985章 決勝千里之外(八)第1117章 傳承第328章 問罪第789章 新舊利益的衝突(六)第927章 戰前輿論準備(中)第1031章 顯學胚子第574章 領導權第1471章 最後的鬧劇(十八)第398章 主心骨第914章 南洋大開發(九)第91章 提點第1019章 全都裝傻(下)第97章 風波起第385章 駐英大使第1459章 最終的鬧劇(六)第485章 大封建套小封建第397章 等死吧,沒救了第36章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第1382章 凡爾賽和約(九)第334章 雞肋的軍港第78章 以商控蒙第1466章 最後的鬧劇(十三)第1047章 大改第226章 節度鯨海問朝鮮第352章 二虎競食第839章 拆房頂和開窗戶(一)第340章 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