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7章 日本興廢,在此一舉

第427章 日本興廢,在此一舉

小濱城處在兩條河入海口形成的三角洲上,側面進攻是無意義的傷亡,唯獨可能的就是正面突破。

三天的進攻,大量的死傷,已經讓士氣跌到了最低。如今能、也只能打最後一次。

若是這一次還不能攻下,那就可以散了。

三天的進攻,也讓井伊直定大致摸清了大順軍炮艦的射擊距離。

部隊不能靠前集結,要在炮艦的射擊範圍之外集結。

看着遠處的小濱城,井伊直定將親信家臣都叫到了一起。

井伊直定卻沒有給家臣鼓勁兒,而是說起來很久以前的事,感慨一些悔不該當初的往事。

“家光公的時候,鄭芝龍請求出兵。家祖以豐臣秀吉朝鮮之事,認爲大國不可爭鋒,力諫而拒絕出兵。之後殘明與鄭芝龍之子皆請出兵,以家祖之言而擱置不議。”

“若早知今日,當日就該出兵。明遣周崔芝借兵,許以島嶼、舟山,又得大義。若如《國姓爺合戰》之說,當時鷸蚌相爭,我日本當可得利。”

“若當時出兵,李闖敗亡、順軍不振,聯虜平寇,一鼓作氣,南北分治,則大業可成。縱不可鯨吞,亦可割據一地。以其乞書曰:齊之存衛,秦之救楚。則成,如周之七分、漢亡三帝,又何必新井君美之‘各自稱華、遠者皆夷;各爲本紀、互稱列傳’之論?”

都說子不言父過,跟何論後世子孫不應該說爲他們掙到了封地的祖先的錯。可井伊直定還是說了說祖上的事,並用這個做引子。

當年德川賴宣和幕府將軍德川家光,都是力主出兵的。

當時戰國時代剛結束,一大堆沒有封地的浪人武士。這幫“退伍”的兵,活着也是活着,到處混、擾亂治安,還不如全都扔去中國去打仗。

可井伊直定的祖先井伊直孝堅決反對,最終導致這件事沒辦成。

結果就是現在大順軍打到了京都,在小濱藩的這數百士兵,竟是難以攻克。

只可惜世上沒有後悔藥。

井伊家作爲第一譜代大名,當年打天下的時候又是德川四天王之一,與身高一米四、號稱日本之張飛的本多忠勝等人齊名並列。

之後井伊家一直作爲譜代大名,作爲幕府試圖將譜代大名官僚化的頭面人物,當年的大大功臣,井伊直定玩過望遠鏡、家裡也有一些“南蠻寶物”,甚至還有一支荷蘭產的燧發手槍。

他在江戶接觸過荷蘭人,也看過一些密不外傳的荷蘭風說書。

其實,他心裡是知道日本軍械的落後的。

只是當初史世用被劉鈺安排去江戶傳授騎射之學的時候,做藩主的,還是井伊直定的哥哥。

他哥哥井伊直惟是個很正統的武士。

學騎射、弓取、劍術、詩歌,繪畫,還喜歡在市井間視察,極其不喜歡老百姓隨便練練,就能用來打死武士的火槍。

當初史世用去了江戶,傳授騎射之法的時候,井伊直定的哥哥還大加讚賞,做漢詩以記之。並在之後的鷹狩演習中表現優越,受到了德川吉宗的表揚。

井伊直定繼任藩主也沒多久,德川吉宗也稍微解禁了一下蘭學,至少天主教徒徐光啓等人的書,不再是禁書了,可以通過長崎流入日本。

但那前後,劉鈺就壟斷了長崎的中日貿易。

連唐人風說書都是需要經過審覈才能送去長崎,何論書籍?

日本的蘭學解禁,科學書籍沒到日本幾本,倒是《列女傳》、《弟子規》、《六諭衍義》之類的書,劉鈺花錢,一箱一箱地往長崎送。

是以井伊直定也是沒辦法。

他隱約知道日本已經落後了,也見識過百餘年前的荷蘭四十磅臼炮,可是鎖國體系之下,他也就能玩玩鐘錶、望遠鏡之類的小玩意。

差距到底有多大,他只是知道和此時佔據小濱的大順有些差距,卻又沒有到絕望的程度,總感覺稍微使使勁可以攻下來。

衝着家臣發一發“悔不該當初”的牢騷,看似發的是關於當年沒出兵干涉明末亂局的牢騷,實際上是借古諷今,發的是“鎖國”的牢騷。

在他看來,若是當初干涉明末亂局,那就可以解決鎖國之困,那些先進的學問,就可以得到更多,如今也不至於落後至此。

家臣麼有笨的,有聰明的。都是父死子繼的,很難保證後代的質量,笨的家臣以爲家主只是在感慨當年的機會、聰明點的家臣聽出來了言外之意。

圍在他身邊的一名家臣,名叫內山重次的,聽懂了井伊直定的言外之意。

他的祖先叫內山太左衛門,當年關原合戰的時候,內山太左衛門的父親站錯了隊,站在了西軍一邊;但內山太左衛門的祖父,卻站在東軍一邊,因此井伊直孝照顧照拂了一下內山太左衛門。

井伊直孝臨死之際,按照當時的規矩,內山太左衛門的父親是西軍的,正常來說是要殉葬的。井伊直孝卻希望內山太左衛門不要殉葬,好好活着,輔佐下一代。

由是內山一族,自那之後一直作爲井伊家的重臣。之前井伊直定玩望遠鏡看到的那個醉酒的家臣,正是內山重次。

其實當時所有人都認出來了喝醉出醜的那個是內山重次,井伊直定自也不會認錯,這荷蘭人送的望遠鏡是最新款,相當清晰。

這件事又不是什麼秘密,山內重次知道之後,自認爲這如同當年楚國的“絕纓之會”,家主給他留足了顏面。

自那之後,就此戒酒,滴酒不沾,以報家主絕纓之恩。

這一次提出了“效孫臏之圍魏救趙”戰略的,也正是山內重次。

山內重次聽懂了井伊直定的言外之音,進言道:“家主,事已過去,如今後悔也晚了。”

“夫子曰: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

唐國、大國也。若無鷸蚌相爭之時,實難抗爭。如今其軍械優良,遠勝本邦。”

“現在攻城不順,卻也沒有退路了。若退,則前功盡棄。唯有全力一擊,以求破城。”

“昔者劉鈺奸詐,以武人史世用入江戶傳騎射之法,他卻編練火器之軍。如今若能破城,則可俘其善用火器的武者。”

“隋唐時,有遣唐之使,遂有紙張;蒙元時候,有弘安之役,得有火藥;羽柴秀吉時候,攻朝鮮,得工匠,終有瓷;戰亂時候,南蠻船難,始有鐵炮大銃。”

“今日若能破城,則可得其火器之法。家主可諫將軍,叫武士廢弓取劍術、習練火器。小濱城中這些人的火器之術,不亞當年史世用之騎射無雙。”

山內重次腦子還是清醒的,大阪附近的兵,都被大順用海軍機動調去了鳥取;和歌山那是幕府的本家,那裡又關係到大阪,也關係到整個日本的米袋子。

若是傻乎乎的去“勤王”,彥根藩的這支孤軍,必死無疑。既如此,那就不如先攻一攻小濱城。

若能攻下,大順軍必要回援。

若攻不下……連五百人都打不過,憑什麼去打騎兵炮兵齊備的四千餘人?

他對未來是不抱什麼不切實際的幻想的。

大順能在小濱集結四五千兵力,這後勤和運輸能力,在九州島堆個幾萬人不成問題。

九州島諸藩,憑什麼能勝那幾萬人?

突入京都的四五千孤軍,發現情況不對,跑就是,附近的兵力空虛,誰能攔得住?。

早晚要和談,還不如趁着和談之前,想辦法爲將來積蓄一些力量。

比如,攻下小濱藩,抓一批大順軍的軍官俘虜,搞到火器訓練之法。

內山重次覺得家主在那借古諷今,藉着後悔說“開國交流”之事,那小濱這一戰的意義就大不一樣了。

就像是當年在朝鮮抓了一堆燒瓷的工匠,纔有了日本瓷、並且在明末大亂西洋人拿不到貨的背景下,吃了時代的紅利,日本瓷器以外銷爲動力大大發展了一波。

大順現在齜牙咧嘴,都能咬到蒙元之後就沒咬過的日本,誰知道將來會不會和別人開戰?

說不定和談之後,國運到來,就能如同瓷器發展一樣,得到一波時代的紅利,悄悄就把火器發展起來了。

現在來看,小濱城的這幾百兵,就是唯一的機會。

京都空虛,那四五千大順軍的主力,如入無人之境,根本攔不住。

掌控不了戰場,也就抓不到什麼俘虜。想抓俘虜,小濱城就是最好的機會。

他幫着井伊直定堅定了一下打下去的決心,井伊直定讚道:“汝之言,志立高遠,真忠言也。”

“我意已決,必要猛攻小濱。只是,如何打,你有何良策?”

井伊直定也想着打,但具體怎麼打,這就要細細琢磨了。

若想打,唯一的方式,就是依靠河流,將武士用徵調的民船,藉助水流在小濱城下、艦炮射擊的盲區登陸。

可問題是小濱城的後面很寬,大順軍的炮艦射的很爽,登陸也很容易;但正面很窄,從小濱城到阻止兩條河匯流的狹窄堤壩,只有不到百米的距離。

空間實在太狹小,就算多少兵,也只能在這個狹小的空間展開,部隊只能批次地往前送。

整個攻城的難點,就在於第一波兵力和後續兵力的銜接:一次派太多人,無法展開,擠在一起,那就是給大順軍當靶子;一次派差不多的人,後續部隊送不上去,那就又成了添油,也無法造成威脅。

內山重次指着遠處港口海邊的民居道:“小濱難攻者,在於唐國的水軍。若無水軍的炮擊,武士便可向前集結,而不用擔心炮彈落入人羣死傷慘重、以致還未攻擊便失去了勇氣。”

“既如此,何不舉火?將百姓的房屋全都燒掉,燃起煙塵,遮蔽唐國水軍的視線?然後乘船進軍,延續不斷地攻擊?”

“若成,則城破。其縱有水軍大船,無港可泊,不可持久,必撤。”

“若不成,兩側房屋被燒,一旦火熄,更適合唐國炮擊。可若不成,數千勇者又能剩下幾個呢,不成便可捨身成仁矣。”

“成與不成,就在這一次決死之戰了。能不能抓到精通火器的俘虜,也在此一戰了。”

“日本之興廢,在此一舉。”

(本章完)

第654章 你只是枚棋子(七)第1318章 施加神聖性(上)第813章 大順不再是個背景板了第579章 廢物第504章 善勝敵者,勝於無形第828章 海牙慘案(五)第534章 此時此刻不新鮮第895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六)第172章 必然人走政息的改革第194章 卸力第331章 雷罰第197章 活路第669章 分贓大會(六)第609章 最後的集權嘗試第249章 暫借第1380章 凡爾賽和約(七)第1175章 啓蒙躍進年(上)第1511章 終章 九三年(廿九)第378章 還是朝貢第1505章 終章 九三年(廿三)第1066章 惡龍殘影(一)第773章 被盟友坑的法蘭西(中)第323章 假公正第203章 奇襲第410章 白馬是馬第1160章 多歧路,今安在(十五)第271章 巴達維亞的必然(上)第181章 監獄船第1198章 木牛流馬(五)第342章 摸不到的理想國是最美的第1106章 工業革命(十九)第12章 搏一搏,大不了破家跑路第82章 賣第1402章 遷徙路(五)第143章 信不由中,質無益也第281章 專業行賄第1501章 終章 九三年(十九)第181章 監獄船第168章 當初的戲言第77章 入吾彀中第1063章 堂下何人狀告本官(七)第1440章 分歧(六)第95章 任俠士第1254章 封爵加分項第1370章 裡病外治(六)第886章 恐嚇第41章 得來全不費工夫第717章 臀與腦第52章 模棱兩可第1435章 分歧(一)第143章 信不由中,質無益也第833章 中荷友誼(下)第1113章 上國心態(七)第1177章 啓蒙躍進年(下)第239章 教改第99章 酒醉多言第865章 我是來監管你們的(一)第1383章 凡爾賽和約(十)第254章 聚成大豬圈方便割肉第321章 一牛之力第22章 被賣了幫着數錢第341章 朱子陽明第1035章 修補者的絕望(下)第19章 高高舉起,輕輕放下第281章 專業行賄第219章 假裝君臣共治第308章 禮法還是利益第1016章 做成死案第851章 一分錢難倒天子(一)第1380章 凡爾賽和約(七)第340章 宿命第818章 大事成矣(五)第765章 荷蘭災難年(五)第110章 瘋子炸糞坑的爆竹第655章 兩幅面孔第466章 爲何要抑商第1439章 分歧(五)第1383章 凡爾賽和約(十)第409章 約法三章第664章 分贓大會(一)第59章 四兄弟第1404章 遷徙路(七)第927章 戰前輿論準備(中)第678章 做美夢的皇帝第661章 對抗性和非對抗性矛盾(下)第1491章 終章 九三年(九)第1121章 鄉約村社(二)第1429章 王謝燕,百姓家(中)第906章 南洋大開發(一)第1216章 輪臺之思(三)第1201章 木牛流馬(八)第1280章 死與復仇(一)第684章 偷樑換柱第934章 覺醒(六)第476章 日本之馬爾薩斯第132章 新型宗藩關係第164章 攤丁入畝第227章 超脫低級趣味?第152章 入倭第1413章 黃河問題的最後一步(四)
第654章 你只是枚棋子(七)第1318章 施加神聖性(上)第813章 大順不再是個背景板了第579章 廢物第504章 善勝敵者,勝於無形第828章 海牙慘案(五)第534章 此時此刻不新鮮第895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六)第172章 必然人走政息的改革第194章 卸力第331章 雷罰第197章 活路第669章 分贓大會(六)第609章 最後的集權嘗試第249章 暫借第1380章 凡爾賽和約(七)第1175章 啓蒙躍進年(上)第1511章 終章 九三年(廿九)第378章 還是朝貢第1505章 終章 九三年(廿三)第1066章 惡龍殘影(一)第773章 被盟友坑的法蘭西(中)第323章 假公正第203章 奇襲第410章 白馬是馬第1160章 多歧路,今安在(十五)第271章 巴達維亞的必然(上)第181章 監獄船第1198章 木牛流馬(五)第342章 摸不到的理想國是最美的第1106章 工業革命(十九)第12章 搏一搏,大不了破家跑路第82章 賣第1402章 遷徙路(五)第143章 信不由中,質無益也第281章 專業行賄第1501章 終章 九三年(十九)第181章 監獄船第168章 當初的戲言第77章 入吾彀中第1063章 堂下何人狀告本官(七)第1440章 分歧(六)第95章 任俠士第1254章 封爵加分項第1370章 裡病外治(六)第886章 恐嚇第41章 得來全不費工夫第717章 臀與腦第52章 模棱兩可第1435章 分歧(一)第143章 信不由中,質無益也第833章 中荷友誼(下)第1113章 上國心態(七)第1177章 啓蒙躍進年(下)第239章 教改第99章 酒醉多言第865章 我是來監管你們的(一)第1383章 凡爾賽和約(十)第254章 聚成大豬圈方便割肉第321章 一牛之力第22章 被賣了幫着數錢第341章 朱子陽明第1035章 修補者的絕望(下)第19章 高高舉起,輕輕放下第281章 專業行賄第219章 假裝君臣共治第308章 禮法還是利益第1016章 做成死案第851章 一分錢難倒天子(一)第1380章 凡爾賽和約(七)第340章 宿命第818章 大事成矣(五)第765章 荷蘭災難年(五)第110章 瘋子炸糞坑的爆竹第655章 兩幅面孔第466章 爲何要抑商第1439章 分歧(五)第1383章 凡爾賽和約(十)第409章 約法三章第664章 分贓大會(一)第59章 四兄弟第1404章 遷徙路(七)第927章 戰前輿論準備(中)第678章 做美夢的皇帝第661章 對抗性和非對抗性矛盾(下)第1491章 終章 九三年(九)第1121章 鄉約村社(二)第1429章 王謝燕,百姓家(中)第906章 南洋大開發(一)第1216章 輪臺之思(三)第1201章 木牛流馬(八)第1280章 死與復仇(一)第684章 偷樑換柱第934章 覺醒(六)第476章 日本之馬爾薩斯第132章 新型宗藩關係第164章 攤丁入畝第227章 超脫低級趣味?第152章 入倭第1413章 黃河問題的最後一步(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