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1章 前科

第641章 前科

狩獵密會結束後不久,沙皇的登基典禮也正式舉行。

參加完了登基典禮後的劉鈺,根本沒有在俄國多做停留,而是以最快的速度開溜。

因爲他是政變的主持者,所以他和各國宮廷錯開了一個完美的時間差。

歐洲各國,都因爲俄國出現的政變而震驚不已。

有驚、有喜、有憂。

也因爲俄國突然發生的政變,不得不在宮廷討論該怎麼去和俄國談判。

各國在彼得堡,基本都有駐俄公使,但公使是不可能自己完成談判的。

至少也得得到宮廷的指令,引導一下談的方向。

政變發生在10月25號,各國宮廷基本在11月末才能得到消息,而那時候加冕典禮已經舉辦了。

各國宮廷帶派出的人員,帶着各自宮廷的指示,飛奔彼得堡。

俄國的事,還要亂上一陣子,要在完成荷蘭政變、訪問法國之後,再來一趟俄國。

但現在,是該離開的時候了。

留給他的時間已經不多了,最多還有三四個月時間,歐洲就會知道現在上臺的沙皇,是個什麼樣的人。

至少,不是一個感性的女人,而是會冷靜地獲取俄國的利益。

一旦各國知道了情況,分析了局面,劉鈺要在荷蘭趕下一場政變的難度就要增加了。

的確,拉謝塔迪侯爵爲這場政變出了不少力,也的確伊麗莎白自小接受的是法國教育。

但是,俄國這邊很清醒,俄國西進的大敵是普魯士。

而現在,法普同盟。

只怕俄國很快就要和英國勾搭上了,一旦和英國勾搭上,荷蘭這邊也就快了。

而且,還有個非常不可控的因素……那就是腓特烈二世的信譽。

腓特烈二世可不想法國往德國這邊伸手太多,一旦拿到了西里西亞,或者英國的斡旋達成,普魯士很可能退出戰爭,直接把法國聯軍的側翼讓出來。別看普法之間有“不單獨向敵國媾和”的盟約,盟約屁用沒有,就是用來撕的。

到時候,只怕荷蘭議會派,也來了精神:哦,原來俄國反普,不是全面親法;普魯士又退出戰爭了……這還不趕緊大力支持奧地利?

不用威廉上臺,這議會派也會精神矍鑠地出兵,來撿大便宜。

真要那樣,那就節外生枝,多出麻煩了。

而劉鈺,對那位腓特烈大帝的“外交信譽”,真的是一點都放心。這種事,絕對做得出來。反奧聯軍打的越順,普魯士跑路的可能也就越大,不得不防啊。

匆匆趕回阿姆斯特丹,已經過完了1742年的新年。

俄國政變的消息,老早就傳到了阿姆斯特丹。

當劉鈺再度進入阿姆斯特丹港口的時候,這一次荷蘭聯省議會的人的大議長親自來港口迎接了劉鈺。

俄國政變的消息,給荷蘭帶來的巨大的衝擊,也促使荷蘭聯省議會更加地謹慎。

大議長安東尼迎接劉鈺的時候,神情比之前更加憂慮。

法國人在得到俄國政變的消息後,對荷蘭的態度幾乎是發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

之前普魯士的第一仗,打的不是很漂亮。法國自己心裡也沒底。

荷蘭有錢,是整個歐洲的大金主,所以聯省議會這邊當牆頭草,法國也是面上笑呵呵。

聯省議會說我們支持奧地利,是因爲我們簽過條約,我們只是履行條約而已。所以適當支持一些軍隊啊、金錢啊,還請法國不要在意。

可伴隨着俄國政變的消息傳來,凡爾賽宮的那羣人立刻變了臉,痛斥荷蘭人給的太多,這是與法國爲敵,叫囂着讓荷蘭趕緊放棄對奧地利的援助,否則後果自負。

這和之前的態度,可大不一樣,腰板兒明顯比以前硬多了。

歐洲上層誰都知道,俄國現在的女皇伊麗莎白,是受法國教育的,而且也都知道法國大使和伊麗莎白之間的密切關係。

之間關係又一直不錯,原來都以爲同盟是爲了對付俄國,現在直接政變換了個“親法”派的女皇上臺,這還了得?

之前也都知道大順是個大國、強國,但是終究離着歐洲太遠。心有餘、力不足,手腳也不可能伸那麼長。

誰能想到這幫人來到歐洲之後,直接就搞了個驚天動地的大新聞?

而且做法更是簡單粗暴,既然中法同盟是爲了對付俄國,那直接換一個親法、親中的沙皇,不就治標治本了?

俄國政變的消息傳到荷蘭的時間,遠比劉鈺帶人返回荷蘭的時間要早。

之前聯省議會已經派人去聯絡留在阿姆斯特丹的康不怠了,但是康不怠用很專業的外交辭令給踢開了。

他說他不是大順的官方人員,完全沒有官職身份。又說劉鈺既是朝廷的官員、這一次出訪歐洲的使節團正使,還有另一個身份是搞科學交流的學者。

他只能代表劉鈺的私人身份,不能代表劉鈺的官方身份。他留在這裡,只負責主持即將在阿姆斯特丹舉辦的科學研討會,至於外交政治,他一概不動、一概不知。

荷蘭這邊也沒辦法,只能盼星星、盼月亮似的,等着劉鈺回來。

和大順貿易談判的事,已經不能拖下去了。

大順出手太狠,直接在第三國搞政變來獲取外交優勢,誰也不知道在貿易問題上大順準備怎麼辦。

原想着拖延下去,拖到歐洲各國都拒絕開放關稅,大順沒辦法,只能延續過去的政策;重商主義盛行的情況下,沒人會想着大順能傻乎乎地斷絕貿易,自己關上門。

關上門的,都是本國手工業不行的,哪聽說幾乎是單向出口國主動關門的?

然而現在的局勢突變,怕就怕大順是準備聯合法、俄、普,靠武力強迫荷蘭簽訂關稅協定。

關稅協定,是絕對不能籤的。這一點,是荷蘭上層的共識,真要是簽了關稅協定、允許自由貿易,荷蘭就炸了。

VOC失去了行政支持的壟斷權,憑什麼和壟斷着貨源的大順搞自由貿易?

以前大順的船是開不到歐洲,可現在不但商船能去哥德堡,官船還能帶着哥薩克去彼得堡搞政變,這要是簽了關稅協定、自由貿易,那不是等着股災爆炸、東印度公司破產?

原想着,既要面子,又要裡子。

現在看來,只能要裡子,不要面子了。

實在不行,就只能趕緊接受劉鈺提出的“勘合貿易”的要求,屈辱地當個法理上的朝貢國就是了。

大議長安東尼愁眉苦臉,對應的是下船的劉鈺意氣風發。

見面之後第一句,劉鈺直接甩下了一句話。

“大議長閣下,這是想清楚該怎麼談了嗎?還是準備繼續拖下去?反正我有的是時間。”

“我還是那兩個要求,你們選一個。如果選好了,可以談;如果沒選好,我也不想去出席那種無趣的、令人犯困的談判。”

安東尼聽了這話,也不得不陪着笑臉。

以前是沒想過大順用一些極端手段,現在就不一樣了。連政變都能搞,真要是把大順逼急了,只怕也難說會搞什麼。

在安東尼眼裡,劉鈺意氣風發的有些盛氣凌人,可他也確實有意氣風發盛氣凌人的資本。

之前着實沒想到大順的路子能這麼野,這還是那個印象中迷惑茫然不問世外之事的嗎?

“侯爵大人,其實我本人也希望儘快達成談判,歐洲的局勢已經夠亂了。聯省共和國非常尊重天朝,也非常期待與天朝維繫和平和正常的貿易。”

“不過,談判總需要時間,也需要敲定一些細節。”

劉鈺搖頭道:“我現在只問一句話,到底是勘合貿易,還是關稅協定自由貿易?”

“如果您現在告訴我,關稅協定和自由貿易,是不可能的,那麼關於貿易的談判,我建議擱置一個月。”

“我要去一趟弗里斯蘭省。”

大議長安東尼焉能不知道劉鈺的弦外之音?

心道這是搞政變搞出了自信啊,但荷蘭和俄國可不一樣。

就算是奧蘭治家族的威廉,也絕對不會接受你開放關稅協定和自由貿易的要求的。

他們本身就在東印度公司有股份,而且就算是奧蘭治家族的威廉上臺,那也不敢籤這個協定。

俄國靠貴族,荷蘭靠商人。

在俄國,只要搞定了貴族,就搞定了一切。

在荷蘭,膽敢違背商人的利益,就算是耶穌基督來到人間,也坐不穩執政的位置。

聽到劉鈺要去弗里斯蘭,大議長安東尼心道,你隨便去。威廉不可能答應你的要求。

現在你趾高氣昂、氣勢正盛,以爲荷蘭一樣可以靠政變來解決問題。

可你想錯了。

正好,若是你這麼想,現在和你談,你提出的要求一定非常離譜,居高臨下,拿你驚豔歐洲的政變資歷來嚇唬我們、威脅我們。

還不如先讓你去一趟弗里斯蘭,和威廉談過了,才知道你的要求他根本不能答應。

到時候,你就灰溜溜地來找我談了。

哼,屆時你的氣焰也沒了、也沒有了威脅我們的手段,你我之間談起來反倒更容易一些。

(本章完)

第948章 歐洲貿易區(中)第8章 罵人揭短第135章 正當競爭和不正當競爭第1022章 事物的兩面性(下)第1189章 理藩學(下)第1422章 事已畢(下)第135章 正當競爭和不正當競爭第196章 呆若木雞第911章 南洋大開發(六)第120章 語不驚人死不休第571章 逆轉外交第260章 委婉拒絕第319章 真正的力量第107章 負荊請罪下死套第237章 歐洲突破口第989章 拍馬屁(中)第1323章 貿易割裂第887章 看懂了史書的傳教士第1516章 終章 九三年(卅四)第584章 都是生意(下)第1297章 死與復仇(十八)第183章 變陣第1330章 恐嚇出來的費城會議(一)第579章 廢物第1240章 三戰定印度(七)第546章 摸石頭過河第707章 海戰(五)第1470章 最後的鬧劇(十七)第534章 此時此刻不新鮮第338章 下心毒第346章 埋雷第933章 覺醒(五)第502章 棄用朱子學的危機第1164章 備戰(三)第348章 怕疼第671章 伐韓?伐蜀?(中)第1247章 鑽石灣屠殺(三)第240章 納稅做個好商人第569章 金錢操控輿論第904章 英人目睹之怪現狀(五)第703章 海戰(一)第1024章 割裂(二)第144章 先賣後奏,皇權特許第1282章 死與復仇(三)第1116章 脈絡第863章 妄想第963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九)第911章 南洋大開發(六)第162章 非是養死士第531章 兩頭下注第735章 咱們(下)第301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840章 拆房頂和開窗戶(二)第696章 不管而管 不治而治(中)第1138章 “溫柔”的殖民者(中)第991章 煙幕第593章 資本的去向第259章 雷聲大,雨點小第157章 老婆本第311章 滿BUFF皇子第1436章 分歧(二)第1496章 終章 九三年(十四)第612章 搶人才第1136章 近代的門檻第615章 政變加盟第983章 決勝千里之外(六)第1172章 備戰(十一)第1509章 終章 九三年(廿七)第642章 逃避第396章 權輕而言重第1457章 最終的鬧劇(四)第860章 最終還是看天意(下)第1352章 英國的總崩潰(一)第143章 信不由中,質無益也第51章 小小批評第342章 摸不到的理想國是最美的第371章 反將一軍第403章 野心早已出現第160章 大災將至和人口買賣第531章 兩頭下注第238章 敲定第1127章 自身定位(下)第643章 反對重商主義第95章 任俠士第927章 戰前輿論準備(中)第333章 禮部談利 軍方談禮第1111章 上國心態(五)第897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八)第1362章 國富論(五)第1190章 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上)第216章 軍改構想第1371章 裡病外治(七)第746章 巴達維亞新政(七)第1313章 逼着商人賺錢(上)第644章 細思恐極第519章 城裡城外(下)第256章 優劣第941章 自覺(三)第1139章 “溫柔”的殖民者(下)第1489章 終章 九三年(七)
第948章 歐洲貿易區(中)第8章 罵人揭短第135章 正當競爭和不正當競爭第1022章 事物的兩面性(下)第1189章 理藩學(下)第1422章 事已畢(下)第135章 正當競爭和不正當競爭第196章 呆若木雞第911章 南洋大開發(六)第120章 語不驚人死不休第571章 逆轉外交第260章 委婉拒絕第319章 真正的力量第107章 負荊請罪下死套第237章 歐洲突破口第989章 拍馬屁(中)第1323章 貿易割裂第887章 看懂了史書的傳教士第1516章 終章 九三年(卅四)第584章 都是生意(下)第1297章 死與復仇(十八)第183章 變陣第1330章 恐嚇出來的費城會議(一)第579章 廢物第1240章 三戰定印度(七)第546章 摸石頭過河第707章 海戰(五)第1470章 最後的鬧劇(十七)第534章 此時此刻不新鮮第338章 下心毒第346章 埋雷第933章 覺醒(五)第502章 棄用朱子學的危機第1164章 備戰(三)第348章 怕疼第671章 伐韓?伐蜀?(中)第1247章 鑽石灣屠殺(三)第240章 納稅做個好商人第569章 金錢操控輿論第904章 英人目睹之怪現狀(五)第703章 海戰(一)第1024章 割裂(二)第144章 先賣後奏,皇權特許第1282章 死與復仇(三)第1116章 脈絡第863章 妄想第963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九)第911章 南洋大開發(六)第162章 非是養死士第531章 兩頭下注第735章 咱們(下)第301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840章 拆房頂和開窗戶(二)第696章 不管而管 不治而治(中)第1138章 “溫柔”的殖民者(中)第991章 煙幕第593章 資本的去向第259章 雷聲大,雨點小第157章 老婆本第311章 滿BUFF皇子第1436章 分歧(二)第1496章 終章 九三年(十四)第612章 搶人才第1136章 近代的門檻第615章 政變加盟第983章 決勝千里之外(六)第1172章 備戰(十一)第1509章 終章 九三年(廿七)第642章 逃避第396章 權輕而言重第1457章 最終的鬧劇(四)第860章 最終還是看天意(下)第1352章 英國的總崩潰(一)第143章 信不由中,質無益也第51章 小小批評第342章 摸不到的理想國是最美的第371章 反將一軍第403章 野心早已出現第160章 大災將至和人口買賣第531章 兩頭下注第238章 敲定第1127章 自身定位(下)第643章 反對重商主義第95章 任俠士第927章 戰前輿論準備(中)第333章 禮部談利 軍方談禮第1111章 上國心態(五)第897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八)第1362章 國富論(五)第1190章 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上)第216章 軍改構想第1371章 裡病外治(七)第746章 巴達維亞新政(七)第1313章 逼着商人賺錢(上)第644章 細思恐極第519章 城裡城外(下)第256章 優劣第941章 自覺(三)第1139章 “溫柔”的殖民者(下)第1489章 終章 九三年(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