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3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九)

第963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九)

皇帝聽出來劉鈺語氣裡有些埋怨和牢騷,卻也不甚在意,只笑道:“愛卿何必做此等婦人怨態?青苗貸非是小事,之前多有禍害,不可不察。但若論對錢鈔、經濟的理解,朝中無人出卿之右,愛卿對錢鈔經濟的諫言,朕是信得過的。”

“無論如何,此次改革是要改的。改到什麼程度,也就看卿等這些變法派做的如何了。”

“鹽政,錢鈔、淮河、廢運河、漕米……哪一件不是關乎天下安穩的?一下子改這麼多,不要說朝中諸多大臣心慌,朕也心慌。”

“既說爲了社稷,別人談義不談利,愛卿卻談義出於利。本來變得已經夠多的了,朕實不想再出什麼差錯。”

劉鈺心想,變得多嗎?變來變去,明面上能變的,可有一點觸及到根本的土地制度了?若不觸及,那不都是些修補匠級別的改革嗎?

改革、改革,哪有那麼多成功的改革?便如後世的日本,頂着個“維新”的名號,那就是改革了?都武裝割據、數萬人會戰賭國家命運了,這也能叫改革,那豈不是可以改名爲辛亥變法、己丑維新了?

哪怕是讓商人羨慕的東印度公司的不受政府幹涉,那也是商人們“喜迎荷蘭新朝雅政”,趕走了試圖加強王權的國王,和外國國王做交易,交易出來的1000磅以上人人平等、1000磅以下皆是賤民的奇葩不論股本千磅以上一人只一票的制度。

現在大順這般修修補補……劉鈺心想,早晚的事。

無非也就是新時代孕育在舊時代的母體裡。

只盼着新時代呱呱墜地之前,這舊時代的母體,吃點好的、喝點紅糖水、吃點煮雞蛋,養好身體,生下來個健健康康的。

別生出來個天生缺陷、胎裡病纏身的、半死不活的、骨瘦如柴的。

或者極端點別到時候一屍兩命罷了。

不過皇帝也沒有就這個話題繼續說下去,畢竟這事沒法在明面說。

這只是做了個釣魚的局,萬一那些貓兒就是不貪腥,萬一各個鄉紳都是真君子、真鄉賢,不爲錢貨所動,那現在說這些也就毫無意義。

而這,又是青苗貸的基礎,否則確實如劉鈺所言,毫無意義,只是給縣官或者鄉紳送錢的舉動。

“罷了,此事只是假設,就先不提了。千頭萬緒,一件一件做吧。正好,要督辦治理淮河的物資,愛卿既出鎮蘇南諸州,又轄制南洋緝私、漕米等事,這事愛卿就一併辦了吧,恰愛卿是最合適的人選。”

皇帝之前已經說的很露骨了,這時候又給了劉鈺這麼個差事,顯然也就是默許了劉鈺對淮南蘇北士紳下黑手的計劃。

能不能出冤案不重要,重要的是有個由頭,把蘇北淮南的事給解決了。當然,最終辦案的不會是劉鈺,皇帝擔心劉鈺下手太……太輕。

而且這等關乎百萬百姓的土地分配問題,無論是恩是威,都不可假於他人。

劉鈺心知肚明,點頭稱謝恩。

皇帝又道:“還有就是淮北鹽政的事。朝中多有上疏,分析利弊,朕也派人查探了。但於這等經濟事,朕還是更信愛卿一些。此番愛卿回去,也順路去一趟淮北。做一番考察,新鹽政是否可行,也匯個章程出來。”

“朕也知道,這鹽政問題,不只是朝廷政策。還有奸商、惡霸、軍隊走私、水運、官商勾結把持鹽業、地方惡霸控制賣私鹽等事。這等差事,自有孩兒軍去辦,有什麼事你就和他們商量就是。”

“去辦事的,你也相熟。”

“剩下的,朕也不多叮囑了。”

“愛卿就牢記四個字:輕重緩急。”

“治淮,爲第一重,凡事必要爲此讓路。明年梅雨之前不能辦成,今年的幾百萬兩就全扔了。不管你做什麼,不要耽誤此事完工。”

“漕米,爲第二重。即便日本、蝦夷的米,遼東的豆、麥,亦可,若真出了事,亦可保證京城安穩。朕也相信,這艦船連歐羅巴都去的,自南洋江南到天津,更是易事。但千萬不要出事。朕也自會派人知會海軍,由戰列艦押解。”

“外貿,而第三重。秋冬之際,恰逢季風起,雖然海貿諸事漸已成型,但朕也知道商人短視,若憑他們去做,只怕並不利於長久。而且,外貿一事,已是朝廷重要稅源,更關乎蘇南、江西、兩湖、福建等地幾十萬絲茶瓷工商從業之民。”

“鹽政,爲第四重……”

說到鹽政的時候,皇帝的語氣有些略微的尷尬,這裡面的事沒法說的太明白。

他要修淮河,問鹽商要錢。

可這錢,也不是白要的。

鹽商立刻提出了諸多的……呃,叫要求可好,叫懇求也罷,總之差不多的玩意——減稅,減免,允許鹽引先給一半錢、等賣完鹽再給另一半錢,等等、等等。

前面減稅不提,後面鹽引錢先給一半、等賣完鹽再給另一半,這事看似正常,實則是什麼?

實則就是利息。

大順的利息什麼樣,皇帝一清二楚,國債都沒法借的高利息。

這就類似於什麼?類似於朝廷問鹽商要了100的報效,但實際上鹽商得的好處是150,只不過這150的好處是慢慢給的,而那100報效則是一次性付的。

雖說是君主專制,但也不能說想殺誰就殺誰、想抄誰的家就抄誰的家。

自前朝開始實行鹽綱法,各大鹽商根深蒂固,與朝廷的博弈也有一定的本錢——朝廷可以對單個人說,不想幹,滾,換個人來幹,但不敢徹底把整個階層的人都得罪了。

皇帝這邊得給好處,地方就更不用說了。

朝廷又不給地方錢,就算給,給的那點錢,按松江府府尹的說法,連辦個慈幼堂都不夠。

這就需要鹽商在地方上報效。

除了在地方上報效,換取好處之外,還有給地方官的好處。

計算地方官都是“清官”,一點不貪,一點不要好處,還有另個事呢——考評。

鹽政的壟斷模式,類似於後世幾大壟斷組織的“卡特爾”,劃分不同的銷售區。

對地方官來說,考評中有一項,就是本地鹽引的銷售情況。

理論上,這地方能賣一萬斤官鹽,可實際上只賣出去五千斤,這證明什麼?顯然證明私鹽氾濫嘛,顯然“證明”地方官沒有盡到稽查私鹽的責任。

之前人口隱匿,一方面是和人頭稅掛鉤,稅額越高,完不成的考評就越低。

另一方面,也和鹽的銷售模式有關,人人吃鹽,人越多,要查辦的私鹽份額越多,事也越多。

地方官就算不貪,爲了考評,也得和這些鹽商打好關係,適當地給予一些好處。

對一些事,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在鹽政這種事上,皇帝也算是啞巴吃黃連,有苦難言。

比如之前問揚州鹽商要錢,剛要完錢,鹽商就哭窮,說資本不足,週轉不暢,懇求先給一半的鹽引錢,等賣完了再給另一半。

錢都收了,總不能立刻翻臉吧?那還能說啥?行唄。

這邊剛準了,那邊又出事了:往湖北那邊運鹽的鹽商,將湖北銷售區的鹽,在運河兩岸悄悄賣了。然後轉運到一半的時候,“船忽遇大浪,沉沒於水,雖極力搶救,但鹽遇水即溶”,請求朝廷給予減免鹽稅,令懇求朝廷予以“加斤”、允許他們“加價”。

那能咋辦?捏着鼻子認了唄,反正加價也是百姓買單。

不認的話,當地今年可能就沒鹽用,或者直接被私鹽販子搶佔了全部官鹽市場。

皇帝這次要治淮,派出孩兒軍這樣的錦衣衛翻版的特務組織到處查探,也算是“大開眼界”了。

這鹽商裡面,光是那種“專有名詞”,就有【淹銷補運】、【竈私腳鹽】、【沉船掩私】、【漕運夾帶】、【川鹽入楚粵鹽入湘】、【官商換帖】等等,數不勝數。套路之深,比之漕運種種更甚。

是以皇帝是有心改變鹽政的,這裡面的花樣太多,就算不考慮百姓吃鹽,那國家的稅收也得考慮啊。

可是這些事,現在又只能排在治淮、海貿、漕米的後面。

皇帝想要解決,但解決起來又很難。淮北鹽政改革,只有改好了,才能推廣到淮南鹽政上。

這裡面,肯定是要打一場經濟戰爭的,而現在能調動鉅額資本、商賈力量、商業渠道打贏這場戰爭的,劉鈺無疑是最佳人選。

但是,皇帝又堅決不可能同意,讓松江府的工商集團,把鹽政也給吃了。

現在他們已經壟斷了對外貿易,壟斷了絲、茶、瓷,壟斷了國家的白銀“發鈔”,再讓他們把鹽壟斷了……之前的舊鹽商固然不是什麼好鳥,那麼松江府的這些新興階層就是什麼好鳥了?

但現在,要對淮北的鹽商動手,又需要有人起個示範作用。

別到時候鹽政改革,改成鹽票買鹽,結果淮北鹽商來個集體對抗,據不參與,就要朝廷好看,那樂子可就大了。

猶豫了一陣,皇帝最終決定還是實話實話。

“這鹽政改革事,輕重緩急當在第四重。然要麼不改、要改就要見到奇效。然而朕又絕對不許松江府豪商連鹽業都把持。具體怎麼辦……愛卿此番回去,途經淮北,想想辦法,擬定出一個合適的章程。如果一旦萬一需要朝廷借股,愛卿可先一併辦了,日後戶政府報銷。”

“總之,就是改,是要改的。但若是松江府豪紳把持,那改不改,意義不大。愛卿可明白了?”

“至於剩下的事,都排在這四件事後面。愛卿酌情去辦——十足把握,保證不影響前四重,就去辦;若無十足把握,就不要去辦。”

“記住朕的話。挖淮河,只能在冬天;剩下的事,春夏秋冬總有機會。”

(本章完)

第1424章 言方興(下)第409章 約法三章第394章 軍費第158章 無解的貿易逆差第1408章 土豆和向心力(上)第913章 南洋大開發(八)第166章 不知爲何而戰的強軍第432章 只把忠臣作奸佞第1265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十一)第780章 抓與放第1369章 裡病外治(五)第1173章 備戰(十二)第1145章 最後的佈置(六)第113章 小人哉第224章 預備役和實學第1207章 守成第859章 最終還是看天意(上)第25章 前朝舊事今日師第483章 時代侷限內的強者第589章 面子裡子第417章 最後的機動兵力第1260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六)第1173章 備戰(十二)第206章 狠話第52章 模棱兩可第1449章 “帝”(一)第754章 表演戰(四)第298章 道德綁架第768章 真正的雪中送炭(上)第1042章 國運(下)第1218章 輪臺之思(五)第1476章 臨別告誡(二)第376章 最後一次外交(上)第633章 斡旋家第474章 屎裡摻飯第390章 清華園第530章 打漁殺家第1169章 備戰(八)第964章 修補匠變法開啓第1096章 工業革命(九)第34章 買賣第203章 奇襲第446章 人都死了第115章 榨最後一滴汁第532章 巴達維亞“蘇丹”的理解能力第1259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五)第908章 南洋大開發(三)第1249章 鑽石灣屠殺(五)第616章 利用 被利用第621章 大順在歐洲的第一次亮相(二)第365章 壟斷權的軍事義務第236章 中介第335章 可利用的矛盾第41章 得來全不費工夫第410章 白馬是馬第649章 你只是枚棋子(二)第547章 惡龍第1423章 言方興(上)第241章 泰興十六年的變化(上)第112章 絕纓第824章 海牙慘案(一)第164章 攤丁入畝第968章 鹽改的第二封奏疏第668章 分贓大會(五)第67章 開眼看世界的契機第721章 因爲沒本事第310章 先裝嫩後裝孫子第1323章 貿易割裂第347章 君子聖徒第749章 臥榻之側(上)第1230章 開戰(九)第213章 西學東漸來不及了第724章 牆頭草(下)第1221章 大忠臣(下)第52章 模棱兩可第186章 維持互信第156章 新思維第742章 巴達維亞新政(三)第296章 英雄所見略同第200章 軍改的決心第950章 夢魘第1461章 最後的鬧劇(八)第201章 七擒七縱亦不懼第98章 十六年後方爲人第56章 埋伏第239章 教改第112章 絕纓第1514章 終章 九三年(卅二)第234章 打小抄第734章 咱們(上)第1326章 有格調的小圈子(上)第286章 等天災 等人亂第294章 禮賢下士第1412章 黃河問題的最後一步(三)第433章 宜緩不宜急第146章 我把我寫給你看第1484章 終章 九三年(二)第442章 打人還要被感謝第639章 製造英俄矛盾第827章 海牙慘案(四)
第1424章 言方興(下)第409章 約法三章第394章 軍費第158章 無解的貿易逆差第1408章 土豆和向心力(上)第913章 南洋大開發(八)第166章 不知爲何而戰的強軍第432章 只把忠臣作奸佞第1265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十一)第780章 抓與放第1369章 裡病外治(五)第1173章 備戰(十二)第1145章 最後的佈置(六)第113章 小人哉第224章 預備役和實學第1207章 守成第859章 最終還是看天意(上)第25章 前朝舊事今日師第483章 時代侷限內的強者第589章 面子裡子第417章 最後的機動兵力第1260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六)第1173章 備戰(十二)第206章 狠話第52章 模棱兩可第1449章 “帝”(一)第754章 表演戰(四)第298章 道德綁架第768章 真正的雪中送炭(上)第1042章 國運(下)第1218章 輪臺之思(五)第1476章 臨別告誡(二)第376章 最後一次外交(上)第633章 斡旋家第474章 屎裡摻飯第390章 清華園第530章 打漁殺家第1169章 備戰(八)第964章 修補匠變法開啓第1096章 工業革命(九)第34章 買賣第203章 奇襲第446章 人都死了第115章 榨最後一滴汁第532章 巴達維亞“蘇丹”的理解能力第1259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五)第908章 南洋大開發(三)第1249章 鑽石灣屠殺(五)第616章 利用 被利用第621章 大順在歐洲的第一次亮相(二)第365章 壟斷權的軍事義務第236章 中介第335章 可利用的矛盾第41章 得來全不費工夫第410章 白馬是馬第649章 你只是枚棋子(二)第547章 惡龍第1423章 言方興(上)第241章 泰興十六年的變化(上)第112章 絕纓第824章 海牙慘案(一)第164章 攤丁入畝第968章 鹽改的第二封奏疏第668章 分贓大會(五)第67章 開眼看世界的契機第721章 因爲沒本事第310章 先裝嫩後裝孫子第1323章 貿易割裂第347章 君子聖徒第749章 臥榻之側(上)第1230章 開戰(九)第213章 西學東漸來不及了第724章 牆頭草(下)第1221章 大忠臣(下)第52章 模棱兩可第186章 維持互信第156章 新思維第742章 巴達維亞新政(三)第296章 英雄所見略同第200章 軍改的決心第950章 夢魘第1461章 最後的鬧劇(八)第201章 七擒七縱亦不懼第98章 十六年後方爲人第56章 埋伏第239章 教改第112章 絕纓第1514章 終章 九三年(卅二)第234章 打小抄第734章 咱們(上)第1326章 有格調的小圈子(上)第286章 等天災 等人亂第294章 禮賢下士第1412章 黃河問題的最後一步(三)第433章 宜緩不宜急第146章 我把我寫給你看第1484章 終章 九三年(二)第442章 打人還要被感謝第639章 製造英俄矛盾第827章 海牙慘案(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