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8章 南洋大開發(三)

第908章 南洋大開發(三)

商人們被劉鈺所描繪的未來薰的如癡如醉,他們並沒有任何的懷疑。這種不懷疑源於將近二十年的正確正確再正確、勝利勝利再勝利的威信積累。

劉鈺說這個是有利可圖的,並且一二三四五都講的清清楚楚,也就解開了這些人內心的諸多猶豫。

他們對投資這件事本身,絕無猶豫,這些年來早已經習慣。

但投資選擇能否盈利,就必須要猶豫,這也正常。

有些話,劉鈺只需要點到即止。這並不代表這些商人就聽不明白話裡有話。

後世的人,可能很難理解這個時代這些大豪商們的心情——看着自己庫房裡的白銀,發愁。

愁的原因,是他們還是清楚朝廷是怎麼回事、也大致清楚朝廷對商人的態度。

他們也擔心自己海量的白銀,最終淪落爲他人作嫁衣裳。

可要說這種愁,又是扭曲的。

既然擔心,那把錢捐了或者送了唄,沒有錢不就不愁了?然而他們又不肯。

覺得這是用自殺,來保護不被別人殺死。

劉鈺的南洋開發計劃,算是給他們的白銀找到了一個出口。

轉化爲各種產業,而不是純粹的白銀,這樣看起來能安全一點。

產業嘛,不能立刻兌現成白銀。

只當是爲兒孫準備的遺產就是了,自己辛苦忙一輩子,也知道死後只需三尺寬,還不是爲家族兒孫準備的?

劉鈺說在天朝做事不可“逆天而行”,他們也明白,意思無非是“要知道朝廷希望你們把錢用在什麼地方”。

明明朝廷不想你們瘋狂在國內買地製造兼併,卻非要瘋狂買地,那就是不開眼了。

少不得朝廷就得殺雞儆猴。

他們和西洋人接觸的多,自然羨慕英國東印度公司的董事會模式,英國朝廷根本沒有一丁點監管權,連總督、軍隊、法律都是自己制定,自己選拔。

荷蘭東印度公司他們更羨慕,連賬目都不用公開,十七人董事會自己在小屋裡就把一切都安排了,荷蘭政府也不準查賬,連面積比荷蘭本土還大的南洋總督人選都得看董事會臉色。

但大順可不行,他們自是覺得,朝廷可沒這麼“講道理”。

而且他們覺得,劉鈺可不是剛在澳門表演了一下什麼叫“莫須有”嗎?朝廷真要找事,不存在沒有道理,總能找出理由的。

現如今既是朝廷有意讓他們把錢不要往國內土地上投,而是鼓勵往南洋投,這話都說的這麼明白了,卻還不知深淺非要捂着錢趁着災難囤地,那純粹就是嫌自己家錢多了。

好在這些年衆人倒是達成了個共識,跟着興國公,肯定有肉吃。人家賺還是賠,都是提前講清楚。

現在既說這南洋投資的長期回報率,當在百分之十幾,又講清楚了幾種大種植園產物的銷售前景,那還有什麼可猶豫的?

在他們已經不猶豫後,劉鈺最後一番“拔高”的話,又賦予了他們一種特殊的“神聖”性,叫他們更加放心。

“自漢武以來,歷朝歷代,除蒙元之外,未有對商賈工商如此寬縱的。蒙元那是沒本事,治國理政需得技術,他們不會,只得粗放。本朝可非是不能也,是不爲也。”

“爲何?”

“武皇開邊意未已。”

“天朝允執厥中,無非東南西北。”

“武皇有開邊之意,卻又憂戶口減半窮兵黷武之議。是以,當從西洋人那擇其善者而學之。”

“西北西南,你們肯定是不肯出錢的。那就只能調動朝廷的財政力量。”

“鯨海南洋,卻有利可圖。朝廷財政就不必出錢,允你們取利。”

“此正國家之大略。你們日後亦有拓土攘夷之從功。”

“總之就是,不賺錢卻不得不花錢的地方,比如治水、賑災、開邊、西域等,朝廷出錢。”

“賺錢還能順便開拓的地方,你們出錢。”

“賺錢,但是會危及社稷安穩的……你們最好別往那投錢。你們要真是不服氣,想試試說我就投了,能怎麼樣,那也可以試試。對吧?”

“爲啥非要成立公司,爲啥非要讓你們幾個佔住風口?一句話以蔽之,好管。”

“幾十萬士紳,朝廷肯定沒法查他們侵田奪地、明察秋毫。”

“百十個、最多幾百個豪商,孩兒軍還是盯的過來的。你們說,是吧?”

“其實這也算是在培養一批財閥……”

一衆商人毫不在意劉鈺說的最後幾句話,這是基本事實,他們不用感嘆。而是對劉鈺給他們加上了一個“拓土攘夷之從功”的名聲,這就非常值得感嘆了。

這便叫名利雙收。

如果這真是國家大略的話,至少在皇帝死去之前,貌似不用擔心太多。

至於以後……以後的事以後再說。

這天底下,除了曲阜孔家,哪有二百年不倒之大族?

“國公且放心,所謂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如我們這般做到百十萬身家的,亦算是商賈中的‘進士’了。該有的腦子還是有的。”

“我們也想了,真要是‘逆天而行’,指不定哪天財產就被助捐了。如今既是能賺錢,又可爲武皇開邊盡一份綿薄之力,如何不肯?我們也是識擡舉的人吶。”

劉鈺笑道:“如此最好。也省卻許多麻煩。朝廷也是講道理的,只是不講英國東印度公司的那種道理。總之,讓錢動起來,你的錢才安全。”

“我帶你們來南洋,這也正是皇上的意思。陛下要幸松江府,接駕之事你說你們是不是得出錢?便是就算陛下非是那種鋪張之人,官員也不攤派,你們說你們自己出不出?”

“陛下的意思,便是那揚州鹽商的錢,賺的是百姓的。這松江府的商人們,賺的是倭國的、西夷的。其中之別,是要分清楚的。既如此嘛,有那接駕的錢,倒不如多遷一些百姓往南洋。”

“所謂,救急不救窮。這捐幾個錢、蠲免、救濟,是爲救急;而使之遷南洋,是爲救窮。”

商人們聞此一說,趕緊流程性地衝着北邊流涕感激口呼萬歲。

走完了流程,商人們心裡也算是踏實了。

他們自己也知道,自己和兩淮的鹽商尿不到一個壺裡,朝廷對他們和兩淮鹽商也是區別對待的。

歷史上鹽商肯定是富得流油的。原本歷史上,滿清幹隆年間,六十年時間,根據約算統計,兩淮鹽商的純利潤,包括鹽場場商和運商加在一起,最高估計有5億兩,最低估計也有2.2億兩。平均下來,一年六七百萬兩白銀的純利潤是有的。

按照估算,年運行成本大約是1600萬兩白銀左右,最低估計的利潤回報率,也在年均40%左右。

大順的人口增長更多一些,鹽商的收益只高不低。

這種屬於官方的消費稅的行業,肯定和官府關係密切,一般人也沒機會幹這個。大順吸取了前朝藩王的教訓,對鹽引問題管的還比較嚴,使得鹽商賺的也確實更多。

但賺得多,而且這種錢屬於是朝廷讓你賺的,這就必然導致鹽商需要經常性地“報效國家”。

自願的、非自願的、自覺不得不自願的……總歸,每年百十萬兩銀子是得出的。

若是趕上了災年、修水利之類,出的更多。

這是沒得商量的事。

松江府的這些商人,相對兩淮鹽商來說,屬於暴發戶。是近些年忽然冒起來的。

之前當然也有對外貿易,但之前沒有形成這種壟斷式的規模。再加上奧斯坦德事件之後,包括荷蘭在內才大規模在岸上開辦商館、發展直航貿易。

也就二三十年的時間。

而剛開始興起,就被劉鈺用股份制的形式,來了場快速的大魚吃小魚,基本完成了對外貿易的“非行政授權的”、經過“充分自由競爭”的壟斷。

很多跟着劉鈺起家的商賈,現在身價百萬有餘,可二十年前也就是個幾萬、十幾萬兩的身家。

他們崛起的太快、太突然,劉鈺又一直在朝中撮合,使得朝廷從一開始就嘗試轉變一下思路。

並沒有採取薅羊毛的方式,皇帝也允許讓劉鈺嘗試引導這些暴發戶們將用於拓邊。

正常來說,如果沒有劉鈺鼓搗這些年,基本上這些外貿商人,也最終會鹽商化。

或是成爲朝廷的金庫,或者每年需要按時報效國家。

現在劉鈺把鹽商搬出來作爲比較,又拿皇帝南巡問題說事,只是希望商人們的腦子清醒一點。

反正朝廷是要下南洋的。

朝廷沒錢,你們有錢。

你們要是不下南洋,朝廷非要下南洋,朝廷又缺錢,但是朝廷有槍。

劉鈺也是在嚇唬他們,因爲從某種意義上講,這種開拓本身就是違背了大順的歷史慣性和常識的。

面對西洋各國,採取坐地收錢的十三行模式,纔是朝廷慣性下最可能採取的管理手段和控制手段。

劉鈺希望這些商人能夠明白,走到今天這一步來之不易,不想當整天被朝廷薅羊毛的鹽商,那就做點讓朝廷感覺你們還有用的事。

皇帝不喜歡錢,對錢沒有興趣。只是皇帝要乾的許多事,需要錢來推動。這些商人要搞清楚,如果能用錢把皇帝想幹的事幹了,皇帝也未必非要脫褲子放屁多此一舉,把錢收到內帑和府庫裡,然後再花出去。

想保持這種盈利比鹽商有之過而無不及、但是朝廷並沒有像對待鹽商那樣對待松江府新興階層的狀態,就必須辦一些事。

開發南洋這件事,算是新興階層和皇帝之間的一種不可明說的君子協定:不勞陛下脫褲子放屁把錢收到內帑府庫再發下來辦事,我們會“自覺”地辦成陛下想辦的事,而且效率更高。

皇帝允許他們在其南巡的時候去南洋,就是皇帝的表態。

而松江府大營的兩萬野戰部隊駐軍、商人完全不能插手的威海衛天津衛艦隊,就是此協定的監督人。

當然,此君子協定的最終解釋權,歸皇帝所有。

(本章完)

第1444章 歪經已成(下)第491章 前後左右 三路不通第46章 哈士奇第779章 艱難的第一步(下)第277章 兇狠而聰明的敵人第1298章 死與復仇(十九)第608章 無恥的小報第1153章 多歧路,今安在(八)第1062章 堂下何人狀告本官(六)第1019章 全都裝傻(下)第803章 理性君主 政治動物(中)第349章 死國矣第1001章 缺陷第1201章 木牛流馬(八)第1494章 終章 九三年(十二)第1391章 凡爾賽和約(十八)第1469章 最後的鬧劇(十六)第475章 守土官長第1039章 大獲成功(四)第418章 諸君免送第420章 奇襲第179章 無處可抄的體系第580章 同樣的荷蘭人,不同的態度第751章 表演戰(一)第870章 “不正當”競爭(二)第1121章 鄉約村社(二)第1101章 工業革命(十四)第322章 五月第731章 毫無組織第1460章 最終的鬧劇(七)第48章 不可抗力第276章 自立之心第866章 我是來監管你們的(二)第1444章 歪經已成(下)第1206章 太子難當(下)第1300章 死與復仇(二一)第70章 不明碼標價的交易第933章 覺醒(五)第93章 破題第378章 還是朝貢第213章 西學東漸來不及了第750章 臥榻之側(下)第162章 非是養死士第1460章 最終的鬧劇(七)第1244章 三戰定印度(十一)第356章 畫蛇添足第1494章 終章 九三年(十二)第1487章 終章 九三年(五)第1366章 裡病外治(二)第44章 三百年後第693章 宗教外交第65章 報捷第1313章 逼着商人賺錢(上)第1515章 終章 九三年(卅三)第153章 鎖國第1021章 事物的兩面性(上)第894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五)第1503章 終章 九三年(廿一)第1347章 拼命是錯的 掙錢是對的(七)第988章 拍馬屁(上)第338章 下心毒第695章 不管而管 不治而治(上)第359章 三人行,必不遠第984章 決勝千里之外(七)第53章 選擇第1013章 唯一手段第654章 你只是枚棋子(七)第1314章 逼着商人賺錢(中)第1408章 土豆和向心力(上)第610章 天選之子第1009章 親不親第831章 海牙慘案(八)第103章 黑騎士和公主第1391章 凡爾賽和約(十八)第1347章 拼命是錯的 掙錢是對的(七)第1096章 工業革命(九)第1032章 推廣蒸汽機第1472章 最後的鬧劇(十九)第1491章 終章 九三年(九)第35章 府兵第428章 精銳對精銳第488章 海波尚未平第652章 你只是枚棋子(五)第899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十)第106章 喊最響的口號第225章 暫設的機構第525章 不敢殺第250章 欺瞞第740章 巴達維亞新政(一)第1229章 開戰(八)第1388章 凡爾賽和約(十五)第197章 活路第383章 兩全其美第930章 覺醒(二)第926章 戰前輿論準備(上)第1248章 鑽石灣屠殺(四)第217章 國雖大,好戰必亡第365章 壟斷權的軍事義務第1303章 死與復仇(二四)第826章 海牙慘案(三)
第1444章 歪經已成(下)第491章 前後左右 三路不通第46章 哈士奇第779章 艱難的第一步(下)第277章 兇狠而聰明的敵人第1298章 死與復仇(十九)第608章 無恥的小報第1153章 多歧路,今安在(八)第1062章 堂下何人狀告本官(六)第1019章 全都裝傻(下)第803章 理性君主 政治動物(中)第349章 死國矣第1001章 缺陷第1201章 木牛流馬(八)第1494章 終章 九三年(十二)第1391章 凡爾賽和約(十八)第1469章 最後的鬧劇(十六)第475章 守土官長第1039章 大獲成功(四)第418章 諸君免送第420章 奇襲第179章 無處可抄的體系第580章 同樣的荷蘭人,不同的態度第751章 表演戰(一)第870章 “不正當”競爭(二)第1121章 鄉約村社(二)第1101章 工業革命(十四)第322章 五月第731章 毫無組織第1460章 最終的鬧劇(七)第48章 不可抗力第276章 自立之心第866章 我是來監管你們的(二)第1444章 歪經已成(下)第1206章 太子難當(下)第1300章 死與復仇(二一)第70章 不明碼標價的交易第933章 覺醒(五)第93章 破題第378章 還是朝貢第213章 西學東漸來不及了第750章 臥榻之側(下)第162章 非是養死士第1460章 最終的鬧劇(七)第1244章 三戰定印度(十一)第356章 畫蛇添足第1494章 終章 九三年(十二)第1487章 終章 九三年(五)第1366章 裡病外治(二)第44章 三百年後第693章 宗教外交第65章 報捷第1313章 逼着商人賺錢(上)第1515章 終章 九三年(卅三)第153章 鎖國第1021章 事物的兩面性(上)第894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五)第1503章 終章 九三年(廿一)第1347章 拼命是錯的 掙錢是對的(七)第988章 拍馬屁(上)第338章 下心毒第695章 不管而管 不治而治(上)第359章 三人行,必不遠第984章 決勝千里之外(七)第53章 選擇第1013章 唯一手段第654章 你只是枚棋子(七)第1314章 逼着商人賺錢(中)第1408章 土豆和向心力(上)第610章 天選之子第1009章 親不親第831章 海牙慘案(八)第103章 黑騎士和公主第1391章 凡爾賽和約(十八)第1347章 拼命是錯的 掙錢是對的(七)第1096章 工業革命(九)第1032章 推廣蒸汽機第1472章 最後的鬧劇(十九)第1491章 終章 九三年(九)第35章 府兵第428章 精銳對精銳第488章 海波尚未平第652章 你只是枚棋子(五)第899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十)第106章 喊最響的口號第225章 暫設的機構第525章 不敢殺第250章 欺瞞第740章 巴達維亞新政(一)第1229章 開戰(八)第1388章 凡爾賽和約(十五)第197章 活路第383章 兩全其美第930章 覺醒(二)第926章 戰前輿論準備(上)第1248章 鑽石灣屠殺(四)第217章 國雖大,好戰必亡第365章 壟斷權的軍事義務第1303章 死與復仇(二四)第826章 海牙慘案(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