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委婉拒絕

第260章 委婉拒絕

自從打完準部之後,對西域的事劉鈺就沒怎麼在意。

反正仗是打完了,該殺的人也殺了,鬧騰成什麼樣也無所謂,只要朝廷不想之前的付出付諸東流,就得不斷地往裡面扔錢。

現在還扔的起,暫時來看應該不會放棄。

唯獨就是對俄談判,聽英國公這意思,應該是俄國那邊也在死命爭取,所以這一次接待法國使團纔要雷聲大一點。

“不會吧?羅剎人這時候有什麼資格在西北和我們爭?準部已經歸順,他們又在和魯密國打仗……”

一下子,劉鈺想到了一個不妙的可能,不會是朝廷裡的人腦子一熱,認爲優勢在我,真去要土爾扈特部的伏加爾河了吧?

有些驚恐地把這個想法說出來,稍微一問,英國公笑的鬍子都顫了起來。

“雖說漫天要價就地還錢,可我朝也不是那種不知深淺的,倒不是這個。主要是之前俄國佔了準部的一些地盤,現在準部歸順我朝,那準部之前的牧場,國朝自然是希望要回來的。”

“羅剎人不讓,咱們也不讓,這便僵住了。那邊談判的事,不歸你我管。不在其位不謀其政,你我就只管讓這邊雷聲大一點就好。”

“你也不用擔心,周邊小邦常有朝貢前來,無甚大事,只爲朝貢。這一次和法國人,也無甚大事,只當朝貢而已。談了些有利於國朝的,自然好;談不成,也無所謂。”

“只是要讓羅剎人以爲我們和法國人談的很好便是了。”

這一次法國使團來訪,算是劉鈺一手促成的,因爲他知道大順的不足。但法國人來了之後談什麼,朝廷裡其實並沒有一個總體的章程。

政府裡的人不管,算是一種無聲的抗議,這有損天朝體面。皇帝也很體量他們,故而也就沒有讓政府的人蔘與,而是用內帑的錢和勳貴們這些科舉政府之外的“皇帝家臣”們來管。

但法國人來了之後,要談成什麼樣的成果,皇帝其實也不是很在意。

無非就是嚇唬嚇唬俄國人,或者當一次葵丘會、踐土盟,制定一些可有可無的國際條約,宣揚一下大順的影響力。

再不濟,只當是一場朝貢而已,那也沒什麼。類似朝貢這樣的外交,一貫以之,朝廷還沒有真正的外交思維,卻也正因爲沒有,才使得這一次法國使團來訪更容易一些:哪怕沒有外交需求,關起門來,還可以當是法國來朝貢。

現在看英國公這個態度,劉鈺便提了一嘴法國人試圖拿到瓷器和絲綢技術的事。

英國公聽後更是放聲大笑。

“這些法國人想的倒美。不過此事也算是打草驚蛇了,之前都不甚在意,日後可要多加提防。”

“當年你去永寧寺的時候,朝廷就查到過有傳教士試圖攜帶地圖離岸,上面還標準着什麼漢法理王國之類的稱呼。此事朝中已有警覺,但倒是真沒人想到西洋人試圖竊取瓷器絲綢技術的事。”

“我朝自開國便開關貿易,幸好當年沒有太過縱容。否則只怕閩、粵等地,天主教氾濫。這瓷器、絲綢技巧,也多被西洋人所得。”

“好啊,他既提了醒,這事便不要聲張。待其走後,我自是要上疏陛下,嚴查此事的。”

“倒是你,一力促成西洋人前來……若有大利,朝中也會支持。可現在,只怕朝中都覺無趣。”

“這西洋人既如此喜好瓷器絲綢,以及我朝的大黃、茶葉。你在威海那邊也在編練海軍、試行遠航。”

“那這一次,或可與法國人談談,我朝商船可前往法國,若何?”

劉鈺聞言頗驚,看着眼前這個風燭殘年的老頭,心想老頭兒一般不都是保守守舊派的嗎?這老頭兒居然這麼前衛?

英國公也發覺劉鈺的眼神有些不太對,笑道:“你也不必驚奇。這幾年你做的事,我一直看着呢。”

“又是興辦那什麼股份公司,又是鼓動勳貴們入股,你這點小動作,我豈不知?”

“無非是不想本朝效前朝舊事,土地兼併,尤其是勳貴侵佔田產,想着讓勳貴的錢投入海上。如此一來,日後便是要求勳貴們退還侵佔的田產,也爲咱們這些鐘鳴鼎食之家留些財路。”

“天下糜爛之始,便是土地兼併,這等道理,自古便有人知,只是無法解決。封建海外,則天子所不允,若強必叛。若能不封建海外,卻又讓勳貴有一條侵佔田產之外的財路,倒是不錯。”

“只是……守常啊,你需知道,若無十分的利,誰也不肯放心把產業投入商貿之中。便是放貸,三年便要翻一番;土地更是流傳子孫,使得庶子及不能襲爵者不至無依。”

“你若不能達成三年翻一番的利,這件事終究是做不成的。你若能達成三年翻一番的利,這件事尚可做的。你家裡也放貸,我家裡也放貸,這事兒你也清楚,三年翻一番,便是良心,實則雖有大順律規定不得利超本金,可放貸的時候多是九出十三歸,說是借了十,實則借了九,以此避開大順律。”

“是故我想,若是能和西洋人直接貿易……以我觀之,我朝海商無力前往歐羅巴,能前往歐羅巴的,也就你手底下的人。若能直接貿易,獲利必多,日後或可真的解決勳貴侵佔田產的癥結。”

英國公年紀雖大,腦子卻好用。這幾年劉鈺一直在折騰貿易,對西洋諸國的介紹也逐漸多了,他腦子一轉就能想到這裡面的問題。

看看地圖,從歐洲到廣東,要繞好望角,這條路少說六七萬裡。海上風波又大,風險又高,若沒有百分之百的利,誰會這麼拼命?

西洋人也是人。

是人,就得符合人之本性。太史公曰:天下熙熙皆爲利來;天下攘攘皆爲利往,這便是人。

如此來看,英國公就尋思,現在天朝唯一有能力搞六萬裡遠航的,就是劉鈺手底下的人。既然賺錢,若是能和法國人談妥了,真的讓參股的人年利能達成百分之三十,這或許還真是一條讓勳貴們家傳久遠的路子。

英國公這輩子該享受的也享受了,該爲兒子孫子鋪的路也鋪了,人之將死,便要考慮更長遠的。

侵佔田產,土地兼併……後果是啥,誰都清楚。大順這羣勳貴更是再清楚不過了,當年太祖入京,權將軍是怎麼對待前朝勳貴的,這事兒也就八十來年,那棵歪脖子樹還沒到百年呢。

只是誰都知道,誰都管不住自己的手,誰都想着爲子孫多劃拉一點,過更奢侈的生活。

一個個琢磨的都很透徹:我不佔,別人也得佔。真到那一天,下場都一樣。既然我佔了要到那一天,我不佔還是要到那一天,那憑啥不佔?

皇帝總得賞賜,前朝戰亂之後那點官田,到現在基本上都分的差不多了。立了功得賞,賞錢沒錢,明知道賞地是飲鴆止渴,卻也不得不賞。

英國公覺得劉鈺這是找出來了一條真的能“萬世不易”的路,要是三五年就能讓銀子翻一番,皇帝也可以把侵佔田產的事管的更嚴一些,大順的命或許能多續幾年,至少有一羣不和田產打交道的基本盤。

只是英國公這個美好的幻想,立刻被劉鈺打碎了。

“國公,法國人是不會同意的。不只是法國,英國,荷蘭等國,都是不會同意咱們的船去他們那貿易的。”

“這不是去不去的問題,而是去了之後人家不貿易的問題。”

“就算給這法國伯爵斗大的膽子,他也不敢籤自由貿易的條約。哪怕,允許他們收百分之三十、甚至百分之五十的關稅,他也不敢籤。”

“他敢籤,回去仕途就完了。法國人和英國人一樣,也是禁止中國印度的棉布銷售的。他們閉關鎖國,非是一日兩日了。”

“荷蘭爲了不準英國閉關鎖國,和英國打了……呃,從西洋歷1651年開始算,爲了讓英國不閉關鎖國,打打停停,這都打了八十五年了,快趕上我朝開國至今了。”

“此事,我是沒本事靠一張嘴談成的。”

英國公在意的是劉鈺說這事不能靠一張嘴談成,笑道:“嘴談不成,那要靠什麼談?”

劉鈺笑道:“軍艦,大炮。先取巴達維亞,再奪馬六甲,佔據印度,拿下好望角……照着五十年,三五億兩軍費,或可。”

英國公也是大笑不止,搖頭道:“我不是戶政府尚書,這等哭窮要軍費的事,莫和我說。你是說,此事談不成?”

劉鈺很堅定的搖搖頭。

“談不成。自由貿易,只在軍艦射程之內。”

英國公沉吟不語,心間卻想:五十年,三五億,一年也就一千萬,似也不是承擔不起。

只是這樣的念頭只是一閃而逝,或能承擔得起,但無人敢承擔。

…………

終於等到了上朝參覲皇帝的那一天,莫爾帕伯爵的心中有些激動。他受夠了每天學習各種禮節的日子,但又不得不學,大順的齊國公出訪巴黎的時候,是專門學了凡爾賽貴族的禮節去見法王的。

只是,法國的集權程度和朝廷禮儀,只怕還處在漢高祖和一羣老兄弟們打完天下、叔孫通還沒提議制定禮儀之前的狀態。

到了京城,莫爾帕伯爵才真正明白,什麼叫做東方的禮儀制度,以及什麼叫真正的中央集權……法國引以爲傲的集權,在這裡簡直是一個笑話。

作爲外國使者,皇帝特許他參加早朝,在朝會上遞交國書,覲見皇帝。按照流程,皇帝會在朝會結束後,在專門接待一下,之後就要把他們扔給英國公和鷹娑伯這兩個負責談判者。

臨走的時候,還會再見一見。

想到這,莫爾帕伯爵心中就忍不住激動:他要在這一次早朝上,試探一下大順的態度,到底是不是真的不會允許瓷器和絲綢技術做交易?

他不是很相信劉鈺,欺上瞞下又不是東方特有的傳統,法國欺上瞞下的事也不少。他擔心劉鈺是出於自己的目的,假傳皇帝的意思。

反正已經來了,劉鈺的警告他不是很相信,因爲他根本不理解大順的意識形態,也根本分不清天子、皇帝的區別,更不可能理解大順的朝廷並不是所有人都對他的來訪表示歡迎的——這不是態度上的不歡迎,而是原則問題上的不歡迎。

朝貢可以,外交不行,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天子只能和天外的人外交。

他不懂,所以膽子大,把劉鈺的告誡拋到了腦後。

在紫禁城外等待着,看着穿着官服的官員按照品級排列魚貫而入,連半聲咳嗽都沒有,這種氛圍之下帶來的威壓是無言的。

莫爾帕伯爵不能直接進去,要等裡面走完流程:英國公上奏,有法蘭西國使節前來覲見,皇帝特許入殿之後,他才能在人的引導下進入。

心裡又演練了一遍見皇帝的禮儀,確保沒有什麼紕漏,也終於等到了裡面傳他入殿覲見的叫喊聲。

入了殿,行了五拜三叩之禮,按照學會的規矩遞交了國書的原本和翻譯本。

朝中沒有會法語的,但有會拉丁語的傳教士作爲翻譯。

莫爾帕伯爵每說一句恭賀之類的語句,就會停頓一下,等着翻譯將其翻譯成中文。

說到這一次的來意後,他在一句話之後摻雜了自己的私貨,希望皇帝陛下能夠允許法國人在景德鎮學習瓷器的燒製技術。

坐在龍椅上的李淦是懂一些拉丁文的,他的代數和幾何老師是西洋人,宮廷裡本也有不少西洋傳教士。

不等傳教士翻譯這句話,李淦已經聽懂了這個法國人的意思,心裡一慌,知道若是這句話說出口,自己力排衆議主導的這一次外教活動就要完蛋了,朝中必會有無數人上書西洋人居心叵測。

下面的劉鈺也是冷汗涔涔,罵道你個傻叉,這是把我的話當玩笑嗎?你不懂大順自有國情在此,就好好聽我的。

暗暗吞嚥了一口唾沫,也不知道這時候該怎麼辦。

然而龍椅上的皇帝卻不等傳教士翻譯,打斷了傳教士將要出口的翻譯,心知要將這件事可能造成的影響扼殺,遂笑道:“法蘭西國與天朝素有來往,白明遠等人也在欽天監任職多年,爲繪製地圖立下功勞。”

“朕尚爲皇子時,白明遠自法蘭西歸來,進獻了一件帶測高表的望遠鏡,這是你們的曼恩公爵進獻的。卻不知這曼恩公爵如今可好?”

“前些日子,便有些商賈聽聞爾等要來,歡呼雀躍,正欲駕船駛往法蘭西國,互通有無,商惠其利。”

“正好爾等前來,朕亦念昔日舊情,不若日後天朝與法蘭西國,自由貿易。朕免了法蘭西國關稅,爾等回去也告知法蘭西國王,免除天朝商船的關稅。”

(本章完)

第1499章 終章 九三年(十七)第1352章 英國的總崩潰(一)第1185章 再度被坑的法國第983章 決勝千里之外(六)第920章 舊的不去,新的不來(四)第411章 出奇第1117章 傳承第648章 你只是枚棋子(一)第134章 懂倭語的第322章 五月第772章 被盟友坑的法蘭西(上)第1468章 最後的鬧劇(十五)第650章 你只是枚棋子(三)第1063章 堂下何人狀告本官(七)第1000章 扶植第452章 有福了第969章 舊怨第1066章 惡龍殘影(一)第322章 五月第485章 大封建套小封建第5章 落後第645章 難得的互信第670章 伐韓?伐蜀?(上)第510章 聖人之道,爲而不爭第992章 最後的鹽改配套政策第482章 河豚之喻(下)第1011章 錯亂的美第444章 暫苦諸君十年第458章 刻舟求劍(下)第1508章 終章 九三年(廿六)第379章 四宗罪第1463章 最後的鬧劇(十)第362章 治標治本二選一第789章 新舊利益的衝突(六)第1289章 死與復仇(十)第378章 還是朝貢第1402章 遷徙路(五)第431章 主戰者皆國賊也第304章 這一年,世界的軸心在京城(下)第170章 絕路之泣第438章 王土之界第563章 啓蒙工具人(下)第933章 覺醒(五)第1039章 大獲成功(四)第674章 歸國第1427章 必死之局(下)第1100章 工業革命(十三)第1206章 太子難當(下)第561章 啓蒙工具人(上)第1265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十一)第1257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三)第954章 釣魚第600章 捧殺第1131章 新的天下(下)第451章 破除好感第434章 噁心的戰術第1402章 遷徙路(五)第567章 預判了你的預判第834章 同病相憐第602章 帝國末期都這樣第192章 超勝十年第1310章 死與復仇(三一)第778章 艱難的第一步(中)第861章 哄一鬨第390章 清華園第1458章 最終的鬧劇(五)第1248章 鑽石灣屠殺(四)第175章 狡兔三窟第1271章 攻防心理(六)第43章 二百九十三年後的守望第1483章 終章 九三年(一)第78章 以商控蒙第481章 河豚之喻(中)第378章 還是朝貢第106章 喊最響的口號第1144章 最後的佈置(五)第1148章 多歧路,今安在(三)第1356章 英國的總崩潰(五)第1227章 開戰(六)第1292章 死與復仇(十三)第784章 新舊利益的衝突(一)第1263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九)第835章 誠意展示第1154章 多歧路,今安在(九)第994章 鹹餌第1397章 強迫去過好日子(下)第25章 前朝舊事今日師第1065章 堂下何人狀告本官(九)第411章 出奇第167章 論跡第595章 缺錢的世界第一大公司第341章 朱子陽明第689章 建議投降第303章 這一年,世界的軸心在京城(上)第224章 預備役和實學第1400章 遷徙路(三)第532章 巴達維亞“蘇丹”的理解能力第676章 科學院(中)第1168章 備戰(七)第67章 開眼看世界的契機
第1499章 終章 九三年(十七)第1352章 英國的總崩潰(一)第1185章 再度被坑的法國第983章 決勝千里之外(六)第920章 舊的不去,新的不來(四)第411章 出奇第1117章 傳承第648章 你只是枚棋子(一)第134章 懂倭語的第322章 五月第772章 被盟友坑的法蘭西(上)第1468章 最後的鬧劇(十五)第650章 你只是枚棋子(三)第1063章 堂下何人狀告本官(七)第1000章 扶植第452章 有福了第969章 舊怨第1066章 惡龍殘影(一)第322章 五月第485章 大封建套小封建第5章 落後第645章 難得的互信第670章 伐韓?伐蜀?(上)第510章 聖人之道,爲而不爭第992章 最後的鹽改配套政策第482章 河豚之喻(下)第1011章 錯亂的美第444章 暫苦諸君十年第458章 刻舟求劍(下)第1508章 終章 九三年(廿六)第379章 四宗罪第1463章 最後的鬧劇(十)第362章 治標治本二選一第789章 新舊利益的衝突(六)第1289章 死與復仇(十)第378章 還是朝貢第1402章 遷徙路(五)第431章 主戰者皆國賊也第304章 這一年,世界的軸心在京城(下)第170章 絕路之泣第438章 王土之界第563章 啓蒙工具人(下)第933章 覺醒(五)第1039章 大獲成功(四)第674章 歸國第1427章 必死之局(下)第1100章 工業革命(十三)第1206章 太子難當(下)第561章 啓蒙工具人(上)第1265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十一)第1257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三)第954章 釣魚第600章 捧殺第1131章 新的天下(下)第451章 破除好感第434章 噁心的戰術第1402章 遷徙路(五)第567章 預判了你的預判第834章 同病相憐第602章 帝國末期都這樣第192章 超勝十年第1310章 死與復仇(三一)第778章 艱難的第一步(中)第861章 哄一鬨第390章 清華園第1458章 最終的鬧劇(五)第1248章 鑽石灣屠殺(四)第175章 狡兔三窟第1271章 攻防心理(六)第43章 二百九十三年後的守望第1483章 終章 九三年(一)第78章 以商控蒙第481章 河豚之喻(中)第378章 還是朝貢第106章 喊最響的口號第1144章 最後的佈置(五)第1148章 多歧路,今安在(三)第1356章 英國的總崩潰(五)第1227章 開戰(六)第1292章 死與復仇(十三)第784章 新舊利益的衝突(一)第1263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九)第835章 誠意展示第1154章 多歧路,今安在(九)第994章 鹹餌第1397章 強迫去過好日子(下)第25章 前朝舊事今日師第1065章 堂下何人狀告本官(九)第411章 出奇第167章 論跡第595章 缺錢的世界第一大公司第341章 朱子陽明第689章 建議投降第303章 這一年,世界的軸心在京城(上)第224章 預備役和實學第1400章 遷徙路(三)第532章 巴達維亞“蘇丹”的理解能力第676章 科學院(中)第1168章 備戰(七)第67章 開眼看世界的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