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1章 主戰者皆國賊也

第431章 主戰者皆國賊也

德川氏的本家,在德川吉宗上一代已經絕嗣了。從一個旁支藩主入主江戶,德川吉宗一方面憑藉運氣,一方面也有一定的政治才能。

此時此刻他已經敏銳地抓住了這個契機,認爲正是一個妥善結束中日戰爭的機會。

就在京都御所被攻陷的消息傳來之後、井伊直定入京都的那天,德川吉宗找了著名大儒、修訂校驗過《七經孟子考文》和《唐律疏議》的荻生北溪,用漢文寫了兩封信。

荻生北溪對大順不太熟悉,但對大明很熟悉,他參與翻譯過《大明會典》和《大明律》,用詞考究,完全契合和大順的交流。

一封,是寫給大順天子的,都是些片湯話。寫的不錯,引經據典,可以說不卑不亢。

另一封,是寫給劉鈺的。

信上先是盛讚了劉鈺爲日本送來了番薯、緩解了享保大荒的功績,狠狠惡心了一下劉鈺。

“若無守常君,日本之災,不下明末,必致烽煙四起,日本必然大亂。幸有番薯救荒,活和人無數,當爲君立神社,年節以祀之。”

“江戶一別,貽有數載。昔日‘狡兔三窟’之言,言猶在耳。君之本事,實東西通用之術,若去西洋,亦可被重用。惜鎖國爲祖制,不能用君之學問,致有此敗,今深恨之。”

“土佐一戰,均田免糧,真不愧大順之臣,有順祖皇帝之遺風也。”

“上艦能乘風萬里、下馬能步戰攻城、破城能出榜安民、民亂可月日歸心,真治世之能臣、亂世之梟雄也。”

“此戰皆君運籌帷幄之功,必當封侯。”

“昔日三窟之說,君言:狡兔死、走狗烹;高鳥盡,良弓藏。爾今自毀一窟,舍退路而報國,足見君臣一心不疑。”

“然,吾聞大順天子年近知天命,古人云,七十古來稀。生老病死,實非人力所能更易也。”

“縱如今君臣不疑,天子百年之後,新君繼位,君何以自處?”

“順之諸皇子,有如懿文太子之輩歟?若無,君當細讀明涼國公之傳也。”

“君忠臣也,或不讀涼國公之傳。卻不知順太子讀不讀《絳侯周勃世家》?”

“是故,若君封侯,當祈封於日本萬戶爲食邑。”

“若新君可輔,則輔;若不能輔,以君之才,不弱秀吉,縱百里之城,亦可競逐英傑而上洛。”

“秀吉者,不過織蓆販履之賤人,他既可成大業,君爲華國勳貴,如何不能成?”

“若君嫌日本狹小,可效前明之建州衛龍虎將軍。以君練兵、統兵、治民、收心之才,待中原有變,何愁大業不成?”

“而天子若不實封君於西海道,虛爵於京城……縱淮陰之才,多多益善,然困於長樂鍾室,不過一二刀斧輩即可殺矣。”

“君當細思之。”

有棗沒棗,打一杆子。

先噁心噁心劉鈺,挑唆一下君臣關係。

即便現在沒用,悄悄埋一根刺,將來說不定哪一天,這刺就會扎的疼。

這封信的噁心之處,在於他是外人來寫的。

大順內部,不可能有人當着別人的面,和劉鈺嘀咕這些。別說這些,單單是“狡兔死”這三字,就足夠挑唆君臣之大罪了。

這封信說是寫給劉鈺的,可實際上完全就是一封公開的信,皇帝肯定能看到。

劉鈺偷偷看,被知道了更不好。

不偷偷看,皇帝就算當時置之一笑,誰知道心裡不會嘀咕?嘀咕的是就算之前劉鈺忠貞無二心,誰知道看過這封信後,會不會自己擔憂?

就算將來這根刺沒起作用,也可以讓大順這邊斷絕了割地日本的心思——割地之後,哪怕不實封,總得駐軍,而且還得軍政一把抓,付以大將軍印。

駐軍統帥未必是劉鈺,但相隔大海,誰知道將來會不會尾大不掉?

到時候割據一方,成趙佗之事,也未必不可能。使使勁兒,一旦將來中原有變,說不定將來也能效大明建州衛龍虎將軍,打出個薩爾滸呢……

荻生北溪執筆的時候,難免記起當初在江戶和劉鈺的見面,以及自己以新勘定的《七經孟子考文》相贈時候的場景。

那時候他眼裡的劉鈺,是個一心求利、但實實在在爲日本送來了地瓜緩解饑荒的“小人”。

心曾生出一絲不屑。

不想數年之後,這份不屑,變爲了自嘲自諷,自己和將軍纔是那個愚笨之人。

再見已成仇讎,不屑化爲敬畏。

寫這封信的時候,博學的他,竟有些把自己代入了蒯通的角色,心中竟涌出那麼一絲絲傷悲。

暫停下筆,荻生北溪問道:“將軍必除此人,方解心頭之恨?”

德川吉宗反問道:“汝不想除之?”

“他自棄三窟,將軍卻可爲其留之。此人雖不通聖言,卻有實幹之才,吾等儒者不能及也。”

德川吉宗搖頭道:“他很有才能,但他解決不了日本的困境。因爲他解決的方法,必然血流成河。旁有唐國虎視,他的路,走不通的。”

荻生北溪一時間沒明白過來德川吉宗的意思,德川吉宗也不解釋,搖頭不語。

心裡卻想,日本的事,劉鈺可以解決,也很簡單。

就像是土佐一樣,就以練兵而言,若各藩武士爲正兵,他所編練者,可以用農、工、商爲主,可稱奇兵。

用奇兵而不用正兵,鞏固藩政,四周無人可敵。

均田減賦、廢藩而效始皇立郡縣、選以科舉、學以三代之學校,選賢任能,廢黜武士之俸,必可成事。

幕府將軍可以帶頭,造武家制度的反嗎?

暫不想這個問題,就算真這麼搞,必要血流成河。

而大順就在旁邊,怎麼可能會放任日本搞成?怎麼可能不趁着血流成河的時候,出兵再戰?到時候各大強藩,必要奉大順爲正朔,請大順出兵,大順又怎麼可能放棄這個機會?

最激進的辦法,到了這一步,有大順在旁邊盯着,已經無法用了。

只能延續舊有的體制,修修補補,維繫穩定,看看能不能找出不用血流成河的辦法。

而德川吉宗憑藉劉鈺在土佐做事的風格,猜想到了劉鈺的辦法。

幕府現在需要的,是一個修補匠,而不是一個砸了舊船造新船的造船師。

因爲在砸船的時候,在旁邊的大順會趁機把砸碎的木料都燒掉。

就算他有本事,真的能力抗大順與西南諸藩的聯軍干涉嗎?顯然不可能。

德川吉宗心裡這樣想着,也不斷地告誡自己,萬萬不可過於激進,只能一步步的來,否則必完。

收起了關於未來的思索,德川吉宗又讓荻生北溪繼續完成那封信的最後部分。

挑唆完劉鈺和皇帝的關係,在信的最後,便說幕府這邊,會效土木堡故事。

再立新君,死戰到底,江戶不滅,誓不服輸。

寧爲玉碎,不爲瓦全。

荻生北溪寫前面那些噁心劉鈺的話時,心情有些沉悶。

當寫到這一部分的時候,心情激盪,說古論今,將心中鬱結的激憤和報國之心,全都化爲如刀劍的文字,激昂飛揚,將誓死一戰的情緒全都宣泄了出來。

然而,他卻不知道,德川吉宗之所以在信的最後,寫這麼一封抵抗到底的宣言,嚇唬的不是大順,而是西南諸藩和伊達氏。

措辭越激昂,實際上恰恰是在告訴劉鈺:我認輸了,和談吧。

他知道劉鈺對日本一直在蒐集情報,很是瞭解。之前的種種作爲,也相信劉鈺一定會選擇對大順最有利的條件。

劉鈺給他的信,他半信不信,也根本沒認爲那封信上的條件就是全部。但他已經從大順直插京都的作戰中,摸清了大順的要求:大順不想佔地、不想佔據日本、不想統治。

既如此,再打下去,對大順來說已經無意義了,純粹浪費錢。

信的最後一段,實則是向劉鈺提出了隱晦的和談條件:保存幕府體制,否則他會奮戰到底。

荻生北溪用重重的墨,點下了最後一個字。

將兩封信封存,就要立刻送往京都,交到大順軍的手中,由他們轉交給大順朝廷。

…………

就在城中寫這兩封信的時候,從小濱趕來江戶的井伊直定,決定在江戶城下,切腹死諫。

井伊直定沒有面見德川吉宗,而是在通往江戶本城的路上,當着江戶百姓和諸多武士的面,要切腹。

他沒有選擇此時流行的“扇切”,用扇子比劃一下就砍掉腦袋。

甚至,他沒有選擇任何一個介錯人。

而是告誡家臣,無論他有多麼痛苦,都不得砍掉他的頭。

任何想要幫他的結束痛苦的行爲,都不允許,包括將軍的命令。

然後,將那封絕筆放在了身旁,就在驚慌的江戶百姓的注視下,撩開了自己的上衣。

抽出自己的刀,從左到右先劃了一刀,劇痛之下,手腕猛然發力,讓刀在腹腔內轉了一下,向上一切。

抽出刀,將切腹的刀壓住絕筆,這耗盡了他最後的一點忍耐力。

皮下組織神經豐富,如果只是切皮和肉,不見得有多疼。

可剖開的腹腔,內裡的臟器,開始製造出比切皮痛苦百倍的感覺。

割開的小腸裡,還未完全消化的腸道糜液,流進了腹腔;小腸流出的液體內的蛋白酶,腐蝕着自身的蛋白組織;向上橫切刺破胃液的酸液,滴滴答答地衝刷着大網膜。

整個腹部,就像是被拔掉了指甲之後,用沾滿了鹽酸的鐵刷子剮蹭。

進化而來爲了保護自己、好讓自己知道腹部有病變的神經組織,精確地傳遞着信號。

融合了闌尾炎之前的壓痛和反跳痛;體驗着胃穿孔的酸液腐蝕的灼燒痛;每一處都感觸着腸穿孔遍佈整個腹部的劇痛。

井伊直定伸出手,像是初生的嬰兒抓握反射一般,死死地抓着地面,肉骨的手指插入了堅硬的泥土,用力攥成一團。

豆大的汗珠遍佈全身,牙齒已經咬碎,嘴裡滲出了咬破了腮流出的血。

“咬舌自盡吧!”

“扯斷腸子吧!”

這樣的想法,不斷地在頭腦裡閃現。每一次壓下之後,都會再次出現,而出現的頻率越來越快。

周圍觀看的百姓和武士,有許多已經嚇得不敢看下去了,有人飛奔去告知德川吉宗在外面發生的一幕。

井伊直定在地上翻滾了幾下後,用最後的力氣喊出來一句話。

“唐國不可戰勝,久戰必亡,亡國滅種。妄言死戰者,皆國賊也!主戰者,國賊也!”

(本章完)

第645章 難得的互信第1390章 凡爾賽和約(十七)第130章 暴論第1068章 惡龍殘影(三)第726章 昨日投名狀 今日罪名簿第445章 諸藩給幕府的臺階第63章 軍歌第116章 沿途見聞第786章 新舊利益的衝突(三)第908章 南洋大開發(三)第1439章 分歧(五)第995章 嫺熟第1393章 泡沫第1099章 工業革命(十二)第417章 最後的機動兵力第1512章 終章 九三年(三十)第786章 新舊利益的衝突(三)第893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四)第840章 拆房頂和開窗戶(二)第1453章 “帝”(五)第304章 這一年,世界的軸心在京城(下)第612章 搶人才第1172章 備戰(十一)第821章 大事成矣(八)第1223章 開戰(二)第726章 昨日投名狀 今日罪名簿第240章 納稅做個好商人第344章 商人招恨第309章 無夷可徵的徵夷大將軍第747章 巴達維亞新政(八)第1228章 開戰(七)第765章 荷蘭災難年(五)第913章 南洋大開發(八)第946章 旗手第885章 縣令第903章 英人目睹之怪現狀(四)第1398章 遷徙路(一)第97章 風波起第646章 亮相帶來的思維改變第752章 表演戰(二)第112章 絕纓第21章 紙上談兵第211章 撬動的槓桿第675章 科學院(上)第810章 聖君第1012章 圈地第625章 手段第911章 南洋大開發(六)第548章 配合第983章 決勝千里之外(六)第674章 歸國第617章 許願第14章 江湖第348章 怕疼第97章 風波起第357章 有貨,真的可以爲所欲爲第892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三)第664章 分贓大會(一)第627章 推測的結果第1479章 臨別告誡(五)第885章 縣令第1491章 終章 九三年(九)第597章 下西洋第1496章 終章 九三年(十四)第1250章 鑽石灣屠殺(六)第154章 問蛋別問雞第1456章 最終的鬧劇(三)第1506章 終章 九三年(廿四)第1226章 開戰(五)第1230章 開戰(九)第184章 備戰第871章 “不正當”競爭(三)第605章 懷念過去(上)第1289章 死與復仇(十)第879章 隨意問問第306章 你順也配碰瓷漢武?第445章 諸藩給幕府的臺階第1223章 開戰(二)第286章 等天災 等人亂第1349章 三角貿易(中)第99章 酒醉多言第485章 大封建套小封建第267章 皇帝的保守第323章 假公正第752章 表演戰(二)第1243章 三戰定印度(十)第461章 買辦是條不歸路(上)第166章 不知爲何而戰的強軍第1423章 言方興(上)第1459章 最終的鬧劇(六)第919章 舊的不去,新的不來(三)第810章 聖君第978章 決勝千里之外(一)第743章 巴達維亞新政(四)第693章 宗教外交第318章 潤物細無聲第505章 故技重施第907章 南洋大開發(二)第676章 科學院(中)第117章 天誅!
第645章 難得的互信第1390章 凡爾賽和約(十七)第130章 暴論第1068章 惡龍殘影(三)第726章 昨日投名狀 今日罪名簿第445章 諸藩給幕府的臺階第63章 軍歌第116章 沿途見聞第786章 新舊利益的衝突(三)第908章 南洋大開發(三)第1439章 分歧(五)第995章 嫺熟第1393章 泡沫第1099章 工業革命(十二)第417章 最後的機動兵力第1512章 終章 九三年(三十)第786章 新舊利益的衝突(三)第893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四)第840章 拆房頂和開窗戶(二)第1453章 “帝”(五)第304章 這一年,世界的軸心在京城(下)第612章 搶人才第1172章 備戰(十一)第821章 大事成矣(八)第1223章 開戰(二)第726章 昨日投名狀 今日罪名簿第240章 納稅做個好商人第344章 商人招恨第309章 無夷可徵的徵夷大將軍第747章 巴達維亞新政(八)第1228章 開戰(七)第765章 荷蘭災難年(五)第913章 南洋大開發(八)第946章 旗手第885章 縣令第903章 英人目睹之怪現狀(四)第1398章 遷徙路(一)第97章 風波起第646章 亮相帶來的思維改變第752章 表演戰(二)第112章 絕纓第21章 紙上談兵第211章 撬動的槓桿第675章 科學院(上)第810章 聖君第1012章 圈地第625章 手段第911章 南洋大開發(六)第548章 配合第983章 決勝千里之外(六)第674章 歸國第617章 許願第14章 江湖第348章 怕疼第97章 風波起第357章 有貨,真的可以爲所欲爲第892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三)第664章 分贓大會(一)第627章 推測的結果第1479章 臨別告誡(五)第885章 縣令第1491章 終章 九三年(九)第597章 下西洋第1496章 終章 九三年(十四)第1250章 鑽石灣屠殺(六)第154章 問蛋別問雞第1456章 最終的鬧劇(三)第1506章 終章 九三年(廿四)第1226章 開戰(五)第1230章 開戰(九)第184章 備戰第871章 “不正當”競爭(三)第605章 懷念過去(上)第1289章 死與復仇(十)第879章 隨意問問第306章 你順也配碰瓷漢武?第445章 諸藩給幕府的臺階第1223章 開戰(二)第286章 等天災 等人亂第1349章 三角貿易(中)第99章 酒醉多言第485章 大封建套小封建第267章 皇帝的保守第323章 假公正第752章 表演戰(二)第1243章 三戰定印度(十)第461章 買辦是條不歸路(上)第166章 不知爲何而戰的強軍第1423章 言方興(上)第1459章 最終的鬧劇(六)第919章 舊的不去,新的不來(三)第810章 聖君第978章 決勝千里之外(一)第743章 巴達維亞新政(四)第693章 宗教外交第318章 潤物細無聲第505章 故技重施第907章 南洋大開發(二)第676章 科學院(中)第117章 天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