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0章 凡爾賽和約(十七)

第1390章 凡爾賽和約(十七)

李欗在這種時候,明確宣佈自己也是老保守派,既是因爲他認定了大順內部最有能力的一批人,短時間內不會琢磨搞事情,除非是新皇帝真的玩砸了。

尤其是槍桿子,因爲現在大順軍中的槍桿子們,都是這一次《凡爾賽和約》簽訂前後的狂暴躍升期的受益者,這二十年來,有能力的槍桿子,都爬上來了、上車了。

這羣人正值壯年,四五十歲,距離他們都老去凋零,還得個二三十年。

槍桿子外,便是錢袋子。

因着《凡爾賽和約》馬上要籤,大順的錢袋子穩住了。

並且,大順那過於奇葩的生產力水平、奇葩的相對於物價革命的歐洲的匯率、以及奇葩的人地矛盾下的廉價勞動力、還有那奇葩的茶葉瓷器絲綢的“技術壟斷”。

都使得大順在這個階段的擴張,是帶有明顯的帝國主義性質的。

這和純粹封建王朝時代的擴張可不同,而是明顯帶有經濟色彩的、在摧毀歐洲和印度的手工業、在改變歐洲美洲的經濟格局。

歷史上,1800年之前,傳統王朝說一句“天朝無所不有”,一點毛病沒有。這和妄自尊大一點沾不上邊,1800英國在印度還沒做到傾銷呢。

有毛病的,是“天朝無所不有”,但是他媽的怎麼幹爆《茶稅法》、《棉布禁止令》、法國細木匠協會、英國蘭開夏紡織協會、東印度公司的壟斷專營權、歐洲的重商主義關稅保護,把這些“無所不有”賣出去,拿到貿易的主動權。

“我的東西好,物美價廉,那麼別人一定會主動來買我的東西吧?”

這是個錯誤的想法,因爲現實證明,人家會自己設置限制、關稅、補貼、立法、行政干涉等,根本限制貿易量。

實際上,我的東西物美價廉,然後我用軍艦逼着你自由貿易,這纔是現實。

因爲我能逼着你自由貿易,等着我的商品不再物美價廉的時候,我的軍艦也足以保護我“本國產業優先”。

哪怕走到這一步,劉鈺也壓根沒指望靠第一版的《國富論》的絕對優勢,來在歐洲唸經,而只能拿2.0的相對優勢來念經。

這些年大順連續借用了歐洲的三次戰爭。

波蘭王位繼承戰爭和俄瑞戰爭,解決了北方邊境問題。

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重下南洋。

最終到了這場戰爭,終於拿到了夢寐以求的貿易主動權。

通過縱橫術,切入了歐洲,利用歐洲的矛盾,完成了制衡,維繫了一個絕對裂開的、但又均衡到大順只要30艘戰列艦幫誰誰贏的歐洲。

因爲大順現在做的,就是老馬說的“以自由貿易之名,而行壟斷貿易之實”。

壟斷貿易、披着自由貿易外套的重商主義,需要的是國家強力。

這個階段,大順的錢袋子,是要和國家綁定的。

即將要籤的《凡爾賽和約》助力錢袋子的好處,都需要一個穩定的政權,這羣人,暫時吃飽了、並且還把日後至少十年的飯搓出來了,此時也絕無心思。

當然,如果打輸了,那又另說了。

真打輸了,大順的海軍就得解散大部,因爲打輸了的錢袋子撐不起這個規模的海軍和陸戰隊規模、以及已經有些龐大的實學體系了。

真要是打輸了,李欗說不定就帶着要被強退的海軍,入京找說法了。

關鍵是大順的戰略太噁心,使得連“主將故意戰敗”的機會都沒給,而是用變形的“農村包圍城市”的戰略,並沒有選擇海峽決戰。

英倫是“城市”,大順壓根不去。

西非北美加勒比,是“農村”,大順撒着歡的折騰。

任何搞《航海條例》模式的經濟體,翦其羽翼,其勢自亂。大順從一開始就沒打算在海峽,打出一場史詩之戰。

現在仗打完了,李欗其實已經沒有別的選擇了,說不定明兒就把眼罩的樣式改了,改戴茶色眼鏡了。

他既說的明白,直言“變法”,並無三十年內成功之可能。

那之前還認爲劉鈺可能支持“變法均田而集舉國之力移民”的那幾個人,也紛紛改口,便道:“殿下所言,大有道理。目光如炬,所慮深遠,我等不及。”

“如殿下所言,興國公既選擇制衡北美歐羅巴諸事,那麼想來他也覺得,變法之事,難之又難。”

“細細想來,卻也大有道理。”

“凡爾賽談判將成,本朝所得巨利,國庫充盈,可興大事。”

“自京抵漢口之鐵路,一事若成,則中原穩固。若有反叛,朝發夕至;若有饑饉,亦可調津口之糧。”

“黃河水道,二事若成,則黃淮安穩。懸於頭頂之劍,已無大礙。”

“此二事若成,日後國庫充盈如故,則以國庫之銀,無需動土地均田士紳之利,亦可移民百萬千萬,解天下人地之困。”

“陝人走西域、晉人走西口、京畿魯人闖關東、閩粵下南洋,剩餘幾省,則可靠國庫完成這兩大工程後所存盈餘,移民扶桑、南大洋。”

“是以,這北美均衡,是爲將來移民有地;而貿易條約,則是爲了將來移民有錢。”

“若有錢、有地,似也未必非要行均田政……”

這麼一轉口風,李欗心想這麼說也不是不行。真要這麼講,那貫穿中原的鐵路,就是第一要務了。

屆時,若行移民政,必要有亂子,鐵路修起來,亂子才壓得住。

且日後移民轉運,若有鐵路,也方便許多。

衆人七嘴八舌地討論中,很快就有人提出了一個想法。

“殿下,這扶桑移民事,興國公是有一套正規殖民術的,我亦看過。即地歸國有、移民買地、賣地之金再多移民。”

“於墾殖殖民地的勞力,源源不絕,始終有新人來。而舊人得金銀去買地墾殖,賣地之金銀再拉更多的人前往,從而人不斷絕。”

“那……是不是可以反其道而用之呢?”

李欗奇道:“何謂反其道而用之?”

那人道:“興國公的意思,是去那邊幹活,然後得金銀買地。那麼,可不可以在這邊幹活,存了金銀,去那邊買地呢?”

“如今條約既要簽了,天朝徹底拿下了貿易權。以天朝此時的紡、織、染等等工藝,又兼有印度之棉、南洋之米。”

“我看,二十年內,地球諸國,無可爭競。”

“那麼,可不可以提升一下薪資,使之勞作五年,便可湊夠船票,還能在扶桑買荒地百畝呢?”

“他們既走,自然不會缺人來幹活。”

“而扶桑地,除了金銀,我也實在想不出,短時間內還有什麼工場,能夠賺錢,並且給他們開出來足以買地的薪資。”

李欗聞言笑道:“若這麼辦,那還不如直接徵出口稅呢。徵出口稅直接做移民基金,不是一樣?無非便是徵了出口稅,去了那邊,直接授田。到頭來,不還是又繞回了朝廷出錢授田的老路?”

“若朝廷授田……授田多少?若三百畝,朝廷又出錢,出牛馬、出種子、出船票。”

“到了那邊,又無甚勞役。便是要納糧,難道還能運回京城?”

“如此好事,輪得到真需移民的佃農?”

“不說別人,便說京城子弟,那些庶子沒有差事的,哪個不想借這機會,讓子弟去到那邊,得個三百畝田做子孫基業?”

“到頭來,你看着吧,必是真需移民否則便要饑饉的,反去不成。而家裡實則有些產業的,定要搶先去。”

“常言道,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我看,英夷的手段便可借鑑,要麼是被害的異端、要麼是做契約奴不得不去的圈地無業者。”

“只要繞開英夷的問題:不得私人圈地即可。”

“至於說此時去扶桑挖金子……但凡家有二頃田,都無需洛陽城邊,誰去?”

“是以,此事難就難在這。”

“前期來看,倒是好說,只要家在黃河水道上的,皆移。除非自己不去,這個不好作假。”

“日後來說,總不能一移便將一縣都移走,一個不留。”

“只要留,便要甄別。”

“若朝廷真有分得清誰家是富戶、誰家是佃農、誰家有產業、誰家無產業的手段……也不至於如今畝稅才收這麼幾個錢吧?”

“這都分不清,伱猜若朝廷出錢出牛馬出種子,名額又有限,去了就有田,本地鄉紳子弟庶子是不是要先充斥名單之上?”

“是以,難。”

(本章完)

第813章 大順不再是個背景板了第822章 大事成矣(九)第1318章 施加神聖性(上)第969章 舊怨第94章 八股策論實學和沒錢第1304章 死與復仇(二五)第1026章 割裂(四)第1248章 鑽石灣屠殺(四)第965章 扣帽第1191章 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下)第104章 浩然正氣第159章 長期合作第1491章 終章 九三年(九)第1110章 上國心態(四)第576章 另一種空想(下)第927章 戰前輿論準備(中)第283章 想幹實事的官僚也有不少第157章 老婆本第1292章 死與復仇(十三)第712章 反擊第515章 南進之前定北疆(上)第331章 雷罰第874章 從長計議第227章 超脫低級趣味?第576章 另一種空想(下)第749章 臥榻之側(上)第538章 感謝荷蘭人第402章 這還得了?第1116章 脈絡第1174章 備戰(十三)第267章 皇帝的保守第1456章 最終的鬧劇(三)第1476章 臨別告誡(二)第294章 禮賢下士第1308章 死與復仇(二九)第1103章 工業革命(十六)第1081章 爭功(六)第28章 初來乍到第104章 浩然正氣第1165章 備戰(四)第67章 開眼看世界的契機第431章 主戰者皆國賊也第928章 戰前輿論準備(下)第1048章 上了賊船第634章 “文景”之治第315章 不做德女第194章 卸力第377章 最後一次外交(下)第208章 記憶第1153章 多歧路,今安在(八)第888章 東學西漸的詭異產物(上)第1186章 我殺我自己第427章 日本興廢,在此一舉第944章 南洋印度貿易區(中)第168章 當初的戲言第92章 欽定?第926章 戰前輿論準備(上)第235章 市什麼骨第1289章 死與復仇(十)第1301章 死與復仇(二二)第827章 海牙慘案(四)第1160章 多歧路,今安在(十五)第1026章 割裂(四)第756章 表演戰(六)第1247章 鑽石灣屠殺(三)第989章 拍馬屁(中)第255章 兩制第1165章 備戰(四)第857章 決心第387章 意外之請第1060章 堂下何人狀告本官(四)第1068章 惡龍殘影(三)第338章 下心毒第1370章 裡病外治(六)第333章 禮部談利 軍方談禮第1038章 大獲成功(三)第1271章 攻防心理(六)第1424章 言方興(下)第1148章 多歧路,今安在(三)第1227章 開戰(六)第761章 荷蘭災難年(一)第1465章 最後的鬧劇(十二)第470章 試錯第947章 歐洲貿易區(上)第1292章 死與復仇(十三)第1256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二)第322章 五月第631章 被坑的瑞典人第1042章 國運(下)第455章 賣舊貨第972章 割袍(下)第96章 未雨綢繆第908章 南洋大開發(三)第233章 壟斷權第1115章 上國心態(九)第1212章 統一市場與地方利益(上)第755章 表演戰(五)第904章 英人目睹之怪現狀(五)第301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981章 決勝千里之外(四)
第813章 大順不再是個背景板了第822章 大事成矣(九)第1318章 施加神聖性(上)第969章 舊怨第94章 八股策論實學和沒錢第1304章 死與復仇(二五)第1026章 割裂(四)第1248章 鑽石灣屠殺(四)第965章 扣帽第1191章 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下)第104章 浩然正氣第159章 長期合作第1491章 終章 九三年(九)第1110章 上國心態(四)第576章 另一種空想(下)第927章 戰前輿論準備(中)第283章 想幹實事的官僚也有不少第157章 老婆本第1292章 死與復仇(十三)第712章 反擊第515章 南進之前定北疆(上)第331章 雷罰第874章 從長計議第227章 超脫低級趣味?第576章 另一種空想(下)第749章 臥榻之側(上)第538章 感謝荷蘭人第402章 這還得了?第1116章 脈絡第1174章 備戰(十三)第267章 皇帝的保守第1456章 最終的鬧劇(三)第1476章 臨別告誡(二)第294章 禮賢下士第1308章 死與復仇(二九)第1103章 工業革命(十六)第1081章 爭功(六)第28章 初來乍到第104章 浩然正氣第1165章 備戰(四)第67章 開眼看世界的契機第431章 主戰者皆國賊也第928章 戰前輿論準備(下)第1048章 上了賊船第634章 “文景”之治第315章 不做德女第194章 卸力第377章 最後一次外交(下)第208章 記憶第1153章 多歧路,今安在(八)第888章 東學西漸的詭異產物(上)第1186章 我殺我自己第427章 日本興廢,在此一舉第944章 南洋印度貿易區(中)第168章 當初的戲言第92章 欽定?第926章 戰前輿論準備(上)第235章 市什麼骨第1289章 死與復仇(十)第1301章 死與復仇(二二)第827章 海牙慘案(四)第1160章 多歧路,今安在(十五)第1026章 割裂(四)第756章 表演戰(六)第1247章 鑽石灣屠殺(三)第989章 拍馬屁(中)第255章 兩制第1165章 備戰(四)第857章 決心第387章 意外之請第1060章 堂下何人狀告本官(四)第1068章 惡龍殘影(三)第338章 下心毒第1370章 裡病外治(六)第333章 禮部談利 軍方談禮第1038章 大獲成功(三)第1271章 攻防心理(六)第1424章 言方興(下)第1148章 多歧路,今安在(三)第1227章 開戰(六)第761章 荷蘭災難年(一)第1465章 最後的鬧劇(十二)第470章 試錯第947章 歐洲貿易區(上)第1292章 死與復仇(十三)第1256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二)第322章 五月第631章 被坑的瑞典人第1042章 國運(下)第455章 賣舊貨第972章 割袍(下)第96章 未雨綢繆第908章 南洋大開發(三)第233章 壟斷權第1115章 上國心態(九)第1212章 統一市場與地方利益(上)第755章 表演戰(五)第904章 英人目睹之怪現狀(五)第301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981章 決勝千里之外(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