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9章 三角貿易(中)

第1349章 三角貿易(中)

既然戰爭是政治的延續,而政治又和經濟息息相關。

那麼,大順參戰之後,最大的影響,並不是說在軍事上攻佔了直布羅陀。

而是,伴隨着大順參戰,直接重寫了整個大西洋三角貿易的體系。

這種貿易體系的重寫,看起來並不如攻佔一座堡壘那樣波瀾壯闊。

但實際上造成的影響,要大得多。

以英國的奴隸貿易爲例子。

英國的奴隸貿易;北美的奴隸貿易,是兩條不同的線。北美賣酒、英國賣布。

英國的奴隸貿易,原本半數是靠印度的棉布、半數是靠蘭開夏生產的那種混紡棉布。

英國對蘭開夏生產的棉布,是有一定的退稅補貼的,而且對東印度公司運來的印度棉布,是加稅的。

英國東印度公司,是英國東印度公司。

英國非洲公司,是英國非洲公司。

英國是個國家,是要徵稅的,是要管控的。

並不是像人們想象的那麼簡單,東印度公司直接把棉布運到非洲,再把奴隸帶回去就行。

真要這麼幹,非洲公司非要和東印度公司幹起來不可。

而且,政府老早就想收拾東印度公司了,最起碼不要讓他們過於無法無天,是以東印度公司的貨物,也必須要遵守規矩,把棉布運回到英國。

加了稅之後,再由專門買賣奴隸的公司和商人,運往非洲。

這就是壟斷貿易的“好處”。

方便控制。

否則的話,真要是放開了好望角以東的貿易,這麼說吧,蘭開夏的棉布產業連出生都沒機會出生。

現在,英國丟了印度、東印度公司已經死定了。

主力艦隊並沒有如歷史上那樣,一場決戰把法國海軍打廢,瓦解了法國登陸的可能,使得英國的海軍可以半數監視法國、半數在大西洋遊蕩獲得制海權。

也就是說,即便大順參戰,和英國只打了一場算是大規模的海戰。

但是,其戰略意義,是盯死了英國海軍,使得廣袤的大洋不再被英國海軍掌控。

就戰略意義上講,大順已經達到了目的。

登陸英國本土,那是法國的戰略目的,不是大順的。

大順海軍的戰略目的,從不是去幫着法國人獲得歐洲霸權的,而是打碎英國的航海條例和貿易體系的。

這,未必需要打一場特拉法爾加級別的海戰。

需要的,更多的是主力艦隊在那比定力,而巡航艦、護衛艦、重裝帆船等搶佔貿易線。

歷史上,拿破崙時代曾經對英國搞過大陸封鎖。

其失敗的根本原因,就是法國的生產力不足、生產力水平不夠,沒辦法以一人之力,爲整個歐洲提供工業品。

而現在,大順不敢說爲整個歐洲提供工業品,但是至少在奴隸貿易、三角貿易中的大部分商品,大順都能做到把英國趕出貿易體系。

這場有些奇葩的、似乎並不激烈的戰爭,打到今年五六月份,在貿易上的直觀表現,就是蘭開夏的紡織業崩了、法國的棉布禁止令在奴隸販子和商人集團的推動下名存實亡。

因爲,歷史上西非的奴隸貿易中,交換奴隸的商品比例在那擺着。

紡織品,佔55%。

酒類,佔18%。

武器火藥火槍刀劍等,佔11%。

其餘金屬製品,佔5%。

剩餘的鏡子、梳子、傘之類的破玩意,佔了11%。

這個比例,是總比例,當然會根據不同的地區而有所區別。

比如狩獵象牙比較發達的塞拉利昂等地,武器的比例會上升。

比如岡比亞等地,對酒類的需求,更傾向於葡萄酒,而非朗姆酒——這和教義有關,教義問題,葡萄酒可以繞開教義,但朗姆酒就不行。

紡織品中,主要也是棉布。歷史上一部分是印度棉布,另一部分就是那些劣質的蘭開夏的混紡棉布、以及法國59年財政部牽頭的劣質棉布。

只需要看看這個貿易品數據,就可以很清楚地知道,在大順摻和了“一戰”之後,三角貿易的貿易體系就要被大幅度改變。

武器火藥刀劍等,大順不會去搶法國人的份額。

金屬製品……這個也不好說,很多是瑞典的鐵,鑑於外交關係和瑞典中國公司的存在,這個生意大順也沒怎麼搶。

酒類更別提,大順不禁酒,但絕不可能從東亞運酒過來賣。

而紡織品的55%、其餘雜貨的11%,這個接近70%的份額,大順是完全可以全部吃下的。

只不過,因爲種種原因,大順這邊的商人不可能販奴。

和道德什麼的關係不是太大。

而是大順這邊不能吃獨食。

吃獨食,自己壟斷奴隸貿易,這還了得?幫着大順說話的買辦,就全成敵人了,這會直接促進歐洲、尤其是法國的新一輪產業自足和技術進步。

況且,大順這邊一直有個問題,就是對於白銀黃金,只吃不拉。

故而從單純的商業角度,大順並不希望摧毀三角貿易。

而是,取代三角貿易中“工業品”的提供者,重寫貿易體系內重要的“生產者”。

這就還是那個蛋疼到奇葩的問題。

也即是,就算當年三寶公的艦隊,來到了歐洲,那也發展不起來貿易。

因爲,大明要的白銀,當時的歐洲也不多。是美洲白銀的出現,催生了世界貿易。

三寶公的艦隊就算當時到歐洲了……來幹啥?

來扶貧?

用棉布、茶葉、絲綢等,換這邊的羊毛,運回去?

同樣的,現在也是這樣的情況。

大順把一堆棉布啥的直接運到非洲,運啥回去?非洲能拿出這麼多的白銀黃金嗎?象牙就算把整個非洲的大象牙都折了,能頂得住大順的棉布小商品的貿易額嗎?

所以,到頭來,其實大順在費城那邊嚇唬人說要反對奴隸制,縱然從道德情感上是反對的,但實際上大順的商人們毫無興趣。

甚至可以說,大順現在也算是三角貿易中的受益者。

大順的出現,沒有摧毀三角貿易。

只是把三角貿易中“工業品”的生產者,從弗蘭德斯、蘭開夏、南特、恩格爾斯堡、孟買、達卡等地,轉移到了鬆蘇。

這種轉移,對英國來說,是毀滅性的。

對法國來說,則是日益壯大的三角貿易集團,綁架了法國的政策,使得法國在保護本國剛起步的紡織業;與保護三角貿易的鉅額利潤和大量稅收之間,選擇了後者。

至少,歐美幾個先發國家的製造業發展,都有一個“痛苦且動盪”的“貿易保護時代”、或者“禁運時代”。

各國都是如此。美國立國後靠的是英法戰爭拿破崙以及英美戰爭,硬生生撕開了商人集團,逼着資本流向製造業。

法國的棉紡織業起步,則是靠着七年戰爭期間,英國對法國的貿易封鎖,使得法國急缺和非洲貿易的棉布,這才使得南特和魯昂的棉紡織業迸發出了生機。

這裡面,此時此刻,在棉紡織這一塊,走的最快的,也就是英國的蘭開夏。

然而,伴隨着大順參戰、英國無法攻下法國的塞內加爾、大順在印度擠走了東印度公司。

蘭開夏才起步的棉紡織業,已經死了。

之前,已經是半死不活,因爲劉鈺在鬆蘇搞了這種“劣質混紡布”,在荷蘭人的幫助下造假。

而現在,則是直接掐斷了蘭開夏的最後一口氣——非洲市場。

大順經歷過劉鈺的改革,也目睹過揚州城的衰敗。

而同樣的故事,此時也正在英國上演。

60年前,6000人口的利物浦,因爲三角貿易,人口暴增了十倍,達到了接近八萬人。

靠的,是背後的曼徹斯特、蘭開夏,以及非洲市場的棉布。

大順開始參與歐洲貿易,又使得接近8萬人的利物浦,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人口急速衰減。

經歷過大順改革的人,都很清楚,這意味着什麼。因爲揚州的鹽工、漕工當年已經展示過了。

利物浦也不會因爲他們信基督教、念聖經,於是就和大順的人不一樣。

都一樣,尤其是以階級的利益視角來看的時候,沒啥區別。

而這,又將給北美的大地主、大商人們,提供了又一個組織徵稅和暴力機關的理由。

一場新的移民潮,即將到來。因爲英國的工業萌芽,崩了。

早來到北美大陸的這羣人、這羣地主們,發財的機會來了。

地,要漲價了,只要你們能組織起來軍隊,不準讓這些人去西部墾荒,那麼你們就要發大財了。

當然,福禍相依。

危機危機,既是機會,也是危險。

如果你們不趕緊組織起來軍隊和稅收,那麼伱們可能快要被吊樹上了。

(本章完)

第698章 巴達維亞的決斷第530章 打漁殺家第940章 自覺(二)第980章 決勝千里之外(三)第979章 決勝千里之外(二)第582章 八字不合(下)第1462章 最後的鬧劇(九)第1208章 洋務運動式思維第726章 昨日投名狀 今日罪名簿第929章 覺醒(一)第709章 誰佔了最大的便宜?第981章 決勝千里之外(四)第1237章 三戰定印度(四)第1053章 皇帝眼裡的改革第148章 魚第926章 戰前輿論準備(上)第1095章 工業革命(八)第86章 外交訛詐第534章 此時此刻不新鮮第1387章 凡爾賽和約(十四)第75章 五拜三叩首第1496章 終章 九三年(十四)第33章 邊軍第599章 煽風點火第91章 提點第382章 春秋大夢第1386章 凡爾賽和約(十三)第9章 翻譯問題第464章 立碑第1141章 最後的佈置(二)第1336章 恐嚇出來的費城會議(七)第1341章 拼命是錯的 掙錢是對的(一)第32章 佈置第1395章 強迫去過好日子(上)第832章 中荷友誼(上)第574章 領導權第234章 打小抄第333章 禮部談利 軍方談禮第1067章 惡龍殘影(二)第50章 皇帝的棋子第859章 最終還是看天意(上)第224章 預備役和實學第1442章 歪經已成(上)第320章 榮譽第12章 搏一搏,大不了破家跑路第1169章 備戰(八)第505章 故技重施第200章 軍改的決心第1441章 分歧(七)第1453章 “帝”(五)第204章 投名狀第54章 全員賭棍第329章 真正的貴族第1013章 唯一手段第286章 等天災 等人亂第221章 先知第1106章 工業革命(十九)第1322章 符合現狀的上層建築第773章 被盟友坑的法蘭西(中)第240章 納稅做個好商人第1279章 特色第1418章 黃河問題的最後一步(九)第499章 洗頭第1131章 新的天下(下)第1260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六)第756章 表演戰(六)第582章 八字不合(下)第1084章 破立之困(一)第589章 面子裡子第629章 西進南下,互爲信任第668章 分贓大會(五)第464章 立碑第1320章 施加神聖性(下)第1250章 鑽石灣屠殺(六)第746章 巴達維亞新政(七)第901章 英人目睹之怪現狀(二)第1499章 終章 九三年(十七)第1372章 裡病外治(八)第735章 咱們(下)第322章 五月第26章 鍍金第563章 啓蒙工具人(下)第890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一)第596章 好人我來當 壞人你來做第432章 只把忠臣作奸佞第672章 伐韓?伐蜀?(下)第1327章 有格調的小圈子(中)第1171章 備戰(十)第461章 買辦是條不歸路(上)第1076章 爭功(一)第1349章 三角貿易(中)第1108章 上國心態(二)第1378章 凡爾賽和約(五)第437章 唯手熟爾第855章 短暫當人(上)第1109章 上國心態(三)第246章 探險隊第69章 奇怪的要求第711章 悄然改變的心態第1050章 坐莊(中)
第698章 巴達維亞的決斷第530章 打漁殺家第940章 自覺(二)第980章 決勝千里之外(三)第979章 決勝千里之外(二)第582章 八字不合(下)第1462章 最後的鬧劇(九)第1208章 洋務運動式思維第726章 昨日投名狀 今日罪名簿第929章 覺醒(一)第709章 誰佔了最大的便宜?第981章 決勝千里之外(四)第1237章 三戰定印度(四)第1053章 皇帝眼裡的改革第148章 魚第926章 戰前輿論準備(上)第1095章 工業革命(八)第86章 外交訛詐第534章 此時此刻不新鮮第1387章 凡爾賽和約(十四)第75章 五拜三叩首第1496章 終章 九三年(十四)第33章 邊軍第599章 煽風點火第91章 提點第382章 春秋大夢第1386章 凡爾賽和約(十三)第9章 翻譯問題第464章 立碑第1141章 最後的佈置(二)第1336章 恐嚇出來的費城會議(七)第1341章 拼命是錯的 掙錢是對的(一)第32章 佈置第1395章 強迫去過好日子(上)第832章 中荷友誼(上)第574章 領導權第234章 打小抄第333章 禮部談利 軍方談禮第1067章 惡龍殘影(二)第50章 皇帝的棋子第859章 最終還是看天意(上)第224章 預備役和實學第1442章 歪經已成(上)第320章 榮譽第12章 搏一搏,大不了破家跑路第1169章 備戰(八)第505章 故技重施第200章 軍改的決心第1441章 分歧(七)第1453章 “帝”(五)第204章 投名狀第54章 全員賭棍第329章 真正的貴族第1013章 唯一手段第286章 等天災 等人亂第221章 先知第1106章 工業革命(十九)第1322章 符合現狀的上層建築第773章 被盟友坑的法蘭西(中)第240章 納稅做個好商人第1279章 特色第1418章 黃河問題的最後一步(九)第499章 洗頭第1131章 新的天下(下)第1260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六)第756章 表演戰(六)第582章 八字不合(下)第1084章 破立之困(一)第589章 面子裡子第629章 西進南下,互爲信任第668章 分贓大會(五)第464章 立碑第1320章 施加神聖性(下)第1250章 鑽石灣屠殺(六)第746章 巴達維亞新政(七)第901章 英人目睹之怪現狀(二)第1499章 終章 九三年(十七)第1372章 裡病外治(八)第735章 咱們(下)第322章 五月第26章 鍍金第563章 啓蒙工具人(下)第890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一)第596章 好人我來當 壞人你來做第432章 只把忠臣作奸佞第672章 伐韓?伐蜀?(下)第1327章 有格調的小圈子(中)第1171章 備戰(十)第461章 買辦是條不歸路(上)第1076章 爭功(一)第1349章 三角貿易(中)第1108章 上國心態(二)第1378章 凡爾賽和約(五)第437章 唯手熟爾第855章 短暫當人(上)第1109章 上國心態(三)第246章 探險隊第69章 奇怪的要求第711章 悄然改變的心態第1050章 坐莊(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