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7章 大事成矣(四)

第817章 大事成矣(四)

矛盾是有一個積累的過程的。

路易斯堡歸還事件,基本上可以算作北美獨立一連串事件鏈的開端。

在大順下場、以及滿清被毀滅移民遼東導致人蔘稀缺的背景下,路易斯堡歸還事件所引發的影響,必然更大。

十三州的莊園主、商人們出錢,資助民兵,奪取路易斯堡,爲的是什麼?

是愛國?和法國這個世仇拼個你死我活?

還是爲了人蔘貂皮和鱈魚?

這不言而喻。

如果英國歸還了,那出錢資助新英格蘭民兵的商人、莊園主、資產階級,這錢問誰要去?

不還行不行?

“此亂命也,新英格蘭不奉詔”,行不行?

不行。

因爲法國怕的不是那三五千新英格蘭民兵。

法國怕的是遊弋海上的英國王家海軍。

沒有英國的海軍,就新英格蘭民兵那點人、那點戰鬥力,法國輕而易舉就能奪回路易斯堡。

如果新英格蘭的民兵、鄉紳、商人、莊園主們,執意要打下去。英國政府什麼也不用做,只需要把王家海軍的艦隊撤走即可。

英國就不歸還,行不行?

也不行。

因爲英國國王要保護自己家族的龍興之地,漢諾威。

要考慮法國支持斯圖亞特王朝的那羣人去蘇格蘭,或許,英格蘭人不支持斯圖亞特王朝了,但蘇格蘭那羣人可是相當支持。

要考慮法國如果佔領了奧屬尼德蘭,就可以借用奧屬尼德蘭的港口,非常方便地登陸英國。

要考慮法國如果佔據了奧屬尼德蘭,法國就可以堵塞英國和北歐、東歐的貿易,同時還要擔心法國威脅荷蘭、使得荷蘭成爲法國附庸。

現在就算俄國出兵了,也是一種麻桿打狼兩頭怕的局面。

法國人憂慮俄國這個生力軍。

英國國王難道不憂慮,五萬俄軍到底能不能打贏法軍?

一旦失敗,俄軍敗退,那局面就徹底難看了。

尤其是赫爾曼元帥能征善戰,屢露鋒芒,打的英荷聯軍潰不成軍的背景下。

加之,大順下南洋,四兩撥千斤,直接讓荷蘭的金融業崩潰。對法國貸款當然有影響,可影響最大的,還是英國。英國大量的國債,都是荷蘭金融家買的。

荷蘭東印度公司的崩潰,影響的不只是東印度公司的股東,十餘倍的槓桿債券,纔是真正的大頭,連鎖反應下的荷蘭金融業其實已經完犢子了。

法國固然打不動了。

英國又何嘗打的動呢?

若以大順比較,奧屬尼德蘭之於英國,頗類似於朝鮮。雖然是奧地利的“家事”,但英國卻不能不管。

就算俄國還有人力,但是,俄國人跑到萊茵河來,得給錢。不給錢,俄國人閒着沒事幹跑這麼遠,幫着大英來打隔着波蘭、普魯士的法國?

再者,英國內部,現在也已經強烈要求停戰了。

小愛國者黨的成員們,已經開始大肆造勢:國王考慮了太多德國的利益,卻忽略了英國的利益。如果繼續這樣下去,國王應該退位給王太子,自己回漢諾威做選帝侯。

本身英王他爹的名聲就不好,當了半輩子英國國王,死前英語都不會說。

這也不是不能忍,但言行舉止過於高調,經常用拉丁語感嘆:英國這破地方,亂七八糟。我在漢諾威生活的很好,要不是英國王冠比較誘人,我纔不會到這破地方來。

生前大量地把英國的黃金往漢諾威運不說,南海泡沫事件還和他家裡人有極大的關係,被抖出過醜聞。

英國小說這幾年大發展,不是沒有原因的。

因爲“嚼舌頭”的太多,所以出臺了審查法令,大搞文字獄,英國是莎士比亞的故鄉,但在審查法令下,一段時間連莎士比亞的一些戲劇都不能上演了,因爲“有暗諷漢諾威王朝乃外來者之意”。

所以很多人轉行去寫小說了,反正寫了劇本也不讓演。對報紙行業,更是徵收高額稅,再補貼——一樣收高額稅,大家一視同仁,這可沒說不讓你們說話啊。但是,審查合格的有補貼、不合格的沒補貼。而補貼和審查權,在內務府總管的手裡。你們能管我收稅平不平等,還能管得着我補貼誰?

這種情況下,以威廉·皮特爲首的小愛國者們,更是直接把話挑明瞭:

法蘭西,大國也,不可急圖。當先剪除羽翼,然後緩圖之。

其羽翼有三。

其一爲加勒比海那些盛產食糖的島嶼;其二爲加拿大之人蔘貂皮;其三爲印度。

剪除此羽翼,方可削弱法蘭西。

英國的繁榮應建立在貿易之上,英國應以貿易和殖民地爲目標。貿易帶來財富,而財富又加強了陸軍和海軍的實力。這是一個十分龐大的計劃,只有天才人物——不是天才根本不能帶領英國——才能想到,更不要說要實現它。

所以,一門心思紮在漢諾威、紮在歐洲戰事上的國王,是天才嗎?

懂英國的未來在哪嗎?

知道該怎麼帶領英國嗎?

知道法國勢大要慢慢來,要先在海外取得優勢剪斷其羽翼嗎?

知道不應該把大量的精力、兵力、財力,放在神羅的那點破事上嗎?

你到底是神聖羅馬帝國的漢諾威選帝侯?還是大不列顛王國的國王?

你啥也不懂,根本不能理解天才的戰略構想,你也配當英國國王?早晚把英國這條船開到陰溝裡。

那麼誰是天才?

當然是提出這個計劃,並且認爲這個計劃只有天才人物才能想出的人,纔是天才啊。

他有一句名言:想要在英國政壇有威望和權力,要麼國王的庇護,要麼靠全國的影響。而全國的影響一般產生於返政府活動。

既然國王不喜歡他,尤其是不喜歡他對英國、漢諾威政策的抨擊,以及“愛國者”的態度,那自然而然地,肯定是選擇後者——靠反對政府的活動,獲得全國的影響力。

國王做的,必是錯的。

沒有人比我們小愛國者更懂英國。

也沒有人比我們更愛英國。

這就是小愛國者們的人設。

當然,從戰略大局上來看,這些小愛國者們,說的一點也沒錯,那的確是英國登基成爲地球天子的路。說是天才,亦不爲過。

……以上種種這些,英國要面臨的問題,不比法國少。

島上有輝格黨、託利黨黨爭。詹姆斯二世的孫子,還在法國蠢蠢欲動,隨時準備回英國呢。當初議會因爲天主教的詹姆斯二世到底是否有資格繼承王位就吵出來了託利黨和輝格黨,現在人家的親孫子還活着,還被法國庇護着,隨時可能回蘇格蘭呢。

宮廷裡有爹和兒子之爭,王太子整天對他爹喬治二世的政策抨擊嘲諷,手底下聚了一大堆如威廉皮特這樣的,指望着國王死了王太子登基好大展身手的政治家。

外部有保漢諾威還是保英國貿易之爭。小愛國者們可能會反覆無常,可能會一邊反對國王對神羅事務介入過多、一邊又毫不猶豫地和普魯士結盟,爲了遏制法國。但現在,局面演化成這樣,削弱法國遏制法國的目的,似乎並沒有達到,那麼再打下去就沒什麼意義了。

北美、印度等地,又有要不要還給法國以換取歐陸平衡之爭。

繼承人上,還有手握重兵剛從奧屬尼德蘭地區跑回英國的坎伯蘭公爵,和王太子威爾士公爵之爭。

只要法國這邊再給加一把火,英國早晚是要出亂子的。

北美的路易斯堡、東印度公司的本地治裡。

如果事情成了,再配上中國出貨、荷蘭出面、北美走私販子出渠道,北美離心的速度必然加快。

故而,齊國公轉述劉鈺的這番話,最終也就凝聚成了一個意思。

法蘭西,應該見好就收。

早點停戰,和英國達成和平,放棄奧屬尼德蘭和對漢諾威的威脅,換取英國歸還印度和北美,從而埋下英國混亂、北美分離的種子。

要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給英國下藥,讓英國陷入混亂。這樣,即便法國沒拿到奧屬尼德蘭地區,依舊是原來的體量,便可稱霸無人能擋了。

神羅內部的矛盾沒有解決、英法西殖民地的問題也沒有解決。

早晚,還是要打的。

現在見好就收,爲將來一戰佈局,是明智的選擇。

勝利者不受譴責,但只要活着,就還有下次勝利的希望。只有人死了,才能蓋棺定論,沒死之前,一切皆有可能。

應該忍受一時的被國內質疑,只要將來在死前打贏了,不就好了?

如果法國國王真的是啓蒙學者所謂的“理性國王、主權化身、哲人王”,其實這是個不需要猶豫的選擇。

爲了法國這個共同體的實體的利益,大順這邊給出的解決辦法,就是最優解。

但路易十五不是理性國王,也不是主權的人格化身,更不是哲人王。

他要考慮的,不只是法國這個共同體的實體的利益。

還有他自己。

以市井之言來解析,那就是“現在停戰,面子往哪擱”?

這不是皇帝用金鋤頭、皇帝娘娘吃大餅之類的思維,而是國王首先是一個人,其次纔是國王,他們不是主權的人格化身、絕對理性的以國家共同體利益爲先的決策者。

這一點,法國如此,大順也是如此。

所以齊國公很清楚,劉鈺說再多的道理,想要落實,還是要在路易十五這個人的身上。

故而纔會說了一堆“於國有利”的道理後,再說許多“贏得身前身後名”的道理。

路易十五聽完這些話,內心很矛盾。

一邊,理性告訴他,這些中國人說的很有道理。

之前劉鈺來訪,對戰爭走向的預測、對普魯士再度宣戰的推測、對法國先戰略防守再戰略反攻的構想,全都驗證了。如今再聽,自先信了七八分。

另一邊,感性也在蠱惑他。

自己手裡還有幾張牌,要不要搏一搏,把所有的牌都打出去?

讓在蘇格蘭頗有威望的查爾斯·斯圖亞特,登陸蘇格蘭?讓法國海軍集結起來全部的力量,送查爾斯·斯圖亞特去英國奪位?賭一把法國海軍全軍出動,在英吉利海峽與英國海軍決戰?繼續給赫爾曼增兵,讓他在俄軍介入之前,攻下荷蘭?

把手裡所有能用的牌都打出去?

梭哈。

賭贏了,超越曾祖父、再現太陽王,萬衆傾心,四方仰威。

輸了……輸了那就只能祈求上帝,奧爾良的某家農戶再蹦出個少女了。

(本章完)

第1336章 恐嚇出來的費城會議(七)第589章 面子裡子第42章 有用的屁話第52章 模棱兩可第158章 無解的貿易逆差第197章 活路第29章 雪盲第557章 一戰前夜 命運的交匯(三)第817章 大事成矣(四)第678章 做美夢的皇帝第992章 最後的鹽改配套政策第331章 雷罰第1079章 爭功(四)第1073章 惡龍殘影(八)第72章 參謀第202章 評書梆子學歷史第974章 照舊第1296章 死與復仇(十七)第972章 割袍(下)第760章 毛遂自薦第1363章 國富論(六)第1422章 事已畢(下)第1438章 分歧(四)第893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四)第862章 好事第346章 埋雷第31章 收心第44章 三百年後第1179章 拆教廷 碎天下(下)第1114章 上國心態(八)第629章 西進南下,互爲信任第1138章 “溫柔”的殖民者(中)第1048章 上了賊船第146章 我把我寫給你看第556章 一戰前夜 命運的交匯(二)第1326章 有格調的小圈子(上)第18章 歸化第1322章 符合現狀的上層建築第326章 演戲做全套第1125章 自身定位(上)第307章 雙喜臨門第1290章 死與復仇(十一)第802章 理性君主 政治動物(上)第1149章 多歧路,今安在(四)第1191章 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下)第998章 看得見的手第697章 不管而管 不治而治(下)第1513章 終章 九三年(卅一)第442章 打人還要被感謝第375章 可笑狂言第630章 鼓勵西進的真正目的第724章 牆頭草(下)第923章 無妄之災第534章 此時此刻不新鮮第628章 感性理性都不想敵對第387章 意外之請第269章 俄國需要一位明君第306章 你順也配碰瓷漢武?第1310章 死與復仇(三一)第668章 分贓大會(五)第1416章 黃河問題的最後一步(七)第103章 黑騎士和公主第461章 買辦是條不歸路(上)第1079章 爭功(四)第734章 咱們(上)第462章 買辦是條不歸路(中)第136章 爭朝不爭夕第407章 不得不仁義的仁義之師第1137章 “溫柔”的殖民者(上)第1256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二)第165章 真真假假第1130章 新的天下(中)第1004章 新生代(上)第237章 歐洲突破口第834章 同病相憐第1033章 修補者的絕望(上)第657章 光榮復辟(中)第579章 廢物第1293章 死與復仇(十四)第1119章 最終困境第791章 新矛盾(上)第1406章 遷徙路(九)第1172章 備戰(十一)第634章 “文景”之治第1470章 最後的鬧劇(十七)第526章 也不想背鍋第936章 綁定(下)第449章 提條件,不談判第960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六)第1007章 皇權的超然第1161章 多歧路,今安在(十六)第469章 搬出祖訓第152章 入倭第421章 混亂第794章 憧憬(下)第626章 縱橫家的舞臺第1424章 言方興(下)第359章 三人行,必不遠第1426章 必死之局(中)第787章 新舊利益的衝突(四)
第1336章 恐嚇出來的費城會議(七)第589章 面子裡子第42章 有用的屁話第52章 模棱兩可第158章 無解的貿易逆差第197章 活路第29章 雪盲第557章 一戰前夜 命運的交匯(三)第817章 大事成矣(四)第678章 做美夢的皇帝第992章 最後的鹽改配套政策第331章 雷罰第1079章 爭功(四)第1073章 惡龍殘影(八)第72章 參謀第202章 評書梆子學歷史第974章 照舊第1296章 死與復仇(十七)第972章 割袍(下)第760章 毛遂自薦第1363章 國富論(六)第1422章 事已畢(下)第1438章 分歧(四)第893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四)第862章 好事第346章 埋雷第31章 收心第44章 三百年後第1179章 拆教廷 碎天下(下)第1114章 上國心態(八)第629章 西進南下,互爲信任第1138章 “溫柔”的殖民者(中)第1048章 上了賊船第146章 我把我寫給你看第556章 一戰前夜 命運的交匯(二)第1326章 有格調的小圈子(上)第18章 歸化第1322章 符合現狀的上層建築第326章 演戲做全套第1125章 自身定位(上)第307章 雙喜臨門第1290章 死與復仇(十一)第802章 理性君主 政治動物(上)第1149章 多歧路,今安在(四)第1191章 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下)第998章 看得見的手第697章 不管而管 不治而治(下)第1513章 終章 九三年(卅一)第442章 打人還要被感謝第375章 可笑狂言第630章 鼓勵西進的真正目的第724章 牆頭草(下)第923章 無妄之災第534章 此時此刻不新鮮第628章 感性理性都不想敵對第387章 意外之請第269章 俄國需要一位明君第306章 你順也配碰瓷漢武?第1310章 死與復仇(三一)第668章 分贓大會(五)第1416章 黃河問題的最後一步(七)第103章 黑騎士和公主第461章 買辦是條不歸路(上)第1079章 爭功(四)第734章 咱們(上)第462章 買辦是條不歸路(中)第136章 爭朝不爭夕第407章 不得不仁義的仁義之師第1137章 “溫柔”的殖民者(上)第1256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二)第165章 真真假假第1130章 新的天下(中)第1004章 新生代(上)第237章 歐洲突破口第834章 同病相憐第1033章 修補者的絕望(上)第657章 光榮復辟(中)第579章 廢物第1293章 死與復仇(十四)第1119章 最終困境第791章 新矛盾(上)第1406章 遷徙路(九)第1172章 備戰(十一)第634章 “文景”之治第1470章 最後的鬧劇(十七)第526章 也不想背鍋第936章 綁定(下)第449章 提條件,不談判第960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六)第1007章 皇權的超然第1161章 多歧路,今安在(十六)第469章 搬出祖訓第152章 入倭第421章 混亂第794章 憧憬(下)第626章 縱橫家的舞臺第1424章 言方興(下)第359章 三人行,必不遠第1426章 必死之局(中)第787章 新舊利益的衝突(四)